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华为 OPPO步步高高哪个牌子好?

魅族公司创立于2003年,总部在广东珠海。从事播放器领域长达7年。魅族公司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生产基地、覆盖广泛的实体认证店。公司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国际一流性能和品质的电子产品,并立足于中高端市场。

2006魅族的mp3在国际市场已经是一个很出名的品牌,更远销欧美日韩等数十个国家,巩固了在国内MP3市场的领导地位。在辉煌的时候,黄章(魅族科技创始人)却看到了全球MP3播放器产业的衰势。到2007年,于是破釜沉舟地放弃了国内MP3市场领头羊的地位,转向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研发。播放器代表产品:魅族M6、M3等。

魅族手机型号:魅族M8系列、魅族M9、魅族MX系列、魅族MX2系列、魅族MX3系列、魅族MX4系列。

魅族手机坚持精品策略,持续创新(魅族科技同时拥有很多专利技术)每款手机的设计、制造工艺都是当代业内领先的水平,深受更大消费者的喜欢,同时也拥有很多忠实用户和粉丝(一般称“魅友”,也称“煤油”)。

魅族MX4 Pro,更好用的手机。

1,屏幕:5.5英寸、2k+ 分辨率的显示屏,成为智能手机分辨率全球第一(分辨率2560 x 1536)。在 2K 的新技术下,魅族MX4 Pro 边框控

制在 2.8mm,造就2K级别屏幕手机中全球最窄边框。并且成就了 魅族MX4 Pro 在配备 2K 级别显示屏的手机中,显示效果的全球第一!

2,处理器/芯片:CPU采用全球最先进处理器之一 ——三星 Exynos 5430,采用20nm真八核处理器。六核心图形处理器、3G DDR3 RAM,无论

是开启 4K 视频和游戏,还是同时处理多个复杂任务亦畅快无阻,毫无卡顿。

第二代 Sensor Hub、屏幕自刷新等多重省电技术,配备超大3350mAh电池,优良的续航,可以让你毫无顾忌的使用一天半还多。

3,指纹识别:MTouch 作为全球首个搭载正面按压指纹识别的安卓手机 魅族MX4 Pro,面板材质上提供蓝宝石保护;且无论你用哪种姿势按下,360° 全方位解锁,误识率

1/50000,从熄屏按下到解锁亮屏,耗时仅 0.5 秒。我们为整个指纹识别的流程提供安全保障,多重加密,难以破解,杜绝指纹被复制的可能。

4,顶级 HiFi 音乐体验:ESS ES9018K2M 解码器之皇,超高实时信噪比,非常细微的声音细节,也不会被背景噪音所淹没;

TI OPA1612 标杆级运放芯片、全对称无源滤波技术、陶瓷材料薄膜电容、

高精度低温漂电阻;动态范围达123dB。

}

众所周知,华为小米中兴联想现在都在依靠价格战生存,即使早年做高端机的也不得不加入价格战中,国产唯有oppo与vivo不屑于打价格战。

现在这个年代是个人都会上网,包括你们看不起的厂妹厂弟,他们也在网上知道了华为知道了小米,但她们为什么不换小米华为而依然坚持使用vivo和oppo呢?消费者不是傻子,vivo和oppo的手机品质摆在那里,也许做工还比不过三星索尼苹果国际品牌,但相比国内的价格战厂商真的好太多。它们的定价也是在国产与国际品牌之间,比国产某些手机高一些,但相对于国际厂商也要低一些,非常合理。当年的厂妹现在好多都已经升职做了车间主任之类的,懂得的东西更多了,不管车房甚至男朋友老公都不知换了多少,唯一没有换掉的就是手中的oppo与vivo。


当年华为也妄图依靠D2走高端路线,摆脱价格战,但最终失败了,因为D2的口碑太差,各种差评,各种后悔,甚至最后官方不得不声明d2抵价换mate.相比之下,vivo和oppo的手机定价高却没多少人买了之后后悔

oppo与vivo的高端机,买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买过的人基本没有后悔,口碑绝对比华为小米要好,贴吧不少黑vivo,oppo的基本都是没有买过就瞎黑,真正买过vivo,oppo还过来黑的人真的太少了

}

仅仅数年前,国产手机市场依旧是中华酷联的天下,然而花无百日红,长江后浪推前浪,曾经的中华酷联中,除华为之外,多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国产手机出货量的前四强依次为华为、OPPO、小米、VIVO,而中兴、联想、酷派皆以被逐出出货量四强。在手机市场中,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背后有何奥妙,在互联网上名不见经传的OPPO和VIVO如何实现对中兴、联想、酷派的超越?

今年一季度,步步高两大品牌VIVO和OPPO加起来销量比华为多

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之所以能够崛起,固然有其互联网基因——粉丝文化、病毒式营销、抢购模式、线上渠道等因素,但也离不开完善的产业链和海量的资本输入。

互联网手机品牌的成功典范

完善的产业链提供了产业基础

国内手机厂商根据其技术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既具备技术研发能力,又具备制造能力的厂商。这里讲的技术研发能力是指可以参与通信标准制定,具有研发操作系统、基带、CPU、GPU、DSP、CIS、射频、内存、屏幕等主要零件技术实力的厂商,国外有苹果(操作系统、CPU)、微软/诺基亚(操作系统)、索尼(CIS)、三星(CPU、内存、CIS、屏幕)、LG(屏幕)等等。国内只有华为和中兴具备基带的研发能力和参与通信标准制定的资格,符合该标准。

而具备制造能力指的是有自己的手机工厂,有能力从事整机设计和整机制造。国内华为、中兴、OPPO、VIVO、联想、酷派、金立等都符合这个标准。但既具备技术研发能力,又具备制造能力的厂商,国内只有华为和中兴。

第二类是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但具备制造能力的厂商,就是之前提到的OPPO、VIVO、联想、酷派、金立等公司,像小米自2014年以后,拥有了部分整机设计和制造能力。另外,还有像鸿海、华勤、和硕、伟创力、闻泰、天珑、比亚迪、龙旗这种纯代工的ODM厂商。

第三类既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又不具备制造能力的厂商。所谓互联网品牌手机大部分都属于该类型,零配件全球采购,整机设计和整机制造全部外包。

由于手机行业产业分工非常完善,产业链也非常齐全,在真正涉及关键技术的领域,上游厂商都有非常完善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比如高通的一整套解决方案,MTK的交钥匙方案,谷歌提供安卓系统……到整机设计和整机制造阶段,之前提到的鸿海、华勤、和硕、伟创力、闻泰、天珑、比亚迪、龙旗等公司都有一套整机方案,这就导致明星、网红、英语老师、家电企业、视频网站、杀毒软件公司都可以造手机,而且只要上述个人和公司不对手机设计和制造胡乱干涉,产品的质量完全能够得到保证——因为这些手机都是行业内资深工程师设计,老牌ODM厂家代工生产,除了贴牌之外,和明星、网红、英语老师、家电企业、视频网站、杀毒软件公司等外行个人和公司压根没有任何关系。

正是因为有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为互联网品牌手机提供了非常坚实的产业基础。

2010年后,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横空出世,使手机市场成为资本的游乐园,手机市场洗牌加速,成为一个更为混乱,更为血腥的市场。对传统手机厂商而言,主要精力放在技术队伍建设、渠道构建、售后服务、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上。但对互联网品牌而言,其主要精力放在打出名气、跑马圈地抢用户、资本市场融资、估值上市,甚至通过内置APP(一个预置APP厂家即可获利2元,这也是为什么低端机、合约机预装软件多的吓人的原因)圈到一定数量的用户就可以在资本市场圈钱,至于一切与设计、制造手机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可以外包。

虽然在高端机型上有所收敛,但在低端机和合约机上依旧存在预置软件过多的问题

传统手机厂商与互联网品牌手机厂商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更多的依靠卖手机获得的利润维系自身的生存,而后者更多的依靠资本市场融资为利润主要来源——而小米就是其中最成功的典范,虽然小米如今已经开始转型,但小米开创的互联网模式却激励了一大批人试图重复小米的成功案例——锤子、乐视、360等一批模仿者接踵而至,手机市场已然成为资本的盛宴。

资本力量已经渗透手机行业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到设计,从整机制造到市场营销和品牌构建,资本的力量随处可见。因此,传统手机厂商以“做产品、建品牌、开渠道、养队伍”的发展方式和在以“打出名气、跑马圈地、估值上市”为发展方略的互联网品牌手机厂商的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而这正是近年来互联网品牌的滚滚浪潮冲击传统行业的根源。

在当今的中国手机市场,营销推广的成本已经高到让小厂家绝望——根据业内人士消息,2014—2015年的行情为:

一个网站的主页置顶帖营销费用为6K—20K;

年度框架协议营销费用为500K—2000K;

根据影响力上的差异,社区营销费用营销成本为100K—10000K

软文每篇一般在5K—8K之间,不过也有例外,根据知乎网友“霓虹车水军”爆料,某大厂非常有钱,在海军建设上不遗余力,“XXX是自主研发”(其实是买IP做集成)的技术论证软文每千字至少10K稿费,而且该大厂海军部还会主动和编辑的主任打好招呼——软文里面给主任的分成由该大厂海军部代写手缴纳。

论坛贴吧每帖为2.5元;

热门综艺节目冠名费用10000K起步。

其实,华强北的很多小厂商也是非常有理想的,但异常高昂的营销成本,使得他们无法构建起自己的品牌,只能默默的做白牌手机或山寨机,最终在资本的倾轧下惨淡收场。而互联网品牌则给予新晋玩家一个不一样的玩法:

通过创建粉丝团获得一批义务网络水军;

开展抢购模式,制造舆论热点,扩展影响力。“吃不到的葡萄才是最甜的”、“买不到的手机才是最好的”暗和很多人的心理,进而使消费者认为需要抢购,并几秒钟就被抢购一空的手机必然是好产品;

期货模式大幅降低了仓储成本,减少了手机挤压造成的损失(成品机每季度贬值10%),大幅缩短了资金回笼周期。另外,前期少量生产,并定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既可以获得舆论关注度,又不至于造成产品积压和亏损。由于零件每季度贬值3%,在数月之后,开足马力量产,这可从零件贬值中获取不菲的利润。

构建线上销售渠道,节省了巨额线下渠道建设成本。比如某4G手机整机成本不超过120元,贴AT&T的牌子在美国曾卖68美元,在国内线下渠道的价格比北美售价更为昂贵,这当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层层代理后雁过拔毛带来了不菲的渠道成本和物流成本。

正是互联网品牌相对于传统手机品牌拥有上述优势,使得华为、中兴、联想、酷派等传统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互联网品牌,荣耀、努比亚、乐檬、大神等互联网品牌应运而生。

就在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效法小米涌入互联网大潮的背景下,OPPO、VIVO、金立等公司依旧深耕线下渠道,其中OPPO和VIVO依托精准的市场定位、良好的营销策略、完善的渠道覆盖、严密的控价措施和较好的品控保障,在众多国产手机中脱颖而出,做到低配高价产品依旧热卖,不经意间实现闷声发大财。

虽然最初步步高的决策是:OPPO进军国际市场,而VIVO定位于国内市场。但如今OPPO和VIVO都在国内市场销售,其主要针对的客户是女性用户和不具备手机硬件知识的普通用户(当然两者有一定重叠)。正是这特殊的客户群体,使步步高手机即便具有低配高价的属性,依旧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手机作为电子消费品,其一大特色就是其买家大多是外行人——除部分理工男和硬件发烧友之外,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根本不了解一部手机有哪些零配件构成,也不会去追究这些零配件是由哪个厂家生产,更对零配件的各种参数一头雾水。举例来说:

虽然某款手机已经标明,主卡支持TDD-LTE/FDD-LTE/WCDMA/TDS/CDMA2000/CDMA1X/GSM,但在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大厅里,依旧有很多消费者会去向工作人员询问该手机是否支持移动/联通/电信卡。

至于手机上的GPU、DSP、ISP、CIS、射频芯片等,普通消费者也没有意愿去了解它们在手机中各发挥着什么作用。

想必除年轻网友外,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很可能看不懂厂家给出的参数

这就带来一个结果——普通消费者除了对手机的外观和品牌能够有比较清醒的认知之外,对手机的其他部分既无脑力,也无精力去搞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正是对手机硬件方面近乎于一无所知,直接导致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的消费者对产品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譬如能在传统渠道热卖的一款三星手机,很有可能会因为其AMOLED屏幕的Pentile排列方式在线上渠道铩羽而归;在传统渠道备受追捧的一款8核CPU的手机,在线上会因为其SOC是高通骁龙615而被消费者避之不及;在硬件发烧友看来一款低配高价的手机在线下渠却能道卖的异常火热。

另外,在传统渠道购买手机的大多为中年人,一般有较强经济实力,对价格不敏感,在购机时往往易受品牌、广告和店员推荐所左右,而OPPO和VIVO的另一大目标客户——女性,在购买手机时也比较容易受外观、品牌和厂家宣传的影响。因此,性能和价格对OPPO和VIVO的两大目标用户来说都是次要因素。

正是精准的市场定位,使OPPO和VIVO只需要在将自己目标客户最在意,也是唯一能够认知的外观和品牌方面做好文章,哪怕手机配置和价格在硬件发烧友看来“非常坑人”,也可以在市场上热卖,获得市场认可。

由于之前提到的大部分普通用户基本不具备手机硬件常识,这导致普通消费者对手机的评价和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厂家的营销和宣传。正如谎言千遍即真理,酒香还怕巷子深,在如今国产智能手机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都采用ARM+安卓),营销对手机的销售已经发挥着近乎于决定性的作用。

自2011年以来,OPPO和VIVO的广告近乎占据了大部分国内最红火的综艺节目,在《XX大本营》、《XX向上》、《XX勿扰》、《奔跑吧,XX》、《XX大脑》等综艺节目都可以看到OPPO或VIVO的身影。而邀请宋仲基、宋慧乔等韩国明星代言,广告歌曲使用韩语,以及OPPO、VIVO这种看起来像国外品牌的名称,一度使很多人认为是韩国品牌。在少数农村地区,甚至有因为OPPO和Apple读音相近,加上历史原因,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相对有限,局部出现了将OPPO手机误认为是苹果手机而跟风购买的情况……

由于OPPO和VIVO重要目标客户之一——女性用户比较关注综艺娱乐节目,相当一部分对韩剧“中毒”颇深,而且非常容易受明星代言的影响,有人给夫人买手机,在7E和6Sp中难以抉择,就让夫人先去实体店看看,结果夫人买回VIVO手机和她与宋仲基广告的合影……加上女性之间会因闺蜜推荐,小群体跟风而导致的病毒式扩散效应,进而造成步步高以近乎于精确制导打击的广告投放方式获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除了在电视节目中打广告外,OPPO和VIVO还有海量的线下的促销活动,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优惠活动——每逢节庆,笔者经常遇见OPPO和VIVO各种促销活动,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小县城,这种线下促销获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另外,步步高还在包括央视在内的主流电视媒体上投放广告,使其在被误认为是“国际品牌”后,又进一步奠定了其“国际大厂”的形象和地位,从而提升了OPPO和VIVO的品牌附加值。而OPPO和VIVO另一重要目标客户——习惯线下消费,且并不关注硬件配置的消费者往往会因“国际品牌”、门店推荐、手机外观、优惠活动等因素而买单。

在国内手机厂商于互联网渠道大打价格战,杀得血流成河之际,OPPO、VIVO、金立等手机厂商依旧深耕传统实体店渠道,以直营店、运营商渠道、手机专卖店、3C卖场等为载体,建设线下渠道,在2015年初,仅OPPO在全国就有3000余家线下体验店,加上运营商渠道,基本实现了全国二线、三线城市的渠道覆盖。在很多省份已经覆盖到县城,在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甚至覆盖至乡镇,局部实现只要有公安局派出所的地方,就有卖OPPO和VIVO手机的实体店。

另外,OPPO和VIVO还会给代理商和门店店员比较高的返点和提成,而这正是在线下渠道的实体店中,门店内OPPO和VIVO都占领了相当大一部分柜台(笔者所在地运营商大厅外墙的广告就是OPPO、VIVO,大厅内OPPO和VIVO手机占了一半柜台),店员也非常热衷于推销OPPO和VIVO的手机的根源。

控价一直是手机大厂非常头痛的问题,不论三星这样的巨头,还是华为这样的新秀都曾对控价头痛不已——华为D2、P7等都曾因为控价不力而在开卖不久后就价格跳水。会导致手机价格跳水的原因除了市场供求关系,代理商、经销商降价倾销去库存之外,还有以下非市场因素:

一是串货手机。由于中国各地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对单一手机品牌的接受程度不同,手机厂商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销售策略,并有可能以不同的批发价格将手机交付代理商,那么拿货价格相对较低的代理商就有将手机向拿货价较高的代理商的地区销售的动机和可能性,而这种跨区域销售的手机则被称为串货手机。虽然手机厂商严禁串货销售,并对批发到不同地区的手机编制不同的代码,方便查处和代理商识别。但因为存在巨额经济利益,在现实中手机串货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是套机。由于运营商会对一些手机进行补贴,这就给套机预留了生存空间。比如某手机进货价499元,门店零售价699元,中移动补贴120元,手机店老板进货1000台该手机,然后声称全部出售,即可骗取中移动12万补贴。然后再将声称被卖出的手机以400元的价格出售给华强北,华强北再将这些手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出去……而且上述操作可以批量重复进行,虽然中移动有一系列监管措施,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套机带来的巨额利润使其同样无法禁绝。

此外,还有水货机、零件回收机、改版机、返修机等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手机大厂时不时的会遭遇价格失控的情况。

在控价上,OPPO和VIVO是国内手机厂商中做到最好的,而且没有之一。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统一零售价和不还价销售政策,对不同渠道发货的手机全部以全国统一零售价。这就消除了串货手机的生存土壤。

虽然国际品牌是否实至名归尚存争议,但谢绝还价却是毋庸置疑

二是与代理商签订控价合同,严禁代理商私自降价,而且代理商必须缴纳保证金,一旦发现代理商私自降价,则没收保证金,多次发现私自降价则取消代理资格。

三是建立专门业务团队,对代理商进行监控。另外,步步高还鼓励消费者举报私自降价的代理商、经销商、门店,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以群众监督的方式监管代理商和门店。

2015年,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制造厂为三星、鸿海、乐金、和硕、伟创力、华勤、VIVO、英华达、OPPO、闻泰。

在中高端手机方面,像华为、中兴、联想等公司大多由自己设计团队做整机设计,自己的工厂做整机制造,但在中低端产品方面,由于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大多外包给ODM厂商代工生产,而这就使手机的品控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工厂,而非手机厂商。

而VIVO和OPPO的手机大多由自己的工厂制造生产,并有统一的一套产品质量控制机制,这就使VIVO和OPPO能够更好的掌握生产的各个环节,保障产品质量。在技术上,VIVO和OPPO虽然无法和华为、中兴相比较,但在技术研发上也有一定投入,截至2015年10月,OPPO授权专利共1349件,其中发明专利430件,实用新型专利731件,外观设计专利188件。虽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占到66%,专利的含金量有待提高,但也说明OPPO并非是纯粹的组装厂。而vivo在Hifi方面,调教解码芯片和运放芯片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正是因为产品质量相对较好,使得顾客返修的比例相对偏低,进而促使实体店也非常热衷于推销VIVO和OPPO手机。

中兴、联想、酷派之所以被边缘化,一方面在于投身互联网浪潮之时,转型已失去先机,而且执行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没有像VIVO和OPPO那样深耕线下渠道,从而造成线下做不过VIVO、OPPO、金立,线上做不过小米、荣耀。在遭遇运营商大幅降低补贴的大环境下,必然遭遇寒冬(酷派集团总裁李斌于2016年4月表示,酷派力争将运营商渠道份额由70%降低至50%)。

而华为之所以能从数年前的白牌手机,一举成为国产手机的领头羊,除了华为在技术、资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高额投入外,在发展模式上,荣耀效仿小米主打线上,华为效法VIVO、OPPO主打线下,并以其超强的执行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港媒称,在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中国的军团中又多了两个品牌:oppo和vivo,紧随三星、苹果和华为之后。

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4日报道,现在,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有三个是中国的——其中两个是新来者,其品牌对中国以外的许多人都很陌生。

据国际数据公司本周发布的报告,2016年第一季度,三星仍居全球出货量的头把交椅。这个韩国巨头的出货量为8190万部,继续保持对苹果公司(5120万部)的领先优势。接下来是稳居第三的华为,出货量为2750万部,之后是新上榜的oppo(1850万部)和vivo(1430万部)。

报告还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创下最低增速,同比仅增长0.2%,出货量共计3.349亿部。

分析家称,中国制造商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能以不至于破产的价格生产出设计一流的高性能智能手机。

国际数据公司全球手机季度跟踪调查报告的高级研究经理梅利莎·周说:“在中国不断成熟的智能手机采用曲线上,与增长趋势最相符的公司是那些能够提供满足日益成熟的消费者的产品的公司。”她说:“联想在2013年得益于低于150美元的平均销售价格,小米在2014年和2015年继承了这一策略。现在华为、oppo和vivo——主打不到250美元的产品,将在2016年有强劲的表现。”

小米曾经占据第五的位置,但这一次跌出前五,被鲜为人知的oppo和vivo超越。

梅利莎·周说,新入榜者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因为智能手机这种活跃的格局表明,很难持续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oppo这家公司最出名的是它与用户和开发人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使他们对手机频繁的版本更新有很大的影响力,因而证明了自己非常灵活。拥有背触摸板和旋转摄像头的它正在积极拓展中国以外的市场。

vivo融合了简单但坚固的金属设计,价格经济,虽然大部分销量来自于中国,但也开始推进到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这一点很有意义,因为这里也是小米未能扎下根的市场。特别是2014年的爱立信专利侵权事件。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oppo的出货量实现了153%的增长,抢占智能手机市场5.5%的份额。同时,vivo的出货量增长了123%,占据了4.3%的份额。

国际数据公司的分析师安东尼·斯卡尔塞拉说:“在中国之外,许多这些品牌几乎没有知名度。这些快速增长的中国厂商进入欧美等成熟市场的能力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它们想赶超苹果或三星的话。”

直到最近,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幅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但国际数据公司表示,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2015年同比仅增长2.5%。

最新的数字折射出市场的剧变:全球市场正显示出饱和迹象,一些知名厂商正在受到压力。

三星的市场份额为24.5%,而苹果以15.3%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苹果的全球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华为公司同比58%的销售增幅将其市场份额提高到8.2%。

2016年年初,全球平板电脑的销量继续下滑,不过低端市场以及更加昂贵的“可拆式电脑”让人眼前一亮。

总体而言,平板电脑一季度的销量下降了14.7%,达3960万部,继续2015年的下跌趋势。

苹果继续占据榜首,市场份额为25.9%。三星以15.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亚马逊跃升至第三位。联想和华为分别为第四和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5.5%和5.2%。

国际数据公司平板电脑研究总监让·菲利普·布沙尔说:“传统智能手机厂商推出的可拆式电脑才刚刚开始,对传统PC厂商构成真正的威胁。”“它们对移动生态系统的了解以及智能手机产品线上积累的量将使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步步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