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聪智能机器人人帝聪要去哪里维修?

2018年中国三大类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中国制造业应用需求的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销量14.6万台,同比增长67.7%,使用密度达88台/万人,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按应用类型分,2017年国内市场的搬运上下料机器人占比最高,达65%。
报告称,2017年,我国工业协作机器人销量达4200台,未来3年发展增速保持70%以上。报告预测,随着中国国产协作机器人实现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凭借产品价格更低等优势,本土企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医疗、清洁、娱乐机器人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报告分析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我国在这一领域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自2015年以来,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年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资本或核心技术支撑而不得不退出竞争。与此同时,稀缺性和高成长性企业,依然受到市场和资本的追捧,如物流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
截至2017年7月,国内服务机器人专利数量累计达到24094件,从专利布局看,医疗机器人相关技术创新最为活跃,其次为清洁、娱乐机器人。
截至2017年7月,在累计达到2.4万件的中国服务机器人专利申请中,医疗、清洁、娱乐机器人是前三大热点布局方向。报告预测,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3.9%,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而到2020年,随着停车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
    特种机器人由于可替代人类在更多复杂环境中从事消防、救灾、安防等工作,因而取得了快速发展。该报告认为,当前特种机器人已具备一定水平的自主智能,通过综合运用视觉、压力等传感器,以及不断优化控制算法,可完成定位、导航、避障、跟踪等任务。
根据报告掌握的数据,特种机器人领域细分市场的应急救援机器人,在全球及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比分别为32%、8%,由此可见,中国应急救援机器人仍存在较大市场发展潜力。
该报告预测,2018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7亿美元,增速将达23.2%,高于全球水平。其中,军事应用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4.7亿美元、1.5亿美元和0.5亿美元。到2020年,特种机器人的国内市场需求规模有望达到10.7亿美元。
    机器人渗透到各处,与人类并肩工作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表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的确与机器人存在一定关联性。
    分析显示,在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这些对大选结果影响重大的“红色州”,机器人在工业中的普及率较高。较多的工业机器人提高了工厂自动化水平,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和就业方式,由此给产业工人造成的焦虑很容易反映在投票结果上。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各国纷纷回归制造业。在这股浪潮中,发展工业机器人成为美国重振制造业的战略途径之一。2011年6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宣布启      “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提振美国制造业。
根据计划,美将投资28亿美元,重点开发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第三代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成为美国发展经济的“伙伴”。时至今日,美国在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应用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工业机器人,布鲁金斯学会将其定义为“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劳动。
    目前全美共有大约23万个工业机器人在“服役”,覆盖从汽车焊接到肉类加工的广泛领域。不过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用户还是汽车行业,占去近半壁江山。
    研究表明,美国超过一半的工业机器人集中在中西部和南部以密歇根州为首的10个州,汽车行业中的许多知名厂商都在此有生产厂,例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集团北美分公司所在的密歇根州就有将近2.8万个机器人,占全美工业机器人总数的12%。
    其他如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工厂的机器人使用量也不小,分别占据全美机器人总数的8.7%和8.3%。机器人在这些州的工厂里主要从事燃烧焊接、汽车喷漆、组装产品、装卸材料、包装物品等工作。
    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称,特朗普在选战中的“根据地”是“铁锈地带”的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在这些地区,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很大,自动化普及的同时,工业机器人也给人们带来了恐惧感。
    在共和党占有传统优势的“红色州”,机器人与工人的存在比例是每1000名工人对应2.5个机器人;而在民主党占有传统优势的“蓝色州”,机器人与工人的存在比例是每1000名工人对应1.1个机器人。也就是说,“红色州”机器人的普及率是“蓝色州”的两倍多。
    这并不是说机器人决定了美国2016年的总统大选结果,但机器人在“红色州”的高普及率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工人的工作被剥夺。在没有其他一技之长的情况下,这些传统的蓝领工人很难再找到工作,生存状况堪忧。
    所以当特朗普在这些“红色州”竞选拉票,提出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提高白人中产阶级就业的口号时,一下子就能抓住这部分选民的心。从这一角度来看,机器人确实在客观上帮助了特朗普坐上总统宝座。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给各行业带来的创新和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容小觑。
    技术的进步和造价的降低让业界对机器人的研发不断升级,机器人正“越来越聪明”。通过对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现在的机器人不仅仅是“干完活收工”,还能通过传感器记录数据,然后实时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
    这对电子商务行业具有很大价值,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的电商企业往往能占据优势。
    以仓储为例,过去的机器人无非是一个装有轮子的平台,去完成模式单一的传送货物的工作。如今随着物流速度的加快,业界开始思考让机器人承担更多工作,特别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货物分拣工作。考虑到传感、动作、操纵等各个环节,让机器人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
    机器人正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据英国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Research在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25户家庭就有1个机器人;到2020年,预计每10户家庭就会拥有一个机器人。
    过去,传统制造业的蓝领工人更为担忧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而如今这种忧虑情绪已经蔓延到了金融业的白领人群。
    根据咨询公司Opimas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金融行业中的23万个工作机会将会消失,被称之为“人工智能代理”的机器人取代。
    牛津大学学者2013年的研究报告称,在接下来的20年里,47%的工作因为有自动化的可能而存在被取代的高风险,其中54%的工作集中在金融领域,而这一趋势将会在全世界发生。“机器人正在冲击华尔街”,类似的标题在美国媒体中已经屡见不鲜。
    着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也显示,目前新技术将要“入侵”的是投资银行等高端行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在迅速接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纽约梅隆银行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使用了超过200个机器人“雇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今年3月宣布,将裁掉超过40个基金部门的员工,包括数个投资经理。
    有媒体分析认为,未来3年人工智能将成为银行与客户互动的主要方式。有了人工智能,银行基本能够给客户创造出一个与人类客服功能相似的顾客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虚拟聊天机器人来与客户互动。
    基于IBM沃森认知计算技术发明的“沃森管理顾问”机器人,能够让银行根据客户以往的历史记录,更好地认识客户,随时随地与客户进行沟通,转变银行与客户传统的沟通方式。
    其实,金融业遭受人工智能的冲击仅仅是当前新技术在高端行业领域广泛应用的一个缩影,像律师、医生等行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但人们应该为机器人“抢走他们的饭碗”感到恐慌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诚如斯言,机器人毕竟是人类发明的,人类发明机器人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各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机器人是人类劳动力的补充,最终应与人类并肩工作。

}

内容提要:9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出席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揭牌仪式,这位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级”专家,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与津云新媒体记者分享了他眼中的未来汽车……

  天津北方网讯:9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出席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揭牌仪式,这位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级”专家,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与津云新媒体记者分享了他眼中的未来汽车。

  “五兄弟”争抢“烧钱”

  李德毅院士说自动驾驶已经进入了“未来已来 过去未去”:“数字时代还未过去、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自动驾驶成为全球的风口浪尖。”

  “信息时代的‘五兄弟’: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微电子光电子工程都抢着为去自动驾驶‘做贡献’,全球智能芯片、智能网、智能计算、智能控制黑科技全都聚焦到同一个载体汽车上,都在为自动驾驶‘烧钱’。”李德毅幽默地表示,“不止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新兴行业看好自动驾驶,包括我的研究生在内的大批创新创业青年,都‘下海’自动驾驶。”

  未来学车 机器人将当教练

  现在由莱特公司等外国大企业主导制定的J3016标准主导了全球自动驾驶“舆论”,也就是说自动驾驶分为:辅助驾驶、部分自动、有条件自动、高级自动、完全自动。

  对于这个分级,李德毅院士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自动驾驶等级转换点如何度量?操控权如何交接?操控权交接过程张的责任事故如何认定?给自动驾驶车发什么驾照?

  李德毅院士认为,自动驾驶不能只看汽车能干什么,还要看自动驾驶不能干什么,自动驾驶汽车必须能像人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应对各种边缘状况,自动驾驶要研究拟人驾驶才行。

  “当汽车从人类的代步工具、由人操控的机器,转化为有主体认知能力的轮式机器人,人和汽车的关系就发生了根本改变,人和轮式机器人不仅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更是教和学、交互和协同的关系了。”李德毅院士说。

  那么人和轮式机器人在一起的四种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呢?李德毅院士给记者描绘了四个场景:

  1、标杆驾驶员开车(操作正确规范的驾驶员),机器人向人学习(人监督学习)

  2、机器人开车,人可干预(半监督学习)

  3、机器人开车,机器人自己学习(无监督学习)

  4、机器人当教练,教人和其他机器开车(逆监督)

  漂移不再是秋名山“神技” 人人可上演“头文字D”

  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那么交通状况各种各样,轮式机器人能应付各种问题吗?

  李德毅院士表示,驾驶认知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多次驾驶过程中的迭代学习,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

  他说,当轮式机器人达到了“机器人当教练教人和其他机器开车”的程度,轮式机器人可以实现技巧共享、经验共享、事故防范共享、知识共享、知识推广和传承共享,吸取事故驾驶员的教训,形成长期记忆,建立常见事故场景的应对库,防范常见事故。

  “轮式机器人可以消灭疲劳驾驶、醉酒驾车,防范爆胎和侧翻,甚至能够玩出各种特技来, 漂移不再是赛车手的绝技,人人都可以玩出漂移。”李德毅院士说。

  “但是自主驾驶难就难在不确定性上,驾驶过程中遇到的偶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最后一公里’当做最先一公里来解决。”李德毅院士说。

  虽然,轮式机器人需要不断的知识迭代达到更完美,但是他们的学习效率要远远大于人类。

  “在未来轮式机器人甚至可以成为‘执勤交警’和‘路巡员’,减轻交警们的工作量。”李德毅院士说。

  轮式机器人改变汽车产业

  曾经给予数学模型或者标称模型的汽车控制工程已经走过了巅峰,未来轮式机器人产业不但要能模块化订制,更要实现数据驱动控制和学习。

  对于未来的汽车产业,李德毅院士用灵活的腿脚(数控底盘)、强大的心脏(新能源)、智慧的大脑(驾驶脑)来形容。

  他说,自动驾驶汽车“智慧的大脑”将由若干处理器、交换机、存储器芯片组成,它上面连接着各类传感器厂商,下游是整车总成,不同的车辆平台、不同的传感器配置、不同的落地场景应用,都可以用同一个“智慧的大脑”,未来的车企将成为出行的科技服务商 。

  “一旦量产自动驾驶车上路,驾驶数据和智能积累将越来越多,轮式机器人将越来越聪明,那是人类的出行方式将被改变,而这个世界也将随之改变。”对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李德毅院士充满信心。(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聪智能机器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