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尔诺定位微信可以通过昵称加好友吗微信确定好友位置吗

(原标题:切尔诺贝利事故30周年,他们还在撒谎掩盖真相!)

今年是震惊全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30周年。很多媒体更是在这几天纷纷抛出专题,控诉着核电站的危害...

其中,一组被各大媒体所广泛引用的数据最令人揪心:有239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患病,其中有45万是儿童。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与这些数字所描绘的恐怖场景,相去甚远....

如今,反核与反转基因一样,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问题的范畴,并常常被各种组织和政客操控。真相与谣言并存,但往往夸大的数字更容易吸引眼球。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就是如此。是否反核,可以是一种态度,但不能造谣和捏造数据。

比如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就曾被媒体拎出来重新批判过,但数据却矛盾重重:

1)2011年3月15日CCTV2财经:30人当场死亡。320多万人受核辐射影响。

2)2011年4月5日CCTV新闻频道:至少9万3千人死亡,27万人患癌症。

3)凤凰卫视系列节目《核去核从》,提到了至少四组数据(大概):

俄罗斯,乌克兰内部报道:500万人受害,几万人致死;白俄罗斯报道:18000-66000致死,60万人受过量辐射;第三方独立报告:3万-6万人致死;国际原子能机构:可能 4000 人受过量辐射致死。

4)2011年3月18日央视7套《军事纪实》特别节目《揭秘核泄漏》,引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字: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而在切尔诺贝利事故30年,这一数字又变成了239万人患病,45万是儿童...

其实,夸大的数字主要来自反核阵营的“绿色和平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与政客的文字游戏、甚至是捏造,却基本上找不到出处和权威的证据。

那么可信的数字是多少呢?事实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几十年来一直跟踪调查,并公布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报告。这里引用《光明日报》的报道《切尔诺贝利:被夸大的历史悲剧--国际核能专家谈切尔诺贝利事故真相》,因为这些数字是有正式报告的:

“从1986年到1996年,国际上召开了不少会议,评估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最具权威性的是1996年4月在维也纳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大会"。大会目的是总结切尔诺贝利事故10年来对社会、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后果。来自71个国家和20个国际组织的845名科学家,以及280名记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由德国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部长主持,白俄罗斯总统、乌克兰总理、俄罗斯民防、应急和消除自然灾害部部长以及法国环境部部长等政府高级官员也应邀参加。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大会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主要表现在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比如,白俄罗斯靠近切尔诺贝利的戈梅利州,年在37万名儿童中发现甲状腺癌172例,而在白俄罗斯其余州共196万名儿童中只发现143例;乌克兰北部靠近切尔诺贝利的6个州,年在200万名儿童中发现甲状腺癌112例,而在乌克兰其余各州共880万名儿童中只发现65例。到1996年这批确诊为甲状腺癌的儿童有3名死亡。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它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环境后果,大会报告的结论是,这起事故后的头几个星期内,核电站厂址周围10公里内的针叶树和某些小哺乳动物,曾接受到致死的辐射剂量。到1986年秋天,辐射剂量率已降到最初的1%。1989年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开始恢复。没有观察到对生态系统的严重的或持久的影响。曾有新闻媒介报道说,有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受到污染。实际情况是,科学家利用非常灵敏的辐射测量装置,将很低的放射性物质沉积活度水平标在地图上,从而使这个地图看上去有很大的覆盖范围,而这个图中的大多数地区由放射性沉降物引起的辐射剂量低于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天然辐射本底剂量。

2000年5月,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在维也纳开会,评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4年来的辐射后果。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是联合国系统中专门评价电离辐射水平和健康效应的一个科学委员会,由各国在这个领域中最有权威的科学家的代表和顾问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发表专门报告,其报告被认为是国际上公认的在这个领域中最有权威的报告。鉴于媒体的错误报导,那次会议专门讨论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后果,通过了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主席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信,澄清有关事实。”

(原标题:切尔诺贝利事故30周年,他们还在撒谎掩盖真相!)

}

(原标题: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年 当年的孩子成父母 生下45万病孩(组图))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年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突然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逾8吨强辐射物泄漏。这起核泄漏事故还使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成为迄今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和人民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清除、掩埋了大量污染物,为发生爆炸的4号机组建起了钢筋水泥“石棺”,并将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辟为隔离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续维持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运转,直至2000年12月15日全部关闭。

  30年后的今天,在乌克兰,普通人可以“有条件地”出入这片禁区中的一部分区域。除了思念故土而执意返回的老人,近年来,还有一批年轻人不顾政府禁令潜入禁区,他们为的是探险、猎奇。他们通常组成10~15人的队伍,假装成军人,静悄悄避过关卡潜入。有人认为,可以将禁区变成生态旅游区招揽国际游客,为此官方开办了切尔诺贝利禁区“极限旅游”。

  26日是切尔诺贝利灾难30周年纪念日。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突然发生爆炸,造成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核灾难。尽管30年过去了,但这场灾难犹如一场难以熄灭的大火,仍带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和反思。

  渡尽劫波伤犹在。核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是甲状腺、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病变,其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甲状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与事故前相比,白俄罗斯核污染地区儿童罹患甲状腺癌的病例增加了33倍。

  如今,在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核事故受灾国,仍有约500万人生活在核污染区内。监测核辐射水平、清理土壤中的污染物、为受辐射人群提供康复治疗……事故善后工作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代价高昂的战役。白俄罗斯外长马克伊日前在联合国总部出席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纪念摄影展时表示,在消除核污染方面,国际社会的援助还远远不够,尚不清楚需要多少年可以完全清除污染。

  当年的孩子成父母 生下45万病孩

  根据乌克兰卫生部的统计,有2397863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患病,其中,453391人是儿童。这些儿童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消化道疾病、血液疾病、癌症、先天畸形、基因缺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儿童没有一个出生在核事故发生期间,当时他们的父母都还是孩子。

  50万“清理人”20%壮年早逝

  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总计派出50万人参与清理核污染的工作,最终制止了灾难的蔓延,他们被称为“清理人”。据统计,其中20%于2005年前在三四十岁的壮年逝世。“清理人”中到底还有多少人活下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但超过90%的“清理人”都有辐射引发的健康问题――甲状腺癌、心脏病、呼吸问题和消化道问题等等。

  事故禁区成极限旅游地 走进必须签特别协议

  记者通过“旅游公司一日游项目”探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禁区。首先要说明的是,这种“一日游”还不是完全放开的。旅游公司需要拿到政府有关部门的专项资质,每天都需要将游客名单报告给禁区管理当局。

  其次,游客必须签订特别协议,主要内容是承诺不从禁区带走任何东西,任何人必须在导游视线范围内,不能擅自离队等。

  再次,游客的着装也有要求,需要穿长袖衣服,尤其不能穿凉鞋和赤脚,因为土壤是受污染最严重的。

  导游称没有怪兽横行

  记者参加的这个团队一共13人,其中有不少媒体记者。记者看到核电站周围有大量的森林,也发现了远处的野马和野鹿。

  导游说,这些动物在事故发生前就存在。核事故发生时,遭到大剂量辐射的动物以及人类都会在很短时间内死亡。核事故波及地区确实出现过不少新生儿畸形和动物畸形的情况,但他强调,禁区里并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出现了动物大量繁殖、野兽和怪物横行的情况。

记者此次走访“鬼城”普里皮亚季市,看到一所废弃学校内的洋娃娃被戴上了防毒面具。

  “鬼城”内到处是厚厚尘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有两座主要城市,一座叫普里皮亚季,另一座城市就是切尔诺贝利。当时每座城内都居住了上万职工和家属。

  在年轻的导游带领下,记者进入了普里皮亚季城内,这座“能源”城目前已是一座“鬼城”,林荫大道上树木肆意生长,一些死掉的大树横七竖八地倒伏着,杂草四处蔓延。市中心文化公园内的摩天轮仍然挺立着,但已锈迹斑斑。在一所规模不小的中心学校里,到处是厚厚的尘土和破烂的课桌椅,有一间教室的地上满是被遗弃的防毒面具,据说当时救援人员曾把这里当仓库,救援指挥部也设在不远处的另一栋楼里。

  导游说,事故发生后的最初10年,在普里皮亚季一直有救援人员驻守,他们负责控制污染扩散和清理污染土壤的危险工作。学校旁边有一个体育馆,据说这些救援者在工作之余曾在这里运动。

  老人不顾禁令重返家园

  对曾经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来说,切尔诺贝利是“30年如一日”的故乡,是一生中某个阶段的难忘记忆。自2003年少部分人陆续返回切尔诺贝利,他们住在紧邻封锁线的地方,尽可能离“自己的城市”近一点。

  虽然切尔诺贝利禁区被严格限制进入,但一些老人怀念故土,在核事故发生不久后陆续偷偷返回家乡。这些“非法居民”的平均年龄达到75岁。管理禁区的机构后来接受了这批老人重返家园的事实,他们定期派医生到访,也会带来食物补给。据新华社、央视、《北京晚报》等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可以通过昵称加好友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