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就没有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难度高的户外露出任务么?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客观要求,而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层次的开放。结合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落实习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围绕“定标”和“对标”,坚定不移以更高水平开放带动更高质量发展。

    聚焦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定标”,完善河南实现高层次开放的顶层设计

    坚定不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开放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外开放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决议依据河南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取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大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更具影响的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部署。

    落实省委促进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从可操作的层面考量,首先应该形成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分阶段性的目标体系,即“定标”。合理“定标”,要把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实现高层次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科学的对外开放发展指标体系;既要正视与沿海地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的梯度差别,又要有通过科学决策和努力拼搏在某些领域和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勇气和决心,指标体系的确定既要实事求是也要敢于突破;要对接国际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贸易投资政策创新,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以目标和任务分解为基础,明确各个领域、各个部门所要承担的任务和使命,进一步明晰工作推进思路,使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使命和任务与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目标更好地对接。

    当然,合理“定标”,也必须把保障经济安全,规避风险摆在重要位置。一些关键的领域和行业如金融业,并非是开放程度越高越好,具体开放程度和开放措施一定要慎之又慎。美国是世界上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保护金融业安全的措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依据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标”,抓好河南以高层次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关键

    要充分发挥现有开放战略、开放门户、开放平台和载体的优势,必须站在党和国家的大局上谋划开放工作,拓展更大的发展格局和更广阔的发展视野。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河南叠加,一系列开放门户、开放平台和开放载体作用发挥、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河南实现高层次开放的优势。要使这些战略、门户、平台、载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对管理层和相关管理部门也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实现郑州航空港的战略定位,我们就面临着一系列的考验。要把郑州航空港建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就需要主动加强区域航空运输工作的协调,积极开展政策实验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强化航空港国际货物运输的可持续的优势和吸引力,引进更多国际航空和物流企业,建立基地航空公司,同时促进物流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设综合物流园区、保税仓、电商海外仓等,开展境外货物集疏业务。要实现航空港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就需要把航空港建成培养高端开放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大学校、大熔炉,更多为内陆地区培养输送人才,同时招商引资工作要进一步抬高门槛,通过产业层次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合理布局,带动广大腹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开放的姿态大力集聚人才,为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第一资源”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河南作为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是公认的事实,但是高端人力资本短缺也是不争的现实。特别是在面临发展方式转变、动能转换、传统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河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加快培育、引进、集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抢人才大战”,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长沙的“人才新政22条”等,北京、上海也相继推出人才重磅新政。2017年4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后,2017年11月23日郑州市委市政府举行“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其他各个省辖市也都相继出台相关措施,引进人才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但从总体上看,引进人才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在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人才流动的大环境下,要大规模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必须强化开放的观念,实行开放的政策。同时,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如何使出台的政策充分落实,如何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广阔的舞台、干事的环境和上升的空间,充分满足人才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求,处理好引得进与留得住、用得好的关系,如何以灵活的机制处理好所有与所用的关系,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如何支持优势央企、国企、高校大规模集聚人才,都要基于开放的环境和开放的需要进行研究。

    立足自主创新,大力推动开放创新,打造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根据《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达到179.4万人,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院士工作站292家,国家高新区7家,高新技术企业22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6万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这一系列数据是河南长期努力形成的创新家底儿,来之不易。但是,与建设中西部创新高地和实现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比,这些家底儿是远远不够的。

    要提升河南的“第一动力”,不能仅仅依靠河南自身的创新队伍和创新能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环境,培养全球视野,推动开放创新。基于河南在人才集聚、创新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要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就应该在推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视野,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推动开放创新,尽快把河南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集成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

}

原标题:张爱军调研泗阳县:以认真、顶真、当真的务实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

(速新闻记者 魏欢庆 柏志勇)5月6日,市委书记张爱军在泗阳县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深化思想大解放,以认真、顶真、当真的务实作风,鼓足干劲推动泗阳高质量发展。

张爱军先后察看了中国杨树博物馆、北门大沟生态治理工程、海欣纤维、华绿生物科技等项目,并到卢集镇郝桥村走访慰问了部分贫困户。

在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后,张爱军说,近年来泗阳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城市建设呈现魅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工程重点突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张爱军指出,进一步推动泗阳经济社会发展,要真学、真悟、真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理解透、用得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切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年历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重点思考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抓住发展政策机遇、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等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升华认识中提升站位,进一步找到工作思路,找准发展路径。

市领导宋乐伟、张晓伟陪同调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本报讯 昨天下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一次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绍兴市“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推进工作情况等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志桂,副主任及秘书长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绍兴市“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的汇报。绍兴是全省最早建立国际友城的地级市,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与“一带一路”沿线48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并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友协颁发的国际友城合作奖。

  会议认为,面向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要牢固树立“开放兴市”的理念,以“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友城建设为抓手,合理规划布局,推进“典范友城”创建,实施“大交流”“大周边”“大友城”三大工程,进一步提升绍兴新一轮对外开放新水平;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流合作为基础,在巩固、提升、拓展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机制,全力办好“国际友城大会”,进一步提升国际友城建设新水平;要加强国际城市营销,以人文先行创新对外人文交流形式,以建设“一带一路”枢纽节点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绍兴开放城市国际化新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情况的汇报。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成绩的同时,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处理三权关系,全面落实农村土地各项权能;进一步加强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能;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坚持综合施策,着力强化“三权分置”保障措施,整体提升我市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水平,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