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朋友用格力空调不凉怎么回事大1.5P的凉之源KFR

我新买的空调!GREE凉之源,空调2人共用,在2间房(一共10平方米)中间开了个洞,怎么不冻!开到16度都不冻好像25那样!why??是不是用影响!... 我新买的空调!GREE凉之源,空调2人共用,在2间房(一共10平方米)中间开了个洞,怎么不冻!开到16度都不冻好像25那样!why?? 是不是用影响!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我就是想知道你的房间是多大,还有空调的大小,这样我可以帮你想想是不是还有其它问题,另外外机有没有启动,制冷剂有没有打开呀,另外给你装好后有没有试机呀,如果有试机,相信那时你会要试到很冷的效果才会叫人家安装的人走吧。一般的话,是要很久才能降到16度的甚至很难到16度,但是20度还是有可能降到的,而且时间不要很长。况且空调开得太低对人体健康也是很不利的。建议你应该及时联系销售维修人员,不要自己轻易维修或尝试。至于空调温度,建议您还是开到人体最适温度25 比较合适了。26是最省电温度。

一般来说应该不会是房间面积超出空调制冷面积范围。如果超过了,就说明你的房间太大,而空调的P数不够了。

不能保证意见都能有用,上述内容仅供参考。祝你能找到原因。

空调器通电后,制冷系统内制冷剂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为高压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轴流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过滤器、节流机构后喷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的热量。同时贯流风扇使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送向室内。如此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如是大厅,则用普遍开的度数,如是分开如大人\老人\小孩子,则根据各自的体质胖瘦耐受程度来调整温度.

一般情况夏季室内空调开机多少湿度适宜?从夏季空调开机指数来看,30—33℃属4级,70%的人 需开机;33—35℃属5级,90%的人需开机。开空调后?要注意调整室内外温差室温宜设定在24℃-18℃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

如室外温度32度时,则室内空调一般为25度。

此外,使用空调的时间不能太长,有条件最好经常开窗换气,以降低室内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新风量;长期在空调房间里工作和生活者,应经常到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并多做运动,注意给身体补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空调器要及时清理,如发现传染菌,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再用开关键看看,实际温度会在遥控器上显示

复位键没有真实按钮,就是一个小孔,一个是锁定用的,一个是复位的,用牙签戳下复位的。

没有小孔,把电池拔了,重新装上去,让遥控重起;重起后按开关键;有同样效果。

不行的话也可以把外机壳拿下来看看,也可能是虫子把涡轮里面的进气孔塞住了。

再不行打维修电话吧,100块之内可解决,别随便答应换零件。

屏显上的数字一个是室内温度一个是调设温度!等你时间长了后就知道了

你的房间跟空调匹配吗?你摸摸室外机的低压管(大的那根)凉不凉,不凉就是雪种不够引起的了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大专学历,1978年7月参加工作,曾从事过汽车驾驶、修理、治安民警、文秘管理等工作。现任办公室主任。

具体要看房间大小了,一般一匹的空调适合12平米左右的房间使用,1.5匹的空调适合18平米左右的房间使用,如果房间大空调小,或者是房间的密封保温条件太差,就会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室内能够下降到25度左右就不错了。

如果房间与空调大小相匹配,可用温度计测量空调室内机进出风口处的温度,出风口的温度应比进风口的温度低12-14度左右,说明空调的制冷效果正常,否则就是空调制冷效果不佳,应及时找销售商或售后检修为妥。

}
格力空调凉之源开制冷一会儿后就停机了,指示灯闪烁11下后暂停三秒,再闪烁11下,循环往复;将电源拔掉后再插上电,又可以制冷一会儿然后又停机,闪烁11下循环下去,请问是什么原因,... 格力空调凉之源开制冷一会儿后就停机了,指示灯闪烁11下后暂停三秒,再闪烁11下,循环往复;将电源拔掉后再插上电,又可以制冷一会儿然后又停机,闪烁11下循环下去,请问是什么原因,烦请具体详细一点。另外,这类问题自己DIY能不能处理?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呵呵,质量本身就不好,这种问题应该不要自己管格力的售后十分差,免得给他们留下把柄

采纳数:2 获赞数:2 LV2

应该是温度传感器坏了,这个好处理,在淘宝网上买一个,就几块钱,换下来就行了,不过要注意你的空调型号是否兼容。

温度传感器一头是金属柱,一头连着空调

10K的管温传感器一定可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力空调不凉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