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或封神演义道教既然神仙1500年经历一次大劫,为何天上的官员包括封神榜以外的从古至今还在天上上班

广成子第一次出场是在寿王要杀两位皇子的时候。

当有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只因一千五百年神仙犯了杀戒,昆仑山玉虚宫掌阐道法,宣扬正教,圣人元始天尊闭目讲筵,不阐道德。二仙无事,闲乐叁山,兴游五岳,脚踏云光,往朝歌经过。忽被二位殿下顶上两道红光,把二位大仙足下云光阻住;二仙乃拨开云头一看,见午门杀气连绵,愁云卷结,二仙早知其意。广成子曰:“道兄!成汤王气将终,西岐圣主已出;你看那一簇众生之内,绑缚二人,红气冲霄,命不该绝。况且俱是姜子牙帐下名将,你我道心无处不慈悲,何不救他一救?你带他一个,我带他一个,回山;久後助姜子牙成功,东进五关,也是一举两得。”

赤精子曰:“此言有理,不可迟误。”广成子忙唤黄巾力士:“与我把那二位殿下,抓回本山来听用。”黄巾力士领法旨,驾起神风,只见播土扬尘,飞沙走石,地暗天昏,一声响亮,如崩开华岳,折倒泰山。吓得围宿叁军,执刀士卒,监斩殷破败用衣掩面,抱头鼠窜。及至风思无声,二位殿下不知何往,踪迹全无。

从广成子与赤精子的谈话中,对于两人是否知道被杀的是不是殷商的两位殿下还要打个问好。虽然广成子说了【况且俱是姜子牙帐下名将】,但也不能说明两个人就知道被杀人的身份,因为【况且俱是姜子牙帐下名将】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因为【封神】之事已经决定了敌对双方就是阐教联盟和殷商联盟,既然是殷商联盟要杀的人,又命不该绝,自然是姜子牙帐下名将。

但是从后来的故事发展中,我们可以知道,就算当时广成子不知道二人的身份,后来也是知道的。

在《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中如是说道:

道人(广成子)偶想起殷郊:“如今子牙东征,把殷郊打发他下山,佐子牙东进五关,一则可以见他家之故土,一则可以捉妲己报杀母之深仇。”忙问:“殷郊在那里?”殷郊在殿后听师父呼唤,忙至前殿,见师父行礼。广成子曰:“方今武王东征,天下诸侯相会孟津,共伐无道,正你报仇泄恨之日。我如今着你前去,助周作前队,你可去么?”殷郊听罢,口称“老师”曰:“弟子虽是纣王之子,实与妲己为仇。父王反信奸言,诛妻杀子,母死无辜,此恨时时在心,刻刻挂念,不能有忘。今日老师大舍慈悲,发付弟子,敢不前往,以图报效,真空生于天地间也。”广成子曰:“你且去桃源洞外狮子崖前,寻了兵器来,我传你些道术,你好下山。”

由此可见,广成子就算当时救殷郊兄弟二人的时候不知道其身份,在后来也定然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但是在知道身份后,也让殷郊去助周伐寿,我总觉得其居心不良。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推算一下。

《封神演义》第一回中提到,寿王拜祭女娲宫是在寿王七年。【原文:纣王七年,春二月……    一日,纣王早朝登殿,设聚文武……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而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寿王在这年的三月十五日题诗女娲宫,惹怒女娲,本要给寿王一个报应,但是因为殷商还有二十八年气运,所以派出轩辕坟三妖进宫霍乱君心,第二年,苏护因为得罪费仲尤浑,所以让他进女苏妲己,不久后,西、北两伯侯兵伐冀州,苏护无奈进女,几个月后,殷商姜皇后含冤而死,四大诸侯,两个被杀,一个被囚。这一年,太子殷郊十四岁,二殿下殷洪十二岁。殷郊学艺下山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是从殷郊死后不久洪锦成亲。可以看出,殷郊死在寿王三十五年三月之前。因为殷郊死后,洪锦被抓,后与龙吉公主成了姻亲,他成亲的时间是【纣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日】。也就是说,殷郊下山的时候他已经41岁了。【14+(35-8)=41】试想,让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下山,帮别人攻打自己的父亲,抢夺属于自己的江山,怎么想都让人觉得怪怪的。虽然殷郊和寿王有仇,但他们之间毕竟是父子,夫妻都没有隔夜仇,何况父子之间的这段仇恨已经过了二十八年。而广成子似乎也忌讳这点,所以在临下山前才对殷郊说:“你且去桃源洞外狮子崖前,寻了兵器来,我传你些道术,你好下山。”真不知道殷郊二十七年来在九仙山桃园洞在做些什么。

接下来的情景与雷震子有着极大的相似,吃了几颗豆子,长出了三头六臂,然后广成子传艺,殷郊下山。然后被申公豹教唆违背誓言,得了誓言报应。

事情介绍完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广成子为什么让殷郊二十七年后,姜子牙金台拜将前下山呢?

如果殷郊眷恋人间繁华,眷恋属于自己的江山和王位,让他在金台拜将前下山,很可能会给西岐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顺,因为就算在金台拜将时,西岐的实力都不如殷商,所以为了稳妥期间,殷郊只能留在九仙山桃源洞。而殷郊作为【封神榜】上的有名之士,又必须下山,若是在金台拜将后,将殷郊派遣下山,殷郊若是眷恋自己的江山和王位,势必会影像西岐冰进五关。所以不得不下山的殷郊成了阐教考虑的问题,最后阐教决定,让殷郊在金台拜将前下山,这时候,西岐已经有了和殷商抗衡的实力,殷郊若是一心辅助西岐,那么就让他随兵攻进五关,身怀道术,带有番天印的他定然能在战场上为西岐立下汗马功劳,若是心生二心,就将其除掉,为兵进五关之事扫除后患。

或许之前有赤精子杀徒弟之事给广成子提了个醒了吧。广成子和殷郊第一次交手之后,就再也没有与殷郊打过交道,到底是因为于心不忍,还是其他原因呢?我看,还是和申公豹有关。

广成子的法力应该高于赤精子,他传给殷郊三首六臂,兵器方天画戟,法宝番天印、落魂钟和雌雄剑,尤其这番天印,只有防御却没有制服的方法,广成子按照燃灯的指示去太上老君那借来了离地焰光旗,去西方教借了青莲宝色旗,交给燃灯后,就眯了起来,之后的事仿佛都与他无关,只是知道自己的道友一起灭了自己的徒弟。

那他为什么不参与剿灭殷郊的行列中呢?两个原因,一是燃灯担心他不忍心对徒弟下狠手,所以压根没派他,二是他知道这事有申公豹的掺和,不是那么简单,徒弟必须杀,但自己到时候又和赤精子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万一徒弟跑了,又难以交代,所以,干脆,装孙子吧,法宝给你借来,你爱咋咋地。

我们不难看出,当师傅的,和当父母的有时很像,不管徒弟对了错了,都希望他好,但到了没准自己的身家都不一定保的住的时候,一切还都得听从上峰的安排,哪怕自己门下从此绝后,正所谓神仙会武术,流氓也挡不住。

广成子再次出场是在破十绝阵的时候。

话说金光圣母见广成子飘然而来,大呼曰:“广成子,你也敢会吾此阵?”广成子曰:“此阵有何难破,聊为兒戏耳!”金光圣母大怒,仗剑来取。广成子执剑相迎。战未及三五合,金光圣母转身往阵中走了。广成子随后趕入“金光阵”内,见台前有幡杆二十一根,上有物件挂着。金光圣母上台,将绳子揽住,拽起套来,现出镜子,发雷振动,金光射将下来。广成子忙将八卦仙衣打开,连头裹定,不见其身。金光总有精奇奥妙,侵不得八卦紫寿衣。有一个时辰,金光不能透入其身,雷声不能振动其形。广成子暗将番天印往八封仙衣底下打将下来,一声响,把镜子打破了十九面。金光圣母着慌,忙拿两面镜子在手,方欲摇动,急发金光来照广成子;早被广成子复祭番天宝印打来。金光圣母躲不及,正中顶门,脑浆迸出。一道灵魂早进封神台去了。广成子破了“金光阵”,方出阵门。

从这里可以看出,广成子是非常聪明且懂得观察的。不然也不会在萧臻会了金光阵后就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然后破掉金光阵。

除了人聪明,懂得观察外,广成子还是个很义气的人。在对战赵公明时,赤精子被赵公明用定海珠打了一交,在要伤及赤精子性命的时候,广成子及时出手,才避免了赤精子被封神的厄运。

文中如是写道:“话说赤精子执剑来取公明。公明鞭法飞腾。来往有三五合,公明取出一物,名曰定海珠,珠有二十四颗。此珠后来兴于释门,化为二十四诸天。公明将此宝祭于空中,有五色毫米。纵然神仙,观之不明,瞧之不见,一刷下来,将赤精子打了一交。赵公明正欲用鞭复打赤精子顶上,有广成子岔步大叫:“少待伤吾道兄!吾来了!”公明见广成子来得凶恶,急忙迎架广成子。两家交兵,未及一合,又祭此珠,将广成子打倒尘埃。道行天尊急来抵住公明。公明连发此宝,打伤五位上仙……玉鼎真人,灵宝大法师五位败回芦蓬。”

或许正是因为广成子聪明、懂得观察又讲义气,所以才会被元始天尊看重,派广成子送金霞冠。

我之所以说广成子送金霞冠是个阴谋有两点。

第一,   金霞冠送的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在广成子杀火灵圣母,缴金霞冠前,在此前诸如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娘娘的八卦龙须帕,第三十四回,哪吒收余化的戮魂幡不仅没有归还的意思,还都是据为己有了。为什么偏偏在杀了火灵圣母后要归还金霞冠。因为这个时候,西岐已经兵分三路进宫朝歌了,而元始天尊封神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消灭比自己强大的阐教,而西岐攻占五关的这段时间相对来说又太短,所以只好在刚刚并分三路进攻朝歌,便让广成子将金霞冠送到碧游宫,激怒截教中人,下山后便一网打尽。

当然,这里选广成子去也是经过元始天尊慎重考虑的。因为元始天尊拥有一件其他人都没有的无上法宝,番天印。番天印据说是元始天尊取了被撞断的半截不周山,加上功德制成的后天至宝,威力堪比先天灵宝。在广成子将此宝物传给殷郊,殷郊要给他翻脸,他这个做师傅的也只有逃走的份。最后广成子围着地球跑了一圈,借来了离地焰光旗和青莲宝色旗。南极仙翁借来少素色云界旗,加上阐教的玉虚杏黄旗,才让殷郊伏法。而且燃灯道人也说过:“番天印利害;除非取了玄都离地焰光旗,西方取了青莲宝色旗。如今止有了玉虚杏黄旗,殷郊如何伏得他,必先去取了此旗方可。”也就是说,广成子代番天印去碧游宫缴金霞冠,就算激的通天教主出手,广成子也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而广成子去了碧游宫后,截教门徒的反映完全没有逃出元始天尊的算计。

众弟子心下甚是不服,俱在宫外等他。傍边有最不忿的是金灵圣母、无当圣母,对众言曰:“火灵圣母是多宝道人门下,广成子打死了他,就是打我等一样。他还来缴金霞冠,明明是欺蔑吾教!我等师尊又不察其事,反分付任他打,是明明欺吾等无人物也!”此时恼了龟灵圣母,大叫曰:“岂有此理!他打死火灵圣母,还来缴金霞冠!待吾去拿了广成子,以泄吾等之恨!”龟灵圣母仗剑砍来,大呼:“广成子不要走!我来了!”广成子站住,见他来的势局不同,广成子陪笑迎来,问曰:“道兄有何分付?”龟灵圣母曰:“你把吾教门人打死,还到此处来卖精神,分明是欺蔑吾教,显你等豪强,情殊可恨!不要走!我与火灵圣母报仇!”仗剑砍来。广成子将手中剑架住,言曰:“道友差矣!你的师尊共立'封神榜’,岂是我等欺他,是他自取。也是天数该然,与我何咎!道友言替他报仇,真是不谙事体!”龟灵圣母大怒曰:“还敢以言语支吾!”不由分说,又是一剑。广成子正色言曰:“我以礼谕你,你还是如此,终不然我怕你不成?纵是我师长,也只好让你两剑。”龟灵圣母又是一剑。广成子大怒,面皮通红,仗宝剑相还。两家未及数合,广成子祭番天印打来。龟灵圣母见此印打下来,招架不住,忙现原身,乃是个大乌龟。

可见【选】广成子去碧游宫完全是元始天尊悉心算计过的。

第二便是广成子缴金霞冠,三游碧游宫的后果。

多宝道人曰:“弟子怎敢欺诳老师!”众门人齐曰:“实有此语。这都可以面质。”通天教主笑曰:“我与羽毛相并,他师父却是何人?我成羽毛,他师父也是羽毛之类。这畜生这等轻薄!”分付金灵圣母:“往后边取那四口宝剑来。”少时,金灵圣母取一包袱,内有四口宝剑,放在案上。教主曰:“多宝道人过来,听我分付:他既是笑我教不如,你可将此四口宝剑去界牌关摆一诛仙阵,看阐教门下那一个门人敢进吾阵!如有事时,我自来与他讲。”多宝道人请问老师:“此剑有何妙用?”通天教主曰:“此剑有四名:一曰'诛仙剑’,二曰'戮仙剑’,三曰'陷仙剑’,四曰'绝仙剑’。此剑倒悬门上,发雷振动,剑光一愰,任从他是万劫神仙,也难逃得此难。”

这就是广成子游碧游宫的直接后果,通天教主出手,四宝剑齐出,设下了【诛仙阵】,截教门人此后不但折损门人,还被抢去了这四把宝剑,而阐教不但没有归还,还利用这四把宝剑在万仙阵中尽荼截教门人。用书中原文就是【广成子祭起诛仙剑,赤精子祭起戮仙剑,道行天尊祭起陷仙剑,玉鼎真人祭起绝仙剑,数道黑气冲空,将万仙阵罩住,凡封神台上有名者,就如砍瓜切菜一般,俱遭杀戮。子牙祭打神鞭,任意施为。万仙阵中又被杨任用五火扇扇起烈火,千丈黑烟迷空,可怜万仙遭难,其实难堪。哪吒现三首八臂,往来冲突。玉虚一干门下,如狮子摇头,狻猊舞势,只杀得山崩地塌。】

从此以后,原始天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但截教元气大损,就连掌门通天教主也没洪钧老祖带走。不但十二金仙完成了自己劫数,截教也从此灭亡。

下回我们讲广成子的好兄弟——赤精子。

赤精子在《封神演义》中的出场和广成子一样,就是他和广成子一起救了将被行刑的殷商两位皇子殷洪和殷郊。

赤精子这个人总的说起来比较热心。

赤精子救过皇子后,再次出场是在《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昆仑山》。文中说道:

仙翁曰:“我有要紧事,不得陪兄,岂非不得闲之说?”赤精子曰:“吾知你的事,姜子牙魂魄不能入窍之说,再无他意。”仙翁曰:“你何以知之?”赤精子曰:“适来言语,原是戏你,我正为子牙魂魄赶来。我因先到西岐山封神台上,见清福神柏鉴说:『子牙魂魄方至此,被我推来,今至昆仑山去了。”故此特地赶来,方见你进宫,故意问你;今子牙魂魄果在何处?”仙翁曰:“适间闲游崖前,只见子牙魂魄飘荡而至;及仔细看,方知,今已被吾装在葫芦内,要启老师知之,不意兄至。”赤精子曰:“多大事情,惊动教主?你将葫芦拿来与我,待吾去救子牙走一番。”仙翁把葫芦付与赤精子。赤精子心慌意急,借土遁离了昆仑,刹时来至西岐。

也正是这次去,赤精子亲身涉险,进了不明状况的落魂阵和姚宾争夺姜子牙的魂魄,虽然因为逃跑的快没有丢失性命,却还是丢了足下两朵莲花。

虽然差点殒命,但是赤精子依旧不改救治同门之心,从西岐赶往昆仑,然后又按照元始天尊的吩咐去玄都借了太极图,以丢失师伯太极图的代价抢回了姜子牙的魂魄,救回了姜子牙。

后来再出场,便是对战赵公明,文中如此写道:

赵公明道罢,黄龙真人跨鹤至前大呼曰:“赵公明!你今日至此,也是封神榜上有名的,合该此处尽绝。”公明大怒,举鞭来取;真人忙将宝剑来迎,鞭剑交加,未及数合,赵公明忙将缚龙索祭起,把黄龙真人平空拿去。赤精子见拿了黄龙真人,大呼:“赵公明不得无礼!听我道来:“会得阳丹物外玄,了然得意自忘筌;应知物外长生路,自有逍遥不老仙。铅与汞合产先天,倒颠日月配乾坤;明明指出无生妙,无奈凡心不自捐。”

话说赤精子执剑来取公明,公明鞭法飞腾,来往有叁五合,公明取出一物,名曰:“定海珠”,珠有二十四颗,此珠後来兴於释门,化为二十四诸天,公明将此宝祭於空中,有五色毫光,纵然神仙,观之不明,应之不见,一刷下来,将赤精子打了一交。赵公明正欲用鞭复打赤精子顶上,有广成子急步大叫:“休得伤吾道友:吾来了!”公明见广成子来得凶恶,急忙迎架广成子;两家交兵,未及一合,又祭明珠,将广成子打倒尘埃。道行天尊急来抵住公明。公明连发此宝,打伤五位上仙。玉鼎真人、灵宝大法师,五位败回芦篷,赵公明连胜回营。

师弟有难,主动请缨,同门受欺,主动相助。怎是一个热心了得。

此后,赤精子对战姚宾,颇落魂阵,重夺太极图,对战云霄三姐妹,阻挡闻仲,将其逼进绝龙岭,派弟子下山,作者所花的笔墨并不多,但也可见其性情,好比在《第五十回三姑计摆黄河阵》中如此写道:

云霄曰:“燃灯道人,今日你我会哉,决定是非。吾摆此阵,请你来看阵。只因你教下门人将吾道污蔑太甚,吾故此才有念头。如今月缺难圆。你门下有甚高明之士,谁来会吾此阵?”燃灯笑曰:“道友此言差矣!佥押'封神榜’,你亲自在宫,岂不知循环之理,从来造化,复始周流。赵公明定就如此,本无仙体之缘,该有如此之劫。”琼霄曰:“姐姐既设此阵,又何必与他讲甚么道德。待吾拿他,看他有何术相抵!”琼霄娘娘在鸿鹄鸟上仗剑飞来。这壁厢恼了众门下。内有一道人作歌曰:

“高卧白云山下,明月清风无价。壶中玄奥,静里乾坤大。夕阳看破霞,树头数晚鸦。花阴柳下,笑笑逢人话;剩水残山,行行到处家。凭咱茅屋任生涯,从他金阶玉露滑。”

赤精子歌罢,大呼曰:“少出大言!琼霄道友,你今日到此,也免不得'封神榜’上有名。”轻移道步,执剑而来。琼霄听产,脸上变了两朵桃花,仗剑直取。步鸟飞腾,未及数合,云霄把混元金斗望上祭起,一道金光,如电射目,将赤精子拿住,望“黄河阵”内一摔,跌在里面,如醉如痴,即时把顶上泥丸宫闭塞了。

由此可见赤精子见不得自己人受欺的刚烈性格。

后来,殷洪违背下山誓言,重回殷商对战西岐,为了不延误姜子牙金台拜将之期限,赤精子用太极图亲手将自己调教的徒儿化为飞灰。纵然事后放声哭曰:“太华山再无人养道修真,见吾将门下只样如此,可为疼心。”也不见起丝毫悔意。

当然赤精子也是一个顾大局的人。

虽然对自己的同门朋友,赤精子不怕流血牺牲,甚至连自己的徒弟也可以不要,但是当有人阻拦【封神大业】时。赤精子依旧毫不犹豫,哪怕是自己刚失去了徒弟,懂得那份痛,但是他依旧不怕被同门记恨,去诛杀自己同门的徒弟。如文中写的:

殷郊收了印,往南方离地而来。

忽见赤精子大叫曰:“殷郊你不能有负师言,难免出口发誓之灾。”殷郊情知不杀一场,也不得完事,催马摇戟来战。赤精子曰:“孽障!你兄弟一般,俱该如此,乃是天数,俱不可逃!”忙用剑架戟,殷郊复祭番天印就打。赤精子展动离地焰光旗,此宝乃玄都宝物,按五行奇珍。赤精子展开此宝,番天印只在空中乱滚,不得下来。殷郊见如此光景,忙收了印,往中央而来。

再后来,赤精子师傅出场表现平平,在诛仙阵中,在元始天尊的符咒下摘得摘戮仙剑。后在万仙阵中,又主动请缨,去破【太极阵】,若不是广成子及时出手,便被阵中的乌云仙取了性命。

不过好在有惊无险,赤精子在万仙阵用戳仙剑在人间完成了自己的红尘杀伐之劫,之后重新修真练道去了。

其实,《封神演义》中的赤精子便是神话传说中的宁封子。

宁封子传为黄帝时陶正(掌管烧陶事务)。能积火自焚,随烟气而上下。其传说始见于《列仙传》,后亦为《搜神记》《拾遗记》《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诸书所载。归纳其内容,大凡有三。

其一,宁封子修炼成仙。《列仙传》云:“赤松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东晋王嘉《拾遗记》又云:“洹流如沙尘,足践则陷,其深难测。大风吹沙如雾,中多神农鱼鳖,皆能飞翔。有石蕖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复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其地一名沙澜,言沙涌起而成波澜也。仙人宁封食飞鱼而死,二百年更生。故宁先生游沙海七言颂云:'青蕖灼烁千载舒,百龄暂死饵飞鱼。’则此花此鱼也。”其二,黄帝向宁封子问“龙?飞行”之术。相传,宁封子升仙后,栖于蜀之青城山,黄帝曾往见问以“龙蹻飞行”之道。南宋诗人范成大说:“三十里至青城,山门曰宝仙九室洞天。夜宿丈人观,观在丈人峰下。五峰峻峙如屏,观之台殿上至岩腹,丈人自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传记》略云:姓宁,名封,与黄帝同时。帝从之问龙蹻飞行之道。”元赵道一亦谓:“宁封先生栖于蜀之青城山北岩,黄帝师焉。请问三一之道,先生曰:'吾闻天真皇人被太上敕,近在峨眉,达三一之源,可师而问之也。’因以《龙蹻经》授黄帝。黄帝受之,能荣(乘)云龙以游八极。乃筑坛其上,拜宁君为五岳真人。……黄帝封宁君主五岳,上司岳神,以水报刻漏于此,是谓六时水。阴时即飘然而洒,阳时即无。”其三,民间流传的宁封子神仙故事。四川灌县青城山建福宫后丈人山,传说是轩辕黄帝向宁封丈人问道处。宁封因封于此,故名宁封。其时洪水泛滥,人居洞穴,每到山下取水,无盛水器,以山下湿泥为器易碎。宁封偶于烧野兽火中得硬泥,遂悟作陶之理,故传说宁封为黄帝陶正。某次烧陶,宁封升窑添柴,因窑顶柴塌,遂陷火窟,人见灰烟中有宁封形影,随烟气冉冉上升,便谓宁封火化登仙。宁封便成为一个为发展人类文明而牺牲自己的仙人了。

赤精子大约就是如此了,下次请看——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在《封神演义》中出场虽然不多,但是戏份却很足,尤其是提起他的徒弟哪吒,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关于哪吒,也就是灵珠子投胎凡间之事属于阴谋,但是这却并不妨碍太乙真人护犊子的个性。

关于哪吒出生、剔骨剖腹剔肠,剜骨肉还於父母一直到燃灯道人点化李靖隐藏行迹,等到日后武王伐纣才现身讨伐殷商着一些我们前面已经在哪吒一节中说过了,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太乙真人再次出场是《第三十六回 张桂芳奉诏西征》

哪吒至蒲团下拜。真人曰:“此处不是久居之地,你速往西岐,去佐你师叔姜子牙,可立你功名事业。如今三十六路兵伐西岐,你可前去,辅佐明君,以应上天垂象。”哪吒满心欢喜,即刻辞别下山。上了风火轮,提火尖,斜挂豹皮囊,往西岐来。

哪吒去西岐赶上了什么时候呢?正是青龙关张桂芳连擒西岐二将姜子牙挂免战牌的时候,而颇张桂芳和风林的法术,非哪吒不破。当然,这和十二金仙的其他人派自己徒弟下山基本是一个版本,都是属于雪中送炭性的。对于凸显太乙真人护犊子并没有多大说服力。

在封神演义《第七十五回  土行孙盗骑陷身》中,太乙真人知道自己的徒弟中了余化的化血刀,便派道童去将哪吒背了回去。让哪吒好好休了一个长假,直到白鹤童子来请会诛仙阵,才让哪吒下山,下山前还让哪吒就着酒将火枣吃下,长出了三头八臂,再送三件宝物,师傅送弟子八件宝物,翻遍整本《封神演义》也仅太乙真人一人而已。

除了护犊子,太乙真人本领也不是盖的,在对战十绝阵时,太乙真人奉命破孙良的化血阵,如是写道:

孙天君大怒,催鹿仗剑直取。太乙真人用剑相还,未及三五合,孙天君便往阵中去了。太乙真人听脑後金钟催响,至阵门下一指,地生两朵青莲,真人脚踏莲花,腾腾而入。真人用左手一指,指上放出五道白光,高有一二丈,顶上现有一朵庆云,旋在空中,护於顶上。孙天君在叁上抓一把黑沙,打将下来,其沙放至顶云,如云见烈焰一般,自灭无迹。孙天君大怒,将一斗黑沙往下一泼,其沙飞扬而去,自灭自消。孙天君见此术不应,抽身逃遁,太乙真人忙将九龙神火罩,祭於空中,孙天君命该如此,将身罩住,真人双手一拍,只见现出九条火龙,将罩盘绕,顷刻烧成灰烬,一道灵魄往封神台去了。

由此可见,十天君里的孙天君对太乙真人来说就是一只打发无聊时光的万物,不然,孙天君也不会三五个回合就进了阵中。而太乙真人呢?直接用实力说话,孙天君说吹捧的:“内

藏数斗黑沙。但神仙入阵,雷响处风卷黑沙,些须着处,立化血水,纵是神仙难逃利害。”之阵,太乙真人不用任何宝物保护自己,用庆云就接下了黑沙,然后用九龙神火罩送了孙良最后一程。

这里值得一体的还有,太乙真人创立了自己的教派。

《封神演义》的《第五十回三姑计摆黄河阵》,“话说云霄将混元金斗拿文殊广法天尊,拿普贤真人,拿慈航道人、道德真君,拿清微教主太乙真人,拿灵宝大法师,拿惧留孙,拿黄龙真人……”

相信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了,捉拿的这些人中,只有太乙真人加了职称,既“清微教主”。

在道教中,确实有清微派。“清微派,唐末产生的内丹与符箓相结合的新的符箓道派 ,该派称其符法出於清微天元始天尊,故名。据《清微仙谱》说 :该派创始於唐 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第九代为南毕道。南隐居四川青城山,将雷法授黄舜申,黄遂以擅雷法而闻名京师,受宋理宗召见,到元代授其「雷渊广福普化真人」之号。黄舜申作为第十代宗师,清微法经其阐扬宗旨而大成,门徒甚多,道阐四方。”

这便是道教历史上的清微派。

太乙真人实指清微派的某一位宗师,而具体是祖舒,还是南毕道,还是黄舜申,我们由于再没有其他线索,因此上,便认为或许是该派最有成就的人,那么就应该是黄舜申了。所以,太乙真人不是太乙救苦天尊,而是清微派宗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黄舜申。

在神话传说中,太乙真人又称太一真人、泰一真人。史记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天官书曰:中宫天极星,其一多者为太乙常居之所。汉武帝在长安东南郊设太一坛,以五常为辅。礼记亦载有太一天帝。道教吸其信仰,尊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陶景弘之真灵位业图第一神阶中,列有玉天太乙真君,居玉清仙境,号令群真人。道教又尊称为太乙救苦天尊,道经云:天尊为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坠入地狱的亡魂之大神,受苦难者只要祈求,呼叫天尊之圣名,就能得到救助,解厄消难。

太乙真人誓愿度人鬼,旨在罚恶扶善,罚恶只是纠转世人祛兽性、返人性,复道怕也。故地狱亡魂、孽障深重者,乞求太乙救苦天尊超度。

太乙真人综御万类,并尊为「青玄上帝,每於十一月十一日圣诞,或遇急难之时,信众迳往寺庙祷祝」由于真人具有无限神权,能超度亡魂,拔度婴灵,尤为信众所敬,故家有丧事,悉皆祈求真人解救,使亲人、婴灵亡魂,能免於受苦受难,真人亦有求必应。

太乙真人有个徒弟哪吒,关于他的家乡陈塘关所在何处,争论颇多,下次我们说《陈塘关究竟在何处》。

前两天,有网友留言问我从何处考证的依据,说陈塘关在四川宜宾。希望我说明一下,而今天就在此论证一下: 

关于古陈塘关在今天位于何地,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在天津河西区;一种认为在今河南省西峡县;还有一种是在四川的宜宾。而《封神演义》中的陈塘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慢慢分析一下。

先说支持陈塘关是天津河西区的观点。

谈这个观点之前,要先说一下哪吒的出身问题,那就是哪吒本不是中国土著居民,而是住在天津的印度侨民。

在印度史书中有记载,哪咤,他的印度梵文全称是“哪咤俱伐罗”或“那罗鸠婆”。据佛经说,他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毗沙门是佛教守护北方的天王,他护持佛法,守卫国土,还能降伏妖魔,他有宝塔,每当他出来时,宝塔常由哪咤捧着。据说,后来哪咤随其父旅居中国,时在盛唐明皇李隆基时代。

有一回,新疆西部、葱岭界外的五个国家的联军进犯大唐疆域,唐玄宗很着急,于是毗沙门天王率领二子木咤和三子哪咤,击退敌军。

后来,哪咤被派到北方作佛法的守护神。天津地区是佛教盛行的地方,佛祖释迦牟尼也到天津来过,所以哪咤从他师父太乙真人那到得到了三件兵器:即风火轮乾坤圈和混天绫便到了天津。在当时,天津河西区的陈塘关,还不是退海地,为了防止海侵陆地,危机佛家圣地,所以在海边设关。这就是陈塘关的来源。后来海退,陈塘关变为陆地,而且有了人居住,“关”自然就变成“庄”了。有人怀疑“关”与“庄”是两码事,其实也没必要那么较真儿,只要顺理成章就行了。陈塘关退海之后,哪咤的守护地又退到三岔河口了。所以,好多人至今还争论,哪咤闹海是在陈塘关还是在三岔河口。而这点的争论并不妨碍陈塘关在天津的论据,因为无论在三岔河口还是在所谓的陈塘关,都是在天津。

另一点就是,据传说和记载,李靖曾任唐朝岭南道抚慰大使、兵部尚书、封代国公,后改卫国公,后来挪迁天津总兵官。今天津南开区北门里西侧,即府衙门街的东头,就是李靖的办公地点,他的住宅。此时虽然是唐代,但是《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所以这点虽然牵强却不好反驳。

另一个立论依据就是哪咤闹海这一段。这里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天气炎热,哪咤嚷着要去洗澡,李靖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本领而且顽皮,恐怕他在海里推波助澜,若惹翻了东海龙王,难免要生出事端来,就喝令阻止。可是母亲疼孩子,趁李靖不备,把哪咤放了出去哪咤在海里玩得正起兴,突然想起了海中老龙主,何不把他唤出一同玩耍。干是用风火轮把水分开,海底露出。哪咤大声呼喊,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敖丙。龙王太子见是个小孩在那喊叫,便认为小孩好欺侮,逐大声叱责。“谁家的小东西,敢来惊动我父王之地,还不快快退下。”哪咤一听来者不善,也没答话,扔出乾坤圈,就把敖丙太子锁住了,之后用力一抡,把太子摔上岸。因为用劲儿太大,太子摔到地上便断了气;眼珠子也摔出来了。

 哪咤不知惹下了大祸,从地上拾起龙珠就钻到水里,跑到龙宫,喊出来老龙王夫妇,高声说道:“你儿子无理,我把他打死了,这是他的眼珠,我拿着玩了……”老龙王夫妇一听,气昏了,一面冲上抢哪咤手里的眼珠,一面呼唤虾兵蟹将涨潮,淹没所有的陆地和村庄。哪咤不知惧怕,还拿着敖丙的眼珠和老龙王开玩笑,一边向上扔,一边喊“二龙戏珠”,说着跑回家去了。

据记载,这次就是两千年前天津发生的海浸,淹没了天津的所有村庄。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都被淹死了。老龙王还不解气,又跑到天宫向玉皇大帝告状。大帝震怒,召来李靖,要他处死哪咤。李靖知道儿子闯下了大祸,不敢多言,领旨,回到天津,把哪咤拿下,准备次日午时凌迟。

哪咤被关起来后,想到老龙王不会放过父亲,还不如将身还父,解脱父王,想着想着把心一横,用刀割下自己的肉,将身还父而去。

这就是天津人为什么把哪吒作为自己家乡人的三条依据,但是你有依据,我有证明,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认为陈塘关在河南省西峡县呢?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陈塘关在河南省西峡县,论证理由有九条:

其一,从地理位置看。很多人认为,许仲琳《封神演义》中所列古陈塘关就是今天的奎文关,奎文关,为古西岐东出朝歌第一军事要塞,与古西岐距离很近,不过数百里之遥,为古西岐去向殷商首都朝歌必经之道。杏花村又位于陈塘关(奎文关)内一箭之地。且今奎文关所处位置,南北皆有崇山峻岭一字长龙摆开,关门外为发源于此岭北边2公里处,流经奎文关前的木寨河,向南相交于哪吒山下的九湾河(丁河)。木寨河在流经奎文关前时,因河面宽阔,水流减速,形成一处100多亩的巨大深水塘。北又有木寨、马头寨之天险,南有霸王寨山险林密,加之木寨河、九湾河之水深不可测,奎文关是通往关内关外的要道,扼秦楚之咽喉。真个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乃兵家重镇,形胜之地,十分符合书中描述的情形。

其二,从周围名胜古迹分布看。许仲琳《封神演义》中描述的翠屏山即哪吒山就雄距于陈塘关(奎文关)东南面,与实地甚相吻合。其它有关哪吒及其传说中的遗址名胜也比比皆是,如陈塘关、杏花村、杏树嘴、哪吒洼、哪吒洞、哪吒庙、九湾(曲)河、龙潭崖、兵马岗、断龙岭、金鸡岭、沐浴沟、唐大姐弯、观花寨、过箭岈、骷髅岭、木寨、马头寨、霸王寨、观花寨、庞家寨、李家坟、李待郎府、赶鸡沟、茶峪村、大贵寺托塔李天王庙及其中千百年来供奉的李靖神像,哪吒庙中哪吒的全神象……等等。这些与哪吒有关的名胜古迹在西峡县和丁河镇比比皆是,举不胜举。从古地质学和《吴越春秋》一书中又可知道,远古时代秦岭为汪洋大海,西海口就在今甘肃张掖一带,东海口在今伏牛山一带。而伏牛山即为秦岭之余脉,西峡县就处于伏牛山腹地中心。陈塘关、翠屏山、杏花村等众多古迹均在伏牛山之中分布。丁河奎文关就是哪吒诞生地。

其三,从当地习俗和传说故事看。在丁河奎文关即古陈塘关周边百姓流传的习俗,有史以来每逢重要节日,百姓们均要香火祭祀、他们不求菩萨不拜佛,只拜李靖神像和哪吒神灵,祈求哪吒降福消灾,护佑一方。

其四,从各地有关哪吒故事与西峡之比较看。西峡,特别是丁河奎文关一带距离《封神演义》中故事发生地点最相吻合。书中所提到武王伐纣的军队途中所经过的界牌关(现西坪镇的界牌村)、析邑(西峡古代名)、陈塘关均在西峡。

其五,从台湾、日本等外地研究的成果上看,台湾、日本及东南沿海等地的专业人士,经过多年在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爪洼和金门马祖、澎湖琉球…等东南沿海国与地区,进行调查询访,虽无果但确认哪吒故里在内地、在大陆。后经在全国各地考证后,一致认为西峡就是哪吒故里。

其六,从出土文物来看。奎文村东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寺院叫大贵寺。此寺初建时,为哪吒母亲殷夫人倡仪:因三太子与其父不和,拔剑自刎,析骨肉还于父母,金光洞太乙真人给予莲花化身,实乃大慈大悲,故称大悲寺,后来乡人口顺叫做大贵寺。寺内有李天王殿、武成王殿等。僧众百人,庙产百亩,石碑上百块。

其七,从史料记载来看。除了以上已提到的古地质学和《吴越春秋》外,还有许仲琳笔下的《封神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广为流传的《五灯会元》,或者大型工具书《辞源》、《辞海》等等。还有《中国旅游报》、南阳及西峡地方史志资料和报刊报道,所有史料记载均表明了哪吒出生地和故事发生在今西峡丁河奎文关(陈塘关)一带。

其八,从“五关”之考证来看。《封神演义》第21回“文王夸官逃五关”中的五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山势分开秦楚界,水声流尽汉唐人”。五关中有二关即丹凤关、富水关在与西峡毗邻的陕西省境内,其中三关均在西峡县境内,它们是鹳口关、奎文关(即陈塘关)和花园关。五关地名掌故同《封神演义》完全吻合。

其九,从古陈塘关地名演变来看。位于丁河镇的奎文关,据史料记载 ,古称“深塘关”,因“深”字在西峡人的口语中发“chen”之音,因此“深”、“陈”同音,后来深塘关从“陈塘关”又先后演变为鬼门关、魁门关。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认为陈塘关在河南省西峡县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又会有人认为陈塘关在四川宜宾呢?

      第一是地理位置。宜宾市南7公里处的南广镇,旧名、陈塘关,地处僰道,古为西南边陲各少数民族通往巴蜀的咽喉之地,李靖镇守于此,哪吒出生于此,似乎合情合理。

第二是周边环境。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汇合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与宜宾比邻的自贡井盐,其卤水就是海水浓缩而成。这些足资说明,宜宾及其附近地区原系大海。民间传说,哪吒令四海龙王一夜间将海水东退1万里,又恰与现在宜宾与东海的距离相差无几。这让人们感觉,宜宾就是神话人物哪吒青少年时代的活动环境。于是哪吒出生于此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第三是地方风俗。宜宾古称僰道,僰道产银,历有“银乡”之称,民间喜戴银饰,尤以银圈、银圈为最,与哪吒佩戴的饰物——乾坤圈一般无二。为了预防小儿受凉,宜宾人普遍喜欢剪一块红布围在幼童肚脐处,又与哪吒的主要服饰——红肚篼如出一辙。这些宜宾地方风俗恰好巧妙地再现在哪吒身上。

第四是人文景观。宜宾及其附近地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景区地名,与《封神演义》一书描写相符。哪吒从师太乙真人学道的“金光洞”,在宜宾市郊的七星山上可以找到;哪吒闹海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尸骨抛在东海口,今宜宾南广河口有“龙骨石”可供欣赏;哪吒莲花化身再生,借助天池荷花二枝、荷叶三张,今宜宾七星山西50里有百亩天池已被辟为“天池公园”;李靖手中托有一座玲珑宝塔,传说为燃灯道人所赠,今宜宾灵鹫山上不仅可以看到燃灯道人的修炼之所——圆觉洞,且有一座“鹫舟塔(现名旧州塔)”巍然屹立。哪吒洞口岩壁上的宝塔,虽历经年代,风吹雨打,但仍清晰在目。

      第五是材料证明,根据考察得到的大量佐证材料,一致认定:翠屏山的哪吒庙为中国唯一的哪吒主庙。换句话说,哪吒的故乡在宜宾,哪吒的根在宜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小的陈塘关出现在了三个相差千里的位置,但是陈塘关只有一个,而哪吒的出生地,也就是陈塘关究竟在什么对方,我们要慢慢分析。

  虽然陈塘关的所在有了三个地方,但是真相只有一个,那么陈塘关究竟在何处,哪吒的出生地究竟在哪?我们先从原著来看。

在《封神演义》中,并非西岐一家兵发朝歌的,而是四大诸侯国以西岐为首,全部从自己的属地向朝歌进军。所以才会有西岐东进,兵进五关、南伯侯北上,攻打三山关、东伯侯西行攻打游魂关,北伯侯南下攻打陈塘关。在第八十六回中,就这样讲道:子牙忙下帐,迎接上帐,各叙礼毕,子牙曰:“君侯兵至孟津几时了?”黑虎曰:“不才自起兵取了陈塘关,人马已至孟津扎营数月矣。今闻元帅大兵至此,特来大营奉谒,愿元帅早会诸侯,共伐无首。”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陈塘关的位置一定要在朝歌的北面,这个事情,黑虎兵取陈塘关才说的过去。而朝歌在什么地方呢?

      朝歌(zhāo gē),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淇县。殷商末期纣王在此建行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封康叔在朝歌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

     而《封神演义》中的陈塘关在朝歌以北的,只有天津符合这个说法,西峡县在朝歌的南面,宜宾在朝歌的西南。由地图我们就可以看的很明白。(我只是做了一下大体标注。)

     另外,从商朝的疆域上,陈塘关也不可能在四川宜宾,因为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如果陈塘关在四川的话,也就是在殷商的边界上,比西岐还要往西,北伯侯如何取陈塘关,又为何取陈塘关?

      而河南省西峡县在朝歌的南面,而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陈塘关应该在朝歌的北面,所以不应该在河南,而且根据原著中的描写,哪吒闹的是海,而不是河,所以陈塘关应该靠近海,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河南西峡都不符合这个条件,所以也应该排除在外。

     如此以来,只剩下天津了,所以陈塘关应该在今天的天津河西区。

     不要以为我前面讲了那么多,在讲出事实的时候就这么几句话是在吊大家胃口,其实很多时候真相,真的就这么简单。

     关于陈塘关我们暂时说这些,下次我们说说战神杨戬的师傅——玉鼎真人。

对于玉鼎真人,在《封神演义》中的戏份并不多,但是从他能教授出杨戬这么一个战神徒弟来说,他的实力应该算得上十二金仙中的佼佼者。不然,玉帝的外甥也不会投身到他的门下,还修成了八九玄功。

除了法术了得外,玉鼎真人和太乙真人一样,也同样有着三寸不烂之舌。

在惧留破了赵江的地烈阵后。闻太师在黑麒麟背上,声若巨雷,大叫曰:“惧留孙休走!吾来也!”时玉鼎真人曰:“闻兄不必这等,我辈奉玉虚宫符命下山。身惹红尘,来破十阵;破两阵,倘有八阵未见明白。况原言过斗法,何劳声色,非道中之高明也。”这话只把闻太师【说得默默不言】。

玉鼎真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和广成子等人很顾及同门之谊。在赵公明用【定海珠】先后打伤赤精子、广成子和道行天尊后,玉鼎真人依旧不顾危险抢来救助同门。其义气可见一般。就连受伤败回后,见同门黄龙真人受难,还亦然的派出了自己的弟子杨戬前去营救。

或许正是因为道法高超,为人又义气,所以在仙界名声甚好。在《封神演义》第《第五十五回 土行孙归服西岐》中如此写道:“话说杨戬隐在松林之内,不好出来;只得待他过去,方好起身。只见道姑问左右女童:“话说杨戬落下土遁来,有一座山,真实罕有,往前一望,两边俱是古木乔松,路径深幽,杳然难觅,行过数十步,只见一座桥梁。杨戬过了桥,又见碧瓦雕檐,金钉朱户,上悬一匾:“青鸾斗阙。”……只见道姑问左右女童:“是那里闲人,据在林内,走去看来。”有一女童儿往林中来,杨戬迎上前去,口称:“道兄方误入此山,弟子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是也。今奉姜子牙命,往夹龙山去,探机密事;不意驾土遁於此误落,望道兄转达娘娘,我弟子不好上前请罪。”女童出林,见道姑,把杨戬的言语一一回覆了。道姑曰:“既是玉鼎真人门下,请来相见。””

从后面的故事我们知道,这个道姑便是昊天上帝亲女瑶池金母所生的女儿龙吉公主。从之前的介绍我们也知道,杨戬是玉帝的外甥,而且身份特殊,属于人神混血儿,加上劈山救母之事,在神界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这位应该喊杨戬舅舅的龙吉公主并没有买账,而是说“既是玉鼎真人门下,请来相见。”

而杨戬似乎从【青鸾斗阙】之类的观察中知道了主人的身份,所以听说请来相见,杨戬【只得】上前施礼。【只得】二字便可以看出杨戬的无奈,而龙吉公主在知道对方是杨戬的情况下,也并没有叙旧拉亲,而是直呼其姓名。可见他并没有将这个舅舅放在眼里。由此更显玉鼎真人的面子只大。也更衬出玉鼎真人的实力强悍,毕竟面子不是人家给的,而是自己挣的。

当然龙吉公主买玉鼎真人的账并不是单纯的偶然。

在《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吕岳》中,吕岳等人散布瘟疫,又是玉鼎真人派杨戬去火云洞求药救治众人。

杨戬不愧是玉鼎真人教出来的徒弟,到火云洞并不敢擅入。如文中所写:

话说杨戬不敢擅入,伺候多时,只见一童儿出洞府,杨戬上前稽首曰:“师兄!弟子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杨戬,今奉师命,特到此处参谒三圣老爷,借师兄转达一声。”

童儿曰:“你可知道,三圣人是谁?如何以老爷相称?”杨戬欠身曰:“弟子不知。”童儿曰:“你不知不怪你,此叁圣乃天、地、人,叁皇帝主。”杨戬曰:“多感师兄指教,其实弟子不知。”童儿进洞府,少时出来曰:“叁位皇爷,命你相见。”杨戬进洞府,见叁位圣人,当中一位,顶生二角;左边一位,披叶盖肩,腰围虎豹之皮;右边一位,身穿帝服,杨戬不敢践越阶次,只得倒身拜言曰:“弟子杨戬奉玉鼎真人之命,今为西岐武王,因吕岳助苏护征伐其地,不知用何道术,将一郡生民,尽是卧床不起,呻吟不绝,昼夜不安,武王命在旦夕,姜尚死在须臾,弟子奉师命,特恳金容,大发慈悲,救拔无辜生灵,实乃再造洪恩,德同渊海。”

童子和三皇都没有问玉鼎真人是谁,正所谓阎王好说,小鬼难缠,而杨戬说不知道拜见的是谁,就连童子都没怪罪。可见玉鼎真人不是一般的威名远播。

而在《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关遇痘神》也出现了与上面相同的情况,但细节却值得让人回味。

话说杨戬看罢景致,不敢擅入;少时,见一水火童子出来,杨戬上前稽首曰:“敢烦师兄,借传一语:『杨戬求见。』”童子认得杨戬,忙回礼曰:“师兄少待。”童子回言毕,进洞府来:“启皇爷:外面有杨戬求见。”

从【童子认得杨戬】可以推断,这童子定然是上次杨戬遇到的那位,而第二次童子似乎知道了什么。不仅没有考究杨戬,而且是【忙回礼曰:“师兄少待。”】相信我不说,大家也能相出童子当时的心情:这小子的玉鼎真人的徒弟,得罪不得。而杨戬也似乎知道了什么,直接省略了师承,说是【杨戬求见】。

当然,玉鼎真人的威名远播并不是盖的,而是自己实力强劲,为人义气加上见多识广挣来的。

在《第七十五回  土行孙盗骑陷身》余化带化血刀在汜水关对战西岐诸将,西岐诸将君不知余化兵器的古怪,就连余化前去汜水关报到的时候,余化也说了:“末将被哪吒打伤,败回蓬莱山,见我师尊,烧炼一件宝物,可以复我前仇,纵周家有千万军将,只叫他片甲无存。”

可见余化这兵刃是新近练成,但是玉鼎真人只看刀痕便知道兵刃、缘由及解救之法。

与此节表达着相同信息的,在《封神演义》中不止此一处。在《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郁垒》中。

杨戬把孟津事说了一遍,真人曰:“此孽障是棋盘山桃精柳鬼,桃柳根盘三十里,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成气有年。今棋盘山有轩辕庙,庙内有泥塑鬼使,名曰:『千里眼,顺风耳』二怪,托其灵气,目能观看千里,耳能详听千里,千里之外,不能视听也。你可与姜子牙,着人往棋盘山去,将桃柳根盘掘挖,用火焚尽,将轩辕庙二鬼泥身打碎,以绝其灵气之根。再用一重雾,常锁营寨,如此如此,则二鬼自然绝也。”

只听发生了什么事情,玉鼎真人便将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即便不是自己的见识,也定然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网络。不然,杨戬作为玉帝的外甥怎么会拜入他的门下,龙吉公主和火云宫上下又怎么会买账?

玉鼎真人就说到这里,下次我们说《文殊广法天尊》。

在《封神演义》中,文殊广法天尊表现的性格并不明显,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他和太乙真人的关系很好。

在《第十四回 哪咤现莲花化身》中,李靖被哪咤追杀。文殊广法天尊便受太乙真人所托,用【遁龙桩】捉住,让金咤打了一顿。就连文殊自己都说:“你的徒弟,叫我训教他。”若不是二位仙人之间关系密切,太乙真人这个护犊子的师傅定然也不会请文殊出马,文殊也未必答应。

文殊广法天尊再次出场是在《第三十八回 四圣西岐会子牙》中,王魔要取姜太公首级,被他所拦。并联合自己的徒弟金咤用【遁龙桩】将王魔干掉。

后来,文殊广法天尊又参与了十绝阵的对战,破了秦完的天绝阵。虽然临场胆怯犹豫,对战时却表现非凡。

天尊赶到天绝阵门首,见里风飒飒寒雾,萧萧悲风,也自迟疑,不敢擅入。只听得后面金钟响处,只得要进阵去;天尊把手往下一指,平地有两朵白莲现出,天尊足踏二莲,飘飘而进。秦天君大呼曰:“文殊广法天尊纵你开口有金莲,随手有白光,也出不得吾天绝阵也。”天尊笑曰:“此何难哉?”把口一张,有斗大一个金莲喷出;左手五指有五道白光,垂地倒往上卷,白头顶上有一朵莲花,花上有五盏金灯引路。且说秦完将叁首如前施展,只见文殊广法天尊顶上也有庆云升起,五色毫光,内有璎珞垂珠,挂墙下来;手托七宝金莲,现了化身。只见得:悟得灵台体自殊,自由自在法难拘;莲花久已朝元海,璎珞垂丝顶上珠。

话说秦天君把摇了数十摇,也摇不动广法天尊。天尊在光里言曰:“秦完!贫道今日放不得你,要开吾杀戒。”把遁龙桩望空中一撒,将秦天君遁住了。此桩按叁寸,桩上下有叁圈,将秦完缚得逼直。广法天尊对昆仑打个稽首曰:“弟子今日开此杀戒。”将宝剑一劈,取了秦完首级,提出天绝阵来。

除了有不俗的实力,文殊广法天尊也相当聪明。在《第六十回 马元下山助段洪》中,便是他给姜子牙出主意,引得马元上钩,并用自己的法宝遁龙桩将马元捉住,若不是准提出场,马元也做了他的剑下亡魂。

此后,文殊广法天尊又参与了捉拿殷郊,在原始天尊【盘古幡】的帮助下,得以用捆妖绳捉了首先,破太极阵。因此有了自己的坐骑青毛狮子。

后不知何因,文殊广法天尊投入佛门,成了文殊菩萨。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经过无数恒河沙劫修行的大菩萨。他本来就是佛门大菩萨。文殊菩萨与外道做朋友而不受其染。文殊菩萨心咒:嗡 阿惹巴扎拉得。此咒能开启大智慧。记得要定慧双修。福慧双修。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他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在《维摩诘经》中,他又代表释迦佛,率领弟子们前去探望病中的维摩诘,并与维摩诘反复讨论大乘佛教教义,宣说大乘佛法玄理。

在佛教图像中,他常常与普贤菩萨一起,作为释迦佛的胁侍菩萨,随侍于释迦身边。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则依据贞言陀罗尼(咒)的字数,分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最为常见。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但大部分文殊菩萨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另外还有一种依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而作的骑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据《文殊室利般涅盘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跌坐,入于涅盘。又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赡部洲(佛教称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去世以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国佛教认为山西省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

下次请看——普贤真人!

普贤真人在《封神演义》里应该属于一个龙套的角色,全书出场两次,一是破十绝阵中的寒冰阵,另一次便是破万仙阵中的两仪阵。

在《第四十六回 广成子破金光阵》中,又见袁天君跨虎而来:“便见你们十二位之内,乃是上仙名士,有谁来会吾此阵,乃令此无甚道术之人来送性命。”燃灯道人命普贤真人走一遭,普贤真人作歌而来:“道德根源不敢忘,寒冰看破火消霜;尘心不解遭魔障,眼前咫尺失天堂。”

普贤真人歌罢,袁天君怒气纷纷,持剑而至。普贤真人曰:“袁角你何苦作孽,摆此恶

阵?贫道此来入阵时,一则开了杀戒,二则你道行功夫一旦失却,後悔何及?”袁天君大

怒,仗剑直取。普贤真人将手中剑架住,口称:“善哉!”二人战有三五合,袁角便败入阵

中去了。普贤真人随即走进阵来,袁天君上了板台,将皂招动,上有冰山一座打将下来。普

贤真人用指上放一道白光如线,长出一道庆云,高有数丈,上有八角,角上乃是金灯璎珞垂

珠,护持顶上;其冰见金灯自然消化,毫不能伤。有一个时辰,袁天君见其阵已破,方欲抽

身,普贤真人用吴钩剑飞来,将袁天君斩於台下。袁角一道灵光,被清福神引进封神台去

了。普贤收了云光,大袖迎风,飘飘而出。

从对战情况来看,普贤真人功力强劲,破十绝阵仅现出法身,一指便破。虽然花费了一个时辰,但是这种属于内力消耗的战斗模式,普贤取得了胜利,更说明了起功法高超。

此事再次得到印证便是在《第八十三回  三大士收伏狮象犼》。文中写道:

灵牙仙迳出阵来,问:“谁敢来见我此阵?”元始命普贤真人曰:“你去破此阵走一遭。”遂将太极符印,付与普贤真人。真人至阵前曰:“灵牙仙!你苦修成形,为何不守本分,又来多此一番事也?只怕你咫尺间,现出了原形,当时悔之晚矣!”灵牙仙大怒,仗二剑飞来直取。普贤真人仗手中剑火速忙迎,未及数合,灵牙仙便往两仪阵中而去。普贤真人赶入阵内,灵牙仙祭动两仪妙用,逞截教玄功,发动雷声,来困普贤真人。只见普贤真人泥丸宫现出化身,甚是凶恶。怎见得?有赞为证:

面如紫霞,巨口獠牙;霎时间云笼红顶上,一会儿瑞彩罩金身。璎珞垂珠挂遍体,莲花托足起祥云;三头六臂持利器,手内降魔杵一根。正是:有福西方成正果,真人今日已完成。

话说普贤真人现出法身,镇住灵牙仙,仍用长虹索,命黄巾力士、将灵牙仙拿去芦篷下听候指挥。普贤真人破了两仪阵,迳至芦篷上,叁见老子。老子命南极仙翁速现灵牙仙原形。南极仙翁领命,将三宝玉如意,把灵牙仙连击数下,灵牙仙就地一滚,现出原形,乃是一只白象。老子吩咐将白象颈上也挂一牌,上书“灵牙仙”名讳,与普贤真人为坐骑。

袁角属于截教中,身处碧游宫外的弟子,十绝阵虽然厉害,但是元始天尊这类超级BOSS,并没有露面,只是把十绝阵当作给十二金仙一个试炼的机会。但是万仙阵就不同了,元始天尊和老子、准提等人齐至,就知道阵法高超,档次不低,所以参赛人缘素质也更加高强,但是,普贤真人面对比袁角还强大的敌人,速战速决,法身一现便镇住了灵牙仙。可见其不是一般的强,袁角之战纯属玩玩而已。

据《封神演义》说,这普贤真人便是日后的普贤菩萨。但是为何称名普贤呢?《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的解释。

(1)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2)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3)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唐清凉国师对此解释非常透彻。他在华严三圣圆融观中,明二圣三对表法:

(1)普贤表所信如来藏。故《理趣般若经》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初会即入如来藏三昧。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经》说:‘一切诸佛,皆因文殊发心故。如善财始见。即发大心。’

(2)普贤表所起万行,一切经中,皆说普贤行愿。文殊表能起之解。故弥勒对善财说:‘汝先得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文殊之力也。’

(3)普贤表证空出缠法界,《华严经》说:身相如虚空故,善财见之,即得智波罗密者,依体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证大智,显其有智方证理故。

然此二圣,各相融摄,依体起行,行能显理。普贤与文殊,象征学佛要有信有解。信而无解,信是无明;解而无信,解是邪见。因此,这二位大菩萨,在释尊的常随的菩萨众中是不能分离的一对。

《华严经·入法界品》,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

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涅盘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与智光,普照世间(世间智),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十)。

四十卷本华严,第四十卷,一般称为《普贤行愿品》。经文是普贤菩萨为菩萨众说的,先长行,次偈颂。长行中揭示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沸,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顺趣而入……则能成就普贤菩萨诸行愿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

现对十大行愿略释如下:

(1)礼敬诸佛:礼敬指生恭敬心,遍于身口,进行礼拜。即心观想,身礼拜,口称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诸佛。’在顶礼时,达到一心不乱,五体投地,深入法性,离能所想。如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身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皈命礼。’是则内佛外佛,同一实相,随一一礼,若佛若礼,重重无尽。自觉我身前有诸佛,诸佛前有我身。即是一一尘刹中皆有佛,一一佛前皆有普贤。一一普贤皆悉合掌礼拜。则一普贤之身,遍入一切普贤身内;一切普贤,皆摄归一普贤身内。正如《大般若经》说的:‘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2)称赞如来:称即称颂,赞即赞叹。如来,佛的十号之一。如者如如不动,指不生不灭的心体,湛然寂照,亘古今而不变。来即去来,谓如如不动的心体,能生起万德。即于无去无来中,能去能来。佛有三身,称赞法、报、应三身的偈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称赞法身佛的偈颂:‘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称赞报身佛的偈颂:‘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称赞应身佛的偈颂:‘堂堂黄金相,巍巍不动尊,天上与人间,无不咸恭敬。’称赞如来相,以身业礼,以口业赞,以意业敬,是为三业供养如来。

(3)广修供养:广指所供之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贤菩萨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悉皆供养。供养之物有财供养与法供养。财供养:有内财与外财。内财,如《法华经》说:用身、口、意三业恭敬供养,即礼拜赞叹供养。外财,指金钱田舍等。修行者、具大悲心。随缘能施,尽心供养。即一香一华,亦称理成就。如偈说:‘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菩萨二乘僧。’法供养:以如来正法,开示众生,转迷启悟。如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逢人即劝,逢人即念是为法供养。吾人广修供养,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如法供养。可先劝一家,由一家及他家,从一方及十方,普贤菩萨称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

(4)忏侮业障:吾人由身、口、意而造十恶,由十恶而招致六道轮回之苦。如《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吾人既有业障,必当早求忏悔。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忏悔最好法门,莫如念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故人能念佛持咒,则业障自除。且念佛法门,无论利根钝根,业轻业重,但肯信愿持名,无不往生极乐世界。

(5)随喜功德:功德分二种:一者世间有漏功德,如慈善业,造桥修路,斋僧建寺等。二者出世间无漏功德,如了生脱死,广修六度、四摄等。对这两种功德,有力的则助力,无力的则赞叹,随喜而修,切不可讽刺打击,妒嫉诽谤。学习普贤菩萨随喜净土法门的精神,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

(6)请转法轮:如来说法,一句一字,皆从菩提心中流出,大众闻法,一句一字入耳,皆转入心中而成妙法,现在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我们应请大法师代佛说法,即请转法轮。法师转大法轮,能使人去恶向善,转凡成圣。说明请转法轮,当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7)请佛住世:释迦灭后,弥勒未生,曷能请佛住世?当知是心作佛,即心即佛。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盘,若人念念在佛,即时时请佛住世。勤修六字洪名,净念相继,则佛常映现心中。如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8)常随佛学:我们时时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对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总之,要诚心忆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常常如此,始终不变。

(9)恒顺众生:以大悲心,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对任何众生,都要承事供养,如敬父母乃至如来,等无有异。要求做到以下四点:(1)于诸病苦为作良医;(2)于失道者示其正路;(3)于暗夜中为作光明;(4)于贫困者令得宝藏。

(10)普皆回向:菩萨作一切功德,都是为了一切众生,真正做到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怎样回向呢?经文中说:‘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回向的内容有三种:(1)回自向他:凡作一切功德、悉当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2)回因向果:将自己日夜所念的佛号和每日课诵。为众生回向往生极乐净土。(3)回事向理:从理论上认识,所作的一切功德,即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佛说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

我们学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要牢记弘一法师书写的两句话:‘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于一切佛法无碍无尽。

(1)音声忍:菩萨对佛所说一切教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

(2)顺忍:菩萨能于诸法思维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

(3)无生法忍:菩萨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

(4)如幻忍:菩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生。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菩萨了达诸法如幻已,则了达国土、众生、法界、世间,悉皆平等,了达佛出现平等,了达三世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菩萨虽成就佛国土,知国土无差别;虽成就众生界而知众生无差别;虽普观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动,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虽成就蕴处而永断所依;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无种种差别;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虽不取度化众生事而不舍大悲,为度一切众生转于法轮;虽为开示过去因缘而知因缘性无有动转。

(5)如焰忍:菩萨知一切世间,同于阳焰。譬如阳焰,无有方所,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断非常,非一色非种种色,亦非无色,但随世间语言显示。菩萨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现证一切,令得圆满。

(6)如梦忍:菩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没,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观一切世间,悉皆如梦,无有差别。

(7)如响忍:菩萨观如来说法声音,悉同于响。虽非内非外,非内外出,而能示现善巧名句,成就演说。譬如谷响,从缘所起,而于法性,无有相违。菩萨观察一切众生,以广长舌相而为演说,其声无碍,遍十方土。菩萨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可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

(8)如影忍:菩萨非于世间生,非于世间没;非是世间,非出世间;非修菩萨行,非舍于大愿;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办一切世间事;不随世间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于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影与明镜,非一非异,非离非合。菩萨亦如是,于无二法中,分别二想,善巧方便,通达无碍。菩萨成就此忍,虽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刹,亦不离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现,所行无碍。

(9)如化忍:菩萨观世出世间法,一切如化。观世间染法如化者:一切众生意业化,觉想所起故;一切世间诸行化,分别所起故;一切苦乐颠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间不实化,言说所现故;一切烦恼分别化,想念所起故。观出世间净法化者:清净调伏化,无分别所现故;于三世不转化,众生平等故;菩萨愿力化,广大修行故;如来大悲化,方便示现故;转法轮方便化,智慧无碍,辩才所说故;菩萨行如化忍,能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于法,不离于法。菩萨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

(10)空忍:菩萨了知一切法界,一切世间界。一切法犹如虚空,以无想、无起、无二故。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佛力犹如虚空,以无所行,无分别,无差别故。一切禅定,所说一切法,一切佛身犹如虚空,以三际平等,不可言说,无著无碍故。菩萨修空忍,能证知一切诸法而无分别;严净一切佛国而无所依身。通达一切波罗密,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为一切世间,转于法轮,未曾失时。

在《楞严经》里,普贤菩萨自述,已曾与恒河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诸佛都以普贤为榜样,教菩萨众修普贤行。修普贤行必须先悟毗卢性海,然后才能入普贤行门。

佛问圆通,普贤答说:最初本因,但用耳识,随念分别,能发智慧光明普照群机,得大自在。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普贤即时乘六牙白象,分身千百,至其发心者面前,与之相见,纵然彼因障深,看不见我,我也会暗中为他摩顶,护持安慰,使他所愿成就。

(五)修行圆觉清净境界

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普贤菩萨为与会诸大菩萨及末世一切众生向释迦牟尼佛提了四个问题:(1)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2)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3)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4)若诸众生,于生死中,常居如幻,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佛答第一个问题:修大乘者,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圆瑛大师认为‘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妄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佛答第二个问题:修大乘者,不仅远离幻境,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也要远离。以达到尘亡根尽的境界。

佛答第三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心后,还要离掉以知幻心的‘幻智’。离了幻心,若爱幻智,亦即心病,故复当远离。

佛答第四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智,心中若有一个离字(即空)。也要远离。最后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佛一口气说了四个离,离境、离心、离智、离空。层层剥尽,步步升高、由浅及深、行布分明、直到诸幻灭尽、寂灭现前。

(六)灵山会上誓愿守护《法华经》

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华经》时,普贤于宝威上王佛国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共来听受。普贤在会上提出:如来灭后,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能得是《法华经》,若人能做到下列四点,必能得到是经。

(1)为诸佛护念;(2)植众德本;(3)入正定聚;(4)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普贤又在会上表示:世尊灭后五百年际,有人受持是经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稳。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当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俱诣其所,供养守护、安慰其心。是人若坐思惟此经,我复乘象王至其人前。是人对《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一心精进,满三七日,我当乘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若人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行普贤行,为诸如来摩顶授记。若但书写,是人命终,生忉利天。若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

释尊对普贤护法精神,表示赞叹‘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

普贤真人大体就讲这些,下次我们讲——慈航道人

慈航道人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六回 广成子破金光阵》中。

话说慈航道人谓董全曰:“道友!吾辈逢此杀戒,尔等最是逍遥,何苦摆此阵势,自取灭亡?当时签押封神榜,你可曾在碧游宫,听你掌教师曾说有两句揭言,帖在宫门:“静诵黄庭紧闭洞,如染西土受灾殃。””董天君曰:“你阐教门下,自倚道术精奇,屡屡将吾辈藐视,我等方下山。道友!你是为善好乐之客,速回去,再着别个来,休惹苦恼。”慈航曰:“连你一身也顾不来,还要顾我?”

董全大怒,执宝剑望慈航直取。慈航架剑,口称:“善哉!”方用剑相还。来往有三五回合,董天君往阵中便走;慈航道人随后赶来,赶到阵门前,亦不敢擅入里面去。只听得脑后钟声频响,乃徐徐而入;只见董天君上了板台,对黑摇动,黑风卷起,却如坏方弼一般。

慈航道人顶上有定风珠,此风焉能得至?不知此风不至,刀刃怎么得来?慈航将清净琉璃瓶祭于空中,命黄巾力士:“将瓶底朝天,瓶口朝地。”只见瓶中一道黑气,一声响,将董全吸在瓶中去了。

慈航命力士将瓶口转上,带出风吼阵来,只见闻太师坐在黑麒麟上,专听阵中消息,只 }

《封神榜》看到最后大家发觉没好多死去的人都复活了还获得了仙籍,就连申公豹都被封分水将军,而且从此三界只剩下了元始天尊创立的阐教,通天教主创立的截教从此烟消云散了,通天教主也被师傅道祖鸿钧给关了禁闭。当时一手遮天的截教就这样烟消云散,而取而代之的是元始天尊创立的阐教,这阐教其实就是后来的道教。

这个“封神榜”在原著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描述是榜上有名者必死,而通天教主是道祖鸿钧的小徒弟很受宠爱,因此通天教主也是“封神榜”的制定者之一,本来通天教主在蓬莱岛碧游宫开设法脉道场,享有"诸佛礼拜,万仙来朝"之美誉,创立的截教,也是实行“有教无类”因此门徒众多而且乌七八糟,鱼龙混杂,旁门左道。叫做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所以在当时截教的势力和实力都是最大的。截教和阐教相争之时,同辈分的弟子之中都是截教的弟子能力更胜一筹,导致阐教总是搬救兵,以大压小来打击截教的弟子。

看到自己门大量下的弟子在相斗之中丧命,入《封神榜》,再加上阐教叛徒申公豹的撺掇下,通天教主布下诛仙剑阵与自己的师兄元始天尊斗上一斗。但是诛仙阵、万仙阵先后被破,使得截教的情况雪上加霜,由此封神榜”上截教教众上榜的人多。虽然这些截教弟子都复活了,但是名字却上了《封神榜》。

这个《封神榜》看起来是封了神,看起来是高大上,但是其实封神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个“封神榜”是一个保住“神魂”的法宝,说的好听是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入了榜单应该就会被持有“封神榜”的人所控。神其实是在天界供职,需要履行职责。所谓神仙,神仙,神是低于仙一等的,仙无拘无束,可以不被天规约束,而仙则没有这种约束。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封神榜,先天十大灵宝之一,神话传说中的无上宝物。天庭之主~玉皇大帝执掌,用以号令天庭八部三百六十五正神。相传乃是创世青莲中的三片花瓣天之瓣所化。约束众神、消除天地大劫之因果器物,每逢量劫开启,可册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两千副神,八万四千神煞/天兵天将,用于消除世间因果业力。

  《封神演义》,姜子牙封神后,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雷震子、韦护七人的魂魄未被封神榜收去,最终肉身成圣。

  著名的道教护法神,家住陈塘关。后修道成仙,晋升仙班。因为左手中常托玲珑宝塔,又被称为“托塔李天王”。

  西游记中的李靖他是陕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他的三个儿子不用多说了

  称号昭惠显圣二郎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显圣仁佑王、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显仁敷泽兴济二郎显圣真君,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为玉帝妹子和杨君之子。力大无穷,法术无边。

  玉鼎真人的徒弟,修成七十二变(有传说七十三变,另一变是其额上天目)、九转玄功,因此有坚不可摧的金刚不坏身,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

  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也是阐教门人云中子的徒弟,封神演义人物之一。力大无穷,身怀异术,战绩普通,然忠心为周,孝顺父亲,福缘深厚

  雷震子为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在封神之后,肉身成圣,成为什么神仙,却没有交代,随着道教的造神运动将其化入雷部,后来世俗将其与雷公形象等化

  道行天尊的弟子,与韩毒龙和薛恶虎同门,法宝有“降魔杵”。人物原型为佛教的知名护法神,执金刚神之一的韦驮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神演义道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