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海外游戏商务是做什么的的

  大家都知道,人世间不同的职业,入行门槛有高低之分——我到总结是,“门槛高”绝不是高在干活的手艺上,是高在家伙什上。学建筑、学临床医学,都需要学5年。因为你要想设计楼房、要当医生,上手要掌握当东西就多。但编辑但入行门槛就低,是人就能干。当然这些行业进到门槛里面,手艺高低,那当然是天壤之别。医生笨的有把纱布忘病人肚子里的,编辑做好了,也是一盏思想的明灯。

  手游行业的不同岗位,同样分门槛高低。程序、美术,一般中小企业的老板也不敢太得罪,因为走了就真没人能替代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程序员不高兴了再写个时间锁要挟公司也是难办。但也有一些岗位,和编辑工作一样,是来个人起码就能坐下来干,而不至于让那座位空着的。

  我们这个文章要说的,就是游戏行业的三个门槛不高、来个人就能干,但干好了却非常难的职业:运营、商务、策划。

  商务广义上的概念,是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服务相关的商业事务。心动科技CEO黄一孟对触乐记者这样形容游戏行业的商务岗位:“商务就是销售,能够将最优秀的东西提炼包装,并推广给市场。同样也需要能够认识到好的事物,其实就是公司对外的一个接入点。”

  在高屋建瓴的定义之后,我们来看看在手游行业,商务的最核心的职能是什么。由于国内手游行业发展的一个畸形的、渠道为王的形态,大家对商务这个职位的定位,其实就是代表游戏厂商去去和渠道要资源。

  那么什么样的游戏才需要商务呢?B级或B级以下的游戏不需要商务——有商务去推动这款游戏的销售其实也没有太大补益,游戏不行就是不行。A 以及S级的产品也不需要商务。《炉石传说》和《梦幻西游》需要什么商务?S级产品摆在这里,不但不需要商务,游戏开发商还可以把渠道商叫到自己公司来谈自己开出的条件。客大欺店,一个一流的游戏能让渠道的3/7开的分成比例倒过来。

  那么什么样的游戏需要商务呢?介于B和A之间的产品,是需要商务的,但是商务要能“影响”渠道,才叫商务。现在渠道商有个流行的词,叫“标配”。这是一个失败的词。假设公司做一个手游,让商务去和渠道商聊资源。回来一问拿到什么资源了?商务兴高采烈地说,拿到了渠道商的“标配”资源——标配就可以认为是没有资源。因为本质上,任何渠道在新产品上线时都会给这个新产品一个资源——比如首发的宣传、开服的宣传等,这些资源都可称作标配,是任何游戏进入一个渠道后该渠道都会给的资源——这个根本不能体现出商务的作用。

  什么样的商务才是好的商务呢?

  能搞定渠道的商务才叫好的商务。怎么才算真正“搞定”了对方呢?这里有几个衡量标准:

  一,这个渠道里应该有能够给你真实信息的人。

  案例:某游戏公司云因一款武侠MMO手游,公司的商务经理小张找到了一个符合自己游戏的渠道,是一家小说APP。小张先找到了这家小说App的副总A,并与对方进行了初步的情感联络。小张对A副总说,希望在小说App的推广下,自己公司的这款武侠游戏每天能有5000个用户的下载量。A副总表示没问题!小张很高兴,又请A吃饭又陪他聊天…………一切都做到位后,小说App也确实推广了这款武侠游戏。但是推广之后发现,游戏的下载量确实达标了,但收入却差强人意。苦恼之余,小张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和这家小说App的员工B取得了联系。B并不是什么公司高管,只是负责联运的人。小张和B比较谈得来,有一次小张聊到下载转化率不佳的情况,B对小张说:要不然你试试在我们App的VIP的界面做广告?原来这个小说App虽然是免费的,但是VIP栏目是要收费获取收益的,只有花得起钱、愿意消费的人才会进入这家小说VIP的页面。VIP的位置虽然每天可能只有500个用户的下载量,仅是副总A所能给到的1/10的用户资源,但最后小张惊讶地发现,这500个用户带来的收入是5000个用户的位置的10倍,相当于这个VIP界面位置的用户价值是之前位置的100倍。

  须有一个渠道能在关键时刻去尽力帮助你,才算真正做好了商务的工作。

  二,能有一个渠道能在关键时刻去尽力帮助你。

  不管一个商务和多少家渠道打交道,终归你应该有一个渠道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支持你。一个优秀的商务不该以“我认识多少大佬”为荣,而是应该以自己真正能够掌握多少可靠的人脉目标。行业里现在有各种刷脸的所谓沙龙、座谈会、峰会。很多商务聚集在里面挨个换名片——这并非无用,但如果仅仅依靠在这里结交朋友,最后恐怕也落不下任何有价值的关系。在这种人潮人海的场所,如果你真的相貌气质出众,或许别人能对你留下个印象——但这也没有实质的用处。最终别人是否愿意帮助你,取决于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样的利益。没有实际的利益作为依托、没有实际的个人感情作为依托,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我前几天面试一个商务,感觉这行业里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某手游公司总裁对记者说,“但在这个人的简历里,却没有一次成功的案例。我问这个来应聘的商务人员,我说你认识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推成一个游戏?”拥有这样简历的商务人员不在少数。在一款手游上线,需要商务推进销售的关键时刻,那些点头之交的人是不会帮你的。

  取得关键性渠道的关键时刻的帮助,最重要的当然是利益,对于大的渠道,甚至游戏公司会以出让股权的方式获取支持——可以用很多方法多种多样,但利益绝对不是一个商务人员唯一应该看重的点,如果渠道商和你的关系没到这个地步,对方也未必愿意接受你所提供的利益。

  三,对游戏行业、对自家产品是否了解

  作为合格点商务,专业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你要了解渠道每一个资源位的价值——渠道什么位置好,什么位置差,每个位置点击率是多少,能带来多少用户等。其次合格等商务要对自己公司的游戏有深入了解——这个游戏的质量如何、收入结构是什么样的、未来几个月内能给渠道贡献多少收入——这些作为商务人员,内心都应该是有数的。包括PR推广、广告规模、微博和微信营销以及这些手段上能带给渠道的利益——其实作为一个商务要了解的东西要更多。渠道在乎的是手游产品吸不吸量,商务对外围的推广有了解,对渠道、对产品、对运营有了解。它的专业不是要求对某一项特别精,但需要综合了解,这样才能灵活和渠道去打交道。

  这个工作难度非常高的,但很多做这个岗位的人往往只是走一个形式。某游戏公司总经理曾就手游行业的商务岗位对触乐记者这样说:

  “商务这个岗位,现在大家都缺商务,我们公司也缺!在手游时代商务工作变的很重,因为缺人很多公司在招商务的时候条件就放的很宽,估计现在有很多公司的商务还是属于不懂游戏的状态,所以这就给大家造成了商务入行门槛低的假象,其实一个好的商务要具备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说白了就是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也能为公司变出资源来,另外还要具备很强的市场战略感知能力,知道什么会成为未来行业的主流方向,同时还要深深的了解游戏和游戏用户,还有就是第一线的销售与公关能力;需要具备的条件如此之多,大家还会认为门槛低吗?”

  如果要把商务这个岗位做好,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需要具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陪人吃饭、会喝酒、会唱歌,而是必须要在第一次和你的目标对象见面的很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感觉到,你和对方一见如故,关系特别熟,而且优秀的商务会时不时给你这种感受——往往只见面一两次,当第三次请你帮助他(她)时,就能把你捧得特别舒服,让你觉得自己位置特别高,并且让你有一种熟人的亲切可靠感——这个忙你不能不帮。无形中商务让目标对象也产生了“两人确实是非常熟的朋友”的幻觉。

  这个所谓的特殊能力的背后,就是商务洞悉人心、可以敏锐地把握到每个不同的人的需求的能力,从根源上了解对方的需求——能做到这点非常难,不能强求,否则也就无所谓特殊能力。但一个及格的商务,至少要做到一点,那就是对目标对象的日常关系的维护,必须从心理上做到一点——我一定要把对方当做自己点亲人、当作自己点兄弟、朋友来看待,绝对不能把对方只当做一个只用一次的人——用的时候想尽办法谄媚对方、不用的时候就不搭理对方,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这是做商务工作的大忌。商务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对,才是能够深入了解目标对象需求点第一步。哪怕在不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商务也应记得细水长流维护好和对方的关系,这样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对方才会帮助你。人都是感情动物,一个生日祝福、一个简短的问候电话、分享一个对方感兴趣的美食信息…………“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是可以套用在商务工作的身上的。

  说到优秀商务的特殊能力,就要用混子商务的失败案例来对照一下。

  某手游公司的商务经理小张(又是小张,小张真倒霉)接待从外地来的某渠道商代表。首次见面,交谈的过程中小张不停地夸自家地手游产品如何之好!他深知作为商务要了解自己公司的产品,所以在接待渠道商之前,昨晚没少做功课。但是在见面交谈的这个过程里,渠道商代表突然问了个问题:“这次我们几个同事一起过来的,你们这儿有什么能玩的地方吗?”

  这话其实点得已经非常明确了、意图清晰,但小张还在说自家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昨晚背的大段台词毕竟刚说完一半)。好不容易听小张背完了自家产品的台词后,渠道商代表又问了一遍这个问题——附近有什么可玩的地方吗?小张张嘴说出了自己平时中午工作餐的若干餐厅名字。

  商务小张犯了什么错误——他不了解目标对象的需求和想法,听不出对方话里的意思。人家大老远从外地过来,根本不是来和你聊产品的,就是来玩玩,并且希望你能陪同,这些还用说得再明白吗?

  小张在上一次接待渠道商代表的工作不太成功,被领导狠批了一顿。小张痛定思痛,他听说某渠道商来了一个新的副总,急需做出一点成绩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小张自报家门,来和这位渠道商新副总沟通。这次他闭口不谈产品,进门寒暄后就和渠道商副总说:“晚上咱出去玩会儿?我请您喝酒、唱歌!”

  没聊一会儿,对方把小张请出了办公室。

  商务小张犯了什么错误——和案例a一样,不了解目标对象的真实需求。新进入公司的渠道副总,急需业绩来表现自我,对产品是有要求的。如果游戏公司的产品数据不行,产品质量一团糟,哪怕是夜夜笙歌对方也不会领你情的。另一个错误是,利益不是万能,在最基本的信赖尚未建立时,就用过于生硬的方式讨好对方,造成反作用。

  游戏行业的商务需要坐班吗?

  不妨极端一点说,一个优秀的商务,不仅不应该在公司坐班,甚至不应该在上班时间出现在公司。商务应该不是在外面和客户交流,就是在去和客户交流的路上。

  当然,交流的手段也要根据交流的对象不同而有所变化。“县官不如现管”,老话套在今天也奏效。有很多时候,商务搞定了一个渠道商的最高的领导,并不一定就能顺利开展工作。越是大公司,你从高层往下推一个决定的时候就越吃力——也就是说,即使马化腾答应让你的产品加塞儿进微信,也并不以为着这件事就真的能做到。相反,很多细节资源都在渠道基层执行者的手里。

  换言之,渠道商一个基层的技术人员如果和你关系很好,他就能将你的游戏排位调高,甚至不是危言耸听地说——一个300万/月的广告位,是需要你的产品每月能给渠道商贡献50~100万收入才可能获得的位置(并且仍需商务去竞争公关),但可能因为你和这个技术人员是发小,看到最近半月没有太好的游戏产品,也许就把这个广告位给你了——成本之低,低到难以想象。而这一切,考验的都是商务到能力。

  记住:凡是在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彼此联络、说话的关系,都是虚假的关系,都是无法长久的关系。

  混子商务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手游圈里上演:带着自己公司的游戏,跑去各个渠道评个级,回过头跟公司说,我们游戏被评为C级,所以渠道不给我们作推广了;或者回来和公司说:我们的产品被渠道评为B级,经过我的努力,渠道给了我们一个标配资源。

  而优秀商务的故事,则是这样的:他会在电话里告诉公司的总经理,他刚刚搞定了一个渠道的关键人物,虽然产品现在是B级,但因为我对对方所产生的影响力,对方答应给我们A级产品的推广——这并非天方夜谭,这些优秀的商务就在我们身边。

  关于商务这个岗位最后要重复的忠告是:凡是在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彼此联络、说话的关系,都是虚假的关系,都是无法长久的关系。

}

云蟾游戏自成立起, 一直注重公司游戏海外市场的开发和与海外运营商的代理授权合作。公司的网游产品《蜀门》已授权韩国、菲律宾等多国运营,广受当地玩家的喜爱,并为当地运营商带来巨大收益。韩国版本登陆韩国后即在竞争激烈的韩国网游排行榜跻身前列,成为中国出口韩国为数不多的口碑收益兼收的网游产品。

伴随《蜀门》在大陆运营的巨大成功和多国授权运营的版图铺开,《蜀门》逐渐成为云蟾游戏的全球性标志品牌。

目前,云蟾游戏面向全球海外网游市场,诚征《蜀门》《醉逍遥》《侠客无双》三款游戏的海外运营代理商,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

欢迎各国网游事业伙伴与云蟾游戏携手,共赢全球网游市场!

}

原标题:两年游戏商务工作总结:真正的好游戏玩家说了算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复娱文化游戏海外发行部的一位商务,入行2年多,引入大概20款左右的产品,相对人脉也还可以,但是实际上,我是从一个连手机有两种系统都不知道的人一路走来的,这是我第一次投稿,并没有别的意思,是因为我发现大家可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希望我的个人心得可以帮助大家,另外以下都是我个人的心得,绝对不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法,每个人有每个人适应的工作方式,有些商务吃喝玩乐照样可以做的很好,但是这不叫错,而是有自己的方法,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作为引入商务要有非常庞大的资源库,这是你最重要的武器,人脉、产品一个都不能少。我在产品累积上是用的最笨的方法,因为大部分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我是为了兴趣而工作,我喜欢这个行业,又单身,所以把所有的时间全用在了对产品的累积上,这个方法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必须要有。我们平常大部分时间都会去筛选游戏,而当你静下来问自己为什么要pass的时候,你自己没有个答案。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这种时候,我个人建议是不要一上来就pass产品,尽量去玩一下。首先找出自己要pass的理由,再就是尊重一下研发的成果,再就是如果有相同的游戏玩法,应该如何改进,为自己增加经验。我个人大部分时间不会挑产品,包括已经上线的,已经没有区域的,都会对比它的成绩,为自己总结经验。当有一天你可以成为一个研发的时候,你就知道如何去选择一个好的方法,舍弃坏的方法了。

作为商务人脉基本上是一个基础,这样你才能找到你想要的研发以及资源,这方面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勤奋的去探索,并且要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如果你得到的资源属于社交类型的资源,那尽量换一位对自己有提升的资源会好很多。我个人在人脉上属于薄弱,很少出差.不去聚会.不善交际.而且个人原因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圈子,大部分认真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喜欢这个行业,大部分出差都是因为产品线上已经敲定了才出差的。所以在人脉上我处于一个非常薄弱的状态,但是正确的来说人脉是非常关键的,这方面我也知道自己的不足。

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评测报告折磨的不行,要么就是运营出的评测,运营不要了你也跟着pass掉了,要么就是自己写评测,写到最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其实写这篇稿子大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周五的时候与同事小金讨论产品的时候说到了评测报告的问题,每次小金都会写非常详细的评测报告,回想到了以前,我把我们所经历的整合了一下首先我们大部分人遇到的评测报告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相信大部分人都见过类似的模板,实际对我们来说,这种模板的确可以条条框框的让我们有一个方向去写评测,但是在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大部分写进去的分数都含有很大成分的主观思想,什么叫主观思想,就是我第一时间觉得这个游戏还可以,分数就会提高,我觉得这个游戏不行就会降低分数。导致你的评测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个人觉得,对于我们来说,产品第一关是由我们筛选的,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发现这个游戏的市场潜力。这个游戏的优点在哪,风险在哪,市场上有没有类似的产品,该地区的数据是怎样的表现,再综合对比这个产品是否可行。

很多游戏核心玩法才是这个游戏的本质。像UI.loading.付费坑点.活动节奏……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修改的,如果真的觉得游戏好,我们可以协助研发一起完善游戏。我们大部分的评测报告都是运营写的,因为运营需要为游戏制造收入,对于市场上该类型游戏或者该游戏玩法的表现并不是那么特别清楚,所以很容易埋没有潜力的产品。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再看看你的评测报告,你会发现这不像是一个评测,更像是一份修改建议的大纲。正是因为这样,你所写的评测才大部分含有主观思想个人认为一份评测需要2个步骤,一个是由引入商务做第一把关,产品优点有哪些:包括市场表现.参照数据.同类型产品地区市场表现.数据分析.吸量程度…….等。第二部分由运营评测判断出游戏基本不足的点。这样才是一份完整的评测报告。其实我的评测报告很简单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就是优点一列.风险一列.是否希望引入一列.自己加自己对游戏的感受一列,只有这些。

产品库存决定了你对产品的一个说话力度,很多人会说,我觉得这个产品不错,但是公司不签没有办法。其实不是这样的,你没有一个能说话的能力,我们不该每次都把锅甩给别人,这样永远都成长不了,试着拦下这个锅,就看自己有什么问题,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倘若你真的判断产品非常准确,为什么不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他们,根本原因还是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担当,不是吗?

有的人会说自己确实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那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呢?实话实说我自己本身就是个很笨的人,没有走过什么捷径,我当时为了提升自己对产品的判断选择了从商务降职到客服,可能别人有别人的方法,我选了比较笨的方法。但是这个牺牲是有价值的。

首先一个产品好不好,运营说的不算,我们说的不算,老板说的也不算,真正可以说这个游戏好还是不好的,是玩家。玩家是我们的本,作为客服可以与玩家接触的更加紧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我们的产品对于玩家来说哪些不足,哪些他们很喜欢。我当时做客服的时候会与玩家经常交流这个游戏哪里好,哪里不好,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遇到什么样的付费坑愿意去花钱,这些都是你可以学到的经验,当你了解的多了,你自然就明白你应该去往哪个方向去判断了。当客服的那段时间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与玩家争论在所难免,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对我来说是值得的。当然这些并不适合所有人,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判断一个游戏是比较合理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在第一关的时候把控好产品的有点与风险。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的能力以及经验来判断的。

入行2年以来很感谢周围朋友对我的支持帮助以及认可。作为发行,我们要尊重每个研发的研发成果,每个产品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每个产品都付出了研发的辛苦精力。在第一关的时候一定把控好,不要因为一眼就pass掉一款付出辛苦的产品,我们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以及努力去累积出来的。倘若一款游戏因为我们的能力发现,成为一款千万级大作,心里不开心吗?这些才是我们该做的。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努力,相信未来我们不只是现在的一个商务。当然还是那句话,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心得,并不适合所有人,我自己都看的到有很多人不需要像我这么麻烦就可以。我很笨,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套路啊,所谓的私人资源之类的,其实都是用自己的时间为代价换来的。希望我的心得可以帮到你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微信一起讨论产品:微信号:A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商务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