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你的戴尔售后服务网点敢不敢再差一点

从经济学角度简答一下。&br&&br&从医疗人员需要来说,中国的医院在劳动力市场市场上类似买方垄断(monopsony),在发放工资的时候具有市场势力,在这种条件下根据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医生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她/她索求的工资,因而医生感觉好像自己“工资过低了”。买方垄断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当下对私人医疗服务需求还不大(因为魏则西事件估计再受重创),而医疗行业的行业进入门槛较强,有限的中大型公共医院吸收了主要的医学生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br&&br&从医疗人员的供给来说,医学院的提供的培训属于job specific training,而非general training,医学生学习到的技能仅适用于从事医疗行业。这从客观上加大了医学生转业的成本,间接削弱医疗从业人员与雇主议价的能力。&br&&br&==分割线,回答“看病贵”问题===&br&&br&至于题主“看病贵”的问题(我假设题主所提的“看病贵”问题,主要是指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的服务价格其实不高,当然你敢不敢去又是另一回事),我认为和医生工资低同源,都是由中国医疗市场结构造成的。一方面,中国的(公共)医院在招聘医生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市场势力,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医院还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由于缺乏竞争而具有市场势力(类似寡头)。&br&&br&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br&&br&第一,我国政府对于医疗机构的执照具有严格管制(虽然这次魏则西事件暴露出,连执照是可以”外包的“,令人唏嘘),私人资本&b&理论上&/b&只能进入整形、性病等边缘科室(无贬义),而基本不能参与主流医疗产业的市场竞争,客观上造成了政府准许垄断,削弱了市场竞争。&br&&br&第二,医保社保往往不适用于民营医院,导致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的吸引力降低。不利于民营与公立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br&&br&第三,中国“特色的”职称评价体系阻碍了医疗人才的流动。医生们基本只有在公立医疗系统中工作才能有提升职称的机会,而职称对于医者意味着自身从业的重要技能认证与信号。这降低了公立医疗体系人才向民营体系的流动激励,相当于让公立医院拥有一种人才方面的”技术垄断“。(这点道听途说,有待医疗系统人员证实)&br&&br&第四,医疗服务需求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特质(求医者不如医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使得求医者往往向优质医疗资料拥挤,而求医者评判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标准,恰恰是第三点中所提的医生职称水平。这让求医者在公共与民营的选择中,更偏向公共,而民营则因缺乏普遍的社会信任而鲜有问津。需求上涨,价格自然上涨。
从经济学角度简答一下。 从医疗人员需要来说,中国的医院在劳动力市场市场上类似买方垄断(monopsony),在发放工资的时候具有市场势力,在这种条件下根据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医生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她/她索求的工资,因而医生感觉好像自己“工资过低了”。…
简单说几点主要的,不展开了。&br&&br&首先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强制拉平了不同职业间的薪酬水平,劳动者的收入不是体现在技术含量,而是“级别”和“工龄”上。大大影响了后来医生工资调整的起点和群众对医生应有的收入水平的心理期望。这点是其他国家没有经历过的。&br&&br&中国现行的医疗薪酬体系存在很大问题。不怎么承认普通医生个人的劳动价值,在病人交纳的费用中作为“诊疗费”直接流向医生的收入太少,医生和医院的收入要靠卖药、开检查来体现。导致整个医疗链条上被药厂、设备厂、领导拿走的部分太多,一线医生们得到的太少。这同时带来了过度开药、过度检查等其他恶化医患关系的问题。如果能够像其他国家一样,调高直接归属医生的诊疗费用,压缩药价和设备价格到“成本+合理利润”的程度,方方面面都能好转很多,可惜医疗体制层面的问题不是医院和患者任何一方能够决定的,除了最上层谁也解决不了。&br&&br&有句话医生们可能不太喜欢听,但我还是要说。不要光看着发达国家的医生收入高,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大部分中国的医生没有资格成为医生。以日本为例,任何一所公立医学院以及排名不错的私立医学院的录取难度可以和东京大学除了医学院以外的任何学院相比。只有最优秀的高中生才有机会进入医学院。绝大多数日本人在当学生的时候都有过被后来考了医学院的尖子生同学在成绩上来回辗压的惨痛记忆。所以整体上社会对医生这个职业非常认可,医生治病病人服气,医生收入高大家也认为高得理所当然。其实真要说起来,他们的医生收入高还不是这个职业收入高,而是这种水平的学历带来的高收入。因为日本医生平均年收入一千多万日元,和他们高中成绩相当的东大毕业生们平均也有900多万,这个收入差距更多的是高学历对低学历的差距,而不是医生对其他职业的差距。只是刚好医生这个职业在日本非极高学力者不准从事而已。自己开医院或诊所的开业医收入比普通医生更高也很容易理解,除了医生都有的学历和资格证以外,他们还多投入了资本才自立的门户,收入当然也会更高一些。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大部分医学院的入学难度比清华北大如何?成为医生的门槛比发达国家低不少,能吃上医生这碗饭的人太多,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平均收入当然也就不会高出那么多。&br&&br&话说回来,放在哪个国家都是妥妥的精英职业,结果在我国毕业工作难找、工作环境差、整体平均收入没有那么高不说,还要在社会上挨骂名,还要被病人砍,想想是挺黑色幽默的。是这届医生不行吗?是这届病人不行吗?不是这么回事,还是缺乏一个合理的医疗机制,医生和大众都成了牺牲品。最好的结果还是行业内外能一起合作,逐渐地改善医疗的大环境。毕竟生老病死人人逃不过,要是看病只敢找亲戚熟人、医疗纠纷全靠闹、你们以后穿钢铁侠那一身上班,这么死循环下去也不像话对不对?
简单说几点主要的,不展开了。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强制拉平了不同职业间的薪酬水平,劳动者的收入不是体现在技术含量,而是“级别”和“工龄”上。大大影响了后来医生工资调整的起点和群众对医生应有的收入水平的心理…
&p&&u&谈一谈目前这种医疗制度究竟能带来什么后果,有什么坏处?请往下看划有横线的更新部分。&/u&&br&&/p&&br&&br&&b&&ul&&li&&b&为什么挂号费需要涨十倍&/b&&br&&/li&&/ul&&/b&&br&中国医生的收入必须提高10倍,你国人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里,享受更高水平、更和谐更佳体验的医疗健康服务。 让医生更受尊敬更富裕,是对人民有好处的。&br&&br&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工作,让你花7年的时间去学习,花3年的时间去实习,辛辛苦苦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别人只需要10块钱,就要你和颜悦色地为他服务,不满意了还要拿刀砍人? &br&我出10块钱,让你们这些人来为我服务, 而且服务不满意我要砍人。任何一个专业,谁干?&br&&br&我到华山医院去看病,那里皮肤科比较热门,一个医生我数他 叫号的数字 ,一天得看一两百个病人。普通人一天干下来得累趴下,老实说,这种活,叫我干我是不干的。&br& 念了这么多年书, 一天侍候200个人,还有可能被砍,这么个活,一个月给多少钱你肯干?请自己换位想一想。&br&我估计一般 医生,除非到了主任、专家级别以上的,我觉得钱应该是不会很多的,大医院忙死可能药里面提成还高些,小医院估计就得穷了。&br&&br&对现有诊疗模式的看法:&br&&ul&&li&我觉得医生的诊疗费应该200元起。看个病一个人就得掏 200 一次。现在连泥水匠都什么价格了。10块钱挂号就能享受医生全部的智慧和服务,这是行不通的。这是逼着医院从药费里面去找钱。用药来养医是不对的! &br&&/li&&li&为什么一个医生一天要看一百个病人?因为他看一个只能挣10块钱,病人又多,必须要让他们像富士康工人 一样不停的转流水线。如果能够提高诊疗费,医生就能实现一天看病不超过50个人,每个病人要认真对待,不像现在一样,人来了就写方子, 也不解释、 病人说完,方子写完,滚粗去交费。&/li&&li&那多出来的150人上哪去呢?会有更多的医生来看病。诊疗费涨价是让医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承认,让医生的工资收入 提升、 社会地位提高 ,这样学医的人就会增多,这样好医院的数量就增加,好医生多了 莆田医院就能被驱逐, 病人就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br&&/li&&li&为什么药越来越贵,很多传统上好用又便宜的药反而 消失了?因为你10块就要看个病,医院只能从药里面再赚点钱、检查上赚点钱。既然要从药里面赚钱,那便宜的药最后就不生产了。 药厂把1块钱的药换个包装,开始卖20块,你最后还是得 买单,。我们应该提高诊疗费, 然后让药房和看病 彻底分开。看病的钱是医生的费用,拿药的钱是药房的费用。只要药价跟医院销售量没关系,医生就会专门 开最好用、最便宜的药,你的总治疗成本就降下去了。 &/li&&li&200元看一次病,看不起,穷人怎么办?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不是还有保险吗 ?万恶的资本主义在黑人奥巴马的统治下,所有美国人都有医疗保障。&br&&/li&&/ul&&br&医生是一种高科技的高智慧含量的职业,一个医生如果靠自己干净的收入,不靠回扣不靠红包, 买不起沃尔沃背不上名牌包,这就不是一个好国家。这证明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面,靠智慧靠知识靠技术,不能有尊严地挣到钱。&br&那在这个国家就只能靠坑蒙拐骗来挣钱,靠百度假药来挣钱。&br&&br&&ul&&li&&b&「10块*100人」看病制 导致了什么恶果。&/b&&br&&/li&&/ul&&p& 我们现在的制度是10块钱*100个病人。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中国病人多,又不愿意多出钱的两大问题。但 同时带来了两个 问题,&br&&/p&&p&一个是 医生数量远远不够,所以会导致到医院看病体验极差, 这是为什么?&/p&&p&第二个是大家都不肯付钱。所以医生是富士康流水线式工作, 以不到一杯奶茶的价格,以1/3杯星巴克咖啡的价格,你就购买了专业医生一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最终的结果,就是你们要在别处买单。你在 药费和检查费上,最终会花出更多的钱去(通过间接渠道付出的钱,一定比你从正规渠道付出钱更多)。这个宇宙是质量守恒的,不想付出,却想收获更多,最终你一定会吃亏。&/p&&br&&p&这个制度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医生变成了开药机器。为了最快的速度处理掉所有的病人,医生只能快速开药、少打嘴炮。
为什么医生这么少,医生数量翻一倍,看病不就容易了吗? 因为 医生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现在这个社会,学经商想做CEO的人无限 多,每个人都在搞创业,每个人都在想当马云,可是你看不到有人说我的梦想是当医生!&/p&&p&「白衣天使」现在都是说别人的,你丫不是白衣天使吗,怎么不奉献呢?没人说我的梦想是白衣天使,我儿子将来要当白衣天使。&/p&&br&&p&医生既然如此少, 医生只好以最快的速度 进行处理,
这不是没有 代价的, 代价就是医患沟通变得非常的简短,
能少说几句 就少说几句 。 疾病的原理、许多你应该知道的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省略掉了,你看完病只拿了一堆药,啥也不知道傻乎乎回家嗑药。&/p&&p& 医生作为咨询者、辅助者、教育者的职责其实被割弃掉了。 我们要明白,医生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开药, 医生同时也应该是指导、辅导、咨询者, 医生必须向病人 提供完整的信息, 病人才可以了解自己的情况,才明白自己有多少选择、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治疗生活。 病人在 面对疾病的过程当中,可能往往心情非常惶恐,医生需要用他的专业去「镇压」没理由的惶恐,让病人安心治病。 &/p&&p&但是如果现在一天 100个病人,你说说医生怎么去教育和咨询。&/p&&br&&p& 你无法想象,如果你请了一个律师,这个律师跟你说,咱们法庭上见,然后就消失了。随便想想也知道律师在开庭前详细的沟通,和客户一起商量对策,都是很重要的服务内容。&/p&&p&你也无法想象一个老师,在你交完报名费以后,直接丢给你几本复习资料,说 自己回去学吧,学完来考试 !老师每天教育学生、 进行辅导,这都是很重要的服务内容,&/p&&p& 任何一个专业人员,向公众提供服务,大量的沟通、咨询教育 都是 重要 内容。而医生,却把这么大一块工作割弃了,
直接把 最简短的结果, 也就是开药、丢给你,然后服务过程就结束了。&/p&&br&&br&&b&&ul&&li&&b&医患信任危机由此而生。&/b&&br&&/li&&/ul&&/b&&p&这种模式,它有什么坏处? 首先是患者对医生的极度不信任,因为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之上的。&/p&&p&我家里的病人,他去看完医生以后,回来一直在嘀咕说这个医生说的到底靠不靠谱,然后跟别人商量了一下以后,又决定到另外一家更好的医院再去看一下,然后还私下不停的打听,全市谁是看这个病最好的医生 ?&/p&&p&我觉得都没必要 ,这个病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给你看病的医生也 不是处理不了。世上这种普通的病很多,在医生眼里看来是非常常见的,他可能一年会碰到无数起这样的病例,&/p&&p&而病人觉得医生都没问几句就把我赶出来了, 这个医生仿佛非常不靠谱,所以他们重复的利用「10块钱就能看一发」的医疗资源,一次又一次去看病,越看越高级。 看完病 还要去找 身边的人去打听有什么偏方,然后东搞搞西搞搞,最后病就好了。&/p&&p&他们也不会理性的分析一下,你东搞西搞的这一段时间,本来也就是最初那个医生给你治疗,然后 恢复的时间, 他们以为 是 自己东搞西搞、 吃偏方吃好的,于是更加对医生不信任。 &/p&&p& 这种情况 是普遍存在的,这种不信任的源泉是什么? 沟通和咨询太 不充分,如果医生能够详细的解释病情、能够安抚患者、解答问题, 这种情况可以大大减少。&/p&&p&沟通越充分,不信任感就越少,这是显见的。&/p&&br&&p&我今年年初的时候到医院去看病,我问医生, 我血脂的 一个指标为什么总是这么高?这个医生翻翻白眼说,就是这么高,没有为什么,有的人得病,有的人不得病,没有为什么。 我问了半天最后从他那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最后只好回去自己百度。(这时候百度就介入了)&/p&&p& 这个医生 没有认识到, 他的职责是需要提供信息,进行咨询的。 在他看来, 我才 付了10块钱,他不可能在我身上花一个小时去解释这个这么不重要的指标,因为这个指标不死人,而后面还有 七八十个真的很严重的病人,&/p&&p&而在我作为病人, 结论就是「医生非常不靠谱」。如果我是个蠢货,我的人生就会就此迈向不相信医生的不归路。&/p&&br&&p&还有更恶劣的后果在后面,&/p&&p&由于医患之间的这种沟通和咨询的缺失。结果使得中国的病人造成一种畸形的观念,就是疾病是医生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这真是一个非常奇葩的中国现象,&/p&&br&&ul&&li&&b&健康成了医院的负 债 &/b&&br&&/li&&/ul&有一次早上我去验血,有几个老太太在那里,一直在满口怨声载道,说由于医生要求验血不能吃早饭,导致他们全身 无力,等等。他们对医生的这种埋怨,医护人员熟视无睹,当做没听见,我却目瞪口呆。你身体不好,需要验血,所以需要 空腹,这难道不是你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么?,居然这群老太婆埋怨和责怪医生没让他们吃早饭。我实在想说你们这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br&&br&&p& 在生活当中 到处都有这种事,医生不让你吃这个,医生不让你干那个,然后大家都去怪医生。好像医生是个强盗,强行冲进你的生活,把你生活乐趣剥夺了。 。中国人意识不到生病是他自己的事情,意识不到对自己的身体应该负最大责任的是他自己,反而他由于疾病导致的一些生活的不方便反过来怪医生。&/p&&br&&p&这个也要怪「10块钱100人模式」。 由于长期以来的医患不沟通,病人来了就开药,导致病人养懒掉了,思想懒惰、头脑懒惰。他不懂他也不需要懂,什么道理都不需要了解,反正丢给你处理就是了,你处理得好坏,都是你的责任。所以莫名其妙的 每个人 的健康就像个包袱 全 移交给了医生。医生承担的了吗?&/p&&p& 请注意:你的疾病是你自己的事情,医生提供的咨询你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但后果需要你自己承担。 叫你不吃早饭来验血,你可以不来, 不验血就无法诊断, 就要加重病情,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你没 吃早饭导致身体发软,不能怪任何人。&/p&&br&&p&再进一步, 病人对自己的疾病和健康不负 责任。进一步变成了一种默认的心理,就是健康是医院欠你的。医生变成了负债方。 许多病人走进医院就抱有这样的心理,第一医生坑你的钱, 把你辛辛苦苦赚的几万块 都骗走了。第二,医生 欠你一个健康。你过了三天还是身体不舒服,就是医生不好,如果你花了钱又没好, 你就应该拿刀砍他。&/p&&br&&p&中国人已经常识缺乏到愚昧,他们不知道 :&/p&&ul&&li&不是所有的病都能看好的,&br&&/li&&li&很多疾病就算看好了也 恢复不到百分之百的状态,&br&&/li&&li&医生并不是100%的知道所有的病、所有的人 准确情况会是怎样的。 &br&&/li&&li&医生所做的治疗也需要走一步看一步。&br&&/li&&li&医生的治疗是专业判断,但不能包治包好。&br&&/li&&/ul&&p&他们不认为以上是基本常识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认为,医生骗我的钱、欠我一份健康,我走进医院必须百分之百好。不然我就 医闹 。&/p&&br&&p&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人抱着一个小孩到医院去看病, 医护人员摸了一下小孩的头,跟他解释说,这是发烧,问题不是很大,所以排队排到你的时候就给你看。&/p&&p&这个男的立马一脚飞踢过去,抓起那个护士一顿暴打, 全程是有医院的摄像头拍下来的。这简直超越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p&&p&在那个人看来, 医院欠他的,医院有义务立刻处理他小孩的病情,立刻百分之百恢复小孩的健康,如果医院没有 做到, 他就有权利打人?&/p&&br&&br&&ul&&li&&b&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是你们要的太多,给的太少&br&&/b&&/li&&/ul&&p& 我有一个观点被很多人骂了。我还要再说一遍。&/p&&p&&u& 中国人是人格成长不完全的人,是不愿意、不能够为自己承担责任的人,每个人都要求别人来为自己承担义务,而自己不承担责任 。&/u&在医患矛盾当中,表现为:进了医院,我的健康就是医生的事了,我不懂也不需要懂任何事,反正你把健康还给我。 &/p&&br&&p&从最本质的根源 上, 公众给予医生的权利和利益最最最小化 ,医生只能拿一杯奶茶的钱。&/p&&p&而需要医生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无限最大化。 需要及时、万能,包治百病,道德高尚、态度还要和蔼。病人甚至连自己病情的相关知识都不需要了解学习, 只需要一躺, 医生就要恢复给你一个 活蹦乱跳 的人。&/p&&p&这个 权利义务 不对等的奇怪不等式,贯穿了中国千年历史。所有的中国式奇葩逻辑都与此有关。&/p&&p&最后等式能不能做平呢?&/p&&p& 当医生最终在整个医疗系统里,不得不承担这个不对等状态的时候, 整个系统甚至整个社会,就会最终以它的方式来给你一个回报。这个回报是你一定得不到你所要求 的,这个结果一定是对 你们不利的,系统一定会以对所有人都最不利的方式返回一个坏的结果 。(了解博弈论的人 可能 明白我在说什么 )&/p&&br&&br&------------------------------&br&&p&以下是反对者的 逻辑:&/p&&ul&&li&看病价格高了,制造社会矛盾。——我想告诉侬,不是价格高制造社会矛盾,穷才制造社会矛盾。 这个社会上有一万块的包,有黄金做的手机,都没有制造社会矛盾。穷这个问题不归医院管,请找XI近平。&br&&/li&&li&医生收入不低,有灰色收入,不能再让他们多赚钱。—— 因为他有灰色收入,所以就应该让现状继续下去?不,说明更需要改变。应该抹去一切拿灰色 收入的可能,扫清一切阴暗角落,要正大光明的提高直接合法的收入。&br&&/li&&li&没有一个行业是不辛苦的。——这是我最想吐槽的地方。中国人的逻辑就是,宁可大家一起烂,也不愿意看谁过的好。医生就算穷死,也并不会让你更好过,挂号费就算归零,你的医疗体验也不会变好一分。 恰恰相反,一个富裕的医生阶层对整个中国是有利的。&br&&/li&&li&我觉得老子也应该涨十倍工资。——虽然我不知道你干啥的,但我支持你。整个中国应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我不反对你们涨工资。但是你要知道,你反对别人涨工资,并不能让你有什么好处。&br&&/li&&li&你是不是傻逼,是不是富二代?——我不评论我自己是不是傻逼。但我肯定不是富二代,我作为一屌丝,跟人出去吃饭的时候掏二百块钱是不怎么心痛的,如果我有啥毛病了,让我掏二百我更 不应该心痛。如果为了好好活下去,掏200我不觉得是大钱,再说了,全让我掏吗?老子也有医保的好吗。&br&&/li&&li&医生很辛苦,但选择这个神职,就不要抱怨练级难——你说的对,所以未来 年轻人可以选择不干医生。你知道为什么看病要排这么长队吗?因为医生不够多,知道为什么医生不够多吗?因为这是个神职,很多人不配啊。&br&&/li&&li&你可以去种地呀。——您 说的也是。事实上我见过,在医生行业干的挺好但怨气重,后来觉得还是出来当医药代表更赚钱点,也不用天天忙的没空吃饭。现在活的滋润着呢。卖药比做医生滋润多了。&br&&/li&&li&公共医疗你凭什么涨挂号费?看病看不起!——你国人几十万几百万的买房的时候冲的都很猛。到了要他保条小命的时候 ,200块也出不起了。&br&&/li&&li&治错了,能不能也让医生赔?按照现在标准的10倍?——应该按100倍赔。但不是医生赔,医院赔,医疗系统赔,该怎么赔,什么条件赔,这个需要有权威部门判断,要有行业监管,真把你医死了当然要赔,但是不是真的医错 了,什么情况下算医院的责任,这 不能根据你静坐示威来判断的。要权威认定,要行业监管。&/li&&/ul&----------------------------------&br&&br&&p&你国逻辑第二季:&/p&&ul&&li&学医从医就是为了钱去的?那么你跟莆田系那些人有什么区别.!——是啊李嘉诚也跟莆田人没区别,就冲着钱去的。那李嘉城撤资的时候为什么又有人喊「别让他跑了」呢?&br&&/li&&li&沒有人用槍頂著你去學醫。——以后您看病碰到技术不好的,没什么水平的医生,请记得你自己的这句话。&br&&/li&&li&奇怪的逻辑,难道医生挣的是挂号费?——说这句话的人,似乎没有意识到,你们已经认可医生就该赚灰色收入了。「难道医生挣 的挂号费」?不然呢!医生不赚诊疗费赚什么!医生就该赚诊疗费,治疗才是他提供的服务!&br&&/li&&li&我宁可挂号费10块,写完方子就让我滚……——我相信您这样的不占少数,不过就我自己来说,比如看牙齿,我就喜欢去私人医院,那里不能报销,但他们不会排队3小时,2分钟就赶我出门,他们会很详细的跟我讨论病情。我去过私人医院以后,才发现 这一点 ,我靠,原来看病应该是这样的!看病并不等于「你说他写,写完滚粗」 !看病很重要的是医患沟通,解释,给病人提供完整的信息,在现有的流水线操作下没法实现。依我看,术有专攻的专科私人医院会渐渐增多的。&br&&/li&&li&1w的包包,黄金做的手机,我买不起并不会丢命,但是如果我看不起医生我就会没命,——这个实在要解说两句了,200块的诊疗费你真的掏不起吗?真的吗?真的吗?你敢大声说吗? 5千块的iphone你没在用吗?能看多少次200块的病了?你穿的衣服裤子多少钱,你没买过上午块的名牌?你打的网游多少钱?你每年打车花多少钱?你没200块看病?让我大声告诉你,买房买车不是刚需,看病才是刚需!哥就不相信你兜里掏不出两百块!&br&&/li&&li&这是一个救命的职业,应有天使的荣耀和崇高的地位。——皇帝都是上天指派的,所以皇帝都就明君贤主,官员都是圣上指派的,所以官员都就当清明能干。应该的多了去了。你能别这么夸人了吗?&br&&/li&&li&农民一年的收入才能咬着牙去你所谓的挂号费十元的医院去看一次病,——特别困难的,国家就应该出手了,;但你说农民看不起病,请先研究一下,他是付不起上万的住院费手术费,还是付不起挂号费?&br&&/li&&li&动辄涨十倍,你怎么不抢啊。——不好意思,我不是医生,但在我毕业以后的这些年里,我的年收入就涨了十倍,我没抢。你们这些loser,先自我反省一下吧。&br&&/li&&li&门诊的误诊率到达50%——哪里的数据,出处是什么,怎么统计的,拿出来。&br&&/li&&li&学医的辛苦还工资低,那怎么不转行?——快播你为什么不转型?不喜欢中国为什么不移民?生活觉得辛苦为什么不死亡?您这逻辑。&br&&/li&&li&感冒診费也要200的话,那小病就没人去医院了。——你不知道还有社区医院这种东西吗?我妈刚刚在社区医院开药挂水来着,你猜怎么着?挂号费不要钱。不!要!钱!你TMD看个感冒还要专家门诊侍候你吗!&br&&/li&&li&竟然还有人赞,我想你们都是医生吧——我看点赞的倒不一定全是医生。很多医生可能还觉得收收红包拉拉回扣挺好的。你能说这种话,说明你看问题像小学生一样。&/li&&/ul&
谈一谈目前这种医疗制度究竟能带来什么后果,有什么坏处?请往下看划有横线的更新部分。 为什么挂号费需要涨十倍
中国医生的收入必须提高10倍,你国人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里,享受更高水平、更和谐更佳体验的医疗健康服务。 让医生更受尊敬更富裕,是对人…
本人医生家属,说说我自己了解到的.不过家属已经推出医生行业(太聪明了).&br&先说结论: 中国的医生总体上是在越大的城市越大的医院收入越低(科室主任以及以上级别医生除外). 因为在越大的城市,越大的医院意味着更正规的政策和监察制度.&br&&br&首先, 中国的医生是非常非常辛苦的职业.如下原因:&br& 1. 是因为医生的晋升制度完全需要时间去历练, 作为外行人觉得最夸张的是长达一年到两年左右的住院总(吃住都在医院). 这简直就是对人性,婚姻,家庭最大的考验. &br& 2. 超负荷的工作量.大家都是看过病的人,而且大部分愿意去正规大医院看病.一个医生一天看200个病人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住院病人检查, 周末以及节假日的值班. 辛苦程度可想而知.&br&3. 当下严峻的医患关系. 这对医生和护士的压力非常大.而且也造成了很多医生的治疗方案一般都会选择最保守的方法.确实不敢下手太重.&br&&br&好了,回来说主题. 按照上面的划分. 一般一线,二线城市,三甲大医院的主治医生收入大概在8K~12k之间.主要是基本工资加奖金以及少许的外(回)水(扣).
而一线二线非著名医院(例如二甲医院等),或者三四线城市的大医院的主治的收入主要看医生能开多少药了. 正规收入与前者相差不大, 但外水会非常高.我家属的一个同学,大概每个月的那方面收入在20K左右. 最后是地方性的小医院, 医生收入不高,大概4K~ 6k,算上各种收入.&br&最后补个八卦,我家属之前的主任,人非常喜欢敛财.据说家里的钱可以买飞机了.(稍显夸张) &br&&br&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自己不成熟的分析:&br&1. 就目前中国整体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来看, 其实医生是不算低. 当然, 这里面平均工资能代表多少实际情况, 大家各自脑补.&br&2.很多医生都是编制内人员, 你懂的, 共产党讲的就是奉献. 医生的基本工资是非常低的.&br&3. 对于医生正规收入最大的奖金部分来说.根据我的了解,可能不全面.奖金分配多少是看主任来决定, 这跟个人工作量和技术水平几乎无关.而池子掌握在主任的手里.你奖金高低全看主任是不是喜欢钱. 这也造成了医生正规收入低.&br&4. 上述第二点也造成了很多无良医生喜欢多开药,因为药品回扣是直接和其量相关的. 所以很多医生明面上工资不高,但整体收入还是很不错的.&br&&br&都是个人平时的观察,并无大数据支持.请轻拍.
本人医生家属,说说我自己了解到的.不过家属已经推出医生行业(太聪明了). 先说结论: 中国的医生总体上是在越大的城市越大的医院收入越低(科室主任以及以上级别医生除外). 因为在越大的城市,越大的医院意味着更正规的政策和监察制度. 首先, 中国的医生是非常…
我国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工资极低,医疗花费中医护人员服务价格严重低于成本。&br&&br&形成原因:官僚希望通过赔本经营公立医院来回避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以此维稳。同时,既然公立医院医生没有大规模罢工,那么就继续压榨。官方对人力资源的压榨已经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我国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工资极低,医疗花费中医护人员服务价格严重低于成本。 形成原因:官僚希望通过赔本经营公立医院来回避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以此维稳。同时,既然公立医院医生没有大规模罢工,那么就继续压榨。官方对人力资源的压榨已经到了敲骨吸髓的地…
看到刘老六下面的那些回答,我觉得真是够了!&b&我是个程序员!&br&&br&&/b&&b&我觉得现在医生的收入普片偏低,&/b&(不要跟我说副主任主任级别的,一个医生要到副主任的级别基本要到40岁你知道不?)&b&应该增加挂号费,起码得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十倍!而且低级别的医生工资也得增加,现在那些低级别的医生的工资真是他妈的太低了好不!&br&&br&&/b&说说我的一些经历,前段时间去医院,医院护士的态度非常差,五一嘛,大家都休息,你在上班,换做谁的脾气都会臭一些吧,但是我当时真的想打那些护士。但是我当时想,如果把你的工资增加三四倍,大家都愿意做医护人员,剔除了这些人,臭脾气的自然就少了,我们的好医生自然会多起来的。&br&&br&大二那个暑假,奶奶急性囊尾炎,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一切顺利,手术成功,当然钱也花的不少。手术后,临床的那个老太太问她,给了主刀的那个主任医生多少红包?我奶奶当时才想起,哦,对了,医院不是应该给主刀医生红包的吗?问那个老太太给了多少,好像大几千的样子。但是我奶奶一分钱的红包都没给,人家医生也是很认真的做完手术,细心的后期治疗做的很好啊。&b&我真的不懂那些网上的喷子说医生收红包的事儿是怎么来的?你在手术前,屁颠屁颠给别人红包,人家没有向你要,你给红包图个心安,难道一定要别人拒绝才行啊!&/b&(个人觉得给医生红包这个事儿真的很像我们中国请别人办事,给人家一些东西感谢人家一样,当然,你可以不给。但是有些人啊,不给医生红包自己又不心安,给了人家要了,你又觉得人家黑心,我只能呵呵了。对了,那些给红包的,记得手术前给红包得给两份哦,除了主刀医生,还有麻醉师也是蛮重要的!)&br&&br&朋友,现在在某医院做护士,ICU,妹子很漂亮,弄得我都有追她的冲动了。每次和她说话,我最后说的一句都是“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你们知道吗?她在的那个ICU妈的各种传染病,梅毒艾滋,这些人啊,在外面得病了,还去医院让别人照顾。我们普通人对这些病敬而远之,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却不行。照顾那些人,自己的任何一个失误,任何一个小伤口,都他妈会感染这些病的好不?&b&我只想问问那些喷子,给你那些医护人员的工资,让你去照顾那些传染病(都是绝症好不),你去不?&br&&br&&/b&还有那些说什么医生收入高的,为毛我认识的没有一个有你们说的那么高,就算是副主任级别了,也就20多万的样子,这对于一个辛辛苦苦读了8年医科,都40岁的人,算高吗?&br&&br&如果医生的收入能够普遍比程序员高,我觉得我们的医疗环境会越来越好的!大家别忘了,程序员的成长成本可没有医生高哦。&figure&&img data-rawheight=&39& data-rawwidth=&332& src=&https://pic1.zhimg.com/50/25da746daa610ff4eeaa52a067c213d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46& data-rawwidth=&279& src=&https://pic4.zhimg.com/50/c73afb137c1cdee0fce00fb91407a4f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4& data-rawwidth=&528& src=&https://pic1.zhimg.com/50/c05aa7bfb58f4fcaecc8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05aa7bfb58f4fcaecc8c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43& data-rawwidth=&442& src=&https://pic3.zhimg.com/50/a19b2ebbf1e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19b2ebbf1e7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47& data-rawwidth=&283& src=&https://pic2.zhimg.com/50/7d0cbbe7838dbaea3b5f04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1& data-rawwidth=&411& src=&https://pic1.zhimg.com/50/3f84f6ab1ab8bc1f2cd8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1&&&/figure&各位看看,这是我在知乎上面搜到的想跳槽做程序员其中的一部分。
看到刘老六下面的那些回答,我觉得真是够了!我是个程序员! 我觉得现在医生的收入普片偏低,(不要跟我说副主任主任级别的,一个医生要到副主任的级别基本要到40岁你知道不?)应该增加挂号费,起码得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十倍!而且低级别的医生工资也得增加…
朱镕基医改以后,医患就从没有利益冲突,变成利益对立的两个群体。&br&&br&而媒体非常愿意挑动一些极端事件来博取眼球。&br&&br&最后大众的印象就是医生黑,拿医药代表高额度回扣,高收入,红包,冷漠,唯利是图。&br&&br&而真实的医生中这种比例恐怕10%都没有。&br&&br&大部分人收入不高,工作辛苦,回扣没资格拿或者能拿到的不多,还有医生应有的职业道德。&br&&br&但是他们是不发声的,真实的医生被媒体传播异化。&br&&br&进而引发下层的仇恨,类似的还有教师,公务员,法官。少部分人的行为被当做全行业的原罪,媒体实际上控制了大众的思想。&br&&br&以前媒体是政治喉舌,现在是资本工具,单纯为了点击率,就不会有社会责任。公知证明,挑动社会矛盾是吸粉最快的,有眼球背后就是商业利益。&br&&br&这次事件本身是精神病伤人。但是作为医患矛盾给报道,进而挑动矛盾,所以就有了一大波评论。&br&&br&悲哀的是这种评论是代表社会主流看法的,知乎这种小众网络平台根本就不是主流,不信你问问出租司机,问问饭店服务员,问问广场舞大妈,他们怎么看这个事情?&br&&br&而事实上中国的医疗即使是现在放到世界上也不差,只是相比朱镕基改革前变了。现在的趋势走下去,是未来都是莆田系。&br&&br&最富裕的阶层有私人医生,专享高端私立医院。贵到中产无力承受。中产要准备去古巴或者朝鲜去医疗了。&br&&br&而公立医院会人为压缩,极限是搞到英国那种排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情况(这种情况基本就是立牌坊了)&br&&br&老百姓真正能去的都是莆田系。&br&&br&嗯,与很多医生幻想不同的是,不是医术高的有高收入,而是会忽悠的有高收入,医生会成为与保险推销与传销行业类似的职业。嘴比手重要。造假学历履历也会是常态。&br&&br&p民利益最大化是公立不能萎缩,还要加大投入,医院基本药物体制化。基本药物的药厂也是政府机构。非盈利注重社会效益。&br&&br&公立医院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和城市化人口增长而增加。新技术下(远程监控,人工智能)家庭病床替代部分医院病床。&br&&br&公立医院,基本医疗覆盖95%的需求。高端服务需求让私立医院去补充。&br&&br&要鼓励大的产业资本办解决自家职工需求,同时对外服务的医院,类似中芯国际办私立学校。&br&&br&如果阿里在杭州办一个阿里职工的医院,马云一家也在自己的医院看病,那是绝不会办成莆田系的,中国500强企业都搞,高端医院自然就有了。台湾最好的私立医院都是大产业资本办的。而不是莆田系的农民转型。&br&&br&公立国家加大投入,医药全包(现在药,医疗器械商业化,医生还有编制这本身就是矛盾。)解决基本医疗。&br&&br&大产业资本搞服务自己集团的高端私立医院,同时对外服务。作为补充。小诊所规范化解决低收入人群需求,莆田系统这种江湖骗子不转型就消灭掉。
朱镕基医改以后,医患就从没有利益冲突,变成利益对立的两个群体。 而媒体非常愿意挑动一些极端事件来博取眼球。 最后大众的印象就是医生黑,拿医药代表高额度回扣,高收入,红包,冷漠,唯利是图。 而真实的医生中这种比例恐怕10%都没有。 大部分人收入不…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1ba97cc7bd08d51b3c6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1ba97cc7bd08d51b3c66_r.jpg&&&/figure&5-6
更新&br&太忙,sorry~ 这是最后一次大的更新,大家多多支持哈,期待更多赞!&br&&br&--------------------------------------------------------------------------------------------&br&&b&前言&/b&&br&硕士经济学,博士生统和公共卫生,是罕见的亲身人肉跨Health和Econ两个学科的health econ研究者,在国内国外都做过health economics的研究。知乎上大牛云集,我绝对不是最合适的答题者。请大家多多指正!&br&&br&一个国家health econ的研究水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个学科。&br&--------------------------------------------------------------------------------------------&br&&br&让我们先从喜闻乐见的故事开始。&br&&br&1945年,战后的英国,工党上台。饱受纳粹蹂躏之后,工党政府面临重建家园的难题,可是眼前民心凋敝,山河破碎。他们必须对症下药,找到最好的药方。除了众所周知的“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也就是马歇尔计划,他们在国内最雄心勃勃的手段就是建设“福利社会”。&br&&br&作为“福利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全民医疗系统,在1948年迅速建立起来。下图就是当年NHS的宣传单,政府解释地相当清楚:不管贫富、性别、年龄,所有人都可以&b&免费&/b&获得医疗服务(除个别项目)。迄今为止,NHS仍然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一支付者”(single-payer)的公共医疗系统。&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2387ddecb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5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figure&&br&&br&但是在建立之后很多年,NHS一直都面临民众的就医费用节节攀升的难题。因为NHS是掏钱的一方,它不能不急。在战后的复兴时代,这个问题还不明显,80年代之后,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可是为了日不落帝国的最后尊严,打落的牙也得优雅地吞下去。但是问题必须解决。&br&&br&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br&&br&解释起来也简单。当你扁桃体发炎,面前有螺旋霉素和罗红霉素可以选择,而医生告诉你罗红霉素是新一代的产品效果更好的时候,你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罗红霉素。反正又不是自己掏钱!数千万人,每天都在做着类似“螺旋霉素还是罗红霉素?”这样的选择题,这是经济学上典型的“搭便车”问题。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健康,完全不关心国家的财政压力。(财政压力是什么,能吃吗?)&br&&br&NHS不堪重负,也终于明白该建立个什么机构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了。&br&&br&1999年,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成立了(后来名字里加了Health),没错就是你们都知道的那个NICE。&b&NICE就是health economics在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应用标本&/b&。它的工作就是不断的使用一类叫做“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的东西,来给NHS的操作制定标准。&br&&br&当然以英国人特有的虚伪,它不是“制定”标准,而是作为独立第三方的“建议”,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粗暴一点。&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e606c83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figure&&br&NICE采用大量数据和临床研究,为每一类疾病的每一种形式的每一个阶段,都给出了详尽的建议。你感冒了,服用哪些药是国家承担的,多少片以内是国家承担的。你心脏不好要做手术,用哪种手术技术,用什么耗材来搭桥,手术后住几天,多久以后要复查要回访,这些都被研究透了。&br&&br&由于有了NICE的出色工作,NHS在报销民众的医疗费用时有了靠谱的参照标准,费用的快速上涨得到了遏制。NICE每年为英国政府节约的费用以十亿英镑计,如果没玩过知乎的朋友问你:health economics是什么,你可以把NICE的例子甩在他脸上。&br&&br&---------------------------------------------------------------------------------------------------------------&br&如果读了故事觉得有趣,那么请接着读下去吧,下方全程干货+少量八卦:&br&&br&&b&1. health econ是什么?&/b&&br&health econ 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所有与疾病、治疗疾病、健康行为、医疗体系、医疗保险、药品定价等等相关的问题。Arrow在1963年AER上的文章标志着这门学科的诞生。&br&&br&&b&1.1 health 是什么?&/b&&br&既然用health当定语,有必要搞清楚health怎么定义。大多数人对这个常用词的定义是模糊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早是这么定义的:&br&&blockquote&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1).&/blockquote&这个定义被吐槽很多年了:什么叫“complete”?怎么测量“incomplete”的程度?怎么定义“state”的时间?WHO被打脸。。。&br&&br&多年后WHO终于形成一个靠谱一点的定义:&br&&blockquote&Heath is the extent to which an individual or group is able on the one hand to realize aspirations and satisfy need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change and cope with the environment. Health is therefore seen as a resource for everyday life, not the objective of living (2).&/blockquote&粗翻一下:&b&health是用来实现和满足个人需求以及改变环境的一种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b&&br&&br&Health终于被当成一种“资源”,这是世界观的一个进步。因为它承认了有高于health的价值和需求的存在,这些东西是需要使用health的。为了实现某种价值,我们愿意使用(付出)多少health当成本,这种trade-off的感觉,正是经济学的精妙处。如果按照原来的定义,&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太过于动人,以至于没有人愿意把health当作一种成本。&br&&br&这个定义也是方法论的一个进步。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被当成了资源的health都是可以被定量研究的。这就把教育、收入、性别、环境、行为,甚至基因,全都纳入了影响health的定量研究的范围。public health和health econ两个学科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宽广。&br&&br&&b&1.2 health econ的定义和分类&/b&&br&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AEA)guideline 里面对于health econ的定义是:&br&&blockquote&(Health Econ)Covers studies about all the economic issues related to health. Studies should be of interest to economists, not just other health-related professions. &br&&/blockquote&简言之,&b&Health Econ是与健康问题相关并且有经济学味道的学科。&/b&&br&&br&挺微妙,不过如果把health理解为一种资源,与现金、土地、人力等一样,把health policy理解为对于资源的regulation,研究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其他的social factors建立联系,这就基本有了经济学的味道了。而&br&研究疾病和人体的,归于生物学和医学;&br&研究人群特征和疾病传播的,归于公共卫生;&br&研究卫生政策演变的,归于political science。&br&&br&有些朋友将health econ与“医疗产业”、“移动医疗”混为一谈,虽然确实有一些联系,不过学术是学术,产业是产业,&b&医疗产业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学术水平高&/b&,目下的中国就是一例。&br&&br&AEA对于health econ的分类很细(3),包括:&br&&blockquote&General&/blockquote&总类,包括与健康数据相关的各种调查和教科书等等。&br&&br&&blockquote&Analysis of Health Care Markets&/blockquote&对于健康服务市场的研究:比如对于医疗的供给与需求,医疗的质量与数量等等&br&&br&&blockquote&Health Production&/blockquote&健康的产出:健康的后果是什么,不健康的后果是什么。这个后果并不是个体意义上的,而是社会和群体意义上的。比如人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人群的自杀率,毒品泛滥对于人群和经济体的影响,残疾对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等等。&br&&br&&blockquote&Health Insurance, Public and Private&/blockquote&健康保险:包括国家保险和商业保险。前文提到的health econ开山鼻祖Arrow的那篇论文就是健康保险方面的。&br&&br&&blockquote&Health and Inequality&/blockquote&健康与不平等:人人都有权利获得“健康”这种资源,如果这种权利得不到保障,那么不平等就会出现。同样,收入上的不平等也会反过来造成健康上的不平等。&br&&br&比如前些年备受关注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就业问题,非常典型:对于病毒携带者,如果不允许他们就业,就会造成收入上的不平等,进而造成阶层的不平等。收入和阶层不平等之后,这些病毒携带者就更难获得健康方面的服务,也就有可能加剧他们自身的健康问题。&br&在美国,有钱人大多都注意运动和健身,在健康上投资很多,这反过来又让他们获利;而低收入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或者没能力投资自身的健康,结果又加剧了收入上的不平等。&br&&br&&blockquote&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lockquote&健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如旧中国天花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流行时,经济的发展也是无力的,而建国后很好的控制了传染病,死亡率患病率都大幅下降,这被证明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br&&br&&blockquote&Health: Government P R Public Health&/blockquote&健康政策与公共卫生:研究政策对于健康的影响,以及政策对于公共卫生的影响。&br&&br&&blockquote&Other&/blockquote&新的可能性。(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处女地。。。。)&br&&br&&b&1.3 Health Econ的缘起&/b&&br&讨论health econ的发展,&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Kenneth_Arrow%23Awards_and_hono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Kenneth Arrow&/a& 是第一个应该提到的名字。&br&&br&Arrow是个巨侠,“巨侠就是大侠中的大侠”(邢捕头语)。他不但自己拿了诺奖,五个学生也都拿了诺奖(Eric Maskin, John Harsanyi, Michael Spence and Roger Myerson),堪称武林佳话!Arrow在经济学的很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最有名的是阿罗不可能定理(&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Arrow%2527s_impossibility_theore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a&),打了很多迷信投票制度的人的脸。Arrow也是信息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br&&br&当他把信息不对称的思想应用到医疗问题上的时候,他写了这篇文章: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3),发表在经济学领域最顶级期刊上:&br&&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jstor.org/discover/10.%3Fsid%3D71%26uid%3D2%26uid%3Duid%3Duid%3D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STOR: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3, No. 5 (Dec., 1963), pp. 941-973&/a&&br&&br&从这篇文章开始,health econ 正式上升为一个学科。&br&&br&BTW,Arrow还活着,九十多了。亲手创建了一个学科,并见证它五十年来的成长壮大。按照知乎惯例:“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br&&br&------------------------------------------------------------------------------------------------------&br&&br&&b&2. health econ的一个活跃分支: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b&&br&上文说过NICE的故事,题主 &a data-hash=&f5d5dd528d3&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f5d5dd528d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Katie Chen& data-hovercard=&p$b$f5d5dd528d3&&@Katie Chen&/a& 也提到“计算某一种药品的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治愈率等”,所以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NICE最常做的一类研究: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以及它常用的技术: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CEA),这种研究正是用于“计算药品的社会效益”。&br&&br&&b&2.1 什么是CEA?&/b&&br&CEA 是药物经济学常用的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每个治疗方法都有相应的成本(cost)和效果(effectiveness),需要量化比较成本与效果的比值。类似方法还有cost-benefit analysis,cost-utility analysis,不过有区别,这里就不多说了。&br&&br&成本和效果的测量都很复杂,先简单说明:&br&假设发明了一种新药A,相比于另一种老药B,成本和效果各不同。下图中,Y轴表示成本的差值cost(A) - cost(b),X轴表示效果的差值effect(A)-effect(B),我们要比较新药是不是比老药好(记住此处都是政府花钱,所以研究的perspective是政府)。&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f22d6bf61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f22d6bf61_r.jpg&&&/figure&&br&显然,如果坐标落在第二象限(NW),我们要放弃新药:花了更多的钱,效果反而更差。&br&如果坐标在第四象限(SE),我们要使用新药:不仅省钱了,而且效果更好。&br&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的就比较复杂。&br&第一象限:虽然多花钱了,但效果更好&br&第三象限:虽然效果差一点,但是能省钱&br&用新药还是老药,如何做决定?继续看下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fd65a322f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fd65a322f_r.jpg&&&/figure&政府画了一条线:CE ratio line,点落在线上意味着两个药是等值的。&br&落在b区域,新药比老药好——新药虽然多花了钱,但是效果的提升超过预期。&br&落在a区域,老药比新药好——新药虽然省了钱,但是效果的下降超过预期。&br&&br&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三个难题:&br&效果用什么单位?如何测量?&br&成本如何测量?&br&那条线怎么画?&br&&br&&b&2.2 CEA如何处理这几个难题?&/b&&br&2.2.1. effectiveness&br&现在通用的effectiveness的单位是QALY:Quality-Adjusted Life-Year&br&以前的方法都是比较哪个药能让病人活得更久,比的是life year,但这个方法有重大缺陷:不考虑病人的感受。假设一个新药能治疗你的绝症,让你多活20年,但代价是一直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你用还是不用?&br&&br&health economist很自然地使用了效用(utility)的方法来校正这个单位,用不同阶段的utility乘以每个阶段的life year gained,就是最终用来比较的QALY。&br&&br&那么问题又来了。utility又是如何计算的呢?目前通行的方法是使用量表,通过survey的方法来计算某个人群的平均效用。常用的量表有HUI2 and HUI3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hs.mcmaster.ca/hu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ealth Utilities Group&/a&) ,QWB index, EuroQol (比如EQ-5D), SF6D. 不过这类调查基本都是在北美和欧洲进行的,很少见到在中国做的。也许有人会argue 在北美的问卷里也包含了一些华裔啊,可是如何证明在美国的华裔和在中国的中国人具有相同的效用呢?所以将来在中国这类研究是必不可少的。&br&&br&2.2.2. cost&br&直接成本容易理解:药价,手术费,诊疗费,住院费,等等,但计算不易。因为治疗都是长期的,要考虑预前、预中、预后三个阶段。治疗可以有很多轮,每一轮都有一个处方,每一个处方都涉及不同种类的药,每一个药的剂量都会变化。典型代表是化疗,每一个treatment是一套治疗方法,包括很多药,治疗周期长,用药复杂,种类和剂量都发生变化。&br&&br&间接成本容易忽视:外部的成本。比如,在用CEA方法研究occupational health的时候,必须计算productivity loss,因为你生病了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公司的生产力,所以要计算你生病了给公司带来的productivity loss。这就需要用到一套量表,目前最好的是the VOLP,是我们组设计的。这类实证研究即使在北美也不多,如果有人想在中国研究productivity loss,可以联系我。&br&&br&2.2.3. CE Ratio line&br&那条线怎么画的,这个更复杂了,牵扯到更多的因素:国家的财力,居民的收入,医疗系统的传统,医保的水平,政府的决策体制,不同学科的医生团体之间的角力,甚至文化和伦理的因素,等等。这些已经超出了科研的范围。不过health economist使用了一套间接的方法:valuation of a statistical life (VSL) 和 willingness to pay (WTP) measurement,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大体是以风险的度量为切入点:比如“为了降低10%的患癌风险,你愿意付出多少钱?”&br&&br&VSL和WTP的研究使得人的生命可以用货币来量化,那么政府也就更容易决定CE Ratio。比如社会的共识是完全健康的生命一年价值100,000美元,那么政府就可以把100,000作为CE Ratio,低于这个比值的治疗手段都是可以报销的,高于这个比值的政府就无力支付了。注意这里是比值,不是总金额。有些手术非常昂贵,但是由于延长了很长的生命,所以平均到每年的成本是便宜的,所以政府照样报销。&br&&br&PS:生命的量化是重要的,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中国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太少,所以法律里面也模糊不清。曾看到一个案件,一个司机避让一条宠物狗,翻车死亡,宠物狗也死亡。司机家属赔偿狗主人一万多元(因为宠物市场定价如此),狗主人赔偿司机家属一万多元(因为法律规定模糊不清)。除掉法庭和律师费之后,司机家属拿到200元。绝大的讽刺。&br&&br&&b&2.3 CEA的例子&/b&&br&这是我以前做的一个小project。 比较乳腺癌的两个治疗手段:TCH vs. TCH+Laptinib,对于北美的人群,哪个更“经济”?&br&&br&这类文章要先确定下面这些信息:&br&&ul&&li&要确定疾病有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人们的效用是多少&br&&/li&&li&确定每种treatment包含哪些药和服务,有多少轮,计算每一轮的成本&br&&/li&&li&确定人群中的这个疾病的初始分布,以及每个阶段之间变动的概率,以及概率变化的规律&br&&/li&&li&每种药产生效果的概率(药并不是吃了就一定有效的)&br&&/li&&li&每种药的副作用带来的效用变化,副作用发生的概率&/li&&/ul&之后的建模和分析:&br&&ul&&li&把上述的数据带入Markov Chain,使用Monte Carlo simulation,计算60 cycles之后,两种治疗手段在上文中那个象限图中的比较,像这样(原谅我绘的渣图,有空再用MATLAB再实现一下):&br&&/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1da2f99d221b72_b.jp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1da2f99d221b72_r.jpg&&&/figure&&ul&&li&将上述结果转化,得到两个结果。一个是ICER (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在给定政府的指导标准的情况下,如果ICER小于这个标准,那么这个新药就是“经济”的,否则不予采用。另一个结果是,计算在不同的CE Ratio line情况下,新药(TCH+Laptinib)比老药(TCH)好的概率,并生成CEAC(cost effectiveness acceptability curve),像这样(原谅我绘的渣图again):&br&&/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00e3e4ca2b6_b.jpg& data-rawwidth=&616&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00e3e4ca2b6_r.jpg&&&/figure&&ul&&li&再使用bootstrapping,计算EVPI(Expected Value of Perfect Information)。这个内容现在越来越成为标准配置。&br&&/li&&li&之后是sensitivity analysis&br&&/li&&li&最后把上述所有结果汇总了。这算是一份正常的CEA。&br&&/li&&/ul&费这么多笔墨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后文有用。请往下看 ↓↓&br&&br&-------------------------------------------------------------&br&&b&3. 国内的Health Econ的研究现状&/b&&br&总体而言,在中国health econ的研究是落后的(这里我们只跟发达国家比)。&br&&br&&b&3.1 国内的研究机构和面临的困扰&/b&&br&目前北大做Health Econ是人最多的(仅列举我知道的):&br&&ul&&li&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李玲、鄢萍、曾毅、赵耀辉、沈艳、刘国恩,雷晓燕等,除了各自申请课题外,还有“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CCHER)” 和 “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 这两个常设的研究所&br&&/li&&li&光华:陈玉宇(微博很活跃)、林莞娟、张炜等&br&&/li&&li&经济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秦雪征、石菊等等&br&&/li&&/ul&&br&其他的包括(仅列举我知道的):&br&&ul&&li&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和协和;&br&&/li&&li&复旦:经济学院、公卫学院(胡善联的《卫生经济学》这本教材大家一定有听说过);&br&&/li&&li&上海交大:安泰和医学院,还有前几年陈竺牵头成立的医院发展研究院;&br&&/li&&li&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br&&/li&&li&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li&&/ul&上面这些零零星星分布着一些研究组。没列出来的是因为我不知道,或者一时没想起来,欢迎大家补充!&br&&br&相对于中国的体量,health econ的研究人员实在是太少了。加拿大人口三千多万,只有一个半北京那么多而已,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有health econ团队,加上加拿大的官方机构CADTH(加拿大版的NICE),health econ研究者上万,而且有国家科研基金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CIHR)的雄厚资金支持。&br&&br&即便是这少之又少的研究者,也深受中国国情的困扰。中国发展高度不均衡,各地的财政收入、医疗投入、保险水平,都是千差万别。往往在此地做的研究,拿到彼处就水土不服。上海的研究别说去应对新疆甘肃的问题,哪怕到浙江都不适用。可是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又往往要求研究者能够拿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最好把全国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更多研究者的原因。在加拿大,地区间差异远远小于中国,虽然各地也有基于本地特色的研究结论,但大体上温哥华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拿去萨斯喀彻温省进行讨论。即便如此加拿大还有这么多health econ研究者呢。&br&&br&此外,政策变动的影响也很大。为了突破医疗改革的关隘,很多市县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医疗改革(比如早年江苏宿迁的医院全盘私有化,陕西神木县的医保改革,上海推进的医院集团化,最近的重庆医改等等)。这些改革着力点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各异。按说此起彼伏的地方医疗改革是做研究的好时机,但是由于缺数据缺人手缺科研资金,不少改革案例未能被真正研究过。&br&&br&也有很多学者提倡“顶层设计”:中央牵头,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先把政治体制里面的障碍移除,然后才能顺利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这话说得也有道理,确实很多问题是绕不开的。不过多多少少有研究者们在逃避责任的嫌疑。&br&&br&&b&3.2 研究落后的原因&/b&&br&&br&首先还是国家投入不够。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政府真正下决心投入,几乎没有做不成,尤其是在中国。相较于现在的经济体量,科研经费比例很低,投入到health econ和public health领域的经费更是少的可怜。经费投入不足,就导致在各个重点大学的医学院里,public health的教授和学生都被认为是边缘生存的状态。&br&&br&其次是数据问题。&br&&br&政府的数据出于政治原因往往是不公布,至少是选择性公布的。这对于科研来说是最头疼的。北京市、上海市敢公布全病因的死亡率数据吗?雾霾问题引起全民关注之后,北方城市敢公布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吗?其实要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正视问题。如果连科研人员都不能access数据,那么政府的科学决策就真的南辕北辙了。&br&&br&医院和医保机构的数据问题是数据质量比较糟糕。一、二级医院的数据统计基本上在沿用很传统的方式,大多数三级医院尚未实现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不少三甲医院即使买了HIS也不重视培训,导致医生填写数据很不规范,甚至干脆不用。我读过一些中国医生写的Health econ文章,明明手里每年有几百号病人,可是文章里数据全来自国外文献,这种舍近求远是在搞笑吗?&br&&br&有些全国知名的医院还是重视数据收集的。不过随着医疗产业的兴旺,这些医院也意识到了手里数据的价值,反而更加小心翼翼地把数据封闭起来。这种不分享的态度,对health econ这个学科是沉重打击。之前的故事里提到的NICE,他们的几乎所有研究都是基于医院和NHS提供的海量数据,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出质量很好的CEA,而CEA是整个医保体系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以上文提到的project为例:&br&&ul&&li&人群的特征:需要政府数据;&br&&/li&&li&药的价格、医生和护士的服务价格:需要医院的数据;&br&&/li&&li&疾病的初始分布:需要政府CDC部门的数据;&br&&/li&&li&疾病在每个阶段之间变动的概率:需要医院的数据;&br&&/li&&li&药产生效果的概率:需要医院、药厂共同的研究数据;&br&&/li&&li&药的每一种副作用的概率:需要医院、药厂的研究数据;&br&&/li&&li&患者的效用变化:需要科研机构的数据;&/li&&/ul&缺少这些数据,health econ里面的CEA就无法本土化,结果就是真正适用于这片土地的医疗保险系统很难真正落地。&br&&br&没有资金投入,没有NICE那样的科研机构,没有数据积累和数据共享,health econ研究就只能拿来主义了。&br&&br&&b&3.3. 如果要走出现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b&&br&首先,钱!钱!!钱!!!&br&&br&其次,数据!数据!!数据!!!&br&&br&再次,用这笔钱和大量数据,吸引一批health economist 回国吗,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人!人!!人!!!&br&&br&---------------------------------------------------------------------------------------------------------&br&题外话:Health Econ的翻译&br&health economics比较正式的中文名称是“卫生经济学”,虽然已经约定俗成,我还是想吐槽一下。 &br&首先是不好听——“什么?你学的是卫生巾的什么?” &br&然后是不太准确。“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的意思嘛,语出《庄子·庚桑楚》,近代又从日本出口转内销,成了舶来词,有“保持清洁、预防疾病、治病”等意思,我的理解是更侧重health care system,但health econ显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位面。&br&不如就按照“health” 的字面“健康”来翻译,省事,好听。&br&------------------------------------------------------------------------------&br&PS:感谢 &a data-hash=&d9edb3fb614bee&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d9edb3fb614be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呼噜噜& data-hovercard=&p$b$d9edb3fb614bee&&@呼噜噜&/a& 指出一个重要的标注错误!如果其他阅读过全文的读者被困扰过,深表歉意!向所有认真细心通读全文并指出我错误的朋友表示感谢!&br&&br&-------------------------------------------------------------------------------&br&&p&PS:&br&如果你对Public Health,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生物统计、卫生政策、医学等等方面感兴趣,并且希望与相同专业的朋友交流探讨,欢迎加入我们的学术共同体。我们的微信群是“青年公卫人”,我们的媒体公众号和知乎专栏是“Hi生煎包”。扫描下方二维码,小助手会在当天把你加入群里。也敬请关注“Hi生煎包”。&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adcbc3b8bf0dea455daa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br&--------------------------------------------------------------------------------------------&br&&br&&br&References:&br&1.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who.int/about/definition/en/print.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ho.int/about/definitio&/span&&span class=&invisible&&n/en/print.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2.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who.int/healthpromotion/milestones_yellowdocument.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ho.int/healthpromotion&/span&&span class=&invisible&&/milestones_yellowdocument.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3.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eaweb.org/jel/guide/jel.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EAweb: JEL GUIDE&/a&&br&4. Arrow, Kenneth J.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i&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1963): 941-973.&/p&
5-6 更新 太忙,sorry~ 这是最后一次大的更新,大家多多支持哈,期待更多赞! -------------------------------------------------------------------------------------------- 前言 硕士经济学,博士生统和公共卫生,是罕见的亲身人肉跨Health和Econ两个…
我来怒答此题!!!&br&&br&&br&经济现象之一:赶上邻居琼斯(keeping up with Joneses):一个人的快乐与自己拥有财富并不大,但与自己比别人拥有多少财富关系很大。&br&经济现象之二: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当一个决议某些人反对时,而大多数人觉得无所谓或碍于某些人的权威时或此决议于己无关轻重,那么社会将无效率。如刘少奇的被打倒。&br&经济现象之三:庞兹骗局(Ponzi scheme):意大利人庞兹到新大陆美国“淘金”,他通过不断集资并许诺投资者高回报。其实是通过后加入者的资金来付给先加入者回报。这种高回报加上庞兹的抽成减去集得资金的收益必定无法维持,如同空中玄梯一般。现代版的是前纽约证交所主席鲁道夫&br&经济现象之四:赢者的诅咒(the curse of winner):中标者以高于标的真实价格而中标,而这中间的差价无任何生产或服务活动,这是西方经济学所掩盖的!&br&经济现象之五:民主困境(democratic delimma):当大多数人同意而少数人轻微反对,则方案通过;而这少数人强烈反对时,则方案重审。然而美国政府从俄国人手中购买阿拉斯加却驳斥了这一切。因此政府的权力范围应该有多大成为争论焦点,对有无普遍适用的民主制度也成为经济学的热衷话题。&br&经济现象之六:马赫卢普夫人衣橱理论(Mrs.Machlup's wardrobe):马赫卢普注意到一些货币当局热衷于增加其所管理的货币储备以应对资本外流和用于进口从而维持金融稳定。他把货币当局这种追求货币储备最大化的行为,比喻为他太太对衣橱中更多新衣服的追求。&br&经济现象之七: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荷兰[北欧小国]因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导致贸易顺差,荷兰盾升值,制造业出口受损;劳动力资源流向能源部门进一步使制造业劳动成本推高。能源部门的收入增加使服务业等不可国际贸易产品受益,而对制造业的需求却因本币升值转而购买国外制造产品。&br&经济现象之八:中等收入陷阱(the middle income trap):当一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经济进入停滞或衰退。其表现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 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这也是中国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br&经济现象之九:斯蒂格利茨怪圈(Stiglitz cycle):像金砖四国这样的新兴国家依靠制造业、自然资源等获得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或者吸引了巨额外资,从而获得了巨额外汇储备。但是这时候这些新兴国家不得不通过购买发达国家国债等将资金回流给发达国家以维持自身国家币值的“低估”。&br&经济现象之十:价格剪刀差(price scissors):在经济体系中,工业产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业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由此出现通过牺牲农业的利益来支持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现象。此概念最初由斯大林提出。新中国工业化的实现也得益于此。国贸中,发达国家也利用剪刀差压低初级原料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br&经济现象之十一: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将进入老龄化阶段。&br&经济现象之十二:产官学结合(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official and university) :“产”是指产业界、企业,“官”是指政府,“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等。日本政府及学者专家与企业通力合作,实行产官学三结合的体制,是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br&经济现象之十三:文牍主义(red tape):原本作为管理手段的文牍案卷掩饰、遮蔽工作目的本身,惟烦琐、因循的程式化、形式文书、表格为上,不务实际、不求实效的管理作风。像本可一步传达到位的文件却经层层传递亦属文牍主义。&br&经济现象之十四:特里芬难题(Triffin delimma):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美元作为唯一国际货币要保持贸易顺差以维持各国信心;但是美元同时作为世界流通货币必须保持贸易逆差以输出美元。于是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br&经济现象之十五: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世界银行、IMF和美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利率、外贸、汇率和外资等的全面自由化,解除政府对产业、工资和金融方面的管制,实行全面的国企私有化和市场化。在这套政策运用到俄罗斯、东欧和南美等国家的转型和改革时确失败了。&br&&br&经济现象之十六:后华盛顿共识(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强调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包括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 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完全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的积极作用。&br&经济现象之十七:欧洲价值观(European values):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欧洲价值观在北欧如挪威、瑞典和芬兰得到了成功贯彻。&br&经济现象之十八: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这种具有威权主义色彩的官方意识形态以家庭伦理和集体伦理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个人纪律与社会稳定为辅助,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中心,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东亚奇迹因为官商勾结、法治缺失、金融脆弱而最终破灭。&br&经济现象之十九: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核心概念 ——创新、不对称性、注重平等、 探索有关公民地位的新思想。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 、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等特点。它对发达国家的华盛顿共识构成了挑战。&br&经济现象之二十:苏联模式(Soviet model):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及其后任们。&br&经济现象之二十一:中国模式(China model):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中共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化道路。但中国模式不被中国所承认。&br&经济现象之二十二:巴黎俱乐部(Pairs club):也称“十国集团” (Group-10) ,成立于1961年11月, 是一个非正式的官方机构,由于其经常在巴黎克莱贝尔大街的马热斯蒂克旅馆聚会,故称巴黎俱乐部。 现由全球最富裕的19个国家组成,专门为负债国和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如债务重组和宽免、甚至债务撤销。&br&经济现象之二十三:金融恐怖平衡(balance of financial terror):由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提出。即若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政府为报复和打击美元的国际地位,纷纷抛售美元资产,如美国国债,导致其价格下跌,美元贬值。一旦它们刚抛售,它们手中剩余的资产也会遭受巨大损失。这样形成一损俱损的局面。&br&经济现象之二十四:圈地运动(enclosure movement):英国在海外殖民扩张时,对本国羊毛的需求扩张致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对公共地和农民的土地进行无偿占领,以开发出来用作农场和牧场,使得农民不得不进城成为雇佣工人,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不过,从另一角度看,以一种野蛮方式促进了城乡一体化。&br&经济现象之二十五:蓝色圈地运动(blue enclosure mvement):进入21世纪,因资源紧张,各国纷纷对公海—北冰洋为典型—宣示主权,以获得其深海中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也要赶快行动啊!&br&经济现象之二十六:翘尾因素(carryover effects):用于股市或物价上。指上年后期价格的涨跌会影响下年。若上年后半期价格一直上升,下年价格继续保持,则称为正翘尾因素;另则为负翘尾因素。上年调高价格的时间早,则对下年指数的翘尾影响小;而上年调高价格的时间晚,则对下年指数的翘尾影响大。&br&经济现象之二十七:巴菲特规则(Buffett rule):对超过100万美元的家庭年收入征收至少30%的联邦所得税。年收入达到这一水平的家庭将不能享受抵押贷款利息、或医疗费用和育托费用的税项减免。这项建议由“股神”巴菲特提出,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命名,但至今未实施。&br&经济现象之二十八: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经济学词汇。最早于2001年用于日本。在年间,日本央行在经济衰退和利率本已很低情况下,推出量化宽松,即定期购买日本政府长期债券使名义利率接近于零。近期美国量化宽松很出名。量化宽松是对衰退经济的猛药,也可能是毒药。&br&经济现象之二十九:卢浮宫协议(Louvre accord):广场协议后美国贸赤字并没有得到逆转,反而美元的贬值重挫投资者的信心,为此在法国卢浮宫达成协议:日本和西德等实施刺激内需计划,美国进一步削减财政赤字;G7国家加强外汇市场“干预协调”,秘密保持美元对日元和马克汇率的5%非正式浮动区。&br&&br&经济现象之三十:广场协议(Plaza accord):里根政府时期,为应对滞胀[两次石油价格飞涨],采用供给学派的政策,即减税的松财政和紧货币,但却分别造成了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为此,G5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五国在外汇市场上联合抛售美元使美元贬值,促进美出口,消除双赤字。日德的目的是本币国际化。&br&经济现象之三十一: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以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微笑曲线上游是技术和专利,中游是组装和制造,下游是品牌和服务。上游和下游为获利高位,中游为获利低位。&br&经济现象之三十二:浮士德式交易(Faustian bargain):它是一种心理瘴碍。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对一种看似最有价值的物质的盲目崇拜太大 ,从而使他失去了理解人生中其他有价值东西或精神的理由和机会。这种症状,会使他永远沉浸在理念与结果的落差中,从而使他进行着贬低他人的行为。&br&经济现象之三十三: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就是“1+1&2”的效应。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是指企业间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将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内部协同则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br&经济现象之三十四:巴山轮会议(Bashan wheel meeting):1985年中外经济学者(如托宾、科尔奈、林重庚、小林实、薛暮桥、吴敬链等)在从重庆出发到武汉的巴山轮上召开一次关于中国应该怎么认识和管理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的失衡现象。这次会议是中国宏观经济认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br&经济现象之三十五:韩国折价(South Korea discount):这个词为专业投资者所用,他们认为由于朝鲜对韩国构成风险,因此韩国的资产价值要相应地打一个折扣。&br&经济现象之三十六: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 是日本为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即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mg/公斤。&br&经济现象之三十七:第三意大利模式(the third Italian mode):20世纪70年代末,意大利的东北部到中部一带的地区在欧洲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获得快速的产业增长。其典型特征就是存在专业化的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集群,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了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典型行业有纺织、制鞋、家具制造等。&br&经济现象之三十八:城市首位律(law of primate city):1939年,杰斐逊提出了城市首位律,作为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概括,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不仅如此,首位城市还体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异常突出的影响。&br&经济现象之三十九:丁伯根原则(Tinbergen rule):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1962)一书中提出: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br&经济现象之四十: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特尔斐是希腊阿波罗神殿所在地,太阳神阿波罗常在此宣布神谕,因此特尔斐有聪慧之意。20世纪60年代,兰德公司的赫尔默和达尔基在意见表决和汇总评述中首先提出这个方法。&br&经济现象之四十一:SWOT分析(SWOT analysis):也称态势分析法。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法就是确认企业所面临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s),并据此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最大程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机会,使企业劣势与威胁降低到最低程度。&br&经济现象之四十二: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认识到,任何国家很难独自防止危机的蔓延。2000年5月,“10+3”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即《清迈协议》:首先,扩大东盟互换协议的数量与金额;其次,建立中日韩与东盟国家的双边互换协议。&br&&br&经济现象之四十三: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指一种产品线上发生的技术革新能够被其他产品线利用。这种外溢效果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行业内部,也可以发生在国家内部或国家之间。企业越是能够抑制这种外溢并使其独家利用,则这项技术革新越具有专用性,企业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br&经济现象之四十四:霸权安定论(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首创,吉尔平等人发展。它认为:一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决定对外经济政策。当国际体系中具有超群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某一突出国家出现时,它必然要求并试图建立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并通过制裁等手段来执行规则。&br&经济现象之四十五:普雷维什—辛格命题(Prebisch Singer hypothesis):普雷维什一辛格命题分析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及后果的理论。原因:技术进步对各国效应不同,制成品的市场结构较初级产品更具垄断性和需求增长幅度不同。由此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和进口替代政策。&br&经济现象之四十六:新加坡议题(Singapore issues):其主要内容包括投资、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最早在1996年世贸组织于新加坡召开的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但新加坡议题最终遭放逐。&br&经济现象之四十七: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指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此概念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也称非中介化。金融脱媒迫使中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和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国家对货币政策管理也更难。&br&经济现象之四十八:螃蟹效应(crab bucket syndrome):当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单个螃蟹可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好几个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这时底下的那个就不干了,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螃蟹文化的存在对企业的激励机制构成了挑战。&br&经济现象之四十九:钓鱼投资(fished investment):指地方政府、国营企业通过夸大经济投资,低报投资额,千方百计向上级政府申请项目。一旦批准,国家就会从贷款、实物各方面予以保证。但由于低报投资额,致使实际投资额不足,项目无法完成,上级不得不追加投资,否则损失将会更大。&br&经济现象之五十: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4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充斥市场。该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br&&br&经济现象之五十一:李约瑟之谜(the Needham puzzle):首次提出在二战时贵州湄潭的浙大分校,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其内容是:中国为什么在公元14世纪前能够在实用科学和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这之后却远远落后于西方。&br&经济现象之五十二:马尔萨斯陷阱( the Malthusian trap):战争、饥荒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他在《人口论》中提出:食物增加速度呈算术级数(2,4,6,8,10),人口增加速度呈几何级数(2,4,8,16,32)。如果人口的成长率高于食物的成长率,则称之为马尔萨斯陷阱。&br&经济现象之五十三:蘑菇定律(mushroom law):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象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但也只有这样,人才能发展。此概念最初是由国外一批年轻程序员总结出来的。&br&经济现象之五十四:洛美协定(Lome convention):全称是《欧洲经济共同的体——非洲、加勒比和&br&[url]太平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user.qzone.qq.com//qzonesoso%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user.qzone.qq.com/94097&/span&&span class=&invisible&&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戴尔全国售后服务地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