,我父亲今年春天在父亲欠信用社的钱儿子也不能贷款吗借的贷款五十万,但是人现在突发心梗死了,上着保险但保险不给报,怎样偿还还?

128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5%8C%97%E5%A4%A7%E5%AD%A6_(%E4%B8%AD%E5%9B%BD) 维基百科:东北大学词条早在九一八之前,张氏父子就大力推动东北教育,虽然闹出过不少笑话,但是的确是舍本投入的。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校长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各系毕业成绩第一的学生还由学校选送,往、、留学深造。同年秋,文法两院学生迁入仿设计的北陵校区(现所在地),东北大学羽翼渐丰。由于学校经费充裕,教学设备和仪器等均为国内各大学之冠,环境幽雅,生活条件优越,关内的许多名人、专家和学者联袂出关,以致于、、、等地杰出人才纷至沓来,选择在东北大学教书,像、、、等著名学者曾任教于此,东北大学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师资条件最好的大学,其每年经费相当于排名第二的的3倍多。到伪满时期,则是日本主导建设:维基百科“满洲国”维基百科“中国教育史”满洲部分满洲国境内的试验所非常多。仅仅满铁下属有许多研究机构,重要的有中央试验所、地质调查所、公主岭农事试验场、铁道研究所、卫生研究所。但是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满铁中央试验所。中试所是满铁在满洲国建立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是一个由7个研究部门组成的,直接向满铁负责的科研机构。中试所很少有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以技术研发为主。它所从事的研发业务涉及化学工业全领域及冶金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其中既有石油、铝等军需物资的研制,又有酱油、日本酒一类民用品的开发。中试所有小规模试验厂和化学工程实验室等设施。以其研发成果为基础实现工业化的企业有十几家,而接受其技术支持的企业更多他当时 研究的主要是从油页岩中提取页岩油技术、新制铁法的开发、金属铝的制造、煤液化研究、耐高温汽缸油的制造等。日本通产省维护技术经济安全研究会在评价中试所的业绩时指出:“以中央试验所的研究为基础实现工业化的企业有十余家,此外,在试验所的指导下获得很大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抛开中央试验所就谈不上满洲的化学工业。还有,它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做出,而且还对我国的化学研究、技术的提高做出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贡献。它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使它的地位不单局限在是满铁的一个研究机关,而可以夸耀为是东亚科学的殿堂。”当时其他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科学普及机构还有旅顺博物馆,满洲资源馆 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满洲国协和会科学技术联合部会,满洲国调查机关联合会,满洲发明协会,日满农政研究会满洲部会,满洲能率协会。满洲国大陆科学院,铁道研究所。科研非常多,暂时就这些例子。看看教育和文化。根据《满洲国之教育及其方针》中说道:“满洲国三千 万民众,特有优秀之古来文化及良风美俗,似应以此为建设之基础,然对于建设所必要之重要知识,优秀卓越 之技能,仍应广求于世界,以谋建设新兴满洲国独特之文化”(《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三集上P29)。尤其是满洲国政府的高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完备,分科精细。这对培养劳动技能来说,可看 作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像满洲国时代那样的教育体系。何等悲哀??1935 年成立满于新京设立大陆科学院1937年满洲国公布《满洲图书株式会社法》,对图书的出版、印刷、发行等实行管理发行。4月6日在新京成立满洲图书株式会社,资金200万元。同年5月2日满洲国中央政府公布《新学制改正令》,同时还发表了《学制要纲》、《学事通则》、《国民学校令》、《国民优级学校令》、《国民高等学校令》、《女子国民高等学校令》、《大学令》、《师道教育令》等,1938年建立新京医科大学。奉天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师道高等学校。满洲建国大学(同年举行入学式。满洲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兼任建国大学总长。学制为6年),新京南岭设立中央师道训练所。1939年设立成立新京政法大学、新京国立大学、新京工矿技术院及国立大学奉天工矿技术院。新京畜产兽医大学、哈尔滨农业大学。同年,国务院的科学审议委员会在新京成立1940年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大经路展示厅正式开馆,展示动物、地理、矿物、地质及物理等项内容。奉天陆军飞行学校开始训练, 新京市立南岭动植物园建成,占地235.5万坪。同年也建立满洲国国立民俗博物馆 。当时的大学还有新京陆军军官学校,共有3297名学生就读,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正是毕业这所学校。辽阳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吉林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很多啊,暂时找不到了。满洲国建立了一万两千所小学、两百所中学、一百四十所师道学校(院),以及五十所技术及专业学校(院)和一些军官学校。在满洲国教育系统中,共有六十万学生和两万五千名教师。另外,还有一千六百所私立学校,一百五十所宗教学校以及哈尔滨地区的二十五所俄国学校。维基百科是这样评价到满洲国的教育水平。满洲国教育系统为满洲国,以至韩国和日本,以及满洲国后几十年的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在满洲地区的教育系统中,满洲师道培养的教师在满洲国后的几十年中的各级学校中一直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如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和韩国将军白善桦均为满洲国军官学校毕业。[12月23日补充]很多人回复说这段是要东北独立或者复辟满洲国。绝无此意!写这个,是因为要提醒大家,日本比大多数人想象的可怕的多,他们了解中国的程度远胜我们了解日本。摘一段当年《1942》的影评,不好意思,作者实在无考了。 17楼日本是中国的好学生,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这么干过了。春秋战国时,燕国灭齐国后。燕国大将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后来要不是燕国把乐毅给换掉并改变政策,挖掘齐国人的祖坟激怒齐国百姓,齐国就真的亡了。而冈村宁次是中国通,这段历史他不会不知道!!!================顺便说说为什么国企改制=======我不是经贸相关专业的,对这个不是很了解,但是是在看日文相关书籍和纪录片上看到这个说法。89年的事件之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对我国进行了制裁,造成国内企业出口困难。沈阳原有的轻工业纺织厂,我知道的,一纺二纺三纺,一毛二毛(涉猎有限,不知道还有没有四纺三毛),之前都有日本南朝鲜订单,但是这个事件之后,接不到订单,经营马上陷入困境。到现在为止,沈阳本地没有什么纺织企业了。===================说说人情社会==================我外婆家是地主出身,外公家是富农。包办婚姻,外婆十六岁开始生了第一胎女孩,之后连着生到第四胎,都是女孩。我外婆娘家是绝门户(就是没有兄弟),但是父亲是留东洋回来的,比较开明,勉强可以在婆家度日。可婆家实在受不了了,逼着我外公纳妾,当时外婆有哮喘,身体不好,我外公后来说,纳妾就是逼她死。于是带着外婆和四个女儿,举家从鞍山搬到沈阳。(之后很奇葩的,到了沈阳,就生了我大舅)。我外婆1998年去世,84岁,历经张大帅、民国、日伪、民国、建国、文革、改革开放,生了九个孩子,除了一个因当时医疗条件所限夭折,无非正常死亡。外公外婆的亲戚,都是地主富农,除了日伪时候有个亲戚看《推背图》走火入魔,不知所踪。亦无一人非正常死亡。爷爷奶奶家同样如此,除了一人参加国民党后来去了台湾,无一人非正常死亡。东北地区跟关内文化迥异,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猫冬自然产生的亲友邻里熟络,还有萨满等信仰。近代政权频繁更迭,据说以色列还想在这建国,但是东北人习惯了,来者不惧,去者不追。别说什么祖上闯关东的闯回去,难道你不知道我大砍省三亚市?听说过大砍省海外属地爱尔兰大区?死不了就活着,互相能帮衬就帮衬,战争了,互相辅助着一起逃命,运动了,互相帮衬着一起活命,下岗了,大不了大伙一起喝粥。看到陈云相关资料,11月2日沈阳解放,头两天停水停电,但11月6日,就有近千市民跑到太原街书店买书报。胆子大,就是这么任性!================说说离婚率和少子化===========辽宁不光是少子化的问题,离婚率也是全国第二。下岗风潮有多狠?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有的女孩觉得找个公务员不错,之后真找了个公务员结婚,这公务员还各种嫌弃她是体制外。之后忽有一日,他下岗了,各种光环不再,社会谋生技能还不如这个女孩。当年的国营企业员工,经历的就是这样的转变。男方下岗女方强的,就算为了孩子过下来了,也天天磕磕绊绊。女方下岗男方强的,男主外女主内,还好些。但是有些升官发财找小三的,老婆又受不了,只能离了。我朋友在保险公司干过,说最开始沈阳保险公司的女业务员,大多数都是这种。他们单位的销售冠军是位阿姨,朴实,有点嘴拙,给人妈妈的感觉。所以大多数沈阳人,就算没生活在婚姻问题家庭,也目睹过婚姻问题家庭。大家也想得开。另外就是大多数沈阳人的确认为男女都一样,重男轻女的很少。我身边丁克的还有好几对。包括我自己,33岁单身着,我妈妈也就偶尔念叨念叨我。从这点来看,沈阳还是个挺包容的城市。====================写在最后===============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帖子,写这些,是因为看了
的答案,觉得很贴切,权当实例补充了。也便于大家理解东北人的一些特点。说些数据体现不出来的东西。利益相关:东北人。1.东北的新闻管制力度,历来是全国前列。在培训考记者证的时候,省领导会明确指出:新闻人要知道,D性高于RM性。2.东北的民俗,部分地区用未开化来形容也不过分。即便是东北的大城市里,吹牛,务虚,钻空子,走捷径,依旧是社交的关键词。好面子不丢人,但“面子”的内容很可怕,违规几乎是最有面子的事。3.重工业+国企的根底,改革开放得到的收益低,付出的代价高,这里面有制度问题,而国企改制对东北人民造成的伤害,非人民之过。注意:本人是坚定的挺改革派。但改革也分怎么改,改得有问题,也是问题。不改,一起死。改,也最好不要只让一部分人,尤其是人民,承担改革的代价。4.强官、强吏的政治挂帅。“官以不扰民为由”,这话在东北一定要被骂死。5.懒。姬喵喵犯了一个错误:比较优势不是和自己比,是和旁人比。东北的人力优势——如果有优势的话,其实不在于低教育水准的技术性人才,而在于高教育水准的人才。但这些人,很多都走了,北上广闯荡去也。东北人的人力优势——这么说吧,东北的服务业平均水准,几乎是灾难。这多少也算文化层面的历史遗留问题。《闯关东》第一部里就有描写,山东海南丢到东北垦荒,雇佣本地人,后者那叫一个挑剔,反正不愁没活干,不愁饿着——地多着呢,用人的地方多着呢。总之:东北最大的优势是天然资源,而人力恰是短板。所以,之所以造成这个现象,是一个最简单的选择题。改造一个烂糟的环境成本低,还是挪动个地方成本低?以上。关于第一条,2000-01年沈阳矛盾激化,出现了“慕马大案”。日,沈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由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所作的2000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得代表通过。 据沈阳市人大介绍,这在中国各级人大会议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关于下岗,参看知乎这个帖子:跟高票答案作者不同,我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人,往上数三代五代都是,籍贯是辽阳,外婆是满族八旗。我写这些,也不是拿着东北人的功劳喊冤叫屈要福利,尤其是沈阳,虽然近现代开始事件不断,但是除了下岗吃了次闷亏,苦难跟别的地方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哪怕邻近的长春,还有1948。我更想不出什么办法,能让辽宁短时间之内再成为“辽老大”。无论是地域性还是国民性,都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改变的,而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首先被批判的就是这些。放在国内来看,我觉得没有一个地区的人民性格是完美无缺的,兼具坚韧耐劳、严谨细致、拼搏创新、自由奔放、谦逊友善、乐观向上、商业智慧的民族,我想全世界也没有,因为很多品格,是相互矛盾的(或者说是精分)。题主的问题是让东北人说说现状,所以我就来说说。哪怕有这样那样的不好,我还是觉得东北人有自己好的东西,不用妄自菲薄。日,沈阳,好面子的“中国好大爷”被雪后骑电动车的青年撞倒后,谎称自己是沈飞退休干部,有医保,让撞人青年“赶紧去上班”。其实大爷是下岗工人,家中爱人重病。10多年前,沈阳总是发生出租车盗抢案件,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司机被抢之后求救,被路遇的其他的哥救下,的哥们不罢休,追着抢匪到了市郊的一个村子,几百辆出租车打开大灯围住玉米地......还有说东北气候恶劣的,东北地区除了严寒,是块宝地,无大的灾害,算得上旱涝保收,五谷丰登。这里有全国最好吃的大米,北纬四十度全世界最肥美的海鲜。说什么东北只有0.5-0.75个工作年,更是无稽之谈。除了建筑等室外作业,哪个工厂会一上冻就停工?沈阳本地的医疗、教育配套资源都很好,医院有中国医科大和辽宁中医,挂专家号容易。我母亲喜欢游泳,在辽宁省游泳馆游泳,分单双日全年票,才600多。沈阳本地大学也不少,沈音鲁美体院,想学个啥都有地方,前两天还看到个咏春拳馆。多说一句,因为是闯关东自然淘汰之后的移民和本地游牧民族血统融合,东北人体质都很好,虽然被各省挖去不少苗子,但还都是体育大省、金牌大户,要是大砍省能联合,就更无敌了。沈阳相比北上广,算得上另一种的“小镇生活”。至于题主关心的人民生活质量,比那几年是好太多了。而且我这种祖辈在沈阳的,借了房地产行业的光,生活也算富足。我喜欢旅行,去北京的时候,在一个小胡同里看到CCTV在采访一个传承人,觉得这个城市真好,藏龙卧虎,机会也很多。去西安的时候,在城墙上骑车,去拜祭秦皇汉武唐宗,觉得这个城市真好,厚重多彩。去黑龙江五大连池玩,在车里看到一望无际的耕地,那里地不论亩,而论“垧”,每户有几百亩地,农民富足,家家农机齐全。 (感谢 地的丈量单位是“垧” 一种旧制单位 一垧一般合一公顷)......大学毕业后,也曾有机会留在大连,但我还是回到沈阳了,跟父母在一起。2010年5月,我父亲去世。他是1956年生人,身体强健,英俊帅气。小时候学习非常好,后来文革下乡,报名参军,体检一切合格,但是因为家族里有人在台湾,没有被录用。去国企上班,哪怕植树挖个坑都一丝不苟,脚骨折了也不休息坚持上班,年年的先进工作者。下岗之后在私企做保安工作,夜班的时候摔了一跤,就再没起来。一生操劳,没享受过退休待遇。因为没有保险,工亡之后来回扯皮打官司,被资本家老板打电话恐吓,法院各种不执行。但是我仍然庆幸,他抢救的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我在他身边。因为当时母亲在外旅行,很难想象如果我不在沈阳,会是什么局面。我想这就是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无论任何国家,多优秀的民族,多富饶的物产,大家都绕不过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老龄化。对于全国来说,东北只是个开头而已。而作为普通人,坚韧乐观地生活,就是生命的一切。===============12月20日补充===========提到的一些片子链接:=================一些大连的数据===================作为沈阳人,我不乐意过多评论大连,一个是不了解,一个是比较敏感。大连在1945年之后两次直辖,现在是计划单列市,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轨迹和经济状况跟东北其他地区差别很大,而且很多大连人自己也是跟辽宁甚至东北划清界限的。但是既然说到了,就加些数据吧。先看第一张表,这是过去5年5个计划单列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变动情况,反映的是5个城市的“吸金能力”(表中单位为亿元):城市 2008年 2013年 增幅厦门 0%深圳
108%从上表可以看出,过去5年中厦门的资金增长速度最快,当然这也跟它的基数最低有关。深圳在5个城市中资金总量最大,几乎相当于其他4个城市之和。深圳占5个城市资金总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42.7%上升到2013年的44.4%,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在这5年中,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增幅是124%,也就是说,大连和宁波都跑输了大盘。再看第二张表,这是过去5年5个计划单列市“小学生在校人数”变动情况,也就是说,反映的是5个城市的“人口竞争力”(表中单位为万人)。城市 2008年 2013年 增幅厦门 17.6 24.1 +37%深圳 58.6 73.0 +24.6%宁波 46.8 48.7 +4.1%青岛 47.7 49.6 +4.0%大连 52.2 43.4 -16.9%需要说明的是,大连的数据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也就是说包括了初中生和小学生。按照一般规律,如果单独计算小学生人数,大连下降幅度应该比表中数据更大。我在此前文章中说过,对于中心城市来说,小学生增长速度一般滞后于人口增长,因为这些城市生活成本高,来打工的夫妻在立足未稳的时候,不会带孩子到身边读书。但这一点,对于这5个城市的影响差不多,他们房价都非常贵,尤其是深圳、厦门,目前都名列全国前五。过去5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仍然在发挥作用,全国小学生下降了9.4%,但人口在缓慢增长。所以,只要小学生人数减少幅度不超过9.4%,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城市人口仍然在增长中。这样看来,厦门、深圳人口增幅是非常惊人的,青岛、宁波成绩也不错,只有大连的人口明显在下降。美丽宜居,是多年来大连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基本印象,它甚至有“东北第一城”的称号。为什么这样一个城市,竟然在最近5年来,在47个大中城市里人口竞争力最差?而且资金竞争力也低于全国水平?我想,大连的衰退跟东北的衰退有很大关系。过去5年中,东北绝大部分中心城市都出现了人口外流现象。比如哈尔滨过去5年小学生人数减少了12.1%,长春减少了11.2%,抚顺减少了18%,锦州减少了15.3%,盘锦减少了14.3%,齐齐哈尔减少了18%,牡丹江减少了27%。对比数据你会发现,尤其人口迁出,大连的问题甚至比哈尔滨、长春严重。大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建议再开个问题大家讨论,而不是在这个问题下面地域攻击和攀比。=============大概我真是个思想落后的东北人==========最近一个沈阳又一个热点事件,我想全国都知道了。当时看到照片的时候,就想到我父亲,因为大爷那个衣服,就是沈阳普通保安更夫人员穿的。他们都是,年三十都不回家过年,要在岗位上。《新北方》跟踪采访,大爷所在的房地产公司要帮忙捐款或者出车,大爷都婉拒了。大爷家儿子在沈阳工作,女儿在美国,大娘来沈阳给儿子带孩子,大爷做更夫工作。我不知道东北人都懒惰的说法从何而来,我身边大多数这个年纪的老人,都是如此,只要能动,就想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尽量帮着儿女减轻负担,不想拖累儿女。只要看到过连夜扫雪的环卫工人,谁都不会轻易说出东北人很懒这种话(沈阳环卫工人都是东北口音)。我认为知乎是个理性的地方,不应该地域攻击和各种情绪化发言,说东北人如何如何的,我只想问一下,为什么我在沈阳接到的诈骗电话,百分之九十都是南方口音,连沈阳警方提醒防范诈骗的时候都要强调这一点。难道我们可以据此盖章南方人都是骗子?给我评论的,我都认真回复认真看过,不会删除,只希望大家心平气和。新闻摘录:所先生说,何大爷刚到时没带手套,坐着不到10分钟双手就冻得发红,他赶紧回家给大爷取来了手套,拿来了纸板和泡沫箱,让他坐在身下隔凉。已经抱着老伴坐了快两小时的何大爷已被冻得浑身僵硬、脸色苍白,听到周围人说大娘的嘴没闭严,赶紧摘下手套轻轻用手帮她把嘴合上,还用手抚摸了几下她的嘴唇。有女孩曾给出事老人做心脏按压  20时30分,何大爷依然抱着老伴,周围的人也陪着流泪,“这俩老人感情得多好啊,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太不容易了,感人啊!”  “老太太刚出事时还有意识,一个小伙过去帮忙,可她还没把家人的电话号说全就昏过去了,之后就没了反应。”所先生说,过后一个女孩还过来帮老人做了十多分钟的心脏按压,不过也无济于事。  警察赶到后,通过老人身上的新买的药找到了药房,再通过会员卡上的信息找到老人的家人。这就是我可爱的老乡们。哪怕全国都纠结扶不扶,也知道上前可能有麻烦,但是只要自己真遇到了,就会上前帮助。朴实、直爽、坚韧、乐于助人。这些在任何一个正常价值观念的社会里会被赞扬的品格,我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嘲讽和自责的。如果连这点地域差别都包容不了,泱泱中华谈何拥抱世界、谈何强盛?窗外已经天寒地冻,人心岂能再不温热?赞同 2.1K7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穷小伙对马云预测,被大佬嘲讽,十年后小伙把大佬域名封了!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穷小伙对马云预测,被大佬嘲讽,十年后小伙把大佬域名封了!》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穷小伙对马云预测,被大佬嘲讽,十年后小伙把大佬域名封了!》 精选一2006年,一个小伙参加央视的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当时他还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便跟在座的大佬们说了这样一番话,让人觉得这是个傻小子,不仅不认可,还把小伙的发言当成了笑话。然而十年过后,小伙当初的一番话却变成了现实,狠狠打了当年的大佬们的脸。来看看他说了什么。在连续举手多次之后,主持人终于让他发言:“我主要怕各位风险投资商,错过了一个人才,我个人,我对我自己非常有信心。”这里的人才指马云。小伙继续说道:“因为我相信我的战略眼光和我的商业眼光,所以想验证下自己的商业眼光。”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看准了马云的商业模式,所以想告诉在座的投资商,他的眼光不会错,所以要验证下。截下来小伙说出了自己的预测:“我想预测一下,在座的有一个慧聪网,其实我本人,我感觉我对慧聪网,我也经常使用慧聪网的搜索,但是我不看好慧聪网的未来,因为我认为未来在那个行业,只有阿里巴巴才能做到最好。”在2006年,一个小伙就敢这么说,但是没有人愿意相信。担心广告之嫌,小伙解释道:“不是说我为它做广告,因为阿里巴巴现在它这种整合,现在在整合各个优势,等它把雅虎整合挖币之后,它就会腾出手来打郭总(慧聪网创始人)的,因为它已经把易趣打败了,所以它把雅虎整合完毕之后,它就会腾出手来打郭总的。”郭总,郭凡生,也就是小伙口中的慧聪网的创始人,听到小伙子讲出这番话之后,不仅笑话小伙大言不惭,还断言自己的慧聪网会比阿里巴巴更牛逼,现在不得不说啪啪打脸。而小伙的一席话,则成了节目上的笑料,当大家都在轰然大笑的时候,没人想到,这个小伙的预测,变成了现实。这个小伙现在是前万网创始人兼CEO,现软银合伙人,张向东。而当年嘲讽他的郭总,慧聪网的创始人兼总裁郭凡生,他的网站慧聪网的域名直接被张向东封掉,这也算是给当年对一个年轻小伙无情嘲讽的教训了。《穷小伙对马云预测,被大佬嘲讽,十年后小伙把大佬域名封了!》 精选二曾经,迪克牛仔一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怒吼出无数人对错过爱情的惋惜和悲叹,这份苦涩不仅在爱情里让人刻骨铭心,在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也同样让人悔不当初!今日的他们早已功成名就,但在这之前经历过的折腾,挣扎,不安,都没有错过来得扎心。马化腾:“当初没有投资淘宝,我悔都悔死了”2003年,淘宝刚创办时,马云曾和马化腾交流过,当时小马哥本有机会去投资淘宝获得15%的股份。但是由于当时马化腾心底里并不看好淘宝的商业模式,同时觉得占比太少,所以放弃了这笔投资。尽管腾讯现在做得风生水起,但在2013年3月,小马哥参加华夏同学会时还是坦言:“错过淘宝,我悔都悔死了。很多投资人都经历过小马哥“看走眼”这样的时刻,试想如果当时投了淘宝,腾讯非但不用去折腾什么易迅网, 更不用花大价钱入股京东, 甚至互联网BAT的格局或许都不会存在。李泽楷:“抛掉腾讯,错失了成为华人首富的机会”李嘉诚的二儿子、人称“小超人”的李泽楷这一生最“失败”的投资案,肯定就是腾讯了。李泽楷曾经在1999年投入220万美元资金、持有腾讯20%的股权,这也是腾讯当年创业维艰时获得的最重要的一笔风险投资。但隔不到两年,李泽楷就将此股权以1260万美元卖给南非的MIH控股集团。虽然李泽楷得到了超过五倍的报酬,但资本市场的幸运与否真的很难判断,到了2008年6月,因为股价增长强劲和稳定,腾讯成为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它顶替的正是盈科。如果到李泽楷把手上腾讯两成股权持有至今(马化腾仅一成股份),他已是如今的华人首富了,不仅能真正走出李嘉诚的影子,更能掌舵腾讯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为自己在中国投资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朝阳:“你这东西,根本就不值50万”同样错过腾讯的还有张朝阳。腾讯初期,马化腾曾苦于没有变现渠道,前来找张朝阳想卖掉 QQ ,张朝阳不仅果断地拒绝了他,还抛出了那句经典语录:你这东西,我找几个大学生不超过 3 个月做得都比你好,根本就不值 50 万。除此之外,张朝阳还拒绝了另一个独角兽。2012年,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还在襁褓中,搜狐与其曾有过接触,最后没谈拢。因为在张看来,已经拥有成熟新闻客户端的搜狐,不需要再投资外部创业公司。而如今,今日头条估值或将超200亿美金,反观昔日大佬搜狐当前市值只剩约22亿美金。雷军:“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初创时期的阿里,因为人手不足,一个人恨不能当成几个人用。那时蔡崇信还没有加入,所以找钱这事儿只能马云自己硬着头皮上。马云连着见了32个投资人,但都被拒绝,这其中就有时任金山总裁的雷军。当马云找到雷军的时候,手下却告诉雷军:“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过传销?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我就给拒绝了,我又不傻,会让他圈我们的钱!”所以,这也就让雷军错过了入股阿里的机会。可有意思的是,雷军十年前拒绝马云,十年后马云却投资了小米!2014年12月,小米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逾10亿美元,投资方名单中的云峰基金正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马云旗下的私募股权公司。这不禁让人感叹: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周鸿祎:“这个团队不行,根本不像是来融资的”那一年,刚刚获得投资的周鸿祎去红杉中国办公室开会。“隔壁是几个做校园网络的创业者,你去看一看怎么样。”应沈南鹏之请,周鸿祎走进了隔壁的房间。周鸿祎看到了几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带头一个,宽脑门大眼睛,一副学生打扮,对他的出现出乎意料地冷淡,“眼睛几乎就长在了天花板上”,周鸿祎回忆:这是他所痛恨的“海归派”得傲慢,此刻正写在这个年轻人脸上。“这个团队不行,太牛逼哄哄的了,根本不像是来融资的。”周鸿祎告诉红杉当时的团队,“不接地气。”那个“眼睛长在天花板上”的创业者,便是不久后创立“美团”的王兴。后来,在周鸿祎的建议下, 红杉确实拒绝了这群“傲慢的年轻人” ,投资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占座网,如今美团的强盛真是“啪啪”打了周鸿祎的脸。王兴:“我看了一眼说了两个字:垃圾!”创业前的程维曾在阿里巴巴工作过8年,一度是阿里最年轻的区域经理。那时候王兴已经创建美团,两人因为业务关系来往颇多,程维看着王兴在半年内换了三个办公室,公司人数从几十人扩张到一千多,搞得自己心里也痒痒,于是程维下决心离职创业。程维在刚开始做滴滴的时候,找到了王兴,“我把我的产品拿给王兴看,我对产品自信满满,结果他看了一眼说了俩字:垃圾。”王兴的理由是:“你看看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哪里还有需要注册的。”程维立即反问道:“你就不能多鼓励创业者,知不知道现在创业有多难?”王兴随后还是以商业大佬的姿态教训了一遍。正是王兴的一句“垃圾”把程维骂醒了,根据王兴的建议,程维做了相应的调整,并立志“产品一定要做到70分以上”,同时程维也一直铭记着那句刺痛他心头的话,不断锐意进取,后来滴滴吞下快的,完成高额融资,估值甚至超过了美团,以及后来的美团点评。柳传志:“当年李彦宏来找过我,我没敢投”李彦宏归国创业时曾找过当时刚成立风险投资的联想。那会儿,联想刚刚开始成立风险投资,总共的资金加起来就3500万,并且还要分到好几个项目上。李彦宏想融120万美元,但柳传志觉得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如果要投,要担的风险实在是太大。另外,当时的谷歌已经在搜索领域已经有了较强的影响力,而且谷歌将来是否会进军中国市场还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这些因素联想最终放弃了对百度的投资计划。而在两种因素的权重上,柳传志在2015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透露:“当时错过百度,确实是没有那种眼光,能像美国的VC看得那么远,实际上就是不敢投。”沈南鹏 :“错过京东,让我开出40年来最大的一张支票”2008年红杉错过了京东的上一轮投资,后来沈南鹏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那一年正好开CEO峰会,在北京郊外一个会议酒店,来了30多家公司CEO,一天聊下来,所有人都讲2009年的情况看来很不妙。当行情好的时候,1+1是叠加的状态,市场悲观的时候,相互之间却是感染的,沈南鹏就是受这样的情绪影响,造成后来没有去投京东。仅两年半,京东的估值就涨了40倍,沈南鹏肠子都悔青了。做投资决策总是挺不容易的。在京东之后的一轮融资里,沈南鹏开出了40年来整个红杉投出的最大一张支票,1.5亿美元!两年半40倍的估值落差,压力山大的沈南鹏坦言:“如果出状况,我真的没办法面对LP,还好比较幸运,后来证明投资是正确的。”杨致远:我明明可以做”Google”和”Facebook”的爹1997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学生,搞了一个叫“BackRub(网络爬虫)”的研究项目,想要以100万美元卖给雅虎,这就是Google的雏形。但高冷的雅虎听完两人的项目描述后却无动于衷,没多思考便选择了拒绝。直到2002年,雅虎幡然悔悟,开始认真考虑收购Google,才发现已经买不起了。而如今Google的市值已达6522亿美元。除此之外,雅虎还错过了另一个巨头——Facebook。2006年,雅虎报价10亿美元准备收购Facebook。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投资者几乎同意了这个交易。当时正值Facebook内忧外困,雅虎便趁火打劫,在最后关头砍价至8.5亿美元,倍感羞辱的扎克伯格,在董事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撕烂雅虎递交的协议书。过了几个月,雅虎又提出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收购价,但被Facebook拒绝。而如今Facebook的市值是5007亿美元。扎克伯格:“拒绝这位工程师,我付出了192亿美金的代价”2008年底,前雅虎工程师简o库姆和布莱恩o阿克顿向Facebook投简历,但双双被拒。几个月后,WhatsApp在山景城诞生,并迅速引起硅谷资本的好评。尽管一开始扎克伯格并没有对此太重视,但2012年2月,他还是忍不住向库姆抛出橄榄枝,然而库姆等人却完全没有回应。库姆的团队全心投入到WhatsApp这款免费、方便的通信应用软件。在借助苹果应用的推送后,WhatsApp开始被大量装机。此后三年,WhatsApp迅速成长为一家百亿美元级的独角兽公司。对手的崛起引起了扎克伯格的不安,2012年2月,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库姆,但库姆和拒绝所有投资人一样,并没有给扎克伯格多大的面子;2013年2月库姆的用户增加到了2.2亿,而此时,公司员工才30人;2014年2月,扎克伯格最终开出了192亿美元的价格,并承诺保持公司的独立性,库姆和投资方红杉资本才同意了这桩“骇人听闻”的收购。股神巴菲特:“没有投资亚马逊是因为我太蠢了”20年间,投资亚马逊的收益接近50000%,假如20年前你在IPO当天买入2000美元的亚马逊股票,20年后,你将拥有98.2万美元——也就是说,假如你20年前能够投资2000美元,那么今日你将成为百万富翁。这样的回报率也让巴菲特承认,当初没有投资亚马逊是巨大的失误。他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太蠢了以至于没有预料到亚马逊发展得这么好,没有觉得它会像现在这样取得大规模的成功。我低估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能力。如今,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4600亿美元,巴菲特滚了50多年的雪球,贝索斯(亚马逊CEO)仅靠自家公司股票5年的暴涨就将其超越。目前,两人的差距已经达到143亿美元。投资公司BVP:连续错过Intel、苹果、ebay,脸书,谷歌,PayPal、特斯拉、联邦快递…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是美国一家创办有近100年历史的著名VC,他们已经成功帮助100多家企业在纳斯达克等全球各地的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即便如此成功,他们也错过了一大批知名的公司。面对苹果:“这什么公司,估值6000千万美金?(IPO之前),高的太离谱了, pass!”面对ebay:“一个卖邮票 钱币 漫画书的网站,愚蠢的点子,pass!”面对facebook:“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类似的交友软件,别再做同样的事情了,那压根没戏。”面对Google:他们当时租了BVP一个合伙人的朋友家车库办公,BVP的合伙人听了这个朋友的推荐后,说:“除了从车库走,我还能怎么离开你们家?”每一个投资失败的投资人,都曾经有过痛心疾首的时刻,因为一时判断失误,而酿成无法挽回的结局。投资理财也是一样,遇到好的理财平台就应当及时把握,帮助我们把资金活起来,早投资早赚钱哦。↓↓↓↓↓ 点下方“阅读原文”下载App,手机抢标更方便《穷小伙对马云预测,被大佬嘲讽,十年后小伙把大佬域名封了!》 精选三  无论是普通打工者还是“高大上”的投资人,很多人的切身感受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可以进一步追问:赚钱的机会在哪里?赚钱的逻辑发生什么变化?  上世纪80、90年代,靠劳动可以赚钱;2000年后,靠资产升值可以赚钱;而如今,在这个资本大爆发的年代,赚钱必须顺着资本的趋势。“当一个行业起来的时候,跟你的个人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在一个正确的年代做了符合这个年代的事情。”本文对未来几年赚钱的逻辑有独到见解  我回国的几个月时间,去了不少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跟相对底层的人聊天,在收入方面,我问他们今年的工资是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他们说不要萎缩就很好了。  我跟很多实业基层的员工聊,他们也这么说。所以我斗胆下个结论,今年并非是大家所预期的消费升级的一年,因为消费升级的基础是收入增加。但是,与数据相反的现实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不是收入水平增长的问题,而是能否保住去年的收入水平,在座的可以回去问问自己朋友的收入是否增长了。  我总觉得,专家喜欢的数据其实本质反映的都是过去的情况,而我们更关心未来会怎么样,但现实往往就是,过去怎么样是预测不了未来会怎么样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要预测未来只能深入基层,了解市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和报表。  2不管是借贷还是投资,赚钱根本在于实体盈利  跟大家从理论上讲一些金融层面的逻辑。金融一般归纳为投资和借贷两个范畴,但是这两个范畴的背后,本质都是实体盈利。  如果实体不盈利,那么意味着投资不能赚钱,无法获得投资收益;借贷则意味着资金借入方不能赚钱,也就必然不能归还资金借出方的资金。最终的结果就是借贷崩盘,投资打水漂,金融出问题。  相对而言,借贷的逻辑更加难以运作,借贷有两个特征很明显。第一个特征就是借贷行为的客户群体相对狭窄,必须是那些不好不坏的群体,客户好了,一般就不需要再借钱了,不好,那就跑路了。所以,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是一个不断消灭自己客户的过程,要么就是被客户搞死的过程,这是借贷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马云曾经骄傲的说,你看,当年借给我五十万的人,我就还钱了,说明小企业也是有信用的,但是他不知道的现实,就是他是发大财了的,但是那个借给他五十万的人,现在估计还是穷光蛋,这个就是借贷的核心逻辑,你没有积累,你无法跟客户一起成长,客户一旦好了,就离开你,你陪伴着客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结果客户一好就跟你没什么关系了。为什么借贷必须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核心是因为无法分享未来的收益。  借贷的第二个特征是没有积累。前面说了,因为你无法分享客户成长带来的高收益,那么你永远只有恒定的利差。  一百万,你收10%的利息,扣除资金成本4个点,运营费用2个点,那么意味着你最多赚取不到4个点的收益,但是承担的是一百万的风险。也就意味着你过去做了一百笔业务,都赚了,突然有一笔业务出了问题,哪怕过去做的再好,最后你都是死,因为收益无法覆盖坏账。  所有做借贷的金融商业模式,看上去是暴利,但其实是非常脆弱的,随时会面临崩塌的风险。  我国的银行业非常典型,过了十几年的好日子,也会突然在一两年内就亏掉过去几年赚的钱。这个就是典型的借贷逻辑,是非常脆弱的。也是为什么我不看好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商业模式根本原因。无论对企业和个人,借贷都是缺乏积累的行业,长期来看,他只会让你变得很狭隘和无知。  从这个点上看,投资就稍微好点,投资是相对有积累的行业,他风险是恒定的,但是收益是不确定的。所以,相对来说投资感觉上会更有积累一些,你过去做了一百笔交易都亏了,可能未来一笔赚钱了,立马就把过去的亏损给收回来了,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相对更平衡一些。  但是,无论借贷还是投资,终极收益都是来自于实体的盈利。一旦一个市场无法贡献利润,那么无论你前面估值怎么高,声势怎么浩大,都没有意义,都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已。  所以,一旦逻辑设定在市场盈利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会发现,目前的整体市场其实是缺乏市场盈利的机会的,那么反过来就是意味着金融的整体性机会在丧失。借贷业随着实体企业不振,坏账率攀升,市场观望。  我很早前就说过,目前市场的格局是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为什么?因为,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很多人哪怕有资金在手也找不到赚钱的机会,所以,都不会选择去借钱。  因为借钱是要还的,而那些坏人,因为不借钱就活不下去,所以必须依赖借钱活下,不得不借钱。就出现了好人不借钱,借钱的都是坏人的诡异局面,本质其实都是实体经济不景气带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业是典型依附于实体经济的一个带有强周期性特征的行业。在实体普遍盈利的时候,你会发现个体风险虽然有,但并不是那么重要。  我记得我十年前放贷款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太多的风险审核,大家都会按时还款,为什么啊?因为那是个基本上都赚钱的年代,当大家都可以赚钱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会来逾期和违约的。  而现在呢?老婆小孩子抵押给你都照样跑路,因为当一个人赚不了钱的时候,就意味着怎样都还不了钱。从借贷角度来看,还款能力一定比还款意愿重要很多。  跟借贷一样的逻辑,投资的核心也是市场盈利。前面说过,给别人投资钱,最终都是期望分享投资收益的,而且是远远超过借贷的利息收入、分红收益或者股权溢价性收益,但是当市场无法形成这样的赚钱效应的时候,如何兑现投资收益呢?  过去几年很多人都跟我说,市场很好赚钱啊,你看,谁谁赚了几百倍,谁谁赚了几千倍。第一个问题是,这些是普遍性案例,还是个体性案例?第二个问题是,有几个人真金白银的拿到了钱呢?许多看上去赚了很多倍的项目,最终都是需要变现的,变现一方面可能是分红收益,另外一方面就是二级市场的股价交易收入。  但是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市场,又出现了几家所谓的赚了很多钱的上市公司呢?最终能不能变现还要看企业盈利的基础。但是这种盈利性基础,目前来看,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市场普遍性盈利的状况基本不存在。  诸位都是企业家,想问一下,大家觉得這几年有没有感觉赚钱很难?现在你们的困境是什么?我自己跟很多企业家聊过,普遍的困惑是找不到赚钱的行业。  现在,个别行业或许还能赚点钱,大企业要赚钱很难,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该去哪里,我看到不少企业,都转到金融行业,希望在金融业里博点机会。但是一个市场金融越旺盛,恰恰证明了实体经济越不好。  这个就是现实,但更现实的事情其实是金融业从长周期来看,往往是大面积的牺牲,因为金融本质还是零和博弈市场,更残酷的是20%的参与者会赚取剩余80%的钱。  3赚大钱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非个人能力  在整体不盈利的结论基础上,我们能做点什么呢?我个人感觉作为个体最好的办法是学会休息,学会不折腾,学会等待。我在2012年的时候,感觉实体机会很渺茫,劝很多企业家离开实体行业,干脆卖掉企业,去游山玩水,什么事都不要干,一年花不了几个钱。  回头看到的现实就是,出去玩的都活得挺好,而那些在家里勤勤恳恳干实业或者每天努力放高利贷的人,最后都死得很难看。在一个没有机会的行业里,其实你越努力,死的其实是越快的。  我们还是要学会在大时代里做符合时代周期的事情,这有助于你活的更好。  我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扯淡赚大钱的逻辑》,网络上很多人在疯转。其实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一点:绝大部分赚大钱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不是因为你的个体能力卓越造就的,所以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时代特征,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事业比你每天勤奋努力更为至关重要。后来很多人驳斥我是机会主义者或者风口论者。  我自己把过去三十年简单做了个分类,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大周期。  前20年,也就是80年代到2000年这二十年,是劳动赚钱的时代,那时候出卖劳动力是可以赚钱的。因为物资贫乏,我自己小时候跟姐姐卖冰棍,五分钱进来,卖一毛五,三倍的毛利,很丰厚了。  那个年代,肯干点的人都能赚钱。很多万元户都是跑运输的,家家户户都能赚钱。那个年代,越勤奋,越辛苦,赚钱越多。  而到了2000年以后,则是靠资产升值的年代。  银行业不断地进入货币扩张的阶段,钱越来越多,最后就往资产泡沫化的方向走。这时候,你发现大量的资产大幅升值,最终的结果就是努力勤奋已经不赚钱了,关键是依赖资产升值赚钱。  你再勤奋再努力,不如买一套房子划算,所以过去十年出现很多所谓的悲剧故事,很多人很勤奋努力的把自己家房子卖了去做实业,头发熬白,最后终于把自己当年卖掉的房子给买回来了。  回头看这个十年,其实你啥事情都不用做,买房子就行了。02年开始计划买房子的话,差不多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十倍以上回报,算上五倍杠杆的话,基本上就是五十倍回报。很多人勤奋努力工作一辈子,也没有这个时候买一套房子赚的钱多,这就是现实。  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其实实业本身并没有赚太多的钱,但是他们的企业土地产房升值所带来的盈利,远超过他们企业的实业利润。于是最终的结果都表现为资产升值,这个十年如果你不参与到资产升值的逻辑里去,你基本就被抛弃在财富之外了。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年,福布斯排名的首富基本上都房地产商和煤老板等一类人了,当然后者随着整个十年的结束而崩盘了。总的来说,过去很多牛逼的企业家,并不是他真多牛逼,而是在这个年代加了杠杆带来买入资产的结果。  而2010年以后,资产升值的逻辑也不存在了,变成了资本大爆发的年代。从2010年到现在,你只要被资本喜欢上,就会发现赚钱的速度和规模,远远大于以前的任何时代。  我们看过去进入阿里和京东的人,很多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孩子,但是赶上了资本爆发的年代顺着资本的趋势,很快就被推起来了。过去几年,随便一个互联网小伙子,一个想法就能拿到几千万的估值,就能超过很多干了一辈子的企业家。所以当一个行业起来的时候,跟你的个人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在一个正确的年代做了符合这个年代的事情。  当然有很多人是无意识的,有很多人是有意识的。前者是祖坟埋得好的结果,后者是眼界格局高的结果。从我个人感觉来看,绝大部分的有钱人都属于前者,属于后者的微乎其微。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年代,赚大钱的人往往不辛苦,辛苦的往往赚不了大钱。这个是非常现实的情况,要学会认识到现实,不要自我催眠。  在我看来,钱分为辛苦钱和泡沫钱,辛苦钱赚的是社会的平均利润,泡沫钱才是大钱。你们去看,一个股票如果不泡沫化了,那最多就是赚分红的钱,那是稳定利润,而只有被资本看上了,让他的股价远远超过他实际有的价值的时候,你才能赚到所谓股权的差价,然后才会有所谓的大钱的机会。  其实本质来看,一只股票十块钱和一百块钱,上市公司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至少肯定不会有十倍的差价,变化的只是投资他的人的预期而已。所以,只有泡沫来了,才能让价格产生巨变,你才能有机会转到其中的高额背离带来的泡沫钱,这个才是大钱。  房地产其实也一样,一套房子十年前卖2000元/平和现在卖20000元/平,本身都是居住功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是带来的价格变化却是十倍甚至更高,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只有价格和价值背离了,你才能赚到大钱。  纯粹从赚钱角度来看,我喜欢泡沫。所以,我们过去几年特别喜欢泡沫化带来的一些机会,这些机会往往是人极度乐观后产生的预期变化带来的机会。  这种机会来的时候,并不需要你太多的能力,你就能赚到一些钱,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只有当傻瓜也能赚到的钱,才可能是大钱,依赖能力带来的钱,一般都是稳定的平均利润,尽量让自己承认自己不能干是非常重要的。  4未来的竞争要将能力与成本挂钩  在这里,我自己谈下我对能力的看法,其实大家在谈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能力一定是跟成本挂钩的,脱离成本考虑,你会死得很惨。  德州扑克在中国最近很火,但你会发现,在中国的那些高手基本都玩不转,在中国打德州跟比大小本质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土豪太多,人家压根不按概率算法出牌,反正兜里都有钱,然后把把ALL IN,好好一个比精算概率的游戏,变成了比谁兜里现金多的游戏,压根没办法玩。  前两年中国投资市场就是这个阶段,钱越来越多,“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年代,有逻辑有能力的专业投资人,最后往往干不过那些业余投资人。  因为业余投资人不讲逻辑,只讲成本。你问他为什么投资,他往往说,没为什么啊,反正钱也没地方去,去澳门赌博也是输,不如随便给个年轻人或许有一些机会啊。你听了只会很无语,这就是成本不一致带来的能力不一致。  我有一段时间研究乐视,乐视这样的公司会大量的给你讲故事,讲未来有多好,而投资者往往喜欢这样的公司,就会给乐视很多的未来的钱。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同样一台电视,乐视三千块钱的成本,其他公司也是三千块钱的成本,但是乐视可以买一送一,电视机免费给你,或者折价给你,三千块钱卖两千块。  市场卖得越多,报表越好看,销售额在增长,于是股价反倒越来越高。而别人不行啊,三千块钱不可能低于三千卖啊,否则报表很难看,所以,这个结果就是我越来越喜欢你,我会给你越来越多的钱。  当你跟对手不是处于同一成本线的时候,你就发现很难打赢他,到最后他可能直接把你给收了。打输了没关系,打赢了就很牛,他是把未来的钱折现的模式。但是从产品质量上说,你说乐视电视比康佳电视好?很难说。能力好的公司很难说一定打得过成本更低的公司。  滴滴打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摇摇招车在北方地区做得特别大,腾讯找它投资,它不让腾讯投,腾讯反手投了滴滴打车,投了以后马上开始和快的打车拼价格战,最后摇摇招车就没了。  你的成本跟人家不一样,最后结果能力再强都得死。所以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传统的肉搏式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竞争,如果能力不能和成本挂钩,单谈能力会很难。  5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中国入债股双杀时代  最后谈谈我自己的几个顾虑吧,很现实的顾虑。其实前面也提到过了,未来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虚拟经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其实只要问问滴滴打车估值300多亿美金,到了二级市场你们愿不愿意买就行了。  过去3年多来的混乱投资格局,走到今天,涌现出几家大公司?上市又上了几家公司?十个手指头数得出来,这就是我们过去三年砸了数百亿美金所剩下的格局。  当大量的钱砸下去普遍不盈利的时候,那么市场会是什么样子的格局?这个泡沫到了今天随时会破。而虚拟经济一旦破了,实体经济本身又没能有效回归,那么新的增长动力就找不到,这时候市场的寒冬就会比较明显。  所以我说中国进入债股双杀的年代,债意味着实体经济违约增加,股意味着投资机会的系统性消失,带来的后果其实是很可怕的。  另外一个顾虑,就是当下非常火热的消费分期的机会,我感觉也很危险。互联网这个东西,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把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无限快速的复制,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本来可以赚十年钱的事情,快速极致的压缩到两年内把钱赚完,然后一地鸡毛。  事实上,消费金融就是这么个现状,消费金融的本质上其实是要求个人收入水平的有效增长,而个人收入水平增长的背后,其实是实业的增长。实业赚钱员工才能增加收入,然后才能支持分期。  但是我前面说过,收入水平增长本身是不现实的。在这个基础上,你还扩大消费支出,最终结果就是大面积违约的快速出现,寅吃卯粮的格局,这个逻辑非常简单。最后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是消费分期大面积的崩塌,给好人放贷款放完了,一般会向坏人放贷款,坏人放完会向更坏的人放贷款,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这两个问题叠加,未来两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都不会太好。  6保持流动性将是未来赚钱的逻辑  那未来坚持什么样子的策略会更好呢?我跟很多专家的思考是不一样的,大量的人在鼓吹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我觉得该分开来看。我个人感觉未来的中国,对外是贬值的,但是对内可能是升值的。  汇率很大程度向下行可能是共识,但是对内角度来看,人民币会越来越值钱,许多人都觉得怎么可能,央行大面积放水,怎么会越来越值钱,很快就不值钱了才对。我真心不这么觉得,从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可以推理出几个简单的逻辑。  第一,货币的创造只能来自于央行注入基础货币。但是这块货币本身的额度是很有限的,它被称之为高能货币,是需要通过商业银行的扩张才可能真正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这里起很大作用的其实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有效扩张信用,那么货币之水就不太会泛滥。  事实上,最近市场上的放水效应是不明显的,也感觉不到,在08年四万亿里面起最大作用的其实是商业银行,是大量扩张了信用所带来的结果。  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惜贷情况非常明显,大量的商业银行非常谨慎的发放贷款,原因前面也说了,现在这个年代好人都不借钱,借钱都是坏人的年代,必然的情况就是商业银行放款意愿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市场上资金的扩张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形成资金泡沫化的格局。  第二,为什么钱会更值钱?这其实跟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是相关的。当你身边曾经的有钱人变得一个个都没什么钱的时候,其实变相意味着你的钱就越来越值钱了。虚拟经济崩盘,是大概率事件,这个逻辑是能理解的。  因为虚拟经济的价格是根据成交价计算的,你说现在一百亿估值,那就必然意味着有人要用一百亿的价格成交了,你要让你的估值再上行,那就必须要有更高的成交价才能支撑,那么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货币支撑这个交易。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投资是无法有足够的货币支撑的,市场货币增量总是不断降低的,而股权本身不创造货币,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虚拟经济都会面临估值下行,那么相应的投资人的财富缩水就是大概率事件。  当大家的财富都缩水的时候,甚至个别企业家的资金链都面临紧张的时候,如果你能保持充沛的流动性,那么必然意味着你的资金会越来越具备价值,更加的值钱了,至少相对价值是明显增值了。  所以,我个人感觉未来赚钱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取决于流动性。怎么理解?  很多人问我,上海、北京的房子能不能买?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东西能不能买跟东西本身有关系,而是跟你有关系,你是谁最重要。你很有钱,那么OK,随便买;如果你本身钱不多,那就算了,这个就是现实。同样的房子,不同的人问我,结论必然是不一样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在你的安全边际越高的情况下,那么你承受风险的能力必然增加,而越能承受风险的人,所博取风险高溢价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个逻辑是非常清晰的,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可以让你有机会去博取更高的风险溢价。而流动性不够的情况下,则会丧失各种机会。  我今年二月份回国,当时正好跌破三千点,我说如果你是空仓就可以买一点,如果你是满仓那没办法必须砍仓。所以同样一个点位,同样一个资产,能买不能买跟资产本身没关系,跟你有关系。你的流动性越安全,你越有机会搏取高收益。  我自己是一个业余投资人,五六年时间投了200多家公司,说实话,我什么都不懂,因为早期都是不确定的机会,我都是瞎投资。前几年,我见到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就会给他一点钱,很多人说我很激进,我觉得我一点不激进,因为给他的钱都是小钱。  因为从我个人配置来看,我90%的钱都放在稳定的收益上面,每年赚取一部分的利息收入,然后我拿这利息收入去做投资,投完亏了就亏,对我不构成任何影响。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投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从而我可以博取一些极高风险的机会。但也因为风险高,所以别人跟我竞争的机会就少;我就能拿到很不错的价格。投资是反人性的,只有反人性反周期的时候,才能拿到更低的价格,才有机会。如果大家都看好了,你是很难博更高的收益的。  所以,未来保证你的资产安全才是重中之重。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钱不动,拿点小钱去玩,下个闲子,或许有机会。投资为什么拿小钱去玩?因为投资长期来看是周期性,九死一生甚至百死一生。  如果你指望通过投资过得更好,那不可能,你必须要有一个会下蛋的母鸡,让鸡蛋孵,孵出来就孵,孵不出来就算了,鸡永远在是最重要的,它不会让你饿死。  现在各种折价机会很明显了,我前段时间去了趟神木,发现很多老板都开豪车,住豪宅,但结果呢?没钱加油,为什么啊?因为没现金。从一定阶段来看,只有现金才是你的钱,其他都是假的。这个时候,谁有现金,谁就能博取高折价的机会。  7投资是生命与事业的延续  最后,再谈谈我的不成熟的、不靠谱的投资逻辑。我也只是玩票性质做的投资,并不成功,没什么显赫的业绩,赚点小钱而已,别太把我的想法当真。  第一件事情,想提醒投资人千万别碰三件事情,吸毒,赌博,不设底线的投资。一般来说稍微有点钱的人,不碰这三个基本上不会死人。前面两个好理解,第三个其实真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其实投资这个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不设底线。今天投一点,明天投一点,后天投一点,投到什么时候是头都不知道,这种投资千万不要干了,再有钱也经不起折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不确定的。最好是拿出一笔钱,投完就完了,有机会就有机会,没有就算了。  第二点,我自己最深刻的感觉就是千万别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很多事情,一旦你所在的时代不在了,你再能干也没用。海尔的张瑞敏也提出这个说法,时代创造伟大的人物。国美黄光裕在牢里曾经给陈晓写过一封信,他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不断地扩门店,只有我们的门店足够大,别人才能进不来,这句话有道理是吧?  过了两年发现一点道理没有了,因为互联网来了,你发现过去最强悍的东西都是你的负担,线下门店越多、成本越高、代价越大,还没法打掉它。曾经是你认为是巨大优势的资源,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负担,时代一改变,什么都变了。  企业家要有投资的心态,往往是要承认自己不能干,尽量把机会都留给年轻人。别有事没事要跟年轻人打,很多人你一定打不过他,但你可以成为他爹,打不过就投他。  当年苏宁不跟阿里去打架,没事给阿里投资点钱,现在就是阿里他爹了,也不会是反一反的格局了。微软投了很多硅谷的公司,各种各样的公司,凡是危及到微软的公司都去投一点,谁也不知道哪个小孩就起来了。雅虎当年最好的时候投了阿里,现在雅虎的日子那么难过,但是因为有个孩子叫阿里,现在日子多好过。  投资的本质,可以从生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很多企业家都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总觉得企业就如同一个小孩,是自己从小养到大的,有必要扶着他走到最后,这是有问题的,孩子长大了,就该放手让他赶紧结婚去。别都娶媳妇了,你还每天陪着,一点意义都没有,你应该让他去生孩子或者你自己去孵化别的孩子。  第二种情况,很多人就想着只生一个孩子,这也是有问题的。孩子一定要多生,只生一个孩子容易坑爹。比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你去投资一批,生出一批孩子,只要有一个孩子光宗耀祖你就牛了。从投资角度上投一个的成功概率几乎为零,而且还容易被绑架。  第三种情况,一定要在最好的年纪生小孩,你在最好的时候生孩子能够陪他养他,等到你自己都不行了再养一个小孩。80岁生一个小孩,小孩还没养大你就死了。许多企业家都是自己快不行了,才想到去转型去孵化,事实上自己都没办法活了,还怎么转型。  投资本身应该是生命和事业延续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你自己去主导一件事情。你去主导一件事情,就会发现这件事变成你的事了,所有的能力都依附在你身上。  我们很多人投了很多事以后,事必躬亲,最后都死了,这种控制性思维也非常可怕。很多企业家认为资源是我给的,想法也是我给的,钱也是我给的,凭什么他做大股东,但是却没想过,你自己是否能做的起来?  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区别是对资产控制的不一样。工业时代1%的股份意味着几千万的资产,互联网的时代1%和100%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做不起来都是零,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轻资产时代。  股份的比例控制权,你如果认为你可以干得起来,那你就控制。如果你是靠团队的,你就给他足够的股份,让他认为是为自己干,而不是为你干,否则他一定不会跟你干。所以,责权的对等一定要想明白,做一个好的投资人而不是做一个好的控制人。  这个年代能干的人往往不忠诚,忠诚的人往往不能干,就是这么现实。  此外,我提醒各位企业家,千万不要去投你擅长和熟悉的行业。  这跟很多人的想法是相反的,许多企业家总是说不熟悉的不投资。投资是要看大格局而不是看小格局的,有很多行业势必衰落,势必衰落就意味着你把这个行业全投遍了,你也没有任何机会,一点机会没有。  我有时候想,我都快40岁的人了,比我年纪大的人都能够看懂这个商业模式,那这个商业模式就一定不是新兴模式,也就不是具备可投价值的商业模式。未来一定是一个现代人不太容易看懂的,是搞出一个新的东西,把以前人干死的过程。  所以,你作为老一辈企业家都看得懂的商业模式,我才懒得没兴趣去投资。尽量多相信年轻人,投资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投资你喜欢的东西更具备未来。  当然,我也承认投资分两种,一种是补短板,从互补的角度考虑问题,投出一块可以让我现在更好的短板来。但是这个前提是,你要确认行业是有机会的。  另一种是从生命和事业延续的角度上投出一些还不错的个人。让年轻人成长,他们成长你也就成长了。  还有一句话是少混圈子,因为混圈子容易失去未来,会让你的眼界越来越集中在某个圈子里面,最后把好东西漏掉了。以前讲志同道合,现在要在志同道不合的人身上多学学,互联网就是跨界的特点。一不小心你就走到别人的领域,而把别人干死了或者被别人干死了。  最后总结下,短期来看,我个人比较悲观,但是悲观到一定程度就会是乐观,因为冬天之后是春天。冬天有时候就是不适合打猎,没有机会的时候就是没有机会,安静趴着,熬过去就是春天。  另外,实业空心化也好,什么化也好,到一定阶段是什么?你会发现那些去产能,产能淘汰得差不多的时候,机会又出来了,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大宗商品也好,什么也好,长期低迷总会有一个机会,等到大家不愿意玩了,一部分走了,一部分死掉,留下的机会就出现,这是反周期理论。总归来说,市场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最后衷心祝愿大家会有更好的明天!  进入2017年,很多人发现钱比以前难赚了,实际上是赚钱的逻辑变化了。  首先,我们必须对宏观形势有所了解:  ***时代的中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是“市场经济”,而***时代的中国,将进入更高层次的“资本经济”时代。  什么是“资本经济”时代呢?简而言之,它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了一根“杠杆”,在物理学上“杠杆”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将“力量”放大,从而可以翘起更大质量物体。经济上多了这一根杠杆,其活动空间和灵活性都**增强,这也叫“资本思维”。今后的中国人必须深刻理解和运用“资本思维”这个工具。  资本思维  要想学会“资本思维”,必须先来深刻理解一下什么是“资本”。“资本”仅仅是指钱吗?不是。资本是对资源的“支配权”,通过资源支配带来更多的支配权叫“资本运作”,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和配置社会财富,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资本运作”的社会价值。  因为资本有趋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会促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朝着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会资源将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国家和地区、最有效率的产业、最有效率的企业、最有效率的项目、最有效率的个人。资本的逐利促进资源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顺势产生新的资本,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机会,如此一边循环一边膨胀。  比如,在物理学上,石墨和金刚石是同素异型体,它们都属于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但是物理性质大不相同,价值也天壤之别,就是因为他们的组成结构不同而已。  所以资本思维的精髓是结构重组。即对资源的分子进行时空和结构上的调整,从而产生由“石墨”到“金刚石”的增值效果。宏观方面的资本运作是对全社会的资源重组,比如中国的国企重组,将**改变中国经济的结构,提升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而当一个社会经济依靠“资本运作”来运转时,就步入了“资本经济”时代。  从经济层面讲,今后社会上只有三类人:  第一,资源者。他们是资源的最直接拥有者,依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比如农民靠耕地、工人靠体力、医生靠技能、作家靠写作,还有老师律师等等。  第二,配置者。资源是谁的不重要,关键要有资源配置权。这类人依靠配置资源挣钱,从事资源的投入-整合-运营-产出工作,以企业家为主,创业者也属于此类。  第三,资本家。他们离资源最远,但是所有资源却统统归他们掌控,他们只躲在幕后玩操作游戏。风险投资者就属于此类人,比如孙正义投资马云,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获成功。资本家无国界,他们可以控制全球资源流向;可以通过金融体系支配大量别人的资产。  所以,资源名义上都是资源者的,实际上都是资本家的。看一个人能量多大,关键是他能配置多少资源。  按照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角色扮演,今后的个人如何获得财富?无非只有三条渠道:出售资源、配置资源、掌握资本。  1、资源者(普通人)  “资源者”通过出售自己资源生存,也就是资源者的技能,即:时间+体力,这也是社会上分布最多的人群。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业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换来财富。然而普通人的时间、体力都是相差无几的,他们能够出售的资源都是差不多的,于是为了让自己的资源卖上好价钱,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水平。  这时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读书,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为什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般会比没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现在文凭带来的技能差距差别越来越小,一个普通的一本学生与二本学生已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反而不如蓝翔挖掘机学的好的人附加价值高,这是因为前者数量多,后者数量少,而且后者更加注重实践,供需关系决定了资源的价格,因此读书无用论早就开始流行。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要么通过读书获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价值;要么通过爱思考、会做人、大量实践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另外,对于“资源者”来说,还有天生稀罕资源,比如外貌。长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获得很多额外的财富;如果长的好看再加上运气好就可以进入演艺圈,成为明星之后自己的资源就成了稀缺资源,资源的价格远远高于一般人!  但是外貌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改变“资源者”的本质处境,只能略微提升。王宝强就算是健身+保养+专业造型设计,也是无法从外貌上超越刘德华的,所以他是傻根,华仔是神偷。而且外貌这种资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王宝强和黄渤的外貌特质也是他们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领、职业经理人、甚至到当年的“打工皇帝”唐骏、各大明星,都属于“资源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其获得财富是有限的。他们有时辛苦了一辈子,但是遇到家人生一场大病几乎就会崩溃,有的为了供养孩子、病人需要打三份工,这是非常心酸的。职业经理人赚的再多也是有数的、过气的明星过的不如普通人等。  当然,有的人天生就拥有稀缺资源。比如富二代,生下来就可以继承一批遗产这种稀缺资源。再比如明星的孩子,天生就获得了媒体关注的稀缺资源;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里,只要拆迁就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富;天生获得了位置的稀缺资源,或者你运气非常好,买彩票中了奖,也是享受到了“好运”的稀缺资源。  这类财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运气。而且这些好运的“资源者”往往不懂如何经营资源,他们的财富不具可持续性,不能增值扩张,甚至往往是被浪费的,明星和富二代寂寞了会吸毒,遗产会坐吃山空,大奖也会挥霍完毕,拆迁款往往用于赌博……  当然还有最后一条没有说,就是出售风险,如果你愿意承担坐牢、死亡的风险,去偷、去抢、去骗,比如混黑社会、开赌场、开黄色网站、进行网络诈骗等,曾经看到一篇新闻,某人通过抢银行获得了数百外巨款,然后潜逃、隐姓埋名,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几年后家产过亿,同事也东窗事发。因此如果通过这种渠道赚钱,你获取的财富也会增加,但是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加。用一句话说就是“所有赚钱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呢”。  2.配置者(企业主)  这种人不是资源的直接拥有者,他们往往通过脑力去设计资源的配置,通过优化资源去赚钱,企业家就属于这一类。  在奴隶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隶);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而资本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资本的本质就是资源的配置。  从定义上来讲,企业家是从事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企业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设限。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资源配置承担风险,下限就是破产。  为什么很多人想去创业呢?就是因为他们想从第一类人努力攀爬到第二类人。一旦从“资源者”升级到“配置者”,就意味着不用再出卖自己的技能,而是开始经营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经济都实现了自由,从而实现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者”都适合去创业。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创新力、机遇和资本。配置者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和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产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就是他们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中国企业家的更新换代。30多年前,中国开始第一次改革开放,那时整个中国百废俱兴,当时的大环境就是最好的机遇,只要大胆出来闯荡的人,即使没有文化、没有见识,都成了企业家,这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  而如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深化,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也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欧美和日本,企业家始终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才可以担任。而接下来的中国,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理想追求,以及对创新的深刻理解,很难再成为社会的“配置者”。因此,中国的企业家正在更新换代,一些90后创业者纷纷走近我们视野,很多老的企业家也自愿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  当然,这些素养也都是可以后天创造的,比尔.盖茨在发家之前已经做了7年的程序员。所有后天的努力,“资源者”完全可以转换到“配置者”。不过,获取财富只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3.资本家(幕后掌握)  这个社会的财富,看似是属于分散的“资源者”的,实际上却是归“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质上,全部是属于资本家的!  资本家的定义是:以资本运作为业的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掌握了科技与运用的企业家们,能迅速的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他们的企业对一个国家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企业组成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于是形成了垄断,而这时的“企业家”开始坐在了幕后操纵这一切,演变成了“资本家”。  “资本家”跟“企业家”的最大区别是:资本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而是在幕后操纵企业宏观思路,企业的产品是各类快消品,而资本家的产品就是各个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的方式,将一个企业的未来把控到自己手中,孙正义投资了马云,成全了阿里巴巴,马云就是企业家,而孙正义就是资本家。孙正义手里有N个马云,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专门坐在老家做投资操纵他的布局,他也是资本家。  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但是为什么叫“资本”主义社会呢?而不叫“自有市场主义”社会呢?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资本”是度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在中国的古代,你富甲一方也没用,官员随时能把你家产抄净,你有钱也要去给权力行贿,去买官。而你只要有了权力,哪怕身无分文,一样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那时是官本位。当今的社会,你有权又如何,还是得想办法把权换成钱,才有作用。一个月收入五千的局长挤公交车都没人给你让地方,而你只要肯出钱,卡宴都会上门接你,司机还要跑下来给你开车门。  某公司曾经说过,自己从不做研发,让市场上那些小公司去研发,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钱买过来,如果不卖,就花钱把这个公司的几个核心挖过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当然无视知识产权是有问题的,正确的做法是花钱买过来)  如果你有了1亿元的资本,你可以花一千万雇上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资本从1亿变成2亿,你躺在床上就赚了九千万。而这一切,只因为你再从事资本运作,你只需要够聪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气、不需要花时间、更不需要长得漂亮。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第3种人赚的钱就比第2种人多,第2种人赚的钱比第1种人多。因此,第1种人在努力进化到第2种人,而第二种人在拼命进化到第3种人。  因为中国建国时期就消灭了资本家,所以中国天生具有资本的人是极少的,大部分第3种人都是从第1种人或者第2种人进化过来的,虽然目前这种进化已经越来越难了,但还不是没有希望,因为以后会更加的困难。这就是阶级的固化,阶级间流动的减少。  每个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原因就只有两点:你的头脑有多聪明?或者你积累的资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个可以改进手机的idea,而且你觉得这个idea可以赚很多钱,那你要问自己,你有没有这个资金去运作这个idea?同样的idea,三星华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资金,去雇佣更好的工程师,去更好的推广,你确定不是去给这些资本拥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条已经无数人走过的死胡同?具体举个例子,你做软件开发,天使投资人会不会问你一句话:“如果某讯山寨你怎么办?”  你想开一个淘宝店铺,你有没有资本去宣传?去压货?如果你在淘宝上卖一件在阿里巴巴上买一件,要么是根本卖不出去,如果你能卖出去,那些更有实力的卖家分分钟用同样的产品把你pk掉。  同时,这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赚钱的方法千百样,为何偏偏选择“打工”这一种?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干啥?你以为你出来干别的就能赚钱?几年前网上疯传送快递赚的多,我就嗤之以鼻,这种没有门槛的行业是不可能赚的多的。你愿意赚1万干这个,我分分钟找一个赚九千就干的,我再找一个赚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后,无论你是送快递还是摆摊,无论你是卖肉夹馍还是搞IT,你都会被拉到一个门槛平均收入。因为IT需要学习,赚的多一些;快递比较辛苦,赚的比IT少,可是还是比打扫卫生的多一些,就是这样。  那到底怎么样从第1种人进化到第3种人?  第一步,你要进行资本积累,你愿意打工也好,愿意自己做产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认为在创业了),先完成资本积累。这一步最重要,也是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实力的时候了,摆地摊、开淘宝、做网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购、开设计工作室、卖肉夹馍、给幼儿园摄影的,等等等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话,这步就是出卖你的个人资源,就看你卖不卖的上价了,多学习吧,即使不为了文凭;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卖健康。  第二步、善用资本,用资本赚钱。怎么用资本赚钱?问你们个问题你们就明白了。如果你家开了个小饭店,每个月能赚1万,但是需要个厨师。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当厨师,饭店每月净赚1万;如果雇佣一个厨师,每月花8千,饭店净赚2千。你怎么选择?  答案:雇一个厨师!这样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贷款,再盘下一个饭店,那个饭店也能净赚一千了。(补充:这个饭店赚两千,还利息一千,净赚一千,数学不好的不要再给我留言了好不,知乎跟微博一个水平么)。而你,只需要这样盘下100个饭店,每个月就能净赚10万,而你这时,却在国外旅游,成了第3种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们没有成为第3种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做买卖的,也有很多人还是没有钱,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做厨师,自己的妹妹做服务员,自己的老妈管收银,仅此而已。  所以,以后问自己怎么成为第3种人,就是一句话:“不要自己炒菜,雇一个厨师”。如果能用资本去赚1块钱,也比用出售自己的体力赚100块钱更符合金融思维。  另外,聪明和资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点,记得,要找只有另一点的人去合作,他们也在等着你!  再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样特点的人,其财富也是有差别的。同样出卖自己劳动力或者具有同样资本的人,其付出的脑力、体力不一样,所获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说,两个一模一样的打工仔或者王思聪,一个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个成天打游戏睡觉,前一类还是要比后一类财富来的多的。但是聪明刻苦的打工仔总与打游戏睡觉的王思聪比,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普通人的提升  同时,再强调一点,如果你是个普通人,或者自认是个普通人,但是又有上进心,不如务实一点,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曾经有个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但她拥有人事部二级口译证书,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会议翻译任务,还兼任这家口译中心的导师。  打开她的博客,已经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个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平均每天两篇长的一篇短的。她坚持做这件事已经快10年了,非专业出身的她因为爱好英语而一直努力。  她说,10年前,她曾经看到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当时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个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她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么技能,我只需要立马投入干起来就行了,我没有5个小时的时间,我每天只能学习3个小时,现在已经快10年了,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吧。”  再比如,披头士乐队在成名前已经参加过1200场演出。可是为什么你做了10年公务员还只是一名小职员?为什么在家里做了7年的饭,没变成特级大厨,反而发现婚姻到了7年之痒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来练习一项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应付各种琐碎任务,每天做饭只是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并不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不要再哀叹大学毕业之后专业就丢了。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12年的学校教育,就算每天学习一门技能2小时,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时,还有2800小时的缺口;就算你毕业后每天坚持练习1小时,你需要10年。  为什么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们毕业后专业对口,还是做的那点事,那么他们就等于1天8小时都在练习。这2800小时,只需要1年多就填补了。可我们很多人,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在练习技能,大部分是应对琐碎的人和事,实际上,是在荒废人生。  也许你会说,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为什么家,只想安安分分过日子。那只是你的错觉,时间在流逝,你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那些行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为什么人,可是你注定会成为什么人。  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韩剧、翻手机、玩游戏,那么7年后,你会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说的东西。  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7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
《穷小伙对马云预测,被大佬嘲讽,十年后小伙把大佬域名封了!》 精选四【一】有一IT人士,其实也谈不上他懂多少IT知识,但是他有博士头衔,有在国外学习、生活k的经验和圈子。这就是他的资源,于是,他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富梦想。做法是:他先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搜索引擎网站设想(那时,中国网站很少,不像现在,网站多如牛毛),并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借给他10万美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探索出一个有可能赚钱的模式,于是找到国外的风险投资进行游说,并成功获得了新的投资,几年后又成功在那斯达克上市,赶上股市正疯狂炒做互联网概念,该股票价格和其他类似股票价格一样,一路彪升,于是乎,该IT人士,立马成为了IT精英,一举进入中国富豪榜。其他IT精英创富的路数,也基本差不多。评论:其实现在看来,建一个网站很容易,找10万美金也很容易,那么,为什么他能成功,而别人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试想,如果他没有在国外生活过,没有博士头衔,他就很难有超前的眼光,来发现他的机遇,很难去说服国外的风险投资商,除非你实打实地拿出现金流,拿出利润来。二、他抓住了一个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力的项目,既是说,这个项目有无限扩张的潜力。【二】十几年前,有一个17岁的小伙子来到北京,经过几年打拼,经营起了一家经营家电的商店,后来又变成若干家连锁店,同时也做过一点房地产。尽管他干的很成功,但也默默无名。最近由于进行了资本运作,突然身价百亿,成了中国首富。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做法是:他首先把房地产作价与一家香港上市的公司(香港把低于1港元钱一股的股票叫仙股)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从而很容易就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迅速扩张他的连锁店,由几家变成几十家,无形资产迅速膨胀。经过评估,再次作价进行资产股权置换,上市公司随即变成市值超过百亿的几十家家电连锁店的控股公司。小伙子也从拥有看不见的、迅速膨胀的、一时无法变现的、说不清楚的无形资产,一夜之间变成了拥有价值上百亿的可以随时变现的上市公司股票。评论:经营家电零售业,据说利润很低。很多商店经营困难。而为什么,这个小伙子能成功。关键是,一、他看到了连锁店的好处,即一家成功的模式可以迅速复制,而实际投入的资本不需要增加太多,但无形资产却能以几何级数增长;二、他通过学习,成功地掌握了资本运作的技巧,无须花费太多的资金就实现了市值上百亿上市公司的控制。【三】前些年,有一个所谓发明家发明了一种据说可以代替现行冰箱或空调中的制冷剂的环保产品。为了推广该产品,他在全国各地注册了许多家公司,并创造了一种新的推销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免费更换更环保的制冷剂的名义,向宾馆、饭店、机关单位、广大的家庭住户直接推销该产品。由于产品具有垄断性,国内市场又是如此庞大。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和概念化包装,他终于使自己的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上市后,由于故事毕竟是故事,公司业绩并不理想,于是改变主意,打着整合制冷行业的大旗,利用上市所融资金以及其他杠竿资金,大肆收购国内的空调、冰箱企业,经过合并报表,使上市公司的业绩,由虚变实。几年下来,发明家已不再是单纯的发明家,而更多的是行业内的财富人士。评论:发明家如果只是将发明专利卖掉,撑死了也就是个百万富翁。但此案例中的发明家,把发明专利与特殊的营销方式结合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并用这个故事在股市中圈钱,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故事无法再讲下去的时候,一个新的故事又开始,而且做得很成功,的确不是常人所能为的。【四】网上传说,有一高官之子,在国外读完书,当然读金融或MBA,之后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可能也攒了一些钱,即使没有钱,估计也有人会借给他。做法是:于是他大肆收购了一家在内地经营燃气,但不太景气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前期工作完成之后,他通过正常渠道,从中牵线搭桥并运作,使国内某大型国有控股石油公司出巨资参股该燃气公司。该高官之子当然就成为该燃气公司之董事长。消息一传出,燃气公司股票价格扶摇直上,两个月之内,股价翻了一番。股票则由原来的垃圾股,变成了热门股。随之可以想象的是,高官之子,也变成了财富之子。评论:此案例是典型的利用人际关系资源,经过合法的资本运作手段创富的例子。尽管常人会对此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并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我相信,如此高明的高官之子,绝对不会因此而犯法。因为这一切都是那么地顺理成章,无可挑剔。案例中,所有交易各方当事人所获得的好处,都是不言而喻。【五】有一个文化人,几年前去了香港,发了财。后来回国投资失败,变得几乎一无所有,甚至欠了一屁股债,于是他打起了资本运作的主意。做法是:先在维京群岛注册一个A传媒公司,并以A名义与各地方电视台签了一揽子协议,协议规定,A公司将免费为各电视台提供一定时段的节目,回报是给A公司每天几分钟广告时间。接着,他又找到某节目制作公司,承诺向该公司进行投资,回报是制作公司必须向A公司每年提供若干小时节目。一切搞定之后,他向一家股票已成仙的香港上市公司老板讲,他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广告时段经营权,这足以使他每年获得几个亿的广告收益。老板听后,心知肚明。于是决定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购A公司30%的股权,该文化人立即成为上市公司第2大股东,所获现金拿出部分投资给制作公司,以兑现诺言。文化人如此这般一番后,又成了有钱人,时间不超过两年。评论:只要善于整合资源,把各方利益摆平,就会结出硕果。这是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纵观当事各方,电视台有广告时段,没节目制作能力;制作方有节目制作能力,没有节目制作资金,上市公司有资金却又没有项目。而文化人什么都没有,却把他们整合在一起,从而突显了文化人的价值。再通过资本运作,使这种价值得以在股市上以具体数字体现出来。【六】香港一家经营化装品的上市公司,上市不过三年,却因连年亏损而停牌。仔细研究后发现,公司经营虽然困难,甚至行将倒闭,但公司发起人却发了财。做法是:她先找了两个合伙人,一个是有技术、有配方的高级研究人员,另一个则是有十几年著名品牌运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首先她们合伙用极少量资金在加拿大、香港、台湾分别注册了研究公司、品牌公司、经销公司并开了几家店铺。经过一年打理,各公司独自取得了产品配方、许可证、商标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社父亲贷款不良影响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