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中华小学危房改造2014年有补贴吗我是纳溪丰乐镇马村八社,我没有得到危房改造补贴

您的位置: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主题分类:
02A文秘工作
泸纳府办函[号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泸州市纳溪区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年)的通知
  泸州市纳溪区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根据《泸州市纳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泸州市打造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策略》有关精神,结合纳溪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基础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1. 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1)幼儿教育。   积极探索3—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机制,多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多途径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多层面推进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一批保教质量较高的幼教机构。构建幼儿教师多元培训体系,提高保育教育水平。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办园活力,全区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多元办园格局。到2015年,全区幼儿园57所,比2010年增加12所,在园人数13941人,比2010年增加960人,学前三年受教育率89.75%,比2010年增长12.31%,达到规划进度。   (2)义务教育。   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整合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做到了应免尽免;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军人子女入学、留守儿童教育和残疾儿童教育工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6年,我区将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小学教育。积极推进小学教育就近入学,确保入学率100%。2015年底全区有城区小学4所,中心校10所,九年义务制学校3所,完小18所,村小63所,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所;在校生35563人,比2010年增加4548人;小学入学率达100%,毕业率100%,与2010年持平;万人口小学在校生603人,比2010年增加了91人。全区取消小学期末统考,推进中、高年级课堂教学改革、“群文阅读”实验。着力推进“三开减负三开放”“阳光一小时”,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初中教育。稳步发展初中教育,强化初中质量管理。到2015年底,全区有乡镇初中10所,九年义务制学校2所,高完中2所,在校初中学生13693人,比2010年增加458人。全区初中入学率达99.6%,比2010年增长0.4个百分点。辍学率控制在0.6%以内,毕业率达100%,17周岁完成率达99.6%。中考参考比例逐年增大,2015年达86.6%以上。中考成绩稳中有升,连续3年都有4—6所初中学校进入全市优秀初中行列。   2.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1)普通高中教育。2015年全区有普通高中学校2所,其中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与2010年持平;普通高中在校生56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6%,比2010年增加8个百分点。2015年全区高考连续4年实现突破性提升,各类本科上线率突破1000人大关(1003人)。应届本科上线人数比去年净增104人,增长率达12%。应届重点本科上线147人,完成市计划的286%,比上年翻两番;应届本科上线完成市计划的124.5%,成功实现“四连跳”。我区普通高考总体水平近几年处于全市先进水平。平均每万人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154人。   (2)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做优做强江南职业高中,加大学校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全面实施“9+3”行动计划,广泛吸纳藏区学生到江南职高就读,全面支持职业高中招生和就业指导,推进职业高中迅猛发展。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其中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所,民办职业学校2所,市级重点专业 6个。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157人,比2010年增长10%。   3. 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态势良好。   (1)民办教育稳步发展。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准入审批,对于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坚决取缔,“十二五”期间,共取缔民办幼儿园32家。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加入幼儿园建设,弥补公办幼儿园的不足,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强短期培训学校和学历教育学校的监管,避免出现无序竞争,引起短期培训市场的混乱。“十二五”期间,全区民办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效益日益增长。截至目前,全区有民办教育单位60个,其中民办幼儿园44个,短期培训学校13个,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1个,中等职业学校2个,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5168人,比2010年增长5%。   (2)特殊教育健康有序。认真抓好特殊教育,到2015年,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达6个班106人,加上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特殊学校在2015年全国特奥会中荣获2金1银1铜的好成绩。   4. 成人继续教育稳步推进。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区中职学校3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2所,在校生5157人,设置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6个,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经费近4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专业实习设备不足的问题,学生质量明显提高,就业形势较好。江南职中汽修专业、服装专业与企业合作建成了实习工厂,化工职校引进台湾湧德集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办学。江南职中获四川省首批中职内务管理示范校称号,中职教育工作连续三年获市教育局综合评估一等奖。   (2)成人教育工作效果明显。扫盲成果得到巩固,新生文盲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加强同就业局和农业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培训,年培训达6万多人。农校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5.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教师总量适应“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编制扩大,教师人数增加。2011年初全区教育系统总编制3261人,在岗教职工3105人。编制分类数据如下:高(职)中545人,初中958人,小学1577人(含特校14人),幼儿园107人,事业编制74人。到2015年底全区教育系统总编制3599人,在岗教职工3326人。编制数据如下:高(职)中574人,初中982人,小学1740人(含特校17人),幼儿园230人,事业73人。“十二五”末与初相比,编制增加338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增加28人、24人、163人、123人),在岗人数增加 221人。   (2)教师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十二五”的五年间,教育系统共招考教师925人(2011--2015年分别招考136人、113人,241人、209人、226人)。连续五年的大规模招考,使整个教育系统教师年轻化,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实现了人数多、年龄小、学历高的目标。现我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到100%,初中教师本科率85%,小学专科率90%。教师专业化结构明显改善。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特校等各类教师专业标准和编制,基本配齐了各类专业教师。   (3)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加强。建立了暑期教师政治学习制度,丰富理论学习内容,改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4)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了教师基础工资、绩效工资、“五险一金”和农村教师补贴等各项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6.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1)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东升学校、河东小学、丰乐镇、合面镇和渠坝镇幼儿园竣工投入使用,合面镇教师周转房和合面中学校舍改造工程竣工投用。新乐小学迁建项目在2015年秋期投入使用;纳溪中学和护国中学西校区迁建项目已落实建设用地,项目建设正在顺利推进中。(2)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建设。共规划实施项目154个,整合建设资金1.9亿元,全部投放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安全隐患项目整治。全区拆除危房44幢14697平方米,拆除并重建围墙29段3810米,搭建板房11处1831平方米,未彻底整改的安全隐患均落实防控措施和责任人。(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奖补资金,加大本级项目统筹与经费投入力度。将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初中工程”有机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5年,全区共落实“全面改薄”资金177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初中工程”)350万元,省级资金1027万元,市级资金29万元,区级资金370万元。   7. 教育技术装备明显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较快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区70%以上中小学基本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进程得以快速推进,教育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区普通中小学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经费达3000余万元。现有实验室及功能用房543间,面积3.3万平方米;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6668万元;有各种图书107.9万册,生均图书19.5册;有计算机3689台,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约6.7台;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室960间,班级普及率为81%;实现了所有校点接通互联网,班均宽带达2.4M。全面开展初中理科实验操作升学考试、信息技术毕业网考和高中学业水平理科实验操作考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网考、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考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培训考核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校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培训和竞赛活动,在实验教学“三开”“三开放”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中成效明显。   8. 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   (1)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出台了《中共泸州市纳溪区委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天人共育·教育名镇”的意见》(泸纳委发〔2013〕9号)、《关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泸纳委发〔2014〕7号)、《纳溪区加强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泸纳府办发〔2014〕11号)等文件。成立了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为学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每年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和各镇政府签定《教育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镇政府的办学责任。按照“以县为主,分级办学”的办学体制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镇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立中心幼儿园的用地成本由镇政府承担,项目建设费用以争取上级项目为主,区、镇两级合理分担,并由镇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建立纳溪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确立区级14个部门作为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定期召开教育联席会议,促进相关部门认真履责。   (2)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结合素质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关文件要求,出台了《泸州市纳溪区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区内各校制订了切实可行各具特色的《学校章程》、《素质教育工作方案》、《教师管理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等。结合市教育局关于限制校长权力行使的18项规定,进一步明确学校党支部、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职能职责,规范校长权力运行;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会同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对党员达30名以上的学校党支部设专职支部副书记,并试行学校监督委员会制度;以教师绩效考核为抓手,强化对教师队伍教育管理,按教育部《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规定落实全员岗位责任制,着力提高学校自主管理水平。   (3)政府督导工作扎实有效。成立了纳溪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区政府分管教育副区长任督导委员会主任,府办、教育局领导任副主任,涉及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设置了区政府总督学,设立总督学1名,纳入区委事业领导干部岗位管理,进入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教育督导工作。各镇(街)成立了镇(街道)教育督导办公室,由驻镇督学和街道教育督导助理履行对学校的管理职能。印发了《泸州市纳溪区镇(街道)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并对各镇(街道)的教育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力度,自2015年5月起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一月一次的专项督查。2015年5月,督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区6个镇的12所中小学和英才学校进行了素质教育专项督导,并对督查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回访,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9. 创新构建“四育合一”教育模式。   (1)探索新教育模式。坚持特色兴教的原则,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综合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全民、全域、全程抓素质教育的格局。推进“天人共育·四育合一”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编写了《纳溪区“四育合一”指导纲要》,为编写区域地方课本、校园读本,开展四育活动、组织评估提供依据,成为区域管理“四育”工作、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学校教育,向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四位一体的“大学校”转变,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教育特色。日,泸州市国家级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合面基地正式开园,受到《中国教育导报》等100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挂牌成立了泸州市纳溪区太山实验学校,专门从事“四育合一”实践基地管理和实验,引领全区“四育合一”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   (2)点面结合强力推进。以合面“天人共育o教育名镇”建设为支撑点,着力探索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实现途径,总结经验,形成课程模块,做到素质教育活动课堂化,学科全覆盖,区域全推进,不断提高我区素质教育质量和水平。编制完成了太山“四育合一”核心基地的活动体系。以合面镇基地资源为载体,把“四育合一”基地活动课程分为体验型、实践型、研究型三种类型供全区各学校进行选用。加强“四育合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以“四育合一”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的省级课题为统领,14个子课题为载体,整体推进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引导“四育合一”实践探索逐步走向深入。   (3)以系列活动拓展教育内涵。以“两增两减一提高”为目标,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先后组织了教学结构改革先进学校评选活动,现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校获得市课改先进学校。开展了“三开减负三开放”系列活动和感恩诚信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家乡环保小卫士、家教讲座和职业启蒙体验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四育合一”教育内涵。   (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 学前教育主要问题。一是城乡普惠性幼教资源短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数量不足,“入园难”问题仍然存在。二是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运转困难。三是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职业吸引力不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四是幼儿园保育质量参差不齐,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仍然存在。   2. 义务教育主要问题。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城区小学“大班额”现象较突出,城区和镇(街道)上学难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学校布局有不合理的现象。部分镇校点过于分散,不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存在上学远的问题,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二是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农村教师缺编。我区城区中小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供给不足。部分镇(街)教师缺编严重,特别是偏远校点。三是部分专业教师供给不尽合理。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专业的教师供给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是由其他专业老师兼任,专业素质不适应教学需要。   3. 普通高中教育主要问题。一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和升学率与全市先进区县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二是教学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纳溪中学和护国中学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教学设施简陋,运动场不标准,甚至还有煤渣铺就的地方。三是优质生源供给不足。由于受到市直属学校和优质民办高中教育的影响,我区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严重影响高中升学考核指标。   4.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教师队伍不稳。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往往无技能等级证书,动手能力差,纸上谈兵;实习指导教师多数是从企业一线内退的技术工人,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教学能力。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不高,与公办教师待遇不对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普遍都存在后顾之忧。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我区的职业学校,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另外两所民办职业学校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路子,办学经费大部分靠自我筹措,这些学校普遍缺乏足够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三是基础条件薄弱,招生能力有限。区内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场地较窄,教学设备简单落后,一些技能教学无法开展实际操作。受区外优势职业教育影响,我区中职教育招生能力有限。   5. 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不足。受师资力量限制,区内难以组织高层次培训,走出去又受到培训经费制约,难以满足当前教师队伍培训的需要。二是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各学段之间以及集中、校本和远程三种培训形式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高中教师培训相对滞后。对教师培训质量的管理和监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区级培训机构建设滞后。我区教师培训机构存在投入不足,资源缺乏整合、师资水平不高、培训模式趋同、办学功能单一、特色不突出等特点,短期内难以提高区内教师培训力量。   6. 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严重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亟待提高,应实现同步增长;二是城乡、地域经济差别以及社会保障能力差别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严重,南部乡镇经济条件、交通条件较差,教育均衡发展相对滞后。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要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科学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搞好基、职、成“三教”统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纳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于纳溪区“3343”发展战略和建设“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促进我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奋力实现建设“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   (二)主要发展目标。   主要发展目标:高标准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推进普及高中教育,促进我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纳溪教育。   1.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三开减负三开放”、教学结构改革、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校文化及其特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区域内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果,基本构建起基础教育阶段立德树人的制度体系。   2.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协调推进。以探索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学校办学效益和学生素质发展的不良倾向得到较大转变,教育评价改革获得家长和社会的较好认同。以建立健全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水平为重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与“管办评”分离相适应的第三方评价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初现端倪。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普及高中教育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育人体制机制。   4. 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认真研判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加快推进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教育现代化,初步探索出一条切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5. 深入推进以“四育合一”为特色的农村素质教育综合改革。继续推进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和地方特色课程为基础的素质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新的评价体制机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升。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以开展名师工作室分级评估和对口帮扶南部乡镇薄弱学校教师培养为重点的师资培训改革取得实质成效,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分布总体公平。   三、重点发展任务   (一)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1. 增加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一是加快公办园建设。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到2020年,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成一所独立的公办幼儿园,每个村要建成一所幼儿园(班)。二是按规定建设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确定幼儿园布局和规模,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规划和建设,并认真做好三个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相关部门做好对现有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清理工作,对政府投资的配套幼儿园要逐步收回,移交当地小学管理使用,对闲置或已改作他用的配套幼儿园要限期整改。三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可按规定享受当地办学用地、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   2. 建立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区学前教育网点。加大投入,严格按要求完成幼儿园建设,改善办园条件。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和经费使用监管机制,幼儿教育经费实行中心幼儿园专户专款专用,确保幼儿教育经费用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3. 大力提升保育教育质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幼儿教育师资水平。实施“捆绑发展”计划,以省、市级示范园为龙头,制定帮扶结对考评标准,将被帮扶园质量考核与龙头园捆绑进行,有效促进全区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实行“四个同步”帮扶办法,即同步规划、同步课程、同步培训、同步考核。   (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1. 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泸州市创建“教育强市”的总体要求,规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对全区中小学的布点调整和标准化建设,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整体优化,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全区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校园建设标准按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及《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40号)要求,结合纳溪区实际情况制订。按标准规划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现有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按标准缺34万平方米,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按标准应有校舍42万平方米,现有校舍34.3万平方米,按标准缺7.7万平方米。   2.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农村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同步规划城乡学校,加快解决大班额问题。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对低收入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实施资助政策。全面监控和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全面消除辍学现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全面深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   3.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薄弱学校及学科师资水平。实行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支持发展高质量民办学校,提供选择机会。建立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继续投入3.8亿元,全面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6年,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国家、省级验收,确保达到“基本均衡县”标准。   (三)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   1.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到2020年,全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规模大体相当,促进两类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2.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按规定开设选修课并逐步丰富选修课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发展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3. 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努力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鼓励办出特色。扩大纳溪中学、护国中学办学规模,加强对护国中学建设,形成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鼓励举办特色高中和综合性高中,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为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新征地150亩,迁建纳溪中学,建成能招收120个教学班,容纳6000人的纯高中学校。新征地30亩扩建护国中学,使护国中学能招收40个班2500名高中学生。新征地180亩建设区职业教育中心,推进区域内初中生直升职业高中进程。   (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改善中职办学条件、整合中职教育资源;建成纳溪区职业教育中心,2019年江南职高搬迁入住职教中心办学。大力实施中职专业建设和校企联合办学工程,每一个专业联系一个工厂,与企业深度融合。加快化工职校与台湾湧德电子集团深度融合步伐,打造省内一流精品中职学校。努力提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中职教育人才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到2020年,江南职中教学班达100个,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力争创建为国家级示范职中;全区中职学校教学班达126个,在校生达到6300人,为纳溪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2. 协调发展民办教育。重点发展规范、规模民办幼儿园,规模相对较大的建制镇每镇建一所起点高、规模大的市、区级示范民办幼儿园,城区建成2--3所省、市级高规格示范民办幼儿园。学历民办教育重点是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在校教学班级达56个,在校生达3200人以上,实现公民办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   (五)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   1. 积极发展残疾儿童青少年特殊教育。一是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高质量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到2020年,学校的办学规模增至15个教学班。二是开设学前特殊教育。根据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情况,创办残疾学生学前教育班2个(聋班1个,培智班1个)。三是探索高中特殊教育模式。开设高中阶段教育2个班,积极创造条件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创办聋生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服务。   2.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一是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从 2015年的5000元,逐年调整到2020年的8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二是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根据学生家庭情况,提供一定的交通费补助。每年安排10%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设备设施的购置。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3. 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特殊教育学校修建综合楼一栋,解决现有教室和功能室不够的问题,在护国大洲驿小学建特殊教育班。在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配齐配强特殊教育教职工,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   (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1.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满足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需要的必备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宽带网络接入和校内网络教学环境。依托“宽带乡村”等工程加快农村中小学光纤网络接入和提速工作进度;将信息化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办学条件,把农村中小学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纳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到2016年,实现“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全覆盖,建成覆盖全区所有校点的“区域化同步课堂”系统。到2017年,实现中心校及以上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内局域网。到2020年,实现所有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内局域网。   2. 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面向教育教学主战场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性、普遍性使用,通过“区域化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二是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引导各教学点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活动;依托“区域化同步课堂”开展“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帮助所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3. 扎实推进“网络学习平台人人通”。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和泸州“智慧教育云”开展各项应用活动。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到2016年,实现全区所有教师和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开展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空间的应用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七)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 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建立师德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失德行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干部和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领导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继续实施中小学“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中小学教育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加大农村教师、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   2. 加强教育科研,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一是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全区中小学学校做到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参与研究。二是积极实施课堂结构改革实验,认真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逐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三是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树立全程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3. 完善教师职业评定考核机制。严格执行教师专业标准,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严把教师资格质量关,严格实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八)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1.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基本建立起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纳溪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推动我区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学校特色。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为基础,以《中小学管理标准》为依据,构建起具有纳溪元素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学校对学生的分级评价质量体系。   2. 特色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区域推进“四育合一”特色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改革。探索“四育合一”特色素质教育的决策机制、运行办法、评价改革、效果保证,保障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基地活动常态化、校外教育课程化、课程评价系统化。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包含教育的目标导向、职责任务、过程监控、结果评估等。完善区、镇、学校、社区联动机制以达到深度协同。全域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结构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重在课堂上“以学定教”,在操作模式上不拘一格,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终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评选验收合格学校,推荐评选市先进学校和示范学校。深度研讨制约教学结构改革推进的要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与措施。   3. 探索“普·职融通”改革。适应市上中高职衔接需要,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开展普职融通实验,探索普职融通教学、招生、管理、质量提升的途径。集普高、职高人、才、物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普·职融通”教育的决策机制、运行办法、评价改革、效果保证等具体操作的基本框架。   4. 探索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改革。创新交流轮岗的方式方法,确保取得实效。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对口支援、乡镇中心校(含乡镇中学)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原则上,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3届(每届任期3年)的校级干部、任教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应当交流轮岗。校长交流轮岗的年限原则上不少于一届,教师交流轮岗的年限原则上不少于3年。每学年交流轮岗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的10%,其中省特级教师、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以及校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其他优秀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5. 开展名师工作室分级评估的改革。为激励名师工作室健康、规范、持续发展,切实做好名师工作室分级评估工作。由教育局、基地学校分别成立评估小组,每年依据《泸州市研修工作室分级评估参考指标(试行)》从“过程管理”“质量提升”和“专业发展”三个方面,通过深入学校考查、查看资料、听取汇报、调查了解研修效果等形式对工作室实施星级评估。工作室的评估与名师考核挂钩。成果突出的领衔名师和研修员,在晋级、评优选先中优先推荐,在参加科研活动、外出考察、高端培训中优先安排。   6.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改革。以“教育质量之基”“素质教育之本”“学校发展之魂”为目标,以“洁雅的环境文化”“优雅的行为文化”“高雅的价值文化”为抓手,充分利用“四育合一”教育形式,充分挖掘各校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办学特色等地方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创建特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科学合理地把学校特长转化为特色,构建以“三雅”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坚持“一校一品”,打造“护国文化”“竹文化”“道文化”“为文化”“德文化”“博文化”等学校特色文化。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促使全区大部分中小学建成校园环境优美、管理制度完善、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   四、重大项目工程建设   通过实施教育基本建设及基础设施改造,使全区中小学分别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观,内部设施配备基本齐全。   (一)统筹幼儿园建设规划,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区布局规划,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城区按照每增加1万人口规划1所9--12个班的幼儿园,小区配套幼儿园5所,总班数为35个班,能满足约3000名幼儿入园需求。实施“一镇一公办中心园”,覆盖全区各乡镇。乡镇中心幼儿园按照“适度规模、确保质量、就近入园”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园所布局,全区乡镇尚需建设10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到2020年,通过新建、改扩建或资源整合,全区幼儿园办学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能切实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   (二)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未来5年,将对全区各镇(街道)学校(校点)校舍、运动场进行改扩建(其中:加快推进大渡中心校迁建和护国岩小学扩建等重点项目),新建校舍38栋37606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8栋9910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21个1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亿元。加快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力争完成800套4.8万平方米。   (三)合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主动适应城镇化发展。为满足城区人口快速增长和学生入学需求,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保证我区教育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未来五年,将对城区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我区拟投资14.16亿元,新征土地701亩,新建麒麟新城小学、五顶山和倒流河九义学校,迁建纳溪中学高中部、棉花坡小学和江南职中(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扩建棉花坡九川小学和大溪小学,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适时引进部分高等教育学校入驻我区。   项目完成后,对城区学校进行调整:   小学教育:现纳溪中学本部举办为纯小学,可新增小学学位1620个;棉花坡中心校搬迁至纳溪中学西研院校区,可新增学位405个;现江南职中和教培中心校址并入逸夫小学举办九义学校,可新增中小学学位990个。小学一共可以增加3015个学位,可直接化解现有大班额超量2167人,同时可解决小学生三年增量848人,也就能基本满足小学生就读需要。   初中教育:纳溪中学泸天化校区办成一所纯初中学校,可新增初中学位2400个;现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并入新乐中学,可新增初中学位200个。初中一共可新增2600个学位,不仅化解现有大班额超量812人,而且基本满足“十三五”城区初中生就读需求。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迁到现棉花坡小学校址,可以开设18个班,接收残疾儿童216人入学。   幼儿教育:保留区幼儿园、河东幼儿园,拟投资2.69亿元,征地140亩新建麒麟新城幼儿园、新乐幼儿园、冠山幼儿园、紫阳幼儿园、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五顶山幼儿园、九川幼儿园、大溪幼儿园、长湿新城幼儿园,扩建棉花坡幼儿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镇、街道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和问责制度。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完善政府定期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的制度。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   2.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高中生和高职称学历人群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   3.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以加强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为重点,切实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推进科学发展和领导管理学校的能力。   4.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坚持以《党章》为根本,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保证对干部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以党内民主促进校园民主,推进校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二)大力推进依法治教。   1.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违法案件调查取证程序、教育行政许可程序、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行政听证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等;向社会公示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流程;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2. 加快推进依法治校,推进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章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二是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三是依法办学,形成公正法治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四是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健全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五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六是加强领导,切实提高依法治校整体水平。   3. 加快推进校园法治建设。一是全面开设法治课堂。以法治教育骨干学科《品德与社会》《思想政治》为重点,在中小学各学科中全面引入法治教育理念,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二是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在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符合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内容;三是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区域内法治教育资源,每校至少建立一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四是社会资源区域推进法治建设。教育局配专业化法治干部牵头抓法治建设工作,形成法治建设长效机制。   4. 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为了保证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提高督导工作实效。二是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完善《督学责任区工作规程》《督学管理办法》《挂牌督学制度》《重点工作督导制度》等。三是加强督学责任区管理。明确督学责任区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督学选聘与考核、经费保障,构建全区督学责任区建设基本框架。四是创新督导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镇(街道)教育督导办公室建设,加强驻镇督学(街道教育督导助理)管理。五是健全教育督导机构评价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办学、主管部门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评价制度,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三)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 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逐步试行“管、办、评”分离,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科学定位政府管理,按照“公开、透明、效率、激励”原则,形成以法制为基础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促进向学校放权,逐步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科学发展的良性机制。   2. 健全现代教育决策机制。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内部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和实施情况前评估制度和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制度,重大决策作出前及时通过多种形式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加强教育决策研究,建立决策咨询委员会,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公开制度和途径,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丰富公开形式,保证信息公开及时准确。   3. 建立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着力解决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稳定和短缺问题。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长效机制,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保障确需住校教师和支教人员住宿需求。完善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以业绩为导向,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评价、选用和激励机制。制定并完善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实施办法,提高校长专业化管理水平。   (四)切实保障教育投入。   1. 依法保障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督促落实法定增长,落实新增财政经费来源渠道,督促财政不降低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教育经费支出不低于财政支出比例19%,以后逐年提高,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降低。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2. 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延长义务教育阶段年限,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范畴,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共同投资的多元投入体制。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教育化。   3.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切实提高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原则,建立科学的教育财政预算机制,完善经费统计体系,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合理确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注重资金使用绩效评价,逐步探索建立绩效预算,加强教育经费的跟踪问效。   附件:1. 纳溪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表   2. 纳溪区小学教育发展规划表   3. 纳溪区初中教育发展规划表   4. 纳溪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育发展规划表   5. 纳溪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表   6. 纳溪区“两基”“五率”巩固提高规划表   7. 纳溪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规划表   8. 纳溪区教育队伍建设规划表   9. 纳溪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规划表  附件1   纳溪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表
  儿童数
镇以上办学
村级及其它办学
3—5周岁儿童入园率%
  附件2   纳溪区小学教育发展规划表
7—12周岁人口数
当年应入学儿童数
小学教育发展
招生后规模
  附件3   纳溪区初中教育发展规划表
小学毕业人数
初中教育发展
招生后规模
  附件4   纳溪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育发展规划表
全区初中毕业人数
全区普高招生人数
全区职高招生人数
全区普高、职高入学率
到区外读普高、职高数
普高、职高毛入
江南职高及天桦职校、化工职校
  附件5   纳溪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表
特殊教育学校
招生后规模
招生后规模
  附件6   纳溪区“两基”“五率”巩固提高规划表
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
15周岁文盲率
三残儿童入学率
  入学率%
  附件7   纳溪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规划表
小学(含幼儿园)
高(职)中
在岗中小学校长具有学历
研究生毕(结)业%
  附件8   纳溪区教育队伍建设规划表
每年补充新教职工数(含新增班级和自然减员补充)
高(职)中
高(职)中
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达到研究生毕(结)业%
    附件9   纳溪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规划表(单位:亿元)
建设规模和内容
目前项目进展情况
泸州四中(纳溪中学)迁建工程
纳溪中学校
一期占地103亩,新建校舍775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二期占地50亩,新建校舍20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已完成征地补偿、施工图审查和预算、土石方场平等,一期已开工建设。
  市规划
护国中学西校区迁建工程
征地30亩,新建校舍156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完成征地,完成前期手续。
  市规划
区职教中心
江南职业中学
征地210亩,新建校舍95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开展前期工作
  市规划
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
建设麒麟新城幼儿园、新乐幼儿园、冠山幼儿园、紫阳幼儿园等4个,占地56亩。
麒麟新城幼儿园方案设计已过市专规委会,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新乐幼儿园已完成选址、用地性质调整、地形图购置、勘界等前期工作,
  市规划
麒麟新城小学
占地28亩,新建校舍10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市规划
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各镇中心小学
征地60亩,10个幼儿园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
  省规划
区域教育培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体验馆9000平方米。
概念性规划中
  区规划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
对40个学校(校点)校舍、运动场进行改扩建,其中新建校舍38栋37606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8栋9910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21个100070平方米。
已开工项目16个,其余已开展前期工作
  省规划
纳溪区五顶山九义学校
五顶山社区
占地70亩,新建校舍22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市规划
棉花坡中心校迁建
占地70亩,新建校舍20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市规划
纳溪区倒流河九义学校
倒流河片区
占地70亩,新建校舍22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完成规划、初步设计
  市规划
棉花坡镇九川村
占地50亩,扩建校舍15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市规划
棉花坡镇大溪村
占地50亩,扩建校舍100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
  市规划
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
长湿新城规划区
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五顶山幼儿园、九川幼儿园、大溪幼儿园、长湿新城幼儿园,项目占地约84亩。
规划中,部分已启动前期工作
  市规划
【字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