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给看看这个配置能不能玩战地一,如果可以的话,高画质和中画质应该在多少帧顺便说一下谢谢

1:预算 (购机大概的价格,或者能承受的最大价格)

2:主要需求( 游戏,办公,设计等等):

3:如果需要显示器请说明(没尺寸概念直接说接受的价格)

4:固态硬盘 (对容量需求不高的建议首选固态,机械可后续添加)

上海信和:预祝吧友拥有一台自己满意的电脑,购机愉快!

}

《战地1(Battlefield 1)》是“EA”游戏公司所制作的一款《战地》的全新作品。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会体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场面,游戏中将会支持单人战役和多人战役,更不的游戏内容制作者正在不停的加入,请玩家们耐心的等待本网站的更新,本网站还会第一时间提供此游戏的破解版,希望玩家您继续关注!

《战地1》公布了新DLC“誓死坚守(They shall not pass)”的截图及一些介绍,这款资料片包含了4张新地图,加入法军,全新游戏模式,众多全新装备武器。

全新游戏模式前线,这个模式混合了征服模式和突袭模式,用户操控角色前线激战,战斗双方都必须争夺旗帜,当目标被占领,战场转移到新处,占领地方的总部控制后,游戏则转换为突袭模式,用户将负责进攻与防守各个电报站。

EA发行DICE制作的《战地1(Battlefield 1)》即将要与广大的玩家们见面了,想必大家都很期待吧!近日,有好几家媒体已经对该作进行了点评,不过IGNIGN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最终分数,而是先给出了预测评分——9.0分。

IGN编辑表示,原汁原味的一战武器的加入使得《战地》系列本来就很强势的第一人称射击增添了独特魅力。单人战役模式由一个个人性化的小故事构成,抓住了时代的特征,令人惊讶,同时还展示了游戏中丰富的武器和载具。而爽快的多人模式则聚焦这款经典FTP游戏的潜力,许多小细节的变化使得战斗更加平衡又不失趣味。

IGN编辑表示由于单机模式只玩了5、6个小时,多人模式只玩了25个小时,体验程度还不够,如果硬要打分的话现在暂时给出9分。等后续体验更丰富之后,会给出最终的评价。

主机仅为PC版中高画质《战地1》三平台画质对比:

在相关的对比中,游戏在PC版上使用的最高画质设定。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发现,PC版的最高画质在光影、材质以及反锯齿等方面都要强于主机的表现。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是细节上的差距,在整体画面效果上,《战地1》在三平台上都有非常不错的画面效果。

在PS4和XboxOne这两台主机上的画质方面,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战地1》几乎做到了一视同仁:两平台的画质几乎没有差异。同时我们之前已经做了游戏在PC端的高低画质对比,此次对比也是沿用了上次对比中的画面。通过这两部视频我们可以发现,游戏在主机版的画质比PC版的中等(medium)画质略高但相对于PC版的高等(high)画质则有不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战地1》主机版的画质则相当于PC版的中等偏高画质。

《战地1》游迅评测全解析

DICE用《战地1》向世界证明,“寒霜3”仍然是最好的游戏引擎,同时也用《战地1》向EA证明,他们配得上EA最强工作室的称号,更用《战地1》向玩家证明,超越《使命召唤》,一个DICE就够了。

无疑,作为年度最令人期待的FPS游戏,《战地1》回到了一战时期,而与《使命召唤》利用从重制版来吸引眼球这种老套方法比起来,《战地1》的这种回归,更让玩家瞩目...

战地1多少钱:《战地1》目前有三个版本提供预售,其一是普通版,预购平台为Xbox One和PC,售价为59.99美元;另外一个是“先期参军者(Early Enlister)”豪华版,预购平台为Xbox One、PS4和PC,售价为79.99美元;最后一个是售价为219.99美元的典藏版,预购平台为PS4和Xbox One

预购游戏的玩家将会获得一款“Hellfighter”包,其中内容受著名的美国369步兵团“Harlem Hellfighters”所启发,在法国盟军的指挥下结束一战。

“先期参军者”豪华版中包含“红色伯爵(Red Baron)”包以及“阿拉伯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包,其中包括主题武器、载具和物品。此外还有五款拥有组合物品的战争包,能够改变《战地》系列有史以来最大的三款载具的外观。预购“先期参军者”豪华版的玩家将可以提前3天体验到完整游戏。

1、多人游戏将包括阿贡森林,沙漠地图设定在非洲或中东,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和法国的村庄。

2、游戏的步兵包括:突击,军医,支持和侦察。

3、步兵近距离攻击性武器包括冲锋枪、霰弹枪、反坦克手榴弹。

4、医疗兵携带医疗包和半自动武器。

5、支援兵将携带轻机枪,并且可以给队友提供弹药并修理载具。

6、侦察兵是狙击手职业,可以使用带有光学瞄准镜的步枪。

7、游戏中的炸药你可以通过拉引线引爆。

8、近战武器包括剑、槽锤,刺刀和铁锹。这些近战武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的攻速快,有的则威力大。

9、近战武器击杀特写很快。

10、预告片中出现了战斗机,但游戏中也有轰炸机。他们可以在战场上投掷炸弹。

11、游戏中的坦克将包括英国Mark IV(也出现在预告片), 德国A7V和法国的雷诺FT-17

12、一些坦克能够携带五名士兵。

13、游戏中还会出现维克斯m25装甲车。

14、游戏的坦克战与之前的坦克战体验非常不同,不仅在于武器方面,速度也有很多的变化。

15、相较以往的作品,《战地1》中将会包含许多农村场景,而且游戏的动态破坏效果更加强大,脚本破坏将成为历史。

16、在游戏中你可以创建一个持久的小队(最多5人),然后你可以选择一直呆在这个小队进行游戏。

17、游戏将会提供一些可定制的武器,玩家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格。

18、固定机枪和防空火炮也将出现在游戏中。

19、在闭门演示的最后出现了一些骑着马手持武器的士兵。

《战地1》让不少玩家体验到了新的砍杀乐趣,今天DICE特地在 发布文章,详细解释了游戏中的近战武器和机制。DICE表示,《战地1》的近战攻击要比之前任何一部“战地”系列游戏都要更有深度和多样化。

从原始的狼牙棒到刺刀冲锋,在《战地1》中,近距离战斗比过去更为深入且多样。很少有其他《战地》的时刻能像使用近战击杀对手一样那么爽快,我们想在《战地1》中突出这点,同时强调一次大战时近距离战斗的重要性。

采用强大的刺刀冲锋便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此动作让你能够高高举起刺刀,并进行数秒血脉贲张的冲锋。在冲锋时准确地向敌方玩家处前进,你就能进行锐不可挡的残酷击杀。在冲锋期间,你能够有比平时更快的冲刺速度,敌方炮火伤害也会略为削弱。你的肾上腺素真的会支配一切!

然而,每次都一马当先的冲出去也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你的高声呼喊会警示敌人,你的转向速度也受到限制,而若刺刀冲锋失败,你在冷却时间内将无法进行冲刺。在主要武器上装备刺刀也会对武器的后座力以及冲刺后,举起武器射击的速度有负面影响。

选择刺刀同时也代表你间接放弃了其他可供装备的配件。除此之外,刺刀也不是《战地1》唯一可升级的近战选项。

自从在《战地3》中加入持刀击杀功能后,近距离战斗就变成《战地风云》体验里紧张刺激且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我们想要在《战地1》保留这种刺激感,同时让近距离战斗更为深入且多样。

我们还想要处理在先前作品中所收到意见反馈,在前作中玩家可能在拔刀进行正面突击前会被锁住一段时间,这种不便之处已经从游戏中移除。

一次世界大战的设定同时开启了多种独特的近战武器种类,从中世纪的战槌到军铲、鹤嘴锄、军刀等等,我们都必须将这些武器详实呈现。

举例来说,尽管小刀造成的伤害较低,它仍是能最快进行连续挥击的武器,而其击杀区域也比其他近战武器高出许多。

这代表如果你从背后进行潜行击杀,小刀能赋予你执行残忍击杀的最大攻击区域。

棍棒则是四平八稳:他们的伤害量与挥舞速度皆属中等,连击杀区域也位列中流。利器/特殊近战武器如手斧、军铲与鹤嘴锄等都是大杀器,但挥舞速度也最慢。它们的击杀区域也最小。

你一开始只能使用简单的棍棒、军铲与小刀。

随着游戏的进展,你便有能力装备更有特色或更为专精的近战武器。有些武器甚至能用来剪断铁丝网、摧毁木制障碍物,或对轻型载具造成伤害。

《战地1(Battlefield 1)》即将在本月21号正式发售,玩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游戏中的武器系统了。该作中的枪械武将数量种类相当之多,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近日,外媒IGN就为我们带来了游戏中一把反坦克精英兵种的The Tankgewehr M1918反器材枪械武器展示。这把抢应该算是目前游戏中最变态的武器了。

在演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把枪可以三枪把一辆轻型坦克打瘫痪、两枪就可以让飞机失控。当然在对步兵的输出中,更是可以一枪收人头。如此强力的武器,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游戏中其只能在趴下时使用并且其噪音也非常大。但总体来看这把枪还是一把相当逆天的武器。

1医疗的针确认可以插死坦克里的人,landship看不了背后所以你懂的→_→

2突击用盲射好的枪加毒气弹简直搅屎棍,毒气外的人还看不清,毒气内的敌人还会失去瞄准能力,辅助队友清点。

3谁在说支援瓶子只能炸99我跟谁急。

4侦查信号枪加弹药箱=间谍卫星。

5侦查k子弹加弹药箱能把tank烦成狗。

6有刺刀的被打了逃跑成功算好时间冲回去有奇效。

7支援机枪伏地可以轻松的把俯冲的飞机翅膀打秃,然后就飞不动了,虽然只掉了十几血。

8贴脸近战用手枪打一枪再出刀可以秒人。

9多上意大利炮,这东西伤害高到爆炸正面还打不死。

10这代在武器的大环境下手枪可以制裁中距离不动的人。

11这代突击其实是工程

13支援主武器瓶子op必削

15突击三把武器在爹4里对应的是。

喷=5蛋容白板矮子或者m26喷。

16医疗三把枪除了最后一把是白板,m39外全是特么带了防火帽了的sks

17支援的枪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架枪后和sar21的手感很像,就是伤害低了点,没脚架的和低射速卡宾手感更像。

18狙击第一把像cs5,射速快的惊人,第二把弹夹10发比别的多一倍个人认为性能最好,第三把和爹4的初始狙手感差不多。

19谁能告诉我大倍镜狙怎么切鸡苗,或者说这bug怎么卡。

20不要全占对面的点,不然对面永远想不起来直接复活到家里还能开运兵车。

毒气弹还可以毒运兵车里的人,重坦有时也会被毒。

单人坦克能扔医疗箱和毒气弹

三人能丟医疗箱和弹药箱

重坦能放烟雾和反坦地雷

ps:这代步兵站在坦克上面是常用战术,不会有4那种抖抖抖的感觉,趴下还可以轻松架枪。

重坦和三人tank的炮手位可以从外侧击杀。

冲刺摁蹲滑铲帅到爆炸,从掩体里跳出来low爆了。

飞艇会自动向正下方投弹,人头算驾驶的。

在对面防空炮运转良好的情况下,飞艇吊仓和飞棺也没什么两样。

坦克和飞机以后应该能换配件,不过应该也是像枪一样一组一组的换。

侦查k子弹备蛋5发,打tank5点伤害出头,运兵车最多20点,用来补刀和打断对面坦克维修比较划算,不要主动招惹坦克。

突击兵配件里的大型反坦手雷从对面角度是不可见的,可能是bug

据说未来侦查会有TNT,维修工具属于支援。

Kit Rank:本作的所有步兵武器都有对应职业所设定的等级限制。在游戏中这种职业等级被作为“(Assult/Medic/Supply/Scout)Kit Rank”,相当于前作中的兵种等级。当你在成为某种职业后杀敌或者使用兵种专用,道具得分都会增加kit Rank经验,而整体等级则毫不影响这些武器的解锁。

近战:为了对应WW1的时代背景,本作增加了许多种近战武器(从坑道刀到军用铲)。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你在敌方,背后进行处决任何武器都是一击必杀,但每种近战在重量,单次伤害和挥舞速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本作中新增的刺刀无论在,追杀敌军还是脱离战场都是一种很好地选择。在冲刺时长按F就能开启板载冲锋(网络不好的话系统很容易会把你的板载冲锋判定成挥舞近战武器),而单击F就是挥舞近战武器。

引线雷(支援兵工具):支援兵一开始就能使用的初级工具,玩家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友方的引线雷会在当你,靠近时的屏幕上出现标示。而友军的引线雷你是可以通过射击引爆的,而引爆时靠的太近无论敌友都会伤害。

手雷捆(突击兵工具):突击兵一开始就能使用的初级工具。如果和敌方载具的表面接触会直接引爆。

复活针:不仅能救活步兵,刚刚被敌方杀掉的精英步兵也是可以救活的哦。

MP-18 实验型(突击兵主武器):有些没试过这把枪的同学可能不知道,其实这把枪是三连发(爆炸开火)的。

可能有些同学到现在都不知道其实载具也是可以自订的,在部署界面中LMB单击图标(一定记住不要双击)就能在左下角看到Customize。不同类别的载具都有自己的的标配和预配套装,在正式版中应该能开启100%自订的选项。沙漠地图中陆战载具强烈推荐配置Howizter套装的轻坦,开得好的话一命能杀死很多敌方(LZ有54-5的经历)

进入载具:飞机,坦克以及马都是在部署界面中进入的(因为机师有自己的配置)。而汽车则是在进入游戏地图之后再场景中坐上去的。陆战载具不推荐重型坦克和火炮装甲车(后两种陆战载具),前者火力太差速度慢,后者皮过于脆。

双方汽车推荐进攻路线:

(尽量待在开阔区域,并不时360°观察周遭,否则你会被敌方游击队三陪。贴着可破坏墙壁的步兵是可以直接被炮炸死的)

奥斯曼帝国:A点,奥斯曼帝国方向的D点沙漠地带,C点与B点之间的地带。

英军:F点上方的峡谷,英军方向的D点沙漠地带,C点与B点之间的地带。

精英兵装备地点:B点为喷火兵,E点为反坦克步枪兵,F点为马克沁机枪兵。三个不同的兵种都有不同的血量(马克沁机枪兵>喷火兵>反坦克兵),但三个精英兵种都能被近战以同类的伤害干死(包括偷袭必杀)

敌军开枪时不会再小地图上显示的,然而被报点(Q)的依然会。

E点与D点各有一门防空炮

铁道游击队:当敌军火车出现时推荐在火车即将到达的下一个点,铁轨上埋放反坦克地雷和炸药(比如:如果火车在D点的话就在A点/G点安放,火车在A点/G点的话就在D点安放),这个组合单次对火车能造成可观伤害(如果你死了的话你安放的东西都会消失)。游击队和火车正面刚毫无胜算。

铁道拆迁队:当你的火车部分(Part)被破坏之后只要火车没炸你是可以继续射击的(需要等一段时间),只要从第三人称切回第一人称后一段时间就可以重新开火了。F1是主炮,F2是驾驶,F3是防空炮,F4-F6都是机枪。

中立善良队:在C点与F点是两个唯独不会被火车炸到的地点。

虐马狂人:当敌方骑马队向你直直冲来快要砍到你时,要是骑兵死了马也会向前缓冲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中你也会被撞死,而且人头依然算在骑兵头上。

骑马狂人:骑兵本身的配置就不错,而且血量也比步兵稍微多。在城镇区域可以选择适当的下马游击。

小队(Squad)界面:右下角的分数能告诉你你的小队的表现。

个人(Personal)界面:右下角的数据能告诉你你个人的表现。

《战地1》瞄准线模式玩法、攻略介绍。

DICE今日宣布,一个新的《战地1》自定义游戏将在本周到来。新多人模式叫做Line of Sight(瞄准线),是根据突袭模式演变而来。在瞄准线模式中,玩家只能使用两个兵种:医疗兵或狙击手。

改变的地方在于,在该模式中,狙击手的伤害增加了一倍,更加致命。医疗兵职业倒是不变,没有被加强。DICE表示这个模式将于本周上线,但具体日期还没有公布。

瞄准线模式并非《战地1》的 自定义游戏,第一个是已经上线的新模式:战争迷雾模式,玩家在浓雾中的视野非常有限。

最近EA确认未来几年不会推出新的《战地》游戏,因此《战地1》应该和《战地4》一样在发售后获得多年的内容支持和更新。昨天EA还确认2017年将为《战地》系列加入竞技模式,吸引更多的玩家游玩。

前后左右:WASD键 / 手柄左摇杆。

抬头低头向左向右看:鼠标 / 手柄右摇杆。

跳:空格键 / 手柄按钮1

开伞:空格键 / 手柄按钮1

稳定瞄准:左shift键 / 手柄按钮9

蹲(按住):左ctrl键

开枪:鼠标左键 / 扳机键2

放大:鼠标右键 / 扳机键1

装弹:R键 / 手柄按钮3

交互:E键 / 手柄按钮3

近身肉搏:F键 / 手柄按钮10

扔手雷:G键 / 手柄按钮5

更换开火模式:V键 / 手柄按下PAD

进出载具:E键 / 手柄按钮3

计分板:TAB键 / 手柄按钮37

放大地图:N键 / 手柄按钮7

《战地:叛逆连队2》是EA DICE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开发商美国艺电确定2010年3月2日为游戏Xbox 360、PS3、PC版的首发日期。《战地:叛逆连队2》是EA DICE开发的第9款“战地”系列作品,也是《战地:叛逆连队》的直接续作,在继承前作特性的基础上,加强了多人联机载具对战和团队合作元素的设定。游戏使用加强版的寒霜引擎,加入了建筑物框架破坏和物体分块破坏的支持。


精英兵装备地点:B点为喷火兵,E点为反坦克步枪兵,F点为马克沁机枪兵。三个不同的兵种都有不同的血量(马克沁机枪兵>喷火兵>反坦克兵),但三个精英兵种都能被近战以同类的伤害干死(包括偷袭必杀)


}

经常听闻一些朋友说,我新买的配置怎么玩游戏不流畅?怎么玩着就卡顿一下呢?如果是专业术语去表达的话,那就是每秒画面之帧率达不到肉眼舒适所需,另外还牵涉到一个帧生成时间,后者可能达到了前者的条件,但在一秒内其中可能有几帧达不到正常的输出时间,所以造成瞬间的卡顿。

Digital Foundry开发的测试工具,能够即时绘制帧率以及帧生成时间曲线

那么今天我着重讨论的是前者——如何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提高每秒画面帧率,后者因为受游戏优化、显卡驱动、系统机制、其他硬件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好去推敲细调,直接是给出一个方法来判断和适应自己合适的帧生成时间,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大方向的解决方案,并不能照顾到所有人所有游戏,如有不周敬请谅解。

先确定一个思路,我们只是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能动刀的只有在软件和硬件简单调试方面,至于深入到底层代码开发那是游戏商和硬件商共同协调的问题。然后我搬来了这次的主要测试硬件,Intel Core i7-8700K处理器、芝奇8GB DDR4-3600 x2内存、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主板、闪迪Ultra 3D 250GB

3000元整体配置比较适合最高画质运行LOL这类游戏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的标题是“平衡、优化性能和画质”,并不会偏向某一方面的极端,当然前提是你这套配置不能脱离2000元显卡配置的左右区间,你总不能让3000元的入门整体配置,最终调试过后,变得画质又好游戏又流畅,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免费午餐,这种时候就要脱离本文的主题,只能大幅度降低画质(影响观感)来提高流畅度,而另一条路再细调画质就完全不能走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大致通用和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的鲁莽,理论上适用于近几年的入门到高端的配置,旗舰的话大家都懂得......

关于分辨率那些事:使用最佳设置

首先最能影响画质和性能的选项是分辨率,毕竟牵连的像素点数量是直接影响画面的精细度,所以这里牵连到一个显示器的选择,就最高物理分辨率@游戏用途而言,1080P还是比较主流级别的,2K级别个人是建议要搭配2000元以上级别的显卡,有人可能觉得在游戏里面降低分辨率不就可以了吗?

锐度方面已经输掉,而且会有泛白的现象

答案当然是不可以,显示器最佳分辨率多少就用多事的,否则会因为发光点对不上导致画质模糊甚至色彩偏移,通过以上相机实拍对比可以看出巨大的差距(可能相机拍摄、显示器面板工艺不同会造成一些偏差,但不影响肉眼直接看出差别)

其实有一些游戏图形设置里面也有分辨率/解析度比例调节,相比直接降低分辨率来说,这选项设置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只不过可以提供精确到两位甚至个位的渲染倍数调整,当然在不同游戏内的锐度色彩差距可能不一样,但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够和原生分辨率相比,AMD有一项技术就是超虚拟分辨率(超采样)跟这个道理相同,NVIDIA对应的则是DSR技术。

由于分辨率影响的画质是全局的,因此即便它再消耗机能,我们也要开启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否者就会违背了我们本次的主题,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反倒是缩小解析比例画质是三者中最差的,而1080P和2K分辨率的差距主要在于整体画面的细腻程度,再结合我上述所说“2K显示器转1080P分辨率”的对比,你觉得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还能缩着玩吗?

当然,你不介意模糊的话,这一切并不是问题,在孤岛惊魂5中,1080P相对于1440P分辨率提升达到了40%左右之多,另外那些拥有原生1080P分辨率显示器的玩家,直接就极高画质爽玩了不是吗?我更想照顾一下那些GTX 1050 Ti玩家,其实优化过后提升是挺大的,但我说的是方法和思路。

其他选项:根据最高画质适当作减法

因为分辨率是影响画质和性能最大的一项,通用性也强,所以我单独拿出来说了,而其他选项除抗锯齿、API接口、NVIDIA GameWorks、AMD Gaming Evolved特效以外,基本都是根据游戏的最高画质来适当作减法调整。抗锯齿的种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且不同抗锯齿在不同游戏中表现都不一样,毕竟这是与开发程度关联的事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只说下我平常使用最多的种类和组合。

入门显卡可以先考虑开启SMAA,没有或者性能耗损大的话,再开快速近似FXAA,他们都属于后期处理的一种AA技术,总体来说效率高耗损资源少,会有一定的模糊程度,但总比没有好,而中端显卡可以考虑MSAA,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AA技术,它和SSAA一样是放大倍率对图形进行精细采样,不过它只生效于边缘部分,所以综合来说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案。

至于旗舰显卡,这时候可以考虑开启SSAA进行多倍率放大采样,精度最高消耗资源也最大,AA倍率方面通常选择x2就好,x4在性能允许下我觉得性价比是最高的。另外FXAA可以叠加其他AA使用,效果嘛还得具体游戏具体分析,反正没什么性能影响。但近年来的游戏越来越多只采用TAA和FXAA的组合,看来AA技术的趋向是往这两方面走了,就跟本文的主题一样契合,追求高效的同时也要高质。 另外其实提高分辨率也一定程度会起到抗锯齿的作用,对比以上两图就能知道,建议用PC端查看比较明显,原理很简单就是同一范围内的像素点数量增多,从而叠加充当了柔和锯齿的作用。

那么再来说说其他选项,通常游戏厂商都会准备几个预设画质档位,比如说非常低、低、中、高、极致这样,但那是对于所有子选项生效的,对于懒人来说再好不过,但仔细琢磨一下,其实微调个别一些选项,在不影响整体画面的情况下,却能够很好提高游戏流畅度,何乐而不为呢?

就孤岛惊魂5而言,我是着重调节阴影和特效部分就好(属于非常细节的一部分),其次适当微调整体材质、建模质量(大体世界的组成不可大改),最后挑选一个合适的抗锯齿类型即可,不过一定要记得前提是使用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否则这一切都是事倍功半。

总得来说是这样的,运行一次最高画质的帧数测试,感觉大体可以接受了,然后进行以上调整操作,结果是观感尽可能与最高画质保持一致。当然有些游戏的画质选项调节并没有给出即时的效果图展示,需要进到游戏对比,确实对新手不怎么友好,这种只能依靠经验和时间来弥补。

那么每秒帧率表现如何呢?爆改过后整体观感差距不大,最低帧提高了3帧,而平均帧数提升至56帧,别看这数值很小(重点是尽可能拉高最低帧),结合其他调整方案还能够获得一些提升,比如说下面的小幅度超频。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前至今,Direct3D和OpenGL这两种都占据游戏以及图形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不过Direct3D方案成熟应用广泛,所以我们在很多游戏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DX12类似于Mentle API但还不太成熟,而另一边的OpenGL的继承者Vulkan效率表现却非常高,而且它能够跨多台使用(王者荣耀也有这种接口的版本),不过就市场覆盖率而言那还是Direct3D的天下。

一句话总结,Vulkan可战未来,Direct3D仍是成熟,从以上几款游戏测试结果就能看出,DX12还是嫩着点(有些游戏中甚至出现倒退)提升并不大,而Vulkan就非常激进一下子就提升30%的性能,另外对于AMD CGN架构而言,它们的优势在DX12和Vulkan面前会得到提升。所以在设置游戏的时候,不妨留意一下API选项,尝试改变说不动有意外惊喜。

另外目前的游戏厂商大多都会依附于两大显卡厂商,导致大部分划分成NVIDIA GameWorks、AMD Gaming Evolved两派阵营,先不论游戏对双方的优化程度好坏(需要大数据来支持观点,千万别说谁黑了谁,那是要负责任的 ),但一划分阵营以后就有附属一些画面效果,也就是所一定程度参与了游戏开发。

比如说早期AMD著名的TressFX毛发渲染技术,NVIDIA成熟惯用的HBAO+环境遮蔽光、HairWorks毛发技术等,根据经验和以上测试来说,开启这些“逼真”特效需要耗损大量资源,就消逝的光芒:信徒这款游戏而言,开启和关闭影响是非常大的(大概在20%到30%),何况对于未来新的游戏呢?个人建议是高端显卡可以去开启,旗舰显卡随便虐吧 ,中端显卡请酌情使用,入门显卡可能会是找死的节奏。

超频思路:传统三项处理器、显卡和内存

这里说的超频并不是为了比赛和破纪录,而是稳中求进因此幅度不会太大,况且幅度大到一定程度,再超频能耗比就越低,收益就越小。

对于大多数游戏而言,并不是说对处理器频率不敏感,而是说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频率(这个同样需要大量数据支撑),这时候几乎没任何效果,因为我使用的是8700K默认全核就达到4.3GHz(不愧是曾经的游戏最佳U),除了逆水寒以外均没有明显的提升。

这又关联到另一个话题——多核优化,近年新一点的3A游戏都已经不会趋紧于四个核心优化,就算是超线程也会对游戏流畅度有提升,至于逆水寒对频率那么吃紧,我想它最多也就做到四核优化,这方面国产游戏还得加油,处理器可以不动它,建议在购买时就尽量选择频率高(4GHz以上)和四核心以上的处理器就对了,对了IU这方面一直都是优势,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内存频率的提高其实没有容量来得实在,在以上测试中几乎是没任何提升变化,但是在帧生成时间上会有一些优化(但肉眼观察不出来的),不过由于目前DDR4内存的价格已经趋于稳定状况,高频率内存差价也不大,尽可能选择高频就好。Ryzen平台会相对更吃内存频率(理论跑分、解压缩以及视频解码),但要发挥到帧数提升上面,那还得找到那些依赖内存带宽能力的游戏,不过这些游戏是很少的。

优化硬件方面其实动得最多还是显卡,毕竟它是游戏主力渲染的配件,鉴于是打着长期使用的目的,因此在动核心频率的时候尽可能不要超过100Mhz,显存频率可以不管它(跑分流选手),电压不需要弄,功耗上限拉一些,仔细的话可以调节一下风扇策略,在静音和温度之间作一个平衡点。

可以看到,提升还是较为明显的,当然不同游戏的优化也不一样,就拿孤岛惊魂5来举例,相比此前的最高画质,经过设置和超频调整,平均和最低帧数足足提高了8帧。从以上其实就能得知,除了画面设置以外,显卡是本次主题的主角。

找到自己合适的帧生成时间,锁住

经过以上一系列优化以后,如果你的游戏最低帧数不可稳定在60帧以上,我建议来一招锁帧,不仅可以尽量避免显卡与显示器不同步导致的画面撕裂,而且能够得到一个相对稳定较低的帧生成时间,这里一般以33ms(30fps)为基准上调,低于这个数值会明显感到卡顿不流畅。至于那些长期稳定高于60帧的玩家,就把增强垂直同步(N家Fast Sync,A家Enhanced Sync )开启吧,当然旗舰显卡这时候就要配144hz G-Sync或者Free Sync显示器,达到最稳定和流畅的画面。

帧率锁定选项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有,有一些只能限定一个或者两个数值,而像孤岛惊魂5这样详细的无阶级式那真是欧皇才有的待遇,所以通用方案就很重要了,下面这个软件就能做到。

那怎么找到合适的锁定帧数呢?先测试一下游戏帧数,记录一下平均帧数和最低帧数,保证最低帧数35-55之间最好,然后你就可以在这个区间选择一个数值(略低于最低帧数),比如说30、45、50都可以,取决于游戏的类型和你的肉眼观察敏感度,

锁完之后我自己也测试一下,锁定42帧,基本帧生成时间稳定在23到24ms之间,非常平稳流畅,而不锁的状态下虽然平均帧数高,但是有时候帧生成时间会飙高,瞬时达到了28ms,运行流畅度并不平稳并肉眼能察觉。以上针对的是最低帧数35到60帧之间的情况,这时候来限制帧数是最好的。

其实作为玩家,能做的平衡和优化只是表面上鸡毛蒜皮的事情,真正更期待的是游戏和硬件厂商协调优化,不过折腾起来还挺有乐趣的,如果你是入门、中高端配置,不妨可以看看我这篇文章,来做性能和画面上的优化平衡操作,最终效果还真得不赖,当然重点永远记住放在画面设置和显卡方面,至少对于现在来说。

当然,你如果是那种旗舰级配置,根本就不用看,直接火力全开就好了。最后的最后,写文真不容易,求个打赏拉,“游戏硬件测试”是我针对PC游戏开的文章系列,不仅会有各种新游相关的硬件评测,也会涉及一些其他热门PC游戏硬件选题,不买GTX 1180也可来关注一下嘛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