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华为笔记本和thinkpad的8700k是什么情况?被阉割之后的吗?散热压的住吗?

杂谈】自1992年推出第一款产品,ThinkPad系列笔记本至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该系列产品在笔记本电脑的历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更是商务笔记本的代名词。而时至今日,ThinkPad系列产品虽然依旧保留着标志性的特色,并且拥有了更多的用户和更加丰富的产品线,但却似乎却离用户心目中的“ThinkPad”越来越远,批评吐嘈之声也在粉丝之中层出不穷。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ThinkPad系列又将何去何从?在ThinkPad笔记本推出25周年之际,我们不妨来聊一聊它身上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ThinkPad“商标虽然现在为联想所有,但不可否认的是,“ThinkPad”一词可以说是IBM公司历史和文化的产物。而说起“ThinkPad”一词的起源,我们则需要将这个词分开来看。

  ”Think“是IBM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Thomas J. Watson)在1920年提出的一个口号,而且一直作为IBN公司的座右铭而广为人知,,IBM的员工则都会收到一个印有“THINK”字样的便笺簿。而笔记本部门的高级策划师Denny Wainwright也因为这个“Pad”而产生灵感,提出了“ThinkPad”这个名称。

  在ThinkPad的历史进程中,曾经诞生过许多经典产品,这其中包括了开启ThinkPad时代的ThinkPad 700C,人类第一台进入太空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50C,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蝴蝶机”701C,内置DVD驱动器的770以及销量冠军ThinkPad 600等多款人们熟知的笔记本电脑。这些产品不仅在当年成绩斐然,在现在看来也具有非凡的意义。ThinkPad笔记本的不断创新,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产品价值,更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发展进程,开启了商务笔记本的新纪元。

  而从普通用户的角度而言,ThinkPad系列笔记本给人最深的印象当属一脉相承的产品设计了,黑色机身、TrackPoint(小红帽)、APS硬盘保护技术等设计都是ThinkPad系列产品明显的标志。同时,得益于不断的创新和传承性的设计,ThinkPad系列笔记本也成为了众多用户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经典。

}

  【PConline 单机评测】ThinkPad X1 Helix曾经在CES2013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狂揽10项大奖、获得业界极高赞的旗舰级产品,而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这款产品是它的升级之作——ThinkPad Helix。ThinkPad Helix在名字上与之前的产品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同时在产品细节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ThinkPad Helix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Broadwell平台的Core M处理器,全新14nm工艺的芯片在功耗方面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轻薄本产品的无风扇设计成为了可能,同时恼人的噪音问题也得以解决。ThinkPad Helix依旧延续了经典的可拆分设计,除了拥有传统笔记本的全部功能外,平板模式也是它的一大特色,让用户可以在娱乐和办公端轻松转换。

  ThinkPad Helix的外壳部分采用了玻璃纤维材质打造,它在坚固程度上要比一般的镁铝合金材质更好,屏幕是整个产品中最脆弱的部分之一,在背壳以及屏幕部分采用更好的材质打造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ThinkPad Helix依旧选用了“小黑”的经典配色风格,低调的风格也比较符合商务人士的一贯作风。

  在ThinkPad Helix平板部分的背部一角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枚摄像头,达到了500万像素,这也是平板电脑的标配之一。在其下方则是一个指纹识别模块,它的存在取代了传统的密码识别方式,整机的安全性更高,对于商务人士来说这也是办公设备的标配之一。ThinkPad Helix将扬声器分置在两端底角,从实际的体验角度出发,内置在平板内部的扬声器确实不能与传统笔记本相比,但毕竟ThinkPad Helix并非以娱乐为主,所以在这方面也无须强求。

  ThinkPad Helix的平板特性使得屏幕面积不能过大,它采用了11.6英寸的IPS显示屏,但分辨率却达到了,所以显示的内容更为细腻——全高清屏幕在高端超极本以及平板电脑身上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康宁大猩猩玻璃所打造的屏幕使其在耐磨度上的表现更棒。ThinkPad Helix还前置了一颗200万像素的摄像头,视频会议或者视频聊天都可以非常顺利的进行。

  较小的屏幕造就了“娇小”的身躯,ThinkPad Helix平板部分的重量仅为0.747kg,旅行总总量为1.518kg,虽然它的重量与一般超极本相差无几,但实际手持力臂更短、更容易保持平衡,所以也相对更为轻松。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对ThinkPad Helix平板部分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它的接口设置。

  ThinkPad Helix的按钮和接口都设置在了平板部分的四周,开关及旋屏按钮被设置在了屏幕右上角的位置;左侧则设置有一枚拾音孔以及电源插口;右侧从上到下依次为耳机插口、音量调节按钮、Micro SD卡槽、USB3.0以及Micro HDMI;底部则有2个Dock接口以及固定卡槽,这是因为Helix还拥有一款具备电池的底座可供选择,可以进一步提升Helix的续航能力;对于平板部分来说,这样的接口与以及按钮设置可谓是相当丰富了,其余部分的接口就要靠底座以及扩展坞了。

  ThinkPad Helix底座部分是一个标准的ThinkPad键盘,使用起来手感颇为不错,受制于整个机身尺寸,触控板的尺寸只能被压缩了。在底座后端左侧还拥有一个USB2.0接口,这也是为平板部分“减压”的一个设计。而在右侧我们看到有一个红色的原点,一开始还以为它是底座与平板部分的卡扣开关,后来发现这是一根ThinkPad手写笔,在之前的Helix上同样拥有这个设计。

  这是根无源电磁笔,这也说明Helix的电容触控屏内还集成了电磁感应面板,其电磁面板支持主流的1024级压感,配合能够自动识别笔尖力度的手写笔,可以满足基本的绘图、文字批注。

  扩展底座可以为ThinkPad Helix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丰富的扩展接口可以连接显示器、投影、打印机等设备,这样的扩展能力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完美的应对任何突发情况。在此情况下,如果用户需要用键盘操作ThinkPad Helix,还可以选配ThinkPad蓝牙键盘。

  我们使用Furmark拷机软件对ThinkPad Helix进行极限测试,Furmark会将整机的两大发热部件CPU与显卡全运转起来,运行30分钟后温度会上到一个极限的高度,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每台机子在运行时的散热情况,我们还使用了FLUKE红外热成像仪,分别观察各个位置的温度升温情况。

  虽然ThinkPad Helix的主要部分仅仅是一块平板,但我们仍对它进行了严酷的测试,由于平板部分本身较薄,所以两面的发热表现大体相当。ThinkPad Helix采用了无风扇的设计,最大发热源就是处理器,我们看到正面板上方的最高温度达到了47.1℃,这是ThinkPad Helix极限的发热表现。

  如果是一般的办公或者娱乐使用,ThinkPad Helix的最高温度仅为37-38摄氏度左右,毕竟整体机身设计较薄,就算是低功耗的Core M处理器,在狭小的空间内也不能完全将热量平均散发出去。

默认设置(分值越高性能越强)

Helix的总续航时间接近4个小时,如果加上选配的可充电底座,那么得到更长的续航时间,对于商务人士来说也是一个必备之选。

  ThinkPad Helix延续了多模化的使用方式,传统笔记本与平板电脑之间的轻松切换让商务人士处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全新Broadwell平台的Core M处理器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处理器的功耗,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的发热量,而无风扇设计的ThinkPad Helix让商务人士远离了噪音的烦恼。扩展底座的搭配让ThinkPad Helix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其可以连接显示器、投影、打印机等设备,从而大大增强了办公端的能力。

}

杂谈】提到小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用互联网模式颠覆了手机市场。作为一家开发安卓UI发家的公司,在安卓还没有普及的时代,真的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家公司,那时候的安卓手机因为硬件性能跟不上的原因,导致系统卡顿十分严重,即使是原生的系统也会因为CPU频率不足、内存不足的原因卡的飞起,而我相信那个时候只要用过MIUI的手机玩家,都会爱上这种流畅的使用体验。正因为这样,我心目当中小米的起始分数还是很高的。

  而随着MIUI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小米终于在2011年的8月16日推出了自家的第一款小米手机。不管是因为饥饿营销还是真的产能有限,小米的手机可以说是卖的风生水起。因为当时的安卓智能机价格过高,在小米的互联网理念下,手机的价格被不断地透明公开,小米手机凭借其超低的价格成为了真正物美价廉的存在。

  而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米于2016年下半年推出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小米笔记本Air。在正式发布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小米将像颠覆手机市场一样颠覆笔记本市场,大幅度拉低笔记本的价格。然而笔记本市场与手机市场还是有着差距,人们的期望注定成为泡影。这主要是因为,PC行业已经是非常成熟、透明的市场了,多年的经营之下OEM厂商的利润已经大幅度缩水,想要像做手机那样靠渠道优势拉低售价很难,除非赔本赚吆喝

  从某电商网站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小米笔记本在价格上面优势甚微,在近乎相同配置下(八代低压处理器+8GB内存+MX150+SSD),小米的价格比最贵的联想小新潮7000仅便宜了300元,但相比于联想和惠普的工艺与售后,相信小米还是略逊一筹的。另外如果赶上促销活动,这点差距几乎可以拉平,你是买一个做笔记本产品几十年经验的惠普、联想笔记本还是买一个只做了不到两年的小米笔记本呢?当然,米粉除外。

  不难发现,很久以来笔记本都没有什么大的变革了,笔记本的更新换代仅仅是宣传一下新的处理器、新的显卡(还各种挤牙膏),模具甚至都是几年一换,更不用说笔记本的价格杀手神舟了。所以当小米宣布进军笔记本市场的时候,各大厂商并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因为手机那一套根本不适用于PC行业。只有发烧友们和普通用户们会认为,小米一出手就会大大降低笔记本的价格,让我们像手机一样用上低价高配的笔记本。

  正因为如此,小米在笔记本行业退烧了。笔记本的配置和价格发布之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对于第一代的试水产品来说,给人的感觉其实很一般,不过这也代表小米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只走性价比路线的小米了。现在笔记本市场的高性价比产品比比皆是,全球各大厂商都有自家的性价比产品线,如果这个时候小米依旧选择高性价比产品,那只能说明雷老板的头很铁了...

  但就像“雷布斯”说的那样,笔记本发展了这么多年还有很多需求是没有满足消费者的,这就成为了小米进入笔记本市场的第一个选择——超极本。超极本作为大家还都在试探的一个市场细分领域,给了像小米、华为这样的新玩家一个不那么落后的开局。

  小米笔记本的定价也是下了功夫的,在我们PConline数据中心2月份的统计当中,有21.21%的用户关注5000元——5999元的笔记本产品,这是关注人数最多的价格区间了,而小米的笔记本刚好处于这个区间,相比于定价过低的产品,相信用户还是会选择价格适中的产品来购买。

  而目前推出的所有小米笔记本,都可以归为轻薄便携本当中。而在所有用户当中,关注轻薄本的用户是最多的达到了36%,而商用办公本和游戏本的关注人数分别是29.45%与22.37%排在后面,除去关注游戏本的玩家用户来说,小米笔记本的定位可以说是涵盖了轻薄便携本和商用办公本,接近三分之二的笔记本用户都会关注到小米的产品。而在这样的高关注的情况下,小米的产品究竟怎么样呢?


上图为小米笔记本拷机温度;下图为游戏本拷机温度

  通过大量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小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散热问题第二个就是品控问题了。小米笔记本作为一款轻薄本,搭载了一块MX150的独立显卡,这块显卡也是经常出现在其他轻薄本和商务本上面的,在性能和功耗上面这块显卡可以说是十分均衡的。不过小米笔记本依靠这样的硬件就能够让拷机温度达到了50℃,这比搭载了GTX 1050Ti的游戏本拷机温度都要高了。高温带来的风扇噪音也会在平时使用的过程当中对我们造成影响,在如此注重静音的轻薄本上面,还不控制一下温度,让风扇如此狂躁,真是给轻薄本阵营抹黑。


  除此之外,品控问题也是着实存在的。就像我同事的这一台小米笔记本,可以从照片当中看出键盘上面的电源开关键有着明显的凹陷问题,虽然在目前的使用当中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不过天天看到这里还是有些难受的,每次按下去都在祈祷自己的电源键不要被按坏。其他按键坏了还能通过外接键盘来解决,而电源开关坏了就真没辙了。

  屏幕方面,也有大量网友表示闪屏问题严重,十分影响日常使用。可以看出虽然小米笔记本的销量确实不错,网友的关注度也很高,但在质量上面还是不过关的。大量的中差评均指向了散热和屏幕的问题小米是不是应该听听用户的真实体验呢?设计方面抄袭了苹果,品控方面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苹果呢?

  还有这条官方回复我觉得真的要拿出来单独说明一下,散热不好导致使用手感很烫只能说明模具设计的不好。还有过热降频这种事情就不要拿来安慰用户了吧?用户担心的难道是电脑爆炸吗!

  虽然在某电商平台上面,小米笔记本的整体的好评率高达98%,但如果单独拿出来看得话,可以看出来小米笔记本是有些退步的。图中的8款产品综合评价好评率为98%,但分开看的话两款搭载了8代酷睿处理器的13.3英寸产品,好评率为93%、94%,而搭载了7代酷睿处理器的13.3英寸笔记本好评率为99%。考虑买这两款产品的消费者要注意了,中奖率可能会高一些哟!

  对于购买小米笔记本的用户来说,收货开箱更像是一次冒险,产品没有问题则皆大欢喜好评喜+1,但如果有了问题那就只能怪自己点背了。

  而且在造型上,小米笔记本也和苹果的MacBook Pro高度相似,我觉得雷老板可以把设计部门裁掉了,加入皮尺测量部门可以更好的借鉴友商的设计。电脑外观一样也就忍了,毕竟苹果的电脑真的好看,但是连网页都如此相似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了?这些地方能不能稍微走点心?

  其实像小米这样拥有大量粉丝,产品线也如此之广的厂商,真的没有多少。所以如果小米未来的发展能够形成一种“小米生态圈”,想必是极好的。手机、手环、笔记本、家用产品能够无缝切换以及联动,这会是小米最大的杀手锏。多花些时间让产品变得更好更有竞争力,比整日研究如何更好的卖货要来的实在,早日摆脱“低端、发烧”这样的标签,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用再一味的借鉴别家产品,相信小米的路会走的更稳更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matebookd评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