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出名?

原标题:一上班就无比痛苦

都置顶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每天一上班就感到很痛苦,很害怕上司问话工作,根本原因是不喜欢这个职业(职业会计,做的是假账,有点风险,搞不好要坐牢的)可是没有勇气选择别的,工作变得被动的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兴趣爱好。

周冲姐姐,我用什么办法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自己能做的呢?想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为了谋生。很少有人从工作第一天,就明确意识到,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工作只占三分之一。

不过,什么时候明白都不晚。

这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辈子工作都只是谋生,而 把剩余的十六个小时中,全部投放给自己热爱的东西。

建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是专利局的小职员。

发现和命名氧气的化学家拉瓦锡是法国的总税务官。

写《城堡》的文学大师卡夫卡白天在银行上班。

当然,励志是可耻的。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成为爱因斯坦、拉瓦锡和卡夫卡。

然而,道理却多少有些相通。

比如, 为了我们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付出时间和心血,我们不会期待有什么明确的回报,这个付出的、探究的过程就足够让我们愉悦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用爱好谋生,反倒常常不能让自己保持纯粹的心态,因为谋生对回报有紧迫的要求。

所以,以你现在的状况根本不用太焦虑,可能正是一个好时机呢。

第一,你有没有什么东西特别感兴趣,就像想男朋友一样日思夜想,不黏糊一下就寝食难安?

第二,你现在的工作,能够满足谋生和养家吗?能够给你留下多少时间和精力?

这两个问题有了答案以后,就可以评估目前的状况,并考虑做出选择了。

首先是钱,其次是时间,最后才是你的爱好或者情怀。

不管什么选择,你首先要保证:钱能够满足谋生和养家,还有一些盈余,可供你投入兴趣爱好。

不管什么选择,你都要在保证第一条的情况下,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你爱做的事情。

另外,你还说到做假账的问题,这一点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良心状况,更要仔细评估它的潜在风险。

想办法规避掉它,会利大于弊。

从长远来看,不作恶,也是对自己有利的。

总之,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你所谓的兴趣爱好,给你的身心带来的战栗般的兴奋和愉悦,可能需要辨别一下: 我对它可能只是好奇,而不是真的很喜欢,真的很想飞蛾扑火一样把自己放进去?

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种附在骨髓里的东西,那你目前干什么工作,都不能影响到你去追求它。

谋生也许看上去不伟大,但它却一点也不卑微,也不可耻,它就像睡觉一样,是你明天可以从容而有余力地应付世界的必要手段。

想到下班之后,家里有自己心爱的小事情,正等着自己去学习,去琢磨,去研究,那么,哪怕一天抹八个小时桌子,你也不会感到厌烦的,对不对?

不要带着厌烦的心态做选择,这一点也许很重要。

}

新近北京若干网络软件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招聘人才时打出“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的口号,与传统做法大相径庭,这很让一些人不解。没有工作经验也能成为一种优势?

 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注意到,这些行业都对创造与创新能力有特别要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藉此为生。而“没有工作经验者”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成规束缚与种种拘囿,因此可能带来革命性想法。事实上大发明家常常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如爱因斯坦是个小职员,只在业余时间研究相对论,当他成为职业科学家时,大的学说架构已初具规模,接下来的工作只是修补和完善而已。而他痴迷的统一场论,终其一生也没完成。乔布斯曾说“: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他21岁在自家车库里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他手中的那个苹果几乎改变了全世界,iPhone4风靡中国。所有伟大发明通常都产生在青年时代,原因之一就是当事者还没有多少经验,保持着对世界和研究对象新鲜的感觉,可以异想天开。而成熟之后,他们往往就变得拘谨了,也守旧了。

创新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则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我国在影响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快速进步,而且在某些方面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如丰富的人力资源、充裕的资金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日渐提高,在科技领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集成蕊片”的突破等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中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这些成果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我国经济至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的矛盾长期存在,压力日益增长。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引进,缺乏技术创新,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低端产品生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工厂”,实际上我国就是产品加工或组装的基地,而不是产品技术研发基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发展成本将越来越大,在日趋广泛的国际竞争中,将越来越被动。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则迫切需要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制度设计和具体举措。与其用旧经验来束缚人的思想,还不如不要“刻舟求剑”式的经验。如美国近年来风行的“木匠教学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实,“木匠教学法”方法很简单:给孩子们一些木块和量尺,由他们去量木板的长宽高低,然后拼造一些简单的物体。这样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了尺子的用途与方法,也理解了线段长短间的加减关系。而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和解答孩子们在动手劳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木匠教学法”――这种“创造力教育”方法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从而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
爱因斯坦,一个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在12岁时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笨蛋”学生,竟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名人;他是专利局的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又一个犹太人;他把全身心献给了宇宙和人类,两个妻子先后离他而去……他一生充满坎坷和奇迹,却为全世界带来欢乐和进步.他是举世公认的科学圣人,人类历史上智慧最杰出的天才,被人们成为“二十世纪的哥白尼”.在科学史上,只有伽利略与牛顿可与之比肩,然而却没有谁比得上他那无私的胸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感人的魅力.故事一:儿子和爸爸有一天,爱德华问他爸爸爱因斯坦.“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出名啊?”爱因斯坦哈哈笑了,他拿过孩子正在玩的大皮球,意味深长地说:“你看,有一只瞎眼的甲虫在这个球上爬行,他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弯曲的,幸运的是爸爸知道.”故事二:特别的书签爱因斯坦有一次用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做书签,竟把这本书遗失了.另一个故事是他在一家餐馆忘记带眼镜,他请侍者念一念菜单,结果侍者满含委屈地说:“先生,我可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 读完爱因斯坦传,才知道所谓的伟人都不是一开始就很伟大.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专注于一件事,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也阻止不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看名人的爱因斯坦是如此谦虚,我们普通人还有什么值得骄傲呢?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