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石风暴跑酷跑酷在哪里

早些年国内没有体能教练这一说法,只有私人教练。后来健身慢慢普及起来,各种健身项目也发展起来,有更多人为了不同需求开始训练,体能教练开始出现.体能教练为提高专项运动而设计训练内容,为提高身体综合素质而设定内容,很多人不再甘心于练胸肩背,不再甘心练完照照镜子回家,开始全面操练.很多练体能的人喜欢说:我们希望自己练点有用的.


我很喜欢“有用”这个词,没有这个词,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正是由于“有用”这个词,体能训练这个看起来很新鲜东西实则把一些基础又传统的内容重新带到了大众眼前.速度,爆发力,协调性,耐力,基础力量这些都是很原始的身体练习内容,目的是让一个人更像一个整体,运动更高效,控制身体更自由.

“整体”一词是体能训练的核心. 整体这词可大可小,你可以从体能训练的各种练习中看到对整体的阐述.比如硬拉学习中各种微调都是为了更好调动全身工作,从而让这种对抗阻力回直立位置的动作表现得更有效率. 比如双立臂练习过程可以让我们整合发展躯干力量的同时实现上肢屈伸和旋转的稳定平衡.又比如高翻练习过程会重新打磨你的灵活性和各关节协作能力,神经系统快速募集全身肌肉参与动作的能力.这些都是体能训练基础,一到跑,跳,变向,会要求身体更成为一个整体,速度更快。这里有值得所有体能教练深思的点:我们真的只要练了这些基础,一步一步叠加就能有预期效果吗?人是一台机器吗?

这样简单训练就真的能成为一个整体?

当然不能,大家看到的各种训练损伤就是证明。所以,体能训练是高效的,我们可以看到身体切实的变化,同时也是高风险.风险源于:如果你不能快速调动全身肌肉参与动作,必然练就的是习惯性代偿动作。如果你不能放松地发力,必然强化的就是惯用的发力肌肉. 如果你不能清晰地感知到各部分肌肉的联系,必然连不成一个整体,即使书上说会。

有人说深蹲练整体,理论上没有错,我苛刻一点说:当你深蹲的时候并不能确切感受呼气带动下肢内旋实现股内收肌群和髂腰肌共同维持骨盆和重心平衡,脚趾在膝关节稳定的姿态下将蹬地的力量传导到脊椎并使得脊骨节节相契让上身出现清晰的伸展过程,而只是按照权威机构里提供的教学动作原则来意识主导这些肌肉收缩时,力量必然是有额外消耗或分散,在深蹲的细节里如果不纠正,这种细节就会在快速动作中被放大,一快就乱,一乱就伤。深蹲本来也是个整体动作,因为慢下来练的时候都不够细致,结果就成不了整体,只是看起来像,就像跑步一样,它也是整体动作,但是偏偏有很多人跑粗了腿,瘦不了腰,因为他们将这个整体动作做成了局部动作或者不够整体的动作。所以我们是配备更好的体能教练,康复训练师?还是学习体能训练的同时更多去学习康复行业的知识?当然都是可以的,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对自己的身体又更多的了解。但是不一定能解决最初的这些问题,关于如何更好整体发力,更好地去做自己认为有用的事情。很多教练学习康复之后迷失在评估问题,找寻伤病问题根源的谜团里,慢慢转战到康复训练上。我们能看到得是懂点康复也懂点体能的教练,但是将康复和体能融合,推动体能训练实质发展的群体极其少见。

有些事情如果觉得拧巴就得停下来做点最开始喜欢做的事情才想得明白。

我们再回到这个原点上来:“有用”。如果是古代战争时期,什么最有用?战场上能杀人最有用,我们现代所指的有用都不及那种与性命相关的有用来得现实,所以现代体能训练的迭代更新有必要参考传统武术的一些观点。传统武术最讲整体,武术有条训练原则叫“慢不痴,快不乱”。


现代体能训练要实现真正的整体训练,具体练习方向上可以细化到这两点:

1.通过基础动作提高空间位置感和肌肉的本体感受。

2.快速高频动作保持动作流畅性。流畅即是稳定和整体平衡的直观表现”

实现这两点,你目前可以多修炼一门内家拳,只是单纯开放理解客观的拳师难找,找到了这种拳师,能把自己多年练习感受按现代人理解的方式讲出来的更少,这条路就不指了,大家有兴趣自己去找吧。另外就是现在的这些基础体能训练,只要你足够耐心,足够细心,往返重复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有质变,只是训练进展得按半年为周期计算,我不确保你是否会丢掉最开始的热情。或者说你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样,不用搭理我写的东西,该怎么练怎么练。还有一种方法是付费请技术高超的体能教练帮忙,同时要确保他比你更了解你的身体,以及你们在整个过程中保持高度一致的精神专注度。所以我并没有否定当代体能训练,我认为在实施体能训练工作的教练都是杰出的一代,他们已经顺应了现代人的更多需求,在带领大众前往更本真的训练阶段,在告诉每个人身体应该如何才能更有用的路上推进了一大步。只是现代体能训练在精益求精的同时明显地体现了整合度的欠缺。这样的欠缺使得我们的训练高效率与高风险同时存在。

当然,你还有个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学习跑酷.

1.通过基础动作提高空间位置感和肌肉的本体感受。

2.快速高频动作保持动作流畅性。流畅即是稳定和整体平衡的直观表现.

并不是跑酷训练可以做到这两点,而是跑酷的基础就是要做到这两点。

我举个例子简单解释一下是如何做到的:

1.关于本体感受和空间位置感:大部分人在深蹲的时候可能做不到我刚才所描述的那种精准的肌肉知觉,但是大部分人同样也做不到更基础的关节活动知觉,例如深蹲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习惯内扣,深蹲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足部旋前代偿,深蹲的时候不知道自己重心向一侧偏移。

这些代偿在跑酷训练中极其容易被发现,因为跑酷有N多爬行动作,一个基础的爬行动作要求力量精准的从脚底传导到上肢,从而推动自己向前移动。如果这个期间出现了不平衡,那肉眼就清晰可见,比如一侧下肢不稳定时,向前蹬伸的过程中同侧的臀部会明显向侧面摆动,力量就不能很好传导到上肢。这种下肢问题能显而易见正是由于爬行动作特殊的闭链交替状态与重心移动方式,而深蹲的时候我们的下肢不平衡可能会被躯干旋转代偿而难以发现。通过这种练习,我们知道了自己原来有这些不平衡,原来需要这么练习,这就是本体感受提高的表现。


2.流畅性 这实则就是跑酷运动的基本追求,换句话说就是“像水一样流动”

这里的内容大可以从很多跑酷资料里看到,也可以从很多跑酷视频中直观体验一把.

小结一下是学习跑酷之后你依然会有问题,你可能依然需要体能教练,只是问题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1.你的问题更容易被发现和解决: 双足站立的动作问题,只要回归到站立动作之前的发展动作中去练习就容易被发现和得到解决。如果问题可以被你自己发现,是否比把什么都交给教练来得有乐趣?

2.你的平衡是在那些翻越障碍的动作中自然实现的,可能改善时间也很长,但相对有意思一些。也可能很多人希望自己身体平衡就是为了能做这些跑跑跳跳的动作,如果我告诉你,如果通过学习,就算你是不平衡的也依旧可以去做,那是不是更好?

我们还是再回到“有用”这个词。我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是要有用的,而且要有大用我才会一直去做。一项自然的运动如果要从认知角度解释,要落到更高的层面去看待才可以靠近它的某一个方面。跑酷最先提倡也最重要的其实是知觉的训练。我们会接触不同材质的表面,比如草地,水泥地,土地,树,栏杆,墙。草地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做什么动作? 水泥地的支撑强度是怎么样的,一块平地我可以练习什么内容?栏杆上的平衡和地面有什么不同,我要如何练习? 我要如何翻越一面围墙?如果你常年练习,身体面对这些内容时会建立以下自然反应:看到栏杆时便清晰地记得落在精准跳在栏杆上的专注与成就,看到草地就记得放松和柔软的感觉,看到水泥地就记得那些创造力发挥带来的快乐,看到树就记得自己像一个孩子一样玩闹时的感受,看到土地你记得上次从高处落在上面时的安全感,看到围墙就记得那种翻越时自由的感觉。你愿意让他们再次成为现实就可以马上行动,整个城市就像一个不一样的健身房一样,整座城市给你的感受都是细腻丰富和有力量的。

那什么是“有用”?有用就是我们与当下这座城市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更愿意开放面对环境,内心感受更美好,和更愿意融入其中,更热爱现在的生活,没有比这更有用的了。最有用的东西就是无用的东西,如果你希望以“有用”为标准来评价一项运动,那一定要看到“无用”的区别,所以运动的差异都在“无用”的程度上.

未来健身的道路是整合的。跑酷就是道本身,是每个孩子童年都自发进行的游戏,客观摆在那,干干静静。而路要由人来演绎才会有好的整合结果。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觉得跑酷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稍作分析说明跑酷有大用.希望大家重新看待这项运动,并且能参与进来体会跑酷运动的真实乐趣,体会更高效融合的训练。也希望更多体能教练和健身教练一起加入,将跑酷运动更好与自己的训练内容进行整合,让自己更好,让更多人靠近自然的身心状态。

春节过后,我们会来点有用的。我们将开展国内首次跑酷教练培训,由赫石体能训练馆与英国跑酷教练培训认证机构ParkourGenerations合作举办。本次跑酷教练认证招募详细内容请直接联系萌萌咨询: 微信电话均可。



赫石跑酷培训场地一览:


欢迎转发 关注我的公众号:jlgaoke.


另:春节后要参加我线下跑酷课程的朋友可以提前加我助理丁丁微信号:dingdingzulaoda。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不错的,2014年9月国内第一支少儿跑酷队成立,就是赫石少儿跑酷队,2015年9月与PG跑酷创办中国国内第一批跑酷认证,2016年9月再次举办二期跑酷认证和首批跑酷健身教练认证。课也是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进行周期教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赫石跑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