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挣的钱,b站提现纳税时国家纳税百分之多少?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美股财报季仍在继续,B站新一季财报隔夜浮出水面,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加近八成,月活用户达到8500万,但净亏损有所扩大,分析认为,成本端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是亏损增加原因。

营收同比增近八成 移动游戏业务仍是“顶梁柱”

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B站)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报告显示,二季度公司总营收达到10.265亿元(约合1.55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76%,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18%,超过此前指引上限。不过,相对于前一季度高达105%的营收增速,本季度营收增速有所下降。

分项来看,B站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依然是移动游戏业务,二季度该项业务营收达到7.910亿元(约合1.19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约占总收入近八成。

而直播和增值服务业务增速则更为迅猛,当季营收达到1.186亿元(约合17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6%。据悉,依托直播和大会员业务,二季度B站月均付费用户增至300万,同比增长177%。

广告方面,营收达到9590万元(约合14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其他收入则为2110万元(约合320万美元),同比增长148%,来源于公司旗下电商平台出售的内容相关及其他搭售产品的销售量增长。

对于市场所关心的活跃用户数据,财报显示,二季度MAU(月活跃用户)达8500万,移动MAU达7140万,同比分别增长30%和39%,分析认为,以同样增速计算,明年B站有望实现月活破亿。

不过,在亮眼营收数据背后,当季净亏损也在扩大,达到7030万元(约合10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5040万元。

分析认为,成本的暴增吞噬了利润。

数据显示,B站二季度总运营支出达到3.576亿元(约合5400万美元),同比增长88%。其中在研发方面投入最大,当季研发支出达到1.319亿元(约合1990万美元),同比增长108%。

而渠道和营销、移动游戏促销支出以及销售员工人员增长,使得当季销售和营销支出达到1.278亿元(约合1930万美元),同比增长146%。

再者,随着总务和行政员工人数增加,当季总务和行政支出达到9790万美元(约合1480万美元),同比增长30%。

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B站第二季度调整后净亏损也达到1950万元(约合29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调整后净亏损为1350万元。

展望下一个季度业绩,B站预计单季净营收将在10亿元到14亿元之间。

截至最新收盘,B站报每股11.53美元,市值为32.11亿美元。

根据华尔街要闻、新浪、凤凰、腾讯等综编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一: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美股财报季仍在继续,B站新一季财报隔夜浮出水面,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加近八成,月活用户达到8500万,但净亏损有所扩大,分析认为,成本端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是亏损增加原因。

营收同比增近八成 移动游戏业务仍是“顶梁柱”

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B站)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报告显示,二季度公司总营收达到10.265亿元(约合1.55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76%,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18%,超过此前指引上限。不过,相对于前一季度高达105%的营收增速,本季度营收增速有所下降。

分项来看,B站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依然是移动游戏业务,二季度该项业务营收达到7.910亿元(约合1.19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约占总收入近八成。

而直播和增值服务业务增速则更为迅猛,当季营收达到1.186亿元(约合17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6%。据悉,依托直播和大会员业务,二季度B站月均付费用户增至300万,同比增长177%。

广告方面,营收达到9590万元(约合14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2%;其他收入则为2110万元(约合320万美元),同比增长148%,来源于公司旗下电商平台出售的内容相关及其他搭售产品的销售量增长。

对于市场所关心的活跃用户数据,财报显示,二季度MAU(月活跃用户)达8500万,移动MAU达7140万,同比分别增长30%和39%,分析认为,以同样增速计算,明年B站有望实现月活破亿。

不过,在亮眼营收数据背后,当季净亏损也在扩大,达到7030万元(约合10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5040万元。

分析认为,成本的暴增吞噬了利润。

数据显示,B站二季度总运营支出达到3.576亿元(约合5400万美元),同比增长88%。其中在研发方面投入最大,当季研发支出达到1.319亿元(约合1990万美元),同比增长108%。

而渠道和营销、移动游戏促销支出以及销售员工人员增长,使得当季销售和营销支出达到1.278亿元(约合1930万美元),同比增长146%。

再者,随着总务和行政员工人数增加,当季总务和行政支出达到9790万美元(约合1480万美元),同比增长30%。

而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B站第二季度调整后净亏损也达到1950万元(约合290万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调整后净亏损为1350万元。

展望下一个季度业绩,B站预计单季净营收将在10亿元到14亿元之间。

截至最新收盘,B站报每股11.53美元,市值为32.11亿美元。

根据华尔街要闻、新浪、凤凰、腾讯等综编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二:老周侃股:谨慎投资烧钱仍亏损企业

  亏钱的企业并非没有投资价值,但大量烧钱却仍然亏损的企业就需要谨慎投资。例如正准备登陆美股的趣头条,靠补贴拉拢用户,营收增加却出现高额亏损。类似的公司还有很多,这些公司在A股上市几乎不可能,便跑到其他股市去上市,其中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机会,投资者对此类公司股票也应该保持更多的理性和警惕。

  现在的补贴经济,全靠资本的推动,公司用现金补贴用户,资本看用户数量继续投入现金,这样的模式看起来发展神速,但一旦补贴资金跟不上,这个资本游戏就很难再继续玩下去。比如很多共享单车企业,以及各式各样的APP,能活下来的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单纯靠补贴拉拢用户的,即便刚开始很火爆,但最终都难以持久。

  能够靠补贴吸引用户的公司可以很简单的创造,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而当烧钱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进一步实现高速增长需要巨量资金的投入,相比之下,那些初创型烧钱公司,“胃口”相对较小,此时他们对于资本的吸引力就要远远胜过那些已经烧钱很长时间的公司。毕竟对于一家营收在数百万以及净利润在亏损阶段的初创型企业,只要投入一定的资本,就很容易创造营收和净利润的高速发展,而那些依靠烧钱模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想要继续出现业绩高增长,则需要十分庞大的资金支持。

  其实,登陆股市IPO又何尝不是一次更大规模的吸引投资,烧钱公司在拿到IPO资金之后,可以再度大手笔烧钱补贴用户,但边际效应总是递减的。一次次烧钱营销过后,公司的业绩增长幅度会逐渐放缓,甚至会进入衰退期。当资本对公司业绩的拉动已经不再诱人的时候,资本也将不会继续为烧钱买单,届时,那些依靠烧钱而支撑高估值的公司将面临很大的麻烦。

  实际上,烧钱公司上市过程中最受益的,无疑是公司的原始大股东们。他们的早期投入不断推高公司估值,如果能够IPO,就可以通过老股减持的方式直接在IPO过程中变现股份,这样他们就能够实现全身而退,而不用再持有一年或者三年的限售期,这对于早期投资的资本诱惑力极大。

  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于依靠烧钱模式生存的亏损企业一定要敬而远之。20世纪末的网络股泡沫,也是在资本的推动下不断提高亏损网络公司的估值,最终网络泡沫破裂,投资者损失惨重。现在的补贴大战是很热闹,但竞争的关键不是用户数量,而是核心价值和真正的投资价值。例如趣头条,通过简单的补贴模式让用户去看新闻,技术含量极低,且使用者的忠诚度也不高,极易被模仿。此外,很多趣头条的用户,根本不细看文章内容,只是为了单纯的做任务,完事领钱即可。这样的用户粘性,令人堪忧。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三:特斯拉股价大涨马斯克:考虑在股价达到420美元时将公司私有化

马斯克推文称,考虑在股价达到420美元时将公司私有化,特斯拉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8%。

特斯拉难言转危为安:现金流仍存隐忧 财报忧喜参半

量产存疑、财务堪忧、高管离职、事故不断,处于“多事之秋”的特斯拉已成为今年美股市场被做空最多的股票之一,而令投资者瞩目的二季报则成为其能否“翻身”的关键。

不过8月1日盘后公布的这份堪称特斯拉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财报却忧喜参半。虽然Model 3产量大增,公司本季营收和毛利也好于预期,但净亏损仍刷新纪录,亟待解决的现金流问题也依然悬而未决。即便如此,财报发布后,特斯拉盘后仍大涨9.29%。截至8月1日,年初至今特斯拉股价累计下滑3.38%。

尽管特斯拉公司二季度营收超出分析师预期的39.7亿美元,达40.02亿美元,同比增长43.44%,但期内公司净亏损继续扩大,为7.4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4.01亿美元。调整后特斯拉每股亏损3.06美元,也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每股净亏损2.92美元,并创下特斯拉历史上单个季度亏损额最高纪录。

不过相较盈利数字,Model 3的量产问题显然更加吸引投资者的注意。财报显示,特斯拉在二季度末成功实现了周产5000辆Model 3的产能目标,并计划将产能由8月底提升至6000辆,年底至1万辆。对此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Model 3爬坡最困难时期已过去,公司生产制造能力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Model 3的毛利率开始转正。Bernstein分析师Toni Sacconaghi在当天电话会议上提问,“公司计划将Model 3的毛利率从二季度的3%提高三季度的15%,这意味着要降低6000美元的成本,如此短时间内驱动这种提高的因素是什么?”特斯拉首席财务官Deepak Ahuja表示,“制造每辆车的人工时间缩短,制造成本降低,效率不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固定资产利用率更高。”

虽然财报不尽人意,但逾9%的盘后增幅依然表达了投资者的看涨情绪。然而Business Insider专栏作家Troy Wolverton却指出了特斯拉投资者一直以来的非理性,“巨额亏损和巨额现金流出,似乎并不值得欢呼。但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中的致歉,似乎让投资者看到了其理智的一面,恢复了投资者对特斯拉的信心。”一季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曾指伯恩斯坦等华尔街分析师的提问是无聊而笨拙的。其进一步表示,自从马斯克接管公司以来,特斯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和客户对他的信心。财报发布后,马斯克再次作出大量承诺,包括第三季度起公司可以实现可持续盈利,以及特斯拉正在开发自驾车芯片等。

3的量产大增,帮助特斯拉暂时走出最困难的谷底,但特斯拉惊人的“烧钱”速度仍有目共睹。分析师曾估算表示,特斯拉的自由现金流在过去6个季度中持续为负,每分钟“烧掉”7430美元,这不禁令机构加大做空力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特斯拉资产负债表上约有22亿美元现金,为2016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期内特斯拉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6.83亿美元、3.99亿美元、7.43亿美元,合计达10.27亿美元。

财报发布前夕,高盛表示考虑到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和在中国建厂的计划,预计特斯拉在2020年之前需要完成超过100亿美元的外部资本筹集和债务再融资,在乐观的假设下,特斯拉仍需在2020年之前筹集至少50亿美元。瑞银则表示,特斯拉股价将在未来12个月内下跌至195美元(8月1日收盘价为300.84美元),且该公司可能需要寻求外部资金。

不过财报发布当天,马斯克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称,公司在截至6月的季度自由现金流为负7.39亿美元。对比此前分析师负9亿美元的预估,其烧钱速度下降。然而资管公司Mainstay首席执行官大卫·库德拉却表示,在看到其现金流表现超预期的同时,更担心特斯拉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

二季度亏损超7亿美元总负债超220亿美元 特斯拉中国建厂钱从何来?

特斯拉二季度净亏损扩大至7.43亿美元:上海设厂资金将寻求“当地贷款”

特斯拉二季报亏损扩大 将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投资上海工厂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四:营销花费竟超全年营收优信二手车“烧钱”上市前途几何?

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企业纷纷返回A股的大背景下,某些仍处于亏损状态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首选地还是美国股市。

二手车平台的优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星代言人不断更换,在营销上可以说是“挥金如土”,这也不难理解,行业现状使然,不靠烧钱如何抢占市场份额,很多时候市场就是“烧”出来的,不过,这个资本故事能在美国市场行得通吗?毕竟做企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很多时候,“务实”比“口若悬河”更重要。

这个规则肯定不适合现在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投资人讲求的是“速度、速度、还是速度”,优信二手车冲击美股上市就是一个佐证。

日前,优信二手车向美国纳斯达克递交了招股书,正式赴美IPO。招股书显示,有优信此次将募资约5亿美元,代码UXIN,上市地点在纳斯达克。

对于招股书披露的有关问题,优信方面似乎不愿意多谈,一律以“关于IPO方面的消息,暂时不予置评”来回应媒体。

公开资料显示,优信创建于2011年,目前其二手车产业生态圈业务包括:二手车在线批发平台优信拍、二手车在线零售平台优信二手车、优信金融、优信数据。

从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来看,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2018年3月31日,优信总资产分别为23亿元、53亿元和66亿元;总负债分别为20亿元、51亿元和56亿元。

归属于股东权益,也就是净资产分别是3亿元、2亿元和10亿元。货币资金也就是现金分别为3.3亿元、2.2亿元和12.2亿元。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优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2亿元、19.5亿元和6.5亿元,调整后的净亏损则高达10.5亿元,17亿元和4.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优信的运营费用分别为15.4亿元、30亿元和8.8亿元,其中,占较大比重销售和市场费用分别为7.9亿元,22亿元和6.3亿元。

从上述的对比中,就可以发现,优信2017年营销费用为22亿元已经超出了当年的全年收入,在2018年第一季度营销收入为6.3亿元,同期营业收入仅为6.5亿元,二者数据非常接近。从上述数据不难得出,“优信烧钱这么猛,亏损也是可以预知的了。”

亏钱、烧钱当然要融资来补。

上市当然来钱更快,优信二手车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国内A股市场。

此前,优信也曾试图用借壳的方式在国内上市。2016年优信借壳步森股份上市的计划,在长达半年时间的运作之后,以失败告终。

对于失败的原因,有分析表示,是由于公司前期高额的融资导致其估值居高不下,但是优信的主营业务却未能实现盈利。

就融资消息来看,优信二手车最近一次的公开融资是在2017年1月份进行的E轮,融资5亿美元,目前虽又传出融资消息,但也仅是停留在传闻层面,因此面临着瓜子二手车、大搜车等竞争对手此起彼伏的烧钱大战,优信承受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此次赴美上市,将是优信获得大量资金的好机会,毕竟,候补资金不到位的话,这个“仗”也不太好打。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五:【专栏】优信IPO,姓“金融”还是姓“电商”至关重要

读懂赠语:走在街上,可以叫散步,可以叫逛街还可以叫赶路。

本文简介:“姓氏”,或许能够决定优信的市值。

自2011年成立,优信已发展近7年。

7是个有趣的数字。有一个词语叫做"七年之痒",一般是指人们爱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会因爱情或婚姻生活的平淡规律,而感到无聊乏味,到达倦怠期,要经历一次危机考验。而股权投资中,7年也差不多是等待的尽头。

5月30日,优信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书(下文简称“招股书”),拟筹集最多5亿美元资金。

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启动IPO,是必然或许也是无奈。毕竟,在互联网汽车强敌林立的今天,电商的故事已经不那么好讲了。

1、电商、金融,差之千里

在报道优信的新闻稿件中,多将优信称为“中国二手车电商行业第一股”,招股书也提到,优信是中国最大的二手车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唯品会、聚美优品,没有一家电商平台是以金融为支柱业务。同时,互联网汽车交易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却是金融,优信也不例外。

招股书,2017年优信“2C”业务(即优信二手车)的金融业务营收9.44亿元,占2 C业务总营收的80.4%,占优信总营收的48.4%。若以收入而论,优信电商的身份难以坐实,虎嗅也在此前的文章中指出:优信不仅是一家互联网二手车服务商,更是一家汽车金融公司。

那为何优信一定要将自己定义为电商呢?

简单来说,电商属于互联网行业,监管弱且具备无限可能性,一个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利润,比如“王者荣耀”;而金融已进入严监管时代,大部分金融公司的业务都受杠杆率限制,且不是一锤子买卖,很长尾,即使市场足够大,天花板的高低也要由自有资金及风控决定。

阿里的50倍、腾讯的44倍、京东的277倍PE都被视作正常,但同样是搞“互联网”出身的趣店,目前PE只有4.21倍,想象力上相去甚远;除了趣店,已经实现盈利,并有易车、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站台,私募融资达百亿元的易鑫集团总市值只有244亿港元(约合199.59亿元人民币);互联网金融的龙头企业蚂蚁金服估值虽破万亿元,但前提是,蚂蚁金服掌控着数万亿的金融资产。

汽车金融是个万亿体量市场,但汽车金融能制造出的上市公司市值是万亿、 千亿还是百亿?值得思考。但优信,或许已经来不及思考。

2、持续亏损,私募还投的动吗?

2017年初,优信完成了5亿美元融资,折合人民币32亿元。融资金额很大,参与投资的机构很多,换言之,单一机构要么投不起,要么不想自己投这么多,又或者优信想让更多资本方站队。

站队,是个有趣的事情,更是商战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久前,与一位企业家聊天。2015年,这位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打败了所有对手,快速结束了战斗,结束战斗依靠的是什么呢?不是傻瓜式的烧钱,也不是产品无法复制,而是断了所有竞争对手的资金。“我拿了竞争对手可能拿的钱,简单来说,不管钱多钱少,我会争取资本方投给我,当资本方做了一个还不错的布局之后,一般就不会再投第二家同类企业,不战自胜”。

互联网汽车行业的融资有两个特点,频率越来越高,融资额越来越大。简言之,大家都在抢钱,抢竞争对手可能融到的钱,让对手无资可融,优信是“抢钱”的一方,也是“被抢”的一方。但是5亿美元的融资之后,私募市场还有几家没有站队的企业有意向、有实力去投呢?但优信,却需要钱。

不得不说,优信的“造血”能力堪忧。

2017年,Q1即优信刚刚宣布获得32亿元融资时,其营收出现负增长,资金注入后的Q2、Q3、Q4,营收增速虽不错,但代价巨大,招股书显示,2017年底其账面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仅有2.9亿元。也就是说,此前的32亿元的融资,一年烧去90%,平均每天花费约797万元,若算上优信营收带来的现金流,这些数字会更加恐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Q1,优信营收再次出现负增长。

烧钱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亏损,据虎嗅:在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优信也在持续亏损,在2018年第一季度中,优信就亏损了8.39亿元。

3、优信的筹码,必须姓“金融”

烧钱,不可怕,亏损也不可怕,但持续烧钱,持续亏损,有些可怕。不过,虎嗅亦提到:优信已经“跨过了”最初的启动期,也因为营收的增速大于营收成本的增速,所以毛利率还在持续上升。

或许优信未来可以实现盈利,但这一天何时才能到来?2018年第一季度再次获得折合人民币16亿元的筹资,但到2018年一季末,其账面现金仅有12.2亿元。 若优信不能成功从二级市场融资,现有资金能够支撑其运营多久?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即使金融严监管。

但对于优信来说,即使跑赢时间,却依然没有跑到终点。毕竟,营收与净利润均远高于它的易鑫集团才200亿元左右的市值。此前,优信私募融资近百亿元,若以金融公司的身份上市,即使优信市值与易鑫持平,私募投资者的收益却依然十分有限。

路漫漫其修远兮,优信只能寄希望于,美国的资本市场相信它是一个电商平台。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六:消费金融公司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行业前三甲净利均超10亿元,5家出现亏损

原标题:消费金融公司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行业前三甲净利均超10亿元,5家出现亏损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披露了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数据:19家有数据显示的消费金融公司中,5家公司2017年亏损,不过行业龙头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富银消费金融于2015年12月份获批筹建,冀银消费金融于2016年8月份获批筹建,易生华通消费金融于2017年1月份获批筹建,但是截至目前,上述获批公司均未开业迎客。

日前,海尔消费金融率先披露了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其营收总额为5.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1%,是2017年全年总营收的1.32倍;税后净利润609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是2017年净利润的1.27倍。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26家

2009年,原银监会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批准了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此后2013年、2015两次扩大试点,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到全国,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监管部门,遵循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

截至2018年5月份,获批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到了26家,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批的中外合资消费金融公司。

虽然26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九成为“银行系”,但是上述公司在经营业绩上分化严重,19家披露经营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5家亏损,亏损占比高达26%,其中亏损最多的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净利润为-8100万元,总资产为18.5亿元,在其官网介绍中,截至2017年12月份,该公司自营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

长银五八于2016年12月份获批,2017年1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3亿元,长沙银行和58同城持股占比分别为51%和33%,而成立不到半年,长银五八董事长等高管职位就出现了人事变动。

该公司官网显示,其共有普惠金融和校园服务两大产品线,普惠金融的三款产品分别为工薪贷、装修贷和旅游贷,而五八学生钱包则是为在校大学生打造的绿色信贷产品。

另一家元老级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亏损也高达0.79亿元。此外,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亏损0.35亿元,尚诚消费亏损0.13亿元。

在营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6家净利润不足1亿元,其中哈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50万元,晋商消费金融净利润为2600万元,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800万元,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500万元。

行业领头羊则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共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达到了10亿元,中银消费、捷信和招联消费的净利润分别为13.75亿元、10.22亿元和11.89亿元。在总资产规模上,捷信、招联消费和中银消费分别为878.8亿元、469.8亿元和397.91亿元。

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如今在审批权限上有所放宽,但目前仍然一牌难求。不过,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后,至今未营业,分别是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和易生华通消费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指出,从市场定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定位为传统银行的业务补充,主要针对中低收入以及新兴客户群,通过提供宽泛灵活的信贷产品、广泛的地区覆盖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来提供金融服务。

从商业模式上主要有三类:线下渠道为主,如捷信消费金融;020模式,如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还有一类将自身规定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

此外,受制于消费金融公司最大杠杆倍数为10倍的规定,今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宣布了增加注册资本,马上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22.1亿元增至40亿元,中邮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10亿增至30亿元,都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4%。虽然只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不良贷款率,但都普遍都在2.5%以上,但由于其小额分散的特征,不良贷款率较高并不令人意外。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2%和3.18%,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72%、2.97%和2.11%。中原消费金融则较低,不良贷款率仅为0.22%。据其官网显示,中原消费金融目前产品主要包括“提钱花”系列纯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以及针对特定场景的“提钱付”系列消费分期金融产品。

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时间并不长,但已暴露出一些问题。2017年开始,陆续有消费金融公司因业务违规被罚。当年5月末,浙江银监局对杭银消费金融处以50万元罚款,处罚理由“信贷管理不审慎并形成风险”;监管部门也对杭银消费风险主管处以警告处分,处罚理由为“对杭银消费金融信贷管理不审慎并形成风险负有直接责任”。

同月,因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中银消费金融收到原银监会上海银监局开出的138.68万元罚单。

此前,湖北消费金融因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湖北银监局罚款人民币40万元。另据4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部分员工在湖北消费金融存在上述违法违规问题中承担直接责任,均被处以警告处分。

行业交流社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七:消费金融公司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行业前三甲净利均超10亿元 5家...

【消费金融公司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行业前三甲净利均超10亿元 5家出现亏损】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披露了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数据:19家有数据显示的消费金融公司中,5家公司2017年亏损,不过行业龙头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证券日报)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披露了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数据:19家有数据显示的消费金融公司中,5家公司2017年亏损,不过行业龙头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富银消费金融于2015年12月份获批筹建,冀银消费金融于2016年8月份获批筹建,易生华通消费金融于2017年1月份获批筹建,但是截至目前,上述获批公司均未开业迎客。

  日前,海尔消费金融率先披露了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其营收总额为5.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1%,是2017年全年总营收的1.32倍;税后净利润609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是2017年净利润的1.27倍。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26家

  2009年,原银监会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批准了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此后2013年、2015两次扩大试点,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到全国,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监管部门,遵循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

  截至2018年5月份,获批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到了26家,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批的中外合资消费金融公司。

  虽然26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九成为“系”,但是上述公司在经营业绩上分化严重,19家披露经营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5家亏损,亏损占比高达26%,其中亏损最多的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净利润为-8100万元,总资产为18.5亿元,在其官网介绍中,截至2017年12月份,该公司自营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

  长银五八于2016年12月份获批,2017年1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3亿元,长沙银行和持股占比分别为51%和33%,而成立不到半年,长银五八董事长等高管职位就出现了人事变动。

  该公司官网显示,其共有普惠金融和校园服务两大产品线,普惠金融的三款产品分别为工薪贷、装修贷和旅游贷,而五八学生钱包则是为在校大学生打造的绿色信贷产品。

  另一家元老级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亏损也高达0.79亿元。此外,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亏损0.35亿元,尚诚消费亏损0.13亿元。

  在营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6家净利润不足1亿元,其中哈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50万元,晋商消费金融净利润为2600万元,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800万元,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500万元。

  行业领头羊则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共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达到了10亿元,中银消费、捷信和招联消费的净利润分别为13.75亿元、10.22亿元和11.89亿元。在总资产规模上,捷信、招联消费和中银消费分别为878.8亿元、469.8亿元和397.91亿元。

  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如今在审批权限上有所放宽,但目前仍然一牌难求。不过,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后,至今未营业,分别是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和易生华通消费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指出,从市场定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定位为传统银行的业务补充,主要针对中低收入以及新兴客户群,通过提供宽泛灵活的信贷产品、广泛的地区覆盖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来提供金融服务。

  从商业模式上主要有三类:线下渠道为主,如捷信消费金融;020模式,如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还有一类将自身规定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

  此外,受制于消费金融公司最大杠杆倍数为10倍的规定,今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宣布了增加注册资本,马上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22.1亿元增至40亿元,中邮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10亿增至30亿元,都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4%。虽然只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不良贷款率,但都普遍都在2.5%以上,但由于其小额分散的特征,不良贷款率较高并不令人意外。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2%和3.18%,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72%、2.97%和2.11%。中原消费金融则较低,不良贷款率仅为0.22%。据其官网显示,中原消费金融目前产品主要包括“提钱花”系列纯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以及针对特定场景的“提钱付”系列消费分期金融产品。

  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时间并不长,但已暴露出一些问题。2017年开始,陆续有消费金融公司因业务违规被罚。当年5月末,浙江银监局对杭银消费金融处以50万元罚款,处罚理由“信贷管理不审慎并形成风险”;监管部门也对杭银消费风险主管处以警告处分,处罚理由为“对杭银消费金融信贷管理不审慎并形成风险负有直接责任”。

  同月,因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中银消费金融收到原银监会上海银监局开出的138.68万元罚单。

  此前,湖北消费金融因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湖北银监局罚款人民币40万元。另据4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部分员工在湖北消费金融存在上述违法违规问题中承担直接责任,均被处以警告处分。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八:数据造假 盈利无力 二手车电商寡头的流血前行路

烧钱打仗、持续巨额亏损的二手车电商代表——优信二手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仅4天,股价就跌破发行价,并持续走低,堪称年度上市惨案。根据之前公布的各种数据及本身的产品特殊性来看,优信的滑铁卢并非偶然,不过是当下举步维艰流血前行的二手车电商的一个缩影而已。

10天蒸发6亿  出师未捷的优信


2018年6月27日,作为中国二手车行业领头羊的优信,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二手车电商第一股”。

4天,仅仅4天,7月2日优信的收盘价就跌破发行价,并且持续走低。到7月6日下午,优信股价收于7.34美元/股,市值约为2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亿元)。上市时优信的估值是27亿美元,不足10日,近6亿美元的市值就此蒸发。

优信在2016年的净亏损为13.929亿元人民币,2017年净亏损为27.478亿元人民币(约合4.205亿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优信的净亏损为8.394亿元人民币(约合1.335亿美元),亏损额逐年增加。

巨额亏损下,优信急于需求资金。此前经历过A股借壳失败、赴港上市无果,虽然成功登陆美股,但此次IPO只获得了2.25亿美元融资,募资总额与原定最高5.46亿美元比,缩水近60%。

优信目前遭遇的巨大困境,让二手车电商领域的投资人扼腕不已,二手车电商,真的就盈利无望么?


大额广告投入  用钱堆起战火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二手车属于大额且低频次消费,用户复购率极低的产品,基于这种产品特性,广告营销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烧钱大战再次上演。

2015年,优信豪掷3000万拿下《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冠军诞生前的“黄金60秒”广告,之后又以1.8亿元冠名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3》。沉寂1年后的2017年春节,优信携王宝强代言的新广告铺天盖地的抢占民众视野;2018年2月签下国际一线巨星莱昂纳多代言,尽管优信声称小李子的代言费要比国内流量小鲜肉要低,但毕竟咖位摆在那,可想而知依旧是个天文数字。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优信再次花费2.39亿人民币拿下CCTV2018年世界杯转播顶级合作伙伴的权益。

优信财报显示,2016 、2017 、2018 年第一季度,优信的营收分别为 8.25 亿元、19.51 亿元,6.49 亿元,而同期的营销广告费用分别高达 7.94 亿元、22.03 亿元、6.33 亿元,营销费用分别占营收总额的96%、113%、98%,优信的亏损大头就是广告投入。

与优信相比,瓜子二手车在“烧钱大户”杨浩涌的带领下,颇有要把优信、人人车等前辈拍在沙滩上之势。

杨浩涌带领赶集网与58同城鏖战10年,烧钱超过50亿,最终以58上市告终,杨浩涌认为赶集网之所以败下阵来是因为钱烧得不到位。在瓜子二手车成立之初,杨浩涌就向合并后的58赶集董事会申请了2亿元预算用来发动广告大战,签约孙红雷代言,进行大规模广告轰炸。

最疯狂的时候,国内每个用户打开任何一个的带有广告的视频,都能看到瓜子二手车的“洗脑”文案:

优信和瓜子,只是资本力量的支持下进行白热化贴身肉搏的先驱者,他们身后,持多种投资背景的多个品牌上演了“诸侯混战”。鉴于二手车产品的特殊性,这种无脑烧钱的战斗方式仍旧会继续下去:想占市场得烧钱,烧钱要考虑盈利,没有盈利会亏损,持续亏损想融资,融资到位继续烧,陷入死循环。


深陷烧钱泥沼 盈利遥遥无期

那么除了资本的输血,二手车交易平台能自己造血吗?

瓜子和人人车始终坚持C2C的模式,打掉令买家买家深恶痛绝的中间商,让买家卖家快速交流,是最符合当下电商时代的潮流。那么他们的盈利点自然是依靠着作为中间商的“佣金”收入,收入来源单一,平台可介入点较少,高昂的获客成本和车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

意识到C2C存在的巨大问题之后,瓜子试图转型B2C,2018年年初宣布用8.18亿开始着手线下布局:计划今年在全国33个大中城市开设线下大卖场,一些大城市的店面建筑面积达到了2万平方米以上,尤其在北京,卖场建筑面积达到了5万平方米,可以容纳几千辆车。

这中间带来的场地成本、管理成本、每个店配备的评估师、销售人员、维修人员等的薪资等费用下来,或许还要再加上杨浩涌的“大手笔”广告费,8.18亿撑不了多久。

优信与瓜子和人人车不同,凭借线上平台、车辆检测评估系统,以及在270个城市布局670家线下门店,7大区域B2B交易中心,优信始终坚持着从B端到C端短全链条体系的布局。区别与瓜子和人人车的摊位式交易,优信更像是一个万达这样的商业综合体。

据优信招股书显示,优信的盈利方式主要分为4种:2C交易收入;2C贷款收入;2B交易收入;其他。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字中,4种业务对应的收入分别为0.95、3.59、1.09、0.86亿元。

贷款收入超交易收入近4倍,将其余3种收入方式远远甩开,这也让业内人士不禁发出疑问:优信究竟是二手车电商平台还是二手车金融平台?

为什么明明赚着金融业务的钱却声明自己是电商?其实跟**监管有很大关系。电商作为一种自由度较高的新兴模式,具备无限的可能性。而金融已进入严监管时代,大部分金融公司的业务都受杠杆率限制,风控能力和流动资金成为了金融行业的立身之基。

对优信而言,金融可以作为一个盈利辅助,可以作为给用户的贴心服务,单独作为整个优信产业链的营收支柱,有点畸形生长的味道。

瓜子信用危机:靠造假抢戏  以刷单立身

瓜子二手车在造假方面饱受诟病。

首先是广告上的虚假。那句“成交量遥遥领先”在各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电梯楼宇、公交站牌等地喊了1年多,被竞争对手人人车起诉之后,这则虚假广告才被叫停,起因是因为瓜子二手车提供虚假材料——“遥遥领先”的参照数。

那句“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在瓜子二手车平台上完成交易,瓜子抽取4%的佣金,这和传统汽车经销商收费标准基本持平。把人都看乐了:原来所谓的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你就是那个最大的中间商,掩耳盗铃可还行?

在广告语上信口胡言,长期作假,那么瓜子喊出的“259项严苛检测”到底有多大水分?

另外,一直引以为傲的成交量,也屡次被曝光成刷单。瓜子内部一线团队人员背负着吓人的KPI,正常完不成的情况下,多数人选择刷单:自己出钱买单,然后再让车主打电话说车不卖了,再退款,就这样成交了一单。

人人车也被光出刷单丑闻:卖出一台车却收到8台车交易信息,利用刷单每月增加三四十个成交额……

二手车交易市场本就看重买家、卖家以及中间商的诚信,C2C模式下的二手车电商更是如此,用户会倾向于在数据透明、可信赖的平台交易,一旦传出数据造假的负面,对于本就不高的成交量来说,雪上加霜。


乱象根源:对流量的沉迷

互联网时代,固然颠覆了传统行业,给无数行业带来飞速发展的机会,诞生了多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还给许多企业带来了错误的认知:流量为王,获取流量靠烧钱,钱烧到位市场份额自然有,烧最多的就是行业老大。

从大众、美团O2O大战到硝烟弥漫的P2P大战,再到滴滴、Uber无脑补贴的网约车大战,优信、瓜子、人人车的广告大战,摩拜、ofo的共享单车投入大战,大家似乎都不先考虑盈利,你跟我抢市场,我就拿投资人的钱砸你,什么时候你拿不出钱了,那你就出局。

先用钱抢流量,再考虑用流量找盈利方式,这似乎成了近几年互联网创业的主流操作方式。

二手车电商也陷入此等怪圈之中。需要加以区分的是,二手车产品属于低频大额消费,完整的车源监测、获客渠道、交易体系、透明价格、售后服务等整套流程的合理严谨性才是用户所关注的。大宗商品用户最重视的是信誉,痛心的是,信誉这一至关重要的特质正在二手车电商行业逐步消失。

现在已经不是流量为王的时代,眼光长远的企业开始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传统消费模式中受尊敬的感觉,而不是被平台拉扯。套用到二手车电商里,从开头的车源选择,到中期的买卖方沟通,再到后期的交车流程,如何完善成一个让自己盈利、让用户满意的成熟体系,如何运营平台减短消费者的决策时间,这才是应该谨慎解决的问题。

广告营销有必要,不过广告属于术,作为交易平台,用户信任才是道。过度追求广告曝光,有点舍本逐末了。


顶着亏损拨迷雾  前路在何方

优信的流血上市,给行业内敲响警钟:盈利才是硬道理,融资上市救不了亏损。

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超过300万辆,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渗透率不足10%,这片市场依旧大有可为。未来,比拼的就是谁能建立让用户满意的标准化交易体系——从车源到车辆评估、到售中全渠道无差别购买,到售后各类服务保障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化。

金融服务也是盈利的必经之路。优信金融作为其集团营收最高的机构,高于交易收入4倍有余;瓜子二手车将金融业务单独孵化创建“毛豆新车”大力投入;大搜车的“弹个车”重金融轻交易……其他玩家在金融方面认知一致,重点发力。

目前情况来看,汽车电商不足以单独成为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需要金融服务辅助。

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是必要的。金融作为最贴近汽车电商完整业务的链条,成为下一块哄抢的蛋糕可能性很大,在强监管之下,诸侯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过招,还有待发掘。

市场还很大,道路也还长,究竟谁才能从二手车电商行业内脱颖而出,成为阿里、滴滴、美团这样的超级独角兽呢?

《钱花哪儿了丨B站单季营收逾10亿净亏损扩大 赚得多烧钱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九:消费金融公司去年业绩冰火两重天:行业前三甲净利均超10亿元 5家出现亏损

来源: 证券日报 毛宇舟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披露了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数据:19家有数据显示的消费金融公司中,5家公司2017年亏损,不过行业龙头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富银消费金融于2015年12月份获批筹建,冀银消费金融于2016年8月份获批筹建,易生华通消费金融于2017年1月份获批筹建,但是截至目前,上述获批公司均未开业迎客。

日前,海尔消费金融率先披露了上半年经营业绩。数据显示,其营收总额为5.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1%,是2017年全年总营收的1.32倍;税后净利润609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是2017年净利润的1.27倍。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26家

2009年,原银监会颁布了《理办法》并批准了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此后2013年、2015两次扩大试点,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到全国,将审批权下放到省级监管部门,遵循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

截至2018年5月份,获批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到了26家,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批的中外合资消费金融公司。

虽然26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九成为“银行系”,但是上述公司在经营业绩上分化严重,19家披露经营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5家亏损,亏损占比高达26%,其中亏损最多的为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净利润为-8100万元,总资产为18.5亿元,在其官网介绍中,截至2017年12月份,该公司自营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

长银五八于2016年12月份获批,2017年1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3亿元,长沙银行和58同城持股占比分别为51%和33%,而成立不到半年,长银五八董事长等高管职位就出现了人事变动。

该公司官网显示,其共有普惠金融和校园服务两大产品线,普惠金融的三款产品分别为工薪贷、装修贷和旅游贷,而五八学生钱包则是为在校大学生打造的绿色信贷产品。

另一家元老级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亏损也高达0.79亿元。此外,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亏损0.35亿元,尚诚消费亏损0.13亿元。

在营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6家净利润不足1亿元,其中哈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50万元,晋商消费金融净利润为2600万元,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800万元,湖北消费金融净利润为4500万元。

行业领头羊则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共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达到了10亿元,中银消费、捷信和招联消费的净利润分别为13.75亿元、10.22亿元和11.89亿元。在总资产规模上,捷信、招联消费和中银消费分别为878.8亿元、469.8亿元和397.91亿元。

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如今在审批权限上有所放宽,但目前仍然一牌难求。不过,有三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后,至今未营业,分别是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和易生华通消费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指出,从市场定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定位为传统银行的业务补充,主要针对中低收入以及新兴客户群,通过提供宽泛灵活的信贷产品、广泛的地区覆盖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来提供金融服务。

从商业模式上主要有三类:线下渠道为主,如捷信消费金融;020模式,如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还有一类将自身规定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

此外,受制于消费金融公司最大杠杆倍数为10倍的规定,今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宣布了增加注册资本,马上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22.1亿元增至40亿元,中邮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10亿增至30亿元,都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4%。虽然只有6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不良贷款率,但都普遍都在2.5%以上,但由于其小额分散的特征,不良贷款率较高并不令人意外。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82%和3.18%,锦程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72%、2.97%和2.11%。中原消费金融则较低,不良贷款率仅为0.22%。据其官网显示,中原消费金融目前产品主要包括“提钱花”系列纯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以及针对特定场景的“提钱付”系列消费分期金融产品。

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时间并不长,但已暴露出一些问题。2017年开始,陆续有消费金融公司因业务违规被罚。当年5月末,浙江银监局对杭银消费金融处以50万元罚款,处罚理由“信贷管理不审慎并形成风险”;监管部门也对杭银消费风险主管处以警告处分,处罚理由为“对杭银消费金融信贷管理不审慎并形成风险负有直接责任”。

同月,因违反《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中银消费金融收到原银监会上海银监局开出的138.68万元罚单。

此前,湖北消费金融因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湖北银监局罚款人民币40万元。另据4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部分员工在湖北消费金融存在上述违法违规问题中承担直接责任,均被处以警告处分。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须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投票6好问题烂问题同问已同问修改

把图片文件拖到这里即可上传

上传完,点击「插入图片」按钮插入

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正解网仅支持腾讯视频(支持 HTTPS)的视频播放页链接

}

真的没想到,我基本天天

在B站上,但没有玩什么的移动游戏,也就充个大会员支持下。

最近冒出来陈睿道歉的事,本来我还觉得莫名其妙,感觉有没有活动有什么好吵的,结果今天搜一搜,B站一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手机游戏,怪不得到处都是破站药丸的感觉。

各位怎么看,B站这个营收模式健康吗?B站以后会不会也走上开局90秒广告的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站提现纳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