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北京大王庙里看相准吗好玩吗?我想问一下

/&&&&《沐源川》2017年第1期(总第7期)
扫码分享到微信
《沐源川》2017年第1期(总第7期)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联第十次、中国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节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文艺界是思想活跃的地方,也是创造力充沛的地方,济济多士,英才辈出。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在团结文艺工作者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多年来,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发挥好文艺界人民团体作用。  新形势下,文联、作协要深化改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组织活力。要加强引领,突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组织向心力。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要增强本领,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要加强沟通,待人以亲、助人以诚,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成为文艺工作者事业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朋友,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推动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充分认识文联、作协的重要作用,指导推动文联、作协深化改革、发展事业,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要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事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保护好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文联、作协党的建设,加强文艺单位党的建设,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讲政治、懂业务、能干事、愿服务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文艺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环境。要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艺术素养。  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大楠历史遗迹&
李正银(沐川)一、历史沿革
大楠镇距县城东部沐宜公路20公里处(地名大楠垇)。北宋英宗二年(1065年)在回龙场筑笼鸠寨,镇守边夷。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笼鸠寨隶属马湖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马湖路改为马湖府,笼鸠寨改为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隶属下宣化里。《屏山县志》载,清乾隆卌三年(1778年),回龙场(大楠)隶属炭库乡管辖,清光绪廿四年(1898年)。屏山县大乡划小,从炭库分出建上德成乡,辖今大楠、明月地域,驻回龙场。民国廿一年(1932年)小乡并大乡,上德成乡更名为大楠乡。民国廿三年(1934年),屏山县并区合乡,大楠乡隶属第四区。民国廿四年(1935年),实行联保制,并区后的大楠联保隶属第三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改联保为乡镇,大楠联保更名为大楠乡,仍属第三区辖。民国卅年(日),从屏山县划出置沐川设治局,从大楠乡划出建大楠乡、德成乡、龙水乡。民国卅一年(日),沐川设治局升为县,德成乡、龙水乡并入大楠乡,驻大楠场,辖16个保、187甲人,跃居中城镇后的第二个人口过万的大乡。1952年建立区人民政府,大楠乡隶属第二区人民政府,区政府驻大楠场。1952年12月建制调整,区政府改为区公所,大楠乡隶属第二区公所。1951年春建立乡政府政权,将大楠乡划分为大楠、太平、民政、龙水4个乡,其中太平、龙水还从底堡划入一部分地域,大楠乡驻大楠场,1952年至1956年1月驻高山顶,辖7个村,龙水乡驻大屋基,辖7个村,太平乡驻麻秧溪,辖8个村,民政乡驻新场,辖5个村。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乡政府改为人民公社,将大楠、龙水、太平、民政合,建立大楠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划出原民政、龙水乡的部分地域,建立新场人民公社,辖5个大队,1961年12月从大楠划出原太平乡,建立太平人民公社,辖5个村,这时大楠人民公社辖4个大队。1967年4月大楠、新场、太平公社分别建立管委会。1981年11月地名普查时为尊重历史,新场公社更名为明月公社,太平公社更名为云峰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开,大楠、明月、云峰公社更名为乡。1992年9月乡镇建制调整,将云峰、明月乡并入,置大楠乡。1995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设大楠镇,辖龙水、义和、建农、高山、禾加、四河、新场、金盆、文昌、白云、麻秧、李子、石堰、水口14个村114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2007年共有人,其中场镇人口628人。幅员面积70.05平方公里,海拔336—881米,场镇所在地海拔540米。
大楠镇场镇在麻秧溪北岸、梅子溪西岸的大楠垇,此地曾盛产梅子和蓝靛,梅子木称梅楠、梗楠,为南方的大型树种,因是个山坳,故名大楠垇。是沐川通往箭板、炭库、底堡的中间枢纽和必经要冲,过去交通不便,邻近的沐川、炭库、底堡场镇商人经商做生意和当地乡民运输农产品到场镇市场交易,徒步到此处都要打处歇气。当地乡民始在此栽黄桷树,搭棚遮风挡雨,为途经此地的客人烧茶倒水,中途充饮,俗曰“幺店子”。随着聚居人数的不断增多,“幺店子”逐步扩大,成为沐源川境内有名的“幺店子”。大楠镇始建于明初,名回龙场。据当地老人说,大楠垇建在何处,还有这样传奇的说法。居住在大屋基的陈氏家族和高山顶的廖氏家族,都是当地名望大家族。陈氏家族掌门人从有利于他们进出方便,认为场镇建在大楠垇,合“幺店子”聚居众人之意。廖氏家族掌门人从有利于廖氏家族进出方便,认为场镇应建在大楠垇下边的李子湾河边坝上的石板花处,更能节省建筑人力和银币的筹集,加快场镇筑建,尽快形成集市。双方争执不合,便约请屏山知县到大楠仲裁议定由各自筑建地取土称量,重者为建场地。经过称量,大楠坳垇的砂土重,被定为建场地。廖氏家族随后便在大楠途经箭板的必经之道上的明月寺下的山坳上建起了新场。
大楠境内箐口俗称大屋基陈氏家族和高山顶廖氏家族古民居独具明清特色。大屋基陈氏家族的数百间小青瓦木结构小天井四合院明清时代的聚居群,在大屋基建筑群中有雕楼,正面前1公里处还建有贞节牌坊,由一人早上起床把门打开,随及把门关上,整整要一天的时间。此民居解放后为龙水乡政府的粮仓用房。高山顶廖氏家族的上头房子、中间房子、下头房子三大小青瓦、穿斗拱、天井式建筑群,中间房子的规模最大,与下头房子相距很近,在沐川境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在民间流传数百里。解放前沐川政坛上的“老年派”有大楠箐口陈氏家族的陈笃生是沐川县城关中学校长、县参议员、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还有大楠高山顶廖氏家族的廖受之,是招安的匪队营长、县参议员、县农会主席。
二、永开古寨
大楠镇四河村五、六组和炭库乡新开村四组之间的山峰上有永开寨,被当地村民称为大寨子、小寨子,进山门为小寨子,山顶是大寨子,二米高的条石砌成,依山而建,占地约20亩。还有李子村山岩的笔架山上也有相似的寨子。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征服叛彝后,据险立寨,以每年两百匹丝绢向彝人租赁驻兵戍边。设知寨管政务,设寨将管军事,并大量移民垦荒,编户安插,汉彝相处。还有笼鸠寨,据《沐川县志》载:“笼鸠寨在大楠乡龙水六组,早废。”“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9月,马湖与夷都(今屏山中都)彝族首领率队合击笼鸠寨”。古石桥有龙水村清嘉庆七年(1802年)建造的芭茅嘴桥和清嘉庆十年(1805年)建造的龙桥、新桥,高山村清道光四年(1824年)造的狮子桥和道光五年(1825年)造的彭家坳桥,白云村清乾隆年间造的白云桥,清嘉庆九年造的万寿桥和石堰村的双碑桥,四河村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造的门溪桥。大楠镇街道在解放前有长300米宽4米丁字形青石板街道,常住人口60多户250多人。还有始建于清乾隆卅六年(1771年),嘉庆十年(1805年)重建的白云村六组的白云寺石窗雕花、龙抱石柱、石雕神像、石墙石门等石雕艺术寺庙,是全乐山市独一无二的。三、白云石庙
白云寺坐落在沐宜路的沐川县大楠镇白云村6组,倚山形坐东向西,占地6亩,始建于清乾隆卅六年(1771年),在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岁仲春月,临济正宗第十四世端健三千孙当代住持通怀,重建大殿的白云寺,全石柱、石墙、石窗雕花,建筑规划和艺术水准达到顶峰。现有16根前殿石柱,大殿石柱,四周石墙,四道石门,双石雄狮,龙抱石柱,木雕门窗,石雕神像,众多碑记,为前有三尊佛殿,后有大雄宝殿,两侧厢房为一体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四合院寺庙,寺中井水碧清,寺后绿树成荫,寺僧坟陵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及往日的辉煌,香火盛明。正门为4根5米多高的石柱,镶嵌着四道石门及石墙功德碑,四周均为高3米以上的石墙,围着整个白云寺建筑。寺庙前方石柱壁上对联“不礼佛不众种说甚么此岸彼岸,有好心有善念何必问今生来生。”寺庙石门方对联“古刹仙从红日转,好山僧与白云分”。前殿进门便见左右两根精华的园型双龙抱石柱,两条栩栩如生的龙雕刻在一根完整的6米高的石柱上,头朝下,尾向上,凝视着每一个来拜佛的虔诚之人。大柱是用大梁承担整个主殿重量的,其装饰华美绝伦,令人称奇。这些雕刻艺术体现了当时沐川石刻工匠超然的雕刻技术。前殿中央佛像两旁方型石柱前方对联“三尊殿趑透云霞辉映庄炭法界,八面楼淘道水月光照活泼禅机”。殿内佛像后边石柱对联:“深岭处宛具禅机,细嚼来可通道味”。前殿后壁两旁方型石柱对联:“森罗万象全彰菩提之妙旨,尘影紫私独露古佛之家风”。前殿后门石方柱对联:“伏日增辉同岁月,法轮常转共乾坤”。大雄宝殿前方型石柱对联“白玉生辉千佛同参妙道,云山垂荫众民共仰婆心”。除3米宽、3米高的正门外,大殿左右边梯坎部各设有一道1米宽的石门。在四大天王殿侧面的石墙上分别镶砌有两个进风口,弯曲的方型建筑,可从内向外观望,然而外面的弓箭则不能射入殿内,可谓独具匠心。寺内有一口古井,常年泉水碧绿,清冽而甘甜。白云寺有状记碑载:“状以,三王朝治世以来,先圣尚以三宝为尊,自古及今类皆如是而况于吾乎,今有信善王为让同缘文氏合家开心,将已各下田土一段拾于白云寺开宗住持僧李真玉管业,凭邻拨粮五分,其界东至团包直下田角高坎为界,转右随坎轮至小塆游过坎轮沿至子埂坎轮上,小路横过随次轮至店基埋石为界,左转直上坳田横路坎游至南界高坎为界,僧家不得下坎越界四至分明自拾之后恁僧管来,永培帝住恐后遂迁碑文为记,祈福祖师爷施主全家老幼增延福寿二大时中祥如意是为序。匠士李荣川,乾隆十九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后一位僧人圆寂。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破四旧、立四新”,殿内石雕神像被捣毁,随后两边厢房垮塌,将大殿改作学校教室,真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997年8月村小搬迁后,房屋破烂不堪。2003年7月,当地居士筹集2000元资金,购买了原建在正殿300平方米村小教室和村办公室不用的房屋作为活动场所。2006年6月筹集4万元资金,修复了300平方米的前殿。日,乐山市宗教局批准为佛教固定场所。2008年6月,比丘胜果住庙,2009年8月圆寂。
四、陈家大院
在大凉山余脉的五指山下都处在青山环抱里,落日映红了村庄的砖瓦,搬个板凳坐在小院里拿着蒲扇喝着大碗茶,聊着家长里短,直到夜色笼罩灯火通明――这是你向往的古村生活吗?但是当你真正走进一个古村落,你会发现他带给你的不止空气的清新、田园的烂漫,更多的是深厚的历史、道不尽的古老故事……
沐川的移民文化造就了它的每一个古村落、古镇的不同。近日,笔者走访了大楠镇大屋基陈家大院独具特色风格的古村落,在历史年轮下的所经历的沧桑和古朴如今看来愈发迷人。
大楠镇农水村七组远近闻名的陈家大院,是沐川县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俗称大屋基,也是全县最有代表性的古村落。陈家大院背靠中间高两边低的多个圆顶山峰,正前方是一大片坡度平缓的梯田,随大院朝门远远望去,真是院前地势开阔、五谷丰登,院后绿竹环绕、鸟语花香的风水宝地。&&&
大楠垇大屋基陈家大院的传奇佳话,在方圆百里内外的老百姓中广为留传为。我家住马草沟离陈家大院30多里路程,小时候都常听到有学问的曹华宣老人讲,大屋基真是大得无比。一个丫头早晨起床把所有房门一扇一扇地打开,接着又一扇一扇地把门关好,直到天黑才能结束。&
浸口陈家 &百年历史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陈氏先祖从山西省应州府太原县移居四川省大足县,清康熙卅八年(公元1699年),陈氏始祖陈国用带长子陈乾、次子陈坤与郎舅吕姓,移居四川省屏山县龙水乡大屋基土著人留下的房子住下,距今已有313年历史。
相传陈乾之子陈世才带子陈正朝等在鱼塘湾垦荒种粮时,意外发现在深山沟边埋的长3米宽1.5米七口石缸,缸内装满了上万斤蓝靛印染液。便立即将这里的染料挑到马草乡用船运到叙州府贩卖,用赚来的钱买了3000多亩肥沃良田,并经商做生意很快富裕起来。由此“七口陈家”名声大振。为顺民间口音传曰,逐步演变为“浸口陈家”。
上川第三代陈正位下“朝”字辈有6个儿子,俗称老“六房”。到陈世才儿子陈正朝下“万”字辈有6个儿子,俗称“新六房”。人丁兴旺,田产万亩。先后在柿子坪、大屋基、倒石桥、五通埂、塘咡湾、花厅头大兴土木,修建了15座以石木雕刻、石木门柱、石板铺地、巨石街阳、青石围墙为主体结构的川西南特色民居。&
独具特色 &规模宏大
浸口陈家规模最大的是陈正朝次子陈万春坐南向北的大屋基陈家大院,占地面积30多亩,由三进正房、两进厢房、两石院坝、围墙花厅、石雕楼阁、附属用房组成,大小天井18口,各类门窗上1000扇。
大院前有第一道6级5米宽与第二道9级宽10米的石梯前行出入,四周青石围墙,铁皮包边双扇朝门,两边石雕对联两边石雕雄狮镇守,有一幅石雕对联是:“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院内第一、第二个天井各占地约1亩左右,堂屋街阳全是长10米的条石砌成,整个房屋都是精致的石雕磉礅、木雕门窗、排列斗拱、斜撑亮柱、小青瓦结构房。排列柱都是直经35公分的楠木,墙壁都是0.35─1米宽的泡桐木板。二楼以上墙壁都是石灰抹面,白色依旧。
据入川始祖的陈氏家族11代孙66岁的陈明晓老人讲,三进房为祭祖堂,设置神龛。神榜中间是“天地君亲师位”。即“天不连二”:指“天”字里面的“人”不能顶着“天”字的第一横,意为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人再高也高不过天,甚至还到达不到天。“地不离土”:指“地”字的“也”与“土”旁写成连笔,不能断开。意为地由土构成,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土,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君不开口”:指“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不闭目”:指“亲”(繁体)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人和朋友要真心对待,不能遮遮掩掩。“师不当撇”: 指“师”(繁体)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又谓为师者以文为业,以文服人,切不可师者行武动刀。“位不离人(人不离位,位要端固)”:指“位”字的“人”部与“立”要相连,且字形端正稳固。谓为人要端正,且做好自己的事,而不能越位。右边是“九天东厨师命”,左边是“陈氏堂上宗祖”神榜两侧;金炉不断千秋火,玉盏常明万年灯。横批:光前裕后。同时立有陈氏家族祖先牌位,供子孙后代烧香敬祖,宏扬家风。二进房为议事堂,由当家人或家族辈份最高的长辈居住,接待贵宾和家亲客人,商议家族事宜。附属房面积极大,主要为佣人居住、堆放工具、储存粮食、饲养牲畜之用。主附房外还筑有600多米长3米高1.2米厚的石围墙。
石碉楼堡 &兴衰尚存
陈家大院为防匪患,于民国初年在左后侧建了一座4层15米高的石碉楼,俗为“印子”。石碉楼内全是用直经35公分的楠木作柱以及楠木梯步、楠木楼板构成,建有地下室,面积60平方米。在碉楼石壁上设有10个枪眼,从内往外能观看墙外景象,并有效射击来犯匪徒。现还有大半截碉楼石墙尚存。大屋基古村落是研究沐川古民居的重要实证,是沉淀沐川传统文化的宝库,是沐川古代智慧活化石活着的文物馆。走进古村陈家大院如同走进沐川人的历史,走进沐川人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世界,民国卅年(公元1942年),从屏山县划出置沐川设治局,大楠乡分为大楠、德成、龙水3乡,龙水乡驻大屋基至民国卅一年(公元1942年),沐川设治局升为县,龙水乡并入大楠乡驻大楠垇。解放后大屋基为国家粮食仓库和龙水乡治所。1951年春建立乡政府政权,将大楠乡分为大楠、太平、民政、龙水4乡,龙水乡驻大屋基,辖7个村至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四乡合并建立大楠人民公社。1960年“缺粮过关”时,大屋基还装有上百万斤国家粮食。1962年2月抢修沐楠公路3月通车就是运粮救人。
1970年后,县政府将大屋基的老房全部卖给私人后,由于农村住户对老房维修不善,形成自由拆建。近年来将三进主房改建村小学,还有住户将大朝门改为二层砖瓦房,加上拆围墙和石碉楼,等,使大屋基陈家大院建筑风貌受到极大破坏。现在只有朝门石梯、榨街阳石、两个院坝石尚存。凡去过浸口大屋基陈家大院的人,都有强烈的震撼之感。
沐川土司记
张仲(沐川)
一、沐川土司起源
“土司制度”是封建时期统治阶级用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是从唐时的“羁縻制度”改进而来。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都是世袭制,但羁縻制度管理要松散得多,只要认可中央管理就行了,不纳贡、不征调,而到元明时期,中央加强了管理,土司虽然还是世袭,但需通过朝廷任命才有效,而且需纳贡和征调。当然皇上的赏赐可能比纳贡还要多。
沐川在元明清时期都是实行的土司制度。要说沐川土司不得不说马湖土司知府。
元朝统一后,建四川行中书省。行省下为路(府)、州、县几个层次,但在少数民族中只设路和土司长官两级。在路设置宣尉司(从四品)或宣抚司(正五品),均高于或相当于知州(从五品)的品秩。
其秩位品级与各司官位多少,则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差别。到了清代,宣慰使司为从三品,宣抚使司为从四品,安抚使司为从五品,长官司、蛮夷长官司为正六品。
路和长官司两级的长官均由彝族首领担任,并世袭。职位分文武两职,宣尉、宣抚、安抚长官等为武职,隶属吏部,统称为土官,也叫土司,子孙世袭,然后再设承直郎(从五品)、承务郎(从六品)文职。在宣抚司中文职一般是流官土官并置,即有的由汉人文官担任,有的由副长官土司担任。在马湖路都由彝族首领担任。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归附,元朝廷设马湖路总管府,总管府先设于马湖边,后迁夷都溪口(中都河与金额沙江汇合处,今绥江县南岸镇镇政府,一说是今新市镇菜园村),濒临马湖江(指马湖江,即今天的金沙江)之南岸创府治。马湖路率泥溪(今屏山)、蛮夷(今新市镇)、平夷(今云南绥江县)、夷都(今屏山中都)、雷波、沐川六个长官司。
元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马湖路改为马湖知府,辖今金阳、雷波、沐川、马边、屏山、宜宾、永善、筠连、高场等,范围很宽。沐川置沐川长官司。
至元二十五年(1298年),元朝把赖因(今马边县境内)、荣丁(今马边县荣丁乡)、利店、沐川、笼篷五寨划归马湖知府。其马湖土知府归叙南(今宜宾)宣扶司管辖,现今的马边隶属于马湖路沐川长官司管辖。
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将夷都(今屏山县中都镇)长官司并入沐川长官司。
在元代,沐川历任土司长官有三人,前二人姓名不祥,第三人为德忠,设沐川长官司为八十三年。
明朝承袭元朝土司制度,四川行中书省更名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或布政司。据明嘉《马湖府志》载:“明洪武四年十二月壬辰(1371年),马湖路元广威将军罗罗夷酋、总管府总管安济,遣子安仁率夷都、雷波、泥溪、平夷、蛮夷、沐川六长官司归附,授安济世袭土知府,改马湖路为府,隶四川布政,属川南道(道治在今宜宾)。”
于是撤叙南宣抚司的一级行政区,改设为叙南府和马湖土司府两个府。即马湖路更名为马湖府,府下设土司长官司。其中,夷都长官司并入沐川长官司,平夷长官司并入蛮夷长官司。马边在明朝属马湖府沐川长官司,至1336年并六司为三司,沐川长官司仍置,夷都长官司并入沐川长官司,其长官司官所由沐道(今屏山县中都镇)移治望江坝(今屏山县太平乡)。
马湖的土司知府姓安,彝语中称作“哈拉”,从安济始,世袭土司知府的是安济、安仁、安璇、安灏、安洪、安鳌,五代七任,共计120余年。
沐川土司长官司姓夷。据《夷太平暨安人安氏墓志铭》记载:“至讳德成者,析居夷都,慕管夷吾,因以夷为姓。”由此可以看出,沐川长官司之前没有姓,是因当了夷都的首领才改为姓夷的。又据《中国土司制》载:“沐川正长官夷德忠,洪武四年(1371年)授封武德将军(武职、正五品)承直郎(文职、正六品),赐姓悦。”从此德忠一支姓悦。其后悦德忠还一度任过知州。他的后裔承袭者依次为悦聚、悦赵、悦福德、悦八姐、悦守全、悦宝光、悦宝靖、悦宝辉、悦子乾、悦天恩、悦先民、悦峣瞻、悦宗孔、悦泽长、悦宪、悦世秀、悦绍裔,共19人,历时496年。
沐川长官司也设了副长官司。第一任副长官司为夷德珉,在明洪武五年授予武略将军(武职、从五品)、承务郎(文职,从六品),至明万历八年(1610年)因副长官所管彝地、彝民并入蛮夷长官司而废止。先后任副长官的夷德珉(一度任同知)、夷德成、王氏妙安、夷瓒、夷祥庆、夷太平、夷靖、夷臣宾、夷遵制、夏德懋共10人,历时328年。
由此可以看出,沐川设立的正副长官司都是彝人首领担任,且是夷姓一家人。洪武五年,撤沐川长官司为沐川州。其司所在地为望江坝。洪武十一年(1378年),撤沐川州复设沐川长官司,属马湖府管辖,其司所又由望江坝移治沐道(今中都),且正式建筑长官司衙门。
明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修建紫禁城,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珍贵木材,在夷都山(今屏山县中都镇宏安村的九重山)有巨大的珍贵楠木,于是砍伐后运到了北京。在此过程中,夷人有功,永乐皇帝赏封夷人首领夷靖(副土司长官)在夷都修建“皇城”。皇城很大,沿夷都河长2000米左右,宽300至400米,面积达80至100万平方米。后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夷都河发大水冲毁。
弘治八年(1495),四川巡抚都御史张鸾(汉官),以“安鳌性残忍,暴虐民,其民计口赋钱,岁得银以万计,其所得丝麻并板价数以如之。每祭礼进贡,则又缘以掊克。被土民王大经左右,土人有美妇女多淫之,将嫁必禀命于鳌,有至第不敢适人者。尝遣沐川土民四千余人运木于大汶溪,岁暮逃归,乃杀其从者九人弃庇水中。鳌又令人杀平夷官司长官王大庆,大庆闻讯而避之,乃杀其弟……上奏朝廷请治之,诏准。”安鳌是马湖土司府的最后一任知府,作乱被诛,王大经等情重律轻。全家械发边卫,永远充军。马湖府改设流官,安氏世袭土知府告终,走向衰退。第一任流官是程春震。
沐川长官司的悦家、夷家与马湖土司府的安家一直以来都有姻亲关系,但在这次事件中保持了中立,并没有受到影响。历史上对安鳌事件颇生争议,据嘉靖《马湖府志》上载:“成化十二年(1476)土知府安鳌开始于泥溪长官司建私弟(邸)为治,亦开营建府衙门、房舍、仓廒。建造庙宇、书楼,在书楼上珍藏《四库全书》。”成化二十二年(1486)南京明孝陵殿受火灾,朝廷命部使吴浞取大木于马湖,长十五丈,围三丈,其重数万钧,命安鳌承办。鳌僦工人崎岖之山林百里,得如式之木三,伐林为梭,跨涧为梁,未及岁周引水次,漂往南京。因为这个贡献,安鳌被朝廷授予中顺大夫(正四品)称号。沐川土司之所以没有参与,可能认为安鳌并不是与朝廷作对,而是明朝的改土归流需要。因为诛杀安鳌后,朝廷授程春震为第一任知府流官,之后一直设汉人为知府官。但设流官也仅限马湖土司知府,而其下的辖区各土司继续设土司管理。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雷波杨九乍、马湖黄琅安兴、腻乃(今美姑一带)撒假三个彝族首领与朝廷对抗,史称“凉山三雄”事件。平定“凉山三雄”事件共两年时间,沐川土司长官司也保持了中立,没有参与。因为沐川土司没有参与,明朝廷平定“凉山三雄”后,把“夷都”改名为“中都”(明万历三十八年,1600年),夷都河改名为中都河。“中都”之意是指“中正之都”。把夷都改名为中都,明是朝廷嘉奖,暗则为了拉拢夷都,离间与其他彝人关系。同时,为了更好控制该区域,在此事件后,沐川正长官司从“夷都”迁到今沐川县城设立衙门(今沐溪镇武装部及实验小学),沐川副长官司仍然在今屏山县的中都镇。
以上是有关资料记载内容,但还有三个地方存在疑问:
一是沐川正长官司究竟是从“凉山三雄”事件后(1600年左右)迁至今沐川县的沐溪镇还是更早?如果是该时间段迁入今天沐川县,那么之前就一直在今中都办公,与副土司长官一并住在一起。如果是这样,何以当年永乐皇帝封赏修建“皇城”(1406年后)不封赏土司正长官而封赏副长官司呢?修建皇城在中都可以理解,因为神木出自夷都山(今九重山)。之所以封赏沐川副长官司,很有可能此时正长官司已迁出中都,到了沐川。但无证据。
二是沐川土司正长官司执政沐川的实证在哪里?沐川土司遗迹有土主庙、悦家祠堂和三座古墓。土主庙和悦家祠堂今已被毁。三座古墓分别是:原武装部前的最后一个土司悦绍裔墓,后迁到今“世袭领地”建筑后面沟边上。另一处是底堡乡龙沱村六组两座。但底堡乡龙沱村六组的两座古墓不属于土司而是土司之支支后人。除此以外就再也找不到了。那么沐川长官司土司之墓如果从万历三十八年(1600年)迁沐川,其后还经历了从悦先民开始的七代土司,那么七代土司之墓除最后的悦绍裔外,其余在哪里?是回葬发祥地中都还是就在沐川?但中都至今的土司墓除夷太平墓外,其他记载都不清楚。另外,据沐川悦氏的家谱记载,大多是从第二十四代即悦先民开始发脉记载的,说明目前的悦氏家族从万历年间迁入沐川也是正确的。但实证不够。
三是沐川之名字是怎样来的?沐川之“沐”有雨水多之意,川就是沐溪河,当然也可能包括龙溪河。当地俗语:“干中都,湿沐川,不干不湿五指山。”沐川位于五指山北麓,处“川西雨屏”带,降雨特别丰富,取名为“沐源川”,符合实际。最早提及沐源川的是《唐语林o卷七》所载:“诸葛武侯相蜀,制蛮蜑侵汉界。自吐蕃西至东,接夷陵境,七百余年不复侵轶。自大中(公元847—860年)蜀守任人不当,有喻士珍者,受朝廷高爵,而与蛮蜑习之,频为奸宄。使蛮用五千人,日开辟川路,由此致南诏扰攘西蜀。蜀于是凶荒穷困,人民相食——由沐源川通蛮陬也。”意思是说,沐源川道是嶲州(西昌)喻士珍同意南诏开通的,其结果是给嘉州,给剑南带来了无尽的灾祸。如《沐川县志》记载:“唐乾符二年(875年),四川节度使高骈击败南诏军,筑城于沐源川(今沐溪镇),屯兵镇军。”其实沐源川道的开通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说成开通沐源川是灾祸,这种说法偏颇。
但中都取名为沐道,就有点说不过去,因为中都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沐川年降雨量1330毫米,中都的降雨量只有沐川的一半多点。能解释的理由只能是:沐川是岷江东部进入大小凉山的必经之路,中都是这条通道上的休息驿站。如果从字面上讲,所谓沐道无非是从岷江犍为穿越沐川到中都的这条道路,一路上降雨多,是沐浴着雨水到中都去的,中都成为这条道的终止点,取名沐道也就说得过去了。但中都不是沐川,因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归附时,所领土司长官共六个,其中夷都和沐川两个土司长官司是并列的。也可以推断为此时的沐川土司与夷都土司是分开治理的。从至元二十五年(1298年)马边属沐川长官司管辖的情况看,当时的沐川长官司管理范围很大。也就是在这个区域内都叫沐川长官司。从这个角度讲,沐川这个名字是很古远的名字了。沐源川是沐川,沐道之“道”在沐川。二、沐川土司承袭情况
沐川土司悦氏先祖历朝任职表
年代 时间 人物 官职 备注
十五代祖洪武四年(1372)
悦德忠 沐川知州、武德将军、承职郎,赐姓悦 &
十六代祖洪武七年(1374)
悦聚 袭父知州职,后为沐川长官司 &
十七代祖记乐九年(1411)
悦赵 袭父长官司职 &
十八代宣德四年(1472)
悦德福 袭父长官司职 无嗣,卒于成化八年,有女悦氏八姐,代父长官职,后将其胞弟之子悦守全承袭
十九代弘治二年(1489)
悦守全 袭伯父长官司职 &
二十代正德六年(1511)
悦辅镇 袭父长官司职 在办理袭职手续过程中病故
二十一代正德六年(1511)
悦宝光 袭父长官司职 无子
嘉靖二十一年(1542)
悦宝靖 袭兄长官司职 悦辅镇胞弟悦辅明之长子,无子
嘉靖二十五年(1546)
悦宝辉 袭兄长官司职 &
二十二代祖万历十五年(1587)
悦子乾 袭父长官司职 无子,将胞弟悦子坤之子过继为继子
二十三祖万历二十一年(1593)
悦天恩 袭父长官司职 无子,将胞弟悦天禄之子悦先民过继为继子
二十四代祖天启二年(1622)
悦先民 袭父长官司职 &
二十五代祖顺治八年(1651)
悦峣瞻 袭父长官司职 &
二十六代祖康熙三十(1691)
悦宗孔 袭父长官司职 &
二十七祖雍正三年(1725) 1725-? 悦泽长 袭父长官司职 &
十二十八代祖乾隆 ?-? 悦宪 袭伯父长官司职 &
二十九代祖 ?-? 悦世秀 袭父长官司职 &
三十代祖 ?-1868 悦绍裔 袭父长官司职 初袭时患病,先后由胞叔悦世俊和母魏氏辅佐
从悦德忠任土司始至悦绍裔共19人,历时496年。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悦绍裔病故,因无人承袭而并入屏山县。
三、沐川县境内有关土司的遗迹与传说
土王庙即土司大王的庙。
土司大王不是后来当了土司的某人寺庙,而是土司先人之庙。据《夷太平暨安人安氏墓志铭》记载:“远祖腊曲,后周时死寇,民祠之沐道。及宋始纳土,袭校尉。在元,袭沐川长官。国初归附,官如故。”腊曲为后周时期人物,在助宋灭后周的战争中英勇善战而阵亡,后宋徽宗时御封其为“黑龙土主”。这“黑龙土主”就是土司的神。据《悦氏先祖历朝职官纪略》所载:“遐稽我族,肇自汉朝,原佛祖腊曲公、腊朴公、庭印公得道为神,始都沐阳,护国救民,利人济物,镇金江而妖氛全消,守龙湖而孽焰永靖;汉封神,宋封佛,祀重千秋;显于明,盛于清,恩垂百代。”也就是说,夷人之先人封神者实际是三人:腊曲、腊朴、庭印,其土主庙中供奉的神位就是这三个。在今中都镇还有“黑龙土主庙”。据《屏山县志》记载:“黑龙土主庙亦名黑龙祠、大王庙。明嘉靖年间,以夷太平生日六月初六为黑龙土主庙庙会会期,会期前后,大、小凉山一带不少彝族也前来朝拜,遂称大王庙”。也就是说,腊曲不仅是中都、沐川一带夷氏远祖,大、小凉山中还有不少后裔,但其庙建于中都,说明中都是其发祥地也。
沐川作为正长官司也修建了土主庙。最早的土王庙在沐川县建和乡凤凰村的花朝门坝上。后毁。又在位于沐溪镇通灵寺背后的一块平地山包上(原县委党校,现醉氧公园之县保健院与气象站之间)修建了土主庙。该庙存续时间较长,庙前有一宽大院坝,庙中供奉的人物像类彝人装束打扮。解放后改为沐溪镇三溪村小学,后小学撤离,还存续了一段时间,今已毁。
2、安家村与草寇坟、断筋山
安家村在底堡乡龙沱村十八组,龙溪河沙包沱南岸,是一个面积约百余亩大的河边平坝。安家村之名由来已久,但据老辈人回忆,该坝上从无安姓人家居住。传说与马湖安鳌有关。
在安家村河对面有一座山,名为断筋山,山前有一草寇坟。传说当年马湖安家的一个分支住在该安家村里,平坦肥沃的土地让安家人过得很殷实。对面一座山有龙气,安家有一大户人家就把祖茔埋于此。后被朝廷知道了,认为这儿有反叛之象,要出草寇,就派人来挖断后山龙脉。但挖断后山龙脉过程中出了古怪,头一天挖断次日又缝合,连续多次难以挖断,后来有高人建议在挖断处钉入铁钉,并栽种黄葛树,这样才把龙脉挖断,此处就取名为断筋山。传说当年挖断龙脉时,雷鸣电闪,河对面左边包家岩轰隆隆地垮山,安家村上有一片水竹林,所有水竹根根爆开,里面已现人形——至今的草寇坟和断筋山遗迹尚存。
挖断龙脉后,朝廷还要进剿,安家人出逃,逃往远在龙华的外婆家,并随外婆改姓聂。其余安家人怕追究责任也全部外逃,逃进凉山去了。所以,安家村至今无一安姓人家。
沐川长官司与马湖安家有姻亲关系,至今中都镇大田村也有一个安家村,属马湖安家一个分支,但也无一安姓。据说在安鳌被诛时(弘治八年,1495年)就陆续逃离了。
3、五指山与神木山
五指山位于沐川县最南面,是沐川县与屏山县的接壤处,山东面为沐川县永福镇及建和乡,山西面为屏山县中都镇太平乡。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南京迁往北京。永乐四年派大批官员分赴江浙、湖广、四川、云贵等盛产木材的省份采伐。派往四川的是工部尚书宋礼。木材按照长短和围长分成六等,一尺以上者为六等,二尺以上者为五等,四尺以上者为头等,五尺以上的就是巨木了,称为“神木”。当年的五指山为原始森林,因丰沛的降雨山中盛产巨大的桢楠木。但山高路陡且远,难以运出山来。接着就发生了传说故事。
据《神木山祠碑文》记载,当时采伐的巨木有数十株,难以运输,一晚上突发大水,巨木随中都河而下,“夜闻吼声如雷,石划自开,木由中出,无所龌龊,夜越险岩,肤寸不损,所经之年,一草不偃。”《大明一统志》卷70记载:“神木山,在沐川长官司西二十里,旧名黄种葛溪山,本朝永乐四年伐楠木于此山,一夕楠木不假人力移数里,遂封为神木山,岁时祭之”。《明史》卷82记载:“永乐四年遣尚书宋礼四川……礼言有数大木,一夕自浮大谷于江,天子以为神,名其山为神木山,遣官祠祭。”
大木出了原始森林,沿金沙江而下,运抵北京后,工部随即设立神木厂、大木厂、台基厂、黑窑厂和琉璃厂等五大厂,以作为贮藏材料之所。其中神木厂和大木厂是专门存放木材的地方,因神木厂就是因存放巨木而得名工部尚书宋礼看到如此巨大的木材,不忍将其剖开,在修建紫禁城的过程中也没有使用,一直将其存放在神木厂。
皇上感其“神佑天朝”,把五指山赐以“神木山”之名。据《屏山县续志》卷下记载:在中都镇对面、五指山半山处,立有一碑,“原形以白石为之,由北都运来,高一丈五六尺,阔四尺,厚五寸,建亭其上,砖石凳砌缜密,字画遒劲,类欧颜,永乐间湖广撰书。”《神木山记》一文在《马湖府志》中有原文记载,其碑石现存中都一夏姓人家中,已断为五块。西南民族大学贾银忠在写作《发现三星堆王族后裔》时作田野调查时还拍摄了图片。
4、夷、悦、夏三姓不婚
据《夷太平暨安人安氏墓志铭》记载:“夷之先,鱼凫支子,割封沐川。秦并蜀,绝弗通。以汉唐,惟羁縻,以贵种自居其地。”据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的考证,鱼凫王国宗支迁云南楚雄等大凉山一带,支支迁到了夷都。无姓,“析居夷都,慕管理夷吾,因以夷为姓。”也就因管理夷地而姓夷。洪武四年随马湖土知府归附后,皇帝赐姓正长官司姓悦,其余各支继续姓夷。如副长官司就是夷姓。
据《夷氏家谱》记载,第二十一代副长官司夷靖于嘉靖二年(1523年)奏袭。夷靖生九子,除长子夷承宾于隆庆元年(1567年)奏袭后,本支继续姓夷外,其余八子的后代赐姓夏。这是因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发生了“凉山三雄”事件。也就是说,在“凉山三雄”事件后,朝廷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正长官司迁入今天的沐川,继续姓悦。夷咸宾一支为副长官司宗支,继续姓夷,而其夷咸序、夷咸章、夷咸勤、夷咸宁、夷咸选、夷咸宜、夷咸顺、夷咸福等八子之支支赐姓夏。
因此,至今沐川、中都一带,夷、悦、夏三姓不婚。因为本是一家人。&参考文献:
1、《沐川县志》。
2、《神木山记》。
3、《夷太平暨安人安氏墓志铭》。
4、《发现三星堆王族后裔-古蜀国鱼凫王后裔今昔调查研究》贾银忠编著。
5、《明史马湖土司传》
6、《悦氏、夷氏家谱》
雷玉全(井研)
中越战争是日,直到1989年越南单方面宣布从柬埔寨撤军为止,前后共11年时间。
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
1984年,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
1989年,最后一批军队撤离老山前线。
日,友谊关举行界碑揭幕仪式,战争,已经结束了。曾经的小伙子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新一代的年轻人,出现在他们的家庭中。而有些人的笑容却永远的停留在了老山的记忆里了……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在另一座城市里,身旁灯火辉煌,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街上,车辆川流不息……耳畔响起的阵阵歌声,让人感慨万千!
在我们高举酒杯的时候,和自己的亲人欢聚的时刻,你是否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曾经有一群人,为了我们的生活安宁而踏上这片土地——祖国的南疆。他们是那样的年轻,为了祖国的安宁,而不得不远离了爱着他们的亲人。
尊重历史,记住历史,可曾记住他们也是普通的人,一群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属于八十年代,风华正茂的年龄。回首往事时,或许,你会想到很多很多。此时,提起笔来,我只想记录他们的平凡,以及他们的情感。
记忆里,那连绵的山峦之间,翠绿的芭蕉树傲然屹立着,清新的空气里,一群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空上,废弃了的弹药库旁,猫耳洞里早已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
在这一生中,我们为谁执着?无悔了什么?又坚守了什么?是否放弃了我们不该放弃的人和事?在这浮躁的时代背景下,那颗势利的心在不安分的躁动着。无论怎么样,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写完它!工作的间隙,坐在矮凳上,就着昏暗的灯光在这工作间,端正地将本子放在双腿上,用笔写下这一行行文字的时候,心中便释然了许多。毕竟,我能为他们做一点点小事。
也许,你不会在意这些;也许,当你看完之后,你的心会隐隐作痛……爱到底是什么?是奉献?是索取?还是默默的祝愿?
天空中,星星闪烁,为了怀念我的战友们,为了这永远的记忆。记得留住我们曾经的记忆,不论是美好的回忆,还是痛苦的经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一行行整齐排列在山坡上的柏树,透着苍翠,彼此默默地守望着,茂密的野草在柏树的间隙间顽强地生长着。
天,慢慢地开始黑了下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黄荆花儿的味道,山坡上的刺梨儿花早已谢了,满身绒刺刺的野刺梨儿挂在枝头,翠绿的秧苗上早已缀满了露水珠儿,青蛙在稻田里欢快地歌唱着,此起彼落的歌声响彻云宵;田埂上,偶尔悄悄地爬过一两只悠闲的螃蟹,小鸟儿在竹梢上安静的睡下了。风儿,在此刻,也安静了许多,只是柔柔地抚着黄荆花儿,簇拥着花蕊,静静地绽放它的芳香。此刻,泥土也不甘寂寞了,在这大自然里,怡然自得地散发着它特有的芬芳。
丝丝缕缕的炊烟,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参差不齐的村落呈现在眼前,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
一笼笼翠绿的慈竹,顺着地平线,沿着山势紧紧地相连着,发出淡淡的竹香,透过茂密的竹叶,有一丝灯光穿透了出来。一座红砖碧瓦的房子呈现在眼前。房子的前面有一个池塘,池塘边上,青青的铁践草儿还继续发着新绿。三、五株粗大的芭蕉树正用那宽大翠绿的叶片紧紧地簇拥着几株幼小的芭蕉树,那几株幼小的芭蕉树正发出了一两片嫩黄的、薄薄的叶片,此时,正羞涩的裹紧了身子,怯怯地呼吸着这大地潮湿的空气;中间那株高大芭蕉树,已经开花了,墨绿的茎秆在粗大的主干上倒垂了下来,一两排青涩的小芭蕉已经初长成,那些还没有退却的花瓣挂在小芭蕉上,淡红的花瓣还在继续开放着,尽管低着头,却依然顽强地、静静地,和着那抹淡淡的红尽情地绽放着,绽放在这茫茫的夜色里……
小楠坐在红砖黑瓦的屋子里,头顶上的电灯在屋梁上掉下来发着昏暗的光芒,为了节约电费,继父只安装了十五瓦的灯泡。白色翠花的棉布衣服,长长的头发自然地垂下来,遮不住她玲珑的曲线,干净的脸上没有一点瑕疵,清澈的双眼是这样的柔美。一条军绿色的裤子,是这样的干净,脚上穿着妈妈做的黑色灯芯绒布鞋,木头做的门早已经关好了。屋子中央放着一个木制的柜子。柜子上面,左边,放着一摞书籍,右边,放着一个日记本,日记本是翻开的,里面夹着一支黑色的钢笔,信封放在柜子的中间。柜子旁边的地下放着一个煤油灯。小楠坐在用小白树做的椅子上,墙壁上挂着一个军绿色的挎包,旁边是一个简易的木床,那一双筷子做的帘钩,勾起了白色的蚊帐,一床大花棉布棉被被折叠整齐地放在床上。
妹妹们睡在另外一间屋子里,妈妈和继父睡在隔壁,他们已经睡下了。放在柜子上的那封信,是今天上午乡上的邮递员走二十几里路送来的。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小楠预算着今天会有信件时,就去邮局。在路上遇见邮递员经过,邮递员收发了好多小楠的信件,彼此都熟悉了。
“小楠,你的信。”当邮递员老远看见小楠时,就冲她喊道。
“真的吗?我的信?”小楠还是不敢确信。
“真的,我骗你干吗。”邮递员老实地说着,笑了,指了指信封上面的字。“你看看,你的名字,你还不相信我吗?”
“谢谢你了,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小楠不好意思地接过信封,抱歉的笑着对邮递员说道。“对不起了,刚才是我冒失,请你原谅我吧。”
“没有什么啦,收好喽,我还有别人的信件,得走了。”邮递员一边笑着,一边走了。
小楠这才仔细地看信,只见信封上那红红的三角形邮戳赫然印着“义务兵免费邮件”几个字,下面地址是“云南老山前线作战部队”,这是王明从云南老山前线写给小楠的。
小楠迫不及待拆开信封,上面那熟悉的、工整苍劲的笔迹映入眼帘。小楠:你好!
你的来信,我已收到,得知你的近况,我也放心了许多。我们这里好热,有时的气温高达42度,好多的战友们都穿着用军裤自制的裙子,有的,只是穿了一个裤衩。好笑吧!没有办法的,因为有的战友已经开始烂裆了。所以,只能这样穿,才能减少感染的机会。
这里的蚊子也好多,不过,也不怕,我们自有办法的。
知道吗?在这里,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点着蜡烛,看着行军床上你的相片,静静地看着你那甜甜的笑容,想着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然后,给你写信。我的心里有好多话想给你诉说,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每当我躺在行军床上时,我在想,小楠,对不起,只能留下孤独的你了,我好舍不得离开你,可也没有办法,真的好无奈啊!
你的身体不是很好,千万要记得爱惜自己的身体,知道吗?别那么不在意自己的身体,我只希望在我们下次见面的时候,你依然是健康快乐的。我多么希望能在你的身旁照顾你、呵护你啊!可是,我不能。因为我是军人,有任务在身,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愿你,祝愿我心爱的小楠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
此时,瞭望孔外,一片漆黑,看不见越南的那片天空。就在这寂静的夜晚,我好想你……
记得照顾好自己!&&&&&&&&&&&&&&&&&&&&&&&&&&&&&&&&&&&&&&&&&&&&&&&&&&王明&&&&&&&&&&&&&&&&&&&&&
52号阵地猫耳洞&&&&&&&&&&&&&&&&&&&&&&&&&&&&&&&&&&&&&&&&&&&&1988年5月
看着王明的信,小楠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禁不住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里。&&&&&&&&&&&&
王明在农村出生,爷爷在解放前被抓壮丁,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消息。奶奶一直拉扯着几个儿女长大成人,期盼着有一天,爷爷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在慢慢的等待中,一头秀发变得苍白……
王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高高的个子,有点瘦弱,勤劳、善良,生性有点胆小。王母精明能干,勤劳善良,个子虽然矮小,却也长得结实,她总是把孩子们打理得干干净净的。
王明是家里的老大,下有三个弟弟。农村的孩子总是离不开水和树的。和弟弟们在池塘里玩水仗,在石缝中摸小螃蟹,在梧桐树上逮着猫猫,掏着鸟蛋……
七十年代,吃着“忆苦思甜饭”,王母每天早早起床做饭时,王父也早早地去打理着屋后那两分地的菜园子。这是一家子的菜篮子,王父总是这样精心地除草,浇灌……王明也懂事地帮着母亲在厨房忙碌着。
父母下地干活了,他们必须去挣工分,虽然一天的工分只有几分钱。放学回家后,王明也总是给奶奶一起去割山草(为了多挣一点工分,家里养了一头牛),或带着弟弟们玩耍。
日子就这样,虽然不富裕,却也不是倒差户,不用到村里借储备粮。
王明的成绩一直很好,和小楠是一个镇上的,在上初中的时候,考取了同一个学校。那时考初中,一个班有五十多个学生,考取了的就只有几个人。那时,男女学生之间是没有话说的,否则,便会被人笑话的。从同学们的口中知道了小楠的身世,王明深深地同情她。每当下课了,同学们蜂拥着跑出教室去玩耍时,小楠总是一个人专心地继续看她的书,她有一双忧郁的眼神,吸引王明默默的注意……&&&&&&&&&&&&&&&&
小楠爷爷早年也被抓壮丁,后来当了解放军,一双儿女在奶奶去世后寄养在一个亲人家里,所以只得转业回到了地方,在一双儿女能自立的时候,重组了家庭。
父亲是教师,酷爱写作,并写得一手好字,在支教的时候,和母亲相知、相恋。在学校教书,对学生们很严厉。有一次,因为咳嗽而到医院检查出了肺结核,而不得不离开了他心爱的孩子们,离开了他的教育工作。因为长时间在黑板上写字,就落下了这个职业病,只能在家治病、休养。说是休养,其实就是回家了,因为生病的缘故而不能做农活。不能上课,这对父亲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在靠挣工分吃饭的时代,一个女人一天就挣几分钱,靠着母亲一个人养家,真不容易啊!
母亲总是这样无怨无悔地为父亲的病和一家人的生活奔波着,到处借钱为他治疗;一个女人,四个孩子,一个生病的丈夫,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母亲知道,父亲也知道。
小楠开始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的病情还算稳定着。每当小楠放学回来,他总会坐在她的旁边耐心地为她辅导,用爱怜的目光监督着;当小楠即将去睡的时候,他总会叮嘱着:“楠子啊!你今天学的拼音和汉字都学会了吗?还有你的数字都记牢了吗?你可一定得把当天学的知识记住了;我们家里太穷了,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买本子,你就在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小肚肚上写吧。这样,你就加深了对当天所学的印象,会记得很牢的,因为你已经把它深深地记在你的脑海里了。”他的眼里充满了期望。
“嗯,我知道了。爸爸,我一定照着你说的方法学习的。”小楠懂事地答应着,看着父亲期望的目光,虽然并没有完全读懂父亲的期望是什么。
于是,在每一个夜色里,小楠都会照着父亲教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小手在肚子上写着当天所学的拼音和汉字,然后才安然入睡。
每天早晨,母亲早早起床,做一家人的饭菜。每当这时,父亲便叫着:“小楠,起床了,该带着妹妹们去跑步了。”
小楠,老大,手下三个妹妹。
“哦,知道了,马上就去。”只要小楠一听见父亲的声音,一骨碌就起床了。
几个小家伙的头发,乱糟糟的,他们睡得可香呢,被父亲催着起床,心里很不高兴,用小手轻轻地揉着眼睛,嘟着小嘴。见到她们,父亲就吩咐着:“小三,小四,你们过来,我把头发给你们扎好,姐姐带你们去锻炼身体。”一边轻轻地梳理着头发,一边意味深长地说着。“等以后你们长大了,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去做你们想做的事,现在你们还小,不要躲懒。身体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随着话音,父亲麻利地用两根红毛线,紧紧地扎在两根小辫上,就成了好看的小蝴蝶,在徐徐吹着的微风中,翩翩起舞……小楠带着妹妹们,在有些寒冷的早晨,沿着乡间小路上,一路狂奔。
在乡村,早晨起床跑步的人没有。所以,他们在别人的眼里很特别。
村里的人们总是好奇地看着他们,看着他们这些另类的举措,说不出个所以然,然后,各做各的事了。
随着父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暴躁。看着父亲越来越瘦弱的身体,为了能让父亲的病早点好起来,有一次,母亲到几十里外的集市上花了几元钱买了一条大乌鱼。当母亲高兴地把鱼背回家时,父亲冲母亲吼道:“你买回来做什么?我都这样了,还花这么多钱,尽弄些没用的,你不知道家里都成啥样了,还把钱乱整。”
父亲一边生气地说着,一边把母亲买回来的鱼扔到地坝里,鱼儿便在地坝里拼命地张着嘴跳跃着。自己的好心得不到理解,母亲轻轻地哭了,而小楠带着妹妹们只好怯怯地看着,根本无从帮手。
终于有一天,父亲的病情恶化了,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在一个星期天里,小楠带着两个小妹妹到二十里外的镇上去看望父亲。到了医院,不知道父亲在哪个房间,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护士走过来了,小楠就走上前去甜甜地问道:“护士姐姐,你知道我的爸爸住在哪个房间吗?就是那个咳嗽得厉害的病人。”
“哦,那个老师啊!哟,小妹妹的嘴还甜嘛。” 护士转过身来说道。随后,指了指隔壁的一个房间。“喏,就在隔壁的二号床位。”
“谢谢姐姐了。”小楠连声道着谢。小楠带着妹妹们走到了隔壁的一个病房,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屋里没有看见妈妈的影子,整个房间只有一个床位上有人。床上,父亲静静地睡着了,洗得有些泛白的上衣口袋里别着一只黑色的钢笔。干净的头发,消瘦的脸庞,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下去了,看不见胡茬。
“也许,妈妈去给爸爸拿药去了吧。”小楠在心里想着,不懂事的小妹妹们,在旁边控制不住,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父亲消瘦的脸庞。
“你们怎么来了?妈妈呢?”父亲被惊醒了,一下子睁开了眼睛,看见了小楠她们,吃惊地问道。
“我们没有看见,有可能去给您拿药去了吧。今天是星期天,妹妹们吵着要看你呢,我就带着她们来了。”小楠认真地说着,看见父亲醒了,小妹妹们便拽着父亲显得干瘪的双手撒着娇。“爸爸,我们好多天没有看见您了,您快点好起来吧,给我们梳小辫辫。姐姐说你生病了,不能给我们梳小辫辫了,我们等您好了,带着我们去跑步哪。你不说好好锻炼身体就不会生病了,可您怎么还是生病了呢?”
“好啊!我一定尽快地好起来,再给我的几朵小金花梳小辫辫。”父亲用他那没有血色的双手,轻轻地拔弄起小妹妹们的发丝,在心里给自己打着气,也安慰着小家伙们。
“爸爸,您喝点水吧,您的嘴唇都干了。”看着父亲干裂的嘴唇,小楠懂事地对父亲说道。“我把水给您倒好吧。”
小楠说着,从床头柜上拿了一个碗,在水瓶中倒着水,她还是矮了点,踮着脚,吃力地倒好,端给父亲。
接过小楠递过来的碗,父亲喝了一口,又还给小楠。看着乖巧懂事的小楠,父亲慈祥地笑了一下:“楠子长大了,知道关心爸爸了,是我的好孩子,在学校成绩好吧?”
“放心吧爸爸,我的成绩保证在前三名,老师总是夸我呢。”说到自己的成绩,小楠自豪地给父亲报告,天真地笑了。
“哦,这就好,我也放心了。”父亲欣慰地笑了。忽地,想起了什么,从上衣袋里取出别在胸前的那只黑色钢笔,递给小楠,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楠,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一只钢笔,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带在身上,也许……我今后用不着它了,现在就赠送给你,好好地保管吧,是我留给你的……”
说到这里,父亲停了一下,喉咙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以后……好好的带着妹妹们,好好地读书……用我的这只笔去书写你的人生吧!”父亲的眼眶里含着泪花,看着面前几个小家伙,消瘦的脸上,满是痛苦。
“爸爸,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读书,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小楠不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似懂非懂。但看着父亲眼里的泪花,她用充满稚气的声音坚定地回答着。
“好!这才是我的好楠子。”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窗外的天空中,一团团乌云紧紧地包裹着,空气中的来苏尔味弥漫着,白色的墙壁,白色的衣服,空旷的走廊那头,偶尔走过一两个病人或家属。
妈妈回到病房和小楠几姊妹说过话之后,张罗着几个孩子在医院吃了午饭。道别时,父亲有些伤感地对小楠说道:“楠子,你回家后,在学校要好好的听老师的话,这段时间妈妈和爸爸都不在你们的身边,要好好的照顾妹妹们,千万不要感冒了;早上记得早点起床,给妹妹们梳洗好就去上学,也不要迟到了,带好妹妹们。这么点年纪就要你做这些,也是难为你了,我可怜的孩子,我给你的钢笔,可千万别丢了才是,知道吗?好好保存吧!也许……这是我们父女见的最后一面了。”
小楠不知道该怎么安慰父亲了,只是稚气的说道:“爸爸,好好地养病吧!等下个星期我们不读书时,我又带着妹妹们来看您,等您出院时,我和妹妹们也来接您。”
“孩子们,还要走好远的山路呢,你们还是早点走吧,不然,天黑之前赶不回去就不好了。”妈妈在一旁提醒着父亲,尽管有些不舍,但还是不得不让孩子们早一点走好,以免天黑了就麻烦了。
“路上注意安全!小楠,小心那些野狗别咬着你们了。”父亲不舍,有点心疼,却又不得不让孩子们离开自己,医院不可能住得下,并且,小楠明天还要上学。
“我知道了,爸爸,好好养病!我们走了。”小楠带着妹妹们向门外走去,小妹妹们也可爱地向父亲道着别。
就这样,小楠和妹妹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亲,妈妈把她们送出了医院,目送着她们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走廊那头……
“民,你这是怎么啦?”看到父亲呆呆地坐在床上,满脸全是泪花,母亲吓了一跳。“你还没有好呢,赶紧盖好被子吧,一会儿感冒了就不好了,你本来就不能再咳嗽了。”母亲心疼地替父亲盖着被子。
“淑容,让你受苦了,是我连累了你。”父亲拉过母亲的手,用他那没有血色的双手紧紧地握在胸前,动情地说道。“我没有给你带来幸福,却给你带来了这无穷的苦难,没有了我,你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我不想就这样离开你和孩子们,不想丢下我们曾经的诺言,我多么希望能看见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多么希望能在你收工归来时,我和孩子们在村头等你一起回家啊!我多么希望能亲自把我们的孩子抚养成人,亲眼看着她们一天天长大……可是,我没能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我对不起你,对不起我们的孩子……你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我要走了,你可怎么过啊!你知道吗?我不甘啊!好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你们……” &&
父亲悲愤地流着泪。
母亲也哭了:“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你会好起来的,不要去想这些,这样对你的病不好。”母亲抽出一支手来,抹去父亲脸上的泪水,安慰着。
“我自己的病,我还是清楚的,你也不要安慰我了。如果我走了,留下这一身的债,你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会更苦的,为了孩子们能平安长大,有合适的人家,你还是改嫁吧,只要他能善待我们的孩子……”说到这里,父亲说不下去了,失声痛哭起来,像个无助的小孩一样,在母亲的怀里痛哭着。
母亲默默地抹着眼泪,与父亲相拥而泣……
昏暗的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父亲还是走了,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
当小楠再一次见到父亲的时候,是在放学回家的家里,那时,父亲已化作一撮撮尘灰,静静地躺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
懂事的小楠,在愣怔片刻后伤心地哭了,抚摸着这小小的盒子,眼泪滂沱而飞。
没有人为她和小妹妹们梳小辫子了,在今后雨中泥泞的小路上,再也没有人为她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父亲走后,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有的,只是深深的记忆。
这一年,小楠八岁。
父亲走了,家里的粮食没了,几个小家伙要吃饭,母亲只得到村里去借储备粮。看着面黄肌瘦的孩子们,母亲只能白天出工,晚上在油灯下做手工,逢赶集的时候拿去换点盐巴钱。自从父亲走后,家里每况愈下,每当看着孩子们一边吹着热气,一边喝着玉米糊糊的样子,母亲就很无奈。
日子就这样艰难地过着。
追债的人来了。
牵线搭桥的村长来了。
小楠十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们改了嫁,嫁给了同村的一个光棍汉。
继父不想白养小楠,更不想小楠读书。于是,母亲和继父之间就暴发了旷日持久的争执,在母亲与继父争夺书包的战斗中,小楠艰难地读完了初中。
王明和小楠在同一个班级里读书,有时候,他看见小楠的书包上有黑黑的锅灰的那一天,小楠的眼睛总是红红的,而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小楠的书包便是干净的了(从同学的口中,他知道小楠的书包被继父又扔到灶堂子里去了,因为来不及洗,上课要迟到了)。在这个班级里,他们的成绩总是不相上下,要么是小楠的第一,王明的第二;要么是王明的第一,小楠的第二。尽管彼此都没有说话,但英雄相惜,王明还是暗暗地跟小楠较着劲,不想输给小楠。从王明的眼中,小楠读懂了些什么,却依然碍于情面没有和他说话,只是专心地读着她的书。
时间就这样过了三年。
小楠成长着,王明成长着。渐渐地王明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也越来越高了,1.75米的个子透着些许坚毅,些许稚气。
在紧张的中考之后,他们都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这个班级里总共考取了四个。当王明高兴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开心地笑了的时候,却看见小楠拿着录取通知书默默地走开了,一脸的忧郁。
“小楠,你怎么不高兴啊?你都考上了呀。”王明终于鼓起了勇气,第一次向小楠不解地问道 。“别人想考都考不上呢?”
刹时,同学们都吃惊地看着他们——王明打破了校规,竟敢和女生说话!
小楠吃了一惊,脸也“突”地一下就红了,怔怔地看了一眼王明。因为紧张,小楠倒显得有些口吃了:“啊!我……我不能继续读书了。”
“为什么呀?你的成绩这么好,很有希望考上大学呢,怎么不能继续读?你是因为家里没有钱吗?”王明关切地问道。
“不是钱的问题,继父说我不是他亲生的,说是怕我以后出息了,我不认他,不会给他养老送终,老师都到过家里几次了,他还是不肯让我继续读,我不想再让我的母亲因为这事而伤心。再说,妹妹们也要读书,家里的那么多农活也要人去做,我还是帮妈妈减轻点负担吧!我不想看到妈妈挨打。”小楠的心里难过着。
“你不读书好可惜啊!”王明替小楠惋惜着。继而愤愤不平地说道。“要是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就好了,真想好好的教训一下你的继父,让他要你读书。”
“你能读书,真好。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吧,要是我的爸爸还活着,他一定会让我继续读书……不过,我在家里会自学的。”小楠的眼眶红了,喃喃地说道,心里有点难受。看着王明怔怔地看着自己,慌忙掩饰着。“我该回去了,我出来拿通知书也好长时间了,如果耽搁,继父又要骂人了。”
说完,转身准备走。
“小楠,你不读书太可惜了。等我领到了新书,在我放归宿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学习吧,我把笔记也带上,有不懂的地方,我们一起探讨,好吗?”身后,传来王明惋惜而又真诚地声音。
“哦……好吧。”小楠停住了脚步,沉思了一下,答应了。她多么渴望能继续读书啊!“我一定会继续在家自学的。”小楠默默地在心里下着决心。
小楠走了,拿着她的录取通知书。
灰蒙蒙的天空,知了在树上烦躁地一个劲叫着,牛儿躺在竹林里,嘴里的泡沫顺着嘴角流淌着,有气无力地咀嚼着,红红的土地也被烧烤得有些发烫了,闷热的空气压抑得让人快要窒息。
小楠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影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上,王明呆呆地目送着远去了的倩影……
这之后,每一次王明放归宿假的时候,他总会带着小楠,坐在池塘边一起学习,小妹妹们给他们放哨——继父不允许小楠读书,更不允许一个男孩子帮助小楠,看见了,非得痛揍一顿不可。他才不管什么学习不学习的,只管小楠能把山上和家里的活做完。
在王明帮助复习功课的时候,小楠是幸福的,心满意足的神情写满脸颊。每次,二人在夕阳映红脸庞的时候,才互相道别,各自回家。时间,就这样悄悄地过得好快。
然而,有一次却出现了意外。
这一天,当继父有事从山上回来,看到王明和小楠正在池塘边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时,就火冒三长,脱口骂道:“老子喊你拿着锄头去挖土,你倒跑到这里来偷懒,你一个女娃家,读那么多书干啥子,又不能当饭吃!说过多少次了,不准给老子看书!再看,老子把你的书烧了,看你还看啥子。”说着几步冲到小楠的面前,就要夺她手中的书。
听到继父的骂声,小楠和王明慌忙起身站着,小楠把书递给王明放到他的书包里了。
看着继父生气的样子,小楠没有吭声,站在王明的身旁,只是平静的看着他,她已经习惯继父的谩骂了。过了片刻,她理直气壮的反驳着:“我都把那片土挖完了。”
“挖完了还有别的活要做!反正老子就是见不得你看书!”继父恶狠狠地说。
“我只是利用空了的时候看一会儿,又没有影响到干活。”小楠倔强地反抗着。
“还给老子嘴硬!看老子不收拾你!你就不晓得砣子(拳头)是要吃肉的。”气急败坏的继父说着说着就举起拳头朝小楠的身上砸去。
眼看着拳头就要落在小楠的身上了,王明赶紧把小楠往自己身后一拉,重重的拳头落在王明的身上。“你要干什么?骂也骂了,还要打人啊!不就看了一会儿书嘛,做这么凶干吗?”
忍着痛,王明为小楠打抱不平。
“你这个小杂种,以后不准你来找小楠!再来,老子打断你的腿!”看见有人替小楠撑腰,继父更加生气,他咆哮着、谩骂着,拳头又向小楠身上打去。见没有打着小楠,心里还没有解恨,恼羞成怒地折回屋里,在猪圈那里去找寻着放在旁边的锄头,嘴里骂着:“你给老子等到!老子今天不把你打死在这里,老子跟你姓。”
“小楠、王明,你们快跑!你的‘保保’(继父的别称)会打死你们的。”妈妈在山坡上老远就看见继父的凶相,担心地惊呼着,她害怕在气头上的继父真的会做傻事。她刚才正在山上做农活,听到有人喊她说小楠又在挨打了,忙丢下手中的活往家跑。
听见喊声,王明拉着小楠就跑。山坡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们。身后,继父继续不依不饶地谩骂着。
池塘边的铁践草儿,正顽强地生长着,一片翠绿……&
转眼又是三年。
王明高中毕业了。尽管他努力了,但还是没有考上大学。小楠鼓励他重新复读,再试一次。王明却不想再读了,主要看到父母疲惫的身躯,和那日渐衰老的奶奶,几个弟弟都上着学。虽然土地包产到户,吃的粮食是有了,但家里的负担却是不轻松。如果再复读,考上大学,家里的负担会更重,都是男孩子,成家立业还得花好多钱啊!作为家中的老大,他也有责任了,起码得想办法减轻父母的负担。在一次和小楠相聚的时候,王明充满着希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小楠,我想今年去当兵,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又可以让我多长点见识。毕竟,在家里就只能种地了,到了部队,说不定还可以报考军校呢,那样,我就又可以读书了。”&
看到王明眼中的希望,小楠也高兴地鼓励着:“好啊!也许,你是个当兵的料呢,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这也是一条出路。我想过,如果要收女兵,我都想去,可惜,他们不收农村的。如果能考上,你真去了,到了部队后,好好表现,加上你的文化,说不定真能考军校,等你有出息了,你们全家也会沾你的光。去吧!我支持你,我举双手赞成。”
“我走了,你的继父再打你,怎么办?”王明担忧。“你的继父还是这样对待你,如果不是为了你的妈妈,我早就到你家找你继父理论了,看他还敢这样欺负你们不!”
愤愤不平的王明,激动地说着。
“不用担心我,毕竟,继父还是养育了我们,他只是没有多少文化罢了,在他的意识里,教育就是在棍棒下的,不去想这么多,终归有一天,我还是会离开这个家的。”小楠替继父说着好话,不想让王明担忧。
“你呀!总是这样善良。”王明心疼地笑了。“这样会苦了你,知道吗?”
“呵呵……本性释然嘛!”小楠故作轻松地笑了。
“哦,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家了。”王明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就连翠绿的柏树也抹上一层红光,池塘里荡漾着的,也是这一轮轮被染红了圆圈,一个少年正牵着一头壮壮的水牛,背上背着一背满满的草,走在池塘边上……
“是啊!天色不早了,我们都该回家了。”看着走在池塘边上的少年,小楠微笑着嘱咐道。&“路上注意安全,小心被野狗咬了,不然,你的妈妈会心疼了。”&
“我知道了,我才不会怕狗呢,我又不是小女孩,我可是个大男人了,放心吧。”王明笑了笑。“你才是要注意到点哦。”
“我们都注意安全就是了,再见。”小楠禁不住也笑了。&
在众多报名的青年中,因为王明的文化高,1.75米的个子,五官端正,加上写得一手好字,深得乡里的武装部长喜爱。所以,他一路过关斩将。
——体检合格。
——政审合格。
明天,王明就要走了。
下午,王明把小楠接到他的家里(在农村,男孩子把女孩子接到家里,就告示着家里人,他们正式交往了),再向父母和奶奶介绍着小楠。看到小楠清秀、端庄,他们都很高兴,奶奶笑着握着小楠的手都不想放下了,小楠也很懂礼貌地甜甜叫着:“奶奶。”对王明的父母亲切地叫着:“叔,婶。”小弟弟也高兴地围拢过来,甜甜地叫着:“小楠姐姐,你来了。我们现在也有个姐姐喽。”
一家人高兴地围着小楠说笑着。
地坝中央,静静地立着一个石风车,也许有些年代了,满身都是斑驳的了。猪圈旁的粑叶儿已经是深绿色的了,一旁的磨刀石早已是磨得像一弯新月。一只小黄狗尽责地守候在地坝里,两只耳朵时不时地竖起来,聆听着细微的响动,随时准备着冲出屋门。
早早地吃过晚饭,王明带着小楠到池塘边。
树叶已经落满了山坡,看不到青青的野草了,只有这铁践草还依然翠绿着,顽强地在这寒冬中舒展着身躯,不论牛羊们怎样啃食它们,它们都依然翠绿,茂盛。
天上,挂着一轮圆月。
皎洁的月光,照在池水中,一阵微风轻轻地吹过。他们并排坐着,看着晚风轻轻吹拂着小楠的秀发,王明深情地说道:“小楠,你真美。我都有点后悔去当兵了,离开你,还真不习惯。”
“真的吗?那你就不去嘛!”小楠故意开着玩笑。
“哦……对了,小楠,你冷不?”看着小楠穿得有些单薄,王明这才想起,关心地问道。
“有点。你们家都是男人,我也不好意思说,看来你还是会关心人嘛。”小楠打趣着。
“把我的这件穿上吧!”王明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小楠的身上。看着小楠长长的头发,随意地搭在王明的这件衣服上,衣服长了,头发长了,活脱脱一个大菩萨!“哈哈,小楠,你看你的样子好笑人啊!”
忍俊不禁,王明大声地笑了。
“啊!你这是害我啊!故意拿我取笑是不?哼!看我怎样收拾你。”穿着王明还带有体温的外套,看着王明开心地笑着,小楠不服气地说道。
“你给我过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楠狡黠地笑着。
“啥子秘密哦?这么神秘。”王明有点好奇。
“你过来就知道了嘛。”小楠调皮地笑着。
王明老实地走到小楠的面前,“哎呦……”不知就里的王明发出了一声夸张的惨叫。
“呵呵……这下被收拾了吧?看你还敢取笑我不?”小楠轻轻地揪着王明的耳朵,开心地笑着。
“不敢了,不敢了。”王明呵呵地笑着告着饶,“我又不是故意的,你穿着我的衣服,样子确实有点好笑嘛。不过,我还是喜欢看见你这样,非常可爱呢。”
“去,不准乱说话。”小楠松手了。对视着,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小楠,我喜欢看见你笑。”王明看着有些脸红的小楠,深情地说。
小楠红着脸,有些慌乱,不敢再直视王明,微笑着提醒到。“我们还是回吧,一会儿你的父母会说我们的。”
“小楠,我走后,你在家一定很辛苦的,我好心疼。你理解我,我很高兴,也非常感谢你,我不知道,我们下次见面会是什么情景?”王明有点伤感了。
“你到了部队后,也要写信回家的嘛,我们随时都会有联系的,放心吧,保证让我们的王明同志生活在爱的海洋中……”小楠故意调皮地笑着。“王明,我要真得回了,你明天就走了,趁现在没人,你得背背我,我不想走路了。”小楠故意撒赖着。
“好啊!”王明笑了。
伏在王明的背上,聆听着彼此的心跳,皎洁的月光照在他们的身上。
天上,挂着一轮圆月!
告别了小楠,告别了亲人,火车“呜呜……”地响着,把故乡的那片天空远远地留了在身后。
王明在新兵营里训练着,枯燥乏味的训练,锻炼着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思念在家乡的小楠,一有空闲时间,他都会给小楠写信。新兵营结束后分到了南充的部队,适逢成都军区陆军第13集团军接替陆军第27集团军坚守老山阵地。他们的连队接到命令,派往云南老山前线轮战。
这时,王明已经是班长了,部队领导刚开完会,放下话来,每个人必须写好一份遗书,明天交上去保存,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在南充的营房里,白色的灯光,白色的墙壁,军绿色桌子上整齐放着战友们的洗漱用品,军绿的床,两边排开,整齐的方块棉被上端正地放着军帽,床底下一溜整齐的军鞋,干净地摆放着。寂静的宿舍里,没有人说话,战友们都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心情沉重地写着信。谁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有太多的话想给亲人诉说,却又不能让他们为自己担心,便一时不知该怎样下笔了,一个个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对亲人的不舍化作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他们是这样的年轻,有太多的事还没有去完成,看着自己手中的笔和信笺,红着眼眶,继续写着……
王明拿着信笺,手中的笔也不知该怎样下笔,脑海里,小楠的笑容,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有他的影子;满头白发的奶奶,在山上劳作父母,那一双双满是老茧、粗糙而又皴裂的手,和几个不谙世事、可爱的弟弟;到了前线,谁也不能知道会不会有意外,要是真有什么不测,他们该怎样继续生活?思绪就这样折磨着他,他轻轻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绪,不要再胡思乱想了,为了他们,我都得好好的活着!于是,提起手中的笔,迅速地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
奶奶和弟弟们都还好吧?家里的农活也该轻松一些了吧?爸爸的身体不好,酒就少喝点吧,妈妈还是每天那么早起床为弟弟们做着早饭吗?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爸爸妈妈,辛苦您们了!谢谢你们为我们做的一切,是你们给了我的生命,你们用那双满是老茧的手,给了我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没有在你们的面前尽一个儿子的责任,还让你们一直操心。
太突然了,今天部队开了会,我们的部队就要开拔前线,也许,当你们手捧着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开拔了。不得不说,也许,这是最后一封儿子写给你们的信了。
当老人家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也不要伤心和难过。因为你的儿子是去捍卫祖国的尊严,你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
打仗是难免会有牺牲的,如果我一旦在战场上牺牲了,希望你们千万不要太伤心难过,希望你们在家好好的保重身体!我不能为你们做什么,只是希望你们能健康,下雨天尽量不要上山了吧!现在没有人催工了,做不完的活改天再做吧,别太累了。
奶奶也要注意保重身体,千万别着凉了。
弟弟们,你们也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要再那么淘气,让爸爸妈妈操心,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设法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的父母。二弟也向往军营的生活,希望你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军校,早日跨入军营,为父母争光,献身国防事业。
我的很多东西在南充的部队里,如果我“光荣”了,我的那些信件也都保留着吧!有一天,你们想我了,也好拿出来看看。
非常感谢父母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在心里准备“牺牲”的时候,同时也争取能活着回来,好好孝敬奶奶和父母。
我会好好的回来的,你们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我会平安归来的!
爸爸妈妈,保重身体!
最后祝,全家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事事如意!一切平安吧!
你们的儿子王明敬上&&&&&&&&&&&&&&&&&&&&&&&&&&&&&&&&&&&&&&1988年5月
看着写好的信件,折好,王明把它放在信封里了,在信封上写上了父母的地址。接着,他又拿来另一张信笺,思索了片刻,写着。小楠:你好!
最近还好吗?来不及等着你的回信,我又给你写信了,我不知道上次的信,你收到没有。今天接到通知,明天部队就要到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了,这一次是轮换作战,一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你也不要为我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你在家里辛苦了,可我不能为你做什么,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思念着你。
亲爱的,你是我的知己,遇见你是我的缘分,感谢老天善待了我们,让我们相知、相恋。看见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了吗?这是它们在向我们祝愿,就这样陪着你,一直到老。
我会好好的珍惜这份缘,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在这里默默的祝福……
爱,很美!我在乎的——只有你!
每当我躺在这军绿的棉被上时,我会想,小楠,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读着你写的诗歌就像三月的春风,春意浓浓,情深意切。不过,还得继续努力,希望你写得更好。
时间不早了,你该休息了吧?不知道,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睡下了?好想看见你熟睡的样子,一定很美吧!
就这样,愿今晚的你做着好梦,静静地睡去。&&&&&&&&&&&&&&&&&&&&&&&&&&&&&&&&&&&&&&&&&&&&&&&王明&&&&&&&&&&&&&&&&&&&&&&&&&&&&&&&&&&&1988年5月于南充
看着写给小楠的信,王明久久地不能睡去。&&
“还不睡觉,还在做什么?那么贵的电费,你以为不要钱啊!”继父在另外一个房间不耐烦地吼道。“把灯关了。”
继父的话,打断了小楠的思绪,把她拉回了现在。
“啪”的一声,小楠负气地关了电灯,划了一根火柴,把放在柜子下面的煤油灯点上,继续看她的书,今晚的学习任务还没那完成,窗外,是那茫茫的黑夜……(未完待续)
汤飞(绵阳)&&&&
妻子就像美酒,没喝或只能浅尝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的味道。不过当你每天都能开怀畅饮的时候,又会怀念最初的感觉,那种若即若离、不够确定的憧憬简直能让人发疯、发狂,那种没有拘束的自由实在令人神往。&&&&
孟梓哲人一般的想着,心中像夜里的大海一样涌起一股莫名喜悦的浪潮。他的妻子华芳虞因公去外地出差。他终于有机会痛饮一番。妻子像美酒,但终究不是美酒,无法代替它在孟梓心中的位置。华芳虞讨厌熏人的酒气,更厌烦喝得醉醺醺的人,尤其是自己的枕边人。两人交往之初,孟梓颇有贪杯的喜好,定亲之时,芳虞说:喝酒不结婚,结婚不喝酒,你选一个吧!这还有什么可选的,先解决当务之急,其它的慢慢再说呗!于是他一口应承,发誓与杯具决裂,牵着红酥手,不要黄藤酒。就连婚礼当天,新郎官喝的也是她亲手掺进去的矿泉水。当然,孟梓偶尔会趁着华芳虞不注意,破一回戒,和几个老朋友出去喝一杯,边喝边念叨戒律,搞得朋友们骂他扫兴。散了以后,独自坐在小区的花坛边吹吹风,待酒气没了再回家,以免引发妻子的火气。华芳虞当然有所觉察,见他未敢放肆,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下,不用再小心翼翼,如过街老鼠了!自从前晚芳虞说了出差的事后,他已在盘算今天这顿酒该怎么喝,在哪喝、喝多少以及拿什么下酒。本想邀上三五好友去外面大吃大喝,可怕太张扬留下隐患,最后决定一个人窝家里自斟自酌。下班之后,在小区附近的超市买了一瓶450毫升的酱香型白酒,去隔壁烧腊店切了两个卤猪耳朵、半斤牛肉片,另要一包花生米,又到饭馆炒了豆干回锅肉、鱼香肉丝两个菜,一起打包带回去。&&&&
一路上,孟梓的步伐轻盈不少,复读机似的哼着“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一步三梯地爬楼。要是举行爬楼比赛,他准能轻松夺魁。小家位于三楼,眨眼便到。&&&&
孟梓掏出钥匙,兴冲冲地跨到门口,却惊得犹如化石。只见自己家的门半开着,可容一人进出。乳白色的地板砖透亮发光,似乎刚拖过,一串脚印凌乱地踏在上面,活像是水面的波纹。&&&&
有情况!&&&&
首先,他拼命回忆,确信自己早上出门的时候是关好的。有几次,孟梓都走到小区门口了,总感觉房门似关非关,为了保险起见,又跑回去再三确定才放心。这次,不应该有例外。其次,不太可能是华芳虞,她正出差呢,决不会有未卜先知的神通,哪里得空杀个回马枪?&&&&
那么,十有八九是遭贼了!&&&&
孟梓小时候特别痴迷福尔摩斯,一心想做个侦探,长大后发现侦探只存在于爱好里,当个能办案的警察更实际,只可惜体检不合格,爱好终于成了醒不过来的梦。他从看过的侦探小说里学到的东西好歹也有用武之地,每次喝完酒,总能运用逆向思维尽力消灭一切证据。虽是自欺欺人,对付华芳虞勉强够了。&&&&
眼下,这些技能又派上了用场,正好可以“侦”个究竟。&&&&
细细审视这串脚印,再警惕地瞧瞧悄无声息的楼道,脑子里迅速绕成山路十八弯,觉得最重要的线索就在这几户邻居身上。农村的邻居院挨着院,此呼彼应,知根知底。城里的邻居仅一墙之隔,却老死不相往来,没啥情分。所以,他们是重点嫌疑对象。&&&&
孟梓在楼道里转来转去,再三思量。自近代以来,右边的人最值得怀疑,他慢慢踱步到301房间门口。主人是个大嗓门、大高个,威武雄壮,有时边走边打电话,整个三楼都能听见他的声音。孟梓和华芳虞吃过晚饭后喜欢在小区里溜达消食,经常看见他牵一只漂亮的泰迪闲遛。两个男人之间几乎没打过招呼,自从有一次孟梓散烟给他,他称自己不吸烟,更觉彼此不是一条道上的,即使碰面,亦假装没看见,低头、扭头、看看手机快速通过。倒是华芳虞注重礼节,会随口问一句“在遛狗呢”,不至于太尴尬。待走远些,孟梓道:跟他说得着吗?真是浪费口水!芳虞白他一眼:你没听说过“远近不如近邻”吗?孟梓不以为然地道:邻居又怎么样,几乎没什么来往,和远亲一样不靠谱。
正是因为没啥往来,才更显得平常打招呼的重要性,这也花不了多少力气。免得以后咱们有困难时,这些邻居非但不雪中送炭,还要落井下石。再则主动招呼别人,不显得咱修养高吗?我们虽然是城里乡下人,素质未必就低城里人一等了,你说是不是?&&&&
孟梓一时无从反驳,只得“哼”的一声,紧紧握住她的手,以示强权。&&&&
说起来,他可算是301的小恩人。那是一个周末的中午,他在一楼见那男的一个人背着一台冰箱爬楼,活似背着大山的孙悟空,摇摇晃晃。看来他虽身高体壮,却非干重活的料。孟梓决定搭一把手,迎上去说:老哥,这冰箱又大又沉,我正好没事,帮你弄上去。男子早已满头大汗,解下肩头的粗绳,把冰箱立在楼梯间,大口喘着气,连声致谢。&&&&
您怎么不让商家派人送货上门?自己搬运得多累呀。&&&&
上个月,我们家的冰箱坏了,一直想换个新的,结果跑了好几个大型商场,对价格不太满意。恰巧,今天其中一家在打折做促销,我一早就去,选中这一台,着实节省不少钱。结果人家说因为是促销产品,无法免费送货到家,如果确有需要,会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这哪成?我把冰箱弄到街边,雇了一个收破烂的三轮车,送到小区门口,门卫死活不让进,我只好用绳子捆结实了,自己给背上来。&&&&
为啥不请收破烂的师傅帮个忙呢?&&&&
他担心三轮车放在外面,不好上锁,又没人看管,不安全,自己还指着它吃饭呢。而且,他想敲我一笔“力气费”。我也有力气,还免费,干嘛花这冤枉钱!&&&&
孟梓笑笑不说话,环顾冰箱,发现一面用记号笔潦草地写着“韩建国”三个字,猜测这是他的名字。箱子两侧正好有扣手的缝口,两人各抬一边,轻轻松松抬上三楼。韩建国打开301房门,两人将冰箱请进屋。趁着他拆除箱子的空当儿,孟梓拍拍手,迅速环视了一下房间,布置颇为精巧,一看便知不是男人的手笔。&&&&
韩志国说:兄弟,坐下歇会,喝口水。他快步走到饮水机旁,取出一个纸杯。&&&&
孟梓忙道:别客气,不用麻烦。没别事的话,我先告辞了,韩哥。&&&&
韩志国一愣。孟梓已经出门而去。两家只隔着一堵墙,户型一样,可他感觉像是进入了外星球的国度,若再多呆一刻,只怕连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放了。&&&&
细细搜索,这似乎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的交集,距离两家成为邻居,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入住之初,谁都没有拜访近邻,仅仅趁着春节,在大门上贴了一张倒立的“福”字,寓意“福到了”。仿佛自己一家人就是那个“福”字,借此宣告“到了”。&&&&
韩建国有点抠,保不齐哪天趁他们没关门,瞧上了什么不一定值钱却对他有用的东西,然后借此机会下手得之。再分析地板上的大号脚印,与他的身形特别吻合。&&&&
难道他竟然恩将仇报?!&&&&
孟梓若有所得地点点头,然而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他记得援手之事过了不久,他碰见韩建国的妻子,对方主动开口说:谢谢你帮助我家老韩搬运冰箱。他这个人爱节俭,人长得大手大脚,开销方面却是小手小脚,生怕多花一分钱。她一脸自豪的笑容,显是以这样的丈夫为傲。&&&&
孟梓不好意思的说: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忙,您千万别客气。&&&&
谁说不是?现在的邻居好比是两条平行线,近在咫尺,可很多人从不往来。还有,你们男人就是死气,见面也不愿意打招呼,我们女人家好得多,起码礼貌还是有的。我听老韩说,你帮了忙,连水都没有喝一口,这叫什么事!当天晚上,直接给他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长长记性。您莫介意呀。&&&&
孟梓不好说是他自己不愿意喝水,跟韩建国没关系,更不愿意承认她批评得正中要害,只得找个借口结束这次对话。&&&&
此后,两个大男人遇到,你盯着我,我盯着你,然后跟个树懒似的咧嘴一笑,最多再问一句候“去哪儿”或者“回来了”,连答案都没听全即匆匆远去。&&&&
有一天,孟梓拎了一包垃圾,准备放到门口,有时间再带下楼。刚打开门,正巧碰见韩建国去扔垃圾,老韩说:我顺便帮你扔了吧,省得麻烦。言罢,走拢来接过他手里的垃圾,大步下楼而去。孟梓这才反应过来,高声说“谢谢”。
身在里屋的华芳虞感觉奇怪,问:你在跟垃圾说谢谢?莫不是垃圾自己下楼去了?&&&&
孟梓神秘一笑:我在向收垃圾的仁兄致谢,你一定猜不到他是谁。&&&&
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如今的服务越来越周到了。&&&&
非也非也,是隔壁301的老韩,估计是为了报答上次我帮他抬冰箱的恩情,这回主动代劳扔垃圾。&&&&
这倒是奇事一桩。看来,若想邻里之间多一些走动,主动施以援手是个好方法,一来一回,慢慢便熟络了。那老韩看上去五大三粗的,但时常干遛狗这样的细活,应该是个有爱心和耐性的好人。华芳虞点评道。&&&&
既是好人,大约不会擅入他室,更不会对邻居生起偷盗之意。或者有可能是他?&&&&
孟梓和华芳虞刚搬入此处不久,某天下班后,他低头爬楼,不小心撞到迎面而来的一个人,对方提的口袋掉在地上,里面的东西跳跃而出,既有破旧的各种玩具,也有零食,居然还有一套崭新的儿童服装。本来孟梓想开口道歉,未曾料男子神色慌张地蹲下身来,边说“对不住”,边捡物品,塞进袋子。由于紧张,有好几次装进去的东西又顺带了出来。好不容易装好,他如同被踩着尾巴的狗,风一般的离开了。&&&&
当时,孟梓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形容词是“贼眉鼠眼”,这人该不会是小偷吧?跑上三楼,见房门安然无恙,松了半口气,打开门见屋里无异样,再松半口气。听闻此事,华芳虞还严肃警告他出门前务必再三检查是否锁好,虽没有万贯家财,破铜烂铁同样丢不起。谁知她刚出差两天,竟摊上了这样的事,不将案犯找出来,如何向女皇交差?&&&&
后来,他在小区里遇到那嫌疑“小偷”好几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大王庙里看相准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