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联系看守所的管教能联系到你呢?教我做做单可以吗

工作中的梁文娟。(本人供图)

一辆满载货品的三轮车停靠在银川市看守所七监区的门前,女嫌犯隔着监室下方的开孔处选购着喜欢的零食,管教人员站在旁边,注视着整个过程……这是银川市看守所唯一的女子管教大队,目前关押着120多名嫌犯,15名管教人员(8名民警、7名辅警)负责着监区里的各项事务。

当“护工”在押人员生病洗澡全程陪护

梁文娟是女子管教大队的副大队长,如今已经是她在监区的第9个年头,她也是女管教人员中从业时间最长的。梁文娟说她的职业特殊,高墙、电网、铁门是她的工作环境;涉嫌贩毒、盗窃、诈骗的女嫌疑人是她管理和教育的对象,自己既是管教又像是“护工”,在押人员生病、洗澡,她们全程陪护。在梁文娟心里,她每天面对的不仅是女在押人员,更是和她一样的女人。

监管队员每天早上来,先是进行交接班,确定所有在押人员情绪、身体等各方面因素稳定。此外,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巡视和谈话。不停地巡视,即便每天都会进行的吃饭等事项,都要全程跟随,精神一直都要保持高强度的紧张。整个监区没有多长,但自到单位后,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小小的监区来回走动,一天下来,运动手环记录,每个管教人员的平均步数至少在12000步以上。

做心理疏导雷同的谈话却是最重要的内容

管教人员还是“心理咨询师”,要及时为女嫌疑犯进行开导,教育她们好好改造。梁文娟说,每一个女嫌疑人随时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而谈话疏导,也成了管教人员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新进来要谈话,案件诉讼环节要谈,调换监室要谈,转移监所也要谈……”梁文娟说,对于每个在押人员,都要熟悉她们的个人以及案件情况。谈话虽然每次说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没有什么固定套路,管教人员必须得耐心和出自真心。

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女管教人员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化解。梁文娟说,有的时候,心里不舒服了,只能朝爱人发一顿火,而闲暇之余,她喜欢带着女儿逛街,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平时很少照顾女儿的歉意,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减压的方法。

进入监区管教也会失去“自由”

对于在押人员来说,看守所意味着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生活的色彩,同样,对于女管教人员来说,进入监区后,也等同于失去了“自由”。记者采访当天,就有着深刻体验,不说一道道门禁,进入监区之前,通讯工具全部没收,在监区待了两个小时,却感觉与世隔绝了好久。

梁文娟说,事实上,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平常工作繁杂,无暇顾及手机,唯一的担心就是家里临时有什么急事,好在家人都记牢了监所前台的值班电话,这样有事能够及时联系到她。

除了亏欠家人,梁文娟工作的这9年,最大的感触就是朋友越来越少了,身边仅有的朋友也多半都是同事。“工作时间基本都处于‘失联’状态,每次聚会,老没有时间过去,慢慢地别人就不叫你了。”梁文娟笑道,这样一来,正好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逢年过节,才是管教人员最为忙碌的时候,当其他人都盘算着怎么置办年货时,管教人员却思量着举办什么样的节目,才能消除在押人员的负面情绪。从选定节目,到挑选有特长的在押人员,再到节目排演、汇报演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十分用心地去准备,而当在押人员情绪平稳地过完年时,她们的年也算是过了。(记者 石永磊)

}

 看守所管教民警是监管警种中一个普通岗位,工作对象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通过管教民警的管理教育,管教对象在看守所关押期间,能够端正思想,认罪服法,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管教工作做好了,看守所的安全就有了保障,诉讼程序活动也能顺利进行。怎样做好管教工作,当一名合格的管教民警。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就此谈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筑牢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

管教民警的工作,是看守执法工作的最前沿,面对面直接管理,零距离接触在押人员,思想最容易受到侵蚀和诱惑。因此,首先要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其次,要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气节。最后,要牢牢把握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底线、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练好拒腐防变的“内功”,严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管教民警的自身工作做好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警清廉,光明磊落,才能在在押人员中树立威信,才有资本去管理教育他人,讲话才会有人听,做事才会使人服,工作起来也顺心。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管教工作也在变化“一看二守三送走”的单一监管模式已被 “教育感化、挽救矫治”的模式所取代。因此,管教工作应以法律法规为武器,科学、严格、依法、文明执法。

一是做好日常管理,管教民警对在押人员要对每个人的基本情况、犯罪经历、诉讼程序、现实表现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在押人员要实行面对面的直接管理,细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摸清其心理活动的规律,区别对待,对症下药,牢牢掌握主动权。    

二是对在押人员开展法制、道德、社会、家庭和前途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启发教育,促使他们改变立场,认识犯罪的危害性,积极改造,重新做人。

三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针对在押人员的心理特点,讲究方法、策略、技巧,区分重案人员和一般案件人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倡管教民警学点犯罪心理学,研究和探讨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揭示犯罪心理的实质,为教育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是用管理制度规范管教工作。管教工作中繁琐事成天干不完,工作再多、再忙,也不能乱方阵,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不能松懈,标准不能走样,内容不能缩水。看守所的规章制度是长期以来用血的代价总结出来的,制度挂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规定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认真细致,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三、区分不同类刑人员的管教

在押人员按性别有男女之分,按年龄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之分,按程序有未决犯和已决罪犯之分,按等级有安全、危险、最危险之分。在管教工作中,要依次轻重缓急,决定管教力量的配比,落实管理教育的措施。

死刑犯是最危险等级之列,是管教中重要的工作对象。死刑犯从新入监起至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完毕,交付执行,在看守所的关押时间一般要二年以上。对死刑犯的管教,是一项极其艰苦复杂的工作,是管教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目前绝大多数看守所均没有先进的硬件措施保障,其安全保障的重任就落在看守所民警身上,可以说保证死刑犯的安全,就是保证民警自己的安全。必须慎之又慎,来不得半点虚伪。对死刑犯的管教,首先是明确第一责任人,即所长和管教民警,大家劲往一处使,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第二是认真落实谈话教育和安全防范制度,勤了解、勤观察、勤检查、勤调监,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贻。第三是兵不厌诈,巧夺制胜,抓住死刑犯求生的心理,编造可能改判的“理由”,配合律师家属一次一次地“骗”至死刑犯交付执行为止。这些做法虽有点不道义,但对减轻死刑犯长时间等待煎熬的痛苦,还是人性化的。

四、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利

在押人员新入监时,管教民警在第一次谈话中,必须依法告知其在押期间的合法权利。让其知道党和政府对犯罪人员教育,改造、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虽然被羁押,但并非一切都完了,在押人员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同样享有国家法律给予的权利。在管教中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押人员提出的合法要求要尽量满足,做不到的也要解释清楚,在押人员的给养标准,要按规定足量供应,在押人员生病要及时救治,对在押人员的辩护、上诉、申诉、控告、检举、通讯、会见等工作,样样事情都要认真做好,要把党和国家教育、改造、感化、挽救的政策在日常管教工作中体现出来,近距离接触在押人员,坚定他们树立改过自新的信心。充分利用监所开放的平台,让社会各界加深对看守工作的了解,支持关心看守工作,共同维护监所安全,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利。

五、提高业务水平,自觉接受监督

管教工作的方式方法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而相应变化的,管教业务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改进方法。因此,管教民警提高素质,提高业务水平,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本单位优秀民警的先进管理经验,借鉴本系统外单位的科学管理方法,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丰富经验。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借助外力做好管教工作。驻所检察室作为法律监督部门,对看守所的监管执法活动,全程进行监督,一方面是履行职责,另一方面是对监管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建议和纠正,其目的和作用都是为了促进看守所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是对监管民警的关心和支持,百益无一害,“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邀请人大、政协委到看守所视察,提出合理化建议,出谋献策等都有利于看守所各项工作的开展。

总之,看守所管教工作责任重大而光荣,岗位平凡而伟大,只要热爱本职,热心进取,吃苦耐劳,真抓实干,行行出状元,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创出不平凡的业绩。

(汝城县公安局  何从古 朱建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联系看守所的管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