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中的 奥德修斯奥德赛在那个岛被困时间最长

简析《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精神

摘要:本文论述了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人物奥德修斯在各种艰难险阻和强大的敌人面前勇往直前、永不停息的抗争。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和疑惑,奥德修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能冲破重重迷雾,铸就了他不断锐意进取的精神特征。奥德修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体现了人性伟大的坚贞不渝的精神风尚。  关键词:抗争

  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奥德赛》以描写奥德修斯的活动和经历为主,故事内容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用口述、回忆、直叙的手法描述了奥德修斯在战争后的流亡经历和回归后杀死无耻求婚人的精彩故事。
  根据现存的资料认定荷马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以及史诗中所叙述的社会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奥德修斯生活的时代是奴隶社会萌芽时期。例如诗中描述的人口买卖行为、奴隶已经不再像牲畜那样被随意杀戮。这就说明了那个时代已经具备奴隶社会的一般特征,但是人的生存权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保障。
人类早期的文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比较相似的,那是由当时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因此人的生存是头等大事。不同种族、部落之间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频繁的战争。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的限制,战争的胜利者必然是身强体壮、英勇威武的一族。所以荷马笔下的英雄或王者都是带有神化了的性格坚韧、身强体壮的勇士,奥德修斯便是其中者之一。   一、奥德修斯的抗争、奋斗精神
  人要想在世上存活,必须战胜外界和自身两大困难和障碍。奥德修斯所处的社会时期更是如此,那是一个弱肉强食、强者生弱者亡的时代。虽然希腊的阿开亚时代人类的文明已有些积淀,但是原始部落之间残酷的杀戮还是家常便饭。一场杀戮往往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件私有财产。所以荷马史诗中既表现了英雄的崇高与伟大,也表现了人生的艰厄。奥德修斯在克服、战胜外界主要的三个困难中就表现出来了抗争、奋斗的精神

  在荷马时代,人们认为自己的命运被神控制着,每个人都不可能摆脱命运的左右。凡夫俗子在遇到强大困难和灾难时,都认为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就听从于命运的安排。然而奥德修斯在命运面前,也就是在神的意志面前,却表现出了一种不甘示弱,非要奋力一搏的不服输的精神气概。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西方人在很久远的时候就产生了人定胜天、人是世界主宰者的朦胧的思想意识。
  《奥德赛》里奥德修斯在返回伊萨卡的海路上屡次受到海神波塞冬的刁难,

多次掀起巨浪,吹起狂风,要至奥德修斯等于非命,但奥德修斯凭借神勇的力量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一次次战胜狂风和巨浪,在面对着巨大的困难面前,是对妻儿和故土的思念使他产生了巨大的求生欲望。他抱着回归家园的坚定信念,冲破重重阻挠、历经千难万险,最终以一当百,以少胜多,杀死无耻的求婚者,实现了维护部族利益和自身尊严的目的。  奥德修斯善于争取正义者加盟到自己战斗的队伍里。这既体现了他的睿智也表明了人类早期部族的生存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实现的。这一点正是早期人类社会的显著特征。在古希腊人眼里,人和神是有共性的,例如雅典娜就是奥德修斯集团中的一员。人的最高愿望是通过神表现出来的,例如奥德修斯被准予放回,是通过宙斯和雅典娜之口说出来的,其实这是当时的众愿所向。回到故土伊萨卡后,奥德修斯经过缜密地侦查,发现伊萨卡中有许多无耻之徒在肆意吞糜自己的财产,欲逼娶自己的妻子裴奈罗佩。于是奥德修斯在儿子忒勒马科斯、牧牛人菲洛伊提俄斯以及雅典娜神的帮助下杀死了无耻的求婚人。在这次击杀无耻求婚者的过程中,奥德修斯表现的异常英勇,但也是受到了雅典娜神的帮助。由此折射出荷马时代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主宰、决定的。
  人类既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还要坚持不懈地同各种自然灾害进行英勇的搏斗。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来。在人类初期,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往往认作是神的旨意。人类与自然的斗争过程也间接地体现了是西方人与命运相抗争的过程。因为荷马时代的人们认为是神操纵着凡人的命运,在《奥德赛》中显得尤为突出。人类在苦难中残喘,在夹缝中求生。在苦难和求生中《奥德赛》突出强调了求生的努力。主人公奥德修斯蒙难后,他也曾哭泣,但是人生的价值在于拼搏,有了奋斗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主人公奥德修斯在痛苦中一旦下了决心,同时得到神的允许回归故土,便把自己已有的潜能变作改变状态和布局的动能。埋头哭泣的奥德修斯一旦被允许离开海岛(卡鲁普索的海岛)回家,就能劈浪斩波,所向无敌。
  奥德修斯在抗拒外在困难的同时,还不断努力克服自身的这些弱点。在荷马笔下不但凡人有自身的弱点,就连神也有不足。这一点是比较符合客观现实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奥德修斯就是这样的一位典型人物。虽然史诗中有些是神在帮助和暗示下克服的,但是也只有主人公自身努力克服才能做到。例如奥德修斯在强大的自然困难面前几乎处于绝境,他从意志上和身体上也有过要放弃的想法和做法,但是最终凭借心中对故土的依恋和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以及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战胜了自我。   二、奥德修斯的锐意进取精神
   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对奥德修斯评价的固定用语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开口说道。这说明荷马笔下的奥德修斯不但英勇神武、具有刚强不屈的意志,而且还睿智过人、聪明绝顶。他正是具备这些先天素质才使得在强大的困难和灾难面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例如,奥德修斯和伙伴们在返回家园的途中遇到吃生人的库克洛普斯。他们把橄榄树段削尖用火烧硬,刺瞎了恶魔库克洛普斯的双眼,并机智地从魔掌里逃了出来。
  荷马笔下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真实地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奥德修斯流亡在外,突然回到家园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这是符合客观现实的,因此他对一切人都不相信,虽然也耳闻到一些事情,但是他只相信眼睛不相信耳朵。所以在回家之后并不是像常人那样急于和妻子、父亲相聚,也没有立即大开杀戒惩治无耻的求婚人,而是乔装改扮亲自洞察一切。就连对自己忠贞不渝的贤妻裴奈罗佩和忠实的保姆欧鲁克蕾娅也要考验一番。正是他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才使得奥德修斯冲破层层迷雾和疑惑,最终迅速地战胜一切困难和敌对的势力,完成了维护部族、自身利益与尊严的使命。   三、奥德修斯的坚贞不渝精神
  奥德修斯来到法伊阿基亚人统治的区域。国王阿尔基努斯款待他时,歌手唱诵了特洛伊战争时的情景,这勾起了奥德修斯追忆往事的情怀。著名的歌手如此一番唱诵,奥德修斯心胸酸软,泪如泉涌,流出眼眶,淋湿了面孔。像一位妇人,痛苦流涕,扑倒在心爱的丈夫的尸体上,……就像这样,奥德修斯流落辛酸的眼泪,从眉毛下滴淌,不为众人所见,只有阿尔基努斯一人,体察和注意到这一动向,因为他坐在生客近旁,耳闻他的哭声,悲沉的呼叹。奥德修斯的性格是刚毅的,然而他的情感也是丰富的、细腻的,甚至是脆弱的。歌手对往事的吟唱,打开了他情感的阀门,心中的激流如排山倒海一般倾泻出来,这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奥德修斯情感的细腻性以及不忘旧事的精神特征。
  在《奥德赛》里奥德修斯情感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骨肉分离后重聚时所迸发出来的激动。雅典娜开口发话,说道:莱耳忒斯之子,宙斯的后裔,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现在,你可以说出真情,告诉儿子,无须再予隐瞒,以便父子同心协力,前往光荣的区域,……言罢,他亲吻自己的儿子,眼泪顺着脸颊流淌,滴洒在地上……他一直强忍到现在,强忍着他的情感。(《奥德赛》299—300页)当奥德修斯在雅典娜的授意下与儿子相认时,那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玩物丧志、乐不思蜀是人的本性特征,凡人和英雄都难过美人关。奥德修斯被困海岛,丰美女神强行与之合欢。温柔之乡并没有改变他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反而随着时光地流逝这种炽热的情感更加浓厚了。人不同于动物,这是因为人具有丰富、纯真的情感。人的情感也是容易变化,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奥德修斯的那种不忘故土、不忘旧人的伟大情感才值得歌颂,它作为人类坚贞不渝的精神品质而散发出灿烂的光辉。这是荷马史诗对当时一夫一妻制进行地高度赞扬
荷马笔下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浪迹天涯和回归后的一系列言行,都集中表现了一种为了部族生存和维护王者自身尊严而永不停止的斗争精神。它体现了西方人在同种艰难险阻面前采取顽强不屈的斗争姿态,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坚贞不渝的伟大精神,从而使人在社会、自然中发挥出自己的巨大作用。奥德修斯的抗争、奋斗和锐意进取、不怕困难、永往直前以及珍惜情感坚贞不渝的精神意识,是西方文化的源泉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

}

返乡,在神与人之间 ——对《奥德赛》的情境化解读 摘要:本文试图为讲述了一个人的返乡旅程的《奥德赛》提供一个新的理解视角,即深入到奥德修斯面对的具体情境中去发现隐藏在其后的推动性力量。在此它们是两种恰可以辨认出的观念:人性和命运感;前者体现于主角所...  (

在奥德修斯的回乡漂泊过程中,他在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被困的时间最长——整整七年时间,也正是在卡吕普索那里,奥德修斯做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选择:拒绝了卡吕普索把他变为不死的神明、成为她丈夫的请求。奥德修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果我们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考虑卡...  (

听过TTC讲座中的荷马系列之后,对这两部久闻大名的经典史诗重新燃起了兴趣。《伊里亚特》以前曾经读过一部分,但那口气终于没有接上来。这书现在埋在家里地下室的箱子里,懒得去找,遂决定这回从《奥德赛》入手。前些天去书店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王焕生的译本。这个译本的优点是...  (

在前世的诗人中,亚里士多德最欣赏荷马。这位在文艺理论上影响西方两千年的博学者在谈到史诗创作时,无不遗憾地感叹只有荷马着意于一个完整统一的行动,而非粗暴地罗列无头无尾的历史。虽然那些遗失的古代作品我们已无缘得见,但就荷马本身的创作来说,他在素材的剪裁上...  (

要弄清楚奥德修斯为什么选择继续做一个凡人,而不做不死的神明,首先得弄明白在古希腊人那里,神和人之间区别在哪里。简单地说,神与人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神是永生不死的,而凡人终有一死。当然,很多神还具备超越凡人的对自然的强大支配能力——比如宙斯掌管雷电、波塞冬支配...  (

读过《奥德赛》以后,奥德修斯这个人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并不是他的聪明机智,反而是他的残暴。奥德修斯的机智人所共知,史诗中的多处情节都反映出了这个人的“机敏”。不过,当奥德修斯重新踏上伊塔卡的土地之后,他个性中发挥最大影响的因素便不再是机智,而是残暴(或...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Calypso的虐恋 Calypso把Odysseus困在岛上七年,但是由于其受到英雄不得不离开的惩罚,Odysseus便是要踏上故土。临别时,她酸溜溜地说“祝你一路顺风”,但是还不忘争风吃醋一番, “尽管你渴望见到你的妻子,天天为此思念。但是,我想, 我可以放心地声称,我不会比她逊色...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完美的人生,最完美的爱情。 固然历尽千辛,最后获得的是最大的幸福。妻子忠贞聪慧,深爱自己。儿子独当一面,已成人杰。父亲慈爱。唯一缺憾是母亲已故。然能在冥府得见,已非常人能及。 很多地方令人感动。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奥德赛见到父亲的一段。父亲已开始不敢相信,于是...  (

手上有王焕生的译本,本不打算买陈中梅的这个译林“世界英雄史诗译丛”本。 但,一次在特价书店偶然翻到这本,打开一看,吓了一跳。 几乎每一页都有注释,有些页的注释尽占了全页高度的1/4~1/3。 而且,注释中除了名词等常规注释外,有大量的研究性注释(就是...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个关于“旅程”的故事,终点是故国和家。 故事的开篇就以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前因后果: 这时其他躲过凶险的死亡的人们 都已离开战争和大海,返抵家乡 唯有他一人深深怀念着归程和妻子 被高贵的神女卡吕普索,神女中的女神 阻留在深邃的洞穴,一心要他做丈夫 但岁月不断流...  (

  • 【《奥德赛》和《西游记》在主题上的相似之处】 《奥德赛》和《西游记》有主题上的相似之处。1、通过磨难而到达目的地(《西游记》:西天/返乡,《奥德赛》:返乡);2、神们通过这些磨难和挫折降服了反叛者(《西游记》:孙悟空,《奥德赛》:奥德修斯)。最终一种大国沙文主义笼罩下的世界和平出现了。雅典娜要求并协助奥德修斯干掉所有地方贵族的手腕,更是和强迫一个小年轻留下杀人案底从此死心塌地加入黑社会的黑帮片情节..
  • (林无静树 川无停流)

    唯有他一人深深怀念着归程和妻子
  • (林无静树 川无停流)

    他不会再长久地远离自己的乡土, 即使铁打的镣铐也不能把他锁住; 他仍会设法返回,因为他非常机敏。
}

在奥德修斯的回乡漂泊过程中,他在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被困的时间最长——整整七年时间,也正是在卡吕普索那里,奥德修斯做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选择:拒绝了卡吕普索把他变为不死的神明、成为她丈夫的请求。奥德修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果我们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考虑卡吕普索的请求,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甚至难以拒绝的请求。第一,她可以让奥德修斯永生不死、成为神明,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让无数凡人动心;第二,她本人是一位容颜永驻的女神,又非常钟爱奥德修斯,与佩涅洛佩相比,卡吕普索绝对更有吸引力;第三,卡吕普索居住的奥古吉埃岛也是一处神仙妙境,连初到这里的天神赫尔墨斯也觉得“心旷神怡”,与奥德修斯的故乡伊塔卡相比,奥古吉埃岛似乎也更胜一筹。更为重要的是,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卡吕普索的请求符合帕累托最优——如果奥德修斯选择留下来做她的丈夫,没有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甚至佩涅洛佩也不会受到伤害,对她来说,丈夫奥德修斯一去十几年未归,这种状态已经是糟得不能再糟,只要她接受奥德修斯已经死去的假定,那么她就可以正当地改嫁他人,结束自己这种悲惨的状态。就算她继续等下去,延续这种糟糕的状态,这也很难归咎于奥德修斯选择留在卡吕普索那里,而应该怨她自己固执,毕竟十几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有充分理由假定征战在外的丈夫已经死去。一句话,只要佩涅洛佩能想得开,奥德修斯留在卡吕普索那里让所有人的处境都得到改善。
且慢,这种逻辑听起来好像有点冷冰冰的。奥德修斯与卡吕普索之间的爱情呢?如果奥德修斯选择作卡吕普索的丈夫,这难道不是对佩涅洛佩忠贞爱情的一种伤害吗?
问题是,奥德修斯对于卡吕普索曾经有过我们现代人意义上的忠贞爱情吗?至少从性的角度来说,肯定没有。奥德修斯算不上花心大少,但也决不是守身如玉的人。在被困期间,他与卡吕普索做爱、与女神基尔克也做爱,这些都不是被胁迫的。不要忘了,奥德修斯在女神基尔克那里甚至一度乐不思蜀,耽于享乐整整一年,最后是在同伴的请求下才离开的。要说对忠贞爱情的伤害,伤害早就有了。选择作卡吕普索的丈夫反倒有助于终结这种对忠贞爱情的伤害,毕竟,从此以后,奥德修斯就名正言顺的成了卡吕普索的丈夫,而不再是佩涅洛佩的丈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奥德修斯拒绝了卡吕普索的请求呢?联想起奥德修斯在基尔克那里的表现,他其实并不像能做出这样选择的人。
有一个因素对奥德修斯的抉择至关重要,那就是奥德修斯得冥府之游。冥府之游从两个方面改变了奥德修斯。首先,冥府之游让奥德修斯听到了特瑞西阿斯的魂灵关于归程的预言,重新确立了奥德修斯回乡的信心。在冥府之游以前,奥德修斯从没有从神那里得到过关于归程的明确预言,如果说神有暗示的话,那么这些暗示完全是负面的:巨灵波吕斐摩斯以父亲波塞冬的名义诅咒奥德修斯的归程,风神虽曾助了奥德修斯一臂之力,但是就在奥德修斯眼见家乡之际,风囊被同伴擅自打开,他们又被一路吹回了原地,如此这般,看起来可都不是什么好兆头。也许正因为如此,奥德修斯才表现的心灰意懒、在基尔克那里乐不思归。然而,特瑞西阿斯第一次给奥德修斯做出了他能够回家的预言,这就为奥德修斯重新灌注进了宝贵的信心。其次,冥府之游让奥德修斯见到自己亲人、伙伴的亡灵,通过与这些亡灵的对话,奥德修斯重新建立起了故乡之间的纽带,也重新燃起奥德修斯结束漂泊状态,回到故乡做一个完整之“人”的渴望。如果说,在海上的漂泊状态是介于在正常社会中的“生”与在冥府的“死”之间幽冥难测的第三种状态的话,那么冥府之游恰恰折射出这种状态的不可欲,凸现了回归正常社会的紧迫性。奥德修斯从冥府回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故乡的风俗埋葬了他们先前匆匆离弃的同班的尸体。这一细节可谓意味深长,它象征着对故乡的指向。
结束冥府之游以后,奥德修斯从基尔克那里又一次得到了关于回乡的预言,奥德修斯后来的经历极端恐怖——他的所有同伴都死在归途,但这种恐怖经历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特瑞西阿斯和基尔克预言的正确。
简而言之,冥府之游以及后来的种种遭遇,无不确证了奥德修斯终能返乡这一预言。这给了奥德修斯无比的信心,纵使他后来被困在卡吕普索那里七年,他仍然相信自己终能返乡,这给了他拒绝卡吕普索请求的勇气。
不过,本文一开始的问题仍没有完全得到回答。纵使奥德修斯知道他最终可以回乡,但是与留下来作卡吕普索的丈夫相比,为什么回乡对于奥德修斯更有吸引力?为什么在奥德修斯的天平上,坚持做一个人比成为神更值得向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德修斯奥德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