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可以售卖的那种纸质电子日历万年历图片需要申请 ISBN 吗?

您好,我去年5月份卖给我堂哥一台日历330挖掘机,做价30万元,在俩个证明人面前签了一份买卖协议,付款方式是两个月给10万,7个月付清全款。但是到现在我堂哥还一分钱没有付给我,他老是往后拖我,一直没给我钱,您说我该怎么办?谢谢了。

}

各式各样的日历成为这两年文创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出版社以做书的方式参与进来,更多的新媒体品牌则把它作为一种品牌周边来生产。  作为新年的常见礼物之一,公司人韩琨早在2016年10月就开始收到和购买201...

  各式各样的日历成为这两年文创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出版社以做书的方式参与进来,更多的新媒体品牌则把它作为一种品牌周边来生产。

  作为新年的常见礼物之一,公司人韩琨早在2016年10月就开始收到和购买2017年的日历,但她很快发现,自己买日历有点儿停不下来。

  其实从2015年开始,日历就成了出版社的“心头好”,这种状况在2016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17年日历市场的出版社达到31家。出版商的纷纷加入使得日历越来越朝着书的样态演化,正如韩琨的感受,选题和内容成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一本日历的最大诱因。

  凭借雄厚的馆藏,《故宫日历》介绍了故宫的各种珍贵藏品;果壳则发挥了其科普方面的优势,以“有萌自远方来”为主题推出今年的《物种日历》;新经典文化与古诗词学者合作,以“当日读当日之诗”的方式集合了一本《每日读诗》;即便是一向给人以严肃印象的法律出版社,也在今年推出了其第一本《正义之美日历》,用编者的话介绍,翻完这款外形看起来像法典一般的日历,仿佛经历了一场“环绕世界的法律艺术之旅”。

  “日历是一种脱离了传统图书形式,但是又靠近传统图书出版的载体,”中信出版社编辑孙履冰这样理解日历木书扎堆的现象,“传统出版也在寻求创新和突破,日历正好契合了这样一批想要创新的出版人的想法。”

  最早把日历图书化的是故宫出版社。事实上,《故宫日历》的出版是一个把具有历史意义的“IP”重塑的过程。追溯历史,《故宫日历》初次问世是在1930年代,由于战乱而停止,此后多年都没有重启。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后更名为故宫出版社)的编辑在一次内部回顾交流中对日历产品产生了兴趣,从2010年起推出的新版《故宫日历》受到市场欢迎,其销量从当年的不到2万册发展到2016年年底已累计发行超过130万册。对于出版社而言,这样的销量已经十分可观。

  “探路者”的成功经验当然给了后来者信心,但后来者也并不认为自己只是跟风,而是认为日历书只是为合适的内容找到合适的载体。

  《每日读诗》日历的编辑杨晓燕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作者廉萍是一位古诗词学家,她曾花十年时间搜集古人对应某个日期所写的诗。正是因为其内容和日期的紧密性,新经典文化才决定将这本书做成“当日读当日之诗”的日历的形式。

  果壳《物种日历》的编辑赵明烨则认为“日历是一直会出现在你的桌面上的东西,会高频次地和你产生关系,占据你生活的一个角色。”他觉得认识自然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日历正好可以提供这种形式感。而如果从市场角度考虑,日历的确是大多数企业能够接受的一种实体产品形式,迎合了新年和春节之前各种公司和个人采购礼品的需求。

  中信出版社今年也和内容文化社区AppMono (猫弄)合作了一款Mono日历盒子。在孙履冰看来,中信出版更多是将日历书视作一种文创产品,好的文创有助于拓宽中信出版的产品线并提升品牌的形象。

  Mono日历盒子是一款长得既不像日历也不像书的日历书。它是一个9cm×9cm的黑色正方体盒子,模拟App的下拉流的交互阅读模式,365天的日历纸被折叠在盒子里,戏谑点儿说,你可以像“撕厕纸”一样抽拉出日历纸,每过一天撕掉一张。

  这款日历原本是Mono作为公司礼品而制作的,在去年被中信出版社看中,除了别致的设计,Mono社区30万至40万的日活量也让中信觉得比较有信心。

  如今,传统书商已经纯熟地掌握了新媒体的营销手段,更愿意选择那些具备相当规模粉丝群的微信公众号或社区App作为营销渠道,或者直接与成熟的IP合作产品,并将其作为分销的渠道。具备“爆款”效应的日历书就大多属于后一种。

}

豆瓣都开始卖日历了,只要58元,这个情怀价,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都能买得起。

说到情怀,老罗是个高手,虽然锤子手机没有获得市场的成功,甚至险些把情怀这么高贵的词给搞臭了,但是,锤子手机确确实实因为情怀收获了很多关注。

如今,商场如战场,不是说你的产品功能多,价格便宜,大家就乖乖买单了,情怀就成了一剂必不可少的润滑油。

纽百伦请了李宗盛来讲匠人精神,小米请了梁朝伟来谈男人不止一面,魅族天天用民谣来轰炸你的耳朵,还有越来越多的餐厅把吃饭这门生意做成了音乐厅,都是情怀在使诈。

2017年还没到,就有无数商人打起了你钱包的主意。

这一次,提前引爆市场的竟是日历。

吃瓜群众一定跟暖叔想的一样,以为日历这种东西,早被历史打入冷宫。可暖叔上网一看,唉呀妈呀,日历原来卖的这么火。

像京东卖的最好的是故宫日历,普通版52.1,特别珍藏版198元。

故宫日历打着故宫的名号,一心要吸引的就是“中国风”、“怀古”、“典雅”这几大元素。比如每页日历的书法字体,配上中国山水名画,非常带感。

故宫日历的情怀还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当年清朝倒闭后,故宫内到奇珍异宝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故宫博物院建起来后,有个叫冯华的,觉得这是门赚外快的生意,就每年都出一册,果然很火。后来故宫日历因为战乱就断了,直到2009年开始又重新开张。

现在,故宫博物馆已经是玩情怀的高手。不仅开有淘宝店,卖起各种花样周边,还搞起新媒体。据媒体报道,2015年,故宫淘宝在网上一年就卖了10个亿,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更是篇篇10万+。

都说互联网时代是粉丝经济,故宫这么一个大IP,玩起情怀就能让你乖乖掏钱。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的老爸都叫王健林,对于一穷二白的小虾们,怎么玩情怀,全靠自己打拼运营。

淘宝上,一家叫联邦走马的淘宝店已经连续出了三年日历,每年日历都成为文艺青年的新年必收品。联邦走马是一个发迹于豆瓣的小众品牌,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带有浓厚的cult风。除了销售日历,他们还独立出版各种品味独特的小说,比如《避孕套和春山矿难》、《样样干》、《脏老头手机》等。

联邦走马的日历无论内容和设计,都与文艺有关。“每天撕掉一个艺术大咖”是这家品牌日历的口号,从加缪、杜拉斯到小津安二郎、甲壳虫,囊括了文学、影视、音乐、绘画各种领域。

由许知远创立的单向空间,是北京的文化地标,这两年,他们也干起了桌面日历的生意。因为知名度更大,受众更广泛,设计理念与联邦走马非常相似的单向空间在淘宝上卖的更火。

除了团队的操作,一些网红也做起日历生意。豆瓣知名摄影师维城乱马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制作成日历,放在网上卖,也是火的不行。据维城乱马豆瓣消息称,2017年日历预售,1小时卖出了237套。

说实话,日历的功能非常简单,手机上随随便便下个app都能实现它的功能。但实实在在的日历,你不用打开手机,不用充电,摆在客厅,别人一来就能看到,然后发出一句“卧槽,你格调好高”的赞叹。然后,你可以滔滔不绝地抛出你喜欢这个日历的原因。俗称装逼成功。

就像自拍一直很火一样,情怀也一直存在。如今“情怀+IP+社群”,消费身份认同感,满满都是套路,影响着你掏口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60手机日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