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食品配送资质怎么谈借用资质管理费几个点

目标10k关注 爱讲冷笑话并且经常冷场

为什么这几年慎做餐饮?已经上了餐饮这条贼船的怎么办? 这几天,微博上总能收到不同创业者的问题: “我准备开家店,怎么选址?” “我准备做餐饮,从何做起?” …… 诸如此类的问题好多。 今天,为大家推荐老枝花卤创始人、脑细胞营销脱口秀创始…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

主题:上线广东民声热线(第二期)
地点:广东广播中心三层国际会议厅
嘉宾:骆文智 吴有生 梁华辉 朱枫 郭大毅 谢志洁

    【食药监】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骆文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安监处处长吴有生,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用农产品市场安监处处长梁华辉,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安监处处长朱枫,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监管处处长郭大毅,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处处长谢志洁
    【特约评议团】广东经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长怡,南方日报机动部主任记者项仙君,广东民声热线记者龙俊锋、唐梦圆
    【媒体观察团】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广东广播电视台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线广东民声热线直播现场

主持人: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各位网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广东"民声热线",我是主持人王晓菁。
    今天来到演播厅现场的单位是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带队领导是局长骆文智,欢迎您和您的同事!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嘉宾


    特约评议团成员有:广东经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长怡,南方日报机动部主任记者项仙君,广东民声热线记者龙俊锋、唐梦圆

特约评议团、民声热线记者

我们今天的节目依然通过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珠江经济广播同步直播。广东民声热线网图文直播,荔枝台广播在线视频直播,欢迎各位收听、收看、刷屏。另外,我们的热线电话020-已经开通,如果您发现食品有质量安全问题,或者质疑在售的药品保健品存在过度宣传疗效的语句,又或者您怀疑美容机构违规使用不合格产品,都欢迎您拨打广东民声热线020-。
上周节目曝光了美容院自制化妆品导致顾客皮肤严重脱皮,微信朋友圈保健品护肤品销售乱象;也发现了广佛两地多家农贸市场的快速检测工作没有按规定认真执行,市民认可度很低等问题。经过一周的调查,省局的调查结果可以说一下吗?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骆文智

骆文智:上周民声热线节目反映的问题,应该说,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我们省局也采取了具体的措施,关于美容院资质调查的情况,首先请我们化妆品监管处的谢处长做出回应。关于农产品检测服务规范的问题请我们食用农产品监管处的梁处长做出一个回应。

谢志洁:我们从节目组提供的美容会所,旗下有5家美容院使用自行制作的产品相关信息里面进行检查,其中1家已经改为棋牌室,其余4家是有另外的名字,其工商登记跟查处的企业没有关系,经营类型是个体户,检查的4家美容院,我们没有发现净痘液这个产品,但是其中两家经过调查,声称自己之前曾经用过这个产品。同时我们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也发现了其中是某贸易公司提供了这个产品,目前中山市局正在立案调查。在监督调查过程中,发现这4家美容院里面有五个产品涉嫌未注册或者是未备案,我们采取了监督抽检的措施。下一步要责成中山市局公司对相关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并依法进行查处,这是第一个措施。
第二,我们局上周四关于美容院专项进行检查的通知,美容院展开一次专项监督检查,具体的结果我们会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及时公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用农产品市场安监处处长梁华辉

梁华辉:上周民声热线播出对广州、佛山农贸市场暗访检查之后,我们马上要求广州市局、佛山市局对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同时我们省局也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简化农贸市场快检工作:
一、开展督查,督促工作落实。省局领导下午带了三个督查组进行了督导检查,我们发现暗访片所反映的快检工作不规范以及公示结果、宣传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市场不同程度存在。督查组要求各地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做好快检工作。
二、省局已经下发通知,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快检工作,针对暗访片反映的问题以及我们督导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马上下发了一个通知,专门对农产品的快检操作以及快检宣传报道等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督促各地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快检工作,因为快检7月1日才开始,因此在第一个月各地在开展的时候是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三、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我们也准备近期召开一个新闻通气会,我们省开展农贸市场快检的情况,同时各地也准备通过在各地显著的位置开展新闻媒体宣传以及组织群众参观快检工作等多种形式来扩大宣传覆盖面,使市场开办者、销售者以及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够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参与进来。共同推动我们农贸市场快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持人:好的,有关上一期节目的就说到这里。继央视315晚会曝光之后,网络订餐最近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无牌无证餐馆在各大网络外卖平台死灰复燃,厕所里洗菜、过期食品照卖等乱象被再次曝光。那么,广东的网络外卖市场又存在哪些问题?广东民声热线记者调查发现,无牌无证、冒用牌照经营网络订餐的情况仍难以杜绝,网络外卖平台公示一线城市的商家证照,广州、深圳却被区别对待。来看记者龙俊峰、实习生林千鹏的调查:
    在广州天河区棠下上社村,记者打开手机淘宝客户端进入外卖页面,系统推荐的第一家商户叫百味饭店,每个月的订单超过1000笔。(1、视频:系统推荐第一个商户)
 记者在上社胡岗新村找到了这家餐馆,旧招牌上用贴纸贴着“佰味饭店”四个字,其中“佰”字和网上的名称不同,多了一个单人旁。记者在餐馆内没有看到任何执照和许可证。(2、视频:百味饭店外、3、视频:百味饭店内)这家餐馆在网上公示的餐饮服务许可证(4、图片:网上证件截图)实际上属于五六百米外的另一家餐馆,地址为上社乐泰大街54号,店主得知有人冒用自己的证照后很气愤。(5、视频:挂在墙上的证照)(录音:哇我们的执照被人家冒用啦!但是我这个执照办下来以后从来没有给别人拍过照啊?淘宝(外卖)就是饿了么的。我要他负责任的。)    老板娘当即打电话叫来了饿了么公司在上社片区的业务经理。何经理否认把证照图片提供给别家餐厅开店,他说商家可以自己网上申请,只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图片,由上海总部后台审核。 作为片区业务经理,他只负责核实是否有这个店面,不会核实证照的真假。(6、视频:与业务经理对话)(录音:比如你们申请下来了,我们只会过来找到第有没有这家店,如果有的话我们就谈活动,我们不会搞什么东西的。记者:你们也得审核呀?我们审核就是客服已经审核通过啦,我们就是看有没有这家店啊,你觉得我还有那么多事情,(要求)出示身份证出示营业执照给我看,不可能吧?我们没有精力要求去搞这么多东西,等你查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今年上半年,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两度约谈三大网络订餐平台广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要求严格审查入网餐饮单位提交的相关资质证明,禁止无证照、借用、冒用证照、超范围经营的餐饮单位入网经营。(7、视频:网页新闻)显然,两度约谈提出的要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饿了么片区业务经理说,现在通过他申请网上开店,不需要餐饮服务许可证。(录音:人家确实有营业执照啊是不是?记者:但是你要开这种店必须要有两证啊,那食药监局不查吗?这个东西呢,都说了,查得到就死查不到就这样子嘛是不是?)
 被监管部门约谈后,网络订餐平台方面曾表示,已对入网商户进行了重新审核,对商户信息公示、优化平台、畅通投诉举报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处理了包括无证照、证照不全、假证套证等问题。而广东民声热线记者调查发现,网络订餐商家证照混乱问题仍普遍存在。(8、视频:手机打开网络外卖商家)记者随手打开上社附近的十几个商家,就发现了4家店共用一套证照,连升茶餐厅、家城美食、食家味、湘川餐馆4个商家(9、图片:多家商户截图),网上公示的证照地址和名称均为中山大道西员村一真美食店,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按照《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实行一地一证原则,即食品经营者在一个场所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取得一个食品经营许可证。(10、图片:管理办法截图)饿了么上社片区的何经理说,如果严格按照证、照、人和地址一致,广州没几家网上外卖是合格的。(录音:我跟你说,像上社全广州不要说上社,基本有两个证的不是很多吧?如果真的算本人的,如果真的实打实的,你觉得能有几家店?)
 在街头的餐馆,亮照经营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三大网络外卖平台的手机客户端,都没有公示在线商户的两证信息。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客服均表示,商家证照都会严格审核,但均不能解释为何不在网上公示。(录音:百度外卖客服:只要跟我们百度平台合作的都是经过严格的筛查,这个肯定它们都是合法的,如果说在后台想要查询这个营业执照,我们暂时这一块是没有办法给您提供的。美团外卖客服:咱们和美团合作的这些商家都是具备两证的,这个您可以放心的,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公布,这个确实非常抱歉,暂时这个问题是不在咱们美团外卖这边的客服服务范围之内的。)
而在饿了么平台,用电脑打开页面可以查看商家两证信息,(11、视频:电脑端打开画面)不过记者发现,不同地区却被不同对待。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网络外卖商家的证照都在商家详情中公开公示,但是广州、深圳的商家详情却只有名称和地址,根本没有证照公示栏。记者拨打广州市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统一转接到12345政府服务热线,客服说网络平台在外地的,要向平台所在地举报。(12、图片:12331热线)(录音:他如果不公开的话可以举报他无证经营,就跟平常在这个实体店无证经营这样子,它这个总公司在广州的话您可以向我们这边反映,它是属于上海的,那你就打到上海那边去。)

龙俊锋:最后那一句,客服热线让我找平台总部所在地,总部在上海的找上海,在北京的找北京。现在对网络订餐的平台以及商家我们的监管管辖权有没有明确?

骆文智:这个问题请我们吴有声处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安监处处长吴有生

吴有声:按照我们准备出台的管理办法,网络食品经营今后总部在外地的,我们要求他在广东要设分支机构,要在这里进行备案登记和监管。刚才片子里面讲到的找到上海投诉,确实不方便,所以我们要求平台在属地进行投诉,本身是这样要求的,现在该办法正在制定当中,即将正式出台。

龙俊锋:现在还没有执法的依据?

吴有声:相关法规还需要完善,我们还有自己的办法。

龙俊锋:现在是有什么办法?

吴有生:具体到餐饮店就餐饮店,但是管理办法找总部,找上海总部这个很难落实监管责任。我们现在的办法要求他在广东地区一定要设立分支机构,能够让我们监管到位的地方才能允许他经营。

龙俊锋:网上公示证照的问题,只公示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证照,广州、深圳就区别对待,不公示,这个跟我们监管力度有没有关系?我们是不是没有这样的要求?

吴有声:不应该这样认定,应该要公示两证,这是法规规定的。只是我们现在的处罚是处罚不到他,所以他才要求说找上海或者是找哪里,我们现在有这样的问题,下一步我们把管理办法完善了就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公示。

龙俊锋:广州市食品药品管理距做了一些相关的事情,相关公司的负责人,广州公司这边的也要求整改和核查,但是暗访反映是整改不到位,约谈效果一般,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吴有声:正如片中反映的情况来看,现在的网络食品经营法律和监管有缺失和监管不到位的地方,省局就是要抓紧出台这个管理办法,让基层的管理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有规可执,解决法律空白的问题。我们省局是近期要出台这个办法,一个是平台责任落实的问能够让责任落实到底,审核不了的或者是没有审核的,假证或者是套证之后,通过审核责任要落实。第二,能够让我们监管部门处罚到位,找外地平台是处罚不到位,我们现在要求设立机构,承担这方面的责任之后直接处理他。第三,管理办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网络平台的餐饮店一定要能够推行民主亮照,消费者可以监督。第二是平台首先赔付责任,方便消费者维权。第三是所有网络经营平台都要让消费者可以查询到,包括自营的经营单位,网络经营项目的许可证都可以上网查到,方便大家监督。

龙俊锋:如果实打实按照这个要求,证、照、人、地址一致,广州没有几家是合规的,这个是从他的角度来看,你们要出台这方面的管理办法,你们有没有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摸查?

吴有声:我们现在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他要承担责任,第二要求他跟我们许可证库要对证,不对证就是假证,而且消费者可以看到这个证,这样消费者就可以监督的了。

龙俊锋:网络平台只审核图片,审核图片之后就交给业务经理这边,业务经理不对照,只要有照片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开店?

吴有声:这个是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如果我们的管理办法到位的话,他这种就基本上做不到,这是第一。第二,处罚到位,我们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平台有违法的地方自然就会快速改正。

龙俊锋:处罚怎么考虑呢?怎么起到震慑作用呢?

吴有生:食品的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依法依规来进行处罚。关键要能够落实到平台。

主持人:这个话题我们听听现场评议员有什么看法。有请南方日报机动部主任记者项仙君。

南方日报机动部主任记者项仙君

项仙君:关于法律缺失的问题,我觉得等一下我们周律师是搞法律的,她可能更专业。我是觉得是不是真的没有法律知道他们,我们根据民法通则的原则,起码你经营一个东西,你要对你经营的东西负责,我们是不是没有法律管到他们?这是一个问题。等一下我们周律师更专业。因为这个食品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健康的问题,这是重视程度的问题,如果我们真正要重视的话,就像这种东西即使现在没有民法来要求你怎么做的话,起码我发现你存在普遍性的问题,而且这么多年了。现在网络订餐是关系到每个人健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完全可以发一个公告,我就不停公告提醒你,这个平台是存在这种现象,要求广大消费者,广大的顾客,你要小心这个平台是有缺陷和瑕疵,我们每次检查发现了什么问题,要对他形成这方面的威慑。如果我们真的想作为,即使现在法律存在一些瑕疵的话,我们还是有办法可以威慑到他,不能放任他,这种做法是不能乱作为的。

主持人:下面有请广东经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长怡发表您的看法。

广东经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长怡

周长怡:关于法律管理缺失这一块,国家的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将在10月1日实施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办法,就像刚才骆局长也提到,我们局也是对网络平台进行了很多很多的约束,约谈以及要求整改,但是可以看到,无论是管理办法也好,现行的措施也好,违法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就是因为现行的,未来要实施的这个查处办法,也将所有的审查义务以及责任推给了第三方的平台。那我们知道,现在网络订餐是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是符合我们对共享经济的期待。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要求第三方平台自律,恐怕这个查处办法真正实施了,他们的违法成本也没有仔细审查视频提供者,造成的违法后果也就是5千元到3万元的处罚成本。当造成严重的后果,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这个食品致人伤害或者是死亡才会对平台予以取缔。我们有什么样的措施确保我们在8月到10月1日查处办法实施的时候,我们的措施是可以跟得上法律的要求?
第二,在法律不能补充这些责任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相应的措施?是否可以建立一个网络食品经营者的准入制度,我们审查过他所有的卫生条件,配送以及跟他提供的食品所配套的一些设施或者是他的专业人士等等进行资质审查,这样才允许他准入。可能短期内会造成平台内不能提供这么多的商家服务,长远来说标准提高了以后,使我们的网络订餐平台更加符合广州真正的安全和快捷、数量的需要。

主持人:周律师提的两个问题,骆局长是否可以回应一下?

骆文智:刚才讲到了国家总局发布的违法行为处理办法是10月1日正式实施,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办法监管他们。第一,对于没有按照规定开展订餐服务以及暗访片大家看到两证不齐全或者是虚假证照,这种情况发现之后可以要求责令停业和整改。同时对这些违法的行为,我们可以进行曝光,而且让社会都知道这些企业是没有按照依法规定来开展配餐、订餐的服务。第二,对于违法的行为,现在目前按照新的处理办法是罚款5千元到3万元,总局能出台这个办法应该说是结合了当前实际问题,处罚力度大不大?够不够?我们要经过一段时间检验之后才知道违法成本高了还是低了。这个有待时间检验,但是出台了办法对于下面的监管力度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三,如何提高网络订餐的门槛?实际上接下来我们在制定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后,我们在这方面,在具体的内容细节上,我们会更加明确。也就是说,实际上对网络订餐的要求,现在目前的法理是非常明确,就是说必须要两证齐全。从事餐饮的服务,同时必须要符合相关的卫生条件,还有其他的有关规定,是非常明确的,并不是现在没有法律依据。

主持人:网络订餐时间关系就说到这里了。广东民声热线微信公众号"686新闻工厂"针对每期上线单位监管的领域,我们会整理十个影响广大市民生活的问题,每周二这期节目抽取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交由上线单位现场回应。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奶粉的话题。三聚氰胺事件出现后,很多家长纷纷选择洋奶粉,认为国外的奶粉更安全,可最近央视又曝光19款知名海淘奶粉抽检40%不合格,那么我们到底有哪些方法辨别婴幼儿奶粉是正品还是问题产品呢?

骆文智:从几个层面来回应这个问题,海淘19个产品发现将近40%不合格,主要是不符合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我在这里要跟消费者提醒,要购买进口的奶粉,首先奶粉必须在国内,我们国家注册以后才能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要买进口奶粉,应该是在我们国家已经注册或者是在中国市场有销售的这些进口奶粉,我们总体是安全的。因为这些进口的奶粉是经过检验部门进口的时候检验的,而且在大的商场都能够购买,如果是通过网购或者是其他渠道进来的,又没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这种产品的安全性不能完全保证的。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国内现在的奶粉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无论是从国家总局这几年抽检的情况还是从我们广东省抽检的情况来看,合格率都是达到99%以上。那么有一些有问题的主要是在营养成分方面出现一些不符合标准,所以大的安全隐患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我们现在对奶粉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从广东省来讲,现在生产婴幼儿奶粉的有五家生产企业,我们现在准备由省局直接监管,现在保证日常检查一年不少于4次,每一批产品除了企业做到批批抽检以外,我们省局要达到周周抽检,国家总局是要达到月月抽检,整个按照性是有保障的。如何辩解真假奶粉,消费者可以用我们食品的追溯器,通过APP可以扫描或者是用追溯码或者是条形码来查询奶粉的信息,如果查询的信息跟我们现场买的信息是一致的。应该说是没有问题,如果是不一致的,这就有问题。在查询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个产品查询的时候应该是在广州,但是这个产品信息反映出来是在深圳,说明这个产品可能是窜货或者是有虚假的可能性。通过网络追溯系统的查询,也反映出我们产品抽检的情况,产品抽检有反映不合格,消费者发现产品有不合格和不对应的,也可以举报,通过追溯系统可以辨别产品的真假。

主持人:摧毁一个东西很容易,要人们重新建立它的信心是很不容易的。接下来进入另外一个话题。 处方药、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含吗啡成分的液体制剂,这些药品的销售已有现存的法规管控。那么处方药真的需要出示医生处方吗?对含麻药的管制真的堵住漏洞了吗?记者进行了调查。

(视频名:处方药流通通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视频名:海珠区3主动推荐头孢)事实情况如何呢?记者在广州市区内的药房进行随机调查,走进在海珠区的一家药房,店员马上迎来询问记者要什么药,记者告之嗓子疼,想要点消炎的,店员随即引导记者走到处方药柜台【消炎药。在那边,阿芳,拿点消炎药给她,有头孢,方便点,一次一粒,一天两次】【想要什么?阿莫西林有没有?有啊,咽喉的,就用阿奇(霉素),阿奇针对一点】
在柜台前张贴着“请出示医生开的处方购买处方药”,这样的提示语十分醒目,但直到记者购买离开,也没有任何人要求出示处方。
在荔湾区三家位于小区附近的药房,记者同样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顺利买到了一盒头孢一盒阿莫西林和两支氯霉素滴眼液,
(荔湾2,3,越秀区3)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处方,多位店员都表示无所谓【我要不要登记呢,不用了,这么卖出去没人查你?正常一般住在楼上的熟人我都不要处方,你要别人开张处方还是比较困难的】【不用登记了?不用】
(药品图片1)记者一周内调查了30家药房,没有任何一家要求出示医生处方,其中只有两家药房象征性的让记者做登记,只需要填写姓名和电话,但这些资料也完全没有人核实。
    (含麻药通知)当然也不是什么处方药都能随随便便买走的,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应当查验购买者的身份证,并对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予以登记。除处方药按处方剂量销售外,一次销售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而这类药品就包括了常见的感冒药,如白加黑、日夜百服宁、新康泰克等。
(荔湾区6)在调查的30家药房中绝大部分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但也钻空子的,如果市民没有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报个号码也能买【有没有白加黑或者康泰克?有,要登记身份证,没有带,身份证号码有没有记住,有身份证号码,这个就没问题了,要三盒,一次最多两盒,买一个白加黑咯,就搭一个白加黑,行吧】
在另一家药房购买含麻药,店员没有严格要求记者登记信息,但也拒绝提供购药凭证。
此外,还一种药品因含有吗啡,长期使用容易成瘾同样受到严格控制。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属于必须严格凭处方购买的药品。今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布的最新警告信息曝光了中国马应龙药业集团制造的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称其英文说明中未列明药品中含有吗啡。美国食药监局建议消费者,如果已买了该糖浆,请不要服用。(天河区,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记者在天河区一家药房同样不需要任何登记就已经买到了这款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复方甘草多少钱?15元,好】

主持人:这条稿是广东民声热线的记者唐梦圆采写的,梦圆有什么问题。

唐梦圆:记者调查了三家药房,没有一家要求出仕处方。一般你们是怎么检查药房有没有根据处方销售处方药?

骆文智:请我们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安监处处长朱枫来回答这个问题。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安监处处长朱枫

朱枫: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国家现在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包括了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药品,对于双轨制的处方药,销售人员应该做详细的记录方可销售。是我们各级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之一,从我们监管的情况来看,确实还存在一些不按规定销售处方的现象。暗访片反映的情况也印证了处方管理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唐梦圆:您可不可以不照着稿子念,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回应我的问题,这30家药房里面没有一家出示处方。你刚才说没有出示处方的也应该登记,登记是登记什么信息?

朱枫:详细的身份证的信息、联系电话以及以往的病史。

唐梦圆:登记是做什么使用?

朱枫:有药物使用上的问题,不良反应等等,对召回是做这方面的工作。

唐梦圆:这样的一份登记资料是要上交食药监还是企业自己保存?

唐梦圆:他们登记成什么样你们完全不管?

朱枫:有监管,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到这一块有相应的企业做得薄弱环节,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处罚。

唐梦圆:薄弱环节出现在哪里?

朱枫:处方药整个暂时来说,我们现在国家的要求是部分处方药要求必须凭处方,并不是所有的处方药都要求凭处方销售。

唐梦圆:登记环节执行不到位,问题出现在哪里?

朱枫:跟我们监管也有关系,这个措施从2000年开始实施,老百姓用药习惯等等原因没有完全执行到位。

唐梦圆:30家里面只有2家说你登记一下信息吧,实际上也就是登记一下姓名电话,很多人登记的也未必真实,登记信息是食药监要求的吗?用意是什么呢?

朱枫:你反映的情况跟我们掌握的情况要严重多,我们原来掌握的情况确实这方面没有做到,确实发现了这种情况,也做了处罚,30家没有做到完全100%没有做到,我们确实没有掌握到这方面的情况。

唐梦圆:2000年到现在2016年16年的时间了,这方面还是处于薄弱环节,您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朱枫:2000年到现在,处方药分类管理的事情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包括我们药监、社保、公众,我觉得为什么我们现在国家并没有做到所有的处方药凭处方销售,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包括医疗保证水平以及老百姓的用药习惯等等方面的原因,还有处方审核,就是如何来审核处方,等等原因。

唐梦圆:上两个月,海南食药监出台了《关于开展药店违法违规销售处方药专项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3次违法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药店将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有的省份已经明令禁止,广东省可以做什么?

朱枫:海南省的通知我看过,像武汉和西安也出台类似的通知,这些通知主要的内容主要是以往制度的进一步明确。我们广东,我觉得现在是我们总局已将修订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纳入今年的立法计划,我们广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除了加强我们日常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以外,要完善监管制度以及加大宣传的力度,改变老百姓公众安全用药的意识,因为毕竟这个安全用药是事关千家万户,其实更需要公众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确实我们现阶段我们的监管当中也必须要考虑公众的用药需求,我们现在很多医疗保障水平以及老百姓就医没有那么方便的情况下,绝对要做到百分之百凭处方销售,现实是有难度的。

朱枫:含麻黄碱类的药品为什么要严管?是制毒份子提取里面的成分用于制毒,为了防止药品的流失,国家总局联合制定了必须凭身份证购买的规定,从现在的缉毒部门提供的信息来看,制毒份子不在使用这一类药物制毒,我们的监管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安全和老百姓的健康,要严格执行这个规定,这个规定给消费者造成了不便,请消费者给更多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据说另外一个品种是关于滥用的问题,那个口服液是里面含有吗啡,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们出口药品,应该是符合进口国管理的法律法规,所以这个事情,应该是国家的事情,不是我们地方可以解释。

主持人:朱枫处长回答记者的提问的过程中有为难之处。骆局长怎么看呢?

骆文智:刚才暗访片反映的30家药店没有按照规定销售处方药,第一个说明我们监管工作没有到位。第二,对于发现这些问题,我们处罚还不够严厉,我认为发现没有严格按照规定销售处方药,按照规定至少要罚款一千元,如果是严重的要进行停业整顿甚至是吊销营业执照。接下来对必须要凭处方的,我们要核实处方的真假,在监管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一些处方不是医院开出来的,而是自己找别人开出的处方,所以对处方要对接要核实。第二种情况就是登记,对于登记不规范的,不仅是在现有的产品,而且要追溯过去有没有类似的产品,要追究相关的责任。

主持人:再看看特邀评议员有什么看法,项仙君。

项仙君:这个事情很明显,主管单位的回应,我们的回应要说人话,不要念官腔的东西,你有没有作为,实际上可以看出来,我们十几年来我们处罚了多少家?有没有公示过,一年处罚了多少?我们食药监以及被抓的那些人,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实际上太多的时候,我们是有法律而没有执行,当时有出台这样的文件,法律说要凭处方才能购买,结果没有凭处方照样购买,出台这样的法律是干吗呢?很大程度上就是执法落实不到位,落不了地这个是更严重的问题,有法不依。但是我们注意到什么情况?当年广州开亚运会的时候,你凭处方都买不到处方药,为什么那个时候可以执行,现在就执行不了呢?

主持人:就这个话题时间关系,骆局长回应一下。

骆文智:对于执法问题,作为我们一年全年我们办的执法案件是2万8千多件,我们的执法力度越来越大,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在基层执法不到位的问题确实存在,接下来我们要加强监管工作。

主持人:时间关系,这个话题我们说到这里。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14年11月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组近期对群众来电进行回访,情况如何请看报道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线期间共接到了26条投诉,排除打不通的号码,77%的受访群众表示曾接到过食药监部门的电话回复,不过问题的解决率和满意度却不足四成。
多位市民发现在超市买到了过期食品。广州市海珠区刘女士【哎,是有人到华润万家去过了,但没结果的,他们根本就不承认就是说食材怎么样,怎么样,没结果的】
记者看到省食药监提交节目组的回复是“海珠区局执法人员前往该超市进行检查,有《营业执照》及《食品流通许可证》,现场检查在生鲜食品区发现生鲜金针菇,感官性状没有发现问题。”刘女士对这个回复很不以为然,隔了一段时间再抽查,查不出问题,难道就能证明没出过问题吗?而且并没有抽检,而是感官性状进行判断,这样的执法工作到位了吗【我感觉他们就不是太负责,工作态度不是很积极,我是这样感觉的】
(所有图片属于这段案例)也有群众不认同食药监部门的调查结果,认为执法人员的调查并不严谨,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用心发现问题。广州市番禺区的谢先生同样反映超市销售过期食品,而且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曾是该超市的员工,不过让他不满的是食药监根本不采信他提供的证据【他有个保鲜库,今天没卖完的,他都收起来放在保鲜库有个专门盛放那些东西的地方,你一进去开门就能看见,早上来了以后开始挑,没法摆台面的就做快餐,比如你去看他搞得快餐,好几样快餐混在一起的就是昨天的,比如有鸭子有肉有鸡(在一锅)就是昨天的,如果是一样在一起的就不是,那个东西就是一天的,他不能卖两天,我以前在那里做,每天下班我都可以拍,一般人是进不去,只有内部人才能知道。我拍的照片给他们看了,他们说查都没法查,我能有什么办法。】
执法局告诉谢先生查都没法查,可是办理结果的回复却写着“番禺区执法人员前往超市进行现场检查,该超市证照齐全,现场暂未发现该超市销售过期食品“。
两项回复最后都强调“已致电投诉人,告知检查结果,对方表示没有异议“,但记者回访时投诉人对这件事情处理结果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
同样对调查结果不满意的还有阳江的陈先生投诉开江高速阳江服务站旁的猪油加工厂【是有跟进,后来他说是正规的,我觉得你要是真正深入了解,肯定是有猫腻的,经过那里可以看到地面很脏,经过都会很臭,你说那条路其实都听过人经过的,在那里开个这种东西,销售到哪,这个东西你没有深入去卧底,你说怎么能知道他是干嘛的。我感觉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另外记者还发现地方局向投诉人承诺的工作并没有完全兑现,清远的何先生在英德一家国珍专营店购买了松花粉,服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处理结果显示会“协助投诉人退款退货“,何先生说,货是有人拿走了,可钱却没见着【国珍松花粉您怎么处理?我不吃了,算了,您买了多少钱,2000多元,您吃了有什么反应,吃完了就冠心病发作,后来有个省里的人拿来看过,他把药拿走了,是,也没有补钱给我】
记者拨打办理部门联络电话也没问出结果【想问一下跟进的结果怎么样?我来查一下,我们转给英德办的?对。是不是何先生投诉的?对,没错,等一会,喂,如果你想知道这个信息就麻烦你跟我们办公室联系】。

主持人:这条稿件是广东民声热线记者唐梦圆采写的,梦圆有什么问题。

唐梦圆:我就一个问题。关于松花粉是有人拿走了,但是钱没有补给投诉人。具体的办事人休产假了,然后再问就说找办公室,兜了一圈没有解决,这个事情到底怎么解决的?

骆文智:松花粉的事情是作为2014年26个案件的投诉案件之一,我们也查看了相关的情况,当时顺德何先生反映的情况,我们的监管人员确实找过何先生,认为何先生反映的问题,我们经过调查,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主要是何先生吃了以后他的体质不适应,出现了口腔溃疡,后来我们监管人员让他停止吃保健药,也就是这个松花粉,我们监管人员也提出协助他退货、退款。为什么协助?因为本身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只是消费者吃了不适应,商家是没有责任。所以我们监管人员提出协助退货和退款。何先生说有人拿了他的产品,但是款没有退给他,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一下情况,当时这个商店的店主跟何先生本身是老乡关系,据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何先生还欠着这个店的钱,到底我们有没有一些监管员拿了他的货又没有给他的钱,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主持人:我注意到片子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处理结果绝大部分都是积极,然后投诉人很满意,但是事实上我们记者的回访是满意率不足4成,你怎么看这个反差?

骆文智:一方面说明我们在核查投诉人的情况的时候工作做得不扎实、细致。另外一方面,我们感觉到要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比如说刚才看到的超市反映过期食品的问题,反映我们监管人员比较草率答复说产品没有问题,这里面有食用农产品以及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不能说今天投诉反映昨天产品的问题,也许这个产品已经卖完了。第二我们监管人员接了投诉以后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核查,错过了时间都无法查证这个产品是否过期。

主持人:时间关系,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各位网友,今天的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到此就结束了。感谢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嘉宾以及特约观察团和媒体观察团的嘉宾参与我们的节目。另外,您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关注"686新闻工厂"的公众账号,留意我们节目的其他动态。
   下周,广东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将上线广东民声热线,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用资质管理费几个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