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处理器10次高光时刻是什么意思,如何在创新上击败

原标题:英特尔一生的对手:AMD浮沉录

来源:内容来自「EDA365」,谢谢。

人们都知道AMDIntel是两个生死冤家,但你们知道他们很早以前曾经是一家企业么?

在半导体行业史上,“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曾有一个名词被认为是硅谷精神的代表——“八叛徒” (Traitorous Eight)。

肖克利曾开办过一家公司,但因为团队不和等,包括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等在内的八名员工最终在一美元的纸币上共同签名,宣告退出公司,这也是“八叛徒”的由来,而这八人随后于1957年成立另一家传奇公司——仙童。

一位名叫Donald C。 Hoefler的美国记者,曾在1971年写过名为《美国硅谷》的系列报道,他在稿件中分析道,几乎硅谷中的所有半导体公司都源于仙童。也正是Hoefler的稿件,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首次被赋予“硅谷”的称号。

可以说,硅谷里的公司多多少少与仙童有着渊源。曾有报道称,在1969年硅谷的一次半导体峰会上,400多名参会者只有24名不是仙童的前雇员,这也足以表明仙童在半导体史上的地位。

随着硅谷里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仙童在培育半导体人才的同时,人才不断出走,纷纷成立自己的公司,英特尔和AMD是“叛徒们”成立公司的代表。

1968年,“八叛徒”中的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成立了英特尔,而同样出身仙童的杰里·桑德斯则在1969年成立了AMD

AMD创始人杰里·桑德斯

但与英特尔相比,AMD的出身似乎差了不少,诺伊斯被称为“集成电路之父”, 摩尔则是“摩尔定律”的提出者,而桑德斯只是仙童负责销售的高管。如此出身使得英特尔以技术发展为导向,而AMD则以市场为导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技术发展导向使得英特尔优势明显。华美半导体协会理事缪英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起,英特尔在过去50年里推动了摩尔定律,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对美国半导体行业起到引领作用。

实际上在成立之初,英特尔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内存芯片。1970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芯片C1103,并在两年后实现年收入超过2300万美元,到1974年,英特尔在全球DRAM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2.9%。

DRAM的成功助力英特尔在1971年上市,也就在这一年,英特尔研制出了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但在彼时,内存芯片仍然是英特尔的主要营收来源。

随着日本等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兴起,在内存领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至1984年已下降至全球DRAM市场份额的1.4%。此期间内英特尔的处理器业务开始展露光芒,1974年英特生产的8080处理器更是为X86架构的处理器往后30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982年IBM公司对计算机系统和微处理器采用第三方外包,但因为英特尔在8086处理器产能不足,被迫开放允许第二家芯片处理厂商加入,以保证IBM对于处理器的供给。Intel与AMD开始联手生产8086处理器,AMD沦为intel的代工厂,正是这个原因AMD挖到了第一桶金。

这段时期一度被视作两家处理器巨头的“蜜月期”。 然而好景不长,1986年Intel推出了成功的80386系列处理器,代表性的产品为386DX-33,主频达到33MHz。它集成了32万个晶体管,处理器支持多任务操作,PC图形用户界面,为运行Windows3.X提供了可能。然而从intel 80286兼容处理器来看,intel主频却远远落后AMD。因此intel决定与AMD决裂,并将AMD推到联邦法院,不过在裁定之后,AMD销量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处理器出货数量反超Intel。因此也让intel十分苦恼。

剧情反转:赶超与被赶超

似乎在对簿公堂之后,故事应该画上句号,但往后的剧情却像肥皂剧,出现多次反转。

英特尔的技术优势使得WinChip和Cyrix等小市场份额的公司逐渐被淘汰,而AMD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1995年,AMD收购了陷入困境的CPU设计公司NexGen,并成功推出K6系列。而K7(之后更名为Athlon,“速龙”)的推出则让AMD的风头压过英特尔,速龙高速FSB及高性能表现使得AMD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能够“超频”也让AMD获得了忠实用户。

英特尔推出586处理器拥有310万个晶体管

1993年586处理器问世,它继承了310万个晶体管,每秒可以运行一亿条加法指令,奔腾处理器的问世远远的把AMD甩在了身后,而为了避免与AMD命名雷同,英特尔并没有沿用之前586的叫法,而是采用全新的系列命名为Pentium。AMD则在长达4年的研发过程当中从来没有赢过intel。

直到1999年,AMD发布K7构架处理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速龙系列,频率从500MHz起,使用新的Socket A插口,而当时Intel的奔腾处理器仅为133MHz。K7的成功让AMD赚的盆满钵满,2000年AMD的净销售额达到了46亿美元。随便AMD乘胜追击,继续推出了K8架构处理器,K8最大的变化就是支持64位X86指令集。这种扩展技术后来成为了行业标准,击败了Intel的64位架构。到了2004年,台式机处理器市场份额竟然超过50%,首次高于Intel,当然这也是AMD最后一次高于Intel。

在当时,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速龙处理器可能会吞噬大部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市场咨询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时AMD占处理器市场的份额已达到22%。超越似乎指日可待。

2005年戈登·摩尔正式提出钟摆计划。即每一次处理器微架构的更新和每一次芯片制程的更新遵循“Tick-Tock”规律,每一次“Tick”代表着一代微架构的处理器芯片制程的更新,而每一次“Tock”代表着在上一次“Tick”的芯片制程的基础上,也正是这套计划,让Intel在06年之后逆转了局面,AMD开始节节败退。

AMD将业务中心转移到GPU研发上

至此Intel在高端处理器市场就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至今无人能敌。AMD不得不改变策略,被迫只能在价格方面展开竞争,这跟AMD在早期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到了2009年,AMD开始把业务重心放在GPU上,在CPU上不与Intel正面竞争。

AMD收购了ATI之后实现了快速融合,并逐渐公布了代号为AMD Fusion融聚计划。AMD坚持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传统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也就是APU。虽然在价格上拥有一定优势,但在性能上却显得差强人意。

官方给出的Ryzen1900系列产品对比英特尔i9和i7产品

十一年过去了,那些孩童时代一直使用AMD的人逐渐的步入了工作岗位,而AMD的APU在十一年后给了我们惊喜,2017年AMD推出了全新的CPU、GPU架构,制程工艺也升级到了14nm,Ryzen时代的处理器相比前面的产品提升明显。尤其是Ryzen 71800X售价仅为intel二分之一不到,并且线程撕裂者Ryzen 1950X也随即上市销售。这也使得intel迅速慌了手脚,急忙推出旗下的i9系列处理器。2018年1月AMD公布了产品线路图,其中包括12nm Ryzen CPU、7nm Vega等多款产品,这也预示着AMD再次拥有了追赶intel的实力,而不仅仅只是跟随者。

不可否认Ryzen的发布给了AMD又一次反超intel的机会,这也是沉浸了十一年之后的又一次惊喜,不管是昙花一现还是绝地反超,AMD和intel都让我们看到了处理器市场的竞合关系,也正是因为有了AMD这样的厂商存在,才能让处理器芯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AMD处理器十大高光时刻

·2000年,AMD赢得了1GHz处理器频率大战

AMD并不是第一家在处理器中集成内存主控的公司,全美达的Crusoe系列处理器才是第一款,不过AMD的Athlon 64及后来的64 FX依然凭借集成内存控制器击败了Intel,集成内存主控有助于降低系统内存延迟并提升性能,Intel在2008年的Nehalem架构上才首次集成内存主控。

在AMD之前,64位指令集处理器主要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领域,AMD推出的Athlon 64 FX-51打破了这一局面,代号Sledgehammer大锤的它是一款2.2GHz的单核处理器,基于0.13um SOI工艺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任务变得更加复杂,这推动了对更高性能处理器的需求。AMD早在2004年就意识到了两件事——你只能从单核处理器中挤出这些性能,而单核迟早会遇到频率墙,解决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制造多核处理器。

AMD在奥斯汀的工厂向全球推出了双核Opteron处理器,基于90nm SOI工艺制造,Socket 940插槽,晶体管数量2.33亿个。

无论你是否为Bulldozer推土机架构的粉丝,它都给AMD带来了多个第一。早在2011年AMD推出了推土机架构的FX处理器。AMD还组织了一支精英级超频专家团队,将FX-8150处理器推向了新高度,最终创下了8429MHz的超频频率,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也向AMD颁发了“计算机处理器最高频率”的记录,并保持至今。

·2011:FX-8150成为世界首款消费级8核处理器

在与Intel的竞争中,AMD的FX-8150不仅成为频率最高的处理器,还是内核最多的消费级处理器,这是全球首个消费级8核处理器,125W TDP功耗,基本频率3.6GHz,加速频率可达4.2GHz,Globalfoundries公司使用32nm SOI生产,晶体管数量高达12亿个。

在AMD APU问世之前,集显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大家并不能用它玩游戏——至少不能以让人满意的帧率、分辨率玩游戏。AMD的Llano是第一代APU(PS:应该是针对桌面市场来说),整合了2-4个HD 6000系列显卡的内核,不过它的游戏性能虽然比Intel集显更好,但是CPU性能并不能让人满意,直到2017年Raven Ridge家族的Ryzen APU问世,才可以在720p下提供稳定的游戏性能,设置得当的话1080p分辨率也可以。

2013年AMD推出了FX-9590处理器,在频率战争中再次赢过了Intel,基础频率4.7GHz,加速频率5GHz,这是第一个商用频率达到5GHz的处理器。5年后Intel才通过发布Core i7-8086K达到了5GHz的频率。

不过驯服FX-9590处理器也不容易,TDP功耗高达220W,只有有限数量的主板支持这个处理器。

2013年平板电脑处理器市场竞争很激烈,市场上大多数产品都使用ARM处理器,AMD当年在CES上展示了Temash、Kabini APU,这是首款X86 SoC处理器。其中Tesmash为2核、4核APU,主频1GHz,TDP分别是4W、8W,主要用于Windows 8平板及混合笔记本。Kabini也使用2核、4核架构,频率1GHz到2.2GHz,TDP也更高,最低型号也要9W,最高超过25W。

这个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了,AMD去年推出了Ryzen Threadripper处理器,最多16核32线程,是全球首款桌面级16核处理器,其中旗舰1950X频率3.4GHz,加速频率4.0GHz,180W TDP,支持四路DDR4内存通道及64组PCIe 3.0通道。

}

AMD的产品路线图中明显缺少与英特尔匹配的8核处理器。Allen争辩说,虽然大多数服务器工作量在使用双核、4核和6核服务器芯片的时候有很好的升级性,但是,在软件工作量能够更好的并行运行之前,增加超过上述数量的内核的好处将下降。
Allen说,你增加的内核数量越多,你在固定的功率内的运行速度就会越慢。如果你要增加额外数量的内核,你必须要确信你运行的大多数应用程序都能够利用增加的内核的好处。如果不能利用这个好处,你实际上是在降低性能。
Allen称,AMD的12核处理器将满足那些拥有能够利用多核优势的并行工作量的用户的需求。

}

处理器作为笔记本电脑最核心的部件,既是笔记本电脑成本最高的部件之一,同时也是大多数用户最为关注的部件。目前市场上仅在活跃的处理器厂商有3家——Intel、AMD和VIA,其中Inter和AMD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处于两大霸主地位。(VIA基本没怎么看到了)

据悉,昨天晚上英特尔已经正式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全新第八代酷睿处理器。目前,已经公布的型号有4个:i7-8650U、i7-8550U、i5-8350U和i5-8250U。

这4款是低电压处理器,主要是针对下一代轻薄笔记本、翻转式笔记本及二合一设备等设计的,瞬间感觉前两天买笔记本买早了!

第八代inter酷睿处理器主要是提升处理器的响应速度,缩短等待时间,帮助提高生产效率。目的就在于可以使得每一位用户都能在工作、娱乐生活中快速且无缝转切。

同时Intel还表示,搭载第八代酷睿低电压处理器的笔记本还可薄至19mm以下,电池续航高达10小时。如果是真的,那就厉害了,至今为止,笔记本的续航问题一直都是说得比唱得好听,实际使用的续航时间远不足说明书上写的!

这一回Inter是真的发力了啊!酷睿i8的性能相比于第七代酷睿处理器提升了40%。,难道真的是被AMD刺激到了?

不管如何,笔记本的处理器能够有进步,受益的还是咱广大用户,期待以后用起电脑来溜溜的感觉!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光时刻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