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时手机绑定银行卡号怎么解除法填错了,贷方要求从邦定卡上转出4千元到指定卡上才能改,是真的吗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准备从事银行核心系统开发、维护的从业人员。请注意,是“准备”,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一份对科技人 员,尤其是对新入门的科技人员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手册,旨在让诸位从业务方面迅速上手(从技术角度上手的手册我已经贴过一份了,所以如果是用400的同 行,可以结合本手册双剑合璧,效力倍增)。这里的着重点将会主要在于简单的银行会计原理,以及银行整体的业务流程,还有相应的模块实现手法和注意事项,对 金融的会计知识方面应该可能会比较粗浅,这一点与金融系统常见的业务培训手册有所不同,注意体会。

 基于此,本文将会假设读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少量银行方面的业务知识,所以如果有从事非IT部门的读者(比如财务信贷的同事们),就请不要太计较里面的表述。当然如果有错误,还是非常欢迎指出的。

 对于已具备了若干开发、维护知识,或者是即将采用国外系统来建设的同行们而言,本文的内容可能就过于浅显了,看得不爽不要怪我没有事先提醒。

 考虑到某方面的问题,这里的系统简介将尽可能的脱离某个具体的系统,仅就银行业务核心系统的共性,进行介绍以及探讨。

最后再说一下,没有什么手册、心得是万能的,个人的LEVEL  UP始终是要靠自己的领悟,这里只是希望能让诸位新人不用象很多人当年一样,独自摸索与徘徊。

基本法则之一: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比如说,我们手头上有40万,买了一个 100万的房子,找银行贷款了60万,那么资产就是100万,负债是60万,所有者权益是40万。可以简单的把所有者权益就理解成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钱。 再引申一下,早些年乃至现在,香港人所谓的“负资产”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负资产”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市值比向银行贷的钱还要小,也就是负债大于资 产,所以严格的来说,应该称之为“负所有者权益”才对。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为负的,最多也就是零 。一个号称是金融中心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这种失误,不过算了,不要和他们计较。

就银行业务而言,会使用会计科目号来对账务进行标识,会计科目号最长为5位,国家标准,通常分为下面六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详细科目可结合著名的的“业务状况表”来进行理解。

再次重申,下面的说法绝对不严谨,仅仅只是为了便于IT人员理解银行的会计原理、业务知识。

资产类的科目,用“1”   作为首位科目号,如“1011”,表示现金。

所谓资产,也就是说“理论上属于银行 的钱”, 比如说现金,贷款等。比如说某家分行,有100万现金,然后把这100万都贷出去了,那么资产仍是100万,只不过归属(科目)由现金变成了贷款。至于这 笔贷款能不能收回,这个不归我们管,就算不能回收,只要没被核销(核销,术语之一,可以理解为银行不要这笔贷款了),那么就仍然属于资产,所以我们称之为 “理论上属于银行的钱”。

资产类科目都是借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增加,贷记时余额减少。

负债类的科目,用“2”作为首位科目号,如“2011”,表示对公存款。

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就称之为“负债 ”。比如说我们存在银行的钱,虽然银行可以使用这笔钱,比如说把它贷款贷出去啊,比如说打新股啊,买QDII啊,但是这笔钱只要我们去取,原则上银行就应 该给我们,也即是大家常常在营业大厅里看到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之类的意思。这类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也就银行欠我们的钱。

负 债,很有趣的东西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比如说一家银行贷款有100亿,其实它本身是没有那么多钱的,这些钱都是来自于我们存在它那的钱。如果大家一起都 去银行的钱取出来,那它就经营不下去了,这种恶劣的行为,称之为“挤提”,是很不友善的,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不要去做。

负债类科目都是贷方科目,也就是借记时余额减少,贷记时余额增加。

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用“3”作为首位科目号,如“3121”,表示利润分配。

上面说过了,所有者权益,也就是真正属于银行的钱,即是所谓的“核心资本”。原则上,它包括了一家银行注册时的资金,历年来的盈利(假设有盈利的话,当然还要扣除各类成本开销),如果是股份制银行的话,还包括股本金之类的吧。

这类科目相对数量较小,金额较大。

资产负债共同类 处理方法

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用“4”作为首位科目号,如“46411”,表示通存通兑。

这类科目,通常是指一些往来类账户,所谓往来类账户,嗯,就是金融往来的账户喽。

这个科目有点麻烦,可能要结合具体业务来解释一下:

比 如说我们在招行有个账户,然后跑到工行的ATM上去取钱(招行也是,中山这种伟人的故乡居然都不开个点,严重BS一下),那么取款成功之后,我们的招行上 的账户的钱就少了,工行ATM里面的现金也少了。这笔钱是工行替招行先支付的,要找招行要的。所以工行一定会有一个科目,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找招行要; 而招行也要有一个科目,也是要用来标记它有多少钱要给工行。(怎么要,那在后面清算一节里面会提到。至于跨行ATM的取款原理,就不用再细说了吧。)这个 用来标记应付,应收的科目,就是往来类科目,对于工行方而言,当时使用到的就是一个类似于资产类的科目(有点类似于应收账款的意思,或者也可以理解成一种 短期的贷款,总之就是工行先付出的资金);招行当时使用的就是类似于负债类的科目。

上面提到的,因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所以用来标识资 产与负债的科目会有分别,如果是行内之间的往来,那么不会搞得那么复杂(或者也可以说搞得更复杂),就会用一个科目来搞定,这个科目根据具体需要,临时用 的,有时表示资产,有时表示负债(其实也就是科目上的余额有时是借方,有时是贷方。因为这个科目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只是临时用来表示营业往来的,通 常每天会清零,也就是所谓的清算。

一般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银行因为是一级法人,所以清算之后,行内往来账户上余额为不为零都没什么关系,反正都 是自已家的钱;而信用社会比较麻烦一点,因为通常一个联社都是由多个信用社组成,每个信用社都是一个法人,所以联社内部的往来类账户原则上每天应该都清 零,否则账务上就不好看了。(注意,这里指的只是行内的往来账,如果是银行与银行间的,那每天一定是要清零的,否则就是属于错误的情况了)

这类科目在我们做过的项目里,基本上都简化了,只有一个轧差类型的。也就是把当天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一减,哪个大就谁记在哪边。

我 记得以前还有一种双方类的科目,那真是玩死人。双方类的科目是指这个科目既有贷方余额,又有借方余额;对应贷方余额,既有借方发生额,又有贷方发生额,同 理,对应借方余额,也是既有借方发生,又有贷方发生,如果只有上期的借贷方余额,以及当期的借贷方发生额,那是无论如何也推算不出当期的借贷方余额各是多 少的。(必须根据发生账务时,是借方余额,还是贷方余额来判断),不知道这类科目的起因为何,总之如果有的而且可能的话,最好能拆分之几个性质单纯一点的 子目来处理。

不好意思,因为对这类科目感触颇深,也被玩过很多次,被玩很久,一时激动,就多说了几句。

损益类的科目,用“5”作为首位科目号,如“5011”,表示利息收入。

损益类科目,理解起来应该不难,就是指银行在一年的业务里面的收支科目。比如的存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支出;贷款利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收入。这两个科目就都属于损益类科目。

收入类科目属贷方科目,借记时减少,贷记时增加;

支付类科目属借方科目,贷记时减少,借记时增加。

在理解上,可能与资产、负债类的科目有些相反:

资产是指属于银行自己的钱,是借方科目;对应于这里,收到的钱是银行自己的,却又是贷方科目。

 这里,按会计原理来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一点,下面一章会讲到。

或有资产负债类的科目,用“6”作为首位科目号,如“6011”,表示承兑汇票。

闻歌知雅意,顾名思义,“或有”,那自然就是“或者有”,也就是可能没有了,所以如果没见过也不奇怪。

这类科目见得少,一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这里再罗嗦一下,在科目下面呢,一般为了便于分类统计,所有的银行都会再设子目(一个子目一般又会对应多个小子目,或者说是说是多个账户),这个子目,有的地方叫“业务代号”,有的地方叫“结算码”,总之都是一个意思。

要注意一下,科目号是国标,子目通常是自己内定的,对应于信用联社,就有可能是省里统一定的。也就是说科目这个东西走遍全国大致上都是一样,子目这个东西可能出省,出了城市,或者说一个市里不同的银行,可能都不一样。

只要是与会计有关的书,就一定会提到复式记账法,也称为借贷记账法,这里就不多解释,简单说一下。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两句经典的话,是针对表内账的。对于表外账,用的其实是单式记账法,有的叫“收”、“付”,也的也还是用“借”,“贷”,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来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下面的描述都是针对表内账的。

对于银行业务来说,最简单的是一借一贷,此外,还有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在银行业务里中不允许的,因为这样无法精确的体现账务的起始与流向。不过在企业会计中,多借多贷又是允许的,所以说凡事无绝对。

有些时候,基于某些特殊的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是频繁的锁表问题),可能会临时采用单边记账,但是最后一定会汇总补齐,否则就会出现“借贷不平”这样的严重问题。

做错了账,要改正它,就可以理解为冲账。

冲账有两种,一种是蓝字冲账,一种是红字冲账。

所谓的蓝字冲账,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反,金额为正的一种记账方式。

而红字冲账,就是指与原账务方向相同,金额为负的一种记账方式。

蓝字冲账,本质上是做一笔新的业务,仅仅只是实现了最终的余额正确,发生额会虚增,所以一般的明显有错的账务,会要求使用红字冲正。

红字冲账因为是负数发生,所以在统计的时候,发生额将会与原来的交易抵销,这样的话发生额就很严谨了。

实 际上,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通常一笔业务的发生,并不仅仅只包括账务的登记,还会更改许多表中的数据。比如说一笔简单的取款交易,除了登记账务之外,客户的 账户上的余额还会减少,这个很好理解吧。那么在冲账的时候,还需要将客户上的钱给它加回去。所以,关于冲账业务的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一 点,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探讨。

对于一个没有在柜面实习过的人,描述一下银行的业务流程,可能是有助于理解系统架构的。

银行的业务,大致上可以分为财务类的业务,以及非财务类的业务。

非财务类的业务这里不做讨论。

财务类的业务,又可分为自动业务,以及非自动业务。

非自动业务,就是那些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比如说一些转账业务,或者金额较大的存取款业务之类的。这类业务,因为是由柜员发起的,所以会有一些单据打印留底,以做传票使用。

而自动类业务,就是由系统自动处理的,比如说我们在A分行有个账户,然后非要跑到B分行去取钱,那么B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B分行而言就是非自动业务;而A分行那部分的账务,对于A分行而言就是自动业务。

自动业务因为是自动发生,所以需要业务人员打印报表的时候,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业务。

柜员日间做各种各样的业务,然后到了下午关门以后,打印一份“科目日结单”,然后用柜员手头留存的传票,按科目逐一汇总累计,与打印出的科目日结单上的金额进行比对。有错一定要一查到底。所以原则上,这时打印的科目日结单,应该不包括自动业务,否则就会对应不上。

业 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还会进行一些自动的账务处理,然后最后系统还应该会再打印一份完整的科目日结单,以及日计表(可以理解为业务状况表的简洁版)。至 于那些自动业务,系统在批处理的时候,或者是柜员主动查也行,总之就是会有一份“他代本”的传票(对应于上面提到的业务,A分行的自动业务就应该属于A分 行的“他代本”传票。而B分行的传票因为是非自动业务,所以在交易当时就会有相应传票产生并打印了)

到了第二天,分行开门后开始营业前,业务人员 需要下载打印各类报表,不过主要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份,然后再看看,如果借贷发生、余额都相等,所有的非自动业务都有传票,而且和整个科目日结单都可以对 应上,那么就表示昨天的账务完整无误,然后大家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开始新一天的业务了。

从最基本的说起,通常来说,所有的账务程序都需要打印传票, 传票格式通常都是统一的,找份以前看看就可以了。

对应于转账业务,需要打印转账借、贷方双方的传票。

而对于现金业务,则只打印一张传票就可以了,借贷方向采用非现金科目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标识了现金传票,所以对方科目就自然是现金,于是就不需要再打印了,猜的)

所 以我们在开发程序的时候,打印传票这一步,一般不会特别强调,都是默认要做的。如果不太清楚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向需求设计人员询向,千万不要嫌麻烦,抱有 侥幸心理。这种东西如果测试的时候漏掉了,是一定会有人要求补上的。(我在N多项目里都见过漏写传票,然后在程序上线前夕被人要求赶紧加班补制的,所以千 万不要嫌麻烦)

在日终批处理的时候,可能有些数量庞大的业务,比如说代收付,结息什么之类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笔,一张张生成、打印太不经济,通 常会考虑采用打印一张汇总传票,然后加上一份明细清单的方式。还有的时候,如果上百万的话,可能明细清单都省掉,想办法导成电子数据都是有可能的。

上面说的是账务相关的业务。而非账务类的业务,如果涉及到修改类的业务的话,比如说修改密码,修改客户名之类的,通常需要登记日志(LOG),用来记录,以便查询。

有的时候,为了统计业务量,或者是为了分析排障,还有可能要求对每一笔发送到主机的业务数据都登记下来,这时候最好采用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进行登记,以及数据的定期清除,因为这类数据量应该比较大。

发生一笔业务的时候,是一定需要进行若干检查的。比如最起码,我们去取钱的时候,就一定会检查密码。这里对一些经常见到的,较为普遍的检查简单介绍如下,套用一句合同上流行的话,叫做 --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条款:

1、 账号/卡号是否存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2、 账号与客户所提供的凭证(通常这是指存折客户,对于卡用户而言,账号就是卡号,或者是可以根据卡号查询出相应的账号)是否匹配。

3、 密码、证件号码(如果需要检查的话)是否与主机数据一致(印鉴什么的需要业务人员肉眼核对。现在又出了一种加密机,如果采用了这种先进技术,那当然还需要检查这种加密后的信息是否一致了)

4、 在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转出转入方的户名与账号/卡号中的户名是否一致。(对私客户还好办一点,如果是对公客户的话,名字又长,括号什么的再一加,经常会出现问题,总之是一定要检查)

5、 如果是取款类业务(比如转账业务的转出方也算),一定要检查账户的可用余额是否足够。

这里如果用图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我不会用VISIO,所以就算了。

一般硬件架构,都是一个主机,一个前置机 (大前置),前置机就对外了,比如业务人员用来作业务的终端啦,ATM,网银,电话银行什么之类的可能就都对应这个大前置了。大前置,或者是中间业务平 台,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做得很大,比如建行的大前置,又比如X天的中间业务平台其实也不错,这里不做深究。

就软件架构而言,核心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业务模块,账务模块,和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通常记录了一些账务的汇总信息,比如说科目总账的日、月、年的发生、余额。银行中大部分的报表都需要通过取总账模块中的数据来生成。总账模块的数据一般是取自账务模块中,当天的账务数据。(当然,也有很多报表,需要整合业务模块与总账模块两部分的数据一起来出)

账务模块,就是用来登记账务的,这部分一般会做得比较通用化,方便各个业务模块来调用。

业务模块,当然就是实现各个业务的子模块了,通常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如果是账务类业务,当然就要调用账务模块中的程序。如果是非账务类的业务,那可能业务模块内部处理一下就可以了吧。

一般业务模块的数据会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总账模块没有什么实时性的要求,不过总账模块重在统计分析,所以数据量一般会比较大。

有的系统可能没有把计息单独列为一个模块,而是直接嵌套在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了,不过设计成一个模块,个人认为可能会显得比较专业一点,至于到底好不好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刚接触银行业务的时候,曾经很执着,很傻很天真的想过活期账户到底是怎样计息的,因为定期账户的计息方式相对简单,余额乘天数就对了,但是活期账户的余额是常常在发生变动的,所以前20多年我一直都不知道银行每年给我算的活期利息到底对不对。

银行会计上,通常都会通过“积数”这个东西来计息。何谓积数?就是余额*天数,所以积数的单位应该是“元 天”

比如说  利息 = (账户余额*天数*利率)/ 360,在这个公式里,账户余额*天数就等于积数,于是这条公式也可以写为 利息 = (积数 * 利息) / 360。

定期账户因为账户余额通常不发生变化,所以一般不会涉及到积数。

活 期账户采用动户累计积数的方式来计息。也就是说账户余额没有发生变动,就什么事都不干;当账户余额需要发生了变动时(比如说取款),那么业务模块里就将上 次账户变动日,到当前日期的天数计算一算,然后用变动之前的账户余额乘以这个天数,然后把这个积数累加到之前的积数上。最后计息的时候,就使用这个积数乘 以利率再除360。

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把每次账户变动的日期都登记下来,还需要有地方记录账户的当前积数。

对公计息,或者是一些需要计息内部账,有可能是每天计积数,也就是每天把账户余额累加到积数中。之所以这样设计, 是因为对公以及内部账户的数量远小于对私账户,每天把每个账户都过一遍,花不了太多时间;而要是每天把储蓄账户都过一遍,就有点类似于结息了。(对私账户 多的银行,有可能达到上千万户,尤其是些代理了社保,医保的银行,不可小看)不过现在有些很好很强大的国外系统,对于利息的处理,是每日计提,当然,这样 设计也应该会有它的独到之处。

刚才这里提到的了需要计息的内部账,那么一般而言,什么样的内部账需要计息呢,我想,应该是不同法人之间上存下放的 款项需要计息。对应于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及统一了法人的信用联社,因为全市是一级法人,可能就没有需要计息的内部账了。而对于没有统一法人的联社,因为每个 信用社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那么信用社存放在联社的用来做往来清算用的资金,就是需要计算利息的。还有的银行,对于贷款的处理,也会有资金池的概念,这时 总行下拨分行的用于贷款钱,也是要计息的。

这里可以看到,对于计息模块而言,积数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积数除了计息,还有很多其它的用途。比如说招行的金 卡,说的是“日均存款5万元以上不收取账户管理费”,那么,这个日均存款5万是如何判断呢,我很久以前曾经问过一个大堂里的MM(跟我同姓喔,惜乎已经有 BF了),她说是根据积数来判断的,也就是每个月需要增加150万的积数,这样听起来就很合理了吧。

对于某些业务来说,可能需要登记利息的明细。比如说贷款的复利的计算,就是根据利息来的。无论是正常贷款,还是逾 期贷款,都会生成利息。生成的利息如果未及时归还,则会再根据这笔利息生成相应的复利。复利的复利,喔,太可怕了,也还是视为复利吧。总之,我的意思就是 说,储蓄、对公账户这样的结息,在计息模块中可以不用登记利息的明细,因为最后结息的时候根据积数一次搞定;而对于贷款(或者是其它有需要的模块),可能 需要在每一笔利息产生之后,都把它登记下来,已保留行使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除了贷款之外,还有一些定期账户,也最好采用明细的方式进行处理,越细越好,比如什么零存整取,教育储蓄之类的,要是没有详细的每期存款登记,漏存登记等等,是很容易就被它玩死的。

通知存款以前觉得它很可怕,现在想想,突然又觉得没那么可怕,无非就是通知取款,通知期限内的积数登记,然后取款又或者取消通知。可能最主要的,就在于通知期限内的积数计算。总之提取一个计息模块,为这类业务特别定制一些明细文件是很好的一个选择。

提到计息,也就顺便说一下利息税。国家在这十年来,调整了两次利息税税率,一次是涨成两分,一次是降成五厘,就那 么一点钱,调来调去累不累,要收就收,不收拉倒,还搞什么分段计税,烦死个人。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是负责搞利息税这部分程序的,也不知道去年改这部分 程序的时候,有没有很不爽过。其实要是早考虑到这种情况,倒是可以一开始就通过设置利息税参数表,然后修改计息程序,读取利息税参数表,最后根据不同阶段 的参数,分段计息算税。这个方法倒是可行的,也实现过,对于整存整取的定期来说,算得上是一劳永逸,不过对于活期而言,每次调整利息税税率的时候可能就要 搞一次类似于结息的东西了,好象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国外的先进系统中,还有一种精采的倒起息可以让人一筹莫展。这种玩法的意思,就是说当客户来柜台前做个什么交易 的时候,允许账户的起息日期在业务发生日之前。比如说有人7月14号来到柜台前还一笔贷款的款,然后说我这笔钱明明7月7号就到账上了啊,为什么银行不给 我扣,非得让我贷款逾期之类的话。然后核查,如果属实,那就倒起息一把,现在虽然是7月14号,但还是当它是7月7号还的。(好象是这样,也可能是我说错 了,大家对这段解释千万不要太放在心上)总之,如果有倒起息的需求,那必须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与其它计息,以及业务流程整合在一起来考虑,如果中途加入 这个需求,那改起设计来会比较费劲,改起代码来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计提,这个也和利息有关。计提常用于利息支出,比如说利息支出是5211,5字头,即是一个用 于营业收支的损益类的科目。计提的会计分录中,对应的科目是应付利息2611, 2字头,是一个负债类的科目。所以说,计提的含义就在于,虽然当前客户利息并未产生(是结息的时候才产生),但是这笔利息(尤其是整存整取的定期利息)迟 早是会产生的,所以这里预先计算,或者说估算出营业支出,计到负债的科目上(负债嘛,本来不属于银行的钱,迟早是要被取走的钱),然后到这类账户结息的时 候,就直接从应付利息中支出,计到客户账户上,而不走利息支出这个科目了。看懂了吧,这里其实也就包含了管理会计中的概念,实际上是产生一个提前测算成本 的动作。诸位搞IT的朋友们,你们看过《会计学原理》吗?

这部分模块一般没太多可讲的,通常的设计,都是搞个主文件,保存针对每个账户的信息(比如说账号,账户余额,当前积数什 么之类的,总之就是与账户有关的信息),然后再搞个账户明细,用来记录每个账户发生过的业务。听闻有的系统设计,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锁表的问题,计划取消 主文件,直接上明细,愕然之余只能感叹自己见识浅薄,因为我总觉得明细要考虑冲账的问题,在读取上不如主文件一下搞定那么畅快。而且主文件可以有锁表保 护,可以更好的保障数据的正确性。

所以私底下,我还是很推崇这种“主+明细”的设计方式。以前曾经很无奈地见过有人在新增业务模块时,把主文件和明细混在一起来搞,于是整个业务流向怅然若失,需求有变动时改动几乎无从下手,若非我多年功力,是断断不可能在加两天班后就理顺通过测试的。

说 起储蓄呢,又忍不住再提一下招行,不可否认,它的一卡通做得真的挺好,本外币,定活期,一张卡全部搞定。我以前就经常把活期转成三个月定期。根据我本人看 法,三个月定期从利率差与时间存放差上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一年期利率虽然高,但很难保障这点钱在一年内不用。所以推荐大家把5K以上的存款转 成三个月定期,一般忍忍也就可以拿到利息了,当然了货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一次自做聪明搞了个一年期的零存整取,性价比不高,而且还得到柜台去 办取款手续,把自己麻烦死了,不推荐使用。

扯远了,其实本来是想说,活期、定期、外币账户,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账户,而在招行的设计之中,这些 账户,都会与我们的那一张小小的卡片关联起来。换句话说,人家的卡号,应该只含具体的卡的信息,比如说卡的有效期,密码,磁道信息什么之类的,不直接对应 某个具体账户的;而各个具体账户则应该会有一个与卡号的对应关系。然后到寄对账单的时候啊,打电话介绍买保险等等附加服务的时候,就还是根据卡号来提供服 务。不过还是要根据账户的资金流动来分析消费习惯,以及贡献度的高低等等。

至于怎么实现,就根据各位自己的核心系统慢慢体会,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可能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这种功能或者是类似的一卡通,那就当我这段没有讲过吧,总之我觉得这种理念很好很强大,让我用得觉得很方便。

至于对公,好象就更加没什么可说的了。

 银行核心系统客户信息

客户信息,卡号,账户号,这三者是层层细化的关系。所以说,整合好三者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在 我见过的几套系统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同一个客户对应多个客户信息。这通常又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手工或单机年代,开户时对于身份证明证件要求不 是很严格,一个人可能开了很多账户,还可能是用化名开的账户。在移植上线的时候,常常由于重要信息不齐,又要考虑客户层面的因素,很少能强制性补齐客户资 料,通常只能在移植时自动生成一些客户信息,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冗余,而且也不好再做深层的数据挖掘和客户分析。相比较而言,新开立的分行可能这种情况会好 一点,而且面对的客户高端一点的,又会更好一点。

在新系统上线,做数据移植的阶段,一般客户信息的问题是最先体现出来的,通常新系统会要求得比较 理想化,而实际情况千奇百怪。这里说说常见的,比如说新系统一般会要求证件号码唯一,但是因为很多客户的证件信息缺失,所以这个号码唯一可能会有困难;再 比如说有时可能会出现证件号码重复,而且还真的不是同一个人。

总之这些问题,它不是新系统的错,也不能完全说是旧系统的错,最关键的是在移植的时候如何处理利用好这部分客户信息。

再一个问题,就是客户信息的更新。个人认为最好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更新客户信息,尤其是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对于很多流动人员来说,经常会变换。如果每次都要来柜台更新,我想那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形同虚设了。

可以说,随着现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的提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实现,客户信息这个模块也应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设计的表结构应该会有些不够用了。目前如果没有新系统要上的同行们,恐怕是要等着改结构加字段了,保重。

系统里的贷款业务的一个常见错误

很多地方都会把一般的商业贷款与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比如车贷、分期付款之类的,总之有点类似于按揭贷款的)区分开来,这样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在这里只谈我个人的设计方案。

现 在的商业贷款常常采用一笔发放,一笔回收的概念(当然有时会有提前还款,但不象按揭贷款这样有个具体还款计划),然后用合同号,或是借据号做为贷款的一个 类似于唯一关键字这样的东西。但是有时公司的商业行为中,一个大项目里会包含多个子项目,然后对应不同的子合同,这些合同对应的贷款之前其实都是有关联 的,尤其是在算逾期什么之类的时候,有的是一逾全逾,有的又不是。所以我个人觉得,贷款最好做成多笔发放,多笔回收的形式,发放与回收不必一一关联。但最 好在贷款录入时(这时不一定已放款),就录入相应的还款计划。

贷款的账号,最好与具体的业务信息剥离,类似于储蓄里面“一卡通”的概念一样,每个贷款,有它自己独立的贷款号,然后正常、逾期、两呆,以及相应的利息账号都与这个贷款号关联起来,便于以后的跟踪追查。

 而对于按揭贷款来说,因为期限长(常常是二三十年),而且比较具有规律性,所以一般就不用列出还款计划的明细了。不过要注意,一般按揭贷款的首月还款是按天算息的,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最后,特别强调提出一点,见过两家行,都推出过“等本等息”这种经典的业务产品,也就是客户每月按等额法算出的金额还款,但本金的计算则按等本的方式来算。

这 里要大声疾呼,这种东西从原理上来说就已经是错误的!因为同样金额,同样期限的贷款,等额法的利息是要大于等本法的利息的。等本法计算方便,理解简单;而 等额法是数学家们经过精确的计算,推导出公式,最后计算出的一种还款方法。也就是每个月的还本、还息都要严格按照计算出的公式,这样才能达到等额的效果。 试想想,这个月还了一定的本金之后,下个月计算出的利息就不一样了吧,这时要求下个月还的本金与还的利息加起来还是和这个月的一样多,而且还要求每个月还 的本金加上利息都是一样多。所以,除非是数学学得特别好的同学,咱们一般的程序员不要妄想自己能推导出公式来,照着公式算就行了。如果强行按等额法计算出 的钱来制订还款计划,又按等本法的方式还计算每期还款本金,虽然是方便了,但是在每年利率变更,重算利息时,必然会导致利息总和由等额法的利息渐渐趋近于 等本法的利息,也就是总利息额将会越来越少,于是要么在本金与利息的问题上无法自圆其说,要么可能会出现利率上调还款金额反降,甚至负利息的问题,不可不 查。

清算与结算本来是两种业务,不过因为结算中通常又会包括清算,要分成两小节,每小节又说不了太多话,所以干脆放在一起算了,而且这一节只谈流程,不讲设计,这种业务流程理顺了自然就可以设计了。

先约定一下,商业银行的级别,一般是  分行—支行两级,有的可能还会有储蓄所这种第三级。简化起见,暂时就分两级来说吧。如果对应到信用社,那就是联社营业部—信用社营业部。分社一级省略。

先 从结算说起,这里的结算业务,指的就是跨行转账,至少我是打算这么说。每家商业银行,都会在当地的人民银行有一个资金账户,可以理解为结算业务用的备付金 账户。然后在自己行内,也会开立一个与之对应的“上存人行款项”的账户。理论上,人行的这个账户和我们自己行内的这个账户,表达的都是“该银行存放在人民 银行的钱”的这个意思,所以金额也应该相等。那么,这两个账户在不同的银行(也即不同的系统中),如何保障它的一致性?这一般就是通过日终,营业终了时的 对账来保障。所以对账是很重要的,这个后面再说。

至于结算业务的流程,先从遥远的手工账/单机账年代说起吧。在那个时候,结算的途径、概念、术语 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先直后横,先横后直,提出借方,提出贷方,提入借方,提入贷方,信汇,电汇等等等等,不把人转晕誓不罢休。现在好象大小额支付横空 杀出,倒是简化了不少。当然也还有行间转账,同城支付,省金融平台,不过概念上渐渐趋向统一化,先不多说,先谈谈当时我理解中的流程:

首先如果要转账,我们要在柜台前填一份一式五联的单(一定要用力填哟,不然最后一张纸上看不到什么字迹的),然后这笔钱就从我们的账户上扣下来,划到银行内部的某个往来账户上了。

然 后这些单据,再手工传递到上一级,上一级再手工传递到人行(当然,也可能上一级就是人行,这里不要太较真),每传一次,这笔资金都会在当前做业务的这一个 银行的往来账户中流动,最后通过人行,流到你想转入的银行中,那个你手工填的单,也流到那家银行中。最最后,转入行的业务人员核对单据,账号,户名都没问 题,这笔钱就从往来账户划到我们所填的转入账户上去了。

在这些过程中,结算的同时就已进行了清算,资金的流向是

B银行的某支行?B银行当地分行?B地人行?A地人行?A银行的当地分行?A银行的某支行

也就是每一笔转账,在行间的这一步,都是通过它们在人行的资金往来账户,实现了资金的流动。

B银行某支行这种方式,就叫先横后直。?B银行B地分行?B银行A地分行?如果是上述的资金流向,就叫先直后横。如果是A地人行

这些单据的传递,都是手工的,或者说是落地的。如果是用信件的方式传递,那就是信汇;如果是用打电报的方式传递,那就是电汇。手工的传递都是有场次的,比如一天两场,或是一天一场之类的。所以这个转账的效率有多快,我就不说了。

现在科技进步了,手段丰富了,社会于是也就和谐的。先从我个人较为欣赏的大额支付说起。我一向认为大额这个业务设 计得是相当的合理,因为资金是点对点,清算行对清算行,大大缩短了流程,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是自动的。还是上述的CASE,假设转出行与转入行都开通 了大额业务,那么资金的流向是:

B银行的某支行?人行?A银行的某支行

原则上是这样的实现,当然行内的设计怎么处理我们就不多考虑了。行内当然也可以设计成为先从A银行的支行转到上级分行然后再发出,总之人行收到一笔大额的转账信息之后,是会自动、直接发向指定的转入行(假设转入行也开通了大额业务的话)

大 额系统的对账,不考虑具体的客户账户,只考虑清算行。通俗的说,人行只管A银行今天给B银行转过去多少钱,转过去了,人行就不管了。至于B银行什么时候把 这笔钱入到客户账户中,那是B银行的事,人行不管。听起来责任还是很清晰的吧,而且这样也有助于减少账户锁表而造成的行间转账失败。

因为大额的这种设计,所以实际转账中,几乎是实时的。我从某地信用社转到异地招行,在柜台还没最后签字,收款短信已经来了。

因为大额业务发生的时候,是支行对支行的,所以每发生一笔业务之后,实际上这笔资金是暂时体现在该支行的某个行间 往来账户上。所以每天大额业务结束后,还需要按清算的流程,将这笔资金按往、来分别清算到上一级分行(或是总行吧,总之就是当地的最高节点),然后分行与 人行发下来的电子对账文件进行对账,检查汇总往、来数、金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就可以把往来一轧差,转出多的时候就从存放在人行的账户里扣钱,转入多 的时候就往那个账户里加钱。

至于这个清算的步骤,通常还是由手工发起,不过这里的手工,就不是指传递单据,而是指运行程序。当然,清算程序也可以自动运行,这个根据系统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自行调整设计。

和计息类似,可能有的系统没有把额度单列为一个模块来处理,而是仅仅作为业务模块之中的一个判断项。早期的业务中,的确可以这样处理。不过随着现在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我个人认为还是把额度拿出来单独搞一下会更好处理一点。

比 如说,一个账户,可能会有几次冻结,也能会有多项额度控制,每次的解冻,又或者是解除控制,都可能会对账户的额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夹杂在业务模块中, 字段的设计,状态的控制可能都会有些问题,单独整成一个模块,或者说是一个大公函,在账务交易(或是账务模块中)的时候,用额度模块来进行一下判断,可以 更方便的检测账户的可用额度是否足够。

另外,一些账户相关的透支什么的,也可以比较好的按客户来处理,而不是针对每个账户设置是否允许透支。以至 于循环授信额度,这些概念都可以拿出来使用,简单的来说,有点类似于储蓄卡向贷记卡的管理方式倾斜,不过我没做过贷记卡,所以这里也提不出太多东西,只好 拿个概念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下。

银行 核心系统里的冲账

本着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原则,刚才突然想起冲账还没有说,那么这里就说说冲账。

冲账的概念前面已经提过,这里我们指的,就是红字冲账。因为蓝字冲账就是再做一笔别的账务,从IT人员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另一个合法的正交易,不能算是冲账。

在设计程序的时候,只要是财务类的业务,就一定要考虑冲账的问题,不能偷懒,不能妄想测试人员会遗漏。就算别人忘记了测试,如果在真实业务中发生了问题,是很麻烦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设计、测试的习惯。(这里不谈编码,因为设计好了自然就会写代码的)

关于冲账的实现,我知道的有两种方式:

第 一是正反交易的概念。也就是普通的账务交易,称之正交易。每一个正交易,都需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反交易,如果是按交易码来管理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标准来定 义反交易的交易码,比如说正交易码加上5000就是相应的反交易之类的。(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0001表示取款,那么5001就表示取款的反交 易)因为冲账在账务处理上,具有一些共性,比如说都是按原来的财务的会计分录,只是金额为负发生账务即可,所以有可能会有一些公共函数来调用,不过总的来 说,都是小函数的概念。这种设计的缺点很显而易见,就是交易码,代码量都要翻倍。业务人员在冲账的时候也需要稍微算算交易码,有可能会输错。好处也是很明 显的,就是程序之间互相不影响,修改维护都很容易。

第二种设计思路就是大函数的概念,也就是使用一个交易来实现冲账。因为前面说过,冲账业务具有 一些普遍的共性,就基本原则来说,找到这笔正交易最初的账务,就可以了。所以使用一个大交易来实现。至于各个业务模块冲账后,在财务处理完之后的业务冲 账,那可能就需要不断的在这个大交易中挂上各类外挂了。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维护起来很不方便,因为相当于把业务模块的冲账都集成到一个大交易 中,在版本控制,大量测试的时候可能会有较多冲突。好处就是不占用交易码,也可以减少很多代码量,对于很标准的冲账,甚至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冲账的问 题。(不过怕的就是不那么标准的冲账)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不知道大家的系统中,使用的哪种方式。这里我提出一个集合两者的第三种方法,一起来参详一下:

仍 然考虑以大交易为主,不过大交易按某个参数表,来决定调用业务模块中的部分程序解决业务模块的冲账问题。如果是非常标准的冲账,就不需要刻意写冲账程序。 如果是不标准的冲账,就在参数表中按设计中自已定义好的各类标识符,使大交易可以判断出何时调用业务模块中的冲账子程序(这些冲账子程序可以随时新增,名 字也可以自定义,总之是在参数表中来定义)。至于大交易与冲账子程序中间的程序入口参数的传递,因为各个业务模块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可考虑使用一个大字 符型字段,或是数据队列传递字符流的方式来解决。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其实还有其它的东西。比如说日终批处理,不过做到这一块的同行们想来不是技术骨干就是业务能 手,也就没必要看这份入门级的东西了。还有拆借,贴现,不过这部分在核心系统里面占的份量很小,业务理解起来也不难,抓住一个熟悉业务的人多问问就问出来 了。还有代理业务,不过这种业务的设计也多半是主+明细的方式(比如说代理单位的汇总信息,以及相应代理业务的明细记录),麻烦的可能反而主要在数据的交 互上,也就是什么倒盘啊,信息录入啊什么的,又或者是具体的程序运行效率上,和这个整体设计的关系倒不大。

关于批处理,我做得比较多,还是再简单说两句。一般来说,会要求维护人员按各自的业务模块,维护批处理中的相应程序。不过最后,仍然需要一个总体上能把握的人来协调调度。批处理的程序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功能:

实 现各类日终自动业务。比如说到期自动扣款(用过信用卡的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吧),贷款的形态转移,储蓄结息(居然现在变成一年四结,有些先进的国外系统还 要天天计提,我只能说系统的设计出发点各有不同啊),可能还会有上面提到的日终清算。当然,还包括了各类的日初业务初始化。

实现账务模块数据向总账模块数据的转换,也就是更新总账模块的数据。严谨一点的系统,在更新了总账模块的数据之后,还会用程序来检查一下总账模块的数据与业务模块中的数据是否匹配,一致。(也就是传说中的总分核对)

生成各类报表。这部分可能主要是从总账模块中出,也可能需要综合一下业务模块中的数据。

批处理的发起,是由固定的操作人员来执行,没见过设计成按时间点自动运行的。

刚才说到批处理的三项基本功能,而其实在各类功能中,程序的运行顺序还是颇有讲究,不能随意乱放,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

批处理的排障,也是一个比较痛苦麻烦的事情,这里真诚的建议各位维护批处理的同行在有大模块上线前,做好心理准备,多多祈祷,实在不行还可以试试拜拜土地。

}

原标题:信用卡知识大全,这些不能都不知道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卡的称谓,这些卡的内涵和用途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和申请使用,我们需要明晰以下概念。1.什么是银行卡?银行卡(BankCard)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国际业务栏目查询相关信息,包括:可以在境外受理的“银联”卡的发卡机构名单、用卡须知、境外“银联”特约商户和ATM机地址,此外,还有不定期推出的境外刷卡优惠促销信息。在境外使用“银联”卡时,一定要认清商户或银行ATM机上张贴的“银联”标识,只有张贴有“银联”标识的地方才能受理“银联”卡。在境外,同一家商户可能会有多种受理网络,因此在刷卡购物时,最好提醒一下商户:您希望通过“银联”网络结算。在境外贴有“银联”标识的商户刷卡消费时,是以当地货币(例如港币或新加坡元)计价的,中国银联按照交易当天国内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自动进行货币转换,然后直接扣取您卡上的人民币资金,无须您办理任何购汇手续和支付任何手续费。在境外贴有“银联”标识的ATM机上取现时,取出的是当地货币(例如港币或新加坡元)现钞。中国银联按照取款当天国内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自动进行货币转换,然后直接扣取您卡上的人民币资金。取现交易需要您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具体收费标准可以向发卡银行查询)。在境外商户持“银联”卡消费没有金额限制,但在ATM机上取现每卡每日不能超过等值人民币5000元的当地货币(例如4500港币或970新加坡元)。如果在境外遗失卡片,需要及时致电发卡银行申请挂失,以确保卡内资金安全。在境外如果遇到ATM机吞卡,可以在三个工作日内到ATM所属机构网点办理领卡,也可以回国后向发卡银行申请补卡。在境外刷卡时,如果您对帐务有任何疑问,可以保留签购单、购物单、账单等相关单据,回国后再联络发卡银行进行查询。如果您在境外使用“银联”卡过程中需要帮助,可拨打中国银联在当地设立的援助热线:港澳+852-新加坡+65-韩国+82-2-(泰国暂未开通紧急援助热线)另外,您也可直接拨打您国内发卡银行客服热线,与您的发卡银行取得联系。获取相关信息。有国际业务专栏,其中有许多在香港使用“银联”卡的实用信息,包括:银联卡香港使用须知、香港“银联”卡特约商户和ATM机地址、可以在香港受理的“银联”卡发卡机构名单等。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持卡人在境外安全、便捷地使用“银联”卡。第二招:用卡时认清“银联”标识在境外使用“银联”卡时,一定要认清商户或银行ATM机上是否张贴有“银联”标识,只有张贴有 “银联”标识的地方才能受理“银联”卡。省钱小窍门第一招:刷卡比取现更划算在香港贴有“银联”标识的商户刷卡消费时,无须支付任何手续费,但ATM机上取现时需要持卡人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具体收费标准可以向发卡银行查询),所以建议您购物时尽量刷卡买单。结账时提醒收银员:“请通过银联网络结算” 在香港,同一家商户可能会有多种受理网络,使用不同网络,记帐金额会有不同。相比较而言,用人民币卡要更经济一些。因此在刷卡购物时,最好提醒一下商户:“请通过银联网络结算。” 第二招:上网查询优惠活动中国银联网站国际业务专栏会不定期地推出在港刷卡打折、赠礼、抽奖等优惠促销活动,并详细介绍香港的衣食住行特色商户。在网上查询到这些信息后,您赴港购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充分享受“银联”卡带来的优惠,没准儿还会中大奖呢。安全小窍门第一招:防止密码被盗卡片密码,请不要过于简单。在公众场所输入密码时,要适当注意操作的隐蔽性。卡片遗失后立刻挂失如果在港遗失卡片,请立即致电您的发卡银行申请挂失,以确保卡内资金安全。第二招:牢记紧急援助热线中国银联在香港设立有紧急援助电话+852-,如果需要帮助,您可以拨打这个电话,这样可以替您节约跨境电话费。取现篇.cn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cn招商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cn深圳发展银行 .cn兴业银行 .cn上海浦东发展银行.cn上海银行 信用篇1.信用卡中信用有什么含义?要正确使用信用卡,必须先弄清信用卡的基本性质。首先信用卡不是持卡人的私有物,而是持卡人以“信用”为担保“借来”的,当发卡机构根据这些条件判断“此人可以信用”(具体来说,有偿还能力)时,才能发放信用卡。其次,要明确在票据上签字的意义。这里有两个小问题:一是用信用卡购物后向银行交款,这笔钱是付给谁的?二是用信用卡购物时,须在特约商号售货员提出的单据上签字.其意义何在?第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付给发卡机构、而不是售货的特约商户。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签字意味着承认“我今天购货的贷款一定偿付,现在先将所购买的货物拿走”,表示绝对信守自己的承诺。信用卡系统是从欧美引进的.这里存在着合约的概念,签字就是承认了合约的条款。但是,中国人对于合约的概念还比较淡泊,而是对签字的意义及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应该记住,实际上签了字就是承认了合约的规定,当不能履行该合约时,就要接受合约所规定的罚款。2.信贷三要素是指什么?信贷三要素(The3C’sofCredit)是指“品行”(Character)、“资产”(Capital)和“还款能力”(Capacity)。放贷机构在做出贷款决策时,都会考虑这三要素。品行(Character)根据信贷记录,放贷机构会衡量申请人是否具备足够诚信。放贷机构在评估时会考虑以下因素:你是否曾经使用信贷?你是否按时归还账单?你是否具备良好信贷记录?你是否有担保人?你居于现址已多久?你出任现职已多长时间?资产(Capital)放贷机构希望知道你是否拥有任何贵重资产,如物业、汽车、储蓄或投资等,以作为在你失去收入时的还贷抵押。你拥有什么样可用以抵押的物业?你是否拥有一个存款账户?你拥有什么样的可用以抵押的投资?还款能力(Capacity)你是否有能力还贷。放贷机构会留意你是否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让你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持你的信贷。放贷机构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你是否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如有,薪金多少?你是否还有其它债务?你日常生活的开销有多少?你目前都承担什么样的债务?你需供养多少人?3.你的信贷记录包括些什么?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信贷资料库主要收集所谓“负面资料”,即信贷消费人不履行债务责任的记录。在其它国家或地区,信贷资料库也收集“正面资料”,包括信贷消费人的信贷状况,例如信用额度、贷款余额以及还款记录。由于可获得更全面的资料,包括借款人的所有借贷和信用记录的正面与负面资料,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个人借款人的可信程度,甚至按其信用质量收费。当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收费反映出不同客户的信贷风险,大多数信用良好的借款人便可获得更好的贷款条件和银行服务。一份典型的信贷记录包括个人身份基本资料,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地址等信息,也可以包括电话号码、以前地址和贷方等信息。信贷记录资料还包括个人以往和现在的信贷、提供信贷的机构、还款习惯、曾未履行的责任、未还债务以及所享有的信贷额度。4.谁保存你的信贷记录?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信贷记录是由信贷资料库(征信局或信贷记录处)收集并保存的。信贷资料库不仅收集信贷资料,也处理并保存当前和潜在的借款人的信贷信息,并在其成员提出申请时向他们提供有关资料。普通公民通常有权查阅自己的信贷记录,甚至提出修改和更新。不仅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法国、德国及比利时等)有自己的信贷资料库,即使是金融业发展中的国家或地区,信贷资料库也在迅速成长。目前,澳洲、香港、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或地区,也都在积极推广信贷资料库的概念。正面信贷资料是指一个人的信贷状况(如客户持有信用卡的数量、信用额度和贷款余额等)以及还款记录。根据金融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正面信贷资料的分享对银行和消费者都有利:有助于提升信贷额并降低成本有助于更多参与者加入信贷行业,鼓励良性竞争可防止银行收紧信贷,以及因此阻碍经济的增长有助于减少某些放贷机构过度贷款情况的发生不同国家在监管客户信贷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方面,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在没有设立信贷资料库的国家,金融或其它放贷机构会设立自己的客户信贷资料和评级系统。在美国、英国、澳洲和新西兰等国家,信贷资料库是私人机构。美国和英国的主要信贷资料库包括Equifax、TransUnion、Experian和DunandBradstreet。在一些国家,信贷资料服务隶属于中央银行。世界各地信贷资料库的运作均有明确的规范。在信贷资料服务隶属于中央银行的国家,中央银行颁布的条例会对信贷资料的收集和查阅以及隐私等问题有所限制。如果信贷资料库属于私人机构,则通常会由中央银行制定一套独立的管理条例或办法,以保护个人隐私。这些条例对可查阅资料的人、资料的用途、资料的保密分别进行详细的规定,并确保消费者可以查阅并更正自己的个人信息。近日,我国个人信用数据库继2004年12月七城市试运行后,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商业银行联网试运行。目前,个人信用数据库已实现127家商业银行全国联网,全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90%的信用记录已经入库。人民银行称,127家全国联网的商业银行,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1家城市商业银行,最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也正在联网调试中。与农村信用社的联网正在积极推进,已与8家联社实现了联网。人民银行称,随着个人信用数据库逐步投入使用,今后,任何人无论在国内任何地方,也无论在哪一个商业银行留下的借款和还款记录,商业银行信贷审查人员均可在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后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据了解,不少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将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作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的固定审查程序,个人信用数据库将在商业银行防范个人信贷风险和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5.谁能查看你的信贷记录?不是任何人都可查阅你的信贷记录。当你申请贷款、按揭或信贷额度时,信贷资料库成员的有关金融或放贷机构有权查阅你的信贷记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有不同的规则。根据央行公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至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下列业务,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1)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2)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3)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4)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5)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可以通过在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担保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取得;商业银行应当制定贷后风险管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内部授权制度和查询管理程序;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个人申请有偿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核实申请人身份。6.谁决定你的信用评级?通常来说,你的信贷记录中不会有信贷评级。中央信贷资料库会收集来自放贷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某些国家甚至包括百货公司、税务机关、业主及其它放贷机构。基本上,信贷记录是由曾与你发生过业务往来的机构所提供的分类资料档案,其中载有你实际的账户资料(包括未还款额和信用额度)、你是否按时还款、是否有些欠款须交由收款人代收以及是否有官司、法院裁决或税务扣押等。这份文件说明了你的还款记录是否良好,是否按时并全数还款。它也可能显示逾期和拖欠的记录。所谓信用“评级”其实是一个信用分数,计算方法颇为复杂。这有助于贷方了解贷款被拖欠可能发生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应该”或“不应该”批准贷款申请。贷方在决定是否批准信用卡和借款申请的信贷时,通常会根据自身的贷款条件、信贷产品以及申请人的信贷记录进行评估。他们也会考虑你的欠债总额(包括信用卡中的未还款额)和你的信用限额,从而计算出——如果你用完了所有账户的信贷额度和现金预借额度,你的总债务是多少。7.如何使用征信评分?在信贷审批过程中,征信评分只是其中一种参考资料。根据国外经验,信贷提供者主要会考虑其自身的风险承担程度、内部信贷评分准则和信贷申请人的个人资料以及其财务状况。此外,信贷申请人与信贷提供者的过往关系、抵押品、担保人等等也成为考虑信贷审批的因素。更重要的,各信贷提供者有权选择使用征信评分结果与否。信贷资料服务机构绝不会强迫信贷提供者使用征信评分。信贷资料服务机构的主要角色是计算信贷评分,以供信贷提供者作信贷决策参考之用。信贷资料服务机构绝不参与决策过程。值得一提,同一位信贷申请人的信贷申请可被某一信贷提供者“接纳”,却被另一位信贷提供者所“拒绝”。这全基于各信贷提供者均有其独立的信贷政策及其可取的有关资料等。8.征信评分会用到哪些资料?征信评分也来自同一概念,是使用信贷报告的资料来开发。现时香港所使用的征信评分是利用信贷报告中的欠账户口资料,个人借贷查询纪录及法庭诉讼而开发得来。征信评分亦可被视为另一种以科学方法诠释信贷报告内容。征信评分只代表某事情于日后发生的可能性,而并非指该事情将会发生。所以,征信评分绝不能当作结论看待,也不能取代信贷提供者所作出信贷决策。根据央行公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个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9.为什么说征信评分对消费者好处?从国外经验来看,若不用征信评分作为信贷评估的通用准则,每位信贷提供者会制定各自诠释信贷报告的准则。无可避免地、不均等的评估结果将导致借贷人的议价能力被大大地削弱。要是信贷提供者未能检测诠释信贷报告的准则,对客户的利率的要求将偏向保守,审批结果也可能有误差。由于征信评分是使用统计方法检测的风险指标,可同时帮助借贷申请人及信贷提供者避免出现上述情况。10.征信评分会否改变?信贷评分是一个可变数值,该分数将根据信贷报告内的资料而有所变动。消费者的信贷檔案将随着时间,并根据信贷提供者所提供的最新资料作出更新。征信评分的运作是根据当时信贷报告中最新或近期资料而计算。换言之,先前所计算出的分数将有可能不等于今天所得的分数。11.就有关信贷提供机构共享我的信贷资料,我是否有选择权呢?从国外经验来看,当你的信贷账户在悉数清还欠款的情况下结束。若以往没有超过六十天的欠账资料,你便有权选择“拒绝服务”,以决定是否允许其它信贷提供机构查阅你已结束账户的资料,作为日后信贷参考用途。如你不选择“拒绝服务”,其它与你有借贷关系的信贷提供机构便能继续查阅你已结束账户的资料。如你选择“拒绝服务”,未经你同意之前,绝不会提供你已结束账户的资料予信贷提供机构。当你日后向其它信贷提供机构申请信贷时,如你没有逾期还款纪录,你已结束账户的资料,将有利你商议更佳的信贷条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银行卡交易记录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最多可以查询5年内记录,以农业银行为例,以下是查询银行卡交易明细的方法:

1、进入到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站之后,在左侧网上银行登录栏里面点击选择个人网上银行登录。

2、进入到个人网银登录页面之后,在页面左侧点击卡号登录按钮。

3、点击卡号登录按钮后进入到系统登录窗口,在窗口上面依次输入:银行卡卡号、查询密码、图形验证码,然后点击提交按钮。

4、登录到银行卡号以后,点击页面左侧的银行卡历史交易查询按钮。

5、点击银行卡历史交易查询按钮之后进入到银行卡历史交易查询窗口,在窗口上面按照要查询的日期输入:起始日期、截止日期,然后点击提交按钮。

6、点击提交之后,银行卡的历史交易明细就会显示出来了。

申请信用卡和借记卡的过程是不一样的。申请信用卡时,需携带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居住地证明单位收入证明或个人资产证明等材料,到银行柜台办理有关手续,需要填写申请表,其中填写信息要求真实。

填写好申请表之后,要到开户行总行备案,由开户行总行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后,大约经过20个工作日才能将卡下发到客户手中。申请借记卡相对简单,只需要携带自己有效证件,主要是身份证,到开户行填写申请表,当时就可以将卡发给申请人。

各大银行的的挂失手续不完全相同,如果丢失了可以先使用电话或者网上银行进行临时挂失,随后带上本人身份证等证明材料去银行柜台挂失。

1、需要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到所属银行营业网点非现金业务窗口通过银行工作人员打印;

2、携带银行卡到银行营业网点自助查询设备打印。自助查询机,插入卡或存折,输入密码,进入查询明细页面,历史明细,输入查询打印所需日期,查询,打印流水;

3、登录个人网上银行,打开个人账户账单,选择查询账单的周期,导出账单明细,保存文档,然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前提条件:需要开通网银功能);

4、下载银行手机APP客服端-,登录手机银行,我的账户,账户明细,即可查看账单流水,仅供查询,不能打印(前提条件:需要开通手机电子银行)

若招行储蓄卡,自助渠道只能查询近13个月的记录,13个月之前的,需要您本人带上一卡通和开户证件到柜台查询(不能代办)。柜台办理明细打印可以选中文或英文版,可以要求盖业务章。只是查询不收费,打印会有费用。

方法一、需要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到所属银行营业网点非现金业务窗口通过银行工作人员

方法二、携带银行卡到银行营业网点自助查询设备打印。自助查询机,插入卡或存折,输

入密码,进入查询明细页面,历史明细,输入查询打印所需日期,查询,打印流水;

方法三、登录个人网上银行,打开个人账户账单,选择查询账单的周期,导出账单明细,

保存文档,然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前提条件:需要开通网银功能);

方法四、下载银行手机APP客服端,登录手机银行,我的账户,账户明细,即可查看账单

流水,仅供查询,不能打印(前提条件:需要开通手机电子银行)。

银行流水账单俗称银行卡存取款交易对账单,也称银行账户交易对账单。指的是客户在一

段时间内与银行发生的存取款业务交易清单。

私人账户流水指的是客户自己本人名下的银行卡(借记卡)或者银行活期存折,在一段时间内

与银行发生存取款业务交易清单明细。

对公账户流水指的是银行客户《公司客户》(开设基本对公账户)其对公银行帐户上一段时间

与银行发生存取款业务清单。

银行流水的进项主要表现方式:进项表现贷方,出项表现于借方,主要有卡存、现存、转

入、工资、续存、网银转账、货款、劳务费等。

信用卡对账单:贷记卡账户的交易记录,是银行给客户的交易对账单,只能当做交易记录看

待,不是银行流水记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绑定银行卡号怎么解除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