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个人信息被人拿到,别人会电脑拿去维修多久能拿到网上贷款吗?

“哥,办不办贷款?”如果你接到类似电话,一定很纳闷:从没和金融中介公司打过交道,对方怎会有我的个人信息资料?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渝中区公安分局获悉,渝警行动2018专项工作开展以来,破获多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打掉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从事金融贷款中介业务的公司18家,抓获并采取强制措施186人,起诉110人。

渝中区网安支队民警侦查发现,大坪一家金融中介公司在互联网上存在购买、交换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该公司负责人雷某通过在网上购买、与同行业交换等方式,获取大量有投资意向的客户信息,再以公司名义组织员工打电话推销贷款业务。

抓捕雷某后,民警顺藤摸瓜追查信息来源,又抓获涉嫌向雷某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王某和梁某。在重庆一家银行信贷部工作的王某,利用工作之便获取银行申请办理大额度信用卡的客户资料,以1元1条价格卖给雷某,获利近2万元。梁某是市内一家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同样利用工作之便获取楼盘业主资料,将5万余条信息打包卖给雷某,非法获利800余元。

同样是出售了上万条个人信息,为啥王某和梁某的卖价差别很大?网安支队民警罗珂介绍,银行特定信息属一手资料,更受买家欢迎。重庆晚报记者从办案民警处得知,雷某所在的金融中介公司主要从事联系有贷款需求意向的客户,组织员工进行电话营销,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介绍客户在银行办理贷款后获得提成。

王某每月有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任务,他将客户资料交由雷某组织员工电话联系客户。雷某联系到有贷款意向又符合条件的客户,再交由王某办理贷款业务手续。因此,王某除了出售客户资料牟利,还赚了完成银行贷款业务后的提成,雷某赚了介绍客户办理贷款的中介费,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截至案发,雷某靠售卖个人信息获利8万余元。

贩卖企事业单位内部通讯录

不久前,一家单位的出纳员小欧向渝中警方报警,他接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经理马某电话后,向该公司转出10万元,事后发现可能上当受骗。渝中警方迅速开展案侦,抓获了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马某以及出售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吴某。

经查,吴某成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非法从事全国各地企事业内部通讯录网上贩卖活动,招聘了3名业务员在网上发布广告信息,大肆贩卖全国各地企事业内部通讯录。吴某参与的是一个庞大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网络,涉及全国各地上百余名犯罪嫌疑人,各嫌疑人间犯罪行为相互交集,证据错综复杂。

民警对吴某电脑中存储的单位内部通讯录资料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公民个人信息数量74万余条,贩卖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内部通讯录交易500余次,被侵犯对象涉及全国28个省(市),交易总金额45万余元。目前,警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扣押大量手机、电脑等作案工具,查获企事业单位内部通讯录上百万条。

渝中警方提醒,除了在购买房屋、投资理财、登记快递等过程中注意个人信息的使用外,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公司也应尽到保护信息的责任,防止内部人员泄露客户信息、黑客窃取系统内存储的客户信息等情况发生。

}

  很多人在资金短缺又遭到银行贷款拒绝的时候,会想起去。但是,选择在网上进行贷款,很多人又心存忧虑,常常担心自己在网上贷款,会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很多风险。那么,个人信息究竟会不会被泄露呢?

  其实,大家担心这个问题是十分正常的。因为无论在网上的贷款是否成功,都需要提前向平台事先递交相关的个人资料,其实,只要大家选择的是正规的贷款机构,借款人的个人信息是不会被泄露的。在贷款人和借款机构签订相关的贷款合同时,贷款机构会和用户签订协议,其中就包括了保密协议,内容包括贷款公司有保密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所以,大家是不用过于担心的。一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或资料被泄露,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大家该如何选择正规的贷款公司贷款呢?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一些方法。

  一、网络贷款公司是否正规

  即便是网络贷款公司,也是应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的,借款人可以先到贷款公司去实地了解以下情况。要先看看他们的营业执照是否齐全,可不可以提供营业执照给借款人查看。再看过他们的营业执照后,还要查看他们的注册资金,注册资金少于一百万的公司,基本都是不太靠谱的公司,基本就可以不用考虑了。

  二、了解贷款公司资金来源

  借款人在进行贷款时,还要先看看这家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否可靠。雄厚的资金保障是一个贷款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不明朗,而且贷款资金偏少,那么也要小心,以防是什么不正规、不干净的贷款公司。特别是那些声称24小时营业的贷款公司,多半都是不靠谱的,没有哪家正规的贷款公司是24小时营业,正规贷款公司都有固定上班时间。

  三、贷款前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正规贷款公司在贷款下来钱是不用支付任何费用的,都是在放款时才会支付相应的费用。不正规的贷款公司会在申请贷款时就开始以各种名头收取费用的小额贷款公司,千万不要相信,还有就是那种贷款时手续十分简单,资料审核相当宽松、贷款预期年化利率低到诱人的,也是十分不靠谱,不可以相信的。

  希财网承诺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同样的额度、同样的三步申请,一分钟就可迅速匹配 信贷经理。门槛更低、费率更低、品种更丰富。建议大家办理希财网贷款,

       关注“财来啦”(xicaidk)??微信??公众号,三步即可快速完成贷款,选择多、到账快、额度高、手续简便。

}

  想要他人的贷款记录、快递地址、手机实时定位等个人信息,只要在QQ群里提出需求,就会有人回应。买家通过微信转账交易后就能拿到这些准确、私密的个人信息。今年5月,山东菏泽警方侦破一起定制型贩卖个人信息案,抓获嫌疑人29名,其中包括银行员工2人,快递公司员工1人,电信公司员工1人,查明涉案资金500余万元,查明交易公民个人信息共计200余万条。

  QQ群里交易个人信息

  “最初的线索是在QQ群里发现的,十几个QQ群,人数最多的能达到2000个。”办案民警介绍,这些QQ群里有个人信息的买家和卖家,还有很多中间商,“只要有人提出需求,群里就会有人回应,双方再私聊进行交易”。民警调查发现,一个网名叫“弥勒佛”的人是交易较多的中间商,民警遂从其开始调查。

  “中间商就是二道贩子,他们和很多数据源头联系,信息通常在多个中间商中倒手加价。”民警从“弥勒佛”处查获的一张个人信息价目表显示,航班记录、个人银行流水(明细)、手机定位信息等均可查询,价目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民警侦查发现,“弥勒佛”真实身份为马某,居住在菏泽市东明县,用手机QQ和微信联系业务。民警通过调取马某的银行交易记录发现其上家是一个网名叫“天天”的人。

  “天天”的数据从哪来的?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数据源头和多个中间商联系的巨大交易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快递公司库管成内鬼

  菏泽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办案民警张仁举介绍,“天天”是圈内名气较大的一个买卖个人信息的中间商,因能提供各种各样全套的个人信息而被圈里人熟知。

  “这是一条由内鬼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者形成的黑色产业链条”,张仁举介绍,多是源头的嫌疑人利用工作之便,查到公民的个人信息后,再将这些信息卖给中间商,这些信息经过多次加价倒卖之后,流入到实施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的嫌疑人手中。

  办案民警介绍说,“天天”在圈内做了3年,联系着不少数据源头。从“天天”着手,民警查获了7个数据源头,其中包括银行员工2名,快递公司员工1名,电信公司员工1名。

  “被倒卖的征信信息从两个银行员工处流出。”办案民警介绍,调查发现,征信信息从河南省信阳市珠江村镇银行的两名员工甄某及张某处流出。快递信息从顺丰快递上海站的一名仓库管理员王某的手中流出,而手机定位信息是因为号码百事通公司的员工陈某出售了查询密码。

  办案民警介绍,金融机构的内部员工可以查询个人的征信信息。除征信信息外,嫌疑人提供给他人一张截图显示,银行“内鬼”通过其所在银行系统查询、贩卖个人资产规模、信用等级以及银行账户余额等银行客户信息。号码百事通有查询定位业务,嫌疑人陈某掌握密码,他把密码卖给了别人。马某的价目表显示,“联通定位:270元/次、电信定位:450元/次、移动定位:580元/次”。

  5月13日,专案组的民警开始抓捕行动,辗转北京、广西、广东、四川等13个省市,对涉案犯罪嫌疑人开展集中抓捕行动。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数据源头和中间商被一网打尽。最终抓获楼某、马某等29名嫌疑人,摧毁了多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链条。

  银行员工卖征信信息

  24岁的甄某原是信阳市珠江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负责贷款业务,他的女朋友邹某也一同被抓。邹某今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负责招揽业务。甄某可以在征信系统及银行系统中获取征信报告及储户信息,每条信息能卖到20元到40元不等的价钱。

  “我负责贷款业务,所以我是部门里唯一一个可以查询征信系统的员工”。甄某说,邹某了解他的工作业务,就找到他帮忙查一些人的征信信息,“她说一个朋友是做小额贷款的,想让帮忙查一些客户的贷款情况,没想到后来越查越多”。

  甄某从这家银行离职后,邹某还让他帮忙查征信信息,甄某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事张某帮忙。甄某说,他们利用工作间隙查这些信息,按照银行规定,拿到客户的授权书之后才能查询,但帮邹某查的这些信息均没有获得授权。民警介绍,甄某和张某前后一共查询两千多条征信信息,每条获利几十元。

  “一个叫牛牛的从朋友那知道我微信后加我,他说要找老赖,给我手机号让我帮忙查快递地址,每条给我30块钱”。王某今年25岁,原是顺丰快递上海站的仓库管理员。王某说,他已经在快递行业干了五六年,知道给别人查快递信息违反公司规定,但并不知道这么做违法。

  内鬼贩卖个人信息暴露哪些问题?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以下简称“网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看来,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薄弱。企业的内控责任制度不完善,导致公民的个人信息容易被窃取,“近年来,破获了这么多行业内鬼泄露信息的案子,对单位领导的责任很少追究”。

  公民个人信息以数据形式存在,多存储在相关系统或平台中,如何保护它的安全以及正确的被使用,需要审计等更多的制度来实现,谁查询了、复制了这些信息,应该有相应的记录。但目前的情况是,有些企业虽然有审计制度,但做得不到位,单位在有些账户出现了异常后,不能做到及时报案,发现了网络安全事件后,担心被追责不报告。

  个人信息泄露会助长电信诈骗吗?

  网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助长了电信诈骗犯罪,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后,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提供了更精准的条件,“增加了诈骗的可信性,为诈骗得逞提供了条件”。

  再有,犯罪分子获得了公民个人信息后,尤其是对公民财产相关情况的了解,扩大了电信诈骗损失,为骗取老百姓更多的钱财提供了支撑,“随着老百姓防范意识的增强,诈骗分子会想办法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强诈骗理由的可信性”。

  个人信息贩卖案件为何屡禁不止?

  网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的社会经济生活很活跃,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需求,有合法的需求,有不法的需求。从源头管控讲,现在缺乏一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对采集、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没有更为明确的法律约束;从法律适用讲,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在某些方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的打击缺乏更为明确的支撑,致使部分犯罪分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多是利用互联网联络实施的,是跨区域的犯罪,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强,再加上取证困难,致使办案成本比较高。

  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全国5个月抓3300余人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自今年4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累计查破刑事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00余人,其中抓获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网站等行业内部人员270余人,网络黑客90余人,缴获信息290余亿条,清理违法有害信息4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近900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拿去维修多久能拿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