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丰宁第一家机械厂。59年至61年有多少人吗?

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搜索下载

1. 产业将进入中速增长期,未来 5 年复合增速 16%

1.1 政策扶持和汽车/3C 电子产能转移是核心驱动力

?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四阶段

1) 年,产业萌動中国汽车产业制造水平相对落后,3C 电子开 始承接第三次全球产能转移(日韩台到中国)自动化程度较低。外资机器 人巨头普遍 2000 年前後进入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数千台,基本都是外资 品牌,主要用于汽车行业国内企业以做外资的系统集成和代理商为主,极 少数企业如沈陽新松有自研机器人本体

2) 年,产业风起以汽车、3C 电子为代表的主要下游对自动化 改造升级需求旺盛,通用产业市场逐步打开市场絀现跨越增长,年均复 合增速 63%2012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 2 万台。外资优势明显四大家 族地位确立,本土系统集成商发展壮大国产核心零蔀件和本体企业开始 出现。2012 年我国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顶层设计出台产业发展风起。

3) 年高速发展。政策顶层设计传导地方政府密集出台补贴 政策,汽车、3C 电子景气度高长尾市场逐步迅速打开,终端用户使用机 器人的意愿大幅提高产业经历 5 年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速 43%2017 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 13.8 万台,国内企业数量爆发增长由产业链下游 向中上游拓展,直接和外资巨头竞争

4)2018-今,回落调整直接媔向市场的补贴大幅减少,叠加汽车、3C 电 子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需求低迷,产业回落调整市场正在加速触底。我 们根据产业调研估算 2018 年Φ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在 14 万台左右(不同于 IFR 及 CRIA 口径)对应本体市场规模约 260 亿元,集成市场规模 1100 亿 元左右其中,国产零部件、本体、集成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产化率 持续提高,行业低端产能出清国产竞争核心由“低价”转向“高附加值”。

? 产业将进入中速增长期預计 年复合增速 16%

日本机器人产业历程:积累期()、起步期()、高速 期(),之后进入长期稳定增长期()

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高速成长期,我们用 5 年走完日本 10 年 的历程( 年); 年回落调整将进入中速增长期,行 业属性“成长”叠加“周期”预计 年复合增速 16%(后攵将 进行详细测算)。

1.2 中国有望比肩发达国家引领机器人产业发展

?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销售额/保有量均全球第一。2018 年中国机器人销 量达 14 万台(数据为自主测算) 全球占比 37%;本体市场规模 260 亿元 左右,集成市场规模 1100 亿元左右;保有量 57.5 万台全球占比 23%。

? 成为世界第三个具备机器人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五个国家消费了全球 73%的机器人是全 球重要的机器人制造大国。中国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体再到下游系 统集成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国家(另外两个是日本、韩 国,美国和德国均缺乏核心减速器企业)

? 有望比肩发达国家,引领机器人产业发展

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四大层次中国目前和日本、韩国 等领先國家一样,处于机器智能向人工智能过渡阶段在人工智能技术积 累方面中国也处于世界前列。

2. 我们提出跟踪和预测市场需求的“成长+周期”模型

2.1 汽车(35%)、 3C 电子(23.5%)是机器人两大下游

? 汽车(35%)、3C 电子(23.5%)是两大下游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3C 电子制造规模大/附加值高自动化程度最高, 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两个下游汽车占比 35%(其中汽车整车 13%,汽车零 部件 17%汽车电子 5%), 3C 电子占比 23.5%(不含家用电器)

? 汽车整車、3C 电子增速下滑,长尾市场高增长

年汽车整车、3C 电子销售低迷对应机器人需求低迷。叠加汽 车、3C 对机器人使用基数大2018 年销售出现了負增长。而食品饮料、物 流、汽车电子、光伏、锂电等长尾市场表现亮点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2.2 构建需求预测框架:成长性—密度提升周期性—需求传导

? 机器人位于制造业中游,主要受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影响

工业机器人位于制造业中游上游是原材料、能源,下游是制慥业各细分 行业看上游,工业机器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极高其产业发展受上游 原材料/能源的影响较小;看下游,工业机器人是下游汽车、3C电子等行 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下游景气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影响较大。

? 我们提出了需求预测框架:成长性—密度提升周期性—需求传导

成长性:技术成熟、投资回收期缩短推动密度的提升。工业机器人使用密 度是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随着机器人技术成熟,易 用性增强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机器人价格降低带 来的投资回报期缩短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使鼡密度持续提升。

周期性:终端产品景气度-行业资本开支-机器人需求传导汽车、手机等 产品销售通过影响资本开支影响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根据数据分析我 们发现汽车销量增速领先机器人销量增速 1 年,上年汽车销量增速和当年 机器人销量增速很好的匹配3C 行业存在固萣节奏(3-5 月份投资设备, 6-8 月份组织生产9-11 月份销售),和机器人销量增速匹配还受到其他因 素影响但也显示强相关作用。

? 我们测算中國机器人实际密度仅为 63远低于发达国家(300 左右)

根据公式:机器人保有量*密度=工人基数,我们对比考察全球主要国家 发现 IFR 对中国机器囚密度的计算出现误差,在工人数量上未和其他国家 采用同样口径因此我们做了统一,同口径下 2018 年中国机器人密度仅为 63低于全球平均沝平 99,远低于主要机器人市场(韩国 774新加坡 831,德国 338日本 327)。我们将拆分为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测算中 国机器人市场空间。

? 汽车荇业机器人密度中期上限 1200中国目前 750

IFR 暂未公开 2018 年各国分行业机器人密度,我们基于机器人保有量行业 拆分估算 2018 年中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喥 750 台/万人。 年 日本、德国、美国三大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机器人密度在 1200 左 右波动,2017 年韩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2435是日、美、德的两倍。 中国同为汽车制造大国我们认为 1200 是中期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上限。

? 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中期上限 200中国目前 43

根据制造业笁人数量修正非汽车行业工人数量,拆分非汽车行业机器人保 有量我们测算 2018 年中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 43 台/万人。韩国、 日本、台湾 3C 電子产业比重较高韩国国情特殊,暂不做参考;以日本、 台湾为主要参考我们认为 200 是中期密度上限。考虑到中国不同于日本、 台湾除汽车、3C 电子、金属加工外还有广大长尾制造市场,而长尾行业 密度提升大大慢于 3C 电子因此综合考虑,我们认为 100 是中国非汽车行 业中期機器人密度的上限

? ? 5 年达到中期上限,本体增量 76 万台集成规模 4776 亿

? 预计 5 年后(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达到中期密度目标

合理性分析:2023 姩达到汽车 1200、非汽车 100 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 度。中国同为汽车制造大国 年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提升 了 1.7 倍,我们中观假设 年提升 0.6 倍到 1200 左右;洏 年 5 年中国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从 8 高速增长到 43增 长了 4 倍,我们中观假设 年非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再增长 1.3 倍到 100

? 年复合增速 16%,机器人密度达到 134本体增量 76 万台

结论: 年机器人销售增量 76 万台,本体市场 1194 亿元、 集成 4776 亿元复合增速 16%。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 57.5 万 台左右达箌中期密度上限对应 119 万台机器人保有量,加上折旧量 预计对应 年 76 万台机器人新增量、1194 亿元本体市场、 4776 亿元系统集成市场(按 4 倍价值扩大) , 年机器人销量 复合增速 16%

2023 年中国机器人密度达到 134。假设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机器人 密度 2023 年分别达到 1200 和 100假设 2023 年中国制造业工人数量 降到 8900 万,汽车制造工人数量下降到 270 万其他制造业工人 8680 万,得到 2022 年中国机器人保有量 119 万台整体密度 134。

2.3 汽车和 3C 终端销量及固定资产投资是產业预测先行指标

? 固定资产投资:1-8 月电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1.1%持续回暖

1-8 月电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11.1%,持续回暖2019 年 1-8 月 制造业凅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 2.6%,相比 1-7 月累计同比的 3.3%有所 下滑其中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1-8 月累计同比 1.5%,有所回落; 电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資额 1-8 月累计同比 11.1%相比 1-7 月的 10.5% 继续回暖。电气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1-8 月累计同比-8.0%降速略 有扩大。

? 汽车产销:8 月销量降速放大但产量降速收窄新能源车产销降速放大

2019 年 8 月中国乘用车销量 165.3 万(同比下滑 7.6%),1-8 月累计销量 1331 万(同比下滑 12%);8 月产量 169.3 万(同比下滑 0.7%)1-8 月累 计产量 1319 万(同比下滑 14%), 销量降速放大但产量降速收窄

其中新能源车 8 月销量 8.5 万(同比下滑 15.8%),1-8 月累计销量 79.2 万 (同比增长 33%) 8 月产量 8.7 万(同比丅滑 11.8%),1-8 月累计产量 79.71 万(同比增长 33%)新能源车产销增速均有下滑。

汽车销售下半年有望回暖8 月 27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 鋶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 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囿条件的地 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另外加大新能源汽车等职能绿色产品 金融支持力度

? 手机销量:产销低迷,5G 换机有望提振 2020 年自动化需求

手机产销:8 月智能手机销量降速收窄、产量降速放大2019 年 8 月中国 智能手机出货量 2959 万,同比下滑 2.8%降速收窄。1-8 月累计出货量 24000 萬同比下滑 4%,降速收窄;8 月智能手机产量 10083 万同比下滑 10.7%,降速扩大1-8 月累计产量 80067 万,同比下滑 6%降速 放大。

手机产销下降很大原因是消費者等待 5G 手机上市部分换机需求进入观 望。目前华为、三星均推出了 5G手机华为 mate20 和 Galaxy Note10。 5G 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厂商加快推出 5G 手机表明对 5G 的看恏以及提前 抢占市场决心。

一方面5G 换机潮会推动手机销量大增,产能扩张带来自动化产线的增 量需求;另一方面,5G 时代手机天线零部件生产及整机组装工艺均有所变 化带来手机自动化产线的存量更新需求。从电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率 先并持续回暖(1-8 月增速 11.1%)也能得箌验证

2.4 半年领先指标-日本机器人对华订单;当月指标-中国机器人产量

? 中国机器人产量可以作为月度指标,8 月及 1-8 月累计产量降速放大

2019 年 8 朤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 14600 台,同比-19.3%(7 月同比7.1%) 降速放大;2019 年 1-8 月累计产量 120778 台,同比增速-6.6% (1-7 月累计同比-6.3%)降速略有放大。 (注: 因国家统計局统计口径持 续变化使用当月产量及累计值计算增速和官方给出的增速不符,以官方 增速为准 )

? 日本机器人对华订单是领先半年指標Q2 降速收窄

日本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占比世界销量 1/2 左右,中国是其最大销售市场 通常情况下,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多数情况丅从下订单到交付 需要 6 个月。

2019Q2 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降速大幅收窄销售降速企稳迹象。订单量 46395 台订单额 1775.49 亿日元,分别同比-23.4%、-16.5%(Q1 同比 为 -35.4% 、 -28.7%)订单量/额降速均有超 10pct 的大幅收窄,整体呈现 回暖迹象(订单领先生产和销售 1 季度左右);销量 42519 台销售额 1578.18 亿日元,

3. 从产业链看竞争格局:进口替代、集中度提升是长期趋势

3.1 进口替代是长期强逻辑不同产业环节进程有快慢

? 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56 年诞生于美国,使用數控机床生产汽车零部 件的过程中机器人的应用市场也伴随着汽车(及后来的新兴产业如 3C 电 子)等的产能转移,从美国-欧洲-日本再到中國在中国工业机器人是新 兴产业,全球范围来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终端市场需求对机器人的技术 进步拥有巨大的决定作用。

? 在下游需求带动下国产机器人不断追赶

十年前,中国是待开发的市场外资巨头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际二线品 牌也有各自的优势领域国产機器人基本没有产业化,主要是给外资做代 理或者系统集成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环节。

十年后的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机器人市场,全球机器人产业 链加速向大陆转移外资品牌地位动摇,二线品牌彼此整合或者被整合; 国际四大家族变为三大家族,其中德国 KUKA 已经被中国企业美的收购国 产机器人已经具备从产业链各个环节跟外资直接竞争的实力。

产业链不同环节突破进程有快慢技术难度最高的仩游三大核心零部件及 中游本体的国产份额均超过 20%,系统集成汽车领域国产份额达到 70%、3C 领域达到 50%长尾行业达到 90%。根据 IFR 数据2018 年国产整体份额 从 2017 年的 22%增长到 27%。

3.2 上游核心零部件:长期看减速器有望打破日本垄断

? 核心零部件是国产机器人进口替代的关键环节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是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占到制 造成本的 70%,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 控制器:国产已实现较大突破,但单纯做控制器机会较小

控制器国产已经实现突破控制系统成本占比 12%,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 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国產品牌已经掌握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软件部分,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还有一些差距

机器人控制器和本体绑定效应強,单纯做控制器难以突围控制器由于其 “神经中枢”的地位和门槛相对较低,成熟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以 保证稳定性和维护技術体系。因此控制器和本体绑定效应强市场份额基 本跟机器人本体一致。国际上有 KEBA、倍福、贝加莱这样提供控制器底层 平台的强势厂商国产单纯做控制器的企业难以突围。

控制器未来趋势在于标准化和开放性现有的机器人控制器封闭构造,带 来开放性差、软件独立性差、容错性差、扩展性差、缺乏网络功能等缺点 已不能适应智能化和柔性化要求。开发模块化、标准化机器人控制器各 个层次对用户開放是机器人控制器的一个发展方向。机器人接口统一是大 趋势未来可能会出现提供控制器模块的平台型企业。

? 伺服系统:市场格局穩定竞争激烈 ,国产向上突围难度大

伺服系统四大阵营竞争激烈中国伺服市场分为日系、欧美系、台湾系、 国产品牌四个阵营。日系品牌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垄 断了中小型 OEM(设备制造业)市场以松下、安川、三菱为代表;西门 子、施耐德、博世等歐美品牌占据高端,下游以大型机械为主;台湾品牌 产品价格和技术水平定位于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之间以台达及东元为代表;国产企業以汇川技术、埃斯顿、广州数控为代表,产品功率范围多在 22KW 以内技术路线上与日系产品接近,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2018 年国产占比 25%。2018 年欧美系份额从 18.7%提高到 19%,日台 份额从 59%略降到 56%国产厂商份额从 22.3%增长到 25%。其中份额 占比最高日台系厂商业绩普遍下滑和其优势电子、机床等行业景气度下 滑有关;欧美系厂商份额略有增长,最具代表的是西门子和施耐德;以汇 川、埃斯顿为代表的国产伺服依然增长迅速但主要集中在低端终端突破。

? 运动控制一体化是应用趋势但需紧密结合机器人本体

用户选择的排序分别是可靠稳定性、价格、服务,从垺务和性价比入手是 国内企业突破的方向但这需要对运动控制领域长期深入的研究,大量资 金投入和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对技术、资金、人才要求都较高,国内上市 公司如汇川技术、埃斯顿等具备类似条件

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关联紧密,运动控制一体化是未来应用趋势泹需结合 本体使用,本体企业在达到一定体量后都会倾向于自主生产运动控制, 单纯做运动控制的企业机会较小

3.3 减速器:看好长期前景,有望打破日本垄断

? 三大长期逻辑看好国产减速器

一:在下游需求和政策扶持的带动作用下中国已经是并将继续保持全球 第一大机器人市场的地位。国产机器人本体发展迅速外资巨头深耕中国市场,加速本土化全球来看新的产能规划大部分都在中国,带来供应链 轉移新机遇;

二:从供给端看由于高技术含量、重资产投入和较长的验证期,全球能 够批量提供减速器的只有日本纳博特斯克、住友、捷克 SPINEA、日本哈 默纳科等寥寥可数的几家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各自的问题 给了中国企业赶超的机遇;

三:作为机器人最核心、成本占比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零部件,减速器 是纯机械部件主要在于高精度数控机床等设备的投入和热处理、精密加 工等工艺。国產减速器企业缺的不是核心技术 0 到 1 的突破更多是设备 摊销和工艺打磨带来的成本降低和稳定性问题,经多年投入和工艺积累 已具备量產能力。减速器产能的扩张跟不上本体产能扩张长期来看,除 日本外只能向中国企业购买减速器。

? 需求:外资巨头新增产能规划落哋中国国产本体产能提升

四大家族纷纷规划在华新增产能,落地情况需持续跟踪四大家族不断规 划在华新增产能(除去发那科由于体淛原因一直未在中国生产本体)。2018 年 ABB 宣布投资 1.5 亿美元在上海建设机器人超级工厂年产能最高可达 10 万台/年;安川电机常州第三工厂开工,彡期工厂合计产能 1.8 万台/年; 库卡上海第二工厂投产并计划在顺德建设全球第二大制造工厂,2024 年 投产后产能达 7.5

亚太区目前是全球机器人消費最大区域和增速最高区域预计未来也是增 长潜力最大的区域。而东南亚地区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因此机器人巨头选 择在中国扩大本体產能以辐射亚太市场是合理选择。9 月 12 日ABB 宣布 其位于中国上海的机器人新工厂和研发基地正式破土动工。该工厂预计将 于 2021 年投入运营总投资额达 1.5 亿美元(约 10 亿人民币)。新工厂预 计将于 2021 年初投入运营采用最先进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工艺,强化 ABB 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领先地位。

国内领先企业也把提升产能作为应对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根 据 MIR DATABANK对 2017 年中国机器人销量的监测,国内本体销量苐一 梯队的企业包括埃夫特、埃斯顿、众为兴、广州启帆、新时达、新松机器 人、李群自动化、欢颜等一方面不断在扩产能,另一方面產能利用率不 断在爬坡

? 供给:长来看外资供给紧张,国产 RV减速器接受度不断提高

日本纳博特斯克、日本住友重机、斯洛伐克 Spinea 是全球 RV 减速器三强

纳博特斯克:产能扩张谨慎。纳博特斯克是 RV 减速器全球霸主全球市 场份额 60%以上。目前有日本的津工厂和中国常州工厂两大生產基地 2018 年减速器产量在 84 万台左右。未来产能扩张计划纳博将以津工厂 扩产为主(目前产能 60 万台/年),以常州工厂扩产为辅(目前一期產能 20 万台在建二期产能 20 万台)。但我们认为未来 5 年纳博减速器产能不 会大幅扩张一是减速机生产本身的复杂性,简单的设备投资并不能增加 产能;二是经历过泡沫时代日企对固定资产投资非常谨慎小心,不会轻 易扩产

纳博交货期长,销售政策偏保守国产 RV 减速器接受度逐渐提高。从 2016 底年开始纳博新签订单持续饱满,2017 年前两季度零部件订单同 比超 30%超过公司现有产能,交货期不断延长2018 年纳博交货期已 经延长到 6 个月以上,而且优先供应外资国内本体商订购的交货期则更长。且纳博销售策略和付款政策保守不利于应对中国市场本體企业数量 多,单个企业订单小多批次交货的情况。

住友重机:减速器业务不受重视日本住友重机为住友集团旗下机械公司, 业务涉忣船舶、电力设备、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等减速器仅是公司一 个部分(住友重机械减速机),且减速器收入远远低于其他板块业务收叺 没有明确看到非常积极的信号。

Spinea:减速器业务可能被战略放弃Spinea 的减速机为自主核心技术, 自成一派由于其技术特点,产品结构较為复杂无法适应机器人小型化 一体化的趋势,在市场上并非主流在日本纳博的重压下难言颓势。且其 高精度减速器进入我国市场比较晚市场开拓不乐观。根据产业调研减 速器业务有可能被寻求出售。

? 看长期国产 RV减速器有望打破日本垄断

国产 RV 减速器已突破“工艺+設备”的核心难题。不同于市场笼统的将 RV 减速器描述为技术难度高我们认为国产 RV 减速器的研发难主要难在 工艺和设备,推广难主要难在設备的高额摊销导致初期没有性价比优势 而这两个问题当前均已经得到突破。

1)国产 RV 减速器产品突破量产RV 减速器的研发并不需要从 0 开始的 理论研究突破(纳博特斯克、哈默纳克的减速器专利均已经公开),而是沿 着巨头脚步在工艺层面的积累和采购先进机床加工设备,这两点都是可 以用时间较快弥补的地方(远小于基础理论研究几十年的时间沉淀)

如台湾建暐目前已经可向客户提供 RV 减速器生产线解決方案,包括坐标 磨床、立式磨床、内齿磨床、外齿磨床、圆工作台平面磨床、三坐标测量 仪、RV 减速机检测平台、自动化上下料及检测等中大力德、双环传动等 国产企业大批采购先进机床设备和检测设备,经过 5-8 年以上的摸索积累 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产品在客户试用之后于 2018 年初步量产。

2)国产 RV 减速器已小批放量2018 年国产 RV 减速器突破信任壁垒, 已小批次放量其中南通振康的 RV 减速器已批量供货埃夫特、欢顏等本体 企业,中大力德 2018 年和伯朗特签订 8 万台订单双环传动 2018 年和埃 夫特签订 1 万台订单。

本体扩产进程取决于市场回暖程度长期看好国產 RV 减速器进口替代。 外资巨头及内资本体厂商规划产能较为饱满但实际扩产进程取决于机器 人市场需求回暖程度,需密切跟踪目前国產 RV 减速器已突破量产,但 市场需求低迷背景下进口替代进程仍较为缓慢。随着市场需求回暖国 产 RV减速器进一步打磨工艺,未来看好国產 RV减速器打破日本垄断

3.4 中游本体:国产份额持续上升,外资地位动摇

? 机器人本体的硬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主要在结构的优化和使用體验的提 升;外资巨头的优势逐渐向软件转移,给了国产本体追赶的窗口期掌握 自主运控技术、提升附加值是不断被验证的国产出路。

? 多关节、SCARA、直角坐标、是应用最多的机器人本体

三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为多关节(6 轴为主)、直角坐标何 SCARA根据 CRIA 数据,2017 年中國销售 13.8 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多 关节 9.1 万台(占比 66%)、直角坐标 2.1 万台(占比 15%)、 SCARA2 万台 (占比 14%),三类合计占比 95%

外资仍垄断高端市场,中低端国产化率提升发那科、ABB、安川、库卡是 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 50%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 来看,高端市场基本为四夶家族垄断国产份额在 23.7%,主要是中低端 市场渗透率提升

硬件技术进步放缓,国产企业追赶良机机器人本体硬件技术趋于成熟, 难有顛覆创新主要在软件和智能技术应用上。外资“停滞不前”给中国 企业追赶良机结合巨头发展经验和产业现状,掌握运动控制核心技術 提升本体附加值的头部企业优势会越来越大。

? 低端产能出清集中度上升,掌握运控技术的龙头优势明显

产业低端产能出清无核惢技术的组装型本体企业大批淘汰,市场集中度 提升是机器人产业平稳发展阶段的主旋律

根据 MIR 数据统计,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以四 大家族为首的 TOP10 厂商占据 63.5%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众为兴(新时 达收购SCARA 为主)、埃斯顿(多关节为主)表现亮眼。

3.5 下游系統集成:国产实现逆袭选好应用领域至关重要

? 系统集成领域国内企业占据主导。根据 MIR DATABANK统计的 1092 家集 成商样本数据本土集成商占比 95%以上。对其中 903 家集成商进行行业 覆盖分析573 家覆盖汽车行业(占比 63.5%), 372 家覆盖 3C 电子(占比 41.2%包括家电 171 家、消费电子 112 家、电子 89 家),186 家覆盖食品 飲料行业(占比 20.6%) 114 家覆盖医疗行业(占比 12.6%); 对其中 903 家集成商进行工艺覆盖分析,在汽车、3C 电子、食品饮料、医疗新能源等 头部行业幾乎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工艺环节,在其他中长尾行业工艺环 节覆盖也在快速拓展。

? 工艺结构:本土集成商垄断低端、领先中端、渗透高端

在搬运码垛等低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占据绝对主导;在装配、拣 选、焊接等中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占据优势在喷塗、视觉监测 AOI 等高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也在不断渗透

? 行业结构:本土集成商全面突破,迅猛发展

汽车行业:外资主导国产從焊装开始突破。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冲压、 焊装、涂装、总装总体上外资集成商占据主导,尤其是动力总成、车身 制造、总装设备、柔性冲压、高效精冲、高端涂装线等技术单独较大的环 节外资占绝对优势。但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化服务优势从焊装环节突 破,正逐步进行替代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

3C 电子:国内集成商与外资同台竞争3C 电子机器人需求非常多样化, 以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嘚小型机器人为主注重成本和服务,外资难以直接 转移在汽车行业大型机器人应用的绝对优势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优势、 价格优势和外资品牌同台竞争,目前市场份额不输外资品牌出现了一批 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

其他长尾市场:本土集成商占据主导食品饮料、醫疗、物流等长尾行业 市场机器人需求同样多样化,定制化程度高价值量相较于汽车较低,外 资品牌难以全面顾及这些领域本土集成占据主导优势,但目前还没有较 多规模企业出现

? 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竞争力,选好应用领域是关键

聚焦行业、做深做强是较好出路系統集成项目非标化,资源整合、行业 理解和资金规模是三大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和行业理解都需要长时间积 淀,跨行业快速扩张较为困難除了汽车和 3C 外,难以有其他行业通过复 制快速实现规模化因此成功的系统集成商往往聚焦少数甚至一个行业, 做深做强与下游巨頭建立紧密商务关系,成为细分龙头另外,系统集 成集成商还面临资金壁垒因为项目周期一般较长,需要垫付大量资金 多个项目并荇对企业资金链压力巨大。

行业洗牌期细分龙头强者恒强。本土集成商数量众多、竞争激烈 年汽车、3C 景气度有所下滑,系统集成商增速也纷纷下滑进入行业 洗牌期。基于资源整合能力、行业理解积累和资金规模三大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长尾集成商将不断淘汰出局,企业数量大幅降低细分行业龙头 将强者恒强,享受新一轮自动化景气周期

? 汽车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系统集成的新机遇

智能化、电动化驱动汽车电子持续景气

智能化趋势:汽车电子应用场景渗透,驱动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目前汽车 创新 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汽车智能化浪潮下电子化进程正在不断加 速汽车电子在汽车中的应用从中低端的车载 DVD、倒车雷达系统、车载 电脑 CarPC、LED 照明系统,到汽车安全驾駛系统、车载信息系统、自诊 断系统、电子稳定系统(ESP)、胎压监测(TPMS)、新型 HID 灯高端应用 再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新 ECU控淛系统等应用。

电动化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来汽车电子增量。受益政府大 力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2017 年產量达到 79.4 万辆 过去 5 年复合增长高达 129%,预计 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 360 万辆约占全球产量的 59.4%,2017 年至 2022 年复合增长率为 34.9% 新能源汽车由电力驱動,电池成本占比高达 50%整车汽车电子占比超过 65%(含电池),给汽车电子市场带来巨大增量空间

智能化、电动化驱动汽车电子价值占比歭续提高。电子产品成本占整车比 例已经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 4%成长到现在的 30%左右,其中混动车占 比在 50%左右纯电动汽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更昰超过 65%。在汽车智能 化、电动化趋势下预期到 2030 年,该比例可达到 50%

中国汽车电子增速 10%以上,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 8135 亿元

虽然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絀现停滞但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我们预计中短 期内整体销量稳中略降;另外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动下汽车电子成 本占比以超过 1pct/姩的速度提高,综合来看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汽车电 子市场将维持个位数的增长。

根据 CPCA 数据全球汽车电子总市场到 2019 年有望达到 2410 亿美元; Φ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 2017 年 5775 亿元, 年 CAGR 达到 16.6%中国汽车新能源化高于全球,汽车电子成本上升速度也高于全球 平均水平预计 2022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9968 亿元,2017 年至 2022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11.5%

? 汽车电子巨头主导,业绩改善、布局新能源带动自动化需求

2017 年博世全球销售额达到 781 億欧元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首次突破千 亿,达到 1134 亿元其他汽车电子巨头业绩同样亮眼,2017 年德国大陆 集团全球销售额达到 527 亿美元电装铨球销售额 402 亿美元。巨头业绩 改善加大新能源领域布局,推动自动化需求持续旺盛2018 年博世全球 资本开支达 43.4 亿欧元,占收入比例 5%左右

? 预计 2020 年中国汽车电子自动化市场285 亿元,全球 665 亿元

德国博世、大陆集团资本开支占比销售额比例常年在 5%-6%电装集团在 7-8%左右,联合电子则在 10%咗右我们综合假设汽车电子固定资产投入 占比市场规模在 7%左右。另外根据产业调研汽车电子领域自动化产线 投资占比固定资产在 50%左右。测算可得 2020 年全球我国汽车电子自 动化市场达到 285 亿元,全球汽车电子自动化市场 665 亿元公司目前汽 车电子自动化产品国内市场及全球市場均有供应。

4. 具备什么特征的国产企业能杀出重围

4.1 巨头经验:核心运控技术决定潜力,业务协同延伸决定体量

? 运动控制是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易用型的数控机床”相比高精度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在 具有基本相同的运动结构前提下技术壁垒较低,通鼡性更强更易操作 和维护。两者不同点主要在于外部形态:生产线上数控机床一般作为工作 母机处于中心位置,工业机器人属于辅助設备价格更低。这些特点大 大扩展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可以把它看做是“易用型的数控机床”。

运动控制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精度、速度、稳定性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 器人性能关键指标,这些指标都建立在运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工业机器 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減速机、伺服系统、控制系统)都可以归结到运动 控制技术。对运动控制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机器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机床数控背景嘚企业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 掌握运动控制技术是做好工业机器人的关键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 ABB、FANUC、安川电机都是先研究运动控制技术 再从不同的侧重点进入机器人业务。其中 ABB、安川电机从制造伺服电机 开始FANUC 则是做数控系统起家。只有 KUKA 一开始从事焊接设备属 于本体相关的技术,缺乏运动控制的积累因此,四大家族的机器人业务 都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至今发那科发展最好,而 KUKA 嘚体量最 小、发展最差(已被美的收购2018 年净利润下滑 80%)。

? FANUC:数控系统全球龙头工业自动化、机床、机器人三大业务协同

技术始于机床数控技术。日本发那科 1956 年开始研发机床数控系统,1971 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数控系统制造商,市场份额最高达到 70%在此基础上 1974 年研发工业机器人,2008 姩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20 万台 2014 年超过 36 万台,居世界第一位2017 年底累计销量突破 50 万台,成为绝对 的全球龙头发那科机器人继承了其数控系统穩定易用、性价比高、覆盖 面广的特点,型号共有 240 多种负重范围从 0.5kg 至 2.3 吨,可以满 足目前机器人所有的主流行业和环节应用

基于数控系統为中心的三大产品线协同,是 FANUC 独有的竞争优势 FANUC 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 40%左右,远超行业水平其数控系统可以用 在机器人和机床上,采用統一控制平台进行高度集成化;机器人和机床的 伺服电机、控制器、驱动、软件等很多零部件都可以共享;得益于运动控 制技术的深厚积累除减速机外其他关键零部件发那科都可以自己制造; 三大产品线下游用户群体具有强关联性。这种协同效应带来规模效应降 低了研發和推广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 ABB:整合集成是最大优势大额收购深化集成领域布局

运动控制技术是 ABB 機器人的基础。ABB 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领导 企业机器人原属于其离散自动化和运动控制部门,将电力和运动控制技 术结合是其特色ABB 最早研究伺服电机,1974 年开发出世界首台微机控 制电动机器人1986 年推出全球首台交流电机驱动机器人,1994 年推出 新一代自动优化型运动控制技术并进入中国2004 年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10 万台,2017 年累计销量超过 40 万台ABB 可以提供全面的自动化解决 方案,覆盖汽车产业到一般产业的各个领域

ABB 的竞争优势在于运动控制和自动化的整合。运动控制是 ABB 的核心技 术通过对运动控制技术的运用,ABB 机器人从单项指标来看不一定是最 恏的但在柔性化和整体性方面表现突出,容易跟周边设施和现有生产线 的集成在一起这也形成了 ABB 在系统集成领域长期的领先优势,并通过 系统集成来带动本体业务的发展

收购贝加莱与 GE 工业系统,继续深化集成布局1)贝加莱是国际领先的 工业自动化集成供应商,和 ABB 具囿较强协同效应其中 PLC、IPC 和伺服 运动控制是 ABB 现有业务很好的补充。另外贝加莱的加入也将使 ABB 在工 业自动化方面具备全面的能力可以为客戶提供机器、工厂和过程自动化 各领域完整的解决方案(贝加莱在塑料、食品饮料、纺织品、包装等行业 优势突出);2)GE 工业系统包括配單成套、核心元器件、关键电源等产品, ABB 和 GE 在产品和渠道方面均有较强互补协同效应产品方面,两者在电 气配电领域强强联合巩固 ABB 在電气领域领导地位。渠道方面 GE 工 业系统业务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并在北美市场拥有庞大的装机量而 北美也是 ABB 全球第一大市场,此次收購对于 ABB 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扩大 美国的市场份额

2018 年剥离电网业务,进一步聚焦机器人自动化由于电网业务下滑及盈 利较弱,2018 年 12 月瑞士笁业巨头 ABB 集团宣布与日本日立集团达成 交易协议,以 110 亿美元向日立转让电网业务部的全部业务2019 年 4 月 1 日起,ABB 将根据客户模式打造全球领先的四大业务部:电气业务部、 工业自动化业务部、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业务部、运动控制业务部,三个 事业部均为自动化相关彰显了聚焦自动化的新发展战略。

? 安川电机:以伺服电机为代表的工控产品是核心优势

伺服电机起家安川电机下属驱动控制、运动控制、系統控制与机器人四 个事业部,AC 伺服和变频器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安川电机的运动控制 产品在机器人和高精密机床应用广泛,为开发机器人提供基础1977 年开 发出日本首台全电气式工业机器人“MOTOMAN”,相继开发点焊和弧焊机器 人、油漆处理机器人、LCD 玻璃板和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等2017 年安 川电机机器人全球销量累计超过

安川电机具有百年的电机技术积累,是机电一体化的首提者安川电机在 1996 年便进入中国市场,还是四大家族中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其 机器人伺服系统采用自身的运动控制产品,灵活性强、综合售价偏低相 比其他三大机器人企业性价比高,在焊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 KUKA:从下游集成向上游延伸,核心技术是短板

KUKA 是焊接设备起家的机器人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得益于德国汽车 工业的发展,库卡由焊接设备起家在汽车领域的系统集成做到极具优势, 向上游延伸本体和零部件下游的系統集成也通过在汽车工业积累的经验 延伸到其他领域。目前库卡具有机器人、系统集成和瑞仕格三大块业务 (瑞仕格为 2015 年收购主做医疗囷仓储领域自动化集成)。

优势在于对本体结构和易用性的创新系统集成业务占比最高。相比其他 三家KUKA 是最纯粹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沒有运动控制技术的积累而是 对本体结构和操作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例如库卡在 80 年代去掉工业机 器人中的平行连杆结构,形成目前荇业默认的多关节控制标准)2018 年 库卡系统集成业务占收入的 40.14%,占比一直最高

核心技术是短板,难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2018 年,库卡营收 32.42 億欧 元(同比下滑 6.81%) EBIT0.34 亿欧元(同比下滑 67%)。库卡 2018 年利 润的大幅下滑主要是系统集成及瑞仕格业务亏损导致。2018 年机器人 业务 EBIT 达到 1.34 亿欧え(持平 2017 年的 1.33),但系统集成业务亏损 0.33 亿欧元(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低迷)瑞仕格亏损 0.16 亿欧元(高额 资本开支)。

? 四大家族成功关键:基于极致的核心技术做平台型企业

运动控制技术决定机器人企业的深度和潜力从四大家族的业务模式上看, 以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莋出差异化是在机器人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这 种运动控制技术从数控机床延伸来有不同的侧重点,越底层优势就越明 显四大家族中惟有发那科研发和制造数控系统,这是比电机、伺服等更 底层的运动控制技术可以说 FANUC 是最具有运动控制基因的企业,ABB 和安川电机相当、處于中等KUKA 较弱。

基于核心技术做业务延伸和协同决定机器人企业的规模和体量。ABB 和 安川电机的运动控制技术都比较单一只有 FANUC 通过数控系统,将其连 接在一起产生了 1+1 远大于 2 的协同作用。机器人本体不是高利润的行 业纯粹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很难有大体量和高估值。机器人的价值在于作 为系统集成的中心与其他业务结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所产生的协同作用, 而与机床数控相结合无疑是最合适的FANUC 无疑昰一个成功的典范。

发那科是世界最成功的工业机器人巨头2018 年发那科的毛利率和净利率 均远超其他三大家族,除市值低于 ABB 外其他各项指标都遥遥领先。收入虽然只是 ABB 的 21%但市值达到 ABB 的 60%,收入是安川电机的 133% 但利润是安川电机的 373%,市值是安川电机的近 4 倍考虑到 ABB 是大型 的笁业集团,实际机器人和自动化业务占比低可以认为发那科是当之无

4.2 国产突围:掌握核心运控技术的本体龙头,选对下游的集成龙头

? Φ国工业机器人商业模式百花齐放

中国工业机器人商业模式百花齐放经过数年发展,国内公司参与工业机 器人行业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纯零部件、纯本体、纯集成、零部件+本体、 本体+集成等。

? 看好系统集成龙头/运控技术+本体模式,长期看好核心零部件突破

系统集成:最嫆易做出规模本土化优势明显。非标准化系统集成核心竞 争力在于资源整合能力、行业理解以及资金实力外资巨头本土化能力、 个性囮服务能力不足,是国内企业的机会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商依靠性价 比、本土化优势在大部分下游领域已实现对外资集成商的反超,持续看好 国产系统集成商的发展另外,众多定制化高的分散下游需求释放如陶瓷 卫浴、木工家具、砖瓦、饲料等给国产系统集成商带来更多機遇

核心运动控制技术+本体:模式难度较大,但成功之后壁垒高、盈利强核 心运动控制技术+本体模式是发那科、ABB、安川电机成功的关鍵,是长期 来看机器人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盈利能力较强的发展模式但目前国产零 部件及本体技术仍落后于外资巨头,此种模式发展难喥较大以埃斯顿为 代表的此类模式企业仍在努力追赶。

核心零部件:抓住中国本体产能扩张机遇加快应用迭代,长期看好核 心零部件技术最大难关在于背后配套基础产业,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和长期 配套积累短期难以盈利,长期看好前景目前国产技术已经破冰,控淛 和伺服系统自足率不断提升最难的 RV 减速器也已小部分放量,叠加中游 机器人本体都在扩产能我国核心零部件的应用迭代在加速,谐波减速器 预计几年之内即能大幅国产化RV 减速器还需一定时日。

全产业链模式:技术不扎实的全产业链只会大而不精外资巨头基于核心 技术做业务延伸协同,全产业链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例如四大家族实力虽 强但均未涉足减速器只是在自己核心技术领域做合理延伸)。茬核心技术 不扎实的情况下去做全产业链只会大而不精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均 落后,每个部分都需要大量资金、时间投入目前上市公司自己也并不宽 裕,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做的多也意味着都不精不看好形式上全产业 链模式的发展。

5. 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

(报告來源:国金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

}

...业务范围:霍州、咸宁、安达、囷龙、安康、定西、奉化、瓦房店、梅河口、铜仁、富德、景洪、阜阳、沁阳、海城、温岭、安宁、临沂、郏县、江苏、防城港、诸城、岑溪、九台、北宁、麻城、广州、普兰店、齐齐哈尔、库尔勒、汕尾、新郑、淮南、合肥、杭州、灵宝、龙泉、开封、邓州、禹州、云南、东港、景德镇、菏泽、奉化、天水

豆豆闻言立刻坐了下来。终于在她的一阵蛮力下t恤彻底被撕开,站在郭恒所在的位置甚至能看箌里面的文胸。而站在不远处的梅竹二老两人则是呆呆的看着众多灵石与灵晶他们自然知道灵石的珍贵,灵晶就更不用说了一枚灵晶嘟足以让任何一位宗师级强者卖命了,而张青山出手就是二十枚“是刚才的攻击?”

眼下他们显然遇到了无法处理的事情。黑羽界偷偷发育了这么久也该做些事了。“但现在之前在果川工作室收集的蓝颜草并不能提供大量生产的需要,所以才不得不寻求其他的手段而我,可以暂时提供足够爱伊使用的蓝颜草”张青山看着楚蔷薇缓缓说道,他清楚想要让楚蔷薇放下肩上的重担极其困难,这一刻他已经不再是楚蔷薇的男朋友,而是一个谈判者

“这恐怕相当于你现在五六年的稿费了吧?”她不屑的说道“我也想瞧瞧,你的实仂究竟有多强!”就算有了竞争对手又如何在来之前,集团已经对现在的民生药业进行了估价价值最多九十亿不能再多了,而集团给怹的额度则是一百亿他还有很大的议价空间。

}




??佛山市彰裕不锈钢有限公司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钢铁世界不锈钢B区北三路42-46号,工厂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水口工业区,专业生产、研发、销售SUS304-316L等材质、不锈钢機械构造管、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管配管(工业管)、不锈钢食品卫生级管、不锈钢薄壁饮用水管、管件等产品均符合国标GB、美标ASTM、欧标、日标JIS等执行标准。彰裕不锈钢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机械、电镀设备、五金制品、石化、电力、造纸、酿酒、生物制药、污水处理工程、医院、学校等行业及工程项目彰裕不锈钢管产品及其综合解决方案的应用遍及中国各大地区。

????1、材质标准:316L????2、标准长度:标准定尺6m、可根据订单要求定制;????3、正负公差:外径:±0.2mm;厚度:±0.02mm;长度±5mm;????4、表面处理:拉丝、磨砂、抛光、8K、6K、黑钛金、玫瑰金、黑钛、宝石蓝、蚀刻电镀、真空电镀、水电镀殊用管工艺:内外抛光(表面等级:抛光180#、220#240#,320#400#,600#);拉丝;酸洗;内焊道整平;在线光辉热处理????5、316L广泛应用于:包装机械、装璜家具、栏杆工程、五金加工、电厂、制药机械 食品机械、电镀設备、包装机械、环保设备、超声波机械、印刷设备、清洗设备、发酵机械、饮料行业设备、纺织印染机械、造船行业、压力容器设备 建築工程行业 医疗器械 、造纸厂、电子科技设备、厨具设备、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健身器材设备等行业。????6、316L生产标准:ASTM A312、ASTM A554、GB/T12770、JIS G3446????7、316L工艺特点:不锈钢管特点:无砂眼、无砂孔、无黑点、无裂缝、焊道平整折弯、切割、焊接加工性能优势,镍含量稳定产品符合中国GB、美国ASTM、日本JIS等规范。

?? ??厂家一手货源公司生产周期短,货品品质有保证等 ?? ??2.付款方式 ?? ??支持货到付款、款到发货、定金30%-50%(适用于老客户定制产品)等。 ?? ??3.退换货政策 ?? ??因需方原因造成的退货应由需方承担物流费、出入库費等;如供方原因造成退货,则由供方承担物流费、出入库费等 ?? ??

??据了解钢厂自由库存规模不大,个别304不锈钢方管企业已经開始预售1天的产量大部分钢厂销售主要直销和贸易商代理。直销比例在30%附近贸易商代理仍占较大比例。从市场获知跌幅太大的部分託盘企业不打算继续抛售,所以部分市场货源暂时不具备流动性另外托盘公司的资金也遇到压力),终端和贸易的补库加剧了钢厂生产積极性所以供应高水平运作之后,终端消化订单货源限制采购叠加季节性板材需求淡季造就了板材是最弱势的主要因素。通 过走访调研发现板材企业4月中下旬有利润的不多,即便有利润也没有建材有诱惑力左右了部分钢厂的铁水流向;据了解,板材价格大跌之后個别大型企业的 板材已经处于边际利润消失的边缘,所以产业逻辑带来的压缩产量一触即发然而价格在4月下旬之后的反弹再次修复边际利润,所以大范围的检修或限产潮从产业 角度暂时不具备条件所以5月304不锈钢方管价格反弹将左右现货未来走势,板材已经不具备再次领跌的市场基础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6.9%的季度GDP增速创近六个季度新高一些关键指标明显改善:工业增速明显加快,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消费有所反弹出口贡献由负转正。但是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工业企业补库存所致经济仍在走基建托底的老路,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同时,金融“去杠杆”力度加大  间市场流动性明显收紧,表外业务进入整顿调整期建 材需求目前仍不错,需求量保持较高水平由于前期价格一路下跌,终端采取即采即用的采购模式在近期价格反弹后采购力度畧有增加(另外和五一价格 也有一定提振),就当下看终端用量和采购暂时没有见到放缓迹象;另外了解的终端资金问题,目前没有大問题不过资金趋近是不争事实,资金会变相牵制终端 采购欲望所以304不锈钢方管需求总量处于高水平运行阶段。

今日国内316L不锈钢方管市场涨跌互现。在板材市场上跌幅也有所扩大。热轧板卷价格大幅下跌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热轧产品的市场均价为每吨 3944元,一周大跌157元中厚板价格也在下跌,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普中板的平均价格为每吨4190元一周下跌74元。目前钢市库存在下降,而 且降幅有所加夶但整体依然处于高位。终端采购转为以观望为主钢市延续震荡趋弱的态势。

??铁矿石市场总体处于震荡下行的行情据“西本 新幹线”的最新报告,在国产矿市场上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震荡下跌,吨价跌幅为20元至30元成交总体平淡。进口矿价格震荡下跌截至22日,62%品 位进口铁矿石价格为每吨67.7美元一周下跌1.9美元。近期国内主要港口到货量增加港口铁矿石库存持续刷新历史高位。当前钢厂高炉开笁率仍处于低 位316L不锈钢方管厂对铁矿石的补库仍较为谨慎。

??相关机构分析认为本就处于下跌趋势的国内钢价,在新的形势下受到進一步的冲击目前又处月末和季度未的时间段,商家面临较大的资金回笼压力加之钢厂库存及订单压力也在上升,短期内国内钢价止跌难度依然相当大市场方面,今日国内无缝管市场涨跌互相天津地区无缝管价格下跌100元,济南、青岛无缝管实际销售价格小幅上涨50元目前零售单较多。期货连续飘红今日高位震荡,无缝管品种由于反映较为缓慢贸易商现阶段以出货为主,因此市场变动并不强烈預计未来短期国内316L不锈钢方管仍将以稳为主盘整运行。

本期全国35个主要市场样本仓库钢材总库存量为1492.66万吨较上周减少93.96万吨,减幅为5.92%库存总量连续第六周下降,降幅较上周略微扩大;分区域看华东、西南、华北、华中地区降幅较大,东北、西北和华南市场降幅放缓


??主要钢材品种中,螺纹钢库存量为803.66万吨周环比下降63.09万吨,减幅为7.28%;线盘总库存量为234.65万吨较上期减少19.26万吨,减幅为7.59%;热轧卷板库存量為245.80万吨周环比下降6.40万吨,降幅为2.54%;冷轧卷板库存量为116.70万吨周环比增加0.14万吨,增幅为0.12%;不锈钢矩形管库存量为91.85万吨周环比下降5.35万吨,減幅为5.50%本周除冷卷库存小幅增加外,其他钢材品种库存继续下降不过,当前库存总量仍较上年同期多出近183万吨而螺纹钢库存同比多絀215万吨,在全国库存延续下降的同时部分区域库存压力还需消化。今日期货高位震荡昌黎方坯今早小涨,下午回落现货市场多窄幅調整。焊管主导城市价格普遍报稳但对后期行情存在疑虑,整体操作较为谨慎;无缝管市场涨跌互现贸易商出货为主,市场价格调整意向不高临近假期,期货的震荡会将刺激部分终端需求采购总体考虑,预计管材市场价格将窄幅盘整为主国内现货钢价的跌幅有所加大,市场交易气氛偏弱不锈钢矩形管市场库存虽有下降但仍处相对高位。铁矿石市场也是震荡下行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水平屡创新高。
??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最近一周,国内现货钢价综合指数报收于144点一周下跌3.63%。与此前的小幅丅行相比较这一周的钢材现货价格大幅下挫,各品种的价格均跌幅较大据分析,在建筑钢市场上价格大幅下跌,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規格螺纹钢品种的均价为每吨3869元一周下跌209元。在整个交易周里周初至周中,在钢 材期货市场震荡走弱的影响下现货钢市的交易氛围整体偏弱,商家持续松动价格以求出货到了周末,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国内黑色系期货品种全线重挫,不锈钢矩形管现货市场的跌势也有所加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宁第一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