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函数拐点的经济学拐点理论意义是什么?

其实近期持这种观点的不止一位,具体各有不同。今天分享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同时也在数家金融机构兼任经济学家的钟伟教授的文章。

钟教授认为,我们有可能正迎来一个钱越来越值钱的时期。“钱越来越值钱”听起来是件好事情,但其实它的含义是,“我们必将经历一个钱少、税重、房价趋稳,挣钱不易存钱不易,用钱挣钱更不易的时代”。

当然这个观点跟目前大多数人是相反的。于是钟教授开篇就写,

当我们今年反复写下和强调这句话的时候,相信背后会有哄堂大笑。这并不奇怪,在2008年,我们写了个“多少钱才够中国人养老”时,哄笑更多。因为那个文章的结论是,也许到约2030年,一个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国人,需要积攒一二百万元才够养老,而京沪一线城市则可能需要约500万……

这个当年大多数人都当做是笑话的结论,现今不知有多少人笑得出来,反正最近有一则新闻,说两年多的激烈争议后,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改革路径逐步明朗,个人账户不再做实(也就是账户里并不实际有那么多钱),将8%的个人账户作为个人权益记录(也就是只记账而已)的方向正在赢得更多共识。具体解读请大家自己搜索。

回归正题。钟教授接着论述,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进行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经济和社会有了很大改变,而这“三化”吸纳了大量央行发行的货币。

工业化不用说,主要是工业投资。市场化方面,“和我们切身生活相关的市场化,或许是养老、医疗、住房、教育改革,本来的国家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职工花钱购买政府公共服务。这也需要大量的货币投入。”而城市化,当然指的是商品房在吸纳货币方面的巨大功效,这也是最为显著的。

也因此,货币超发或者说钱加速变“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终造就了这个“钱很多、房价飞涨的时代”。那么,这种状况,能不能继续持续下去呢?

钟教授首先用收入和房价两个指标的数据来说明。

以城镇职工的薪酬收入观察。1987年,大多数人月薪在60-100元之间,而2007年升至元,当下则到了5000-10000元,不同城市和行业之间存在落差。2007年之前的20年薪酬涨了约20倍,之后10年涨了约4倍。如果2030年之前薪酬涨幅不变,则意味着届时普遍月薪酬在2.5万-5万元之间,这已有相当大的难度,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增长无法匹配。同样地,在过去10年,70个大中城市观察,中国房价可能上涨了3-5倍,目前在约每平米8000元,京沪等则可能在4-8万元;你很难相信过去10年的房价涨幅能在未来延续,否则全国普遍房价就可能高于每平米3万元,而京沪则需达到15-30万元。除非你非常富有想象力,除非人民币汇率出现大问题,否则未来10年中国经济5%-7%的增长平台,决定了GDP大约翻番,不足以支撑收入和房价翻4倍。那种每年10%的高速增长期已离我们远去。

(这里小磕想起,之前有次写房地产,知乎有条评论曰,是有市场规律,但货币可能永远贬值啊。赞同的人还不少。他们貌似真的相信人民币会大量贬值来保房价。然后么,央行开始收紧货币了,人民币逐渐升值了,不知他们现在过得如何……)

第二层面的理由,就是我们最近一直在说的全球加息、缩表,以及中国央行的货币收缩。补充钟教授的数据:目前M2增速已是有该统计指标以来的最缓慢增速,信贷增速则已经接近改革开放以来最缓慢的1982年左右的水平,“中国离货币供应全面回落至个位数增长的时代并不遥远”。

而“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居民没有意识到税制绕不过去的变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驱动,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房地产税等等,聚焦于家庭税负的各种改革,是或迟或早必然发生的事情”。

钟教授的结语和警示是这么写的:

看看当下的日本吧,节衣缩食的年轻人在责怪他们大手大脚花钱的父母,而50多岁的日本人正是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形成了挣钱容易花钱如流水的习惯。对比之下,中国的85后有可能会是入不敷出的“大手大脚”世代,而中国的2010年世代,则有可能是和其父母迥异的节俭世代。

EASY MONEY的时代拐点,已行将结束。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单项选择题在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需求价格弹性______。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

}

是由九指理论研究室发现建立。它是一种拐点理论,其哲学思想是研究一切种类市场价格博弈理论的基础。

的波动现象。它是对道氏理论波动特性描述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对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经验性现象描述的哲学总结;同时也是博弈论`市场行为理论在市场博弈中的直观定义。

C理论不同于趋势理论`K线理论`切线理论`江恩理论等形态理论的经验性描述;也不是如众多技术分析理论中对采样数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更不是如波动博弈理论的资金管理理论实质,它可以说是一种直观的哲学思想,是据道氏理论以来,对市场价格波动现象基础研究的一项革命性理论。

C理论的理论内涵包括:

1,市场价格是波动的。

2,波动的最基本构成。

4,对波浪理论的重新描述。

6,分析周期的从属性。

8,数学模型理论位置的心理暗示。

9,随机中的必然漫步。

C理论的基本定理包括:

1,价格博弈市场是波动的,其波动形态是一组abc波,并且是唯一形态,最基本的构成是连续三次买卖价格。

2,一次博弈的全过程是一组abc波,一次无论大小的趋势必定是以a开头,以c结束。

3,任何一段趋势的开始一定是a的不再更新的最高(最低)点;结束一定是c的不再更新的最低(最高)点,并依次构成高一级abc波。

C理论尽管从根本上定义了市场波动的物理特性,但只是局限于二元空间。时间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没有涉及。而且,市场的参与程度或成交量尽管最终反映到了价格上,但C理论却不能分离出来。并且,C理论虽然能同步判断拐点的出现,但却不能单独预计未来拐点的时空位置,必须借照其它理论才行。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拐点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