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桃源县2018新楼盘书记 拉来了一家企业 在陬市镇投资三十亿 这三十亿会给 县城区 带来?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常德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篇  基础和环境

第二篇  思路和目标

第三篇  路径和任务

第五章  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智慧常德

第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节  大力建设教育强市

第三节  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六章  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常德

第六节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七章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常德

第一节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节  突出环境综合治理

第三节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第四节  强化资源节约利用

第八章  坚持开放发展,建设现代常德

第九章  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常德

第一节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第二节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篇  保障和实施

第十一章  组织推动规划实施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指南,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基础和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时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推动“十三五”的发展,必须客观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

“十二五”时期(年),是我市发展不平凡、不简单、不容易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难繁重的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现代常德、幸福家园”总战略,创造性地提出“新常德新创业”总要求,通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打响“民生升温、园区攻坚、城市提质”三大战役,全力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登上2000亿台阶,2015年达到270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26550元提高到46408元;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桃源县、鼎城区、澧县、汉寿县、石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6.8%,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48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5.5亿元,汽车、住房、信息、休闲、健康等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图1: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图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18.8:45.9:35.3调整为13.1:45.7:41.2,全球知名的清洁能源公司汉能集团、国内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浪潮集团、中国文化旅游第一品牌华侨城集团、国内著名商业地产企业万达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成功引进。工业规模稳步提升,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81%;高新技术企业从54家增加到97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厂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五个双百亿产业”初步形成,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西湖西洞庭、桃源县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梦幻桃花岛欢乐水世界、柳叶湖环湖马拉松赛道等重大旅游项目相继竣工,德山宜达物流园、鼎城桥南隆腾物流园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成运营,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债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体系逐步完备,乡镇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

图2:常德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石长铁路复线竣工,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5万公里,常岳高速、常荆高速建成通车,“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沅澧快速干线部分开工,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水泥(沥青)路,县乡公路条件显著改善;桃花源机场4D扩建竣工;水运航道总里程达到1775公里,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达到85公里、1000吨级以上港口泊位达到3个。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桃源水电站、常德电厂、临澧凯迪生物质电厂、德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发电,常德经开区、津市工业园光伏屋顶电站并网发电,初步构建起水电、火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综合保障体系;“五县一市”管道天然气输配工程全线贯通,实现天然气输送“县县通”。水利设施条件加快完善。蓄洪垸堤防加固、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排灌泵站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成效明显;43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饮水安全全覆盖。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发展。云计算中心、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数字防控、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建成运行,“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已现雏形,4G网络构建走在省内前列,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城乡建设焕发新貌。城镇化率达到47.6%,比“十一五”末提升8.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三馆三中心、桃花源大桥等相继竣工,“三改四化”成果丰硕,市城区207条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路改全部完工,武陵桥、朗州桥、七里桥、柏园桥4座城市景观桥梁建成通车,武陵阁步行城、桥南商圈焕然一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功创建并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津澧融城步伐加快,津市-澧县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城区加快发展,鼎城灌溪、临澧新安等17个镇纳入全国重点镇。“3+N”完美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实施街道“一所一校四中心”、社区“一站一园一场五室”建设;“3+X”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0多亿元,硬化农村公路2828公里,完成行政村电网改造1485个,柳叶湖太阳谷、鼎城“五朵金花”、石门秀坪园艺场、桃源枫树维回新村、安乡安丰出口洲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展现新风采。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了31.8万人的脱贫问题;皂市移民搬迁安置圆满完成。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513元、11744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和2.1倍(按当年价格计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累计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326.9亿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8.3亿元,分散和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900元、5700元,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社会救助、慈善福利、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成绩。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亿元,解决了34万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全面实现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7.98%;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在全省率先进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全市200多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石门县获批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县。


图3:常德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图(单位: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启动“教育卫生三年攻坚行动”,教育和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总量300.3亿元,是“十一五”的1.93倍,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9.5%;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000多所,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申办设立。新建改建各类医疗机构3909处,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市中医院门诊大楼建成使用,常德湘雅医院主体工程竣工,市、县、乡(街道)医疗卫生体系更趋完善,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持续加强。文化事业加速发展,群众文化演艺“百团大赛”形成品牌,一批标志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良好成绩。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两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审计、统计、粮食、人防、气象、地震、档案、民族宗教、对台、方志、科协、贸促会、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应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国防建设等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全面推进公司领导去行政化,重组成立市工业投资公司、市农业投资公司、桃花源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等产权较清晰、较具发展活力的投融资公司;政府行政审批与机构改革,取消、下放、合并大批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完成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按照规定时间到位;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一权两制一司”运行机制,有效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布首批100个民间投资参与公共领域建设项目,其中3个入选全省PPP示范项目;城管体制改革,基本构建起以区为主、市级统筹的工作格局,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涉诉信访体制改革,基本建成诉访分离的工作格局,信访秩序持续好转。同时,积极承接中央、省里部署的改革试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澧县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桃源县陬市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澧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试点等重要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稳步探索出有益经验。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引进内资2153.4亿元、外资25.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0.6亿美元;积极对接央企省企和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新上投资过亿元项目68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0个;盐关码头获批建设国家二类口岸;新增国际友好城市2个;厅市合作、校市合作、行市合作和区域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专栏:“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不含常德卷烟厂)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新增人数(万人)

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年)

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万吨/年)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注:标 *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基于省环保厅下达给常德的“十二五”减排任务。

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我市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把握大势、主动跟进,积极抢抓了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科学确立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三是坚持做大总量、蓄积能量,始终突出了项目建设的发展重心;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增进民利,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这些经验,在“十三五”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一以贯之、长期坚持。

  “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省情、市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市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发酵,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开始,逐渐传导至社会各领域,其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是围绕全球利益格局的博弈更加复杂。一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快重构。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中东、澳大利亚、巴西等资源国提供资源,中国等东亚国家制造,欧美发达国家消费的产业分工格局。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强调制造业的重新回归,相继推行“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的战略,高端制造不断向发达国家回流。同时,新兴经济体正依靠比我国更低的成本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聚集,中低端制造不断向周边国家转移。二是全球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的突破。全球科技创新步伐加快,3D打印、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多领域均取得了技术突破,其他领域正孕育新的突破,这些技术的突破既带来了庞大的新的市场需求空间,又对一些传统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产业分工格局和组织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后,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发起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服务贸易协定等,设置了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削弱了我国原有的贸易优势。

国内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发展理念、发展方式面临着重大转变。我国经济跨上了新台阶,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常态,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是面临增速放缓、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严峻考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务艰巨,发展方式亟待加快转变。一是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阶段演化。更加注重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压缩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新增长点,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二是国家战略布局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十八大”以来中央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支持以及中西部地区自身的特色资源、广袤市场和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等后发优势,将使中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迈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层面,更加注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能力层面,更加注重维护公共秩序、推进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多力并举,确保政治秩序稳定、经济秩序平稳和社会秩序和谐。

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有利条件方面:一是我市地处“国家战略叠加洼地”,正处于区域发展黄金期。中央放眼全球经济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我们在更高层面谋划地方发展、寻求区域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常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身处其中,直接受益,已从历史上“国家战略覆盖盲区”转变为“国家战略叠加洼地”,面临着加快发展、乘势而上的重大机遇和政策利好。二是我市仍在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动力转换关键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常德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虽然长期以来支撑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要素成本优势正在不断减弱,但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质升级的潜力巨大,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来势看好,这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我市经济基础比较厚实、政通人和氛围浓厚,正处于创业活力迸发期。我市经济总量长期处于全省第3位,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2013年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新常德新创业”发展总要求,围绕建设“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通过“三改四化”、“三大战役”等重点工作的强力推进、落实见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全力支持,政通人和、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困难挑战方面: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市人均水平偏低,更面临被其它市州赶超的压力;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农业比重偏高,工业内部“一烟独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重大产业项目接续乏力;基础设施滞后,市域交通仍未成网,对外交通尚不通畅,高速铁路还是空白;中心城区规模较小,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县域经济仍是明显短板,扶贫脱贫任务艰巨;各级干部能力素质、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不适应新常态要求,政务服务效率不高、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以大事敢干、难事敢拼、新事敢闯的责任担当,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发展。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固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更加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第二篇  思路和目标

坚持战略思维、宽阔视野、历史担当、大局情怀,明晰我市“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十三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新常德新创业的总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绿色化为引领,加快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智慧健康美丽现代幸福新常德。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市,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必须重点把握以下总体要求:

坚持“一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根据常德位于湘西北、湘鄂省际交界、洞庭湖区与武陵山片区“结合部”的区位特点,坚持不懈把常德打造成泛湘西北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具体内涵包括:坚持交通先行战略,推动传统交通方式向立体化、快速化、现代化发展,打造“区域综合交通中心”;以培育千亿产业集群为重点,不断壮大全市产业发展实力,增强常德区域经济首位度,打造“区域产业集聚中心”;建设一批辐射带动泛湘西北区域的商业地标、专业市场和物流平台,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格局,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抓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吸引周边人群就学就医,打造“区域教育医疗中心”;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具有领先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成泛湘西北最大的创新企业集中地、创新人才汇聚地、创新成果集散地,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利用区位优势,创新金融服务,完善服务渠道,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环境,逐步建成立足湘西北、湘鄂边的“区域金融中心”;运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坚持联动发展、错位发展,构建“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的旅游度假品牌,不断提升常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常德人气和魅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实现“三个迈进”的发展目标。围绕“十三五”前两年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三年巩固深化全面小康建设,突出建设现代交通体系,迈进“高铁时代”;突出建成现代“双百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迈进“大城市时代”;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迈进“千亿产业时代”。

坚定“五个常德”的发展路径。深化完善新常德新创业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发展”理念,明确“五个常德”的发展路径。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智慧常德;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常德;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常德;坚持开放发展,建设现代常德;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常德。把建设智慧常德、健康常德、美丽常德、现代常德、幸福常德作为深入推进新常德新创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在实现“三个迈进”总目标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力争完成以下具体指标:

  综合实力。“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左右,总量达到4300亿元左右(按2015年价格计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期末达到330亿元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左右,期末达到1500亿元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五年累计超过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期末达到1600亿元。

  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44:46,实现产业格局由“单核支撑”向“多极并进”转变、产业层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四个支柱产业产值实现翻番,其中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现代服务业比重加速提升,初步构建起与新型工业“并驾齐驱”的生动局面;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产业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交通设施。长益常高铁(渝长厦高铁长沙-益阳-常德段)、黔张常铁路(重庆黔江-张家界-常德)、常岳九铁路(杭渝丽高铁常德-岳阳-九江段)竣工通车,全面迈进高铁时代;襄澧常高铁(襄阳-津澧-常德)争取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宜石常高铁(西安-长沙-厦门铁路宜昌经石门至常德段)、常桂南铁路(常德-桂林-南宁)前期工作,初步构建起“东西”、“南北”高铁大动脉在常德“十字”交汇格局。常安高速、安慈高速竣工通车,高速公路实现县域全覆盖。航空航线布局不断优化,国际航线实现突破,国内一二线城市基本覆盖。水运运输能力全面提升,500公里沅澧快速干线全部竣工,初步形成“市域内半小时通勤、市域外2小时通达长株潭、武汉、成渝三大城市群”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

  城镇建设。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跨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基本建成泛湘西北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津澧融城逐步实现合并设市,建成区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万,基本建成市域副中心城市、澧水流域首个中等城市、洞庭湖区新的增长极。注重提高县域经济的比重和县城经济的首位度,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稳定在50%以上,县城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生态文明。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湖区生态水域面积和调蓄容积稳定并有所恢复,江河水系III类以上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稳定提高,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省定控制标准,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例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以上。

  民生福祉。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2017年提前实现全市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大病保险、慈善救助、失业救济、低收入保障等各项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符合标准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老年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专栏:常德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户)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江河水系III类以上水质达标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注:本指标体系基本参照全省“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设置。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按2015年可比价计算。环保类系列约束性指标最终以省下达考核任务为准。

第三篇  路径和任务

  第五章  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智慧常德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智慧作为推动创新的第一引擎,通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浓厚全社会创新氛围,推进城市智慧增长,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城市,实现经济发展由规模、要素驱动向创新、效益驱动转型。

第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技术攻关,形成先进成果,促进创新转化,普惠经济民生,维护产权权益,呵护创新火种,努力将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最大的科技研发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

实施科技重大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在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各方面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占据技术高地。工业领域,着眼培育新兴产业,聚焦高端装备、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围绕金属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环保用酶制剂等开展集成式协同攻关,支持铝材精深加工、高端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机械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现代农业装备、纺织机械、烟草机械等相关行业产业技术链,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产业链。农业领域,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业装备技术研发,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支持农业种苗培育等新技术开发或新产品推广。民生领域,推进民生技术攻关,加强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推动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攻关与低碳应用示范。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实施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到2020年,力争培育创新型骨干企业50家以上,孵化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100家以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风投机构、中介机构的联合,鼓励以股份制、理事会、会员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到2020年,力争组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家以上,争取一批优势企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国家863、973计划)立项。“十三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2000件,期末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在科技系统、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多方协作联动下,建立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资中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转移长效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加强技术转移、技术市场与产权交易、科技金融服务、企业需求采集与服务、中介机构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体系。“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5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促成10项共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建好常德科易网,整合现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孵化器和高新区等产业园区的创新成果,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执法力度,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夯实研发孵化与合作平台。坚持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创新服务、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和科技合作平台。重点支持常德经开区、鼎城高新区建设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西洞庭管理区建设生物科技企业孵化器,武陵工业园建立移动互联网、电商企业孵化器。支持“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推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扶持金健米业、华南光电、金鹏印务、中泰特装、常德烟机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市内其它企业申报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对云锦纺织等8家院士工作站的扶持力度,引导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进行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深度合作,提升全市生物科技和健康食品加工水平。到2020年,全市建成5家以上国家级科技研发或孵化平台,省级创新平台和孵化器15家以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以上。

加快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鼎城高新区为核心,以汉寿高新区、西洞庭生物科技产业园、武陵工业园3个园区为拓展区,按照“一区三园”模式,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打造成为湘西北地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转化基地;积极支持临澧、澧县、津市等县市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常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常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区),农业科研与孵化园、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物流园、生态种养园(三园),鼎城稻米、澧县油料、津市生猪、桃源禽蛋、石门柑橘、汉寿水产六大科技示范基地(六基地)为基础,打造环洞庭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核心区,推动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产品链的有效衔接和相互补充,促进农作物种业、精深加工、高效种养、物流集散等产业的综合集成与链式发展。

专栏:科技创新重大建设项目

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常德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平台建设:科技转移平台与成果转化建设工程(5家以上科研院所在常德建立技术转移对接中心、5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10项共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依托金健米业、华南光电、中泰特种装备等重点企业,建设5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先进医药生产技术及医疗器材的研发与应用工程(湖南平安医械科技自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研发与产业化、非PVC体外循环血路的研发,三金制药莫达非尼的技术开发,市第一人民医院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系统研发等),食品加工业先进技术研究工程(武陵酒业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的不同年份酱香基酒动态检测图谱及数据库的研究,金健米业速冻米制品等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金健乳业高品巴氏奶技术研发等),先进产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程(常德武陵金德镭射科技与哈工大合作环保低成本无铝水性涂布包装纸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云锦集团卡络丝新型纤维纺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

第二节  大力建设教育强市

坚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建设区域教育中心。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以义务教育为核心、涵盖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鼓励民办教育优质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就学。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重点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科学规划与调整学校和师资布局,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做大做强市县一中,统筹抓好市县其它高中学校建设,打造常德精品教育品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创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均等性,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到2020年,全市3-5岁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2%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100%,全市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全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湘西北职业教育中心。创新办学模式,按照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理念,鼓励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创建省卓越院校、国家优质院校;积极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鼓励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推动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试点模式,加大实习培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培育一批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特色专业,到2020年力争“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在市城区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常德职教大学城(智慧谷)、湖南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各县市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努力形成“市城区高等职业教育+各县市中等职业教育”的职教格局。

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鼓励、支持高校加强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湖南文理学院申办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设专业,促进教育国际交流;支持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发展壮大,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地方应用技术类大学。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重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政府战略规划、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抓住中央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机遇,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扶持力度。到2020年,全市各类本科、大专院校达到5家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

统筹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以加强成年人教育为核心,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强化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重视和支持老年教育。

专栏:教育强市重大建设项目

基础教育:常德雅礼实验学校、市城区荷花中学新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提质改造和新建扩建,市县一中扩容提质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全市学前教育普惠建设等。

职业教育:常德智慧谷(职教大学城)建设,湖南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卓越校建设,津澧职业技术学校申办,县市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质升级等。

普通高等教育:湖南文理学院硕士授权点建设,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扩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扩建等。

其它教育:津市、桃源、安乡3所特教学校扩容提质,老年大学建设等。

第三节  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

以建成智慧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集约共享、应用服务协同融合,将常德建设成为网络平台统一泛在、公共管理协同高效、民生服务普惠便捷、产业经济创新增效的区域智慧中心。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建设“宽带城市”,大力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发展。加快在公共场所新建WIFI无线热点,尽快实现重点区域无线宽带开放式全覆盖,到2020年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市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达到5000吉比特每秒(Gbps),光纤网络、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夯实信息应用基础。加强物联网架构研究,推进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加快形成比较广泛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保障安全基础。实行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保密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国家重点党政机构和涉密单位,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加快建设信息安全、应急处突、人民防空指挥平台以及电子签名互认平台、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

发展“互联网+”经济。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互联网+”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联网创新。发展生产型“互联网+”经济。推进重点领域互联网融合,发挥互联网对工业、农业、能源等行业的创新促进作用,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新型业态,在研发、设计、制造、市场销售、客户反馈等环节再造生产流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发展服务型“互联网+”经济。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创新成果作用,培育新兴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提升医疗健康、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提升政府对“互联网+”经济形态的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加大“互联网+”对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完善智慧服务系统。以常德云计算中心为依托,整合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网络资源,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努力构建民生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经济发展智能化、政务运行高效化的良好格局。围绕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健康、教育、安居、社保、养老、旅游、文体等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着力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防控、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城建监管、规划设计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和深度应用水平,着力构建运行可靠、精细全面的智慧城管系统;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通过感知、整合、分析及智能化响应等方式,实现政府资源有效整合、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全面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围绕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园区、智慧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创新试点和应用示范。

专栏:信息化建设重大建设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常德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工程,联通、移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工程,湖南广电石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工程等。

“互联网+”: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澧州大数据中心建设,武陵互联网创业园、鼎城电子商务产业园、桃源县互联网+益民服务、澧县电子商务产业园。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公共停车信息平台、交通诱导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智慧健康(远程诊疗系统、医疗大数据采集系统等),智慧教育(在线教育平台、基础教育信息化等),智慧安居(住房保障管理平台等),智慧社保(市民“一卡通”建设等),智慧旅游(电子门票、自助导览、视频监控等),智慧文体(公共体育设施监管平台等),智慧养老(远程健康监护等),智慧城管(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等),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智能环保,智能安防等。电子政务一体化、政府大数据中心等。

第四节  引领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顺应创业创新时代潮流,以培育创业创新精神为先导,认真落实国家创业创新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新态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用,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常德人“知书知礼、有情有义、谦逊谦和、包涵包容、坦荡坦诚”的人文精神,努力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摒弃“伪现代、假开放、浅作为”的消极行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强创新能力支撑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大型科研设备、科技基础设施、专利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力争新增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和5个省级科普基地。加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园区、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有利条件,构建若干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示范基地。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办好“常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常德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常德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积极举办各类创业创新活动和展会,鼓励企业家、专业人士、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创业者在常创业。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加强资金扶持。落实创业创新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直接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支持贷款风险补偿、专利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务的开展,对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成长性好,从事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应用的科技型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票据或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鼓励县市区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

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根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人才培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继续组织实施“四个一”人才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高技能型“名师名家”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大学生基层培养计划等人才强市工程,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重视发挥老年科技人才的巨大作用。加强人才引进。以更优惠的政策引进人才,修订完善引进人才来常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努力在周边地区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以更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鼓励以短期聘用、兼职、合作研究、项目招标、技术指导等方式,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关键技术等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更优质的服务引进人才,重点围绕解决后顾之忧、加强感情联系等方面,全力关心人才、关爱人才。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大力加强智库建设。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10万人以上。

第六章  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常德

坚持产业协调构建、城乡协调互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产业协调、城乡一体、社会文明的健康常德。

第一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以构筑优势产业链条为核心,以产业融合联动为重点,以关键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1115”工程和园区攻坚战役,集中打造四个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格局由“单核支撑”向“多极并进”转变、产业层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

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依托市域内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四个产业,推进企业发展创新化、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品牌化,聚力打造四个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实现四大支柱产业产值翻一番,其中烟草、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现代装备制造三个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国家级烟草产业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区域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

——烟草。以常德卷烟厂为核心,全面竣工常德烟厂易地技改工程,支持企业扩大“芙蓉王”生产规模和创新“芙蓉王”系列产品,维护巩固“芙蓉王”品牌在国内烟草行业的领先位置,进一步提升“芙蓉王”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烟草配套产业,支持常德烟机、金鹏印务、大亚化纤、金德镭射等关联企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实现企业集聚、创新发展;建设“芙蓉王”现代新城,大力发展烟叶产业,争创国家烟叶主产市,尽快形成以烟草产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完整链条,打造国家级烟草产业基地。到2020年,烟草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康普制药、康尔佳药业、平安医械、药圣堂药业、欣瑞生物科技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推进西洞庭生物科技园、津市两湖生物医药园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品、新型医疗器械、微生物制剂等产品,加强具有知识产权的生物产品和药物研制,打造常德医药品牌。以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大对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整合力度,鼓励有实力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联盟等多种形式与同类企业联合重组,重点在粮油、果蔬、茶叶、水产品、畜禽等领域培植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旗舰企业;支持金健米业、大湖股份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品牌竞争力,做强做大惠生肉业、万福生科、湘佳牧业、汇美食品、古洞春茶业、壶瓶山茶业等现有企业,探索组建常德粮油集团、常德茶叶集团,整合打造常德休闲食品,切实改变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小散弱”局面。积极发展饮品制造业,支持武陵酒业、德山酒业、重啤国人等企业强化技术改造,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生物科技和健康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现代装备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常德制造2020”。以智能化、专业化、柔性化、节能化为生产方向,以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专用汽车制造、新能源客车制造、现代农业装备机械、海洋工程装备、公共服务领域装备、船舶机械等为发展重点,切实推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大汉汽车、昊天汽车、翔宇制造、晟通智能等骨干企业全面创新、升级改造、适应市场,全力实现装备制造技术高端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产品规模化;积极引进中国中车、中联重卡重大部件等企业或项目落地,不断壮大全市现代装备制造业规模。以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常德制造和常德智造”品牌为目标,支持中天精密、中联液压、鸿基科技、凯斯机械、安福气门、运达机械、华海液压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提升加工精度和配套能力,力争在汽车总成、制动鼓、气门座、摩擦片等产品上实现突破,着力构建常德装备制造“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到2020年,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以创元铝业、金天钛业、金帛化纤、力元新材、中锂新材、中泰特装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积极开发生产技术领先、性能稳定的航空航天钛材、碳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锂电池隔膜材料、环保防渗材料、纳米材料、3D打印材料、高分子材料应用等产品,实现产品国内领先、替代进口,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力引进高端新材料加工项目落户,实现有色金属产业格局、产业规模的历史性突破。推动常德经开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专栏:支柱产业重大建设项目

烟草:“芙蓉王”易地技改,芙蓉大亚化纤整体搬迁,金鹏凹印技改,常德烟机超高速卷接机组扩建,烟草研发中心,烟草基地水源工程,烟叶复烤及仓储建设等。

生物科技与健康食品:津市两湖生物医药园及生物制药建设工程、湖南平安医械生产线技改、药圣堂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康普药业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西洞庭欣瑞生物科技霉解蛋白生产线、经开区祥民生物制药建设、澧县科瑞中药饮片生产线建设等。金健米业“百亿”工程、惠生肉业骨类及猪副产品深加工、汇美科技果蔬精深加工与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万福生科四期扩改、石门富硒矿泉水开发、雪清食品果蔬饮料加工生产线、安乡生态鱼深加工、新湘糖业炼糖技改、傅大姐风味食品开发、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迁建、澧县三元科技年产10万吨菊苣香草深加工、古洞春茶业产业链延伸、腾琼野茶王优质茶叶生产及系列产业研发、武陵德丰农业冷冻食品生产线、汉寿水产品精深加工等。

现代装备制造:常德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走廊,临澧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中国中车常德产业园建设,大汉客车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新能源客车生产线,中联车桥技改,津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澧县运达机电机械制造,润田农机大马力多功能履带式拖拉机生产线,临澧安福气门180万只微轿系列汽车发动机气门生产线,汉寿宝润机械新能源专用车生产线,国力变压器有限公司迁建,桃源三特机械制造二期扩建,安乡凯斯机械高端机械零部件加工基地等。

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精深加工,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HEV泡沫镍产业园,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常德经开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湖南磊鑫新材重钙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津市欣龙非织造新材料产业园等。

培育新兴产业。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抓手,结合国家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电子信息。依托浪潮集团、华南光电、华兰德通信、胜美达等骨干企业,突出互联网、云计算、光纤光缆、安防电子、照明电子、数字视听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支持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新能源。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原则,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全面提升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和产业效应。光伏产业方面,打造以太阳能薄膜电池为核心、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推进汉能常德光伏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安乡、汉寿、桃源、鼎城等区县(市)建设一批“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石油天然气方面,落实推进“气化湖南”重大项目,加快输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加速页岩气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风力发电方面,重点推进石门、桃源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全市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方面,以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为主,重点支持汉寿、安乡等地生物质电厂建设,推进常德经开区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澧水流域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碳氢油产业化集群。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根据资源禀赋、能源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统筹火电、水电等其它能源项目布局,继续推进临澧、石门绿色能源县建设。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专栏: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

电子信息:常德华兰德通信二代光纤项目,华南光电常德安防产业园,石门年产4000万安锂电池生产线,经开区华通科技集团控股有限公司TFT-LCD显示屏生产基地,经开区华通光电电子器件生产,桃源迪文科技年产1000万台智能屏研发生产基地,澧县光威能源科技节能灯具LED生产线建设,安乡唐正科技远红外线智能灯具生产线等。

新能源:汉能常德光伏产业集群建设,全市光伏电站建设,经开区碳氢油产业化建设,页岩气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市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常德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等。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革新、联合重组和品牌建设,支持大跨度产品结构调整,力促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纺织服装。推动纺织服装向品牌加工提升,抓好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实现由纺织到服装的产业升级;强化设计理念和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选择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市场覆盖面较广、市场占有率较高、盈利能力较足的骨干服装加工生产企业进行培育,打造常德服装品牌。到2020年,纺织服装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纸品加工。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质精炼技术、膜材料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向高档清洁转型,提升纸品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生活用纸和特种行业用纸等主导产品,促进纸品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支持恒安纸业、华耀浆纸等纸品加工企业扩能提质,打造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到2020年,纸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建材与化工。适应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抓住国家力推绿色建筑的契机,引导现有建材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深度开发水泥灰岩、石膏、膨润土、瓷土、矽砂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推进传统建材向新型建材转型。对传统化工企业的工艺水平和装备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努力实现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清洁生产。到2020年,建材与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专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大建设项目

纺织服装:云锦纺织工业园建设,澧县服装城建设,湖南广源麻业千亩纺织工业园建设,桃源杰新纺织整体搬迁及印染生产线技术改造升级,临澧纺织企业改扩建、临澧美华尼龙锦纶6功能型切片生产线,常德经开区玉帛纺织迁建,石门法德利碳纤维制衣生产线等。

纸品加工:恒安纸业、华耀浆纸扩能,临澧宏鑫再生纸有限公司10万吨再生纸生产线等。

建材化工:临澧青海博川矿业石膏矿资源开发与深加工,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60万吨白水泥生产技术改造,澧县新鹏陶瓷产业园,澧县金辉石膏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桃源氧化铝废渣烧制200万吨水泥熟料建设,桃源科辉墙材60万吨粉磨生产线,武陵鑫盛建材环保节能砖生产线,鼎城湘联实业林产品生产线。石门年产50万吨工业硅酸钠生产线,临澧湘北钙业20万吨轻质碳酸钙生产线,汉寿太子化工树脂生产线和民用涂料自动化生产线,澧县腾飞化工迁建工程、澧县昊天化工建设,津市盐化工业园、津市天泰海藻肥生产线,安乡晋煤金牛化工搬迁改造,常德经开区海利农药化工杂环农药及中间体产业化基地、常德经开区利洁生物化工二期建设等。

第二节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的理念,推动农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全省率先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国家粮食主产区地位,扩大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300万亩,确保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202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21.2万千瓦,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5%以上,机械化操作面积达到70%以上。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建设600万亩优质稻基地(含200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200万亩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万亩高产油茶产业基地;继续推进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桃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其它县市区各建设1家以上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区,巩固提升常德大宗农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52个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大型灌排泵站和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统一经营向组织化、社会化转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规模、高层次联合,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合作农场;大力培育林、果、蔬、渔、猪等特色产业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或合作农场按股份合作形式组建生产性、经营性公司。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平台、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培育石门柑桔、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桃源大叶茶、桃源黑猪、桃源鸡、石门银峰、鼎城茶油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生态农副产品品牌。到2020年,全市所有农业示范区内无公害农产品比重达到100%,绿色食品比重达到80%以上。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培育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良品牌、优质园区为抓手,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知名品牌。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4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60%以上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00家。

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和人才三大支撑体系,加快农业转型提质增效步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应用。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集中育秧、种子种苗、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一批农业科技专项,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良种和先进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加快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过程信息化,到2020年,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0%。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继续教育工程,促进学历、技能和创业培养相互衔接。

专栏:现代农业重大建设项目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和排灌设施建设,五小水利工程等。

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西湖西洞庭国家级生态农产品加工储备基地,安乡国家农产品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湖南林业(常德)产业园,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优质商品棉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专业蔬菜基地,楠竹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水果林基地,特色水产业基地。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桃源、澧县等区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市,按照“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标准,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快建设和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等民生项目和安保工程,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农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与美化。重点抓好面源污染、养殖污染、农村垃圾和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与处理体系,到2020年,农村社区环境(卫生)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培育积极向上文明村风。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风气,倡导尊老爱幼、诚信团结的传统美德,鼓励农民热心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建设,定期开展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的文体活动。改革探索农村发展新机制。以建设农村社区为载体,建立社区党工委、社区理事会、社区公司董事会,整合周边若干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3+X”工作体系,形成常德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模式,引导工商资本、城市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建立村级公益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十三五”期间,建成300个左右美丽乡村示范村并授牌,形成常德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模式和机制,落实推广到1000个左右行政村。

专栏:美丽乡村建设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清洁示范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县乡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推广工程等。

公共服务:农机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

第三节  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

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突出桃花源品牌和桃花源文化,打造“世外桃源”旅游品牌和“亲亲常德”旅游形象,把常德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按照“南攻桃花源、北战壶瓶山、中取柳叶湖”的发展取向,将桃花源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柳叶湖创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壶瓶山创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力推进城头山古城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力争将城头山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合常德城市旅游资源,创建城市休闲类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县市区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夹山、清水湖、花岩溪、嘉山、星德山、太浮山等重要旅游景区(点)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开发文化休闲、宗教养生、湿地游乐、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产品,聚力建设3-5条精品旅游线路,广泛吸引外来游客。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旅游道路、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安全救援等工程建设。加强旅游区域联动。积极主动融入大湘西旅游开发,依托常德的秀水、张家界的奇山、湘西的古城资源共同打造湖南旅游“金三角”,与岳阳、益阳、湖北荆州等地联合打造“八百里洞庭游”品牌,实现合作共赢。加快演艺、购物、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拓展文化节会、探险攀岩等新型旅游业态,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会议会展,构建完善的旅游要素体系,树立高品味、创意型、开放型旅游区形象。“十三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专栏: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重大项目

核心景区(点)建设:桃花源、城头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柳叶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壶瓶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等。

重点景区(点)建设:夹山禅茶文化产业园、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提质、清水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澧州古城开发,星德山、太浮山、黄山头等景点开发,乌云界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西洞庭湖、西毛里湖等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等。

特色旅游开发:常德二战英雄城,林伯渠故居、帅孟奇故居、赵必振陵园等红色旅游开发,鼎城“五朵金花”、桃源枫林花海、石门罗坪等乡村旅游开发,澧水风光带建设、沅水风光带建设(含沅江南岸画墙、桃源夷望溪等项目),常德烟厂、常德电厂、武陵酒厂等工业旅游开发,德山乾明寺、津市药山寺、鼎城吉祥寺等宗教旅游开发等。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立足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促进商贸业和物流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商贸业。推动传统商贸业提质改造,建设高端和大型商贸中心,大力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构筑多专结合、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商务贸易网络;市城区重点推进桥南商圈、火车站商圈、武陵阁步行城商圈的改造升级和万达广场、友阿广场、和瑞欢乐城建设,建成江北白马湖商务中心、江南阳明湖商务中心和汉诺威街、大小河街,支持各县城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培育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鼓励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批发交易,鼓励大型流通企业整合资源,建设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速壮大物流业。加快构建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推进工业品、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三大物流体系建设,市城区重点布局建设德山工业品物流园、芦荻山农产品物流园、桥南日用品物流园、新河渠汽车建材(装饰、家具)物流园和斗姆湖空港物流园“五大园区”,其它区县(市)根据需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形成货物的合理组织和高效集散;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组建专业化物流公司,引导企业提供物流设计、物流咨询等现代物流增值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适时发展第四方物流;加快发展乡村物流,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专栏:现代商贸物流重大建设项目

商业贸易:白马湖商务中心(万达广场)、穿紫河特色商业街、常德友阿商业广场、和瑞欢乐城、阳明湖商业综合体、德江南商业综合体(鼎城),常德花卉苗木市场,武陵东星家居广场,澧县湘北汽贸城、湘鄂边贸综合批发城,汉寿红星美凯龙家具广场,石门湘西北五金建材综合大市场,临澧农产品大市场,津市博联家具建材综合大市场,西洞庭水产品交易市场等。

现代物流:全市冷链物流库点建设,常德农产品物流中心、常德兴隆国际物流中心、常德钢材物流中心、常德斗姆湖空港物流园,常德经开区综合物流园,津市澧水流域成品油仓储物流园,汉寿银河国际汽贸综合物流园、汉寿高新区生物医药物流园,桃源天添物流园,石门新合作东城物流中心扩建,临澧澧水流域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澧县工矿物流园,安乡深柳物流园、湘西北水陆联运物流中心,西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物流园、西洞庭现代农产品物流园等。

大力发展金融业。加快泛湘西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导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常设立区域性总部、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继续巩固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成果,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合作性金融健康发展,形成广覆盖、可持续、补充性合作金融组织体系。做大做实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在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扩大企业债券、中票投资、资产证券化等融资规模,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积极推进保险业市场化改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涉农保险品种,改善政策性保险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通过债权、股权、不动产等多种投资渠道促进保险资金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发展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实现融资担保公司县城全覆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业态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到2020年,力争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20家以上,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500亿元、2000亿元,年均增长均达到10%以上;上市公司达到10家以上,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达到18家以上;市级保险机构达到50家以上,形成比较健全的县域保险服务网络,保险深度达到5%。实现县}

近日,2017年上市公司统计数据出炉:湖南有17只新股上市。令人惋惜的是,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的常德,在企业上市进程中,却落在长沙、株洲、岳阳之后,与益阳并列排在第四。常德上市企业的数量与经济发展在全省的位置不相符,不匹配,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常德企业上市工作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较慢,目前全市上市公司仅有5家,其中金健米业、大湖股份、益丰药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佳沃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惠生国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客观来说,常德企业上市的现状,既有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偏多,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新农业、新服务企业不多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部分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品牌意识,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等后天因素所致,同时,也与部分区县(市)政府、管委会没有出台、落地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个别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不够等原因不无关系。

企业上市是一个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在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规范程度等方面与上市发审标准对标,还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鼓励扶持。常德企业上市的客观现实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除了将企业上市加速列入产业立市三年行动以外,我市还于日前召开了拟上市重点企业调度会。10家拟上市企业除了讲发展现状外,重点汇报了企业上市进程中的难题。针对企业家提出的问题,会议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依法全力推进常德拟上市重点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市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要多层次多角度大力宣传和推介拟上市企业,扩大拟上市企业品牌知名度,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提供不竭动力。这次会议,标志着常德企业上市工作启动“加速度”,为那些有信心、有勇气的拟上市企业注入“强心剂”。

上市与否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而上市公司的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反映了地方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实力与活力。未来,企业主体真抓实干,政策落实真金白银,部门支持真情实意,工作推进真枪实弹,业务指导真知灼见。多方发力,多管齐下,一批发展步伐稳健、市场前景可观的常德企业将相继步入资本市场。

打造优质家禽“食品航母”

湖南湘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省最大的优质家禽种禽繁育、肉禽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生鲜销售的全产业链企业,是常德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证券代码:831102)、农业部第一批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佳一直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鲜直营”为经营模式,在食品安全、标准化养殖、冷链物流、生鲜营销等方面构筑核心竞争力。目前湘佳市场网络覆盖北京、上海、湖南、广东、重庆、江苏、福建、陕西等18个省市,成为优质肉鸡行业生鲜食品领域的领军企业。湘佳牧业规划实施“亿羽优质鸡产业工程”,打造华中地区优质家禽“食品航母”。2014年8月登陆新三板,目前公司聘请民生证券为IPO辅导机构,拟借力资本市场将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

布局拓展新能源动力电池

湖南金富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注册地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为新型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三元复合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的生产、研发、销售与技术服务。推动金富力国内A股上市,是我公司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板块布局与拓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成功上市将为公司下一步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提供资本运作平台。公司自2017年11月启动上市工作,确定中信证券、中伦律师事务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IPO项目的中介机构,三家机构已于去年12月正式进场进行开展尽调和现场辅导工作。目前上市工作进展顺利,初步计划以2018年9月30日为申报基准日,预计于2019年登陆A股市场。

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现代中西药、抗生素制造企业,拥有注册产品批文近300 个,现有汉寿、湘潭、岳阳3个生产基地,产品涉及治疗消化系统、心脑血管、肝肾、抗微生物感染、补益营养和辅助、原料药等类别,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近几年,销售规模和实现利税呈现稳定增长,计划明后年申报IPO材料,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2009年11月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2017年11月注册地址迁入汉寿,呈现产销两旺喜人局势,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狗年开年实现开门红,发货和上交税收突破同期历史新高,为公司推动上市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业绩基础,努力实现“做健康产业的常青树”的宏伟愿景。

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位于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下辖两个全资子公司,公司及子公司共有药品和医疗器械批文92个,其中国家专利产品4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个,全国独家品种7个。主要产品为中成药。公司成立以来,业务取得较快发展。近年来累计投入逾2亿元进行了机器设备更新、厂房新建及污水处理、锅炉煤改气等环保设施改造升级,最新建设的自动化提取车间和酒剂、口服溶剂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拟于2018年上半年进行GMP认证。公司于2015年12月28日完成股份制改造,吸引了部分战略投资者,并对公司管理层和骨干员工进行了股权激励。目前正处于上市辅导期。根据目前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和国家上市审批进程及政策情况,公司拟于2020年申报上市。

做全球领先的高强度紧固系统方案提供商

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12年,位于桃源县陬市镇大华工业园。是一家从事高强度紧固件、智能装备及系统方案提供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应用于风电、军工、汽车、核电、工程机械等高科技领域,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丹麦、加拿大、西班牙等全球10多个国家,公司现已成为全球风电叶片“预埋螺套”细分市场的全球最大供应商。2017年和葡萄牙Roboplan公司合资成立由飞沃控股的子公司“湖南罗博普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风电叶片机器人智能打磨系统。公司现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40多项,于2016年11月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39826。公司现已经与光大证券签订了IPO整体框架协议,IPO的相关前期工作已正式启动。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递交申报材料,争取在2021年下半年申报成功。

抢占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

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5日,在能源领域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已取得鼎城区、桃源县城、慈利县城、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洞庭食品工业园、沅陵辰州工业园、常德经开区一部分及常德市城区周边乡镇的30年燃气特许经营权。在常德市区及各区县范围内建成和在建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加气站9座。下设危化品运输公司一家,通过槽车运输解决未通管输天然气区域内供气问题及供气紧张时应急调峰;关联公司——申鑫能源公司已在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桥南工业园、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区开展分布式能源业务,实现供热、供暖、供电三联供。公司于2017年9月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上市方案,2018年1月初出具法律、财务尽职调查报告,2018年九申燃气将针对三大中介机构尽职调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逐项整改并完成股改工作。

深化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

公司主要经营肉制品屠宰冷冻、初加工、深加工、冷链物流、批零销售,具备农产品工业加工全产业链。配套企业有华乐牧业公司、华乐农业公司、华乐“有米猪”餐饮公司。公司独有全球及国内“新加坡AVA肉制品生、熟食品进口许可证”资质;具有国家“三同”认证资质;公司产品出口新加坡、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公司独有汉寿龙阳猪血系繁育、乳猪腌制核心技术;具备屠宰冷冻、肉制食品加工、冷链物流、餐饮零售销售规模化、全产业链,较同业具备明显优势。今年2月,华乐公司与中银国际证券签约券商服务。目前正在开展企业拟上市风险尽职调查,制定内控风险管理机制;整合企业资源,优化股权结构;针对农业上市监管要求,规划华乐商业模式,做好战略布局。2021年至2022年企业拟申报A股主板或中小板上市材料,进入IPO实质进程。

力争常德工程机械第一股

企业位于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标准化厂房20000平方米,研发办公楼及生活楼5000平方米,各类机械加工设备673台套。2017年,公司产品被中国机械行业协会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公司被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性能混凝土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银行评为AA+以上信用等级,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2月取得国家工信部颁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与产品”许可证资质。公司起步2年,实现连续盈利。2017年11月,响箭重工签约中银国际证券,正式启动上市规划。目前正与战略机构洽谈合作事项。公司拟上市的战略定位:打造“智能化混凝土成套装备制造+工程机械”买卖修租“AI平台服务商”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常德市第一家工程机械A股上市公司”。2020年至2021年,企业拟申报主板或中小板上市材料,进军IPO进程。

科技创新“老树”发“新芽”

公司成立于1965年,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湖南省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基地。公司现拥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9项以及企业标准两项。公司自主研发“常德牌”智能水表系列产品、“智慧水务云平台”具备独立知识产权专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投资4.8亿元在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建300亩的新厂区,计划2018年年底完成第一期项目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2018年3月,公司签约中银国际证券启动上市前期辅导,目前正在进行企业尽职调查,排除风险,落实整改。在中银国际证券指导下,公司打造“智能水表设备制造+智慧水务云平台服务企业”的A股上市公司。拟定2017年为上市元年,2018年全面规范发展。2018年至2020年企业实现净利润倍增。

四大优惠政策扶持企业上市

我市成立了市促进企业上市(挂牌)领导小组,印发了《常德市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奖励办法》(常政办发〔2018〕3号),明确了扶持优惠政策。

对股份制改造、受理、上市分别给予20万元、80万元、100万元奖励,共计200万元。

针对企业改制上市成本大现状,对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对审计、评估调账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受益财政按地方留成部分安排上市扶持资金补助给企业。

对年纳税额超过一定比例的,累计最高奖励500万元。

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环保等特殊问题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

来源:常德产业立市三年行动

}

――2018年1月9日在桃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践行“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强力推进“六大会战”,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我们突出发展要务,全力稳增长、惠民生,县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8.7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增长21.5%;固定资产投资达265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4.5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645元、13425元,增长9%、9.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履行了大县责任,体现了大县担当,展现了大县作为。

1.着力调结构、提级次,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新型工业加速推进。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82亿元、增加值61.5亿元,分别增长29.4%、10%。园区完成水电路气等基础建设投入13亿元,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迪文科技二期、三特机械二期、辣妹子二期、长笛龙吟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企业21家,省铝循环再生产业园落户桃源,创元新材料成功重组投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50亿元,增长20.3%,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现代农业步伐加快。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推进,再次获评“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新增家庭农场80家、农民合作社15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三品一标”认证25个,“钱缘”商标被评为常德市首届十大农产品品牌,“桃源红茶”入选湖南十大农业品牌。出台加快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意见,获得全国唯一的“中国硒乡”“中国富硒稻米之乡”称号。成功争取“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项目、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获批建设湖南林业(桃源)产业园。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枫林花海、沅江风光带、热市温德姆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夷望溪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百尼茶庵茶叶公司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7%、10.3%。湘淮村镇银行正式营业,省“农信担”分公司、华融湘江银行、兴业银行落户桃源,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43.4%。商贸、物流、电商、房地产等行业加快发展。

2.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扎实推进重点改革。“放管服”、税收征管、公立医院、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国资监管体制、商事制度等改革取得实效。供销社、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陬市镇扩权强镇试点等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全国先进。园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不断深化,木塘垸乡撤乡设镇、漳江镇“撤镇设办”正式获批。

深入开展开放合作。大力实施“回雁工程”,成功组织“桃商恳谈会”“红茶品茶周” “富硒博览会”、桃源一中建校110周年校友联谊会、全国生态养殖技术创新大会,积极参加“港洽周” “中部农业博览会”“常德品牌行”等活动,先后引进马来西亚齐力集团、中信集团、湖南黄金集团、红星美凯龙等战略投资者,全年到位内外资85亿元,增长16%。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增长13%。

有效激活发展要素。各类金融机构、专项基金、担保公司,为企业和“三农”发展提供70亿元贷款支持;国有投融资公司融资到位110亿元,完成投资42.7亿元;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资金47亿元,增长17.5%。全年批回土地5106亩、土地储备规模达3083亩,实现国土收益4.1亿元、国资处置收入0.8亿元。出台“帮扶工业企业十条”“使用本地名优产品”等政策,落实了市政府企业降费减负、扶持开放型经济等政策措施。

3.着力强基础、重统筹,城乡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城镇建管同步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完成投资30亿元,重点实施了迎宾大道、南区路网、双洲公园、市民之家、东区污水处理厂,以及漳江大道、滨江路、桃花大道、沅水大桥综合改造、桃源水电站大坝亮化等工程;改造棚户区6761户、小街小巷14条,完成临街单位“拆墙透绿”。收回县城自来水特许经营权,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检、省级文明县城指数测评,征地拆迁秩序逐步规范,控违拆违保持高压态势。启动14个乡镇总规修改。

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7.4亿元,沅澧快速干线第四大道、桃龙大道、陬市千吨级码头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黔张常铁路桃源段进展顺利;完成“窄路加宽”200公里、“联通工程”205公里、“安防工程”318公里、危桥改造及渡改桥16座,拉通“边界路” 99公里;公路治超持续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6亿元,除险加固水库20座、防洪大堤40公里,疏浚沟渠2550公里,扩挖山塘1000口。完成农网改造58个村,西安、茶庵铺、杨溪桥等乡镇边界村农网实现整体移交,即将结束多年用“外电”的历史。

生态保护力度空前。全面集中整改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40个突出问题。强力推进秸秆禁烧、黄标车淘汰、大气污染防治、城乡垃圾填埋场整治、县城核心区养殖退出等工作,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洞庭湖水环境治理、“河长制”等工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044平方公里,沅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9%。实施营造林21.2万亩,林木采伐量下降20%。

4.着力惠民生、保稳定,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集中开展“大排查、大整改”活动,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整改。扎实推进“三走访三签字”工作,扶贫责任进一步强化。统筹财政资金3亿元,发放小额贷款8400万元,发展产业基地4.2万亩,易地扶贫搬迁3787人,培训贫困对象5000人次,发放贫困学生资助金4000万元,“六件实事”扎实推进。全年有20个贫困村、约1.1万人实现脱贫。富硒产业精准扶贫经验在全省推介。

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达78%,提高3.7个百分点;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出台“教育发展二十条”,重点推进了投资4.5亿元的职业中专整体搬迁、投资1.7亿元的一中综合提质改造、投资1.5亿元的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等项目;高考成绩全市第一,教育基金会筹资规模突破5000万元,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投资1亿元的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投入使用,投资3.5亿元的中医院搬迁工程启动建设;计生政策全面落实,计生工作荣获全省先进。成立桃源县民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湖南文理学院桃源民间美术文化研究院;桃源刺绣入选“华夏工匠”提名奖,“百团大赛”荣获全市第一,维回新村、三红村等5个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在市“七运会”上,我县青少年组总分、金牌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为近30年最好成绩。新增城镇就业68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85人、创业主体3556户,成为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五类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4万人次。城乡低保、社会保障兜底对象和特困人员,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安置退役士兵64名。改造农村危房2268户。圆满完成村居换届选举。统计、移民、水文、外事侨务、住房公积金、民族宗教、对台、侨联、残联、老龄、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作用进一步发挥。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狠抓安全生产监管,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连续4年被评为“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县”。“无上访村(居)”创建比例达70%,省级交办的8件信访积案全面办结,为全省信访工作会议提供现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27%,命案告破率连续9年达100%。民调工作排名全省第21位,综治工作连续3年荣获全省先进,成功创建全国无邪教示范县、全省平安县。防汛抗旱夺取全面胜利,被评为“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5.着力抓规范、优服务,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行政行为更加规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处理各类审议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3件、政协委员提案及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75件。积极开展“七五”普法,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

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强化便民服务,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建成,17个部门下放59项行政审批和办事服务项目,政务中心、县长热线、政府网站等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了环境保护、重点企业联系、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微信群。优化经济环境,严惩涉企“三乱”、涉项“三强”、办事“三难”等行为,一批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

工作作风持续改进。县政府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广大党员干部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常年处于强负荷、快节奏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得到改进。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执行作风建设规定,始终坚持挺纪在前,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狠抓巡察突出问题整改,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形势逼人、任务艰巨、压力倍增的一年,是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一年,是难中有进、转型跨越、继往开来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我们经受了抗洪抢险、环保督察、脱贫攻坚、安全维稳、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多重考验,困难比预料的要多,挑战比预想的要大,成绩比预测的要好,全县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牺牲。一年的拼搏难以忘怀,变化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和县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百万人民众志成城、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积极投身桃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驻桃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桃源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桃源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水平不够高。经济总量在省市比较靠前,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低于省市平均水平,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偏远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二是发展质量不够优。农业占比过高,农产品增加值、附加值不高;工业基础偏弱,特色不鲜明,优质项目较少、科技含量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服务业发展缓慢,限上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三是发展要素不够全。征地拆迁难、融资难度大、专业人才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制约了经济发展。四是发展氛围不够浓。少数干部缺乏责任心、执行力,不尽责、不担当的现象依然存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既是我们不忘初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光荣使命,更是我们继续前进、推动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不懈担当!

要保持发展定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八项工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六个方面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大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聚焦项目建设、实体经济、城镇带动等六大重点。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推进产业建设、全员招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通跨越、全域旅游、依法征拆控违拆违、优化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九大行动。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发展定力,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落实发展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立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省委书记杜家毫明确要求,“宁可压缩当前不那么急需的城市道路、景观、标志性项目投资,也要扩大园区投资,提升园区投资比重;民生建设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不能吊高胃口,不能为了改变形象而盲目举债搞工程。”为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决不搞短期低效的投资拉动、盲目扩张的造城运动、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坚决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产业上,把产业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把工业的重点放在园区上,做到工作力量向园区集中、发展要素向园区集聚。

要抢抓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壮大实体经济、支持改革创新、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推动全面开放等重点战略,以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的出台,将为我县谋求高质量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强劲动力。再加上桃源积蓄多年的磅礴动能正在有效释放,水到渠成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上,只要我们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核心增长极。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突出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聚力产业升级,强化发展支撑。坚持产业主导,对接全省“五个100”部署、全市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确保落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7个以上。

聚焦园区做强工业。充分发挥园区攻坚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工业集中区进入省级园区15强、贡献税收3亿元以上,经开投融资50亿元。夯实园区基础。加快建设漳江创业园“四纵七横”路网等基础设施,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器和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逐步完善教育、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推进园区“社区化”。按照“去行政化、趋市场化”的取向,赋予园区更大自主权,增强园区内生动力。壮大园区产业。按照省级园区“两主两辅”的思路,重点培育以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以智能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和富硒健康食品加工为辅的“两主两辅”产业体系。年内确保迪文科技三期、金虹茶油、福星鞋业、天添物流、哥俩好食品、杰新纺织搬迁、长笛龙吟二期、建隆罐业、地产中药材等项目竣工投产,碳酸钙产业园、龙行天下四期、兴为通科技、环通科技、津山口福、志成物流等项目启动建设,新增规模企业13家以上、产值过10亿元企业4家以上、税收过千万元企业4家以上。力争通过3年努力,打造“三百三五”产业集群,即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和富硒健康食品加工3个百亿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轻工制造、新能源3个五十亿产业集群。扶持园区企业。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使用本地名优产品、降费减负、产业发展、扶持开放型经济等政策措施,优先保障园区重点产业项目的用地用工等需求。扩大常德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过桥资金规模,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开拓资本市场,在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推行县级领导、部门单位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包保、保姆式服务”。

围绕增效做优农业。坚持富硒引领。大力实施“硒+X”战略,突出稻米、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狠抓精深加工,构建“1+2+N”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体系,建好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园,吸引10家以上企业进驻,争创全国首批富硒农产品基地县和功能农业示范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继续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项目。年内出台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努力把茶产业打造成支撑桃源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坚持龙头引领。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50家以上。大力实施龙头培育工程,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园1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品牌引领。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1个、“三品一标”认证15个以上。加强“桃花源富硒”“桃源红茶”两大公共品牌管理,重点打造“硒湘汇”运营品牌,继续举办“红茶节”“富硒博览会”两大主题活动,积极参加推介展销活动,努力让品质可信、品牌响亮的桃源农产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扩大消费做活三产。发展旅游经济。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包装策划重点景区,不断提升桃源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努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推进沅江风光带、热市温德姆温泉度假酒店、栖凤山农庄等项目,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以上。发展现代金融。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争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缴税1亿元以上。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在确保华融湘江银行、兴业银行开业运营的基础上,再引进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力支持省“农信担”分公司开展业务,大力推广“粮食贷”“油茶贷”等惠农金融产品,抓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等工作。发展商贸物流。加快推进湘西北商贸物流园、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果蔬批发市场等项目,积极发展本土电商企业,着力构建城乡电商服务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激活发展活力。坚持开放强县,以改革活机制,以开放增动力,努力破除发展制约,全面集聚发展要素。

推进重点改革。强力推进“放管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认真抓好公车制度、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商事制度、屠宰管理体制、供销社等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切实巩固陬市镇扩权强镇、园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成果,全面完成漳江镇“撤镇设办”工作,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突出精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项目20个以上,引资100亿元以上。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出台考核激励办法。实行全民招商,建立县级领导带头招商、部门乡镇全面参与招商的责任机制,与发达地区的园区、商会、企业合作,探索“飞地招商”模式。实行产业招商,重点围绕“两主两辅”,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对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开展战略合作,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自主招商。实行亲情招商,继续实施“回雁工程”,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让更多桃源籍在外成功人士衣锦还乡办企业。

实施创新引领。扶持企业实施技扩改、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器,大力扶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返乡务工人员创新创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用地瓶颈。坚持依法供地、集约用地、规划控地相结合,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存量用地清理力度;成立依法征拆控违拆违指挥部,依法依规、公开公平、严格政策,强力推进征地拆迁,保障用地需求。破解资金瓶颈。积极对接上级投资政策,加大争资争项考核力度,确保政策性项目资金到位额增长10%以上;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管理,规范融资行为,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融资风险,做强做实国有公司。破解人才瓶颈。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加大教育、卫生、金融、规划、资本运作等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党员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破解环境瓶颈。开展优化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涉企“三乱”、涉项“三强”等行为保持“零容忍”,坚决打击一批、处分一批。

3.坚持城镇带动,彰显发展内涵。坚持城乡统筹,走以城带乡、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融合发展之路,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融城取向,突出常德市域副中心定位,对接常德市域总体规划和大桃花源开发战略,启动2020―2035年县城总规修编,完善乡镇总规,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构建以县城为主体、以陬市为桥头堡的“一主一副多点”城镇体系,推进“多规合一”,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县城东区、西区规划,科学布局功能分区,加快城市扩容提质。修订《县城和乡镇私人住宅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城乡建房秩序。出台《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

完善县城功能品质。推进东区开发。重点抓好双洲公园、桃源老街、迎宾大道、东区路网、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快提质步伐。切实抓好漳江阁、桃纺片区、渔父祠、城中区等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南区路网、道路综合改造、市民之家、城市“三小”、延溪桥改造等项目建设,抓好“城市双修”工程。完善公共服务。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压缩转运场建设,推进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问题,努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镇经营管理。建立责权明确、运行有序、条块结合的大城管工作体制,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加大卫生保洁、秩序整治、城区禁炮、绿化养护等工作力度,规范渣土运输、户外广告、城市家具、夜市摊点管理,打造漳江大道、桃花大道示范街,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推进全国文明县城创建。继续推进以扬尘治理为重点的陬市集镇管理,提升桃源东大门的整体形象。抓好公租房、廉租房管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采取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加大城市资源资本运作力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探索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新机制、新思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扶持小城镇发展,落实乡镇土地收益分成政策,设立1000万元“集镇靓化行动”奖补资金,采取竞争性试点方式,对10个乡镇进行奖励;加速推进陬市、茶庵铺、漆河等经济重镇建设,建成26座乡镇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启动13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一批特色新村、产业强村和旅游名村。严格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充分发挥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继续加大乡村低限运转经费保障力度,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基层更具活力、人民更加满意!

4.改善基础条件,夯实发展根基。坚持量力而行,切实抓好发展急需、群众急盼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构建交通体系。继续完善县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及港口专项规划。加速推进陬市千吨级码头、沅澧快速干线第四大道、桃源火车站站前广场、牛车河火车站站前广场、桃源水电站枢纽锚地、桃龙大道、杨金路、热市温泉度假景区公路、漳江创业园至S240公路等项目建设;配合抓好黔张常铁路桃源段、官新高速互通建设;充分调研、民主决策、创造条件,适时推进沅水浔阳大桥及连接线、牛车河火车站进站公路、佘家坪钱山桥至黑溪堉公路、理公港集镇改线、梅溪路、杨兴路、热黄路、牛栗路等项目。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实施自然村公路硬化700公里、边界路和断头路120公里、“窄路加宽”78公里、“安防工程”350公里、危桥改造及渡改桥28座。

持续加强水利建设。加快完善防洪安全网、城乡供水网、农业灌溉网,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黄石水库大坝及20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完成12处集中供水、3处分散供水工程提质改造。实施江河湖泊治理工程,抓好河道护坡、河道疏浚和穿堤建筑物改造等工作。实施重点区域防灾能力提升工程,突出抓好木塘垸、浔阳垸堤防加固,以及县城排涝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完成52个自然村农网升级改造,加大乡镇管道燃气管网建设力度。加速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力争4G、光纤网络实现农村全覆盖。统筹抓好国土平整、粮食产能工程、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保护生态环境,厚植发展优势。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努力让桃源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坚持铁腕治污。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强力整治餐饮油烟、秸秆焚烧、工地扬尘、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协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启动实施“湖长制”,重点解决乱采乱挖、乱泼乱倒、侵占河道等问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业投入品管控,严格执行养殖“三区”规定,以44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为重点,强力推进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退出工作。着力构建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加快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提升。完成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工作,抓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加强生态创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占补平衡。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抓好地质灾害防治、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公园建设等工作。加大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森林禁伐、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17%以上。严格环评审批、环境监测、环保执法,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发展绿色经济。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鼓励企业技改升级,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全面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新建大型沼气工程4处、户用沼气池2000口以上。开展全民节约行动,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建材,倡导低碳绿色出行。

6.改善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共建共享,全力以赴补短板、保基本、促均衡,努力让群众感受更多温暖,得到更多实惠。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剩余22个贫困村、1.6万贫困人口年内实现脱贫。强化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统筹调度力度,抓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健康扶贫等工作,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重医疗保障”,健全贫困助学帮扶机制。建立“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实施20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实用技术培训、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六件实事”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抓好已脱贫对象的“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群众稳定脱贫。

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落实“教育二十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校长交流机制,出台班主任队伍培养激励措施,培育一批名校名师,做响桃源教育品牌。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加快发展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动农村高中进城,优化教育布局,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速推进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原桃师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切实保障百姓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投资2.5亿元,启动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实施优生促进计划,严格落实奖励扶助政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科学养生,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努力建设健康桃源。

不断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创业主体3000户以上,带动城乡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带着责任和情感,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确保老百姓的“血汗钱”一分不少。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年扩面征缴1万人次以上。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残疾人保障工作,抓好新殡仪馆迁建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中国长寿之乡”,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积极申报“武陵戏”非遗项目,打响桃源木雕、桃源刺绣等非遗品牌。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支持精品文艺创作,讲好桃源故事、传递桃源声音、凝聚桃源力量,打造文化强县。

协调发展其他事业。做好粮食、外事侨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对台、气象、水文、方志、档案、保密等工作。认真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和资金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严格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抓好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

7.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发展环境。坚持安全第一,全面落实责任,强化防治举措,努力让社会更加安宁祥和、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综治中心一体化机制。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主动化解矛盾纠纷。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完善领导干部值班接访、依法处访、妥善息访、信访终结等工作机制。抓好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深入开展“无上访村(居)”创建,加强和改进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工作,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认真落实中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部署,重点抓好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各种风险。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专项整治和隐患治理,实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县退出,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巩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县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抓好公路治超、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提升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侯卫东官场笔记

新时代、新目标,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政府将把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为民理政、廉洁从政的能力,切实提升发展经济、狠抓落实、服务群众的水平。

1.尽职尽责,强化担当。严格按照领导“分工管线”、单位“三定方案”、乡镇“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每一项决策,推进每一个项目,开展每一项工作,做到责任明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包干负责,切实强化目标管理、工作调度、绩效考核。大力倡导履职担当、直面问题、攻坚克难的精神,做到重大决策决不动摇折腾,重点项目决不半途而废,重要工作决不无果而终。建立健全奖励激励、容错纠错、追责问责等机制,查处一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典型案例,问责一批“庸懒散慢混卡”的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精神。

2.立说立行,务实高效。始终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会前深入调查研究、会中畅所欲言讨论、会后坚定不移执行,凡是程序到位、集体议决的事项,坚决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坚持上提一级想问题、下沉一级抓落实,改进文风会风,不搞形式和过场,注重实际和实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服务发展、服务产业、服务群众上。坚持立说立行、干就干好,加大工作交办、催办、督办力度,确保在第一时间、最短时间、规定时间内完成。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确保上级和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依法守法,崇尚法治。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法定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坚决执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研究处理各项审议意见,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严格按程序议定“三重一大”事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亲民为民,优质服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优质服务当作根植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增强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坚决抓好“两集中三到位”的彻底改革,继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强化政府及部门的优质服务,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也好办,努力成就投资者、善待企业家、服务纳税人、造福老百姓。

5.清正清廉,挺纪在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县委权威,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把廉政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不断强化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评审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推进“财政监管年”工作,实行“公务卡”消费,清理各个单位财政账户,开通国库支付“直通车”,扎紧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审计监督,严防“手足口病”。贯彻支持监察体制改革,推行“互联网+监督”模式,坚持执纪与执法有机结合,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以实际行动、清廉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继续前行,向百万桃源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一权两制一司(第3页):“一权”指创新园区体制,使园区享有同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两制”是指在园区建立独立的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一司”指在园区组建独立的经营开发公司。

2.拆墙透绿(第4页):将封闭式围墙改成通透性围墙,将墙内的绿色美景公开,还绿于民,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3.沅澧快速干线(第4页):共“四纵四横”8条大道,覆盖常德市所有区县市。“四纵”分别为1、3、5、7号大道。1号大道:澧县张公庙至鼎城岗市;3号大道:石门县城经夹山至桃源陬市;5号大道:津市城区经西洞庭至汉寿太子庙;7号大道:安乡县城经西湖至汉寿军山铺。“四横”分别为2、4、6、8号大道。2号大道:津市城区经澧县县城至石门县城;4号大道:西湖经汉寿罐头嘴、鼎城韩公渡、武陵芦荻山、桃源火车站至桃花源;6号大道:汉寿岩汪湖经汉寿县城、常德经开区、鼎城斗姆湖至桃花源;8号大道:安乡县城经津市保河堤、临澧安福至石门秀坪园艺场。

4.桃龙大道(第4页):起于县城武陵路与桃花大道交汇处,经黔张常铁路桃源火车站,止于龙潭镇聂家堉,全长约40公里。全程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32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千米/小时。

5.陬市千吨级码头(第4页):位于陬市镇常张高速沅水大桥下游约220米处,占地90亩,设计年吞吐量104万吨,拟建杂货、散货千吨级泊位各1个,以及仓储物流区等附属设施。

6.黔张常铁路(第4页):途经重庆市黔江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我省湘西州、张家界市、常德市,为客货共线的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总投资370亿元,施工期5.5年,计划2020年通车营运;桃源段长85.7公里,投资约90亿元,在县城设客货两运站,牛车河设客运站,龙潭、陬市设越行站。

7.窄路加宽(第4页):乡村级主干道整体升级,加宽后路面宽度县道不低于6米,乡、村道均不低于5米。

8.河长制、湖长制(第5页):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湖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湖泊的综合治理。

9.三走访三签字(第5页):“三走访”,即市委书记、市长要走访辖区所有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所有市级领导每月至少到贫困村走访调研1次,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到联系的贫困村走访调研1次;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要走访辖区所有的贫困村,所有县级领导每月至少到贫困村走访调研1次;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走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户,乡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每月至少走访1次。“三签字”,即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对脱贫退出层层负责,层层把关。脱贫退出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贫困户脱贫摘帽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审核把关,村支书、主任共同签字;贫困村脱贫退出由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签字负责;贫困县脱贫摘帽,由市委书记、市长签字,报省委书记、省长审定。

10.六件实事(第5页):交通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电力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集体经济发展。

11.涉企“三乱”(第7页):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12.涉项“三强”(第7页):强行阻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

13.办事“三难”(第7页):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14.五个100:(第11页)抓好100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抓好100个科技创新项目,抓好100个重大产品的创新,引进100个500强企业,引进100个科技创新人才。

15.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第12页):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新三板: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微型企业。创业板:主要针对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属于深圳交易所的一个板块。中小板:主要针对中型稳定发展,但是未达到主板挂牌要求的企业,属于深圳交易所的一个板块。主板:主要针对大型蓝筹企业挂牌上市,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

16.“硒+X”战略(第12页):以富硒统领整个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茶叶、稻米、油茶和油菜、水果、蔬菜、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

17.“1+2+N”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体系(第12页):指发展富硒稻米一大主导产业,富硒茶叶、功能油品两大重点产业,富硒皇菊、杂粮、笋用竹、桃源黑猪、肉牛、禽蛋、蜂业、水果、水产品等多个特色产业为一体的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体系。

18.放管服(第14页):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19.“三权”分置(第14页):指农村集体土地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0.“飞地招商”模式(第15页):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招商模式。

21.多规合一(第16页):指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22.城市“三小”(第16页):小绿地、小公园、小停车场。

23.城市“双修”(第16页):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24.PPP模式(第17页):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5.杨金路(第18页):起于郑家驿镇杨家桥村,止于桃花源镇金盘村。

26.梅溪路(第18页):起于漳江镇梅溪桥,止于桃花源甘潭。

27.杨兴路(第18页):起于郑家驿镇杨家桥,止于夷望溪镇兴隆街。

28.热黄路(第18页):起于常张高速热市互通,止于黄石水库。

29.牛栗路(第18页):起于牛车河镇墟场,止于栗子乪。

30.四好农村路(第18页):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31.养殖三区(第19页):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

32.厕所革命(第19页):指对农村和旅游景区厕所进行改造,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少、偏等情况,达到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效果。

33.五重医疗保障(第20页):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保险、医疗扶助。

34.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第22页):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拟按照“七个一”标准进行建设。具体包括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

35.两集中三到位(第25页):将部门分散在多个内设机构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实行一个领导分管,并将该内设机构整体向县政务中心集中,作为部门设在县政务中心的窗口;部门的所有审批项目进驻窗口到位,所有审批职能授权窗口到位,所有审批手续在窗口办理到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桃源县2018新楼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