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蓝二最不耗电的手机版本

为什么我的魅族魅蓝2手机充电快耗电也快?是不是手机坏了???

}

电量消耗与时间使用情况有关,不同使用情况耗电情况不同。机器在高性能情况下使用会增加电量消耗,如玩大型游戏、播放高清视频等。提升手机续航时间的方法: 1、打开省电模式,降低屏幕亮度,并设置屏幕待机为1分钟以内,智能手机可开启光线感应自动调节屏幕亮度; 2、减少大型3D游戏、需互联网不断联系程序的运行; 3、养成良好的清除后台运行程序的习惯,并关闭蜂窝网络、WLAN、蓝牙、GPS、重力感应等芯片工作; 4、远离低温环境。低温充电会使充电时间增长;低温使用会影响锂聚合物电池活性,造成续航时间减少或电量显示的不准确; 5、如不使用手机时可以关闭移动数据、关闭4G网络,使用2G或者3G优先模式。

}

一机在手,天下我有。对于手机如此重要的今天来说,手机的续航能力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看重的选购要素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手机电量能够多用几个小时,可不能是靠关闭什么后台应用程序或者什么耗电小功能来实现的,而是手机本身续航能力强大。

从魅蓝 note3开始,魅族将该系列的续航作为强大的卖点,而魅蓝Note5也不出意外地延续了这一优势,以致于其口号只比上一代多了两个“更”字——快的更漂亮,薄的更持久。所以,按照魅族的说法,在魅蓝 note3续航本就强悍的基础上,魅蓝Note5的续航还要更加出色。

续航一直是手机厂商非常重视的问题,大家在市面上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一大把以续航为卖点的手机,从千元机到高端旗舰都有涵盖。不过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目前长续航手机都是以堆电池容量的方式来达成,这让手机充电速度成为新的问题。

今天,我们要测试魅蓝Note5的续航能力,不过方法比较新颖。

大家都知道《王者荣耀》这个网游非常火热,只要听见谁手机发出“Timi”的一声,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启动了这个游戏。机智的你大概已经猜到我要说什么了,没错,我们拿魅蓝Note5连撸了5局《王者荣耀》。废话不多说,让我们看看这款续航神器能不能经得住考验。

游戏开始前,将手机充满电,同时后台清空,我们开撸第一局。

为了不坑队友以及让测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我选择辅助位的孙膑,结果队友非常给力,仅耗时9分19秒便完成了比赛,我方以16:3的碾压性战绩获得胜利,只能说对方的阵容太烂。

这时候看魅蓝Note5的电量,不出我所料,依然是100%,这跟我们当时播放半小时视频不掉电的情况一致。多数手机在满电情况下的耐用程度好于非满电情况,这跟系统的电量显示逻辑有一定关系,因此魅蓝Note5在10分钟不到的游戏时间内不掉一个电也不必大惊小怪。既然这样,那就接着玩。

第二局,继续选出孙膑辅助我方黄忠,结果在下路杀出一片天,虽然整体上双方势均力敌,其间爆发出多次十人团战,但依然靠着我娴熟的操作技巧(咳咳,继续吹),最终以36:30的比分赢下了比赛。

切回桌面,这时魅蓝Note5的电量已经降至95%,接近20分钟的游戏耗电5%,这一表现还是让我很满意的。

游戏继续,第三局我仍然选择孙膑,但我方射手鲁班七号独自行动,导致发育不良,加上中单位置也表现欠佳,最终在乱战中被一波带走。

本局游戏时长为20分钟,魅蓝Note5从95%的电量耗至89%,也就是说20分钟耗电约6%。

为了表明我不止会孙膑这一个英雄,在第四局游戏中我特意选择了身兼坦克和法师位置的墨子。一不小心,又以18:9的比分13分47秒的时长轻松拿下胜利果实,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谁是全场MVP啊。

从耗电量来看,魅蓝Note5在第四局游戏中消耗了4%的电量,经过四局比赛依然还有85%的电量,说明这台手机的续航能力确实很坚挺。

当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接着把计划中的最后一把游戏完成。在第五局中,为了保证阵容的完整性,我最后一手选出亚瑟补位。结果这个游戏里许多玩家的上手英雄亚瑟被我玩疵了,最终评分仅3.0分,已经无颜见江东父老。

一定是游戏玩久了,状态下滑了

整场游戏下来,16分14秒的时长,魅蓝Note5耗电5%,粗算下来耗电率很平均,没有出现异常耗电的情况。

总共进行了5局游戏,从20:27到22:00总共耗时1小时33分钟,魅蓝Note5从满电掉至80%,可以将游戏时长看作1小时30分钟。在1小时30分钟的游戏时间内,总共耗电20%,平均每半小时耗电6.67%。

再结合该机快充的优势,20分钟即可让手机充至25%。假如你的魅蓝Note5没电了,只需充电20分钟,即可让你连撸5把《王者荣耀》,并且还有电量剩余,想想还是相当给力的。

看来魅蓝Note5真是打游戏手机中的战斗机啊!

这续航能力真是没谁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不耗电的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