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真的能实现财务自由案例吗

原标题:?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复利思维

主播丨阿关 文丨国馆文化

万科在北京建了一栋租赁房,只租不卖,呼应「租购同权,结果租金一出来,吓了所有人一跳:

90 平米的房子,租金 180 万,10 年,一次性付清。

180 平米的房子,租金 360 万,10 年,一次性付清。

如果是你,你会租房还是买房?

这个问题,等你看完文章后再回答吧。

复利思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吴晓波作为新秀流行财经作家,1990 年参加工作,做新华社的财经记者,那个时候的月薪是 70 元。

从 1996 年,吴晓波开始写他的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开始,他说:

「我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这个计划,坚持了很多年。

就这样,吴晓波以非常惊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写一本书,拿来的稿费,每年买一套房。

当然,那个时候中国房地产还未开始腾飞,买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1999 年的时候,他还买下了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租赁期 50 年,当初花了 50 万元,现在这座小岛的估值已达数千万元。

「我挺喜欢钱的。」吴晓波说。

如今吴晓波是中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办公,号称「一个亿也买不动」的独立经济作家。

为什么我要讲吴晓波的故事,因为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时间(20 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房地产),长期坚持(20 年),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

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我不想探讨如何进行房产投资,但我想讲讲复利思维,那什么是复利思维呢?为什么说吴晓波是普通人利用复利思维,实现财务自由的典型?

假设一张 0.04m 的普通纸张足够大,将其对折,再对折,如此重复对折 64 次,大概会有多高?

很多人想,一张纸才多厚呀?薄薄的一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折 64 次,撑死了也就几层楼那么高,10 米?20 米?这已经算是极限了。

而事实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话,一张薄薄的纸,对折 64 次,其高度 万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才 38.4 万公里。

这就是复利思维的力量。

如果你还不能相信的话,再看一个问题:

一片池塘出现了一小块浮萍,它每天增长一倍,预计 10 天就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多少天能长满一半水面?

也就是说,你第九天看的时候,才覆盖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时间,就覆盖全部了,听起来魔幻,但事实如此。

当你有 5000 万美金时,你只是个千万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内,你就会变成亿万富翁。

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做事情 A,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又会反过来加强 A,不断循环。

正如一张纸的对折,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结果翻倍。

正如滚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雪球又能够粘上越来越多的雪,如此不断重复,雪球会大到不可想象。

正如财富的积累,当你有了盈余资金,即使不多,只要能产生盈余,哪怕很低的盈余(例如回报率 5%),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经济学家用一个式子表达复利效应:(1+r)n 。

R 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 代表时间。

R为正时,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一餐吃三碗饭,一口气上六楼不用喘。

只要 R 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在财富积累领域理解复利思维,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 99% 的财富,都是他 50 岁之后获得的。

也就是说,50 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 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

关于财富积累,巴菲特在其 2006 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

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答案是并不让人钦佩,才仅仅只是 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 530 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巴菲特太远了,讲个普通人的吧,毛顺生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父亲。在毛顺生之前,毛泽东家是贫农,很穷,叮当响。

毛顺生带着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年把一定比例的收成积累起来,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去买地。

对,什么都不干,只买地。——在那个农业的年代,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黄金。

于是,他们家进入了这样一个循环:

攒钱——买地——扩大生产——攒更多钱——买更多地——产出更大。

到了毛泽东这一代,他们家已经有大片土地了。

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既然按照复利思维的效应,挣钱很容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挣不到钱?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即使年 5% 的回报率,100 年后,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问题是: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 100 年每年 5% 的回报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

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

高回报率意味着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90 年代的股票,10 年的房地产,17 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这个时代不缺机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会成为首富 ,但实现普通人的资产增值保值还是不难的。

一夜暴富总是很难的,但慢慢挣钱相对容易很多。只可惜,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做难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

复利思维可以用来思考人生,而不仅仅是财富积累。

李笑来当了 7 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 2 个小时书。2016 年 12 月份,他在得到上线了一个专栏,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你知道这个专栏最后卖了多少份?105866 份,营业额 2000 多万,不到 5 个月的时间。

去年,电视剧《欢乐颂 2》大火,安迪作为职业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都要看 2 小时书,不管再晚,必须至少看 2 个小时。

《欢乐颂》 5 个女主角里面,也就安迪有看书的镜头。

日积月累几十年,同样的年龄,无论是在气质、认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也许你会觉得,安迪是虚拟的,李笑来离自己太远。

那来说说雷海为吧,一个外卖小哥,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成为年度冠军。

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某种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们一定会认为,他们背后付出的辛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记者问雷海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啊?哪有时间看诗词呢?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背诗词是比较合适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时候、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背诗,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这段时间,我回到住处换过电瓶,吃过午饭,有那么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这个时间相对充足,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读几首诗词。

你看,等餐、等红灯、回到住处换电瓶休息的时候,背个把小时诗词。

辛苦吗?好像也没有到挑灯夜战的地步。辛酸吗?和你等红灯、坐地铁看手机,其实是一样的。

正是这日积月累的一个小时阅读,一个外卖小哥击败了一名北大硕士。

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积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连续 40 年没有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做到这样,难吗?我一开始以为,难。

如果让我做到连续 1 年不生病,可能还可以。但连续 40 年不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难,真的很难。

后来,我看到了张全通的故事:

一个 76 岁的老人,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样,首先看起来就不像 70 多岁的。一身肌肉,虽然不是浑身大块头,但皮肤没有松弛,身体赘肉很少。

更重要的是,张全通对记者说:

「我从 30 岁之后,就从来没生过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

怎么做到的呢?每天坚持慢跑 2 公里,游泳半个小时,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只要海水没有结冰,再冷我都不怕,别人穿着棉袄,我只穿一条泳裤,到海里就跳下去。

从 31 岁开始,整整坚持了 46 年。这样的坚持带来的回报就是:

他的身体素质和样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 20 岁。

健康也是有复利的,你今天多锻炼 20 分钟,身体就能得到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

其实要身体健康真的不难,一日三餐正常吃,别熬夜,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难吗?不难,用点心都能做到。

一直坚持,身体就会给你回报。

人脉也是一个复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

职场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情感银行」。

今天,你损害了一个朋友的利益,就是从「情感银行」中取了钱;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赢,即是往「情感银行」中存了钱。

「情感银行」其实就是你的人脉资源,一个人「情感银行」中的存储越多,意味着人脉资源越丰富。

简单来说,一个天天需要麻烦同事的人,和一个天天能给同事带来帮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样的。

人际关系大师斯蒂芬·杰姆提出「微笑原则」:

每天早上上班,对每一个同事微笑,一年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微笑所传递之人,又会把对你的好印象扩散出去,并在行为上反馈给你。

例如,在与你共事时更加积极,对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这些反馈会促使你更喜欢微笑待人。

人脉复利的最终回报是,你将会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你,立刻会有人附和说:「他可真不错啊!

复利思维背后的 4 点优秀品质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报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报。在财富投资方面,别说年回报率 5%,10% 都未必接受得了。

于是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借钱,贷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报率同时意味着高风险率,一朝亏空,满盘皆输。

真正的智者,追求稳健增长,更看重长期性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的回报率。

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复利思维规划自己人生的人,都有着简单但常人却难以做到的品质: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后面有了临界点,才会爆发出效果:

胡炜炜做了 10 年的汽车记者,才创办了摩拜;papi 酱在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才开始火起来。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质就是:耐心,坚持。

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熬夜加班挣钱,牺牲健康去获取财富,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获得利益,同样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脉,你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朋友。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策略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要透支,无论健康、人脉、财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

你需要有大局观,能沉得住气,对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点点,十年后,你就废了。

犹如吴晓波一般坚定而强烈的目标感,一年一本书,一年买一套房,大家都唱衰房地产的时候,他坚持随着经济的发展,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会越来越值钱。

目标感,决定你能否在一个方向持续走下去,做任何决策时都务必要知道,变更方向是有成本的。

尤其是当你已经在一个方向努力很长时间,此时变换方向,成本非常大。

很多人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瞎选,4 年之后找工作和专业毫无关系,是不是同样意味着荒废了好几年时间呢?

所以,目标感愈强烈,复利思维对你人生的影响会越大。

4)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奋使人进步」、「劳动光荣」。

这让中国人对勤奋有种莫名的依赖感。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努力、勤奋,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很多人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

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思考战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这份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吗?你们到底是在工作,还是想借勤奋之名给自己营造一种充实感?

财经作家欧盛说:「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觉,很多时候没有多大区别。

你始终要记得,复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质量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走得长远。

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

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阅读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锻炼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出门精装打扮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的人......

所有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伟大,都很平凡,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坚持,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希望你看到这里能明白:

当你付出时,回报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么做能坚持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

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看书有道经授权发布文章。

看完点个,让我知道你还爱着我↘↘↘

}

普通人应该如何投资理财

为什么要学习理财?股神巴菲特说:“一个人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是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持续投资理财!“

作为工薪阶层要学会投资理财,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值,避免陷入以时间换金钱的陷阱,要让金钱为你工作。金钱永不眠!

财务自由的标志是被动的收入大于主动的收入。主动的收入是靠主动的工作换来的收入,即为钱工作获得的收入。被动的收入是不必主动地工作就能获得的收入,即钱为你工作所带来的收入。 ????

被动的收入通常来自股票(份)、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以及土地、房产、版权等。

股市是财务自由必经之路。这么多工具方法中投资股票是实现财富自由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在股市上,整体而言,可以做以下三件事情:

琢磨2和3的人很多是赚钱的,琢磨1的人很少有赚钱的。

大部分人是没有什么投资能力的。

首先,要承认自己没什么投资能力。其次,要降低收益预期,对大部分人来说投资指数基金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适合好好工作,日积月累慢慢攒钱,等可用资金达到年收入的2倍以上做投资才有意义。 然后投资稳定的复利性增长实现财务自由。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生最好的投资,就是定投指数基金。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比原子弹更大。巴菲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复利的奇迹,年均20%的投资复合增长率,让他登上了财富之巅。

段永平说:“经常看到人们对平均每年15%+的回报非常不屑,不是很理解,似乎他们一出手就应该是5倍 10 倍啥的。平常年景的说法很有趣,因为对我而言每年都是平常年景。”

每年复利 15%+效果惊人,勿贪心不足蛇吞象不亏就已经跑赢85%的人了。 所以投资之前要降低收益预期,不亏就已经是赚了。

巴菲特曾说过:“学习投资很简单,只要愿意读书就行了。”

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事实上,工作无论有多忙,巴菲特每天都要挤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这,对于一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来说,并不容易。

读书和终生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知识、眼界、人格和投资能力的最佳途径。

}

原标题: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复利思维

前段时间,万科的一则新闻刷爆朋友圈。

万科在北京建了一栋租赁房,只租不卖,呼应“租购同权”,结果租金一出来,吓了所有人一跳:

“90平米的房子,租金180万,10年,一次性付清。”

“180平米的房子,租金360万,10年,一次性付清。”

如果是你,你会租房还是买房?

这个问题,等你看完文章后再回答吧。

吴晓波作为新秀流行财经作家。1990年参加工作,做新华社的财经记者,那个时候的月薪是70元。

从1996年,吴晓波开始写他的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开始,他说:

“我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这个计划,坚持了很多年。”

就这样,吴晓波以非常惊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写一本书,拿来的稿费,每年买一套房。

当然,那个时候中国房地产还未开始腾飞,买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1999年的时候,他还买下了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租赁期50年,当初花了50万元,现在这座小岛的估值已达数千万元。

“我挺喜欢钱的。”吴晓波说。

如今吴晓波是中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办公,号称“一个亿也买不动”的独立经济作家。

为什么我要讲吴晓波的故事,因为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时间(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房地产),长期坚持(20年),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

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

爱因斯坦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我不想探讨如何进行房产投资,但我想讲讲复利思维,那什么是复利思维呢?为什么说吴晓波是普通人利用复利思维,实现财务自由的典型?

一片池塘出现了一小块浮萍,它每天增长一倍,预计10天就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多少天能长满一半水面?

也就是说,你第九天看的时候,才覆盖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时间,就覆盖全部了,听起来魔幻,但事实如此。

当你有5000万美金时,你只是个千万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内,你就会变成亿万富翁。

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正如滚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雪球又能够粘上越来越多的雪,如此不断重复,雪球会大到不可想象;

正如财富的积累,当你有了盈余资金,即使不多,只要能产生盈余,哪怕很低的盈余(例如回报率5%),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

当r为正时,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一餐吃三碗饭,一口气上六楼不用喘。

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在财富积累领域理解复利思维,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也就是说,50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

关于财富积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

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答案是并不让人钦佩,才仅仅只是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巴菲特太远了,讲个普通人的吧,毛顺生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父亲。在毛顺生之前,毛泽东家是贫农,很穷,叮当响。

毛顺生带着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年把一定比例的收成积累起来,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去买地。

对,什么都不干,只买地。——在那个农业的年代,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黄金。

于是,他们家进入了这样一个循环:

攒钱——买地——扩大生产——攒更多钱——买更多地——产出更大。

到了毛泽东这一代,他们家已经有大片土地了。

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既然按照复利思维的效应,挣钱很容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挣不到钱?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即使年5%的回报率,100年后,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问题是: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报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

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

高回报率意味着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产,17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这个时代不缺机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会成为首富 ,但实现普通人的资产增值保值还是不难的。

一夜暴富总是很难的,但慢慢挣钱相对容易很多。只可惜,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做难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

复利思维可以用来思考人生,而不仅仅是财富积累。

李笑来当了7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书。2016年12月份,他在得到上线了一个专栏,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你知道这个专栏最后卖了多少份?105866份,营业额2000多万,不到5个月的时间。

去年,电视剧《欢乐颂2》大火,安迪作为职业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都要看2小时书,不管再晚,必须至少看2个小时。

欢乐颂5个女主角里面,也就安迪有看书的镜头。

日积月累几十年,同样的年龄,无论是在气质、认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也许你会觉得,安迪是虚拟的,李笑来离自己太远。

那来说说雷海为吧,一个外卖小哥,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成为年度冠军。

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某种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们一定会认为,他们背后付出的辛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记者问雷海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啊?哪有时间看诗词呢?”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背诗词是比较合适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时候、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背诗,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这段时间,我回到住处换过电瓶,吃过午饭,有那么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这个时间相对充足,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读几首诗词。”

你看,等餐、等红灯、回到住处换电瓶休息的时候,背个把小时诗词。

辛苦吗?好像也没有到挑灯夜战的地步。辛酸吗?和你等红灯、坐地铁看手机,其实是一样的。

正是这日积月累的一个小时阅读,一个外卖小哥击败了一名北大硕士。

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积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连续40年没有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做到这样,难吗?我一开始以为,难。

如果让我做到连续1年不生病,可能还可以。但连续40年不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难,真的很难。

后来,我看到了张全通的故事:

一个76岁的老人,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样,首先看起来就不像70多岁的。一身肌肉,虽然不是浑身大块头,但皮肤没有松弛,身体赘肉很少。

更重要的是,张全通对记者说:

“我从30岁之后,就从来没生过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

怎么做到的呢?每天坚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个小时,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只要海水没有结冰,再冷我都不怕,别人穿着棉袄,我只穿一条泳裤,到海里就跳下去。”

从31岁开始,整整坚持了46年。这样的坚持带来的回报就是:

他的身体素质和样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20岁。

健康也是有复利的,你今天多锻炼20分钟,身体就能得到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

其实要身体健康真的不难,一日三餐正常吃,别熬夜,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难吗?不难,用点心都能做到。

一直坚持,身体就会给你回报。

人脉也是一个复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

职场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情感银行”。

今天,你损害了一个朋友的利益,就是从“情感银行”中取了钱;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赢,即是往“情感银行”中存了钱。

“情感银行”其实就是你的人脉资源,一个人“情感银行”中的存储越多,意味着人脉资源越丰富。

简单来说,一个天天需要麻烦同事的人,和一个天天能给同事带来帮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样的。

人际关系大师斯蒂芬·杰姆提出“微笑原则”:

每天早上上班,对每一个同事微笑,一年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微笑所传递之人,又会把对你的好印象扩散出去,并在行为上反馈给你。

例如,在与你共事时更加积极,对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这些反馈会促使你更喜欢微笑待人。

人脉复利的最终回报是,你将会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你,立刻会有人附和说:“他可真不错啊!”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报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报。在财富投资方面,别说年回报率5%,10%都未必接受得了。

于是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借钱,贷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报率同时意味着高风险率,一朝亏空,满盘皆输。

真正的智者,追求稳健增长,更看重长期性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的回报率。

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复利思维规划自己人生的人,都有着简单但常人却难以做到的品质: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后面有了临界点,才会爆发出效果:

胡炜炜做了10年的汽车记者,才创办了摩拜;

papi酱在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才开始火起来。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质就是:耐心,坚持。

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熬夜加班挣钱,牺牲健康去获取财富,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获得利益,同样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脉,你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朋友。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策略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要透支,无论健康、人脉、财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

你需要有大局观,能沉得住气,对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点点,十年后,你就废了。

犹如吴晓波一般坚定而强烈的目标感,一年一本书,一年买一套房,大家都唱衰房地产的时候,他坚持随着经济的发展,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会越来越值钱。

目标感,决定你能否在一个方向持续走下去,做任何决策时都务必要知道,变更方向是有成本的。

尤其是当你已经在一个方向努力很长时间,此时变换方向,成本非常大。

很多人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瞎选,4年之后找工作和专业毫无关系,是不是同样意味着荒废了好几年时间呢?

所以,目标感愈强烈,复利思维对你人生的影响会越大。

4)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奋使人进步”、“劳动光荣。”

这让中国人对勤奋有种莫名的依赖感。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努力、勤奋,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很多人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

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思考战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这份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吗?你们到底是在工作,还是想借勤奋之名给自己营造一种充实感?

财经作家欧盛说:“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觉,很多时候没有多大区别。”

你始终要记得,复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质量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走得长远。

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

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阅读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锻炼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出门精装打扮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的人......

所有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伟大,都很平凡,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坚持,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希望你看到这里能明白:

当你付出时,回报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么做能坚持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

*作者简介::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快乐的人,都有温润的趣味》正火热销售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现财务自由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