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暴雪维修?2018.9.30

和顺县气象台2018年9月30日17时09分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预警区域:全县。 预警区域内,未来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或者已经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请有关单位和人员作好防范准备。 防御指南: 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2.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2.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今日晋中天气概述: 晋中市,晴,气温3℃~20℃,北风3级,当前温度19℃。

}

连续11个涨停板!上市至今股价暴涨536%!这公司,到底啥情况?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公司,做是“超声波”的生意。

它,2002年成立,其创始人,是被称为“中国超声之父”的姚锦钟,2017年4月,它登陆创业板,连续11个涨停。同时,自上市以来,股价最大涨幅高达536%。

它名叫开立医疗,近三年的业绩是这样的:

2015年至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6亿元、7.19亿元、9.8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91亿元、1.00亿元、1.7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0.56亿元、1.37亿元、1.36亿元;销售毛利率为62.81%、64.99%、68.32%

这业绩,看起来还不错吧?可是,如果你是它的投资人,可能马上会感觉到压力了。

因为,很快,它的强劲竞争对手、号称医疗诊断领域的独角兽——迈瑞医疗,也要上市了。迈瑞,之前我们做过研究,刚刚于2018年7月通过IPO审核,预计很快将登陆A股。

开立VS迈瑞,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迈瑞医疗,2015年至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亿元、90亿元、11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17.8亿元、25.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20亿元、30亿元、33亿元;销售毛利率为62%、64%、67%。

注意,迈瑞的营收是开立的11倍,净利润则高达15倍。即便把彩超业务单独剥离出来,体量也比开立更大。

不过,这个数据对比,还不算悬殊——体量更悬殊的数据还在后头。

在整个彩超器械领域,中国市场基本被外资巨头垄断,GE、飞利浦、西门子,这前三大巨头,占有中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以2016为例,三巨头的市占率分别为29%、23%、10.5%。

而迈瑞只有8.22%,开立则只有4.2%。

前不久,西门子已经在2018年完成了对医疗业务的分拆及独立上市,上市主体为Siemens Healthineers,其IPO筹资52亿美元,成为欧洲近年来最大IPO之一。如今,Siemens Healthineers的市值已经高达397亿欧元。

好了,数据看到这里,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了:

1)本案,开立医疗上市以来,最高涨幅高达500%多,这样的涨幅,未来将如何持续?

2)如果接下来迈瑞顺利上市,那么,在彩超这个领域,开立VS迈瑞,你将作何选择?

3)医疗器械领域的估值逻辑,和制药领域有何不同,本案背后的估值逻辑,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透过开立医疗这家公司,来深入思考一下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投资逻辑,以及背后的财务特征。

医疗器械这个行业,细分领域包括:体外诊断(IVD)、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类、整形外科&骨科、眼科类。其中,影像诊断,也是一个大赛道。

影像诊断,根据运用的物理学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CT(断层成像)、X射线、核磁共振(MRI),和超声诊断类。

(图片来源:中信证券)

如果你去做体检,一般都会去两个科室,放射科和超声科。放射科里就有:CT、X光、和核磁共振,超声科里就有B超、彩超。

所谓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就是通过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机器通过接收的反射波成像。

早在18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发现蝙蝠能靠一种人听不见的叫声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自此发现了超声波——人的耳朵只能听见震动频率在20赫兹-2万赫兹之间的声波,而超声波,是声音震动频率在2万赫兹以上,无法被人的耳朵听见。

超声波频率越高的分辨力越强,穿透力越弱,频率越低分辨力越弱,穿透力越强。

到了90世纪,人们开始利用超声波探测物体。超声波被用来探测固体中的裂痕,到了二战期间,人们利用超声波探测潜水艇。

1942年,奥地利的Dussik利用A型超声探测颅骨,打开了超声诊断的历史序幕。第一代超声波仪器,叫做A超。

A型超声波检测仪—A超,是将超声波的反射波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再根据反射波的波幅高低、长短、形状进行诊断。但是,产生图像为一维图像,不直观,而且波形的显示具有局限性。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直到1972年,BomN研制出电子线性扫描B型成像仪——B超,把回声信号通过光点的形式显示出来,从此超声诊断进入了二维图像诊断的时代。

但这一阶段的超声波还只能提供静态图像。直到1982年,彩超研发成功。

BomN利用多普勒效应——即当声源与反射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频率变化的现象,制造出能够反映人体心脏和血管运到的影响仪器,从此以后彩超开始在妇产科、心血管诊断中广泛使用。

彩超与黑白超声的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彩色,但这种彩色是伪彩色,并非五颜六色,而是在B超的基础上,用红色、蓝色来显示人体心脏和较大血管的血流情况,能够进一步显示组织器官或者病变部位的血流供应情况,这对于心脏畸形以及心脏、大血管的血流异常诊断有很大的意义。[1]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1987年,美国ATL彩超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数字化诊断系统,全数字化的超声诊断设备,保证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分辨率更高,大大的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到了21世纪,三维成像出现。理论上讲,三维成像图像显示直观,能准确的体现诊断信息。三维超声最多运用在胎儿成像,它能生动生动体现胎儿情况。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三维超声成像,由奥地利的Kret最早商业化,目前,GPS各大诊断仪制造厂家都将三维技术加入高端产品中。

可以看出,超声的技术迭代,是为了更精准的呈现人体组织图像,因此,它的技术进化历史,实际是“一维成像——二维成像——动态二维——三维成像”,并不断升级的过程。

当前,GE、飞利浦已经开发出四维图像优化(实时三维)的超声诊断方法,未来超声诊断的发展将会逐渐从简单的二维向三维、四维图像发展,结合VR技术和人工智能更加清晰生动成像。而诊断能力的进步,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研发。

四维超声能够看到未出生宝宝的活动动态,成像效果更逼真。[1]

在我国,彩超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二维阶段。说到中国的超声诊断历史,就必须提到由“中国超声之父”姚锦钟。

姚锦钟,出生于1937年,于1978年创立我国当时规模最大的超声仪器研究机构——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

1983年,这是中国进入B超时代的重要年份。姚锦钟先生带领汕头超声研发出国产的第一台B超,打破国外垄断,被誉为“中华B超”。在此期间,在另一个城市,深圳,崛起了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另一个巨头——安科。安科这个名字,可谓医疗器械领域的“黄埔军校”,后来的迈瑞医疗、理邦医疗、安莱特,都由安科衍生而来。

由于我国的X射线、CT落后于发达国家,当时的安科背靠国资委,受命研发影像诊断,且主攻核磁共振MRI。

80年代末到90年代,我国的超声诊断还是以黑白为主导,外企的彩超开始进入我国,维持了彩超的垄断地位。

1997年,姚锦钟引进美国ATL公司彩超,开始学习国外技术。此后,到了2002年,姚锦钟的两个徒弟,陈志强和吴坤祥,他们看到了彩超市场国内企业的空白,表示想要跳出国企自己创业,姚锦钟立马表示支持,并带领两人成立开立医疗,专注研发彩超。

2004年,他们成功研发出全国第一台自主产权的彩超,推动了低端彩超的发展。

不过,一开始,国内彩超企业仍然集中于低端市场的竞争,中高端市场被通用、飞利浦、西门子三大巨头垄断。

直到2006年,迈瑞医疗推出全数字化彩超,2008年推出中端产品DC-8,成功挤进终端市场,立马成为国产彩超龙头。同时,开立医疗紧随其后,2010年,推出中端彩超S20,标志公司走入40-100万的终端彩彩超市场。2013年收购美国Sonowise,为布局中高端产品做准备,2016年4月推出中高端彩超S50。

尽管短期来看,进口彩超的产品仍然占比较高,但中高端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被国产替代。直到2017年3月,开利医疗成功登陆A股,登上资本市场。

开立医疗成立于2002年,实际控制人为陈志强和吴坤祥(一致行动人),两人持股比例合计为50.86%。

影像诊断包括四大类:CT、核磁共振(MRI)、X光、超声诊断。开立医疗就是在医疗器械行业的超声诊断这个细分赛道。

超声诊断应用范围广,可以用于腹部检查、妇产科检查、甲状腺检查、心血管检查、泌尿系统检查等等。

从产业链方面来看,其下游,主要为经销商和少量的直销医疗机构,经销占比95%。并且,其对外销售占比较高,占比约为49%,覆盖了海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其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如集成电路、接插件、印制线路板等)、材料行业(如五金、塑胶、包材等),以及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如化工原材料、辅料、心电图机等)。

注意,电子元器件是开立医疗采购金额最大的原材料,占比在60%以上,其中,最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叫做数字波束合成器。Sonowise在被开立并购之前,是其数字波合成器主要供应商。

注意,这个数字波束合成器,是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核心所在。

超声诊断的原理,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化为超声波,并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转化成电脉冲,再形成可辨认的图像。

一台超声设备有三大主要硬件——显示器、探头、主机。探头用来收发超声波,主机将信号转换为图像处理,显示器显示诊断图像。

(图片来源:迈瑞医疗)

区别高、低端彩超的主要差距,就在成像技术上。而最终成像的效果,决定于从探头收发超声波到图像处理的所有环节,最核心的有两个部件:一是超声换能器;二是数字波束形成器。

超声换能器——是探头的主要零部件,其原理是将电信号转化成超声波发出,并将接收回来的超声波转换成电信号。它是超声技术中的关键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电信号处理的效果。

(图片来源:迈瑞医疗)

数字波合成器——主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功能是将回收回来的电信号进行数字计算成像,数字即波束合成。好的数字波束形成器,其合成精度高,能够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从而使超声诊断更加精确。数字波合成器的核心部件即使FPGA芯片、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

(图片来源:迈瑞医疗)

这两个电子元器件十分重要,作为彩超公司,必须要掌握关键技术,才能掌握话语权。

本案,开立医疗擅长于超声换能器,而另一巨头迈瑞医疗擅长于数字波束合成技术,这点,从它们的专利上有所体现。

开立医疗的核心专利有等相位二维探头,大视野200度探头,经食道(TEE)探头、腹腔镜超声探头、术中探头、容积探头等。

迈瑞医疗核心技术对应专利有:超声波束连续聚焦技术、声速校正技术、超声波检测组织成像技术等。

那么,这门生意到底能赚多少钱,来看数据: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收入结构中,彩超是主要业务,占收入的比重为84%,其次是医用内窥镜,占比7%、然后是B超,占比4%。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其中,彩超的毛利率高达69%,而B超,作为彩超的前一代产品,毛利率已经不到彩超的1/2,毛利率只有27%,内窥镜毛利率为47%。可见,彩超业务提供了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同时,彩超毛利率和B超毛利率的巨大差异,也印证了一点,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更迭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盈利水平。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另外,有个细节要注意,为什么2017年收入大增?这个问题,需要仔细思考。

超声探头技术,是开立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它拥有发明专利81项,其中包括60多个医用探头型号。不仅如此,其已经开始布局4D成像技术,现阶段已完成方案制定。

对前沿成像技术的不断探索,是研发实力的一种体现。当然,要看一家企业的研发实力,最直观的还是看研发费用。

2015年至2017年,开立医疗的研发支出为1.24亿元、1.34亿元、1.7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8%、19%、18%,无研发费用资本化。

这一研发水平,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如何?

迈瑞医疗——拥有243项主要发明专利,其中有9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彩超的核心技术为数字波连续聚焦技术、超声波声速校正技术等;研发费用为9.88亿元、10.89亿元、11.32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2%、12%、10%; 资本化比例为0%、9%、10%;

理邦仪器——研发费用为1.46亿元、1.58亿元、1.7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7%、23%、21%;0资本化;

万东医疗——研发费用为0.53亿元、0.66亿元、0.60亿元,占营收比例为6%、8%、7%;资本化比例为17%、8%、5%;

迪瑞医疗——研发费用为0.5亿元、0.82亿元、1.03亿元,占营收比例为9%、11%、12%,资本化比例为6%、9%、20%。。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按研发总额来看,迈瑞医疗作为国内的医疗器械龙头,研发投入最多,高达11亿元。按研发投入占营收百分比来看,理邦仪器最高。

理邦仪器和迈瑞医疗,都出自于安科,在1995年就开始开发超声诊断,但是与迈瑞医疗的几次专利之争失败后,失去了超声诊断的先发优势,其传统老产品已经被市场淘汰,于是开始大笔投入研发,开发POCT、彩超领域,其中彩超业务占比为12%。

综上来看,虽然迈瑞医疗的体量大,研发投入高,但是其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相对较高。迈瑞在招股书中给的解释是公司2016年正式上线PLM系统,全过程监控研发进程,并于2016年开始实施研发资本化管理制度。

研发,衡量的是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内生性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恰好,在医疗器械这个行业,技术壁垒高、销售渠道粘性大,又极度适合外延式并购。

上文提到过,超声诊断的两个核心技术:超波换能器+数字波束合成器。开立擅长的是超波换能器,那么数字波束合成器的技术欠缺,咋办?

最快的办法,一定是:并购。

果然,2012年,开立医疗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彩超设备制造商 SonoWise。Sonowise成立于2002年,主要以中高端彩超的核心硬件系统及软件为主要产品。收购后,开立医疗主要向Sonowise采购数字波束合成模块及配套软件。

由于收购时,Sonowise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47.55万美元,合并成本为3500万美元,开立医疗确认了商誉2,383.67 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为1.5亿元。

这个商誉,高不高?来看看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2012年,开立医疗的净资产为3.65亿元,商誉占净资产比31%。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花大价钱搞这个并购?其实,原因有二。

第一,2012年对于彩超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拐点。

在2012年以前,国内彩超企业都处在低端市场。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国内彩超企业谋求技术升级。国外彩超在90年代进入国内后,主要进入50万以上的中高端产品,价格远高于国内产品。

第一个布局的,是迈瑞,在2011年就推出了自己中端产品DC-70、高端产品DC-8,并在2012年收购了Zonare,收购了来自西门子的核心技术团队。

而开立医疗,2012年左右推出的自主研发的中端彩超S20,进入了50万元左右的中端市场,摆脱了低端市场数十家的国产企业的厮杀。在技术升级方面,开立医疗一点都没偷懒。

于是,紧跟着迈瑞的步伐,它在2013年收购了Sonowise,开始布局中高端彩超设备的核心硬件,并在2016年-2017年,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端品牌S50、P50中高端彩超。

可见,收购了Sonowise,弥补了其在数字波束合成模块等技术上的短板上,实现技术的弯道超车。

(图片来源:联讯证券)

中高端产品的推出,极大推动了开立医疗的业绩。2013年,营收同比增速为22%,2017年营收同比增速为37%。这,恰好解释了上文遗留的问题:2017年收入增速猛增,是基于高端技术设备的驱动升级。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另外,这次收购,其实还有第二个原因——这是一次产业链布局。收购上游原材料厂商,可以进一步降低对核心原材料的依赖,提高对上游话语权。

你看,这一次收购,一石二鸟啊。

不过,看到这里,还没有完。关于并购,商誉是绕不开的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开立曾在2013年对Sonowise计提了7691万元的商誉减值损失,几乎占商誉账面价值的一半。这是为啥?

开立解释称:Sonowise被并购后,主业改为向开立销售数字波束模块和协同研发,于是减少了对外业务,未来预计可收回金额会低于评估值,因而计提了减值。这么看,其商誉减值并不是踩雷,反而是正常会计处理的表现。

最后,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同行业的并购及商誉情况:

从迈瑞的发展历史来看,其经历过多次并购,收购了:美国Datascope的监护业务、美国彩超技术商Zonecare、北京普利生等,涉足监护医疗、体外检测、超声等多个领域,业务迅速发展,2016年登陆纽交所上市,2016年美股退市,2018年7月A股转板成功。

理邦仪器——2015年至2017年商誉为0.99亿元、0.99亿元、1.01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为8%、8%、8%;

迪瑞医疗——2015年至2017年商誉为0.97亿元、3.97亿元、3.97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为31%、29%、28%。主要来自2013年收购的体外诊断公司宁波瑞源。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综上来看,迈瑞是一个典型的并购驱动型公司,其次是开立医疗、理邦仪器、迪瑞医疗。

好,研究到这里,经过自主研发+外延式研发布局,技术和原材料已经握在了手里,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

由于医疗器械一般采用“以销定产,适当备货”的生产模式,会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销售预测来生产机器,并会生产一定数量的半成品作为库存,以确保客户订单突然增加时,能快速生产处客户需要的定制化产品,缩短交付周期。

所以,存货周转率非常关键。

2015年至2017年,开立医疗的存货为1.37亿元、1.7亿元、2.13亿元,占销售百分比为20%、24%、22%,存货周转率为1.77、1.64、1.64。其中,库存商品占存货的百分比为37%、38%、41%。

注意,存货中大部分属于库存商品,且占存货比重逐年上升,存货周转率略有下滑。库存商品增加,存在两种可能性:

1)产品竞争力强,订单多,大量备货以备销售;

2)产品竞争力弱,卖不出去,积压商品;

单一依靠“存货周转率”来做判断,不容易,所以,我们再结合应收账款来看。

仅凭以上数据,大致可以看出,开立医疗库存商品上升,但是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在变好,说明不是货卖不出去,而是在备货期,或者下游需求高于企业产能。

不过,再比较一下同行业的存货周转VS应收账款周转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迈瑞医疗——存货周转率为3.15、3.14、2.84;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2、8.06、9.13;

万东医疗——存货周转率为2.92、3.11、3.34;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14、4.59、3.83;

迪瑞医疗——存货周转率为1.79、1.96、1.81;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73、5、5.56.

可以看出,相比同行业其他,开立医疗的存货周转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都较低。比较下来,迈瑞医疗的存货周转最快(说明出货快),应收账款周转率也较高(说明回款快)。

这个差异,其实也与他们的业务有关,开立医疗的主要产品为彩超设备,70%的终端销往医院,而迈瑞医疗、理邦仪器产品包括:体外诊断、麻醉剂、监护仪等产品,其终端包括医院、体检中心、家庭客户等。下游客户群体不同,也可能会对出货、回款情况有所影响。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好,出货和回款情况分析完了,接下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解决——研究医药公司,必须研究的重要事项:销售费用。

医疗器械的销售,主要为经销商代理,产品终端用户主要为B端医疗机构,少部分直销主要采取招投标采购。目前,国内彩超企业主要有迈瑞、开立、理邦,国外有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日立、东芝、三星等。

在这种格局下,想要增加销量,需要加大销售推广力度,推销市场。同时,如果能够做到“进口替代”,也将蕴含一个巨大的增长潜力。

开立医疗2015年至2017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80亿元、1.97亿元、2.6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为26%、27%、27%。

再来看看同行业销售费用:

迈瑞医疗——销售费用为21.76亿元、24.01亿元、27.27亿元;占收入比为27%、27%、24%;

理邦仪器——销售费用为1.28亿元、1.57亿元、1.91亿元,占收入比为23%、23%、23%;

万东医疗——销售费用为1.19亿元、1.47亿元、1.54亿元,占收入比为15%、18%、17%;

迪瑞医疗——销售费用为1.03亿元、1.38亿元、1.51亿元,占收入比为18%、18%、17%。

从绝对值来看,迈瑞医疗销售费用远远高于其他几家,从占营收的比例来看,2017年开立医疗超过迈瑞医疗排名第一。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下游的话语权变弱,导致销售费用上涨,二是,其推出的新型中高端产品上市,加大力度进行市场推销。

(图片来源:并购优塾投研团队)

那到底是话语权变弱,还是在加大力度铺市场呢?

我们再来看看预收账款,2015年至2017年,开立医疗预收款项占收入比为1.77%、1.36%、1.79%,可以看出,预收账款占比稍有上升,说明加大产品市场推广力度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到这里,这门生意的财务逻辑基本弄清楚了,不过,如果要预判未来业绩,一定深入研究下这个行业的情况。

医疗器械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且,和医疗消费密切相关,有刚性市场需求。

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为4500亿元,其中心血管市场规模占比最大约为39%,体外诊断第二,占比21%,医学影像第三,占比11%。在医学影像中,超声诊断大约占13%左右。

(图片来源:红塔证券)

2017年,全球超声诊断市场规模为7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左右。

2017 年中国彩超市场容量约 100 亿,行业增速 15-20%,其中国产龙头,如迈瑞、开立都有 30%以上增速。

随着基层扩容,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基层扩容叠加进口替代,国产龙头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同时,预判未来 3-5 年行业,可维持10-20%的增速,而行业龙头将保持更高的增长。[1]

从竞争格局上看,国内彩超市场仍是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GE、飞利浦、西门子三大全球彩超巨头占据我国超过50%的市场。

不过,国产替代的路径逐步明确,可以看出,国内厂商的占比从2013年至2017年,逐年上升。国内梯队中,迈瑞医疗排名第一,市场占比为8.22%,开立医疗排名第二,市场占比为4.2%。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同时,这三家巨头,也挤入了全球医疗器械TOP10排名,飞利浦、通用、西门子分别位居第3、4、6名。

(图片来源:健康界,Calvin)

接下来,我们挑选几家国外巨头,美国GE、德国emens、荷兰Philips来进行比较:

GE(通用电气)——总市值1127亿美元,金融危机拆分业务后,主要业务领域放在电力、航空、医疗上。其医疗业务中有70%为影像诊断,在影像领域营收规模来看,全球排名第一。

Siemens Healthineers(西门子医疗)——总市值394亿欧元,西门子医疗于2017年从西门子的分拆出来,并在2018年上市,其医疗业务主要包含影像、治疗诊断业务。

Philips 医疗——总市值423亿美元,核心业务为医疗、照明、和个人护理,其中医疗业务中包含影像、核磁、彩超等。

这三大巨头共占彩超市场60%以上,再来比较一下三家企业的财务数据:

GE 医疗——2015年至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6亿美元、183亿美元、191亿美元;

Philips 医疗——2015年至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亿美元、78亿美元、80亿美元。

从西门子医疗的年报可以看出,中国是西门子主要的市场之一,并在2017年稳定增长:

GE 医疗——2015年至2017年,9亿美元、9亿美元、10亿美元,占收入比例5%、5%、5%;

Philips医疗——2015年至2017年,6亿美元、7亿美元、8亿美元,占收入比9%、9%、10%。

GE——1998年收购美国超声公司Dissonics、和挪威的Vingmed,2001年收购奥地利超声公司Kretz,2003年收购法国的THALES探头业务,2012年收购美国U-SYSTEMS乳腺超声公司,通过一路并购成为全球彩超领域的巨头。

但是,GE医疗未单独上市,商誉无法单独拆开。

Siemens Healthineers——2001年收购美国超声巨头ACUSON,推出了自己的彩超经典的Acuson彩超产品线系,并与2015年从西门子独立出来。2018年上市。

2015年至2017年,商誉为96亿美元、108亿美元、93亿美元,占净资产比重为224%、392%、244%;

Philips 医疗——1998年收购了美国超声公司ATL,2000年收购从HP分离出来的超声业务Agilient,专注于高端彩超业务。

2015年至2017年,商誉为99亿美元、103亿美元、90亿美元,占净资产比重为73%、71%、64%。

目前,只有Siemens Healthineers于2018年1月,从西门子拆分,单独上市,拆分后业务比较单纯,核心业务为影像诊断,目前市值是397亿欧元。

1)医疗器械行业,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综合了制造业、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行业壁垒。这个领域应用最广的TOP3,分别是:体外诊断类、心血管类、影像类。

2)体外诊断,我们研究过安图生物(免疫诊断)、华大基因(分子诊断);心血管类,我们研究过乐普医疗(心脏支架)。这次,我们来看第三大类:影像诊断,并重点看彩超诊断。

3)全球范围内,彩超诊断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2017年,全球超声诊断市场规模为70亿美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4%,而国内超声市场约为90亿元,预测行业增速在4%-10%左右。

4)从彩超的医学应用范围来看,主要用于妇产科、心血管诊断。其中,妇产科和人口增长、二胎政策息息相关,二胎政策不断推行,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随之高发。

5)从竞争格局上看,国内彩超诊断,尤其是高端设备领域,仍被GE、西门子、飞利浦三大外资三巨头垄断,垄断了近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产彩超诊断企业中,则是迈瑞、开立。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未来有较高的国产替代空间。

6)本案,开立医疗,尽管上市以来涨幅巨大,但其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尽管定位高端彩超市场,但高端设备产品仍然处于在研阶段,尚未完成布局。而高端市场早已经被GE、西门子、飞利浦三大巨头,以及国内迈瑞医疗瓜分,竞争压力巨大。

7)比如,以迈瑞医疗VS开立医疗来看,迈瑞的医疗器械产品线很丰富,其营收规模高达110亿,净利润26亿,若按照彩超业务占比30%来计算,彩超业务营收也有33亿元。这一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开立医疗9.8亿元营收、2亿元净利润。

8)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开立医疗于2017年4月登陆创业板,早于迈瑞医疗。但迈瑞在2018年7月已经通过IPO审核,即将登陆A股。在资本市场上,未来二者也将针锋相对。对于开立的投资人来说,在同一赛道上为什么不选择迈瑞,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9)此外,这门生意是一个非常适合并购扩张的行业,对标全球三巨头的成长历史来看,外延式并购较为确定,提供了未来的想象空间。因此,未来要重点关注商誉这个科目。另外,在并购方向上,比较有可能的方向是并购高端设备,或者提供核心电子元器件材料的企业。

接下来,在估值之前,先来做下增速预测。

第一,未来的增速预测,假设其未来增长会经历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稳定增长阶段(竞争格局基本稳定)、永续增长阶段。

开立医疗三年历史营收的复合增速CAGR为20%,外部券商分析师预测未来三年的收入增长平均数约为30%-34%,行业增速约为10-20%。那么,结合这三个数据,我们乐观取值增速为25%,保守增速为10%。

第二,现金流的问题,由于企业2017年自由现金流为负,我们这里使用企业2017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36亿元,作为基数进行计算。

1)乐观估计——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假设增速保持年复合增速A=25%,时间约为3年;第二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增速为60%*A,为15%,时间约为5年;第三阶段:永续增长阶段,永续增长约为5%。

乐观的假设组合:增速25%、折现率8%、永续增长5%。

2)保守估计——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假设增速保持年复合增速A=10%,时间约为3年;第二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增速为60%*A,为6%,时间约为5年;第三阶段:永续增长阶段,永续增长3%。

保守的假设组合:增速15%、折现率9%、永续增长3%。

按照DCF模型粗略计算,计算出的企业价值约在31亿元到119亿元之间,减去净债务1.4亿,合理股权价值大约在30亿元到110亿元之间。目前,开立医疗的总市值为123亿元,PE-TTM为52.5倍。

根据历史PE值来看,其上市以来PE-TTM在43倍到93倍之间,当前值为52倍。由于本案2017年4月上市,上市时间不长,故历史PE数据无法做估值参考。

另外,如果和同行业PE对比的话,理邦仪器为61倍、迪瑞医疗26倍、万东医疗38倍,同行业对比来看,本案已经出在估值高位区间。本案估值高低,相信看完数据你会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只负责基本面研究,不负责你的交易体系。后续的思考,需要你自己独立完成。

注:本案例研究数据,由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提供支持,特此鸣谢

}

云州区气象台2018年9月30日16时30分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48小时内全区地面最低温度将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林业产生较大影响。请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范准备。预警范围:全区。 防御指南: 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2.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1.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2.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今日大同天气概述: 大同市,多云,气温1℃~17℃,西北风3级,当前温度16℃。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