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推mdr-索尼mdr1am2评测和普通耳机有区别吗

索尼HiRes耳机MDR-1AM2适合在哪些场景使用?_百度知道
索尼HiRes耳机MDR-1AM2适合在哪些场景使用?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索尼耳机MDR-1AM2,不管是深夜一人独享,还是上下学听个响,无损播放器,还是手机直推。MDR-1AM2无时不刻都能带来最佳的音乐体验,就像一件白衬衫,不管什么年龄,无论什么场合下都是如此恰当。1AM2确实可以堪当年轻人的第一款Hi-Res耳机,他决不会令你失望。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拒绝挤牙膏,实在升级才痛快:Sony 索尼 MDR-1AM2 头戴Hifi耳机体验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拒绝挤牙膏,实在升级才痛快:Sony 索尼 MDR-1AM2 头戴Hifi耳机体验
对音频设备颇有研究的同学都明白,好的单元是极其重要的。一副理想的单元,应该兼具质量轻、钢性强、内损高等特性,这样才能推动容易,产生大音压,而且不容易共振产生音染。索尼为了寻找理想的振膜材质,一直在这方面开发投入了大手笔,比如先后开发出生物振膜以及液晶高分子材质的振膜;液晶高分子振膜不同于一般的振膜,具有极高的延展性、韧性以及高内损的特质,也逐渐成为索尼耳机的招牌之一。在2011年,索尼推出的MDR-Z1000,就是首款搭载高分子振膜的耳机,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之后索尼又通过镀铝的方式将高分子振膜进行强化升级,推出了旗舰耳机MDR-Z7,之后要将此技术下放到千元机,推出了搭载40mm高分子镀铝膜的MDR-1系列,成为了不少HiFi初烧友的首选,那么时隔已久,同样搭载高分子镀铝膜的升级品MDR-1AM2又有什么样的体验呢?MDR-1AM2是MDR-1A的后续二代产品,自从发布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关注,它的外观结构也大部分继承于MDR-1A。如果仔细看规格的话,你会发现1AM2的几点改变,比如阻抗值就从1A的24欧姆降低为16欧姆,使得它可以更轻松的被驱动;另外耳机的重量方面也从1A的225g降低为187g,长时间佩戴也会更加轻松;还有就是为了对应Hi-Res这种高解析的音频规格,频率值为3Hz-100000Hz,能完整重现无损音频的效果。购入此耳机已将近一周,来个伪开箱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包装里除了耳机本身,还装有3.5mm音频线、4.4mm平衡线以及布绒的便携包。MDR-1AM2所附搭的音频线,内部都采用了镀银OFC无氧铜线,这样的好处是减小了串音杂讯,直观的表现为转动耳机线的时候,不会出现呲呲的接触不良的声音;而且索尼原厂的4.4mm平衡线也有不错的品质,搭载一些前端都不必换线了。现在手机的音频处理机能也在逐步提升,而且加上流媒体的优势,不少同学也把手机当成了播放器,1AM2的耳机线也具备了和线控功能。MDR-1AM2的外观设计采用了大量的弧形元素,颜色上更加保守,相比上一代MDR-1A更具备一些简约美学风格。耳机上的每一处可动关节,耳罩和连接处都采用了静音的效果,再加上头部和耳机框略微向内弯曲的设计,所以不仅拥有相当不错的贴合度,也不会因为耳机本体微动而产生噪音。1AM2的头带部分采用了皮革包覆,从表面隐约的纹路就能感受到不错的质感;内侧则是采用蛋白材质,回弹性很棒,即使像我是个戴眼镜的同学,也没有较重的压头感。头带调节处是采用单片设计,铝金属加上枪灰色的喷漆,结实够硬、阻尼适中,恰到好处。从侧面看MDR-1AM2的耳罩,第一个感觉就是厚实,整个耳朵能被完整的包裹住,而且和我之前买过的包耳式耳机不同的是,1AM2的耳罩有两个优点,首先是耳罩透气,并不像某些品牌耳机套在耳朵会感觉到明显的闷,燥热;另外就是隔音效果想当不错,去实体店体验的同学,可以把耳机卡在桌面上,体验一下隔音效果,不含糊的说,主动隔音效果甚至超过了某些降噪耳机。驱动单元虽然和上一代产品1AM2一样采用了40mm 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不小的提升。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单元格栅采用了斐波那契数列的曲线图案,也是从索尼旗舰耳机Z1R下放而来的设计,相比普通的单元格栅,不会影响空气的传播,达到平稳的高频,另外音乐的高解析度得到了保留。为了不同发烧友的需求,1AM2是耳机与线材分离,镀金的耳机孔有种画龙点睛的意味,也能保持耳机传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就能满足高阶用户的需求,换线提升音质。我一共有两部播放器,一部是小国砖,只有3.5mm接口;因为在实体店体验了4.4mm平衡线,的确听歌有不小的提升,于是又入手了ZX300A,下面的1AM2听觉体验全部基于4.4mm+ZX300A。MDR-1AM2耳机和ZX300A的确很适合组CP。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的音乐和电影本身一样出色,选择了片中原生《跟着董事长去冲浪》进行测试,歌曲一开头由低音贝斯和鼓声组成,透过1AM2聆听,首先的感觉就是贝斯的旋律完整,不欠缺,虽然是低音,但是低而不混沌,恰到好处;另外鼓声相比我家里的另一幅1A,更有透亮,干净,弹力十足,也能更显的诠释出乐曲的精彩。第二首我选择了黄老板的《Perfect》,来体验1AM2的综合表现,因为这首歌是以人声为主的构架。歌曲的开头是黄老板的歌手,随后再慢慢加上电吉他,和音以及鼓声。1AM2给我的感觉就是精确和分离,能完整的体现出黄老板声音的变化,以及不同加入后的分解能力,不像1A听起来会稍显有些杂乱,不够分明;1AM2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宽广的舞台,人声和定位准确。最后我选了一首杨千嬅的《命硬》,选择这首歌测试是想考察一下1AM2对于细节的拿捏,1AM2给我的听感是,无论是歌手的断字,还是换气,都有一种真实的感觉;就如同一位少女坐在你面前跟你讲述她的感情经历,能听出她对感情的认真和执着。那么,该如何评价这款耳机呢,首先面对自己的前辈,包括MDR-1A或者是1ABP,声音的表现上都有着全方面的提升,借助于16欧姆的阻抗,即使是手机听歌,也能表现出不错的功力;其次是音色方面,1AM2具有更好的中频表现及瞬时反应,这让音乐从安静到激烈之间,各种变化都能让耳朵感受到,也让音乐的感染力更强。另外搭配了4.4mm平衡线,相比之前的产品拥有更多的延展性,搭配了播放器进行试听时候,三频的表现有了质的提升,让1AM2更多了一副专业的味道;要说缺点的话,就是质感方面相比1A略有下降,但是考虑到更轻的设计,也是能够原谅的。近年来耳机市场越来越向场景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索尼耳机也同样在时尚、降噪、防水、运动等细分场景领域进行布局,陆续发布了潮流时尚的h.ear系列,1000X降噪系列,SP运动降噪系列等更加丰富的产品线,并在市场上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虽然产品线日益丰富,但索尼从未停止在专业HIFI耳机领域的研发与探索,从1AM2耳机的重大升级中便可以看出。如果你这段时间在考虑升级一下你的耳机设备,MDR-1AM2值得你多加考虑;当然耳机这种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购买之前还是建议各位同学去实体店好好琢磨体验一番。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6)
富士X-T100 微单相机
Alavening 阿拉的神奇小闹闹
360手机 N7 Pro
锤子科技 坚果 Pro 2S
荣耀V10手机 8GB版
爱沙尼亚 “建国百年” 精致体验之旅
【轻众测】南孚 镀金车钥纽扣*3&充电锂电池
极蜂智能数字对讲机
【轻众测】匹奇电器 电动磨脚器+蒸汽喷雾离子直发梳
赞112评论92
赞168评论147
赞52评论107
赞1328评论687
赞410评论244
赞378评论250
赞502评论190
赞389评论335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索尼耳机 MDR-1AM2 体验,为何我们需要一款“入门新旗舰”索尼耳机 MDR-1AM2 体验,为何我们需要一款“入门新旗舰”爱范儿百家号体验索尼的 h.ear on 2 Wireless NC 时,我也提到了自己对索尼新 “入门旗舰”MDR-1AM2 的期待。毕竟,本来我就是跟着 NWZ-F880 和 MDR-1R 入坑的人,在这里投入多点热情和期待感觉也不为过。一直从 NWZ-F886 用到 NW-ZX300A,我想除了资金上的尴尬之外,还有一点对 “入门旗舰” 定位的坚持吧。只是,索尼这次的更新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在外人的角度看来,在 CES2018 上更新 MDR-1A 系列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现在是无线、降噪主导的时代,绝大部分用户选头戴的时候都是往着这个方向走的,而烧友们随着消费升级和入门基准线上涨等因素,选初烧有线耳机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往上提。在这样的情况下,定位在 “入门旗舰” 的产品就会显得更加尴尬了,这也是我最初拿到 MDR-1AM2 时产生的疑问。但这里存在的疑问,跟机器本身的体验无太大的关系。相比 MDR-1A,MDR-1AM2 有着足够的更新空间和幅度,体验的提升也很明显。单从产品体验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款值得入手的 “真入门级” 有线耳机。所以,这次的爱范儿(微信号:ifanr)验货会把讨论的重点放在这个疑问上,谈谈 MDR-1AM2 出生的意义,以及在这个年代为何还要强调 “有线入门旗舰” 这个点。更新的理由要讨论,当然还是先从产品本身开始。只看外观和包装的话,MDR-1AM2 的改变其实并不明显。跟着之前的更新规律,MDR-1AM2 应该也是用上很多非高端定位索尼耳机的设计元素。“轻” 于机身事实确实如此,索尼把 MDR-1AM2 的外观更新全部放在细节和配色方案上。它的全包裹耳罩改成 WH-H900N 以及 WH-1000XM2 用的那种,但 MDR-1AM2 的耳罩会再贴耳、再紧凑一点。封闭性真的做的不错了,在嘈杂的环境中开大一点音量几乎就完全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在夏天户外这样带着的话,也比较容易出汗,所以使用场景还是有些限制的。话是这么说,MDR-1AM2 可能因为 “封闭式” 这个形式的让它不太适合在热天出行,但它的佩戴体验还是真的不错的。MDR-1AM2 的机身重量是 187g,比上一代轻 38g。加上索尼做了相应的佩戴优化,搭配调整过的头梁缓冲带,整机的重量感、压头感都明显下降了。正如身边一位长时间使用 WH-1000XM2 和 MDR-1AM2 的友人所说:虽然说 “带着就像没有带” 这种广告词可能有点夸张,但 MDR-1AM2 这种轻盈感对我这个习惯了 WH-1000XM2 的人来说,不管是戴在头上还是挂颈手提,确实都轻得有点不可理喻。对,这种感觉应该就是索尼耳机在 “无负担” 下的状态。少了无线、降噪、电池等一系列包袱的左右,MDR-1AM2 能够再轻一点。佩戴体验的话,我觉得 MDR-1AM2 真的做得不错了。但如果要说配色的话,我这个从 MDR-1R 年代走过来的 “旧人” 就有点话要说。这次 MDR-1AM2 用上了纯黑的设计,感觉就像是 MDR-1A 的黑色限量版。表面改成了更细腻的金属颗粒细节,但缺少了那一抹用来点缀的红色,略显单调。如果索尼可以像之前一样,MDR-1AM2 之后还能再推一款 “特别版” 来实现这个 “老配色”,那就更好了。“重” 于声音除了外观,没有其他功能的 MDR-1AM2 的另一个更新点就是声音了。或者在这之前,有用户或者会认为 MDR-1AM2 附属 4.4mm 平衡线是一个更新点,但其实这个在 MDR-1A 的年代就已经有了。在索尼刚刚推 4.4mm 平衡口的时候,他们就推出过一款名为 MDR-1ABP 的衍生款。MDR-1ABP 其实就是一款内附官方 4.4mm 官方线的耳机,通过机身上的 3.5mm 接口替换成 4.4mm 平衡线,以实现兼容有该接口的机身。MDR-1AM2 出场的时候会附属 4.4mm 平衡线,这也非旗舰更新的 “特殊优待”。索尼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适配 NW-ZX300A 和 “两砖” 这些新一辈的播放器而已。所以,MDR-1AM2 在配置上最大的更新点应该在放在单元上。谈论这个单元的时候,官方是这样说的:MDR-1AM2 优化了初代型号驱动单元的结构,并改变了原 40mmHD 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的形状,驱动单元格栅采用了称为斐波那契数列的曲线图案,使驱动单元开孔均衡;另外还使用了高硬度材料,使横档尽可能更细。这些特性都有效降低了音染,同时凸显了高解析度的声音品质。对,重点是为了让声音更加纯正,将声音解析力和细腻程度再推高一到两档:(歌手:Sukie.S 石咏莉 | 专辑:《The Hat Trick》| 规格:16bit 44.1kHz FLAC)(歌手:PhilLam 林奕匡 | 专辑:《3》| 规格:24bit/96kHz Hi-Res Audio)作为一副带着 Hi-Res 认证的入门旗舰,MDR-1A 这个名号终于可以带出索系耳机在解析力方面特有的爆发力了。用 Hi-Res 专辑去试的话,MDR-1AM2 相比 MDR-1A,信息保有量会有明显提升,细节会更加突出明亮。相比 MDR-1A 的那种稍稍模糊的均衡,MDR-1AM2 这个风格会更加明亮和突出,声音比上一代更有特点。歌手位置和环境处理方面,声音的聚合感和定位感一直都是索尼擅长的地方。MDR-1AM2 处理这些位置的时候,表现也很不错,除了人声有些时候稍稍靠前,整体没有太大的问题。声音的层次感可以,人声和背景的分离也还好,声场也尚算空旷。虽然没有那宏伟的 “空气感”,但至少不会有小体积空间压缩的问题。高推解析力时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时候会出现人声干涩、生硬的状况。MDR-1AM2 有少量这样的状况,有些时候环境处理不太够的话就会稍稍有点尴尬。但声音的信息量上来了,歌手演唱时某些细节也能听到。这个对于一切求稳的 MDR-1A,MDR-1AM2 在细节表现上有不同以前的爆发力,但要这样的表现,也需要些取舍。总的来说,MDR-1A 到 MDR-1AM2 这个过程,是一个改变与改善的过程。1A 这个名号,从一副求稳的均衡型选手,变成了一个有声音特点的风格化选手。没有听过 MDR-1R 系列的我,不敢说这是 “失而复得” 的索系味道。但至少对我这个热爱大开大合的人来说,突出解析力和中高频表现的 MDR-1AM2 无疑是更容易讨好耳朵。此外,MDR-1AM2 的素质确实比以前提升了不少。解析力、细节的处理能力都要比以前好,声音的质感以及对环境低频的处理也比之前成熟了。这不能说是风格改变带出来的效果,而是索尼结结实实把单元的表现提升了。这个差距或者可以类比 MDR-1000X 到 WH-1000XM2 的声音改善。只是,WH-1000XM2 更多的是 S-Master HX 这些技术革新因素,而 MDR-1A 到 MDR-1AM2 是最基本的单元提升。这么看来的话,让用户从 MDR-1ABP 加点钱到 MDR-1AM2,还是值得的。街机和旗舰,其实不对立的确,索尼最近这两次 “非潮牌” 的更新,都给出了足够了诚意。WH-1000XM2 提升声音表现的同时也补完了降噪功能,1A 系列的更新则是索尼对声音的重新打磨,不管是哪一边其实都有足够的看点。但更多时候,一般用户会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前者。这不仅仅是因为 “降噪无线” 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最大热潮,消费者的倾向变化也是另一个因素。对于绝大部分的一般用户来说,现在推出的这些耳机的声音表现力已经足够了。虽然未必说这个定位上的产品都有过剩可能,但要谈够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一般用户对声音不敏感的情况下,再进阶的声音提升并不能带来相等幅度的体验提升时,他们自然会在其他方向上提出要求,例如功能的叠加。现在你会看到,很多叠加了运动记录功能的无线耳塞,以及已经形成热潮的无线降噪耳机群体…… 这些都是现阶段的消费主力,无线阵营的扩张表现尤为突出。现在大部分厂商的主力,都已经投放到这些产品上。当整个市场都处于这种热衷在年轻文化、无线降噪模式以及粉丝引流这些 “走量法则” 上,会让大众逐渐遗忘定位分级、需求差异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对应的群体也不一样。现在主推的无线降噪耳机,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应付有降噪、无线需求的用户。他们会把重点放在这两项功能上,而最基础的声音表现不是他们最在意的,够用就可以了。这个是选择无线降噪耳机时,用户的需求模式。而选像 MDR-1A 系列这一类产品的用户,明显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初烧群体”。他们需要的是最基本的音频体验,耳机不需要太多功能化的束缚,只要单元有足够的表现力和素质,同时也具备可换线这类提升可玩性的设定,玩家就能够满足。面对这两种不同的需求,厂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也会做针对性的考虑。不同的定位对于产品设计来说,也需要一套不同的法则。就索尼而言,h.ear 应对的是年轻群体,主打色彩、代言导流的产品文化能进一步促进销量,1000X 这个降噪家族就专注做降噪需要做的事。他们会有像 WH-H900N 这种跨系列融合的产品,但会碍于定位问题做不同程度区分处理。这些,主要体现在配置和表现上。并不是说,两款产品功能点一样的时候,配置就要一样。不同产品、系列之间,应该有着森严的等级分成关系,这个对于一家多线作战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这次更新的意义从这个点看来,或者就可以说明 MDR-1AM2 的意义。肩负 “入门旗舰” 这个名号的 MDR-1AM2,责任就跟 WALKMAN 的 NW-ZX300A 一样,需要坚守在入门发烧的位置,向这个位置的用户展示索尼音频领域的专业形象。即便索尼已经渐渐将 “入门” 和 “走量” 这个责任移交到 h.ear 系列上,但对于一个正经的音频品牌而言,它们还需要一个定位更加准确、形式也相对 “严肃” 的产品来守住入门级这个位置,同时也需要为日后的其他系列耳机竖立标杆。(配图为 WH-H900N,WH-H700 是有线耳机)即便是价格相近的 h.ear on2 WH-H700,h.ear 系列是混合潮流文化的产物,即便是一经上市就广受关注的 SP 系列运动降噪耳机,即便在推广上有再多的重视,它都不可能代表着索尼在入门定位上或降噪领域上的专业形象。H700 不能,带 DSEE HX、DIGITAL NC 以及 LDAC 的 H900N 也不能,有些事真的只有 MDR-1A 系列以及 1000X 系列才能做到。这就是 MDR-1AM2 的作用,也是它更新的必要性。正如爱范儿(微信号:ifanr)以前所说的:旗舰,从来都是厂商当前最强技术的象征。这句话如果要用来描述 MDR-1AM2 的话,那就是它代表着索尼 2000 元档位头戴式耳机的声音标杆,也代表着索尼耳机在这个领域上的技术形象。用这一点去解释的话,就能够回答开头留下的问题。同时,这也让我对索尼即将发布的产品多了些期待。跟着 MDR-1AM2 这个方向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到底能有怎样的表现,这个相信就是索尼要在今年 IFA2018 以及秋季音频发布会上需要回答的问题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爱范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报道未来,服务新生活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索尼 MDR-1AM2 头戴式耳机对比体验:索尼之声的最佳代表
在便携音频领域,索尼的新品更迭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超过了很多专攻音频领域的厂商。尤其在耳机这个细分品类中,索尼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线。
在便携音频领域,索尼的新品更迭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超过了很多专攻音频领域的厂商。尤其在耳机这个细分品类中,索尼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线。如果你是外观控,h.ear 系列会非常符合你的需求;如果你很喜欢重低音,XB 系列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款索尼声音风格的招牌产品,那一定要认准 MDR-1 系列。值得一提的是,和大多数年货产品相比,MDR-1 系列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慢上许多。2012 年,该系列首款机型 MDR-1R发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为索尼耳机的声音风格创立了一个基准。2014 年,第二代机型 MDR-1A发布(以下简称 1A),它加入了索尼的高解析度播放技术,并同期推出了蓝牙、内置 DAC 等不同的版本。直到四年后,该系列的第三代产品 MDR-1AM2(以下简称 1AM2)才和大家见面。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大环境下,依然维持相对保守的更迭频率,足以窥得索尼对 MDR-1 系列的重视程度。和前辈们相比,时隔四年才亮相的 1AM2 又有哪些升级换代的地方呢?佩戴舒适度再次提升在极客之选所有体验过的耳机中,1A 绝对可以排进前三名, 而这一次索尼通过一些细节优化,让 1AM2 的佩戴舒适程度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首先拿到 1AM2 的第一感觉就是轻,纸面参数也印证了的我们的感觉:1AM2 的重量为 187g,1A 则为 225g,成功减重了 38g。不要小瞧这 30 多克的变化,对于「锱铢必较」的头戴式耳机重量来说,它带来的是实打实的佩戴感提升。除了轻量化上的努力,和耳朵亲密接触的耳垫部分也进行了优化。1AM2 耳垫表面的合成皮革升级为双向伸缩性材质(与WH-1000XM2 同款),内部则填充了索尼新开发的低弹性聚氨酯泡沫。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是,1AM2 耳垫和耳朵的贴合度更高,长时间佩戴也很舒服。外观上,1AM2 基本上延续了 1A 的设计风格。经过对比我们发现 1AM2 的外壳尺寸要更小一些(单元尺寸未变),头梁的旋转结构更加简洁(头梁的侧压也更小),这些其实都有利于整副耳机的减重。还有一个小细节是,1AM2 外壳的折边部分也覆盖了合成皮革,耳机拿在手里的触感会更加「柔软」一些。1AM2 采用了内倾斜轴结构设计,使耳机外罩的旋转轴面向内侧,提高了佩戴稳定性。另外可旋转式的设计依然得以保留,配合随机标配的收纳袋,耳机在外出携带时不会占用太大的地方。为了方便大家参考,我们找来了另外一款和 1AM2 实际成交价格接近的经典产品——铁三角 MSR7(外号「陌生人妻」)。用惯了 1AM2,换到 MSR7 的第一感觉就是重,不是一般的重。相较 187g 的 1AM2,MSR7 高达 300g 的重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产品,虽说 MSR7 较为精致的金属外壳有些加分,不过质感同样不差但轻得多的 1AM2 在佩戴上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在佩戴舒适度上,MSR7 在封闭式头戴式耳机中属于做的比较不错的,但相比 1AM2 还是明显要差了点意思。除了重量原因之外,MSR7 的头梁部分有些偏紧,戴时间久了耳朵更容易感受到压迫感。总结来说,MDR-1 本来就不是外观主导的产品系列,所以没有必要在外观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AM2 在外观上的改变更多是出于减重的诉求,带来的是目前同类产品中非常优秀的佩戴舒适度。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摘要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款索尼声音风格的「招牌产品」,那一定要认准 MDR-1 系列。和前辈们相比,时隔四年才亮相的 1AM2 又有哪些升级换代的地方呢?和铁三角 MSR7 等精品相比有哪些区别?在便携音频领域,索尼的新品更迭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超过了很多专攻音频领域的厂商。尤其在耳机这个细分品类中,索尼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富的产品线。如果你是外观控,h.ear 系列会非常符合你的需求;如果你很喜欢重低音,XB 系列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款索尼声音风格的「招牌产品」,那一定要认准 MDR-1 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和大多数「年货」产品相比,MDR-1 系列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慢上许多。2012 年,该系列首款机型 MDR-1R 发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为索尼耳机的声音风格创立了一个基准。2014 年,第二代机型 MDR-1A 发布(以下简称 1A),它加入了索尼的高解析度播放技术,并同期推出了蓝牙、内置 DAC 等不同的版本。直到四年后,该系列的第三代产品 MDR-1AM2(以下简称 1AM2)才和大家见面。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大环境下,依然维持相对保守的更迭频率,足以窥得索尼对 MDR-1 系列的重视程度。和前辈们相比,时隔四年才亮相的 1AM2 又有哪些升级换代的地方呢?佩戴舒适度再次提升在极客之选所有体验过的耳机中,1A 绝对可以排进前三名, 而这一次索尼通过一些细节优化,让 1AM2 的佩戴舒适程度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首先拿到 1AM2 的第一感觉就是轻,纸面参数也印证了的我们的感觉:1AM2 的重量为 187g,1A 则为 225g,成功减重了 38g。不要小瞧这 30 多克的变化,对于「锱铢必较」的头戴式耳机重量来说,它带来的是实打实的佩戴感提升。
除了轻量化上的努力,和耳朵亲密接触的耳垫部分也进行了优化。1AM2 耳垫表面的合成皮革升级为双向伸缩性材质(与WH-1000XM2 同款),内部则填充了索尼新开发的低弹性聚氨酯泡沫。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是,1AM2 耳垫和耳朵的贴合度更高,长时间佩戴也很舒服。外观上,1AM2 基本上延续了 1A 的设计风格。经过对比我们发现 1AM2 的外壳尺寸要更小一些(单元尺寸未变),头梁的旋转结构更加简洁(头梁的侧压也更小),这些其实都有利于整副耳机的减重。还有一个小细节是,1AM2 外壳的折边部分也覆盖了合成皮革,耳机拿在手里的触感会更加「柔软」一些。
1AM2 采用了内倾斜轴结构设计,使耳机外罩的旋转轴面向内侧,提高了佩戴稳定性。另外可旋转式的设计依然得以保留,配合随机标配的收纳袋,耳机在外出携带时不会占用太大的地方。为了方便大家参考,我们找来了另外一款和 1AM2 实际成交价格接近的经典产品——铁三角 MSR7(外号「陌生人妻」)。
用惯了 1AM2,换到 MSR7 的第一感觉就是重,不是一般的重。相较 187g 的 1AM2,MSR7 高达 300g 的重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产品,虽说 MSR7 较为精致的金属外壳有些加分,不过质感同样不差但轻得多的 1AM2 在佩戴上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在佩戴舒适度上,MSR7 在封闭式头戴式耳机中属于做的比较不错的,但相比 1AM2 还是明显要差了点意思。除了重量原因之外,MSR7 的头梁部分有些偏紧,戴时间久了耳朵更容易感受到压迫感。总结来说,MDR-1 本来就不是外观主导的产品系列,所以没有必要在外观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AM2 在外观上的改变更多是出于减重的诉求,带来的是目前同类产品中非常优秀的佩戴舒适度。更加「游刃有余」的声音表现这一次在音质方面,1AM2 最大的提升来自于高频环节。通常情况下,耳机驱动单元的振膜质量是其声音表现的基础保障,MDR-1 系列的振膜也一直在升级进化。第一代的 MDR-1R 采用了液晶高分子振膜,1A 则使用了镀铝液晶高分子振膜。1AM2 采用了和 1A 相同的 40mm 驱动单元,振膜材质也保持一致,但前者增大了振膜中央球顶部分的尺寸(球顶刚性提升),带来了更加清晰、自然的高频表现。另外,之前我们在介绍索尼旗舰头戴耳机 MDR-Z1R 时,曾提到过它的驱动单元使用了一种名为斐波那契图案格栅的新结构。这一次索尼把这个结构下放到了 1AM2 上,根据官方介绍,斐波那契图案格栅不易阻碍空气传输,而且可以实现富有张力的自然高音。
右为 1AM2 的格栅,图片来自索尼官网实际听感中,1AM2 带来的最大惊喜确实来源于高频表现。极客之选手边刚好有一个 MDR-1ADAC(不开 DAC 时声音和 1A一致),相比之下 1AM2 在高频段的控制力要更好,如果说 1A 在演绎时是「踮着脚」完成的,那 1AM2 则是在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就搞定了。举例来说,The Cranberries 的《Linger》这首歌开头会有一小段的弦乐进行铺垫,1AM2 很好地还原了乐器的细节,而且在其他乐器进入后弦乐部分依然有着很高的辨识度。
相比起我们上面提到的铁三角 MSR7,1AM2 整体的声音表现要更均衡,适用音乐的范围更广,虽然 MSR7 在高频部分的确有着精致舒适的听感(「女毒」),但我们还是更偏向于 1AM2 均衡舒适的声音,况且 1AM2 还要比 MSR7 更加容易推。其实除了振膜、格栅上的改变,1AM2 在音质方面还有一个「杀手锏」:这一次索尼为 1AM2 标配了一根 4.4 mm 平衡连接线,配合同样支持 4.4 mm 平衡接口的播放器使用(例如 ZX300),可以有效减少信号传输损耗和声音的衰减(因为会将左右声道的信号分离)。当然,在包装内你还能找到一根带有线控的 3.5mm 连接线。
值得一提的是,4.4mm 平衡线缆在过去基本属于选购配件,这一次索尼把它加到 1AM2 的随机附件中,也反映了索尼对于推动这个平衡标准的决心。需要说明的是,平衡线所带来的声音提升虽然是人耳可以轻松捕捉到的(声音更加紧实、声场更开阔等),不过前提是你的音源质量足够高,不然它带来的提升并不足以弥补音源本身的劣化,因此它的价值更多是面向音乐发烧友一个锦上添花(或者说可供「折腾」)的功能。究竟什么「索尼味道」的声音,很难去用具体的数值来量化,但一个相对容易达成的共识是,索尼的耳机在声音渲染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例如更加突出的中频表现带来了极具感染力的人声演绎效果,很容易「讨好耳朵」。1AM2 在整体上延续这种声音风格的同时,在细节表现(高频)上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了耳机的「打击面」,更容易和不同的音乐爱好者产生共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时隔四年才更新的 MDR-1 系列再次向「大众化」迈出了一步。售价方面,MDR-1AM2 目前官方售价为 1899 元,上代产品 MDR-1A 售价为 1399 元,不论是基于「买新不买旧」还是更好的使用体验,1AM2 都更加值得购买。
另外,1AM2 有一个完美搭档就是索尼最新的 ZX300 播放器,两者不但外观配色非常搭配(银色),而且均支持 4.4mm 平衡线,如果你打算同时升级播放器和耳机,可以考虑这样一个搭配组合。分享至2最新文章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关注前沿科技,发表最具科技的商业洞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dr1am2和1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