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300照片魔兽世界最高画质质是哪个

索尼夺得美国全画幅相机市场第一位
timeagotimeago
2018 年 8 月 17 日
Image credit: Save索尼 A6300 实拍体验:踩在专业的线上
2016 年 5 月 4 日, 傍晚 08:04
索尼将相机产品的重心放在了全幅无反之上,让 APS-C 的无反系列有一种看似被搁置一旁的感觉。但终究我们还是在今年初看到,已经接近三年未更新的 Alpha 千位数高端机型有了
这部后继款。就规格而言,这次的更新算是大大改进了
以往令人感到有点遗憾的缺点,包括更高的屏幕与观景器分辨率、3.5mm 麦克风收音,还有电子水平仪等细节。
虽说很可惜地并没有跟上二代 A7 系列的五轴机内防震的规格(唉... 有的话小编就换了),但他们针对原本就主打的强项「对焦」,则是再精进带来了几乎布满感光元件的 425 点相位对焦点与新噱头 4D 对焦系统,机身与接环更是升级为更坚固且具备防潮湿防尘的金属材质。粗浅地从规格特点来看,索尼 A6300 的确是部更完整的机型,但看似更朝向专业迈进的它到底称职与否,这次小编与其相处了两周的时间 -- 虽然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都在下雨... 就请通过我们的实拍体验来窥探 A6300 的表现吧。
Gallery: Sony A6300 評測(Review) | 29 Photos
gallerygallery
双周心得图、厚度比较(左 A6300;右 A6000)既然现在的工作机是 A6000,那我就直接从两台机身的对比开始。基本上两部机身的配置最大的差异是在于 AEL 的按钮改成了与 A7 系列相同的拨盘,统一了 Alpha 系列的操作。其次则是在机身侧面的接口上带来可直接供电的 micro-USB 埠与终于加入的 3.5mm 的麦克风收音孔,盖子本身也变得相当扎实 -- 好吧,这次整部机身都在扎实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厚度变厚,对应加入的金属机身也让相机本体变得比较厚重,但换得的就是更值得信任的手感。
Gallery: Sony A6300 vs A6000 | 10 Photos
gallerygallery
根据官方的说法,这次的 A6300 在按键与金属接环上都有下功夫。后者除了金属接环外(镜头接起来感觉紧很多!毕竟有做耐候吧),还强调上面的涂布采用的是接近 Zeiss 高端镜头的漆面。机身质感方面则是比起前代要更粗犷一些,屏幕本身的外框也改得更厚实了些。整体而言,除了机身手感比较沉了些,个人对于 A6300 在机身质感与扎实程度的进步是给予正面评价的。唯一比较难懂的是既然都加上了防潮湿防尘的规格,却有点类似 Canon 那样在 APS-C 镜群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支持,这点也许可以说前者有镜头包袱,但总觉得 Sony 在 APS-C 上至少可以来颗 16-50mm f/2.8 这类的高端(GM?)镜头吧?毕竟不见得大家都会想要升级全幅啰 -- 小编就是从全幅退了下来的人,因为 FE 镜头实在太少放大率够用的镜头了,拍产品有点痛苦。来到机身的表现上,坦白讲,A6300 的各项提升都是很有感的,但直接破三万台币的价位,说真的对一般人而言应该比较难体会到它的价值。但这是否代表 A6300 就是物无所值?其实个人觉得觉得答案是要端看你是什么用途,因为 Sony 近期对于 4K 录影的规格提升,在 A6300 上面算是发挥到一个极致。从规格上可以看到 A6300 拥有 Super 35 全像素读出,具备 100M 流量的 4K / 24fps 的视频规格,这方面的表现可以从本篇的视频实拍中验证,不过就目前市场上所看到的反应是都还觉得不错啦。然而,A6300 强悍之处不只是如此而已。除了增进的收音规格外,A6300 还具备有
与 S-Gamut 3 的色彩模式。除此之外,这次 Sony 还将高端摄影机上面所提供的 Gamma 显示辅助功能,给放到了这部要价「仅三万台币」的 APS-C 无反相机之上 -- 此功能可以大致模拟 S-Log 风格在后制之后的色彩表现,是一种色彩风格的预览显示模式(如上图)。单就这些对于专业录影人士而言相当贴心的功能,会让笔者不禁觉得 A6300 这次提升的方向应该是有取代 专业地位的态势。图、选择对焦点后画面将会固定如上,此时不用按按钮便可直接移动对焦点在平面拍摄的细节提升部分。已经跨越 A7 II 世代的 A6300,也带来了静音快门的规格;更为提升的对焦性能也带来了新的更直觉的对焦点选择操作方式,还加入了版权信息的设定功能。好了,细数上面这些深入接触 A6300 才发现的功能,真的感觉得出来 Sony 这波升级 4K 的数码相机产品,基本上都朝着更专业的录影功能在迈进,但也因为定位更为专业的关系价位就必须将价位往上叠。也因此就让 A6300 的定位在 A7 系列越来越往下降的态势下有点尴尬了。不过,说真的,相机值不值得应该还是要看实拍吧,就请各位继续往下看看啰 -- 这次很难得的也有测到拍摄动态的机车,对焦表现真的相当强悍呢!此外,小编也尝试在同场景下拍摄了与 A6000 的比较照片,可以参考看看最高感度多了一级的 A6300 是否有更强悍的噪点表现。实拍样本除了稍微沉了点外,用惯了 A6000 的小编使用 A6300上手的速度真的是极快 -- 其实之前拥有过 A7S 也有帮助到,毕竟界面部分 A6300 比较接近新世代的 Alpha。画质部分说真的不能说没有进步,但差距个人觉得可能顶多接近一格感度左右吧?但更棒的屏幕分辨率说真的提升了很多拍完照片后的「成就感」-- 此外,要注意的是假若把观景窗调整为 120fps 的话,分辨率会有明显的下降。对焦速度方面则是觉得 A6000 就已经满快的了,不过 A6300 搭配 70-200mm f/4.0 拍摄动态照片的时候的追焦成功率倒是满让我惊艳的。格与格之间的延迟感还是依然有,加上手感不如 DSLR 那样好,整体而言并不算太推荐用这种组合长时间拍运动题材。但整体来讲即便是正面往镜位靠近的那种场合,A6300 搭配高端镜头的对焦稳定性与速度个人算是很满意;广布的相位对焦点在拍摄飞机时,即便飞机还远远的,在画面中还是可以看到连续对焦之下有不少对焦点都已经掌握到了飞机的行踪,这部分 A6300 真的是满厉害的。讲了这么多,我们直接看看实拍吧!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深入参考一下这次;也有放在上面了 -- 。不过小编鬼打墙 A6300 硬是欠曝了 1/3s,So... 参考看看就好。
Gallery: Sony A6300 實拍(Sample Shots) | 67 Photos
gallerygallery
4K 录影样本(抱歉,能上传 4K 的空间有限,所以用 YouTube)结论用简单的「推荐买或不买」来当结论。基本上已经拥有 A6000 的小编是觉得没有太多冲动升级啦,毕竟平时个人是以平面拍照为主,其次是觉得与其冲一台综合许多用途于一身的机身,好像针对录影用途可以去买个专职的 4K 机器来用,目前来讲其实也没有太贵也能够当备机使用。不过,如果你有专业录影需求,或者是想要认真拍拍视频,那么 A6300 应该是你除了 A7 系列之外的不错选择。虽说接近 APS-C 感光元件大小的录影取向机型还有 Panasonic GH 系列也不错,不过价位看起来 A6300 其实价格也没有比较贵,加上 S-Log3 等更贴近专业录影的功能,基本上 A6300 都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存在。但我们把话题拉回标题的「踩在线上」这件事,比较 GH4 的配备与规格方面,除了还额外多了监听耳机孔、全翻转触控屏幕等,针对专业用户所注重的手感乃至于续航部分,人家可是有准备了垂直把了呢!还有新加入的防潮湿防尘的规格,却没有对应的「专业级」APS-C 镜头可用,这点 A6300 就真的有点想的不是太周全了。是说,即便跟自己家的全幅机比较也是一样,A6300 的确强悍,但总觉得说是有决心跨进专业,好像又有点自绑手脚。从之前台湾发布会的访问中,官方曾经透露过现阶段无反的确是有朝向中高端市场扩大的趋势,这点除了因为性能提升逐渐分食高端 DSLR 与摄影机市场之外,智能手机逐步取代轻便入门机的地位也是不争的事实。A6300 是部更往专业靠拢的机型没错,实际上它的表现也的确不俗,对焦性能也非常强,但个人觉得如果要全方面地吸引专业用户的话,更全盘针对专业用户的考量应该会是个非常需要重视的方向。
timestamptimestamp
8 月 16 日
timeagotimeago
2018 年 8 月 16 日, 早上 10:50
两款索尼 Bravia Master 电视登陆中国(更新:Netflix 校色模式说明)
A9F 售价 22,999 起,Z9F 要价 19,999 起,八月上市。作者: ,
2018 年 8 月 16 日, 早上 10:50
储存timestamptimestamp
photosphotos
timeagotimeago
2018 年 8 月 1 日, 下午 04:42
索尼的 Bravia Master 高端电视要将专业工作室级的显示效果带到你家中
Netflix 还专门此跟 Sony 一起开发了新的校色模式。作者: ,
2018 年 8 月 1 日, 下午 04:42
储存timestamptimestamp
7 月 23 日
timeagotimeago
2018 年 7 月 23 日, 下午 06:00
索尼发布 48MP 的 IMX586 感光器
也是靠「Quad-Bayer」阵列来兼顾高分辨率和低光拍摄表现。作者: ,
2018 年 7 月 23 日, 下午 06:00
储存Email订阅& 2018 Oath Inc. 版权所有。article索尼A6300vs索尼A6000理论画质测试索尼A6300vs索尼A6000理论画质测试京东数码控百家号前言A6300上市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我们今天的评测才出现了第一篇,这个嘛其实就是因为我懒不过确实由于近期新品繁多,针对A6300的测试方案也因为各种事情被一拖再拖。深圳连日阴雨没法出去拍摄样片和进行试用也是一个原因。而且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天应该已经有同学拿到了佳能EOS 80D(我们的80D正在路上)。也就是说接下来肯定还会有一个A6300/80D/D7200的大横评,更详尽的有关A6300的内容将会在那时候出现。但是应该关心索尼自家前后两代相隔两年的产品会有多少提升的同学也为数不少吧?所以就有了今天这一篇文章,目的也正是如此,看看A6300相对于A6000,在静态画质上有没有提升,有多少提升。静态分辨率测试搭配蔡司Otus 55mm f/1.4镜头,光圈设为f/5.6,感光度ISO100,读取全画面当中的最高分辨率值。虽然A6300官方标示当中并没有去低通,但很可能也顺应趋势削减了低通滤镜强度。在像素相同、搭配同样的顶级定焦镜头的情况下,A6300的最高解析力领先A6000大概10%左右。理论动态范围依然采用以往的测量方式,分为1/60s和30s两组快门时间。可以看到A6300相对A6000来说动态范围方面获得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考虑到80D疑似采用了片上式ADC同样大幅度跃升了动态范围,D7200本来就是杀穿三路的APS-C动态之王,到底三台机器对拼谁能笑到最后呢?确实是个很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低感宽容度——暗部有效像素低感宽容度对于以风光摄影为主的用户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参数。在此我们还是以有效像素来进行表示,有效像素的物理意义是给定情况(曝光、感光度)下当输出图像的信噪比满足所预设的下限时,该相机可输出的最大图片的像素数。测试低感宽容度所用的快门速度为1/50s。如果你对画质的要求限于20dB的话,其实A6300和A6000区别不太大;如果你对画质的要求是30dB,那么A6300相比A6000大概能多提供1EV的可用宽容度;如果你对画质的要求是40dB,那么在环境光比容限1-4EV的前提下A6300比A6000可以多提供1EV可用宽容度,5EV+的情况下大家都是辣鸡。顺便提供一个参考值,电脑1080p屏幕全屏看图有效像素需求为207万(2.7百万),发微博/朋友圈需要的有效像素大概是130万(1.3百万)。小图党/非画质追求者可以参考这两个数据。高感画质:平场有效像素高感光度画质对于以人文、运动摄影为主的用户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参数。在此我们还是以有效像素来进行表示,有效像素的物理意义是给定情况(曝光、感光度)下当输出图像的信噪比满足所预设的下限时,该相机可输出的最大图片的像素数。测试高感画质所用的快门速度为1/50s。*平场指的是亮度位于传感器阱容中位的中性灰色图像相对于动态的提升来说,这次高感画质的提升不算明显,但依然是有。根据自己需要画质的不同,A6300大概能比A6000多获得10-20%左右的可利用有效像素。顺便提供一个参考值,电脑1080p屏幕全屏看图有效像素需求为207万(2.7百万),发微博/朋友圈需要的有效像素大概是130万(1.3百万)。小图党/非画质追求者可以参考这两个数据。JPEG直出风格:色彩这次加入了关于机内直出风格的测试,包括色彩和阶调——依然使用色卡和阶调卡进行测试。色卡使用4种光源进行拍摄,色温分别为5500K(日光)、6800k(冷色荧光灯)、3000K(白炽灯)和4200K(暖色荧光灯)。模拟用户的日常使用环境。每次拍摄前白平衡都用色卡当中的中性灰做Normalize。每个图中的方块是理想值,圈圈是实际值。这个色彩测试由于不太直观,仅作为理论数据供大家参考。其实在日光、荧光灯条件下两台相机的色彩倾向几乎是一致的,区别较大的部分是白炽灯,A6300在白炽灯和钠灯下的成像削减了黄色,增加了一些红色,可能更会讨好东亚人的眼球。JPEG直出风格:阶调阶调表征的是直出图片的反差,跟色彩一起决定了拍摄图片的观感。想知道不同的阶调曲线对画面影响如何的同学,自己用Photoshop的曲线工具一试便知,两个曲线其实是同一种东西。a6000和a6300在阶调方面基本是类似的表现,都是压头压尾型、反差偏低的曲线。曲线最左端挑起来的尾巴部分可以忽略掉,那些已经超出了灰阶卡的区域,是亮度更高一些的背板。总结索尼这家公司果然是十分有性格——当它发布的新品他自己的宣传和你以为的实物都会有画质上的巨大提升的时候,它往往就会止步不前甚至来一发滑铁卢,比如争议颇大的A7R2,在纯画质表现(尤其是动态范围)上并不如前一代的A7R,更别说最早一版固件还有个长曝问题。而当索尼自己新品不宣传静态画质(A6300的宣传主要着眼在速度),你也以为他是在挤牙膏的时候,往往新品的画质反而有所惊喜——比如这次的A6300。相比A6000的画质提升是全方位的,不可以说不大。一开始的时候我还说过如果你是纯摄影用户,没必要考虑A6300,A6000足矣,现在来看,这句话也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了。更好的宽容度和高感对摄影的帮助,我想大家应该都清楚。最后声明一下,这次A6300测试采用的是第一版上市固件,暂时没有提供无压缩RAW格式,所有测试基于ARW 2.3有损编码。A6300如果能通过固件给出无损输出,相信画质表现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京东数码控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玩命折腾3C,细细体味科技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佳能m6和索尼a6300的画质谁更好?
<p class="detail" data-data='想买台便携小巧的微单,希望成像质量精细一些,我看m6和a6300都是2400万的像素,它们的成像还有其他性能表现谁更好呢?'>想买台便携小巧的微单,希望成像质量精细一些,我看m6和a6300都是2400万的像素,它们的成像还有其他性能表现谁更好呢?
按时间排序
作为一个参数跑分党,我觉得要评判这两款机器谁更好,当然需要放一起拍一拍比一比才能下定论了。我给你贴几张对比图,随意感受下——在100%放大以后,A6300和M6也都有着相似的中心锐度。不过在边缘成像上,索尼A6300的锐度出现了下滑,画面有些模糊,而佳能EOS M6的边缘表现依旧较为清晰,整体画质要好于前者。不过介于这两款相机都采用了2400万级别像素的APS-C画幅传感器,因此画质出现差异很可能是由于套头素质的不同导致的。再贴个控噪的对比图——两款相机在控噪方面的思路不太一样,索尼A6300倾向于保留更多画面细节,因此同ISO下样片的纹理部分更清楚,但画面整体的噪点多一些;佳能EOS M6倾向于减少噪点数量,因此同ISO下样片整体更加纯净,代价则是损失了一些微小的细节。总的来说,佳能搭配套头有着更好的画质细节与更纯净的暗光出片效果,另外M6目前价格比A6300便宜了将近两千元左右,个人认为M6更值得入手。
您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aiyouwoqu3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2454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1670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1492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1145个回答
Oo城管大队长oO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996个回答
fishfish1599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753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点击可定位违规字符位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这些画面居然是索尼a6300搭配16-50狗头拍出来的
这些画面居然是索尼a6300搭配16-50狗头拍出来的佳能EOS800D暗光测试样张(ISO6400) 索尼A6300 暗光测试样张(ISO6400) 之后来看ISO6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激战场最高画质要什么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