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那个伪造朋友圈评论评论环节怎么弄的啊?就是一个人没有回复但是我可以回复他的id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关于自由,有这样一个说法: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不过这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一种奢求。

宁波的一位王小姐,就因下班后没有及时回复工作微信被开除。

那天晚上10点,公司负责人在微信工作群里要求大家10分钟内上报店铺当月营业额。

怀有身孕的王小姐因为早早就睡下了,错过了这条信息。

第二天一早,王小姐收到工作群通知:你已经被辞退。

她到公司询问,负责人告诉她这是真的,并且以“未及时汇报工作”为由拒绝支付工资。

然而15天后,事情有了新的反转。

当地信访服务中心发现:这家公司只是找了个缘由要开除怀孕的王小姐。

虽然最终,王小姐拿到了应得工资和1.8万元赔偿金。这段经历却让许多人愤愤不平。

下班后工作微信该不该回复?

宁波工会给出了权威回答:“《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

公司或单位无权要求职工在下班后有事必回。应当尊重职工休息权,不应随意侵占职工休息的时间。”

可是,权威答案是一回事,生活实际又是另一回事。

“八成以上的微信用户在使用微信时有工作相关行为,其中主要包括工作安排、对接与通知。”


来源:《企鹅智库: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

加班已经不算什么了,微信二十四小时待命才让人崩溃:一条工作微信,能让你在地铁站掏出笔记本加班;

能让你凌晨两三点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这边刚受完家人的气,那边也要立刻微笑着面对老板。

本想好好做一顿饭。领导一个电话,就得立刻放下正在揉的面团,掏出电脑开始工作。

虽然有时只是几分钟的事,但整块的闲暇时间被切割成了碎片,脑子里无时无刻都要悬着一根线,上面挂着工作。

到头来,微信彻底变成了工作软件,除了交接工作,一年都不会发一条朋友圈,更别提交流情感。


有人在网上倒苦水:“最讨厌同事和上级在非工作时间发微信来命令我做事了,下班的好心情都被毁掉了。

我只是用劳动力换工资,又不是卖身为奴!”

职场白领小玉从事会计工作,经常下班回家后收到新的账单文件。

且常常收到领导的要求:这笔账单比较急,先算出来,今晚就需要。

碰上这种情况,小玉就算已经躺在床上了,也不得不再起床工作。

“有时候碰上头疼感冒,还是得摁着太阳穴在家里加班到深夜。”

在一份微博投票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认为下班后不应该回工作微信。


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话是这么说,你敢吗?”

“当晚不回消息,第二天就别想好好上班了。”



也有网友吐槽:领导总是喜欢下班后才布置任务。

还将“下班后回工作微信”作为衡量职业道德的标准。


可即便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硬着头皮回复处理,哪怕会占用大量休息时间。

下班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这是现在许多行业的“惯例”。

在医生行业中,有“36h on call”的说法,意思是36小时都要待命;

一些记者、自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更是下班后也要紧盯时事热点;

有老师抱怨,家长群里的消息半夜都不消停,常常要“家长会开到凌晨”……

知道很多事不合理,又不得不去做。

这是成人世界的无奈,也是社交时代最让人身心疲惫的地方。

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某个综艺里某位明星“太假、太做作”。

殊不知,许多混迹职场的人,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戏骨”:

内心波涛汹涌、小宇宙火山喷发,脸上依然挂着礼貌得体的笑容。

职场的糟心事太多太多,显然,你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调整情绪上。

有人调侃:每天叫醒你的不是梦想,是工作群的消息提示音。

就算你再想“退群聊、卸微信、砸手机”,也必须忍着气一条一条把消息看完,并逐一回复。

再加上会让当代职场人“后背一凉”的一件事:“领导在工作群@你”。

标红的“@”总会让人心脏漏跳半拍,同时迅速开始脑补:

“领导又要让我改PPT了?”

“交上去的表格又出错了?”

“该不会是要骂我吧……”

无论是责问还是布置任务,都得虚心听着。

即使已经在心里呐喊千万遍“我不干了”,也必须迅速回复“抱歉,下次会注意”或者“好的,马上发给您”。

很多领导爱在布置完任务后加一句“收到请回复”,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收到请回复”却变得越来越程式化和敷衍。


三十多人回复“收到”,却只有两个人真的下载了文件,这听起来像个笑话,却并不是个例。

很多人往往都没来得及看消息一眼,看到同事都发了“收到”,就急匆匆地跟了个队形。

在群里齐刷刷清一色的“收到”背后,有多少人真的认认真真看完了消息呢?

微信似乎成了人的延伸,还伸得很长,将工作事务伸向了我们的空闲时间。

只要手机还在,微信还在,我们就无处可逃。

今年1月起,中国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在飞机上开设WiFi,并允许使用手机。

对广大上班族而言:又少了一个不回消息的借口。

韩剧《就算微不足道也没关系》里,女主角刚刚踏入职场,原本满怀憧憬,迅速被现实“吓退”。

“我喜欢除了工作之外的任何事情,即便如此还是要上班。”


据统计,2017年,欧盟职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36.4小时。排在最末位的荷兰人,每周只需要花31.8个小时在工作上。

这相当于一周工作五天,一天6小时。

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中国职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4.73小时以上,有四成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小时。

一边向往着北欧式的惬意生活,喊着“我再加班就是狗”,转头就在地铁上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承认吧,这就是当下大多数职场人的现状。

“PPT已经加班加点改了六版了领导还是不满意,想想算了我不干了!

辞职信写到一半收到老婆推开门:‘明天下班回来带两桶奶粉’。

叹了一口气关掉文档,重新打开了PPT。”

这大概就是让职场人们不得不遵循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的理由。

对多数职场人,尤其是中年人,一份工作就是生存的主要来源,就算满腹怨言,也要隐忍不发。

就像网友所说:你可以选择不回微信,那这个行业也可以选择不接受你。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外生活”,大概只有电视剧里才有这样“讲道理”的情节。

工作的边界早就不复存在,多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想回家看看父母,总是被临时增加的工作绊住手脚;

想抽空和爱人一起看一场电影,工作群里却飘来几个“急件”,只能无奈的耸耸肩,对爱人道一声抱歉;

终于有一天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陪他们去游乐场,却要在路上处理各种消息,连孩子玩了什么都不知道;

背起了行囊准备“说走就走”,也不得不带着电脑,生怕路上有什么“突发事件”……


或许有人会说“大不了辞职不干了,出路多得是。”

可是对那些背着无数账单的人,辞职了,房贷车贷怎么办、孩子奶粉钱、上学的学费、家庭的开销、父母的养老钱又从哪儿来?

不是自己不想,是现实总会适时给你一巴掌,让你清醒清醒。

生活和工作看似在天平的两端,但有几个人能将其平衡得刚刚好?

韩寒曾说,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为了赚足底气,谁都不得不低头。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毕竟,“家里有矿”的只是少数人,多数人还是得咬着牙把眼泪憋回去。

给文章点个赞,愿正在拼命的你,早日攒够抬头的底气。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

怎么看待猪杂为了洗握手环节,建立微博账号,发朋友圈,(注意微

怎么看待猪杂为了洗握手环节,建立微博账号,发朋友圈,(注意微博建立时间)强行洗



糊弄睿智呢?而睿智猪杂都信了


你是睿智吗?那个nc女粉的朋友圈是赛后发的,骂人的这些是9.9也就是今天发的,你不会以为是同一天吧弟弟


楼上猪杂就是最好的证明



?杂都成精了,看来必须用茅山道术镇压一下


这操作放在猪杂身上很正常的,波兰大使馆的事永远别忘了


这不很正常,猪杂逆风骑脸一流 四强都进不去就开始说有人陷害她们粉丝了,**



不是rng粉丝反串去现场看比赛然后领礼物带两队节奏?


}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博主说加微信送拍立得,我就加了,然后她让我在她朋友圈下面评论地址电话姓名我真的照做了,不会是有什么企图吧?天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博主说加微信送拍立得,我就加了,然后她让我在她朋友圈下面评论地址电话姓名我真的照做了,不会是有什么企图吧?天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应该不会有什么企图,最多是获得你的个人信息。

不过送东西这事情可能不太真实,您有什么魅力或者才能打动对方给你发东西呢?只能是碰碰运气,说不准会得到一个飞来的免费东东。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拍立得并不便宜 好一点的是 货到付款 也有肯能里面是个玩具 或者就是骗你的信息 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伪造朋友圈评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