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鸳鸯炮布局局是不是要有很高超的技术

起手第一招,就把小钢炮往后滑一步,是为“钢滑炮”,多形象啊。

筒子们有什么要说的吗,是否可以封我为钢滑炮大师,呵呵。



我也这么觉得的,这种将先手当后手走的棋,等待对手露出弱点后,给予致命一击,正符合独孤九剑中,以静制动的奥妙。而且还可以让对手感觉到受到侮辱,情绪失控(这可是心理战的典型呀)。

总结发言:炮是象战的灵魂,炮二退一这步棋藏巧于拙,变化多端,富含弹性,兼顾心理战术。

楼主这招发前人之未发,正是象棋指归中的第六层境界(注:贾老将当时的国手大多划分为四、五层境界)。


其实炮比车更难运用,车是棋精神,炮是棋魂魄。运炮之妙尤甚于车。

其实铁滑车压根无法和钢滑炮比的。

如果说铜滑炮是天上的云端上才有的妙手,铁滑车压根只能在山底爬行仰望之。


楼上有见识,英雄所见略同啊!

双炮协同作战,有不少机会可以强行突破,或者设置陷阱谋子,看似拥塞,实则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至高境界。


有迷惑对手的作用,不过第一手还是中炮的好。
雷公炮和龟背炮不是一种炮吗?


聆听妙音后,我在某象棋QQ群里发了“铜滑炮”布局简介,没想到反而诱使了钢滑炮与铁滑车优劣讨论。

最后难分难解,两棋友(水平拙劣)在QQ上对战了一局,全程记录于下

由于铜滑炮方认为铜滑炮实乃至高无上布局,乃至于用后手铜滑炮破铁滑车开局,没想到还真大获全胜(稍后发对局动态谱)

1.车一进一 炮8退1 2.QQ上的这个铁滑车爱好者傻眼了,后面的布局压根不会下了



由于第一局铁滑车爱好者惨败,于是号称群里铁滑车水平最高者与铜滑炮方一战(纯人)

这是一场高水平的对局(双方皆是二级棋士),下面实时报导。

铁滑车 VS 铜滑炮(高端对局谱)

1.车一进一 炮8退1 2.马二进三 马2进3 3.兵三进一 炮8平7

铜滑炮爱好者说:这手炮8平7其料跟铁滑车的车一进一,然后车一平二,车二退一是异曲同工之妙!(反正我也不懂,看后面的继续对局哈)


4.马三进四 马8进7 5.兵七进一 车9平8 6.马八进七 车8进4
双方布局工整,大快我等爱好者眼球


双方走得较快,记录不下来,稍后发动态棋谱。

现在局势是 铜滑炮方弃马抢攻,成车双卒攻 铁滑车方 车炮。



后手尚且能击败传说中神一般的铁滑车开局,实在不敢想象先手钢滑炮的勇猛!

召换楼主,开贴讲解 钢滑炮布局,也好让我等芸芸众生大开眼界。体会下先手钢滑炮的神威!


直接就把马压住了,看不出怎么个好法,不过比铁滑车好了一点点。还没上来就让马


炮二退一,开局就把马压住,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想疏通右翼子力必然还要继续动炮。开局就频繁一门土炮,势必影响其他强子的出动。至于后面取胜,应该是中残局功力的较量,开局未见优势。



专业术语听不懂哦! 什么鸳鸯 筒子 解释一下。 我只是一个野旗手。



车一进一,炮二退一这种开局,叫做布局疑形。
对付不了解这种开局的人往往能有效,但对手了解过就不行了。高手一般不会用疑形做为布局,靠的应该是堂堂正正。



冷门之所以是冷门,是有原因的,炮二退一固然中路攻势猛烈,但是双马迟钝,如果被对手加以利用,后劲就会显得不足。而且楼主肯定知道的,开局无绝对,没有常胜的布局,你赢了只是你的功力比别人强


}

下象棋的诀窍是一定要下工夫全面提高自己的开、中、残局水平。

一、学棋先学残,残好艺自高。看看有关象棋残局的书籍,了解一些例胜例和的定式,和基本杀法。掌握这些以后对你以后的攻杀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好残局以后,就看一下象棋布局的书。现在书店和网上都有象棋布局类书籍出售。所谓万事开头难,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盘棋开局下好了,取得了一定优势,后面的中局和残局就顺利了。

三、剩下的中残局的功力就要在实战中积累了,要求下过的棋一定要能复盘。找个和你棋力相当的人一起复盘进步会不小哦,加油吧。

至于开始对阵应该走哪个子,用象棋术语来说,叫做“布局”或者“开局”,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二点。

象棋布局分先手布局与后手布局。

各自分类约有几下几种:

一, 中炮,也称当头炮,中宫炮,就是第一着走炮二平五或者炮八平五,由于把炮放在 中线上,故名中炮。是先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积极进攻的布局阵势。

二, 士角炮,第一着炮二平四或者炮八平六。因为炮安与士角,故而得名。这诗伺机而进的稳健布局。

三, 敛炮,首着炮二平三或者炮八平七,因为此炮对对方的攻击作用不明显,含有锋芒内敛的意思,因此叫敛炮。

四, 过宫炮,首着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炮横行过九宫安于士角上,以区别与士角炮,又因双炮集结于一侧,有些地方亦叫偏锋炮。特点是:子力间的配合密切,利于攻守。如果运用不当,容易造成子力拥塞。

五, 边炮,首着炮二平一或炮八平九,一般是伺机取边卒后再求发展,古谱称此布局为飞炮局。这种布局虽然有机会从边线切入,但是由于脱离了中心线这一主场,攻势必然延缓。可以说这种布局利少弊多,属于冷门布局。

六, 仙人指路,第一着冲三,七路兵,这种布局一直当先,意向莫测,因此称为仙人指路,一般来说这种布阵方式可以活通马路,试探对方棋路来确定自己的战略。当然,这个布局也有一定的攻击性。

七, 九尾龟,第一步走兵九进一,挺兵后似一条尾巴凸出于棋盘之上,故得名。如果首着走兵一进一,则名为独角兽。这两种布局是从边路逐渐向前推进的战术。一旦边路出击的计划受阻,挺边兵就可能成为闲着而失去效用。

八, 首着马二进三或者马二进一(也可以走马八进七或者马八进九)。这种布局稳健,与飞象类似,都是一种斗中残局的战术。进边马也称偏马局,多弈成单提马阵势,一般从边线进取。双马屯边,被称为双飞燕蝴蝶双飞。此布局由于中兵没有子力保护,属于冷门布局范畴。

九, 飞相局,第一着走相三进五或相七进五。这种布局即可巩固自己的中防,又可观察对方动向。后手对此的应法也很多,如逆手象,顺手象,补中炮等等,或攻或守,或刚或柔。这种布局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双方的中残局功力。大家亦可参看:胡荣华的飞相百局。

十, 上士局,首着士四进五或者士六进五。虽然上士与飞相同样可以巩固中路,但是过早补士定型使布局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飞相则可以使马炮紧密联系起来因此,这种布局不如飞相灵活。

一, 屏风马,屏风马是应付当头炮最常用的方法,使用率居后手布局之首,因以双马保护中卒,宛如屏风而得名。中炮对屏风马是布局体系最为庞大的一种,先手可采用五六炮,五七炮,五九炮等布局阵势;可冲七兵,也可以进三兵,还可以冲中兵;可用过河车,也可采用巡河炮。屏风马方主要有平炮兑车,左马盘河,直横车等阵势,变化极为复杂,反弹力也最强。

二, 反宫马,反宫马布局又称半壁河山或夹炮屏风,用后手抗衡中炮。具有一定的反攻能力。

三, 单提马,单提马是一种少见的开局着法,指一方(无论先手或后手)起手两着走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九(如马八进七再马二进一则异势同名,但有左右之分。)因屏风马曾有双蹄之称,故而着法初名单蹄马,一般以后应对中炮居多。其特点是迅速活通边车,再上士象,巩固中路,形成各子有根,紧密互保的“七宝连树”阵势,常能防御中乘反击,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现代布局理论的发展,已逐渐失去了往日光辉。

四, 顺手炮,顺手布局古时已经流行于棋坛。明朝朱晋桢【桔中秘】,清朝王再越【梅花谱】等著名以及近代象棋谱均有系统的阐述,并在历年比赛中屡见不鲜。初中级象棋爱好者如能熟练地掌握运用,将对提高技艺水平大有裨益。

五, 列手炮,列手炮也称逆手炮,因双方两炮方向不同而得名。它的特点是双方子力都集中于一侧,往往构成对称阵势,各攻一侧进行激烈搏杀。明朝朱晋桢【桔中秘】与清朝王再越【梅花谱】均有专题论述,并有大列手炮和小列手炮之分。由于中炮方可先手进马,而后手方跳马屯边出路狭窄,同时中卒仅剩下单马保护,并无对杀机会,因而近年来此类对局较为少见。

六, 叠炮,叠炮也称为“括弓炮”,“夹卒炮”,是应付中炮的一种冷门布局,古谱【韬略元机】,【梅花谱】中曾有记载。其特点是双炮重叠相连,封锁对方车路,如对手不熟悉此阵法,边马跃出后可出奇制胜,如对手攻击方法正确,黑方则立即陷入困境。

七, 鸳鸯炮,鸳鸯炮是用来应付中炮直车的一种布局阵法,20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出现。因为双炮集结在一起形似鸳鸯而得名。

八, 龟背炮,龟背炮也称“凤凰炮”,“软硬炮”,为清代著名棋手巴吉人所创。其战略意图是将子力集结于一翼伺机进行反击。

九, 卒底炮,卒底炮是后手用来应付仙人指路的一种重要布局手段,也称作“一声雷”或“小当头”。成为重要的布局手段之一。针对红方补中炮的攻击方法,黑方演变出弃中卒补象,左车右移等走法,成为一种重要的布局体系。

十, 金钩炮,金钩炮也称为“过宫敛炮”,即第1回合后手方直接平炮过宫于卒底瞄兵,因形状如钩而得名。此布局古谱多用来应付进兵局或飞相局。这种布局如果运用不当,容易造成子力拥塞的毛病,因此在大赛中比较少见。

十一, 对兵局,对兵局是后手用来应付仙人指路的一种方法,即后手也可以在第1回合挺起相反方向的卒子,双方互相试探。这种布局比较灵活,可以转换成其他的阵型。

十二, 顺手象与逆手象,开局第1回合,双方都飞相(象),如果是相同一侧的相?(象)称为顺手象,反之为逆手象。这是后手应付飞相局的一种方法,另外后手方也可以采用过宫炮来应飞相局。

十三, 三步虎,即开局进马,平炮,亮车,只需要三步棋便形成了一翼子力的部署。三步虎阵势讲究灵活而快速,首先迅速开出主力,再根据战略需要布成屏风马,反宫马,拐角马,单提马,后补列炮等阵型,是当今较为流行的一种布局套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鸳鸯炮布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