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凤凰武汉民投金融是国资吗那边投过资的?对于资金来说,是否安全?

一个国家的人民,需要投票决定,他们的政府是否应该每个月给公民无条件发钱。这个国家的人民,有76%的人,都拒绝了这份“免费的午餐”。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一个国家肯定也会有大量不想工作的懒汉,可为什么在这个国家23个州里,没有任何一个州的最终投票结果,是支持该提案的?是什么样的国家和国民,能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选择?这个国家,就是瑞士!

4年前,有一项政府发起的全民公投,吸引了全世界众多国家的目光。

这个公投,后来被称为“20世纪最著名的10大公投”之一,同时它也被称赞为,能检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公投。

但知道这个公投的中国人,寥寥无几。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份公投背后的故事…

这项公投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一个国家的人民,需要投票决定,他们的政府是否应该每个月给公民无条件发钱。

这笔钱换算成人民币,有近3万块之多。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居民,不用上一天班,只用在沙发上躺着,就能从国家那里挣3万元人民币的工资收入。

这么多钱,足以保证每个人都衣食无忧,生活富足。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民众肯定都是投赞同的。

然而,当这项公投结果公布后,全世界都被惊掉了下巴。

这个国家的人民,有76%的人,都拒绝了这份“免费的午餐”。

这样结果,让无数专家学者摸不到头脑。

毕竟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一个国家肯定也会有大量不想工作的懒汉,可为什么在这个国家23个州里,没有任何一个州的最终投票结果,是支持该提案的?

是什么样的国家和国民,能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选择?

瑞士的这波操作,让外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其实对本国人来说,早就见怪不怪了。

稍微了解过这个国家的人都知道, 这个国家有个绰号叫“公投之国”。为什么呢,因为瑞士人太爱公投了。

小到培训休假到薪资福利,甚至动物权益,大到法律外交、经济社会等国家事务,每年,瑞士人都会进行3-4次全民公投。

从1848年算起的话,到今年瑞士一共举行过的公投次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70多次!

而全世界其他190多个国家公投次数,加起来也没有瑞士一个国家多…

外人会觉得,国家重大的事务全都交给普通民众去决定,那岂不是要乱套了?

然而,瑞士的政治非但没乱,反而呈现出极其理性与有序。

比如2012年3月,瑞士工会向政府提议,要把法律规定的4周带薪年假,增加到6周。

这在别的国家看来,那是天大的福利和喜事,别说6周了,16周都愿意。然而公投结果一出,瑞士人又不按常理出牌了——

66.5%的瑞士人(又是压倒性优势)否决了这个提案,而理由是——

年假增多,会增加工作成本,从而影响瑞士经济。

再比如2013年,瑞士人又举行了一次公投。这次政府希望大家讨论要不要取消成年男性义务兵役制。毕竟瑞士几百年都没有经历过战争,这笔钱不如省下来,为人民谋福利。

听着有理有据,让人难以拒绝对吧?然而,瑞士人第三次以高票否决这个提案…

也就是说,瑞士男人放着舒适的日子不过,自己选择了服艰苦的兵役…

很不理解对吧?还有更绝的。

像这样每年搞3-4次公投的国家,他们的国家领导人却不是人民选的,而是国会选的。

因为瑞士人觉得,这样做可以避免那些领导候选人,耗费重金,把资源和精力都浪费在选举事务上,而忽略了他们的本职工作。

瑞士人也从来不在政治上跟风。就拿联合国的席位来做例子。

联合国的席位,那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国家挤破脑袋,花费重金,拉帮结伙,也要把自己抬进去。可是瑞士人呢,却视之为草芥,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都反对加入联合国。直到2002年,才以54.6%的微弱支持优势才正式加入联合国。

而对于对于超国家性质的欧洲共同体,处于欧洲中心地带的瑞士本应第一批就加入。然而,这个公投从1992年就开始投,投到现在,都没把瑞士投进欧盟。

这样的冷静,让瑞士避免了无数麻烦。

2014年,欧洲遭遇难民危机。以德国为首的众多欧盟国家,圣母心爆棚,直接将国门敞开,享受国际上廉价的赞美。

而瑞士人则保持理性,决定对欧盟实施移民数量管制,情愿缴纳大笔费用资助难民,也要避免自己价值观和文明秩序被稀释——

“你有困难,我可以慷慨解囊,但我绝不同意你们一窝蜂住到我自己家里来!”

所以你看,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客用来拉选票的手腕, 比如增加福利,给你发钱什么的,在瑞士完全没有市场。

因为国民的高素质、科学理性精神,屏蔽了席卷全球的左派幼稚自欺和民粹蒙昧情绪。

说完政治,再来说说瑞士的经济。

经济学角度上,一个国家是否能发展起来,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极大关系。

从地理上来看,瑞士可谓是“先天不足”。它地处欧洲大陆中西部,周围层峦叠嶂,没有海也没有平原,

完全属于不利经济发展的“穷山僻壤”。

然而, 就在这片土地上,高素质的瑞士人却“后天发力”,创造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瑞士近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但同样也是许多跨国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5家是瑞士企业,它们分布于制药(诺华、罗氏)、金融(瑞银、瑞士信贷)原材料交易(嘉能可斯特拉塔)、食品业雀巢集团等产业。

你能说出瑞士总统总理、领袖英雄的名字吗?

但你不会没有听说过劳力士、Swatch、罗技这些驰名世界的品牌吧!

很多人提到富国,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其实,世界富国榜首,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是瑞士。

2017年,瑞士又一次,以人均财富64.8万美元,人均月收入6300美元,蝉联了世界第一。

月收入6300美元是一个很怕的概念,因为就算是在美帝,人均月收入只有3258美元,还不到瑞士人的一半。

而如果和人民币相比的话,就更可怕了。一个普通瑞士人的工资,一个月就有4万人民币,这在中国就是管理层,中小老板的水准了。

他们3天的工资,就可以买一台别人需要卖肾的 iPhone X 了…

不仅工资高,瑞士几乎没有贫富差距,社会财产分配制度非常合理。

在瑞士当麦当劳收银员,一个月工资大概是3000瑞士元上下,合人民币2.万,而当地一套100平米的别墅,价格在10万到20万之间,也就是一个收银员3~6年的总收入,同时还可以享受零首付,50年按揭。

加之各项福利完备,瑞士人根本没有买房之类的生活压力。

不同于其他高收入高税收的国家,大小事都能自己投票决定的瑞士,自然是全欧洲自然人和法人税负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在今天的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哪个领袖,如何醉心于航母核弹、如何强军扩武让人恐惧,或者如何自吹自擂、如何玩弄文字标准和数字游戏,

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价值、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能够得到公认的标准,就是被称为国际科学界的最高奖项的——诺贝尔科技奖。

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从1901年到现在,一共有24个诺贝尔科技奖,归属于瑞士人,这个数字,乍看一下并不起眼,但要知道,瑞士仅仅只有800万人,这已经是无比逆天的比例了。

如果按这个比例来算,有14亿聪明智慧人口、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需要得到至少4200个诺贝尔奖,才能追平瑞士!

这个成绩,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的数据,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占国民比例最高的国家,就是瑞士,瑞士每100万人中,就有1.11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学家爱因斯塔,也是瑞士人。

相比之下,在100万美国人中,只有0.712人能获奖,英国则稍高,为0.840,被誉为科技大国的德国,只有0.341,而一些人口大国,例如俄罗斯、印度,数字实在可以小到忽略了…

最后说一下瑞士人的骄傲——苏黎世大学

这所大学,别说和哈佛斯坦福剑桥牛津这些顶级名校比,就算和国内985、211相比,都没什么人知道,没什么人听说过。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没有存在感,不知名”的大学,却狂揽了21个诺贝奖!

而在中国备极殊荣、揽尽14亿人精华的北大、清华、复旦,被诺贝尔奖承认的科技贡献,有几个?

最后,感谢瑞士,在今天许多地区被蒙昧、混乱、野蛮、灾祸笼罩的地球,正是它让世界看到,人类的精英,可以建设出什么样的文明国度!

本文来源:华尔街俱乐部

证明日本 “与众不同” 的一组照片,看了心情有点复杂!

他们在日本的所见所闻,

其中一些设计、服务和细节,

“这儿的排水沟可以养鱼”

不过罢工的方式很巧妙,

又切实让公交公司感到头疼。

卫生全靠学生们自己打扫

学生对学校的感恩之情,

另一方面学习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时候,

日本的粉丝在比赛结束后,

自发留下清理看台上的垃圾

让带娃的父母告别尴尬,

会自动播放大自然的流水声,

完美地帮你遮住不可描述的声音。

电子显示屏上一目了然。

通过这张延时拍摄的图片,

就能看出日本人对于排队规则

一名女士掉入月台的缝隙,

所有人合力推开列车将她救出。

因为列车提前20秒出发

向大家郑重其事地道歉。

自行车篮里的一张便条,

我弄坏了你的车铃,非常抱歉。

便条里还包了一千日元。

“在大阪我不小心弄丢了袋子,

而且里面的东西完好无损。”

一张调查旅客来自哪的表格,

对比其他的贴得歪歪扭扭,

但在这,几乎真的一模一样。

这样就可以避免换衣服时,

出租车里有缓行的按钮

一按,师傅就会开得慢些。

超市里还有专门的冷藏储物柜

方便填住宿反馈的客人。

成田机场送给客人的千纸鹤

为客人带去美好的寓意。

购物车自发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是一辆列车上的儿童专座

上面印着“欢迎来日本”。

连为老人放拐杖的地儿

全都安装了专用自拍设备

就这样把钱包放在外面

也不必担心醒来钱包被偷掉。

这38个日本细腻到“变态”的细节,

在网上获得13万人分享点赞。

看过这一张张照片,有人说:细节之处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人文关怀,我们该放下偏见向其学习。

也有人说: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日本这样的国家,只有小爱没有大义。

还有人说:这样的细致、整齐和有序,正是日本普遍压抑变态的根源,不值得提倡。

凌晨4点一刻断了网,日本一家酒店张贴的道歉启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观点,

而每个人的观点都很珍贵。

安倍即将创造历史:原以为失落的日本会是中国最惨痛教训,没想到人家又开创奇迹了

安倍晋三又一次当选自民党总裁,这意味着他可以继续做他的日本首相了。

战后73年,日本经历了45任首相,平均任期1年零7个月。最离谱的是,六年7位首相,安倍上一任只干了一年。现在正在狱中的巴西前总统罗拉曾调侃,上午刚和一位日本首相道早安,下午就要跟另一位新首相道午安。

依然是安倍,他这一任的任期已经超过前五任的总和,而且,他有极大可能创造日本战后首相任期最长的纪录。

中国人可能会很奇怪,中国媒体不是一直说他啥啥都不行的吗?

什么都不行的人能胜得这么毫无悬念?连日本股市、汇市对结果都平平淡淡的。现场的凤凰卫视记者甚至调侃:今天没有什么紧张感,毕竟都预测安倍胜选。

其实不只是中国媒体,安倍在日本媒体上口碑也不咋样,甚至还可能更惨。

个人政治生命的奇迹得益于他在任上缔造的另一个奇迹。安倍带领日本走出通缩,并保持了长期增长,这个奇迹是属于整个日本的。

由于和日本冷淡的太久,这段时间的“日本”真有点抢头条的意味。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最经常被国人引以为戒的经验教训。中国最担心步日本后尘,陷入通货紧缩、增长停滞。

谁能想到,当海这边满是殷鉴不远的忧心忡忡时,海那边却已翻了新篇。诸如“蛰伏20年,日本再度买下美国”,“日本二季度GDP年化季环比增长3%,创9个季度以来新高”……霸占了各个新闻版面。

其中,最看好日本经济的莫过于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了。它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日本宏观和策略:日本从落后者到领导者的历程》中,就大胆预测日本拥有比G7集团中的其他成员还好的前景。

报告的利好体现为五点:

2. 私营部门资本支出自泡沫经济结束以来首次持续增长;

3. 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过去的5年里是G7集团里增速最高的;

5. 过去5年,在日本24个上市股票板块中,有15个板块的股本回报率高于全球同行。

是不是让人意想不到?对日本,摩根士丹利完全不吝于使用溢美之词,它还写道:日本的名义GDP已经来到史上最高,超过1997年的水平。别以为日本是一个热爱加班的国度,日本每年的平均工作时长已经比OECD组织,甚至美国的平均工作时长要低。

就连最糟糕的日本老龄化问题,摩根士丹利都予以反击:

“学术研究并未有实质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生产效率减退直接相关。”

生产率是关键。注意报告中的措辞:日本在贯彻AI和机器人使用、安倍内阁解放女性就业力、提倡“永不退休制”,以及他大力推动的外籍劳动者来日工作,都让日本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拿外籍劳动者在日工作人数来看,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近十年来,在日本就业的外国人总数逐年增长,2017年达到创历史新高的128万人。

近期,安倍政府就向留日就业的留学生发出邀请:只要留学生希望在日本找工作,日本政府就不能“让他们因为就业困难而失望地回国”。

日本这座大型“隐形移民国度”在为它的劳工短缺频频出招。

日本私营企业这一波的表现尤其好。

“日企回来了!”日本媒体颇有优越感地宣布日本企业在全球的存在感。

2018年1~6月以海外企业为目标的并购达到112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超过欧洲企业。武田药品工业决定收购爱尔兰的夏尔(Shire)的这个案子可谓是近期最有名的,金额有望达到750亿美元左右,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金额最高的并购案。

但话说回来,日本企业的并购潮不是从安倍上台后才开始的,早在2010年,日企在国外的扩张就随着企业资金增多而变得愈加频繁。“安倍经济学”只是助推了这一趋势。

日企这一轮的并购和中国不少企业走出去形成明显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

和中国企业买地产、院线、足球俱乐部相比,日本就像巨蟒吞象,并购都认准要提高自家的技术。比如,日本的芯片公司瑞萨电子目前就在洽谈并购美国的半导体公司。从并购行业来看,日本企业选择的也是高利润高技术的医药、IT行业为主:

当然,这也和西方现在越来越多限制中国收购高技术企业相关。

日本经济景气拉动了GDP和就业,安倍一半靠运气乘上了这股东风,一半靠“忽悠”,他的承诺给民众打了一剂安慰剂,只是没想到效果还挺显著。

在安倍振兴日本的雄心里,有一个关键角色是连安倍本人最初没想到,现在更加不敢忽略——来自中国的购买力。

虽说中国人给日本贡献的GDP在日本庞大的经济基数上,还不那么明显,但国人这股来势汹汹的增长趋势也足够震惊日本了。

2013年,安倍出台了“观光立国”的政策,然而没想到因为日元贬值,曾经立志2020年要达到2000万外国访客的目标,不到4年就完成了。中国人就贡献了其中的1/4。

但在一年前,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争执不下,当时中国多地爆发反日示威,人们打砸日本品牌的汽车、商铺,民众的民族主义情节燃到了最高点,而中日关系也跌到了历史冰点。

2013年底,再度上任满一年的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因为这一鞠躬,中方中断了中日高层来往。

当年,中国赴日游客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比2011年3·11海啸时的影响还大。

可是到了2014年,安倍推出了观光立国战略之后,安倍参拜这件事儿似乎也顺风飘去,中国游客大军大量进入日本。那一年,中国赴日游客激增八成还多。

(安倍任内中国访日游客数;数据来源: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

到了2015年,中国赴日游客数更是翻了一番,也是从2015年起,“中国人爆买日本”的新闻开始出现。日本的免治马桶、大米,女士们最爱、便宜又好用的日本化妆品……在日本大城市的购物街从此多了中国人的身影。

不过在贸易方面,日本向中国的出口却实实在在受到了影响。从2012年起到2015年,日本对华出口一直为负增长,迄今未达到2012年的水平。也是从2013年起,日本出口美国的商品总量超过了中国。

(安倍任内日本向中国出口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不过,中日关系在2016年出现了转机,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功臣。澳大利亚战略专家休·怀特就说,中日接近?目的是表明,美国人靠不住。

所以到了2017年,中国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上图中最后一个蓝柱是2018年1-6月的进口额。也就是说,半年时间,中国对日本商品的需求已经达到2017年时的一半还多。

中国人到底多喜欢“日本制造”?华尔街日报捕捉到了中国消费对日本制造业的振兴作用。在一篇《中国中产阶层振兴了“日本制造”》中就有这么一段描述中国中产的选择:

现年32岁的北京教师AQ说,日本许多产品的设计迎合亚洲人的品味。AQ家里有许多日本产品,例如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生产的电冰箱,以及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空调。

AQ说,这些日本家电做工精良,质量都很好,很多年了都还在用。她还是资生堂化妆品的粉丝,AQ给她尚处于婴儿期的女儿使用大王制纸生产的Goon纸尿裤。

“日本制造”就像一个中档品牌,给追求更好生活的中国中产们精细、质量好的感觉,从而带动了日本的制造业。2017年,日本约2900万海外游客中近一半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他们的花销400亿美元,在日本海外游客总支出中占了近60%。

同样在这段时间,日本地价又出现了异动。

27年来第一次,日本平均地价上涨了0.1%。这看起来微乎其微,却说明一点:安倍的战略有了新成果。何出此言?因为带领日本地价上涨的最主要是来自北海道、京都这两个地方的旅游地产。住宅用地中,全国上涨最大的是北海道的俱知安町桦山,33%。

安倍的未来三年,中国恐怕很难舒服。

因为贸易战,中日关系正在快速回暖。李总理此前访日,两国没怎么经过事先繁琐的沟通,几乎是说走就走;近期,中国也向安倍发出访华邀请。要知道这可是早年安倍可望而不可得的事。

但中日关系变数依然很多。

还记得安倍这经典的一摔吗?

即使如此囧相被媒体无情地曝光了,安倍在事后却很气定神闲地说,特朗普夸他高尔夫水平很好,他还顺便评论一句,就跟摔倒后若无其事地站起来一样,在外交中,最重要的就是柔韧性。

这句话道出了安倍外交政策的核心姿态——能屈能伸。

特朗普著名的魔鬼之握,安倍体会过,但在握手全程他都笑眯眯地看着特朗普。

只有在特朗普松手的那一刻,痛苦才从安倍的眉间散开,还顺势当做摆正一下坐姿,整个过程正好选在特朗普看向其他地方。

还有这个,不拘一格的特朗普把鱼饲料一股脑儿全倒了,安倍也是赔笑。

在2015年联合国大会上,会晤俄罗斯大帝普京的安倍因为迟到,是小跑进的场:

即使两国有很多地方不对付,安倍还是选择先把礼数做到位。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在中日关系逐渐回暖的2015年以来,安倍就再也没去参拜靖国神社……

但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安倍的全部,他就是个唯唯诺诺的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006年,安倍第一次作为最年轻首相上任,但当时的他不善管理,多名阁员因为丑闻失言而相继辞职,自民党在上下议院的地位终于不保,安倍2007年下台后,自民党第一次在参议院成为第二大党,首次失去控制权。

调养好身体后再度出山,第二任内的安倍就显得老道很多。上面会见那些外宾时安倍的表现,反而证明了这个在党内拥有绝对地位的人的老练。只要再干14个月,他就能打破日本鼎鼎大名的前首相——伊藤博文维持的任期长度,成为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这位处女座的总统是个绝对的务实派,深知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他的领导下,自民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下议院的三次选举和上议院的两次选举。与他的同盟一起,他的耳目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会议员。这些都不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安倍真正平息了曾经困扰自民党的派别斗争。

你大概不知,安倍的座右铭是“不忘初心”。按这么看,他想要达成的政治目标,怕是千万头牛都拉不回来。长期驻日生活的媒体人徐静波的观察就是,

从家世出身来看,他是一个公子哥儿,本当展示出更多的任性。但从他过去六年的执政来看,他确实秉承了日本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为了长期执政,为了国家利益,他能做到忍耐。无论是对美国、中国,还是俄罗斯,他都能采取一种隐忍、内敛甚至屈辱的姿态,同他国打交道。还有一点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与阻碍,他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目标,也就是修改宪法,让日本成为普通国家,在经济上也一样。

一个“森友学园丑闻”打不倒安倍,他在当选后发的推特下面,仍然有很多网友留言“安倍加油!”“接下来也请多指教!”即使在日本媒体、学界,安倍和他的经济政策被劈头盖脸地痛批得体无完肤,但民众的选票却是最诚实的。

(里约奥运会闭幕式,安倍以马里奥的形象登台;来源:Daily Express)

安倍晋三,今年“第三度晋升”首相,他一人独大。不过,安倍“见证”的这两个日本“奇迹”能不能继续,摆在这个“超级马里奥”面前的路,并不好走。

在中美贸易战中想着两头获利的日本,一个坚定要修宪并很可能成功的安倍,将会让中国很头痛。

本文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官僚体系竟然奠定了日本经济奇迹?

大家好!欢迎来到见闻阅读,我是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战后日本经济史:从喧嚣到沉寂的70年》。

本书作者叫野口悠纪雄,是早稻田大学经济学教授,专业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日本经济论,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作为儿童、学生、大藏省官员以及经济学教授等不同身份下,对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亲身经历。因此,这本书不是一本专业的讲述日本经济史的著作,更像是一本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对日本经济的一些看法。

本书的起始点在年这70年中,日本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既有一片焦土中经济迅速崛起的战后复兴期,也有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高速发展期,更有走向辉煌顶峰泡沫时期以及看不到尽头的无限萧条时期,这些时期构成了作者成长历程的全部。

我们先来看年这一段的历史。

在看这段历史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下1940体制,该体制贯穿全书。所谓的“1940年体制”就是指日本战时对经济进行统制的体制,为的是动员战争。

  • 在产业上,归国家统治,企业必须为公共利益奉献,比如对汽车业实施许可制度,对丰田免交营业税并对零部件进口零关税,挤走了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比如机电产业合并,成立东芝公司;比如多家钢铁合并成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银行也归国家所有,金融体系是银行中心主义。
  • 在农村,打击地主,防止农村因地主剥削极端贫困化。《粮食管理法》让佃农把粮食给国家,国家给农民付钱,再把这部分钱拿去给地主交地租,政府高价收购粮食并制造通胀打压地主,因为农村是士兵的主要供给源泉,不对农村好点就没强大的军队。
  • 在舆论上,对思想上进行强控制,推行言论管制,只有5种报纸被获准在全国发行。

作者认为,战后该举国体制也被官僚们继承下来了,只是不再用于打仗,而是用于复兴经济。

战后的东京,一片焦土,作者的母亲向政府借款搭棚屋,向土地所有者租土地。借此,作者一家成为了1940体制的受益者。当时土地租租赁是受到保护的,签订了租赁合同,没有正当理由土地所有者不得赶走租户,也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正好,战后出现大通胀,实际的租赁成本大幅下降。

经济官僚们在战后几乎毫发无损。负责管理“军需”的官僚们,在当时美国的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来的前4天,迅速把军需省的牌子换成了“商工省”(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通产省)。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美国占领军对日本官僚运作和各政府部门在战时的所作所为不是很了解,有浑水摸鱼的空间。

大藏省的“阻止B元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发行军票,为了不让占领军剥夺日本的货币发行权,最后以大藏省以日元提供占领军经费为代价,阻止了军票发行。不管怎样,商工省和大藏省都被占领军保留了下来,全日本有20万以上的公职人员被开除,但大藏省只有几个人。这主要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占领军对日本官僚体制的不理解,比如占领军干掉了毫无实权的文部省,认为文部省是战时教育的主要责任机构,其实完全不是。

当时的农地改革虽然名义上是麦克阿瑟指导的,但其实真正的策划者也是日本官僚。所谓的农地改革,就是限制地主的土地——比如不在村的地主土地,以及在村里但土地面积超过规定的土地,都被政府强行收购,转卖给佃农。收购款是发国债解决的,战后日本政府制造了大通胀,国债价值大幅缩水,有力地打击了地主。

正是因为美国占领军没有对战时的军需官僚系统进行人员和制度上的改造,这些人在战后被保留了下来,并长期活跃于主管经济金融的通产省和大藏省,使得日本后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1940体制非常类似。

在此背景下,倾斜式生产方式得以建立,通货膨胀开始出现。政府战后先把一般预算的20%划给了金融行业,防止金融行业因为没有战时补偿破产。然后将紧缺资源划给煤炭和钢铁为中心的基础产业,这就是所谓的倾斜式生产方式。

具体来看,该模式以价格差额和复兴金融金库贷款为核心。比如,价格差额就是人为限制煤炭价格,让钢铁企业能低价购买,接下来又限制钢铁价格,让加工制造企业能低价购买。企业因此产生的亏损,政府给予补助。复兴金融金库,就是给予贷款支持,贷款利率远低于物价涨幅,资金来源是复兴金融债券,发行额巨大,占了全国总贷款的25%,这些债券七成又都是日本央行购买。以这样一种间接融资模式为主导,政府完全掌控了资源分配。日本在战争中受到重创,工厂和基础设施被破坏殆尽,所以正好也能够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直接修最新型的基础设施,从而使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可能。

刚才我们也提到过,这种快速增长模式,产生了通货膨胀,打击了大地主和有房阶级,普通工资跟随物价弹性所受影响相对较小,而根据战时保留下来的《租地法》和《房屋租借法》,房主无权单方面提高租金,物价上涨而不能提高租金,土地所有者收入大幅减少,政府发国债购买地主土地的购地款也因通货膨胀实际价值大幅缩水。日本借通货膨胀,扫除了所谓的“不劳而获”的土地贵族阶级,政府也因战时巨量国债的实际价值大幅缩水而受益,并因此得以健全财政体系。

但随着公务员工资增长和通胀下财政支出压力加剧,在债务压力下降后,政府也需要紧缩对抗通胀。这里有意思的是,希望紧缩的是大藏省官僚,紧缩产生的民生后果大藏省又不想背,所以大藏省的官僚想了一个办法,让占领军来发布紧缩的措施,把黑锅给占领军。紧缩之后,民众果然相当不满,但又是占领军的命令,所以也只好无可奈何接受了。但最终紧缩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因民生困苦,以及正值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运动在日本开始日益高涨,陆续发生劳资冲突。

但幸运的是朝鲜战争开启后,迎来了“朝鲜特需”,在美国援助下,经济相对较高的增长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被赤化的风险。在增长方式上,采取的不是市场经济那种企业竞价,由出价最高者获得所需资源的方式,而是配给制。

具体来说,一方面通产省采取外汇管理,为了防止印日元导致日元贬值引发资本外逃,当时进口需要的外汇必须有外汇银行的“进口许可”才能获得,而“进口许可”需要通产省的批准;同时,日本央行的窗口指导,规定存款贷款利率,当时银行的存款也不是很够,银行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日本央行,所以日央行的官僚在决定资源分配上的权力很大,再加上利率被管制,人为压低也诱发了过剩的融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要实现上述金融抑制的手段,必须要采取“金融锁国”的措施,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管制就可能管不下去了。

“日本式企业管理”也是源于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大企业管理者都是在公司内部选拔的,因为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下股民的话语权非常微弱,没有欧美那种从外部聘请专业管理人的市场机制,股民也无法对公司的经营指手画脚。欧美的工会是按产业分类来组织的,工会是独立于企业的存在,谈判能力强,会尽力协调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劳资纠纷,但日本的工会都是企业单独设置的组织,所以不会让劳方与资方产生激烈的阶级斗争,甚至在极端情况时,往往会让员工服从大局,牺牲小我实现大我,为共同目标通力合作。但其实在石油危机时期,该制度的优势还是体现得非常明显的,后文我们还会讲到。

很明显,1940体制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当时日本以轻工业为主,如果市场谋求短期经济回报,可能将有限资本投入到轻工业和商业。而从长远出发,1940年体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工业,为中长期发展构成了基础。但在该体制下,腐败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官僚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家有十足的动力向官僚行贿,好在当时的经济高速发展,腐败问题并没有威胁到体制。

不吹不黑,中日50个领域企业实力PK

9月10日,日本著名商业周刊杂志《东洋经济》发表专辑文章《中日50领域的企业实力彻底对决》,把中日50个领域做了对比。快来一饱眼福!看看到底谁家实力强!

1、创业企业、中国大大领先于日本。

独角兽企业(创立10年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中国77家,美国124家,而日本只有一家——2006年成立的Preferred Networks,主营大数据处理。并且中国量产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北京,以及未来的开发新区,雄安。

大大领先于日本,从政策、技术、人才三个方面对比

2025年制造计划主要集中在10个领域,目标是2025年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2035年成为世界制造业前几位的世界强国,2049年成为世界顶级的制造强国。

为此,2009年中国的研究开发支出已经超过日本,并且在高度人才方面有大量供应。

中日企业的对比: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都是丰田汽车的2倍以上,专利申请中国企业也是世界第一。

日本主要60家企业调查,40%的公司认为5-10年后在自己的主要领域将被中国企业超越。

AI方面,中国主要在图像和声音识别方面积极进取,特别注目的企业:科大讯飞,技术力量可以和BAI媲美。右下图:AI论文比较,中国是日本的7倍。

但日本并非没有非常优秀的AI技术公司,日本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方面,在工厂品质管理方面有很高的运用,只是由于日本对个人情报的保护非常严重,活用范围有限,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研究基本没有。

2. 半导体(日本强)

目前日本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优势,但日本半导体业的衰退不可避免。中国优秀的企业已经崛起,代表企业——清华紫光。

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要让国产半导体总销售额达到1兆人民币,2025年国内使用的半导体75%国产化的目标。这样的规模是日本不可比的,技术方面东芝内存只能领先2年的优势。

3. 显示屏(中国强)

中国的京东方,简称BOE。1993年才设立的企业,以制造真空管为主,03年才开始制造液晶屏。而到了2017年占全世界大型电视液晶的20%,超过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手机、小型液晶屏也占到了世界第三位。目前有机LED的市场份额也在急速扩张中。

从京东方的扩张可以看出典型的“中国速度”:投资300亿人民币的巨大工厂从开建到运转只要18个月。破格的吸人人才,从三星挖来的技术开发部门的高管年收入千万,也为公司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规模上日本肯定比不了,在技术上日本也已经不占优势。

4. 智能手机(中国强)

而日本圈外,最高的索尼一年产量只有456w台。

当然,在零部件方面日本依然发挥了极强的优势,比如索尼的摄像头技术占到了全世界的40%、是世界第一,其他部件方面日本企业也有很重要的发挥。从这点来说,日本企业在部件供应商依然有一定的技术领先。

本田汽车决定2019年将采用新能源科技(CATL)的电池作为电池汽车的主要能源,投放中国市场。

2011年成立的CATL在2017年就成为车载电池的最大公司,超过了松下。目前车载电池前5名三名是中国企业(1新能源科技、2日本松下、3比亚迪、4沃特玛、5韩国LG化学)

6. 空调(不分胜负)

2017年,格力的销售额为2.5兆日元,大金的销售额为2兆。虽然格力的销售额不光是空调,还有冰箱等白色家电,但格力和大金在空调方面比肩基本没有异议。

格力空调主要是家用型,但在国外除了东南亚和中东一部分基本没有存在感。大金在大型空调,以及海外有很强的优势。并且大金和格力也有技术方面提携,中小型空调由格力生产和开发,所以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基本各执胜场。

7. 自动驾驶技术(中国强)

今年8月中旬,由百度开发的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开始进入实验阶段,并且对世界推出了提供自动驾驶技术的“阿波罗计划”,美国的英特尔、德国的BMW、日本的本田等都有参与。

但整体上,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日本企业非常慎重,参与度并不高。所以在这方面依然处于观望。

8. 新能源汽车(中国强)

2017年中国新车贩卖总量达到了2888w辆,连续9年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的美国1723w辆,第三位的日本523w辆有着巨大的量差。

但从分类来看,还是主流的日美欧系引擎车为主。想在传统主流引擎车上超过日美欧企业短时间来看基本不可能。所以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想实现弯道超车。

2017年发表的《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计划》提出了2025年要成为汽车强国,培养出数家能进入世界前10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为此,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给予了极大的补助,一台汽车超过6w人民币的补贴和免费上牌等优惠措施,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77w辆,接近世界新能源汽车的50%,其中90%都是国产品牌。

但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品牌乱立的状态,国产品牌过多,主要是BAT的投资企业以及像上海蔚来汽车这样的独立系,主要靠内需发展。

虽然很多企业计划今后也要想国外发展,但目前情况主要是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能挤进日美欧国家的汽车企业还有待时日。

9. 机器人和工作机械(日本强)

机器人业界基本还是日本的天下,中国企业在精度和难易度方面还很难赶上。虽然中国有最大的市场,工作机械的进口是世界第一,出口是世界第五,但从出口额来看只是第二位日本的一半都不到,并且在高端方面日本占据了出口95%的比例,中国的出口只有35%的高端工作机械。

在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四强企业: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德国的KUKA、瑞士的ABB。这四家公司占了全世界大多数机器人和工作机械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还有川崎重工、三菱电机、不二越等中坚公司,日本占了绝对优势。

但16年美的收购德国的KUKA使得这个势力圈发生了变化,日本企业非常警惕美的是否会通过收购KUKA进军机器人领域。

不过从目前来看美的并没有大的举动,对KUKA的经营也没有什么干涉。所以目前依然在这个领域日本是强势。

10. 网络平台(中国强)

在这个领域,中国有BAT,美国有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而日本根本找不出能抗衡的日本企业,所以纯粹被吊打,面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店铺×EC×物流的各种新生事物(盒马生鲜、共享专车、饿了么),日本只有光看的分。

11. 技术金融(中国强)

这个领域也同样如此,中国的在线支付达到了60%以上,而日本还不到20%,与其等日本出现这样的企业还不如指望支付宝进入日本,再引进余额宝的概率更高。

12. 动画、视频(日本强)

抖音在日本高中生中间也很流行,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个中国软件。而像这样上传视频的软件在中国越来越多。

说起动画,中国曾经号称盗版大国,依靠字幕组之类的民间爱好者不断宣传,翻译、向视频网站投放,才有了现在视频网站的繁荣。

中国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版权。由日本ニコニコ发祥的中国的B站,会员数已经达到了3800w人(日本ニコニコ只有76w会员),并且在秋叶原开设了摄影棚,开始制作自己的动画。

当然,从动画来说日本还是有压倒性的优势,中国的动画目前虽然有了不少进步,但还不成气候。

13. 高铁(日本强)

从规模来说,中国属于绝对的强势。中国的高铁占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二,2.5w公里。30年计划扩张到3w公里。

但从国际化上来说,日本并不输给中国。17年中国高铁总销售额为1410亿人民币,海外销售只有191亿人民币。而日本高铁的销售额相当于350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比例为83%。

而且某些技术中国还依赖日本,17年日本高铁向中国出口相当于30亿人民币。所以某种意义上中国高铁用的越多,日本高铁的技术也会越被使用,并不是件坏事。

14. 原子能品牌(中国强)

今年6月末,中国2基核电站(广东台山和浙江三门)开始投入使用,是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

虽然中国的商用核电站是从1994年才开始使用,比日本晚了25年。但数量已经超过日本,而且日本的核电站大部分都处于停运状态,从发电规模考虑中国是完全超过了日本。

从今后建设预定来说也是远超日本,目前日本预定建设的只有1基,而且进度还不到10%。而中国光第三代核电站就有24基的建设预定。

虽然炉心安全技术和安全规定还是日本更先进,但中国在技术上超过日本是时间问题,这是日本的共识。

而在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由于价格问题不会考虑日本,都是中国和俄罗斯瓜分了。发达国家只有看英国的核电站建设计划,也有可能被中国拿到。

15. 造船(中国强)

2009年中国就超过日本,2017年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主要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并且如果两公司合并,将超越韩国的现代重工,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

当然,在技术上日本还有自己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在越来越小。以往运送液化气的球形LNG船只有日本和韩国能造(其他发达国家未必不能造,但基本委托给日韩造船),但中国在这方面有了突破,已经可以成功制造出了箱型LNG船,球型LNG船技术的掌握也是迟早的事情。

16. 宇宙开发(中国强)

从1970年东方红1号上天(其实日本第一个卫星比中国早2个月),到现在已经将近50年,03年中国实现有人飞船上天,现在拥有自己的空间站,2022年开始正式运营。

而日本还没实现这一步,虽然在技术上日本并不弱,但从规模和政府的参与度来说远远落后于中国。

17. 无人机(中国强)

中国大疆创新在无人机上占有全世界70%,连日本市场都有78%的份额。而在这方面日本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在无人机的使用方面也很有很多限制,所以基本没有公司积极的进行开发。

18. 医疗机器(日本强)

2017年中国医疗机器市场为213.5亿美元,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里也有医疗机器的发展计划,但目前中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信赖度还有待提高。

这方面日本最大企业是奥林帕斯,内视镜有全世界70%的市场份额。而第二位的泰尔茂和威高集团合资成立公司,也在中国积极的开展业务。

19. 医药品(日本强)

从医药的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世界第二位,但90%都是仿制药(generic drug),也就是说中国自己的研发药品能力很低。

中国最大的制药公司——华润医药集团的销售额只是日本武田制药的四分之一,从市场规模来说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中国的对策是积极从海外引入人才,每人给100w人民币,吸引海外博士回国的“千人计划”里就有不少在海外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回国创业。2025计划里生物制药方面也是重点发展对象,新生制药企业吸引了很多风投资金。

此外,中国还积极吸引国外制药巨头在中国设立研究室,提高中国的整体研究能力。其中成长非常显著的是江苏恒瑞医药,2017年销售额135亿人民币,营业利益37亿人民币,每年成长超过20%。此外还有歌礼生物科技和再鼎医药等,都是非常有希望的医药企业。

20. 钢铁(日本强)

中国的粗钢产量是全世界的50%,日本的8倍。从规模上来说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高级钢材的技术上日本技术领先,由于日本的钢铁公司和汽车厂商协作的很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和制造高级钢材,这不是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能有先进的技术的。

目前中国正在削减过剩产能,中国企业在经历过这次产能削减之后活下来的企业将会更强,假以时日也会向高级钢材方面前进,在规模的效应下日本的技术也不会永远领先。按照新日铁董事长的话“我能感到背后中国企业的呼吸。”

其余领域,中国强的有

21. 电饭煲(虽然来日本的中国人都会买日本电饭煲,但美的是最大手,全世界26%的市场份额

22. 电视(世界份额中国26%,日本18%)

23. 啤酒(中国的华润啤酒世界第三,日本的朝日啤酒世界第7,第八位中国青岛,第10位日本麒麟)

24. 送电(从规模上来说不用说了,但中国有世界唯一的商业用超高压送电网,所以不能只说规模)

25. 石油(不用多说,中国是日本的4倍消费量)

26. 太阳电池(中国最大手晶科绿能出货量是日本最大手京瓷的10倍,全世界前三位都是中国企业)

28. SNS(日本LINE7500w用户,中国微信10亿4000w用户。不过从人口比例来说倒是差不多)

30. 空运(日本894亿人公里对中国2306亿人公里)

31. 生命保险(日本5兆4220亿日元对中国8亿6522亿日元,日本生命集团和中国人寿保险的收入对比)

32. 银行(日本304兆日元对中国443兆日元,三菱UFJ集团和中国爱存不存银行)

33. 洗衣机(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海尔世界21%第一,美的16.5%世界第三,日本不在前5)

34. 卡车(中国东风汽车26.2w辆世界第二,日本日野汽车11.7w辆世界第11)

35. 化学(三菱ケミカル17年度3兆7244亿日元,中石化7兆3978亿日元)

37. 汽车(丰田年产1038w辆,上汽年产691w辆)

38. 摩托车(本田年产1955w辆,大长江年产223w辆)

39. 建设机械(小松年销售额2兆5011亿日元,三一重工6479亿日元)

40. 玻璃(日本AGC年销售额1兆4635亿日元,福耀集团3162亿日元)

41. 碳素纤维(日本东丽2w9100吨,中国神鹰5000吨)

42. 纸(日本王子1兆4402亿日元世界第四,玖龙纸业5256亿世界第17位)

43. 纸尿布(花王占中国市场的11%,恒安国际占中国市场的5%)

44. 成衣(优衣库1兆8619亿日元,海澜之家3075亿日元,成衣品牌中国很一般)

45. 数码相机(基本全是日本的,中国没有)

46. 电子部品(日本占全世界的38%)

47. 手表(基本被瑞士和日本品牌瓜分)

48. 化妆品(资生堂世界第六,中国品牌20名开外)

49. 厕所用具(基本是TOTO独占)

50. 轮胎(世界第一的普利司通14%的市场份额,中国中策2%世界第十)

最终结果,日本21胜,中国28胜,一平。

当然,这个比较只是日本这本杂志自己选出的50个领域,未必让所有人都能看清中日制造业都有哪些差距。但就从这个比较来看,同是制造业国家,日本从来没有轻视过,优势劣势看的很清楚。

本文作者:排骨,日本著名商业周刊杂志《东洋经济》

本文来源:留学声、中国经济学人

}

货币银行学-2013春电大补修课答案(可编辑),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作业5,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银行学论文,货币银行学 pdf,货币银行学重点,货币银行学 易纲,货币银行学选择题

}

民投金融薪酬概况 (单位¥,月薪)

说明:民投金融 平均工资¥11600,其中拿10K-15K工资的人占比最多达到27.2%,该数据统计于该企业近一年在各网站发布的公开薪酬,仅供参考。

说明:武汉地区公司平均工资¥5940,武汉金融公司平均工资¥7697

点击查看该公司历年工资变化

民投金融各岗位工资情况

职位名称 薪酬↓ (企业发布) 薪酬 (用户分享)

说明:民投金融薪酬数据均取自该企业近一年在各网站发布的公开薪酬,仅供参考。

是否有“年终奖”:11人参与投票

是否“经常加班”:29人参与投票

你觉得 “武汉民投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薪酬福利办公环境怎么样?

  • ★★★★★ 1.8万 人次浏览 , 其他行业

  • 打造我国自主可控的世界级存储器产业基地

  • 汽通用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领军企业之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民投金融是国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