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卡卡和RAID有什么关系

Lv15 太平洋舰队秘书长

太平洋舰队秘书长 贡献7441,距离下一级还需2559贡献

“阵列柜与阵列卡是一样的功能,只是外观不同而已。”不对,没有这么简单。目前使用阵列卡的方式是原厂家的在推,比如HP、IBM、DELL,这种方式做双机很危险。如果阵列卡坏了:

一、更换阵列卡的时候必须跟原来的卡相同(品牌和型号);

二、阵列卡的备份信息必须在;

三、盘的位置不能调换,如果变换整个数据也会丢失。

内置阵列卡RAID技术与外置磁盘阵列RAID技术之比较

RAID技术分为软件RAID和硬件RAID两大类。此二类技术之优劣在此不再讨论。

而硬件RAID技术又分为内置阵列卡技术和外置阵列控制器(即磁盘阵列)技术两大类。而且外置阵列控制器(即磁盘阵列)技术又以高性能、高可靠性,易使用易维护、高通用性、高扩展性等更胜一筹

下面就内置阵列卡技术和外置阵列控制器技术作一比较,供参考。

1.内置阵列卡安装在主机(主板)上,受主机影响。安装需驱动软件。与主机类型、操作系统等有关。主机故障(如停电等)会直接影响到存储数据及RAID的完整性。

1.外置磁盘阵列与主机和操作系统完全独立(本身带硬件RAID控制器)。是一个独立的存储子系统。与主机通过SCSI电缆连接,无需任何软件驱动或硬件支持,

   只需主机提供标准SCSI接口即可。数据安全及RAID的完整性与主机等无关。

2.当主机改变或操作系统改变时,阵列卡就可能要更换,因为阵列卡是与主机类型及操作系统相关的,如今后采用SUN机器原时阵列卡就不能用了,必须选用SUN的阵列卡。

2.当主机改变或操作系统改变时,磁盘阵列无需更换,可继续采用。因为前述外置磁盘阵列与主机或操作系统完全独立,相当于一个SCSI设备而已。

3.RAID的设置通过DOS下改BIOS等实施。较难维护

3.通过多种方式实施。亦可直接在磁盘阵列的面板上通过菜单设置,非常直观容易。易操作,易维护。

4.内置阵列卡的硬件的冗余程度及热拨插功能一般要低于外置磁盘阵列。

A.阵列卡安装在主机上,受主机故障(如电源)的影响。

B.一般只支持RAID0,1,5。

C.硬件除硬盘冗余热插拨外,如电源、风扇等无法配置,只能依靠主机。

4.外置磁盘阵列的硬件冗余程度及热拨插功能远高于内置阵列卡,从而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A.与主机完全独立,主机故障时存储子系统无影响。

C.除硬盘冗余热拨插外,电源、风扇等均冗余且热拨插配置。

5.内置阵列卡方式提供的环境监测、警示,故障检测能力低于外置磁盘阵列方式。

一般而言,内置阵列卡方式能提供硬盘故障报警显示,而如风扇、电源、温度等异常则无法提供。而且警告方式比较单一。

5.外置磁盘阵列方式提供完善的环境监测、警示,故障检测功能。即提供硬盘、风扇、电源、控制器等异常情况监测警示,并以声音、光线,LCD面板显示等三重方式在故障部位同时显示。

   准确确定故障类型,位置,再加上冗余热拨插设计,确保整个存储子系统不中断运行并在工作状态下进行维护。从而可用性,可靠性比内置阵列卡方式更高。

6.扩容能力不如外置磁盘阵列,一般阵列卡再多3个通道每个通道接7个硬盘计,仅为21个硬盘。

6.扩展能力高,通道数量最多可至8个,1个接主机,7个接硬盘,按每个通道接7个硬盘计,可接49个硬盘。再加上与主机完全独立,使得扩容(增加盘箱)更为灵活。

7.可通过RAID管理界面完成可支持线扩容

7.支持在线扩容,自动重建。

8.一般只支持一个RAID,支持局部热拨插盘。

8.支持多达8个RAID,且每个RAID支持多达8个分区,又支持多个局部或全局热拨插盘。

9.采用较低档次cpu,又与主机密切相关,性能较差。

9.采用较高档次 cpu又与主机无关,性能更好。

10.阵列卡占用部分主机资源,导致主机性能有所下降。

10.与主机无关,不占用主机资源。

11.对双机的支持差些。双机后占用部分服务器资源,从而系统性能有所下降,而且切换时间长。

11.对双机支持好,双机时基本上不占用服务器资源,切换时间短(40秒以内)外置磁盘阵列(NETSTOR 磁盘阵列)技术无论从可靠性、稳定性、易使用易维护、通用性、扩展性以及性能(效率及双机效果)均优于内置阵列卡方式,因此,建议采用NETSTOR磁盘阵列。

}

raid卡开启回写的情况下,数据是先写到缓存,在缓存累计到一定量的数据再顺序写入磁盘,这样能显著提高小文件的交换速度。但是由于缓存是易失性的,所以主机掉电的话,缓存数据就丢失了。这样会造成系统记录与实际数据的不对称。
举个例子,当数据库写入一个条目的时候,raid卡先把这个条目放进缓存。这时数据库会认为这个条目已经被存放好了。其实不是,因为它没有被写入磁盘。当这时主机掉电,缓存中的条目丢失,会造成以下情况:数据库认为刚才的条目已经存储了,但是在磁盘上却找不到该条目,数据库就会进入死循环,严重的数据库就直接崩了。
电池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才存在的。
如果你没有启用回写策略,用通写的话电池有没有就无所谓了。因为通写情况下,所有数据直接写进磁盘,不关缓存的事了。

}

ADAPTER(主机总线适配器)就能看出来,他肯定是给主机用的,一般HBA就是给主机插上后,给主机扩展出更多的接口,来连接外部的设备。大多数讲到HBA卡都是指光纤的HBA卡,给主机提供光纤接口的。也有ISCSI的HBA卡,链接ISCSI设备的,从这种功能上说,我们也可以把独立网卡称为HBA卡,通过独立网卡扩展出网口来连接外部网络设备或主机。不过习惯上大部分HBA只是称光纤卡或者iscsi卡。

而RAID卡只是提供RAID功能的卡,一般也是插在服务器内部的,这又分两种RAID卡。对服务器内部磁盘管理的卡和对外部磁盘柜进行管理的卡。对内部的,就是服务器本身磁盘都连接在这块卡上,然后卡插在主机主板接口上。我们可以通过开机时候,按下快捷键进入卡内的配置界面来创建RAID卷,从而让操作系统识别到具有RAID功能一块虚拟的磁盘。对外部的,就是插在主板PCIE接口后,给主板扩充出接口来连接外部磁盘柜。从这看,这块外部链接卡也相当于HBA卡了,但是它本身具有RAID功能。通过进入这块卡的配置界面来管理服务器外部的磁盘柜。但这块卡也是插在服务器内的。

 注意:而在磁盘阵列柜内的提供raid功能的一般不称作RAID卡,我们叫做控制器(这里我称为磁盘阵列柜,我个人不叫他磁盘柜,也是为也让楼主明白,除了很低端的磁盘柜子不具有RAID管理功能,需要服务器内插上连接外部的RAID卡来管理,大部分磁盘阵列柜,都具有RAID功能,这才对得起“阵列”二字),用来控制和管理这个阵列柜。这样的阵列柜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接口,一般是SAS口,或者高端点的是ISCSI口(也就是网口),以及光纤口,来连接服务器。这样服务器也要配上SAS口或网口或光纤口的HBA卡来连接磁盘柜。(网口一般服务器都有,很少需要再插HBA卡来扩充接口了)这样来看,又出现了Sas口的HBA卡,这块提供SAS口的HBA卡如果自己具有RAID功能,那也算是链接外部设备的RAID卡了。

1.如果只是磁盘柜子,柜子不具有磁盘阵列功能那我们就需要一块就有RAID功能的HBA卡来让卡管理磁盘柜的磁盘,组建raid等等操作。目前这种磁盘柜子一般都是SAS接口的,所以一块具有对外的SAS接口的RAID卡就能连接这种柜子了,并且管理柜子中的磁盘。ps:就sas设备接口而言也有很多种的,而其中一种接口,在连接外部的SAS接口盘柜常用到。
          2.如果是自身有阵列功能的柜子,那么就看这个柜子是什么接口,我们只需要HBA卡来连接他就可以了,不需要HBA具有RAID功能(目前我接触的具有RAID功能的HBA只有SAS口),如果阵列柜是ISCSI或者光纤的那就用相应的HBA来连接。

简单总结就是,HBA卡和RAID卡可以是有交集的,有的卡具有RAID功能,但是它具有HBA卡的扩展连接外部设备的功能。这两个概念是对一块卡从不同功能角度的称呼。具有RAID功能就成为RAID卡,就有HBA功能就叫HBA卡,正好都具有,那就看我们注重他哪个功能,在不同场合对其使用不同称呼。他们都是插在服务器上的,目前一般都插到PCI-E的插槽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阵列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