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学霸可以告诉我 八年初一上册数学课本 哪科都行 哪些辅助材料好用

投什么半导体!网红投资经理最新万字搞笑长文
原创: 陈启
来源: 品利基金(ID:hzpinli),已获授权
各位观众,感谢您阅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系列之——《投什么半导体》 。
一个不会写软文的段子手不是好投资经理!
上周参加了一个聚会
上个月参加一个圈子里的朋友聚会,基本都是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们,做什么行业的都有,反正大家偶尔聚一聚,一起打打牌、喝喝酒、吹吹牛,互通有无。
做投资这行,投资经理们都有一个毛病,赢了就装X,输了找借口,大家都懂。
这次聚会有个TMT行业的投资经理,近期有项目要退了,熬了3年多,理应赚了一笔,然后这哥们儿就膨胀了,简直要把全天下的X都装完。
三杯啤酒一下肚,启动装X模式,滔滔不绝的回忆当年怎么看好这个行业,怎么遇到这个项目,怎么说服投委会力推这个项目,怎么跟创始人软磨硬泡搞到增资扩股份额,后面怎么抚育这家公司发展,怎么帮助这个公司把竞争对手一个一个干掉... ...说到核心技术更是唾沫横飞,犹如宇宙第一核心技术,就算是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也比不了,从头到尾就听他一个人吹,嚼了炫迈一般,根本停不下来。
居然在我面前装X,比!我!还!能!吹!
像他这种水平,以前杭州天桥上10块钱能听3段,还不带重样的!
最后这哥们儿BB完了,泛着红晕的大脸转过头来,嘴咧的荷花似的,冲我来了一句:“陈兄,听说你最近火的不行啊,东方财富都请你上节目讲半导体投资,当网红感觉怎么样?好像现在这个行业很火啊,正宗风口,有没项目赚钱啊,一起搞一搞啊?”
我:“半导体没什么好玩的,没啥意思,你投不了。”然后他接不下去了,冷场了,怪我咯... ...我很荣幸成为本场话题“终结者”。
我用仿佛看到末日世界的眼神,给他浇一瓢冷水:“好端端的投什么半导体!!!”
半导体这种东西,不是谁都能来投的!
半导体有啥难投?我也曾经被打脸
从我在银行当客户经理那会儿算起,到现在也做了十年的金融了,感谢渣渣银行的培养以及跟着老翁(我的一个老同事好兄弟)一起做政信项目、做信托项目、做资本运作积累下来的经验。
想当年凭借这些经验本事我也能吹一波:世界上没有我不做的投资,只要有钱赚我就敢上!半导体嘛,有什么区别吗?不就投资么,实在不行,投概率嘛,投足够多,肯定有成功的对吧。
直到我开始接触半导体,直接颠覆过去的投资思维,被打脸了,好疼~!
当我深入行业三年后终于明白有老司机形容投资半导体简直就是“顶着卖‘白面’的风险,赚着卖白菜钱”的含义了,这话一点都没错。
虽然话有些夸张,但是半导体公认是个高风险行业,投资风险远超其他行业,原因一是投资金额大,回本周期较长;二是实际收益并不突出,所以光算风险投资收益比,只能算一般般。
哪比得过高大上的TMT、互联网行业啊,人家分分钟给你整出一个百亿估值的独角兽,才做三年的拼夕夕,分分钟千亿市值呢,虽然被人骂成狗,但是就是赚钱啊。
你再回头看看,半导体特别知名的公司你说的出几个?有多少项目活下来的?有多少钱砸进了无底洞?吓跑过多少VC了?除了国家队,谁还傻兮兮的往里砸钱?
虽然半导体风险投资没到做一个死一个程度,但是风险是公认的高,多年的投资老司机翻车都不在少数,血本无归的大有人在,渣都不剩的那种。
怎么就这么难?因为半导体这行业太特殊了,投资逻辑和其他行业根本不一样。
比如过去那种赌赛道,押注多个潜力选手的策略在半导体行业里根本行不通。
1、只有行业第一才能活的比较滋润,其他都是过苦日子。
2、投资金额太大,同样轮次的投资,半导体投资金额是其他行业的数倍,一只基金想把同一赛道上的选手都押一遍,投概率,根本没这么多钱。
3、投不出来,血本无归。
半导体是个既陌生又熟悉,专业且门槛巨高无比的行业,反正都是股权投资,担着差不多的风险,肯定选见效快、收益高的行业啊。
半导体投资不光周期长,见效慢,而且项目投成了既赚不到大钱,也赚不了太多的名声,大多默默无闻,所以好端端的,投什么半导体?!
于是又诞生了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搞芯片不赚钱,但是囤芯片赚钱?
2017最佳理财产品—内存条,你投了吗?
记忆中,从2017年初开始,最佳理财产品“内存条”段子就在朋友圈里流传开了。
这小小的条子,从2016年至2017年间,疯狂上涨超过100%,在众多理财项目不尽人意情况下,被拿来调侃成“2017年度最佳理财产品”。
2015年-2018年,近三年来,不光是内存条,凡是和半导体搭边的上下游几乎全在涨价,晶圆工厂产能爆满需求大增导致硅片缺货、材料缺货,最终导致芯片缺货。
到今年,从基础的被动元件MLCC,到各种MOSFET、TVS、SBD、BTJ、IGBT... ...缺货都非常厉害,低压及高压MOSFET交期已拉长到30-40周,市场供不应求。
在此情况下,囤货的商家赚的盆满钵满。虽然不是每种芯片都缺货,但是从国内晶圆工厂的产能紧张程度可以看出,缺货涨价的趋势短期内不会变。
苦逼的是造芯片的没赚多少钱,囤芯片的赚不少!是不是和“为什么学历不值钱而学区房很值钱?”的问题很相似?
终端销售行情火爆,于是二级市场就火,加上“26事件”,市场情绪被调动起来。整个半导体、国产芯片板块股价被拉高好多,很多半导体股票市值惊人,没有90倍PE,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半导体芯片概念股。
2018年初上证指数从3500点狂泻到到8月份的2800点的这波熊市里,半导体板块真的算抗跌,逆大盘上涨的都有不少。
资本们一看二级市场半导体是仅剩的几个还能有高估值的板块,于是就有人想到来一级市场挖宝。
于是无数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仿佛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蜂拥而至。一时间,你不投半导体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好说你是做投资的。于是,我们看到一些知名项目,估值刷刷刷地直接被炒上天,什么商汤科技、寒武纪、云知声等知名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在短短2年时间里,估值翻了十倍以上,令人咂舌。
然后有更多的创业团队冒出来,大喊:“我可是下一个寒武纪!快来投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年只要2000万,明年给你18亿!”……
如果贾跃亭当年不去搞什么乐视汽车,而去搞芯片,以贾跃亭做PPT的水平,绑个芯片概念,现在乐视网千亿市值不在话下,还会像现在这么惨?还用被人调侃,下周回国贾跃亭?
明星项目就这么几个,想要投的资本有这么多,只能挖掘其他创业项目呗,但是你觉得半导体VC项目这么好做吗?这行水深着呢!
马里亚纳海沟算个P,没有最深只有更深!
芯片设计行业的水是很深的,可能就比马里亚纳海沟稍微浅一点。(汤加海沟:在说我喽)
半导体产业链核心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芯片制造也就是晶圆工厂,12英寸晶圆工厂动辄几百亿投资,除了国家和行业大公司以及极个别的产业资本(华登国际,请记住这家神一样的美国风投机构)以外,其他人根本玩不了。
封装测试已经是成熟行业了,中国封测三巨头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现在规模已经是世界第3、第6和第7,其他小的封测公司也有几十家,竞争比较激烈。
再往这个行业里投钱也没啥意思,材料和设备都掌握在国外巨头手里,技术差距太大,短期内想从巨头手里抢市场份额非常难,所以最具想象力、最现实的能投的也就芯片设计行业了。
从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门槛来讲,芯片设计行业门槛是最低的,行业公司也是最多了,现在全中国有138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每年还有数十家新冒出来,对于95%的投资机构而言,就是在这138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里面挖掘潜力公司。
当然我们的品利基金属于那另类的5%,我们玩的套路,别家模仿不了,原因后面说。
现在有这么多投资机构,盯着这13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大家都想遇到下一个寒武纪、商汤科技、深鉴科技、云知声、旷视科技、比特大陆... ...大家都想三年估值翻十倍、二十倍,问题是芯片设计哪有这么好做?设计一款芯片,开发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还巨烧钱,初创公司死亡率还奇高,极容易当炮灰。
烧钱归烧钱,很多互联网项目也很烧钱啊,当年烧电商,烧打车软件,烧外卖平台,烧共享单车,补贴烧钱的大战难道还少吗?能做成一个就行了啊。芯片行业难就难在,没烧出成果之前,你什么都看不到,万一烧不出来这么多投资就是完全打水漂。
所以我说芯片行业水深如海沟,真的不是开玩笑。
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不可相信FA的嘴
现在正在风口浪尖上,你不投,有的是人来投,你投不投?于是很多其他行业的产业资本,投资机构都蜂拥而至,但是很多投资机构以前不是做这行的,圈子人脉资源都有限,和半导体根本不搭边,没资源上哪找项目去?
于是FA们来了。
FA么,就是中介机构,撮合融资方和资金方,某种程度上讲给别人介绍相亲差不多,反正都没见过面,全凭FA们的嘴巴怎么吹。
FA那张嘴不开玩笑,堪比九品芝麻官的周星星,绝对能把死的说成活的!如果FA们哪天失业了,就凭这张嘴做媒是绝对没问题的,说不定分分钟把三大婚(yue)恋(pao)网站踩在脚下,反正我是佩服的很。
FA们的目标是想办法尽量撮合成交,然后收中介费,毕竟投成才有钱拿。所以找到项目肯定要好好包装一下才行,不然怎么拿到融资?于是好多项目在FA嘴里的和实际情况,简直天差地别……
对不起贾玲姐姐了,您扮的小龙女实在是无法直视... ...
芯片设计行业比其他行业难度和门槛高很多,但是本质依然属于轻资产运营,和几年前搞电商、搞“互联网+XX”那种挺相似的。弄几个人,弄间大点办公室,弄一些办公电脑,就能做了,核心的东西都在脑子里,不存在什么重资产投入。
因为门槛最低,现在这行又这么火,资本又满大街找有啥能投的项目,凡是离钱近的, 中国人就会动脑子,什么阿狗阿猫都号称自己来研发芯片,什么人都来做半导体的FA。于是两波人一凑合,嘿嘿,中国有的是钱多人傻投资人,要不试试搞点钱?找投资人来投资总需要一份像样的BP吧,听说某宝上做PPT的,业务都接到手软。
我拿到过不少芯片设计公司的BP,版面设计精美,数据精确而详尽,观点犀利而透彻,一看就是花了不少心思,连我这种专业人士都差点就信了,就更别提其他投资机构了。
这些FA们就拿着包装过的项目,到处找投资人,找资金。不是在行业里淫浸多年的老江湖,极容易被这一份份精美的BP和巧舌如簧的FA忽悠的晕头转向。而且半导体芯片初创公司,你去尽调,你真的尽调不出太多的东西,都在脑子的东西,他给你说设计思路和实现原理,这么专业的东西,有几个投资人能听懂?找行业专家?芯片细分太多,隔行如隔山,就是你找北大清华教授也未必能真正看清人家设计团队真正的实力,何况国内就没多少靠谱的芯片设计专家,只能赌一把未来啊。
芯片设计公司出来找融资做路演,项目就特别好讲,讲行业、讲差距、讲爱国情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人听的热血沸腾就对了。反正路演换我来讲,就凭我这10块钱听4段笑话的水平,再时不时来几个专业的词汇,时不时来几句爱国情怀,时不时来点畅想未来,还不让下面的投资人听的心潮澎湃,乖乖送钱?总之要一定要给人这种感觉,这公司的未来就是中国的高通、中国的英伟达、中国的AMD就对了,钱自然而然就来了。
反正现在这个时间点做半导体,做芯片很容易扯上爱国情怀,“为国造芯”这种词要时常挂在嘴边,有的是人送钱上门。特别是今年“26事件”一闹,给全民都洗了一遍脑,人人都知道芯片产业中国还是不行,高层都发话了,一定要把芯片搞起来,半导体黄金十年即将来临,人人都懂的道理,谁不投,谁傻蛋!
至于项目成不成,管他呢!搞研发就是烧钱,这点钱都不愿意,你当什么风投?烧出来最好,烧不出来,换个马甲,再来一次?
所以,当下这行就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芯片设计行业,深似马里亚纳海沟,绝对真实比喻!
不会画饼的芯片公司,不是好公司!
如果说传统行业估值看市盈率,互联网公司估值看用户月活和转化率,那芯片设计公司估值就看画饼能力了。
不会画饼的公司,千万别投,连饼都不会画,你敢说自己是芯片设计公司?画饼融资,是芯片设计公司必须掌握的技能好不好!
因为现实情况是设计公司一边不断烧钱搞研发,一边不断融资,你不会讲故事,不会画饼,就没有高估值,没高估值,融不到下一轮资金,根本没法活啊~!
我曾经看过一个初创的芯片设计公司,刚刚成立,啥都没有,7个人喊2亿估值……释放10%的股份,天使轮融2000万,然后讲了一大堆,把我说的云里雾里,这画饼能力,佩服!也确实没2000万启动资金,你说你能做出很牛逼的芯片,鬼都不信!2个亿估值放现在这大环境下确实不贵,朋友圈里放的新闻,有个项目种子轮都10估值融资1亿了。
我很认真的看了BP材料,BP应该是专业人士做的,市场分析透彻,行业数据详尽,专业测试数据一堆,实现产品设计功能有理有据,每个产品前景分析的头头是道,无论哪个做出来,都是牛逼的不得了,未来公司前景起码是一年10亿营收3亿利润的那种,碾压大部分芯片设计上市公司,我差点就信了!
桥豆麻袋!让我再仔细看看,技术团队一共才7个人,你说你能做这么多种、这么牛逼的芯片?而且上看去还是没有交集的那种,各个领域的都有。芯片细分领域里面隔行如隔山,全世界也找不出样样精通的全才,除了这7个人,其他专家顾问挂了一堆,而且产品列表上的那些芯片,无论哪种搞出来,那档次都属于中国都不需要再看美国脸色的那种,什么高通震惊了、英特尔慌了、英伟达叹气了,你把UC的小编弄来标题随便写,怎么写都不过分的那种。
我没信,但是有人信了。
画饼能力,在下佩服。
嫌北上广深杭房价贵?那你一定没投过半导体!
你知道么,设计公司每天烧的钱,比妹子天天跑美容院还贵!
在半导体这个行业里,一般投资的计价单位都是千万级别,拿一个亿出来投互联网项目,全投种子轮项目算1000万一个(种子轮算大了吧),起码能投10个,多投投,1亿能搞20个项目出来。
准备1亿来投芯片设计公司,投一个都未必够!而且这个项目还要不断的有接盘侠,一直支撑到盈利的那一天,西天取经都没这么难!
对于一个芯片设计项目而言,没有2000万以上的启动资金,干都不用干,中间还必须不断融资。接触下来,凡是已经做的有模有样的芯片设计公司,差不多前后至少烧个1亿。
这钱已经可以在北上广深杭买一套像模像样的房子了。
怎么会这么烧钱?给各位算一笔账:
芯片设计公司由于是轻资产公司,并没有什么重资产的投入支出,其公司主要开销是人力成本和流片费用,这两块基本就是花钱如流水,一个稍微资深一点的芯片工程师,月薪起码就是3万起步。
一般一个团队,再少也需要10人左右,这不算行政、财务、人事等辅助工作岗位,一个月就是30万,一年360万,如果公司还聘请了老外,基本一个老外月薪是10万+,一年一个人成本就是100多万,招两个就是200万。
有些公司创始人和合伙人,既当投资人,自己也亲自来搞技术,人员工资开销可能稍微小一点,但是人员成本一年下来,300万- 500万是基本没得跑,这还啥事都没干。
再聊聊流片费用,这也是最烧钱的地方。
稍微解释下,芯片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芯片其实不需要太高端的制造工艺,国内8英寸线,甚至6英寸线就能跑,但是特别需要设计经验,所以你去看做模拟电路的大牛,基本都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模拟芯片这东西就像艺术品,需要时间积淀,当然了,目前国内做模拟芯片厉害的团队少之又少。
数字电路就简单粗暴多了,砸钱就行,可以靠钱解决问题的都不是问题!数字芯片要求尽可能在狭小的面积里,塞下足够多的晶体管,这样就能拉开和竞争对手的性能差距,所以这需要用到非常高端的制造工艺,制造费用也是天价。
流片,Tape Out,意思是芯片试生产。就是设计公司拿着自己做的芯片设计图纸,找晶圆工厂试着生产,看看芯片做出来效果怎么样,一般一次流几十片,到一二百片,然后验证设计功能,找bug,给客户试用,为后期大规模量产做准备。
因为晶圆工厂一次性投片都是数千片,所以你拿着你的图纸找到人家晶圆工厂说,麻烦您给流50片,这话差不多类似于,你跑到布厂,跟厂长说,您这百米的布料挺不错,麻烦您给我裁一块给我做副袖套可好?相信我,你会被人赶出去的。
初期流多了又没必要,流少了,人家根本不鸟你,怎么办?拼单啊!
流片有两种模式,一种叫mpw,一种叫full mask。
mpw类似拼多多,大家一起拼单流片(有专业的中介公司,组织设计公司一起流片,前提是同一种工艺);full mask差不多是土豪公司一个人独享vip待遇。
不过不管你是独享还是拼单,麻烦您先把Mask钱付一下(国内一般叫掩膜版,台湾日本一般叫光罩)。
就这么一片东西,原材料是高纯石英玻璃,20-30片一整套,对应一款芯片。
这东西原材料不算太贵,但是制造你所需要Mask的机器Mask Writer简直贵的离谱,一台东芝的Mask Inspection System NPI-7000型号要300多万美金,8000型号要1000多万美金,9000型号支持14nm的更加夸张,上亿人民币的售价。
所以到手上的Mask简直贵的无语。
现在稍微高端的芯片,如果用12英寸线跑,65nm工艺一套掩膜板起价是100万美金;如果跑28nm,配套的掩膜板是300万美金一套;如果跑14nm,500+万美金一套。
一般不会只有一套,会有1-2套,所以这价格……
就上图这一整套(20-30片mask),贵的要你1000万美金,6800万人民币。
几片石英玻璃板 = 魔都一套房。
掩膜版的钱归掩膜版,流片还是要另付流片钱,现在台积电的16nm工艺,报价大约6500美金一片,流个100片,650000美金,400多万人民币,流1000片,要4000多万……
流片 = 烧掉一套房子,真的不是开玩笑的话。
当然了,不是所有芯片都需要这么高端的产线来流片,但是现在流片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费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流好的成品晶圆,测试过,拿到需要的数据之后,除非你完成封装测试环节准备拿来卖,否则就是堆废物,没有任何回收利用的价值。(还是需要留几片用来吹牛的)。
圈子里流传个事,有个芯片设计公司对自己蜜汁自信,没怎么流片就大规模上量,结果跑出来有问题,7000万打了水漂。
对了,一套掩膜版对应一种芯片,如果你家产品线比较多,需要几套掩膜版的时候,麻烦您把其他掩膜版的钱也付一下,这钱花的……
流片不是说一次就流成功了,流好了,要测试,发现问题,要解决问题。一款芯片第一次测试可能发现了1000个bug,在随后的1年多时间内,你要把这些bug数压到0!芯片就是0和1的问题,能用or不能用,不存在凑合用的情况。
Bug也不是这么好弄,不光自己绞尽脑汁解决问题,可能还要找专业的逆向工程服务公司帮你一块解决问题,这个叫失效分析。收费么,国外巨头Chipworks收费是一个项目几十万美金,国内的芯愿景可能便宜点,当然几十万人民币少不了,而且还要看人家档期,现在芯愿景档期要排至少6个月,而且人家根本不接小公司的单子。
有些问题还不是自己设计的问题,很多问题还和晶圆工厂的工艺有关系,晶圆工厂有专门做验证工艺的测试,叫CP中测。晶圆工厂的CP工程师,会负责和你一起把你的wafer制造工艺捋顺,至于出问题的原因,他不管。你要想知道为什么?也可以,找外面的独立第三方CP帮你一起找工艺的问题。
给钱,一次几十万。
当然了找独立CP也不是光找问题,CP方会给到你一些跨工艺或者跨厂的服务解决方案,保证你换工艺,或者换代工厂,你的wafer良率没问题,当然了,服务都要钱的,反正是花钱就能解决的事,钱就这么花掉了。
我还没列举芯片设计过程中做的仿真,做FPGA,有些东西国内都没有,还要委托美国的公司做,人家都是一小时几百美金的收费标准,花钱如流水,绝对不开玩笑。
做完CP测试,就是去长电、华天的封测工厂做封装测试。当然了,这也是要花钱的,不过这个钱要比晶圆工厂流片费用少一些。
最终,做好的芯片,完完整整送到你手上的时候,又一个问题来了:打市场,终端销售的问题。
低端的芯片,国内抄来抄去一大堆,玩的是价格战,你卖5毛一颗,我就卖4毛。
中高端芯片,国内虽然做的少,毛利高,但是市场不好打,客户验证周期很长,能把给你急死,少则数个月,多则数年,会让你感觉生不如死(说的就是你——汽车电子!有个朋友投了一个汽车电子的项目,打市场三年了,还没打进去)。哪怕你现在芯片各项参数碾压国外巨头竞品,人家不用就是不用。更何况,有几个国内公司干的过Qualcom、TI、ADI、marvell、Skyworks、ST、NXP、Renesas?
全部算下来,一个芯片设计公司一年人员工资开销+流片费用+其他七七八八的开销,一年几千万随随便便就烧掉了,而且还是啥都看不到的那种。运气好,流2-3次后,就没问题能商用,就能大规模投片,这可是一次投几千片的哦!当然最终你能拿回比制造成本高数倍以上的芯片卖给你下游客户,如果短期内全部卖光,恭喜你,公司能有活下去的资格,甚至还小有盈余!如果打市场不顺,比如竞争对手的芯片性能甩你两条街,能把你按在地上摩擦那种。别说了,各位买德国队准备跳楼的,麻烦给后面投芯片的让个位置,人家想死的心,比你们坚决多了。
于是我们总结出投资芯片设计公司三大投资方法:求签、测八字、看面相!
投资芯片设计公司之前可以先给创始团队每个人都算一算,看看这帮人有无大富大贵的命,没有就算了,别浪费钱了。
忘掉你过去的成功投资经验,半导体投资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现在半导体投资火热,这是件好事,有更多的资本来投资这个行业,带来新的资金、新的资源,是件好事,又赚名声又赚(一点点)钱,利国利民!但是你以为行业前景这么好,我投了就一定能搭上顺风车,就大错特错了,你要是觉得一个不保险,投个十个、二十个项目分散风险就更加大错特错了。
半导体有个特性,叫赢家通吃。行业第一吃肉,第二喝汤,第三喝西北风。所以很多领域容易形成寡占格局,就这么几个大的,前几的巨头掌控市场绝对份额的情形比比皆是。
所有投资半导体,特别是投芯片设计公司只有一条原则:找准赛道上最优秀的选手,并且全力支持他,其他都别看。
记住你只有一个筹码,一次机会!
忘掉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种论调,正确的做法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保护好篮子,打翻竞争对手的十个篮子。
如何挑选优秀的选手/团队?
算命,排八字,看手相,看面相(我懂一点)来判断项目前景毕竟是玩笑话,那怎么看的出这家公司,这家团队很优秀能活下去?
学历背景必须高,这种团队才是宝
芯片设计基本不存在自学成才的变高手这种事,二流学校、三等公司不太可能教出来一流高手,烧钱必须烧在最有技术实力的团队身上,不是技术大牛,不是经验丰富的团队,烧钱毫无意义。
所以从业小于5年,或者平均年龄小于30岁的创业团队不用太关注,基本做出来概率是很小很小的。那种工作才几年,20多岁年纪轻轻出头来搞这些,基本不用看,非名校毕业,没有在国外大公司呆过几年,没拿过什么荣誉,没发表过太多论文的,基本都不用看。
最好就是那种年纪偏大,二次创业,遇到一定要上。他们创业成功的概率不知道比那些初来乍到的毛头小伙子强多少倍。
嘉楠耘智的南瓜张和比特大陆的吴忌寒这种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压中他们的概率,基本和中500万彩票差不多,别想太多。
芯片研发超烧脑,头发多的也变少
芯片研发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烧光多少学霸的头发?基本上男的上40岁就脱发,和互联网码农差不多(难道这就是科技园电梯里植发广告多的原因?)。
设计芯片工作其实就是在画芯片的电路图,现在复杂点的芯片都已经上亿个晶体管了,画好了要测试,要做仿真,还要做FPGA,进行功能性测试,还要流完片,在此过程中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影响芯片失效的因素实在太多了,这真的是费时费力费神的工作,哪有那么简单?
所以看到这些公司一群人头发都是稀稀拉拉的,大概率是个牛逼的团队。如果这群人里面好多工程师一把年纪都没结婚,说明他们过去没有一分钟浪费在陪女人逛街上,全身心放在了搞技术搞研发上,这种程度的积累,你说他牛不牛?
研发销售两头抓,打开市场才能发!
一个人可以有短板,但是一个团队,一个公司不能有短板。技术、研发、销售、运营等各种人才都缺一不可,少一个就是木桶原理,干不长久。
不要觉得产品性能好,就一定能打开市场,有好多芯片设计公司确实能做出不错的东西,可惜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没有市场资源,最终错失良机,惨淡收场,这种案例相当普遍。
所以设计公司要是没有牛逼的营销人员打终端市场,就算能做出芯片来,也很难开展的,就像是圣斗士们打叹息之壁,你以为技术研发人员大家一合体,喊几句“燃えろ、俺の小宇宙(コスモ)よ!”(燃烧吧,我的小宇宙),就打进市场了?想太多了吧!
你能看懂就是渣,云里雾里才不假
如果看到一个芯片项目,对于不是很专业的投资人而言,如果你都能看懂他做的东西,基本不用考虑。
有人说我要做一块手机5G芯片,以后要用在5G手机上,然后跟讲了一通5G的市场前景,你就信了?
一块5G芯片,包含天线开关、天线调谐器、LNA低噪放大、四工器(滤波器)、PLL频率合成器、AGC控制单元、A/D转换器,外加基带芯片、应用处理器AP等等,包含了各种数字电路芯片、模拟电路芯片、数模混合芯片以及ARM、DSP和FPGA各种体系的各种芯片,你要做的是哪种芯片?哪个部分?
以上这些专业缩写词各位不查百度,认识多少?你只知道5G前景好,但是你知道5G到底代表什么吗?到底有那些技术进步吗?和4G到底什么区别?我敢说不是行内人士根本说不清,连我这个看过不少5G项目的专业投资经理,都不能准确描述整个5G技术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说居然都懂了?
你知道这个市场很大,但是你要知道这些细分市场已经有哪些巨头?他们占了多少市场份额?国内多少手机公司已经在用国际巨头的芯片了?这个市场有多难打,你知道吗?也许这公司能捡点巨头们看不上眼的市场份额,但是投一个只能捡人家剩下的有什么意义?天花板在那里摆着呢!芯片设计公司就是要未来的高估值,天花板看得到还干毛线啊!
如果一个普通人就能简单能理解做的什么芯片,肯定不是什么好项目,只有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东西说明是专业领域内的东西,可以试着继续看看。
表单产品列不完,项目根本瞎扯淡
凡是BP里面,产品线又多又长,一个表列不完那种,又做这个芯片,又做那个芯片,而且还不是同一种类型的芯片(又做ARM,又做DSP,你当你神仙?),根本就是忽悠人。
很多芯片设计大牛,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穷尽一生的心血,都只做过寥寥数款产品,国内怎么可能有人把这么多芯片都做一遍,还不是同一领域,可能吗?
芯片种类繁多,跨度很大,集成电路按照功能和结构不同,基本分模拟和数字两大类。数字又分逻辑,存储,微处理器等几类。
模拟集成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信号(简单理解,处理电压信号);
数字集成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信号(简单理解,处理0和1的各种运算)。
模拟集成电路有运算放大器、乘法器、集成稳压器、定时器、信号发生器等。
数字集成电路品种很多,小规模集成电路有多种门电路,即与非门、非门、或门等;中规模集成电路有数据选择器、编码译码器、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有PLD和ASIC
按照用途又分:
通讯芯片:基带、射频、信道控制、网络通讯、导航,数字信号编解码等;
计算机控制芯片:CPU、DSP、GPU、MCU等;
存储芯片:DRAM、RAM、EEPROM、FLASH等;
音频视频处理芯片:麦克风、视频驱动、信号处理、调谐,功放等;
电源管理芯片:AD/DC、DC/DC,稳压电路,PFC等;
驱动芯片:LCD驱动、LED驱动、OLED驱动、PDP驱动、马达驱动等;
传感器芯片:CMOS图像传感、MEMS、触屏控制、电流传感、光电传感、霍尔、加速度、气体等;
还有普通的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场效应管、IGBT、可控硅、电阻器、电感器等等不一一列举了,没有个人/团队可以跨行业做多种芯片,除非你是英特尔。
三大不用看,四大不用管
1.核心技术人员不是名校毕业背景的不用看;
2.核心技术人员没有在大公司工作过,平均工作经验少于五年的不用看;
3.核心技术人员没有获奖,没有在重量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不用看;
不是看不起人,不是技术大牛,给他烧钱没意义。
然后这样的项目不用管:
1.产品线非常多不重合而且还属于成熟应用的项目不用管;
2.仿佛要跨过国外巨头的不用管(上炕都费劲,还跨巨头?);
3.不在半导体产业聚集区或者远离终端市场的不用管(深山里设计芯片?);
4.理念太先进以及终端客户要求极为苛刻的不用管(对,汽车电子、无人驾驶说的就是你,汽车行业是出了名的难打终端市场)。
记住嘉楠耘智的南瓜张和比特大陆的吴忌寒,年纪轻轻就走上人生巅峰,这种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压中他们的概率,基本和你中500万彩票差不多。
不想当炮灰,二种情况可以跟
跟着国家队,跟着行业巨头投资,他们投过的项目可以跟。中芯国际就有VC基金,投成了不少好项目,人家掌握大量的行业资源,在他家流的片,难道好坏还不知道?跟着他们投准没错!
C轮以后的项目可以跟。一般C轮之后芯片公司要活也能活,多少也能占点市场份额了,死的概率已经不大,虽然估值可能已经被炒高,但是起码能看到希望,已经过了炮灰阶段,所以还是可以跟。
最后唠叨几句品利基金的玩法
品利基金,作为一个专业的半导体投资基金,我们的强项是材料/耗材和设备领域,对于芯片设计态度属于佛系:遇到就看,遇不到就算,不主动找芯片设计公司投,这行水太深又难辨真假。
品利基金强项是对国内Foundry(晶圆制造工厂)情况比较了解,熟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和流程。谁家用什么化学品,用什么特气,用什么耗材,耗材用着舒不舒服,了如指掌,设备同理。
所以品利基金属于那另类5%。
别家来投一个TEOS(正硅酸乙酯沉积SiO2用)项目有啥意义?投一个P-CMP,P-etch(清洗液)的项目有啥意义?来个外延片项目你准备卖给谁?没有Foundry 资源,根本打不进去。
因此品利基金敢上半导体材料、耗材、设备的天使轮、A轮、早期项目还不当炮灰的原因在此。
我们背后站着一堆行业大咖,我们会帮助创业团队一起运营项目,试问谁家投资机构在半导体材料、耗材圈子里有这个能耐?
不光如此,我们还能第一次时间拿到一手项目,这个圈子就这么大,某个公司的牛人出来单干,某个大神归国创业,谁有我消息灵通?
绝大多数投资公司不具备我们的品利基金的在半导体领域的专业性和资源实力,也投不来这些材料、耗材,这是我们的优势。
因此我们品利基金的投资逻辑、模式、方法,别人很难模仿和学习。
好做不叫半导体、好端端的不要投半导体
虽然我很支持有更多的投资人、投资机构来投资半导体,但是实在不忍看到一拨拨的人去当炮灰。
半导体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又烧钱,风险巨大,而追求新概念的芯片设计项目鱼目混珠,巨烧钱,死亡概率高,活下来的估值又被炒的奇高,行业乱象丛生,再这样下去这行业就被做烂了。
希望大家冷静点,理智点,不要盲目投资,不要过热,过热对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投半导体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半导体这玩意儿比各位想的难的多了。
感谢各位看官认真读完我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写的文章,本文写作过程中,品利基金团队的小伙伴们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感谢品利颜值担当老板慧慧、以及冬哥、Tao总、lu总、克瑞斯、老王、大王、中王、马秀兰童鞋、罗大白童鞋,董小胖,还有朋友圈的半导体资深行业专家胡总、王总、老罗、一村资本的王玥等,在写作的过程中,大家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从大家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谢谢各位。
“称心生活馆”是品利集团特别打造的境外商品优选服务品牌,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更优惠、更优质的服务与产品,贯彻“你的馨生活,我的心服务”,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原创: 陈启
来源: 品利基金(ID:hzpinli),已获授权
ID:qidiancj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上册英语学霸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