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上市需要港股招股说明书后多久上市吗

原标题:瑞威资本港股IPO!会趟出一条私募上市之路吗?

6月28日,私募股权基金瑞威资本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在此之前,致力于一级市场的基岩资本,在端午前夕,也已经赴美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据媒体报道,最近更是有近十家私募机构表达了会考虑赴港上市的想法,此番瑞威资本赴港IPO真会趟出一条私募上市路吗?

在众多房企为了回血而千方百计想要提高周转率之时,很多私募股权基金在此时也选择了海外上市,扎根于不动产投资的瑞威资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房企负债居高不下之时,难道瑞威资本真的是现金流告急,才仓促赴港上市?瑞威资本港股IPO,又如何为私募上市淌出一条出路?

瑞威资本现金流净额下降明显,赴港上市迫在眉睫?

成立于2010年的瑞威资本,业务集中于不动产投资,并逐渐旅游、教育、养老、工业等“地产+”领域延伸。其于2018年6月28日在联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截至目前,瑞威资本的实际控制人为朱平,持股比例50.16%。专注于不动产基金管理的私募基金瑞威资本,并不是2018年第一家准备赴海外上市的私募基金。

早在瑞威之前,华兴资本和基岩资本就已经分别赴港和赴美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在这批私募基金扎堆海外IPO之前,A股市场上只有九鼎投资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其他诸如中科招商等都只能停留在新三板的层面上。

这一次私募基金海外上市潮,十分惹人注目。然而私募基金上市的市盈率普遍极低,瑞威资本又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选择上市?

根据瑞威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2018年4月30日,营业收入分别为3486.9万元、8342.2万元、1.31亿元、5646.7万元;归母净利润为1034.8万元、4310.9万元、6334.6万元、2761.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52.5万元、5773.2万元、-452.5万元、3466.8万元;毛利率为100%;净利率分别为29.68%、51.68%、48.4%、48.9%。另一项十分引人注意的数据是,截至2018年4月30日,瑞威资本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291.9万元,而该项数据在2016年至2017年的数值还高达9374万元和4166万元。

瑞威资本此次的招股说明书现显示,瑞威资本目前的业务仍然集中于不动产投资,但是自2016年以来开始承接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收入也开始逐年提高。

按照招股说明显示,如果按照收入来源划分,收入可以大致分为项目基金和母基金。项目基金,只能投资到专门项目,期限通常为15-48个月;母基金,可在不同阶段投资到指定范围内的不同项目,灵活性高,期限通常为36-60个月。

2017年的数据显示,瑞威资本94%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项目基金。更为有趣的是,瑞威资本2017年的数据显示,其收入的近83%竟都来源于常规管理费,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2016年的数据为51.9%和73.3%。

一般说来,私募股权基金的盈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部分,也就是常规管理费,这类收益按资产管理规模收费,不与基金盈利;另一类是浮动部分,就是绩效费,如果基金退出是收益高于预订值,绩效费则是对于这类基金的绩效奖励。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最近几年,瑞威资本管理的基金收益也许并不突出,从2016年2017年,瑞威资本项目基金的常规管理费从5701.9万元增长到了1.04亿元,而其对应的绩效费仅从1173.7万元增长到了1768.2万元。实际上,2016年瑞威资本项目基金的绩效费较2015年相比,更是下降的。

瑞威资本的收入模式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仅依靠基金管理费。也许,2018年开始的资本市场募资难也传导到了瑞威资本。根据投中研究院的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只有103家完成募资,同比减少54.82%;募资规模为110.3亿美元,同比下降74.85%。而4月份,完成募资的VC/PE数量更是同比下降69.41%,募资规模同比下降85.78%。

以不动产起家的瑞威资本,自2016年以来进入不良资产市场,也许并没有抓住好时机。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不良资产市长的资产增长率下滑开始日趋严重。而中国本就有四大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作为后辈的的瑞威资本又如何与其分庭抗礼?

也许此时选择赴港上市,变成了瑞威资本的“上上策”,作为私募基金,也许市盈率并不算高,但是能够缓解资金上的压力。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瑞威资本的项目信息,但不知为何,至今瑞威资本的官网仍然无法打开。

早在瑞威资本之前,就有华兴资本和基岩资本两大私募基金递交了海外上市申请。这两家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也表示出了希望通过IPO募集资金来拓展业务。而在此之前,更是传出了此前被新三板强制退市的中科招商,有意赴港上市。

而根据阿尔法工场的报道称,中科招商自去年在新三板上遭到强制退市之后,有2000多户中小股东,以及众多通过百亿定增进来的投资者,他们需要找寻退出的出路,如果不能再次上市,中科招商更无法交代。

而上文所提到的募资难,二级市场变成为了私募基金获取资金的最好渠道,这也许便是近来私募基金想要赴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

私募基金一方面在寻求海外上市,也许IPO成功后,会学九鼎那样在市场上抛出大额定增来轰动市场,另一方面私募的业务范围,更不再局限于股权基金部分。

彼时,中科招商曾经在A股“囤”过数十个壳;九鼎及其旗下公司更是拿了多个金融牌照,寄希望于变身金控,然而仅仅九鼎旗下的借贷宝似乎就是一个填不满的坑。

说到私募股权基金,不得不提到贝尔斯登的三位银行家,正是其成立的KKR,开启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先河。事实上,私募上市最早的一批还是海外私募。早在2007年和2008年,一批海外私募便开启了首轮私募上市潮,然而截至到目前的股价确实差强人意。

全球私募巨头KKR 2008年上市的发行价为11.85美元,截至7月20日收盘,股价为27.27美元,涨幅130.12%;2011年上市的阿波罗全球管理,发行价为19美元,截至最新收盘日,股价为35.4美元,涨幅为86.32%;2012年上市的橡树资本(OAK),发行价为43美元,截至最新收盘日,股价为41.65美元,下跌3.2%。

而另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巨头,黑石集团,2007年上市时的股价为31美元,截至7月20日收盘,股价为35.95美元。而黑市上市前后的业绩波动却十分大。黑石集团2016年的销售额和净利润较上一年大幅增加,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66.9%和70.31%。由于全球金融危机,黑石上市当年便出现收入增长减缓和净利润下滑,2008年的收入和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更是分别达到111.45%和171.65%。

这些海外上市的私募机构几乎都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来临之前上市,而在此之后的几年,私募股权基金上市的案例便是寥寥,即便2008年上市的著名私募基金KKR以及黑石等,近年来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屡屡告负。根据资料显示,KKR 2016年和2017年,经营活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5.62亿美元和36.3亿美元,黑石集团近2年的该项数据也为-5.41亿美元和-24.49亿美元。而在2016年之前,这两家公司的经营活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却是常年为正。

在香港上市潮下,众多金融机构赴港IPO屡屡破净的背景下,也许此时选择IPO,对于上市后市盈率本就不高的私募股来说,更是极大的考验。瑞威资本此时选择赴港上市似乎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

  即使行业风险频发,互联网金融赴港上市的脚步并未停下。

  今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此前,、凡普金科已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7月3日晚间,WeLab披露了港交所招股说明书。

  不同于其他互金公司,WeLab旗下我来贷平台主营助贷业务,至少为WeLab贡献八成收入。

  对于助贷机构来说,资金来源问题颇值得关注。此前,我来贷平台资金主要来源于P2P贷款平台投资者及持牌机构。后由于监管政策影响,资金来源有所调整,虽然监管并未禁止助贷机构和持牌机构合作,但我来贷平台选择曲线对接持牌机构资金,即与第三方资金促成方合作,由资金促成方对接持牌机构。

  去年11月,我来贷在深圳宣布获得15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香港创业者基金、世界集团成员IFC、银行和建银国际。

  助贷业务收入占80.5%

  招股说明书显示,WeLab主要运营三大业务,包括香港WeLend平台贷款业务、我来贷平台助贷业务及对公的技术输出业务。

  首先,香港WeLend平台持有放债人牌照,为香港最大的纯线上消费贷款平台。2017年,平均贷款金额为87194港元,平均还款期为三至四年,平均实际为24.7%。

  其次,我来贷平台主营助贷业务,为资金合作方提供线上客户获取、反欺诈及信贷风险管理、贷款申请处理及贷款管理服务,提供服务给我来贷的借款方。自成立以来至2018年3月31日,累计超过2800万名用户;2017年,平均贷款额为6752元,平均还款期为10.6个月,平均年化为25.5%。

  最后,即B2B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消费贷款技术解决方案。

  运营情况方面,2017年,在我来贷平台上撮合81亿元贷款,并在WeLend平台上发放超过11亿港元贷款;为企业客户撮合21亿元的贷款。截至2018年3月31日,自成立以来在WeLend平台发放贷款达23亿港元,三个月逾期率稳定于0.1%-0.2%;于我来贷平台上撮合贷款人民币133亿元,三个月逾期率稳定于0.4%-1.5%;

  招股说明书还披露,2015年、2016年及2017年,WeLab分别产生总收入220万美元、303万美元及1510万美元;2017年,利润净额1770万美元。

  收入结构方面,主要来源我来贷平台助贷业务。2017年,我来贷平台贷款撮合服务收入、我来贷平台和WeLend平台撮合后服务收入、我来贷平台信贷服务收入、逾期相关收入及其他收入、WeLend平台产生的贷款利息收入(经扣除贷款利息费用)分别占比42.9%、3.1%、37.6%、10.2%、11%(4.8%)。由此可见,我来贷平台贡献收入占比至少达80.5%。

  WeLab在招股说明书中亦披露了诸多风险因素,提及最多的是监管风险。

  2017年底,监管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其中涉及对助贷业务的监管要求。比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监管没有叫停助贷业务,但金融机构资金方自己不敢做了,尤其持牌机构。”

  WeLab在招股说明书中强调,平台均充当助贷方,而非贷款方。我来贷平台的资金来源包括P2P贷款平台投资者及持牌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小额贷款公司。2017年,P2P贷款平台投资者及持牌机构资金来源占比为57.7%及41.9%。

  “我们目前并无与持牌机构直接合作,以在我们的平台上提供新贷款的资金。”WeLab在招股说明书中称,2018年第一季度,P2P贷款平台投资者资金来源占比高达85%左右。

  因此,我来贷平台计划通过P2P贷款平台扩展资金合作方基础,扩大资金合作方的合作资金来源,间接扩大至更多持牌机构。自2017年5月起,我来贷平台与一家资金促成方合作,该机构为独立第三方,为我来贷平台连接多家持牌机构资金。不过,招股说明书并未披露具体资金促成方公司。

  但其中有两个问题待解:其一,P2P网贷备案已实质性暂停,未来监管也不明确,招股说明书也称“监管机构可能会要求我们终止与违规P2P贷款平台的合作关系”;其二,监管如何看待这种资金促成方模式,尚待明确。

  “我觉得只要资金用途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可能是持牌机构的要求。”中部某地金融办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

}

原标题:沪江教育递交招股书,港股上市路在何方?

【猎云网北京】7月4日报道(文/岳丽丽)

7月4日消息,昨晚,沪江教育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其2015、2016、2017年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40亿元、5.55亿元,复合年增长为73.3%;净亏损分别为2.80亿元、4.22亿和5.37亿。

沪江方面表示营收增长主要由于自有品牌课程业务分部所得收益增加。而亏损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持续投资以扩充技术、研究和开发相关工作的专家团队、广告及推广开支增加,尤其自2015年起;以及扩充销售及营销团队,尤其自2016年起推出不同的VIP及旗舰课程。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方面,2015、2016、2017年分别流出1.19亿元、2.72亿元、4.31亿元,主要源于沪江持续加大营销和宣传力度以及配合品牌推广策略及业务发展而产生巨额预付款项、其它应收款,并且于2017年开始接受学生分期付款导致。

根据招股书,沪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的雇员福利开支。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沪江已拥有将近600人的技术团队,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9060万元、人民币1.65亿元、人民币2.3亿元。

从招股书来看,尽管上述开支的绝对总金额持续增加,但有关金额占总收益的百分比持续下降,主要由于其对相关成本及开支的有效控制以及因凭借先进的技术能力成功推出广受认可的课程及服务,致使收益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沪江的毛利水平在逐渐提升,2015年其毛利率为51.8%,2016年为57.8%,2017年为59.9%。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张带动收益增加,增幅超过销售成本的增长。

其中,自有品牌课程业务分部的毛利率由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58.2%增至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60.8%,英语交流技能课程的毛利率上升,主要因自2016年年底以来开始就相关课程直接招聘外教,而非委托招聘机构聘用相关老师。

沪江:构建互联网教育生态平台

有别于其它的在线培训机构,沪江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以科技赋能教育,构建互联网教育的生态平台。沪江现有业务主要分为自营品牌课程业务沪江网校以及CCtalk两部分,通过双引擎驱动实现打造互联网教育平台的目标。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自有品牌课程覆盖四大门类近2000门课程,能够有效覆盖从K12到大学生、研究生和职场人员对不同科目下应试与培训的产品需求。

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2016年10月CCtalk平台成立,截至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CCtalk平台挂网课程全站交易分別为人民币380万元及2.36亿元;平台付费用户达到20922人和255298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CCtalk平台上的课程为73795门,覆盖语言、职业技能、文化与科学、K12四大门类。

招股书显示,目前绝大部分收益来自自有品牌课程业务分部,CCtalk平台业务分部则从2017年起,开始产生收益。

8个人8万块钱,8张转椅起家

沪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创始人伏彩瑞还在上大三,沪江在上海一所大学里就诞生了。2005年毕业之后,伏彩瑞就慢慢把它做成了一个企业化的网站,逐渐发展了起来。当时是从8个人8万块钱,8张转椅,就在浦东的一个民宅里一路走过来。

起初推出了非营利网站沪江语林网,该网站为沪江网的前身,同时亦是中国英语学习BBS小区的先锋之一,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分享外语学习材料和经验。2001年至2006年,进一步扩充产品及服务种类,推出沪江英语、沪江日语和沪江部落。

2006年,伏彩瑞与联合创始人成立上海语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互联网外语学习服务。经过三年多的业务拓展,2009年如今的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约有1.7亿名累计用户,其中约810万名为付费用户,包括自有品牌课程的约780万名学员及CCtalk平台的约30万名付费用户。

招股书显示,沪江教育合计融资9轮,总金额约16亿元。其一致行动集团通过互捷投资、互江投资、互吉投资、上海成塔、互元投资及互年投资的相关权益,实际控制61.30%的投票权。另外,百度持股3.18%,皖新传媒持股1.32%,上海产业文化基金持股1.2%。

沪江董事会共有10名董事,其中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汉能投资董事长兼CEO Chen Hong,著名财经作家秦朔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于2017年12月,按月活跃用户计算(2017年平均月活用户约4000万),沪江在中国所有教育技术公司中排名第一。

伏彩瑞曾说过,一家做教育的企业至少应该沉淀7年的时间。如今沪江已经沉淀了17个年头。

“其实沪江能发展这么久,它的独特性让它能活到今天连我自己都是没有想到的。”

伏彩瑞曾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中说道,“我们前五年就是一个公益网站,没有想过做生意。后面三年时间也没有想活下来,就想尽个兴,做了三年,结果还没有倒闭,并且让我抓住了三个机遇,之后就发展得很快了。

第一个机遇:做了PC端的沪江网校,成了B2C网校中最大的平台;

第二个机遇: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尾巴,沪江从一千多万用户一下变成一个多亿。

第三个机遇:从移动战场重金加入到“人工智能+教育”上。伏彩瑞认为未来三年一定是“人工智能+教育”的舞台。

伏彩瑞也曾自我拷问:“沪江为什么发展这么慢,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做到今天的成绩?”据了解,沪江前五年做都在公益化运营。另外,沪江又肩负起许多社会责任,2015年沪江开始启动公益计划“互加计划”。伏彩瑞曾经说过,“我的梦想本不是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而是想要帮助更多的人”。

招股书也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沪江的互+计划已经服务海内外3000多所中小学,对100万余名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向超过10万名当地教师提供系统性培训及协助。

在伏彩瑞看来,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互联网+教育”本质都是教育,不是一门生意。另外,教育也是一个没有人能垄断的生意,必须由关注内容和用户的人来建设,而不是关注生意的人做教育。

据了解,沪江的上市梦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按照伏彩瑞的说法,早在2012年沪江就具备上市的条件,但后来沪江却放弃了。伏彩瑞曾表示,“我们发现整个移动时代来了,是上市去做一个小公司还是做一个能够迎接时代浪潮的大企业,我们选择了后者。”

但在2015年10月,沪江完成D轮10亿人民币融资的时候,伏彩瑞就表示,沪江目前已完成股改工作,并做好了在国内上市的充分准备。

而且在2014、2015年期间,伏彩瑞也曾多次被问到上市计划,他的回应也都是:“沪江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公司,会尽可能选择国内市场。”

其实,从去年D轮开始,沪江一直想去战略新兴板,但由于今年政策原因战略新兴板被取消。对于缘何钟情国内市场,曾有内部人士对相关媒体表示沪江创始团队一直认为教育行业创业公司应在国内上市,教育产业一定是民族的国家的,将资本放到国内其实是更好的选择;其次,沪江的用户大部分在国内,有利宣传,巨大的品牌效应是国外上市所不能比的。另外,海外上市能带来集中曝光和短暂利益,但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企业和用户的长远利益,沪江也并不急于上市套现。

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内A股目前没有一家真正的教育培训公司。相反,教育类公司开启海外、港股上市热潮,尤其今年以来,3月下旬,尚德机构、精锐教育、朴新教育正式登陆纽交所。港股今年也新增中国新华教育、21世纪教育,而此前已有益达教育、希望教育、华图教育、春来教育、博骏教育等多家教育公司冲击港交所。

相关媒体也表示,相比A股,港股不仅IPO的效率很高,而且独立的教育版块已经基本形成,板块效应明显,基于以上因素,都会刺激教育公司加快海外上市的步伐。

相比之下,A股上市之路“道阻且长”。

但i-EDU投资人俱乐部此前发文称初心不改的沪江,虽然暂时选择了港股,但同时也为A股上市留了一定余地,先H股后回A股的话,流程上会顺畅许多,只要正常审批即可。

但不论在哪上市,在伏彩瑞看来,上市只是创业的副产,经济目的不应成为创业的主要目标。上市也只是起点,正如招股书中提到,沪江将继续加大针对基础互联网教育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提高自有品牌课程业务板块的市场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强化以CCtalk平台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建设,提升盈利能力;以开放的态度链接更多合作伙伴,积极打造教育技术生态系统,实现产业共赢;继续投入提升我们的品牌价值,提升公众对我们产品和服务溢价的认可。

“当你改变了千千万万人学习的方法,其他的东西就一定水到渠成了”。成功上市后,沪江能否秉承初心、即将“成年”的沪江又将如何蜕变,我们拭目以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股招股说明书后多久上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