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的图书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我世尊深知凡夫的病,特地为凡夫巧开的方便。......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背觉合尘,向外驰求吧了。&
那为什么向外驰求呢?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分别幻相、贪着幻相吧了。那为什么分别和贪着呢?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认为一切有为法是真实的吧了。因此之
故,便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了。所以,如今在入门初步时,必须先教令我们深观一切有为法,把一切有为法看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没有
不是虚假的、一切皆空的,最终应是一无所得。如果有所得的话,所得的只有一苦味而已。而且,这一苦味是没有穷尽的,正是说也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
随身”便是。果能常常作如是观,并洞明皆空之理,方能不再受骗,而能死心蹋地回光返照。这是为什么要在观无为的真性之前,应先观有为的幻相的原由。这是必须应当了知的第一要义。
  在六喻中,梦喻是总,而幻、泡、影、露、电是别,但都是说明它如梦一样。根性好的人,一听到梦喻,便可以明了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但世尊又恐怕有人或
者还不明了,因而又说了幻、泡等五喻。对于这五喻若明白了,便当可恍然,万事都同样归到一梦了。
  所谓梦,也是缘生法之一。古语说:“日有所思,夜形诸梦”。这个所思的,就是他作梦的缘。但也有并没有所思而作梦的,如世俗所说的托兆,那个托兆也是他入梦的缘。所以说,梦是缘生之法。
  有缘必定有因。那么,作梦的因是什么呢?是意识(也叫妄心)。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也就无从相遇。所以说“至人无梦”。因为有道的人,他的妄心虽然或者还未曾断,但必定已能降伏,因而他的梦就少了。从此可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
  可怜凡夫,在他做梦的时候,固然是妄心,即使当他所谓醒的时候,也全是妄心。所以,他的所谓醒,依然也是在梦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在迷中而未曾觉的缘
故。如果他已经觉的话,决不致于只知道梦中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是假的,而又认为所谓醒时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倒是真的。须知醒时的
心和梦时的心,既然都是妄的,不是真的,所以当醒时的种种境遇,或者是由于计划而成,或者是出于意料之外,其实,这同他入梦之缘,或者是由于日有所思,或者是
由于神灵托兆,其理由是完全相同的。而转眼皆空,了无所得也毫无二样。岂不是醒时就是梦时吗?所以经警告我们说“如梦”!但凡夫却迷恋在梦中,计较分别,执着
不舍。真正是“痴人说梦”,所以说:众生从来不觉。现在警告说如梦,正是唤醒我们很快地觉醒。
  ......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心为因,托事为缘,因缘会合所生的果吧了。除了因果之外,便一切乌有了。而称它是果的,却又成为因;说它是因吧,但又变成了
果。这是从因果的本身而言,又是毫无定形,因此说:当体即空。
  譬如做梦,在梦中所遇到的事相,不是象真有的那样吗?其实这个有却是非有。因此说:因缘生法,即假即空。所以,只要举出一梦喻来,便已足够了彻一切了。但
由于众生长久以来,一直在迷途之中,在平日也未尝不知世事如梦,但当一遇到顺逆境界现前时,却仍执迷不悟,放不下去了。还说道:过去的事,确实是象梦一样。倘
若遇到顺逆境界现前,但又是清清楚楚地亲身受到,你说它不是实事,可以吗?因此,又要告知他说:你所遇到的顺逆种种境界,虽然历历身受,其实都如幻的啊!
  ......“幻”,就是佛经所说的幻术。现在世间上就叫它戏。意思是说:你见过幻人、幻术吗?幻人能变出种种飞潜、动植物来,难道不煞象真的一样吗?
  又如演戏那样,演员们粉墨登场时,有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的剧情,演得多么神情活现!有时能使人看了发笑,也有时看了就会泪下。你不是也认为那
是真的吗?是不是因为那个戏演得无比悲喜,犹如自己亲受一样,因而才执以为是事实吗?
  当知,我们人生在世,也如同演戏一样,一切所遭遇到的,无不都是妄识、业缘所变现的而已。人世间就是戏场,而一切众生就是这戏场中的各色演员。当戏场里锣
鼓喧天,非常热闹的时候,其中有智慧的人,便已在警告自己,一转眼便下台了。这时,在这戏里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不过是由于业力所牵,必须了却一段缘法而已。岂可
  譬如唱戏,既然做了戏曲中的一名演员,其中必定有缩因才现出这果来。当然,他也不能不用心去唱、做,却误了所抱的目的。然而,也决没有执着戏中所扮演的人
物,而当作是自己的。今世来做这个人,不过是暂时充当这出戏的一个角色吧了。演员尚且能不执着他所扮演者当作自己,那么,我辈难道可以把暂充的角色,误认为是
自己呢?应当知道:因果是难逃的,因果是可畏的。我辈既然暂充了这个角色,自然也就不能不用心去唱、做,以免误了所抱的目的。但是,切不可以只认名利为目的,
必须认准自己本有的家宝为目的。
  家宝是什么呢?家宝就是自性三宝。应当在了了觉悟之中,演这出假戏。既不可错了因果而牵累自性,更不可把假戏误认为是真的而昧失自性。所以,正当在笙歌嘹
亮、大众注目的时候,便应自觉、自悟,认识到这一出幻戏,并非是我的本来面目,并发誓还我原来的面目。这样,在锣鼓收声、风流云散的时候,才不致于懊恼悲伤、
手足无措。所以经告诫说:应作如幻观。
  ......世尊大慈,还恐怕众生执迷不醒,认为一切人事,说它如幻,确实不虚的。但是在抚念身世时,终觉得难以放下。因为在他的想法中,仅能领会到世事如
幻,但对于偌大的世界和他宝贵的色身,还认为是真实有的,因而才放不下呢。所以,世尊又告诫说:“如泡、如影”。
  如“泡”,是比喻世界。如影,是比喻色身。为什么?所谓泡,是由于水受到风的鼓动,激荡而成为泡。而世界,则是由于一切众生在性海中,起无明风,造这共业
所结成的。所以用如泡来比喻世界。
  “影”,那是由于日、月、灯、光所照它而现出来的影子。而色身则是由性光之所变现。所以用如影来比喻色身。
  这个世界和这个色身,既然与泡、影同一缘生,可见色身和世界也与泡影同样是虚妄的了。怎可以把色身和世界迷误为真实呢?有关这一义理,在《楞严经》中讲得最为明确。
  《楞严经》说:“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段经文是说:觉性圆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本来是无所谓虚空、世
界、色身。那全是由于众生的觉性受到障蔽,因而才使本来圆照的觉性成为晦昧。所谓晦昧是一种昏扰扰相,既然已经不悟,乃反而认为晦昧是虚空。所以经说:“晦昧
为空”。那是由于他“认悟中迷”的缘故。
  什么叫做认悟中迷呢?是说他自以为悟,其实依然是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晦昧认为是虚空的缘故。虚空既然是晦昧,后来又纠结这晦暗者成为色。所以经说“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色是什么呢?色是指地、水、火、风四大。正是指世界及一切有情、无情的色相而言。先认为晦昧者是虚空,又认为晦暗结成者是世界,更认为色同妄想杂成者是那
宝贵的身躯。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中首句的那个“认”字,一直贯通到底。“妄想”这二字,也是贯通前后的。为什么会误认呢?是由于有妄想的缘故。所谓妄想是识的别名,受、想、行是识的
心所。因此,这里所说的妄想,就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四蕴。“想相”是身的相,也就是上文中的那个“色”字。想,就是妄想,一切众生的身,无非是五蕴所
假合。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说四大的色相是与受、想、行、识的妄想,混合而成这个幻身的。
  这段《楞严经》经文,很明白地开示:虚空、世界、色身,全是由于众生昏扰扰的妄想所变现的。妄想本来是不真实的,并在刹那地生灭。由妄想所变现的身、世,
岂能是真实的吗?
   人人都知道:水中的泡极其脆薄,是最容易坏灭的。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也如同泡一样,切勿以为江山能千古长存。整个世界,虽然不能马上坏灭,但是,那陵谷山
丘不时在起着桑田沧海的变化。足证一切事物,时时刻刻在成坏之中。这些现象,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是常常经验到的事情,原来不是什么理想之谈。
  而且,《楞严经》又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有漏微尘国----有漏,说明它必定要坏。微尘,说明它极细极细。
  三有----指三界。
  这段经文是说:晦昧的虚空在大圆觉海中,象海上的一个泡那样。“沤”,就是泡的意思。而微尘国土,它更是依附在海泡上的东西。如果当泡坏灭时,晦昧的虚空
尚且没有,何况是三界呢!一切学人都应常常观照这些义理。
  所认为的虚空,尚且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是渺小得象泡一样,更何况是世界?何况这个色身?何足算哉?怎么可以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的真实圆明性海,而
去认那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的浮沤呢?
  至于所谓影,看去似乎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虚妄地现出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
  譬如镜中的人影,是因为对镜照了,才现出人影来的。而现出的人影,肥、瘦、长、短,一点儿也不差。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由于心造出业来,随着所造的业而现
出这个色身来,而这个现出来的色身,寿、夭、好、丑,因果难逃,也是一点儿不差的。
& 本文摘自 互联网
推一荐:&&|&&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南无阿弥陀佛!
什么是基金
  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例如银行)托管,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通过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实现收益的目的。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倘若你有1万元打算用于投资,但其数额不足以买入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股票和债券,或者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挑选股票和债券,购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例如,申购某只开放式基金,你就成为该基金的持有人,上述1万元扣除申购费后折算成一定份额的基金单位。所有持有人的投资一起构成该基金的资产,基金管理公司的专...&(字节数: 5090) [转贴
21:08:53]&&微处理器曾是个奇迹,个人电脑曾是个奇迹,互联网也曾是个奇迹。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是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奇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技术创新,探寻全新的能源系统,并在资本、市场和政策上结成整体行动。
  近年来,我所做的工作大多与帮助世界上最贫穷的20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有关。我发现能源与气候对我要帮助的人们极其重要。
  日益恶化的气候对于他们,意味着连年颗粒无收,意味着饥馑和动荡。此外,能源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级文明建立在能源进步的基础上。19世纪初煤炭动...&(字节数: 4146) [引用
18:01:06]&&
应对全球变暖刻不容缓
全球迅速暖化的态势难以逆转,人类“物质文明”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发生急剧变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生存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人类如果不迅速联合起来,采取行动,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地球将被人类自身所毁灭、人类将可能成为自己掘墓人的时间就不会太久。
一、拯救地球进入倒计时...&(字节数: 6166) [引用
0:18:15]&&第卅一章 净饭大王的逝世
佛陀在祖国逗留约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他就带领弟子回o园精舍说法,经过数年,又再回到王舍城灵鹫山的竹林精舍去安居。  在北方有舍卫城的o园精舍,在南方又有王舍城灵鹫山的竹林精舍,这都是佛陀经常说法的地方。大圣佛陀的经典中,如《胜N夫人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都是在舍卫城o园精舍说的;《般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都是在王舍城...&(字节数: 119462) [引用
15:27:53]&&第十六章 王师追至苦行林
净饭大王正在悲痛而又没有办法的时候,听到两位大臣自告奋勇,愿意去把太子追回来,心里才稍稍感到安慰,他选派不少王族中的子弟,另外派遣一队勇猛的兵士,跟随那两位大臣,浩浩荡荡的向着苦行林进发。  两位大臣率领着王师,终于到达苦行林,他们走到那些远离尘俗的苦行修士隐居的山窟,修士们迎上前来,施礼问讯,两位大...&(字节数: 0) [引用
15:26:45]&&第十六章 王师追至苦行林
净饭大王正在悲痛而又没有办法的时候,听到两位大臣自告奋勇,愿意去把太子追回来,心里才稍稍感到安慰,他选派不少王族中的子弟,另外派遣一队勇猛的兵士,跟随那两位大臣,浩浩荡荡的向着苦行林进发。  两位大臣率领着王师,终于到达苦行林,他们走到那些远离尘俗的苦行修士隐居的山窟,修士们迎上前来,施礼问讯,两位大...&(字节数: 0) [引用
14:43:18]&&
释迦牟尼佛传
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是否为我们人生所需要,则我们一定先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们崇拜信奉?以及我们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们解脱人生的烦恼痛苦?...&(字节数: 0) [引用
12:46:49]&&
觉海慈航(增订本)
  (一) 什么是佛教  (二) 佛教讲些什么道理,它的目的是什么  (三) 什么人可以学佛  (四) 学佛的方法  (五) 念佛以外的助行  (六) 怎样念佛  (七) 念佛人临终的准备  (八) 中阴的救度和自救  (九) 念佛的现前利益  (十) 余话
 你要得到...&(字节数: 28310) [引用
18:52:52]&&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徐恒志 著
             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
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说的理虽很高深,可
是不能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理论一套,空谈无补,何必学它;更有一种人,曾经费了相当时
间去研读佛经,已承认佛教的博大精深,可是因为没有理解到佛教的根本真理,...&(字节数: 15260) [原创
19:23:47]&&现在妈妈不逼我找对象了,我自由了,可是我现在却不知道去哪里了,我现在只想找个寺院能好好的去去业障,可是不知道去哪里好&(字节数: 58)
已成功添加“”到 个分组
请不要超过6个字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在六喻中,梦喻是总,而幻、泡、影、露、电是别,但都是说明它如梦一样。根性好的人,一听到梦喻,便可以明了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但世尊又恐怕有人或者还不明了,因而又说了幻、泡等五喻。对于这五喻若明白了,便当可恍然,万事都同样归到一梦了。  所谓梦,也是缘生法之一。古语说:“日有所思,夜形诸梦”。这个所思的,就是他作梦的缘。但也有并没有所思而作梦的,如世俗所说的托兆,那个托兆也是他入梦的缘。所以说,梦是缘生之法。  有缘必定有因。那么,作梦的因是什么呢?是意识(也叫妄心)。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也就无从相遇。所以说“至人无梦”。因为有道的人,他的妄心虽然或者还未曾断,但必定已能降伏,因而他的梦就少了。从此可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  可怜凡夫,在他做梦的时候,固然是妄心,即使当他所谓醒的时候,也全是妄心。所以,他的所谓醒,依然也是在梦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在迷中而未曾觉的缘故。如果他已经觉的话,决不致于只知道梦中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是假的,而又认为所谓醒时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倒是真的。须知醒时的心和梦时的心,既然都是妄的,不是真的,所以当醒时的种种境遇,或者是由于计划而成,或者是出于意料之外,其实,这同他入梦之缘,或者是由于日有所思,或者是由于神灵托兆,其理由是完全相同的。而转眼皆空,了无所得也毫无二样。岂不是醒时就是梦时吗?所以经警告我们说“如梦”!但凡夫却迷恋在梦中,计较分别,执着不舍。真正是“痴人说梦”,所以说:众生从来不觉。现在警告说如梦,正是唤醒我们很快地觉醒。  ......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心为因,托事为缘,因缘会合所生的果吧了。除了因果之外,便一切乌有了。而称它是果的,却又成为因;说它是因吧,但又变成了果。这是从因果的本身而言,又是毫无定形,因此说:当体即空。  譬如做梦,在梦中所遇到的事相,不是象真有的那样吗?其实这个有却是非有。因此说:因缘生法,即假即空。所以,只要举出一梦喻来,便已足够了彻一切了。但由于众生长久以来,一直在迷途之中,在平日也未尝不知世事如梦,但当一遇到顺逆境界现前时,却仍执迷不悟,放不下去了。还说道:过去的事,确实是象梦一样。倘若遇到顺逆境界现前,但又是清清楚楚地亲身受到,你说它不是实事,可以吗?因此,又要告知他说:你所遇到的顺逆种种境界,虽然历历身受,其实都如幻的啊!  “幻”,就是佛经所说的幻术。现在世间上就叫它戏。意思是说:你见过幻人、幻术吗?幻人能变出种种飞潜、动植物来,难道不煞象真的一样吗?  又如演戏那样,演员们粉墨登场时,有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的剧情,演得多么神情活现!有时能使人看了发笑,也有时看了就会泪下。你不是也认为那是真的吗? 是不是因为那个戏演得无比悲喜,犹如自己亲受一样,因而才执以为是事实吗?  当知,我们人生在世,也如同演戏一样,一切所遭遇到的,无不都是妄识、业缘所变现的而已。人世间就是戏场,而一切众生就是这戏场中的各色演员。当戏场里锣鼓喧天,非常热闹的时候,其中有智慧的人,便已在警告自己,一转眼便下台了。这时,在这戏里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不过是由于业力所牵,必须了却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呢?  譬如唱戏,既然做了戏曲中的一名演员,其中必定有缩因才现出这果来。当然,他也不能不用心去唱、做,却误了所抱的目的。然而,也决没有执着戏中所扮演的人物,而当作是自己的。今世来做这个人,不过是暂时充当这出戏的一个角色吧了。演员尚且能不执着他所扮演者当作自己,那么,我辈难道可以把暂充的角色,误认为是自己呢?应当知道:因果是难逃的,因果是可畏的。我辈既然暂充了这个角色,自然也就不能不用心去唱、做,以免误了所抱的目的。但是,切不可以只认名利为目的,必须认准自己本有的家宝为目的。  家宝是什么呢?家宝就是自性三宝。应当在了了觉悟之中,演这出假戏。既不可错了因果而牵累自性,更不可把假戏误认为是真的而昧失自性。所以,正当在笙歌嘹亮、大众注目的时候,便应自觉、自悟,认识到这一出幻戏,并非是我的本来面目,并发誓还我原来的面目。这样,在锣鼓收声、风流云散的时候,才不致于懊恼悲伤、手足无措。所以经告诫说:应作如幻观。  ......世尊大慈,还恐怕众生执迷不醒,认为一切人事,说它如幻,确实不虚的。但是在抚念身世时,终觉得难以放下。因为在他的想法中,仅能领会到世事如幻,但对于偌大的世界和他宝贵的色身,还认为是真实有的,因而才放不下呢。所以,世尊又告诫说:“如泡、如影”。  如“泡”,是比喻世界。如影,是比喻色身。为什么?所谓泡,是由于水受到风的鼓动,激荡而成为泡。而世界,则是由于一切众生在性海中,起无明风,造这共业所结成的。所以用如泡来比喻世界。  “影”,那是由于日、月、灯、光所照它而现出来的影子。而色身则是由性光之所变现。所以用如影来比喻色身。  这个世界和这个色身,既然与泡、影同一缘生,可见色身和世界也与泡影同样是虚妄的了。怎可以把色身和世界迷误为真实呢?有关这一义理,在《楞严经》中讲得最为明确。  《楞严经》说:“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段经文是说:觉性圆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本来是无所谓虚空、世界、色身。那全是由于众生的觉性受到障蔽,因而才使本来圆照的觉性成为晦昧。所谓晦昧是一种昏扰扰相,既然已经不悟,乃反而认为晦昧是虚空。所以经说:“晦昧为空”。那是由于他“认悟中迷”的缘故。  什么叫做认悟中迷呢?是说他自以为悟,其实依然是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晦昧认为是虚空的缘故。虚空既然是晦昧,后来又纠结这晦暗者成为色。所以经说“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色是什么呢?色是指地、水、火、风四大。正是指世界及一切有情、无情的色相而言。先认为晦昧者是虚空,又认为晦暗结成者是世界,更认为色同妄想杂成者是那宝贵的身躯。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中首句的那个“认”字,一直贯通到底。“妄想”这二字,也是贯通前后的。为什么会误认呢?是由于有妄想的缘故。所谓妄想是识的别名,受、想、行是识的心所。因此,这里所说的妄想,就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四蕴。“想相”是身的相,也就是上文中的那个“色”字。想,就是妄想,一切众生的身,无非是五蕴所假合。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说四大的色相是与受、想、行、识的妄想,混合而成这个幻身的。  这段《楞严经》经文,很明白地开示:虚空、世界、色身,全是由于众生昏扰扰的妄想所变现的。妄想本来是不真实的,并在刹那地生灭。由妄想所变现的身、世,岂能是真实的吗?   人人都知道:水中的泡极其脆薄,是最容易坏灭的。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也如同泡一样,切勿以为江山能千古长存。整个世界,虽然不能马上坏灭,但是,那陵谷山丘不时在起着桑田沧海的变化。足证一切事物,时时刻刻在成坏之中。这些现象,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是常常经验到的事情,原来不是什么理想之谈。  而且,《楞严经》又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有漏微尘国----有漏,说明它必定要坏。微尘,说明它极细极细。  三有----指三界。  这段经文是说:晦昧的虚空在大圆觉海中,象海上的一个泡那样。“沤”,就是泡的意思。而微尘国土,它更是依附在海泡上的东西。如果当泡坏灭时,晦昧的虚空尚且没有,何况是三界呢!一切学人都应常常观照这些义理。  所认为的虚空,尚且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是渺小得象泡一样,更何况是世界?何况这个色身?何足算哉?怎么可以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的真实圆明性海,而去认那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的浮沤呢?  至于所谓影,看去似乎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虚妄地现出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   譬如镜中的人影,是因为对镜照了,才现出人影来的。而现出的人影,肥、瘦、长、短,一点儿也不差。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由于心造出业来,随着所造的业而现出这个色身来,而这个现出来的色身,寿、夭、好、丑,因果难逃,也是一点儿不差的。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网址:  &&
<font color="#CC
>> 程文哲行书斗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卧龙书画】
程文哲行书斗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专场加价:
统一编号:zc&&店内编号:58-27
品种:书法原作-书法原作
属性:毛笔书法原作,,,年,斗方,,行书,,其他尺寸,宣纸,,
简介:【规格】68cm×68cm【用纸】宣纸【形式】画心,未裱
备注:程文哲,别署怡心斋,生于1953年,河南镇平人,河南省书协会员,中石化书协会员。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数十年临池不辍,师法欧、柳,且对小篆、汉隶、魏碑广泛涉猎。其书风端庄典雅,刚劲有力,雅俗共赏。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书法原作 >> 程文哲行书斗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卧龙书画】
Best View:800*600 为了本系统能够更好的为您服务,请使用IE4.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 [997788旧货商城]中国收藏热线 制作 Copyright? 2000 by China Collect Line
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
此网页由商店[卧龙书画]承租使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获赞数:214
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象梦幻泡影,好象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因缘,皆是过去之因,未来之果。当以顺应万缘、随缘不变的心,对一切境界不生起烦恼、爱憎、分别。
采纳数:13
获赞数:67
擅长:暂未定制
一切都是虚幻的
采纳数:112
获赞数:161
擅长:暂未定制
一切都有自己的循环法则生存规则,像泡影闪电露水等,应该客观看待。总之就是心态要平静淡定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易如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