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加盟商,现在公司不同意以简单大气的公司名称称参加竞标怎么弄办

绣艺有限责任公司 创业计划书 执行总结 21世纪初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大约占人口比例的70%。目前,我国进入了一个适应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的新阶段,即以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的阶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计划也引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能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更应该怀着满腔热血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据我们前不久对石家庄市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石家庄市每年有8万对情侣结婚,蕴涵了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同时人们对婚庆礼品的要求提高了,而目前市场满足不了大众的要求,特别是石家庄市手工刺绣品婚庆市场目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一大批传统手工艺品喜爱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巨大的商业市场等待着有眼光的人去开发它,以满足刺绣手工艺品喜好者的需求。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河北邯郸地区武安市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具有很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的刺绣手工艺品。由于当地人缺乏现代的市场观念,还没有把这种极富价值的手工艺品转化成商品。因此,他们急需一种规范的、信息沟通方便的、能够满足需要的交易方式。 鉴于此,我们几个满怀激情和抱负的大学生,决定抓住这一市场机会,联合创办一个手工刺绣品公司,将当地手工刺绣品推向市场。这样做,一方面拯救了这种传统艺术,一方面能帮助农民致富,改善当地产业结构,再者能为当地的环保做出一定的贡献,为当地可持续性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我们公司立足石家庄市婚庆市场,放眼周边省市及全国,结合互联网,充分使石家庄市物质、人力、信息资源为我所用,精心经营好公司,保证服务质量,满足石家庄市婚庆市场的需求。 我们的服务理念:构筑友谊桥梁,携手实现心中理想; 我们的服务宗旨: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需; 我们的管理理念:敬业创新,追求卓越。 我们的生存理念:居安思危,居危思进,居进思超,居超思创。 我们的口号:真心绣出永远,喜庆珠联璧合。 本创业计划由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名学生发起,并诚邀了各方人才加盟,筹建“绣艺有限责任公司”。本公司将首先在石家庄市婚庆市场开展业务,树立品牌后,再向周边省市及全国各市场渗透,最终实现创立全国手工刺绣著名品牌的战略目标。 目前,我们需要130万元的资金作为公司创立、启动和正常运行的运作资金。这些资金将采取自有资金、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30万,占30%的股份,风险投资70万元,占70%股份。 据我们的财务预测,本公司未来五年现金净现值元,内含报酬率为51.48%,44个月便可收回投资。即使未来现金流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投资者仍然可通过转让等退出方式,获得可观的回报,可见此项目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1 公司 1.1 公司宗旨 我们在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市调查发现,当地存在一个延续几百年的传统,女方结婚前要亲自绣很多精美的刺绣品作为嫁妆,习俗一代代延续。这种刺绣工艺经过时间的淘洗,具有很高的实用和艺术价值。但是,当地人由于缺乏现代的市场观念,没有把这种极富价值的工艺品转化为商品。 众所周知,婚庆礼品市场一直处于高利润状态,而传统刺绣手工艺品在这个市场还属空白,因此我们决定抓住市场机会,将这种工艺品推向市场。一方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使当地人以自己的特色致富;另一方面拯救这种传统艺术,使其永久流传。 我们致力于在此领域恪守信誉、提高声望,保证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可靠。为达到此目标,我们将密切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和顾客需求,提供具有创意性和获利性的服务,并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和改革,努力做到让农村地区和城市经济相结合,最终造福社会,达到多赢目标。 公司简介 我公司将于2007年1月份成立,公司法定名称:绣艺有限责任公司。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刺绣手工艺品的生产,刺绣手工艺品的市场推广,提供顾客设计图案的刺绣手工艺品及其它相关服务。在公司开办初期,我们选定婚庆市场作为切入点,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将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拓展目标市场。公司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 ,初期投资为130万元。实收资本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30万,占30%的股份,风险投资70万元,占70%股份。计划初期固定资产投资6.5万元,流动资产121万元,开办费2.5万元。 公司战略 在婚庆礼品市场,刺绣产品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鉴于此,我们公司将借助互联网技术,立足于石家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整合外界资源,开拓一个集传统销售与网络销售于一体的经营领域。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品牌声誉的提高,我们最终将成为一个在全国手工刺绣产品领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公

}

巨贾。”赵家听取了将军的建言,便歇农为商,此后日子果真就一天一天好起来了。赵家把这一切都归结于那位将军的福报。从此,“知恩图报,善待他人。”便成为了赵家一代传一代的家风。
1923年春,赵氏家族又一名新成员呱呱落地,这就是后来在当地称之为儒商的赵永森。
赵永森的父母继承祖业,以商为生。夫妻俩厚道经营,克勤克俭,渐渐积攒了一些家业,在当地,虽说不上家财万贯,也还算殷实富足。小永森长到7岁,父母便把他送去读书。当时中国尽管兴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对潮汕这个边缘之地似乎影响不大,这里的学堂仍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赵永森自幼聪慧,好学善记,十一、二岁时,就已经熟读了“四书”、“五经”,还写得一手好字。老师十分喜欢这位学生,常常对他赞扬有加。他成了同学的楷模,学堂的骄傲,小小年纪,就名扬四里八乡。经历了7、8年的旧式学堂教育,儒家的思想文化给赵永森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着他的一生为人: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中和处事,自谦忍让。
赵永森从学堂出来后完全可以去做老师,但是父母遵从经商祖训,并没有让他走这条路,而是留在家里帮着父母做生意。1940年,也就是赵永森17岁的那一年,父亲送他到潮阳陈店大伯爷开的一家粮油加工贸易商行做学徒。伯爷的商行主营粮油加工、贸易,兼做百乐门火油等洋货,有10多个伙计,生意做得很红火。当时,在整个潮阳也算是一间很大的加工贸易企业了。在商行做学徒做伙计的大多是伯爷兄弟姐妹的孩子,赵永森算是较小的一个。他人虽然小,却很勤奋、很懂事。对伯爷伯母恭恭敬敬,对师兄师弟则友爱有加;站店铺、扫庭院,伺候伯爷伯母,见活就做,加上写得一手好字,不久就做了商行的簿记。做上了簿记的赵永森,更是留心学本事。如何进货?如何出货?如何定价零售?以及待人接物,设备管理养护,他样样都留心学,样样都去钻研。赵永森长进很快,到商行不长时间,就成了商行的一把好手。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他深谙厚道经营、和气生财的经营的道理,并把这贯彻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他做生意从来就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只要你到商行来,就当你是财神爷,哪怕不买一份钱货,照样客客气气接待。他坚持买卖公平,从不短斤少两、不参杂使假,不欺生害熟。即使是别的伙计买出去的货,只要顾客投诉,他都会主动去了解清楚,给予妥善处理,让顾客满意而归;即便是遇到胡搅蛮缠的顾客,他也从不黑脸,还主动给对方沾点小便宜。他的处事行为,不仅影响了商行老板和其他伙计,同时还大大改观了商行形象,带旺了商行生意。因此,他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口碑、声誉很好,都夸他小小年纪就精通生意之道,往后,定是前途无量。当地的读书人,还给他取了个雅号:“儒商”。商行也因此越办越红火,在潮汕一带有很高的知名度。红火了的商行赚了很多钱,但伯爷对伙计们却非常的抠门、刻薄,给的工钱很少,伙食也很差,大伙都不喜欢他,连他自家的兄弟姐妹都很少跟他来往。
解放前夕,伯爷列入了工商资本家的名册。为了躲避打击,伯爷便带着大老婆跑去了香港,把二姨太(当地人称之为二房)、小孩、和二伯爷留在了仙城。伯爷一走,商行也就解散了,伙计们各自回家了,大伯爷留下来的一家子人却没了生活来源,生活陷入了困境。大伯爷的那些兄弟姐妹因为记恨他的刻薄为人,多数都不太愿意帮他们。这时,只有赵永森还在惦记着他们。赵永森虽然从商行歇业回家,也没有什么更多的经济来源,但却总是在想办法去接济他们。有了好吃的,都会留下多半给他们;做点小生意,弄点钱也是给他们的多。有时候自家也很困难,宁肯自己吃野菜地瓜。也要留下米面给他们。许多年以后,赵文发开始懂事了,就这件事多次问过他父亲:“大伯爷对大伙都不好,你为什么还要这样照顾他们?”父亲告诉他:“因为有了伯爷,我才真正学会了经商做生意,还学到了记账的本事。他虽然克扣些,但毕竟给了我们一碗饭吃,是有恩于我们的,无论他过去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要知恩图报。”后来,赵家就一直接济、照顾他们一家,直到前几年,两个老人相继去世。
解放后,政府没收了伯爷的商行,把加工设备搬迁至饶平的上饶,在那里开了一家国营粮油加工厂。赵永森熟悉这些设备,也就随之调去了上饶加工厂。从此,赵永森便由一名旧式商行的伙计变成了一名国营企业的职员。在解放初期,能够当上国有企业的职员那是件非常光荣、自豪的事,不知有多少人羡慕。1950年到1956年那段时期,是赵永森人生中最春风得意的的时期。他会修设备,会财务会计,又懂得一些管理,他自然成了厂里的主要骨干。他又有文化、会做人,领导喜欢他,大家也都尊重他,平常都叫他师傅。那段时期,他真感觉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他把工厂当成自己的一个大家庭,处处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做事,去做人。再多的事,他不觉得忙;再苦的活,他不觉得累。那时,他的心情总是愉悦的,眼中的世界总是美好的。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赵永森满怀喜悦感受国有企业主人翁滋味的时候,厄运却突如其来地降临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谁也想不到赵永森跟随伯爷的那段学徒生涯,便成了他后半生遭受政治迫害的罪魁祸首。1957年开始的三反五反政治运动,因他为工商资本家的伯爷做过账务,便把他列为批斗对象,一下子把他从人生的顶峰打落至谷底。从此,他便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漩涡。他周围那些平日看风使舵的同事,一下子便翻身成了政治红人。他们原本就积压了一肚子的嫉妒,统统被三反五反这根导火索点燃了、爆发了。嫉妒变成了报复:跪罚、打骂、羞辱,赵永森的心身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不少人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就选择死来逃避、解脱。但赵永森是只不死鸟,他仍然顽强的活着。身正不怕影子斜,他相信自己的为人,相信共产党,自己之所以受到这样的不公正待遇,完全是周围那些心怀嫉妒的人所为。他总是这样想着,这样安慰着自己,这样坚强的活过来。在这段时期,只有母亲陈清叶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母亲默默地分担着父亲的痛苦与压力,用她那瘦弱的身子和父亲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她带着大姐到附近的采石场去碎石头,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从此,母亲从采石场带回的那点沾着血迹和汗水的工钱,便成了一家老小6口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尽管生活极其艰难,但是父亲和母亲还要从牙缝里省出粮食去接济伯爷留下的一家子人。
1962年,正是日子苦到极点的时候 ,赵家又增添了一个新生命,这就是后来在世界教学设备行业都享有名气的赵文发。赵文发在生活最艰难的年代来到这个世上,似乎命中注定他的一生要经历磨难。小文发还不到半岁,母亲就狠着心用背带把他捆在背上,带着他去采石场碎石头。文发饿了、哭了,母亲就把它从背上解下来,喂口奶又把他捆回背上去。有时候,母亲看着怀里那瘦弱的小文发一边是那么贪婪的吸吮着乳汁,一边又是那么顽皮、那么不安分地手舞脚踹的,既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这小家伙尽管才几个月大,却表现出了一股不安现状的顽强生命力,长大了,必定会出人头地;难过的是:小小婴儿,就要和大人一样受苦、受煎熬,老天爷太不公道。想到这里,只有暗暗地流泪。母亲尽管心痛,却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家里七口人都在等着吃饭,父亲的那点微薄工资是没办法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还得靠她和大姐到采石场把那石块一锤一锤地碎成小石子,一天挣几个零碎钱来买粮食。就这样,母亲带着小文发和大姐在采石场打了4、5年的石头。采石场的作业环境很差,破碎机扬起的粉尘厚厚地笼罩着采石场上空。母亲、大姐和采石场的大多数人一样,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劳动保护,吸入了大量的粉尘而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1966年以后,就渐渐地丧失了劳动能力。
1966年下半年,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矛头直指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革命的拥护者都戴上了红袖章,变成了红卫兵。他们把党内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同视为牛、鬼、蛇、神,列为批斗对象。赵文发的父亲在解放前为工商资本家的伯爷做过会计,还是当时商行里的红人,理所当然就成了资本家的帮凶、走狗,理所当然也就成了批斗对象。这对内心伤痛还未恢复的父亲来说,真是伤口上加盐,痛上加痛。从此,戴高帽、挂大牌、批斗、游街便成了父亲的家常便饭。因为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挨批斗之余,还被责令上街写大标语。粮油站有很多稻谷壳,父亲就耍了个小聪明:他先用浆糊在墙上刷成字型,然后用稻谷壳撒上去,就变成了黄灿灿的大字。红卫兵开始很高兴,夸他有脑筋。有一天,他在一面白墙上写了一条“伟大领袖***万岁”的大标语,时间一长,稻谷壳沾上灰尘,一经风吹雨淋,就变成黑色的字体。白墙上写黑字,在中国的习俗中是忌讳的。这就又激怒了红卫兵,说父亲别有用心,贼心不死,就变本加厉地对他进行批斗、折磨。随后不久,又把他送去当时称之为“牛棚”的“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在五七干校改造了一年多,1967年被放了出来。随即全家七口全被下放,从饶平迁回了潮阳仙城老家,城镇户口变成了农村户口,开始了以农为业的生活。
一家人从没干过农活,现在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好得父母生性随和,为人正直,很快就和村里的人融合到一起了。父亲有文化,邻里乡亲经常请他写信;逢年过节,还请他写对联。无论是朋友、邻里还是批斗过他的人,一律有求必应,从不计较。相处久了,父亲的为人处世,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但是,长年的政治迫害,父亲的身体和精神受到的严重伤害却不能在短时期内恢复。乡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得父亲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1973年,父亲正当鼎盛年华的时候,因病得不到较好的医疗,过早去世,享年49岁。
命运似乎给父亲开了个玩笑:他一生勤奋厚道,知恩图报,上天却并没有因此而给父以好报。1940年至1949年期间,他在伯爷的商行里做了9年伙计。就因为这9年的伙计生涯,使父亲遭受了长达15年的政治迫害与人身折磨。尽管命运不公正,父亲仍然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固守着中国传统的做人之道:忍让宽容,以德报怨,平和为人。父亲的这一品质是乎刻进了赵文发的遗传基因,主导了赵文发的整个人生与事业。
孟子曾经说:如果上天要降大任于一个人的话,就一定会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做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在中国,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大多都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赵文发也不例外。
1973年,潮阳仙城。
这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北风不停地横扫山野、田园和农家庭院,视乎刻意要摧残一下万物生灵。赵家院子里早已落满了从树上掉下的枯枝败叶,在病床上躺了近两个月的赵永森如同风中残烛,命悬一线。一天,他突然来了精神,用微弱的声音把赵文发叫到了病床前,嘱咐说:我走了,你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了,要帮妈妈带好姐姐妹妹,不要忘了乡亲们的帮助、给济之恩,做人要厚道。父亲终究没有熬过这个冬天,那时赵文发还不到12岁,但他却把父亲的遗训刻在了心里:要常怀感恩之心,厚道做人,厚道做事。从此,爱和责任,便成了他人生奋斗的动力,成了他事业成功的动力。
12岁,这是人生当中一个最幸福的年龄:天真浪漫、好奇幻想、无忧无虑。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与赵文发却无缘。
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母亲也随之去世。这个时候,大哥还在军队服役,二哥顶替父亲在几百里远的饶平粮站上班。家里剩下三姐弟:一个因患严重矽肺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大姐,一个正在读书的小妹,加上小文发自己。当时的农村还是搞大集体,靠记工分吃饭,生产队和乡亲们除了照顾他们一些少得可怜的基本的口粮之外,再也没有能力给予别的帮助了。无亲朋可以投靠,也没有更多的外来帮助,12岁的赵文发擦干眼泪,强忍着双亲过早逝世的悲痛,用他那稚嫩的肩膀,艰难地挑起了全家三口人的生活重担。
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开销,两个人读书的学费,大姐看病的医疗费等等,一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怎样在读书之余挣钱养家?”这成了12岁的赵文发要天天面对的一个大难题。赵文发心里筹划着家庭的经营计划:小妹边读书边协助大姐在家做饭、种菜、养猪,一年可收入60—80元;自己边读书边用课余时间上山打柴换钱,假期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一年可挣100元左右;这样勉强能凑合一年的生活费用。
已经读到高级小学的赵文发,一面坚持到学校读书,一面执行着自己的家庭经营计划。
一挑上等好柴,在镇上可以卖到一元多钱,赵文发便把打柴当做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经营着。打柴,要到离家6、7公里远的八仙湖旁边的山上去,一天只能打一挑,而且很辛苦。星期六、星期天,只要不下雨,赵文发就上山打柴,为了多卖钱,每挑柴都在100斤以上。100多斤的柴火硬挑是挑不回来的,他想到了一种最省力的办法:把柴火弄长,一头挑在肩上,一头拖在地下。一个10多岁的孩子,就是这么憋着劲,边挑边拖把100多斤的柴火弄回家。
一个冬天的星期天。上午,艳阳高照,万里无云,是个好天气。赵文发像往常一样,带上一包饭团子,上山打柴。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上山不久却下起了大雨,赵文发尽管躲在树底下,还是淋得一身湿透。南方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是在山上穿着一身湿透的衣服,也会是冷的难受的。赵文发很倔强,硬是冒雨打好了一挑柴。等他拖着柴火下山的时候,天已经开始黑了。雨还在继续下着,这时的赵文发又累又饿,已是筋疲力尽了。当走到半山腰母亲坟头时,他再也走不动了,便坐下休息。从树叶上落下来的水滴吧嗒吧嗒的打在他身上,雨水夹杂着汗水,流进了眼睛、流进了嘴里,并顺着脊梁骨流遍了全身。他望着雨中那黑蒙蒙的大山,想着学校的那些同学是那样的快乐、幸福,觉得自己太命苦了,活得太累了。想着想着,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湖水一样奔流而出,第一次毫无顾忌地嚎啕大哭:“老天爷为什么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去承担不应该承担的痛苦?”上天没有回答,大山也没有回答,眼前只有绵绵不断的细雨和死寂般的大山。哭着哭着,赵文发就在坟头睡着了。
到天黑点灯的时候赵文发还没回家,在家的大姐着急了,她不顾自己严重的病残,仍然拿着手电筒上山去找小弟。当大姐看到小弟浑身湿淋淋的躺在母亲坟头睡着了的时候,心里一阵滚烫,伤心、难过、自责之情难以言表。她坐下来,把小弟搂在怀里,默默地流着泪,默默地责备着自己:不该把本应自己承担的家庭责任推给了年少的弟弟。雨停了,大姐用手抹干了小弟脸上的雨水,叫醒小弟吃了点食物充饥,便一起下山。大姐在前面亮着手电引路,赵文发寻着那微弱的光亮跌跌撞撞地在后面跟着,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当姐弟俩回到家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了。
赵文发在墙上刻下了那个难忘的日子:1974年12月29日.冬至。
生活虽然艰难,但日子总得要过下去。赵文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弄钱、弄食物。
暑假、寒假期间,他就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每天能挣6个工分(强壮的成年人每天是10个工分),两个假期能得近300分。凭这点工分,到年终不仅能分到2、30元钱,还能参加生产队分粮食,这是解决一家三口生活的主要来源。此外,每到稻谷、红薯收获完了的时候,他都会在收工以后去地里拾稻穗,检红薯。运气好的时候,一个傍晚能够捡到大半筐红薯回来。
1975年的春夏之交,也正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赵文发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家人面临着断粮的危险。他写信向在饶平粮站的二哥求助,希望二哥能从粮站搞点麦麸回家来度饥荒。当时二哥只是粮站的一个小职员,一个月只有几块零用钱,又弄不到麦麸,只有用眼泪回答小弟。赵文发只能靠自己,他除了上学念书的时间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想如何度过饥荒。
赵文发读书的学校有个小饭堂,专为学校老师和大队干部做晚饭。细心的赵文发发现饭堂经常有些烧焦的锅巴倒在潲水桶里,觉得很可惜,便打起了锅巴的主意。从那以后,每当放学的时候,他都留在学校帮助赵大爷拉风箱生火做饭,使赵大爷省了很多心。到吃饭的时候,赵大爷叫赵文发一起吃饭,赵文发不肯吃。他大着胆子问赵大爷:能不能把那些锅巴给他?赵大爷这时候才看破他的小心眼,抚摸着他的头责怪他说:“孩子,你要锅巴怎么不早说呢?”赵大爷用碗装好锅巴,再在外面包一张报纸,把锅巴包好塞到赵文发手上。拿着这碗锅巴,赵文发高兴极了,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带回家再加上几个红薯煮成稀饭,当做一家人的晚饭。从此,赵文发天天帮助赵大爷拉风箱生火,天天带一碗锅巴回家当晚餐。后来。赵大爷看到这个孩子实在可怜,就想办法把米下多一些,把锅巴做得厚一些,好让他多带点回去。那段时间,赵文发一家就是靠了这碗锅巴才勉强度过了那次饥荒。赵大爷万万没想到,这碗锅巴帮了赵文发这么大的忙。这是一碗救命的锅巴,在赵文发的心里比黄金还金贵,赵文发对赵大爷感恩一辈子。
赵大爷,是赵文发人生中的第一个恩人。
次年,赵大爷的长子赵老师唯一的一个儿子在水塘被溺亡,一家人伤心至极。赵文发看在眼里,却不知如何去安慰他们。一天,他突然跑到赵老师家里,对赵老师说:“你不要太伤心了,我就做你的儿子吧。我没有了爸爸,你没有了儿子,这样以后,你又有了儿子,我也有了爸爸。”赵老师一家人被赵文发的这番话惊呆了,想不到他小小年纪,能这样有爱心。从此,赵文发除了担负三口之家的生活责任之外,还要到赵老师家尽一份义子的孝心。后来,赵老师爱人又生了个男孩,取名叫赵德泰。但是,赵文发还是照尽孝心,一直到现在成了大老板还是这样感恩不尽,孝心不止。2007年4月,赵大爷寿高去世。赵文发丢下正在洽谈的一宗大业务,从深圳赶回老家为赵大爷送行、安葬。赵老师退休后,小儿子赵德泰也大学毕业了。赵文发把赵德泰当成亲兄弟,进入公司委以重任。
1976年.大哥从部队退伍回来,在乡里农机站做站长,这时候的赵文发已经上中学读书了。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到农机站去观看、琢磨人家修理拖拉机和农机具,甚至还动手帮助师傅们搬零件,递工具,久而久之,就悟出了门道。暑假期间,他又到农机站举办的“农机具维修培训班”学习,成了培训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员,不仅会修理,而且还能讲解。此后,每逢办农机班,大哥都会叫来赵文发做助教。这样,赵文发不仅能多少赚点钱养家,而且还学到了一门修农机具的好本事。后来,他用同样的办法,学会了修锁、配钥匙、照相,成了乡里的一个小能人。从此,赵文发除了打柴、下地干农活之外,又多了几门赚钱的本领。生产队的拖拉机、打谷机坏了,赵文发随叫随到,手到机好,也不收队里的钱。生产队干部对赵文发家也就特别照顾,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从此家里的生活逐渐有了好转。
1979年赵文发高中毕业没有选择考大学。理由很简单:家里小妹还小,大姐又一身重病,谁来照顾她们?在家庭责任面前,赵文发选择了责任。他报考了邻近县的一所省职业技术学校,边读书,边打工,边照顾家里。学校傍边有家瓷器厂,赵文发课余时间就去瓷器厂做小工挑磁泥。一挑磁泥一百六十斤,4分钱一挑,一个学期可积攒50-60元,能够给家里和自己解决很大的生活问题。赵文发就是用这种办法读完了三年的职校,又照顾了大姐和小妹。
时来运转,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赵文发头上了。
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出大批冤假错案一一得以平反。经过赵文发的不懈努力和不断的上访,扣在赵文发一家人头上24年之久的“黑五类”家属的帽子终于被摘掉了,这一年全家落实了城镇户口,迁回了饶平。
1981年的下半年,饶平在全县范围招工。赵文发一心想进粮站做正式工,便报名参加了招工考试,得分全县第一。赵文发认为这次招进粮站是铁板订钉十拿九稳的事。正当赵文发高高兴兴做着美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体检检出了矽肺病,没能录取上。这对赵文发来说,泼下来的不是一盆冷水,而是一盆冰,让他从头冰到了脚。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了,他感到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弄清病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到医院问清了情况:轻微矽肺,积病时间较长。他联想母亲、大姐的矽肺病,断定是小时候母亲带他去采石场吸收过多的粉尘所致。他想,这么多年自己都感觉不出来,这病应该不会影响工作的。赵文发年纪虽小,却是很会动脑子的。他想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粮食局长;想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通情达理的说明前因后果。
这年冬天的一个傍晚,赵文发抱着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决心来到局长家。他对局长诉说自己的苦难家史:从自己为什么会患上矽肺病讲起,追溯到上饶粮站的第一代建设者——父亲,是如何从能人、功臣被政治迫害成黑五类的,是如何英年早逝的;母亲、大姐、自己是如何受牵连跟着受苦患上矽肺病的;自己是如何从12岁开始就肩负全家生活重担的。赵文发的诉说,让局长夫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让局长气愤得拍桌而起。局长觉得,眼前这个在苦难中长大的小青年,承受了太多的不公平,却仍然这么有责任心,这么通情达理,是个难得的好青年,无论如何要为他做点什么才对。局长安慰赵文发说:“责任是一个人的第一能力,你具备了这个能力,你到哪里都会受欢迎。我们先了解下情况,能帮就会尽量帮你的。”
事后,这位局长派人去医院了解赵文发的病情,得知是轻微矽肺病,既不会传染也不会很影响工作。他就主动和劳动部门的领导商议,在招录名额之外录取了赵文发。这是赵文发人生命运转折的起点,也可以这么说,没有这次招工,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澳星,就没有赵文发今天的成功。从此。赵文发把这位局长看成是自己的幸运之神,看成是人生中的第二个恩人,永怀心中。同时,局长相帮这件事让赵文发感悟到:人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特别是当一个人处在困境、绝境的时候,你只要给他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能改变他的一生命运。雪中送炭是何等的重要,是何等的伟大。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这成了赵文发人生信条。
1982年,潮汕平原的春天似乎特别美丽。春光、春风、春雨,催绿了田野,催绿了山林,也催绿了赵文发的心田。在苦难中生活了近20年的赵文发,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
这一年的初春,赵文发被分配到饶平粮站做记账员,月工资28元。在当时,28元可以买30多斤猪肉,可以买300多斤大米,这是许多人非常羡慕的事。赵文发不仅解决了城镇户口,还得了份吃皇粮的差事,心情激动得难以平静。
粮站十几个人,担负着区域内十几万人的粮油收购、加工、供应工作。赵文发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以感恩之心全心全意做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上班第一天,细心的赵文发就发现办公室相当部分人在喝茶聊天,没事做。而楼梯、走道、办公场所却很脏没人清扫。他把这事记在心里。从第二天开始,他就每天提前半个多小时到班,冲洗厕所,打扫卫生、刷洗茶杯,把办公室里里外外都搞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直坚持做了两个多月,别人还不知道是谁做的好事。时间长了,大家才慢慢知道是新来的赵文发所为。在那个时代,只要你肯付出,多做好事,就一定有回报。粮站的人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享受到了赵文发的服务,也就自然而然地都喜欢上了赵文发。赵文发把自己的纯朴的情感融入了粮站,还是一如既往地打理着办公室卫生,还是那样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赵文发少说多做,无论是份内份外的事只要看到就尽心尽责去做好。就连赵文发自己也不知道,他就像面缸里掉进的一块酵母,在催化着整缸面团发酵。他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粮站的所有干部、职工。粮站的精神风气在慢慢的起着变化:一种正气,一种关心他人,一种尽心尽责做好工作的风气在逐步形成,为客户、为顾客服务工作做得比以前更好,更细微。粮站提升了自身的内在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从此,粮站跨入了县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的行列,经常受到上级的称赞、好评。
赵文发用感恩的心态去做工作,用自己的真情去做事,给力举他进入粮站的领导争了光,同时也赢得了上级领导对他的关注和重视。领导觉得他是个可培养的好苗子,不久就送他去汕头培训,学习统计,经过培训考核拿到了统计师证书。接着又送他到汕头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转为正式干部,成了粮食系统的得力骨干。
赵文发从汕头干部学校出来后,被借调到县落实政策办公室工作。仅仅一个饶平县,在三反五反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无缘无故被批斗、打击,受到诬陷、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的人就有近百个。所谓落实政策,就是给那些遭受冤假错案的人平反,恢复工作,落实安置工作政策;给那些被迫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的人恢复名誉,落实回城政策。赵文发那时对人权、自由、民主、法制还不是很理解,但他有过20年经受迫害的亲身体验,对那种受人歧视、毫无尊严、忍受煎熬的生活太有感触了,那简直不是人的生活,确实是太不公平了,太没有存在的道理了。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社会,一个现代的文明的国家难道还能容忍这种现象存在下去吗?赵文发是从那个生活状况下走过来的人,他最了解他们的期盼、他们的渴求。
赵文发心里想着:他们就是我的父母,他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为他们平反,落实政策,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他赵文发的责任。为这些饱受苦难的人落实政策,解救他们脱离苦难,胜造七级浮屠,是一件大善事。
给受迫害的人平反,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很不容易。当时落实政策办公室所掌握的全部信息资料只有一份受迫人员名单。时隔三反五反20多年,时隔文化革命也10多年,这些人是去世了还是活着?活着的又在那里?他们的户口资料在那里?要给这些人落实政策,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人找到档案。
落实政策办把任务分到人,给了赵文发20多个人的任务。文化革命把各个单位的档案资料甚至县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部搞得乱七八糟,要找到这些档案资料很困难。找不到档案资料,就先找人。他走村串户,一个一个的寻找当事人,要他们写自诉材料,再根据自诉材料去找他们原单位的领导和相关证人提供证词。赵文发就用这个办法,花了几个月时间为20多个干部、老师落实了政策,重新安置了工作;为40多个家属子女重新落实了城镇户口。
还有两个人因种种原因,暂时还无法落实。
一个是时任县科局级干部的刘通,解放前是东江支队的老游击队员。在当地,这本是一个难以多得的一个老革命干部,在文化革命中却被诬陷为叛徒,被红卫兵、造反派打得死去活来。一直到落实政策时还不知道是死是活。
“打江山的人不能坐江山,更不能享受江山,这真是岂有此理!”赵文发心里越想越气愤,下决心要把刘通的问题查个水落石出。活着,要给他重新安置工作;就是死了,也要给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耐心寻访,找到了几个刘通的同事,虽然都不知他的死活,但是有个同事知道他老家的地址:梅县大埔公社光德大队。赵文发寻着这个地址,找到了光德大队。大队的干部告诉他:刘通还活着,只不过大队也一直把他当做叛徒看,没给他什么照顾,生活得很艰难。“只要活着就好办”,赵文发喜出望外,急切地想见到他。刘通的家在大山里面,赵文发在大队干部的带领下,冒着寒冬细雨进山看望刘通。走了好几里的泥泞山路,远远看见一个头戴斗笠、身背蓑衣的人在山坡上放牛。大队干部说,那就是刘通,便喊他下了山。刘通头发全白了,灰白的胡须已经很长了也没有修理,显得格外的瘦弱苍老。看得出,在这受迫害的10几年里,他承受了多大的身心压力和生活苦难。来到他家,看到的是一间低矮的泥坯房,破旧简陋,家里也没什么陈设。当赵文发说明来意后,刘通和他的老伴激动的泪流满面。平静下来后,刘通告诉赵文发他是怎么死里逃生的。一天傍晚,红卫兵把他打的晕倒在地,以为死了,便弃他而去。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他便趁黑带着老伴回到了老家。为了躲避红卫兵的批斗,就一直隐居在这深山里,过着艰难的山民生活。
赵文发回到城里,立即向主管领导做了专题汇报。领导了解情况后,马上派人把刘通两夫妇接回县城,并恢复了原有职务。
另一个难落实政策的人是一位名叫刘颜成的小学校长。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在三反五反时,他被当做专政对象进行批斗。60年代初,又把他全家人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始终没有得到平反,家属子女也没有恢复城镇户口。在为其落实政策时,由于时间长了,找不到相关证人,又找不到档案和户籍资料,这就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了。眼睁睁的看着冤假错案不能平反,赵文发心里很难受,他内心有一种深深地负罪感,觉得对不起这一家人。但他并没有放弃努力,反复到教育系统了解情况,分析找到档案资料的可能性。功夫不负苦心人,赵文发终于在一个基层单位档案室,找到了刘颜成做校长的资料档案。落实政策办根据这份档案资料,在教育系统给刘颜成恢复了名誉,落实了干部政策,还给全家落实了城镇户口。事后,刘颜成感谢赵文发时说:“要不是你赵文发的不懈努力,我可能要要戴着反动分子的帽子进棺材。
赵文发将心比心,把这些受害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全心身为他们调查取证,一心一意为他们平反,落实安置、回城政策。他们在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余,同时还深刻感受到了赵文发的真诚与善心,都从心底里感谢这位刚刚走上社会的小青年。后来,这批被平反的人,陆续走上了省、市、县各级重要领导岗位,为后来赵文发的事业成功铺下了重要的人脉基础。
落实政策办撤销后,赵文发回到饶平粮食系统做统计工作。从1989年开始,粮食由国家统一计划供给变为市场敞开供应,粮食部门的政府计划职能削弱,整个系统面临着大幅度裁员。一直以拿铁饭碗吃皇粮为荣的干部,这下遭遇到了裁员的危险,都变得诚惶诚恐起来,都在想尽办法抵制裁员、躲避裁员,“坚决不走”,成了当时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抵制策略。县粮食局的领导开了多次会议,仍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赵文发看到了领导的难处,在心里着急。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局长给了这个铁饭碗,现在领导有了难处,无论如何得为领导做点什么。如果主动提出放弃这个铁饭碗,能不能为领导解困呢?他觉得,只要找到放弃铁饭碗的充足理由,首先说服自己,就能说服大家。
他找了几个在市场上捞了金、发了财的朋友聊天,把自己近期的困惑说给了他们听。朋友们告诉他:他们现在是大碗喝酒,大把花钱,你还说是一个铁饭碗,舍不得丢,真是不可思议。市场经济,遍地是金,只要您肯动脑筋,肯吃苦,有大把赚钱的机会。
赵文发被朋友的一番话震动了。他反复思考了粮食系统裁员的事,觉得这是大势所趋,领导想帮也帮不了,干部想躲也躲不掉的,走后门拉关系也无济于事,只有顺应时势,冷静对应才是上策。一个月,百来块钱的工资,饿不死,富不了,与其在一个屋里争食吃,不如主动断了皇粮,自己去找食。他又对比分析了身边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些看准目标敢想敢干的人,都在市场经济中捞到了第一桶金。赵文发也看到了市场经济里的金山银海,他相信自己也一定能从哪里淘到金子。于是,他下定了决心,向领导递交了一份停薪留职的申请报告。
其实,赵文发并不知道,他是局里重点培养的骨干,再裁员也裁不到他头上。当赵文发把停薪留职的申请交上去的时候,领导感到意外,要裁掉的不肯走,着意培养的却要带头走。但是,在这关键时候,赵文发挺身而出带头请辞,为领导破解难题,又让领导深为到感动。
领导找他谈话,问他:“你好不容易争来个铁饭碗,为什么又主动把他丢了呢?”
赵文发回答说:“那个时候是政策不容许你去挣钱,只有争铁饭碗;现在政策鼓励大家去挣钱,为何还要死守铁饭碗呢?我相信自己能找到比铁饭碗更好的金饭碗。”
赵文发的回答,让领导很是吃惊,想不到这个小青年这么有眼光,这么有胆识,这么大气。领导觉得赵文发说的很有道理,当即鼓励他停薪下海。赵文发主动下海,给粮食系统的干部做了个活榜样,减轻了领导裁人的压力。领导召开系统大会,表扬他激流勇退,识大体顾大局,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还请赵文发在会上现身说法。赵文发在会上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唱高调,只是向大家提了个问题:一个铁饭碗和一个金饭碗同时摆在你面前,由你选择,你会选那个?如果你不是傻子,不是懒汉,就一定会选择金饭碗。现在领导鼓励我们去拿金饭碗,我们为什么不去呢?是傻子吗?是懒汉吗?赵文发激将法似的发问,震撼了会场的与会者。大家视乎看到了一种美好的希望,美好的前景。“坚决不走”的抵制策略、抵制同盟就这样打破了。由于赵文发在关键时候的带头作用,较好的推动了单位的下岗分流工作。
一些和赵文发共过事的老干部,每当回忆起那段历史的时候,至今仍怀感激之情。
赵文发做的第一单生意就是粮食生意。
1989年的4、5月份,北京爆发学潮,而且影响到了全国,影响到了铁路运输,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赵文发没有能力去干预学潮,却凭其敏锐的眼光抓住了一次商机。他知道,广东是个缺粮大省,铁路受阻,就会影响北粮南运,断定,广东下半年必定严重缺粮,可以大做一把粮食生意。他对自己的判断还没有完全的把握,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在省粮食部门的一位老领导,得到了老领导的肯定意见。同时,他还了解到汕头粮食储备库正要处理一批陈粮,这正中他的下怀。
赶紧筹钱,赶紧把粮食弄到手,这成了赵文发的当务之急。一下子去哪里筹这么多的钱?赵文发在琢磨着如何用最少的钱去弄回更多的粮食的办法。他想到了合同,想到了整批订货、分批付款、分批发货的交易方式,经与粮库商议,得到对方认同。赵文发和粮库以每吨1600元的价格,签订了1000吨的稻谷合同,并如约支付了首批合同款。
5月下旬,学潮辐射到了全国。6月份京广铁路受阻,北粮南运中断,广东粮食价格开始上涨。正常时,广东稻谷价格维持在每吨1600元左右。铁路受阻后,立马开始上涨,2000元、2200元、2500元、3000元。赵文发心里暗自狂喜:500吨合同,按600元最低差价计,不要一个月,就可赚20几万。赵文发按照合约,50吨一批次,源源不断的从粮库发出粮食;那边,收回的钞票大把大把的流进了赵文发的腰包。赵文发一辈子没见过大钱,一下子口袋装进来这么多钱,既兴奋又慌张,接连好几个晚上,就把这些钱数过来数过去的,不知道这些钱是不是属于他的。过了几天,当粮价涨到4000元1吨的时候,赵文发完全清醒了,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粮食是民生之本,粮价这么高,老百姓怎么能承受得起这么高的粮价,在这样涨下去,就会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事关国计民生大事,可不能只考虑赚钱,去发国难财。他马上给省厅老领导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担心。领导告诉他:事态非常严重。同时还提出,希望以高出原合同20%的价格,全部调走赵文发还没有发走的700多吨粮食。赵文发知道救市如救火,不但同意给省厅让出这批粮食去平抑市场,而且是原合同价,一分不加。300多吨粮食对于省厅来说虽然是个小数目,但省厅领导对赵文发的这个放弃个人利益去顾全大局的行为却是很是赞赏。
赵文发做了一单半途而废的生意,一大截利润没有拿到手,但他却不后悔。他觉得,生意人虽然是为利而往,但也不能唯利是图。生意人的利是小利,国人的利是大利,决不能为小利而啥大利。在利和义面前,有时候要利义并重,有时候要重义轻利。赵文发在初次生意中,钱虽然赚得不多,却学到了一条重要的经商行为准则,即利义关系准则。这一准则,对后来赵文发的的经商思想、理念、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文发并没有被这单偶然抓准的生意冲昏头脑,他觉得做贸易的风险还是比较大,钱来得快,亏得也快,风险太大,不能长久做下去。他放弃了继续做贸易的想法,打算做些实业方面的事。
他想到了刘颜成。刘颜成平反不久,就分配到省办企业饶平康东教学仪器厂做厂长,负责整个广东省教育系统的教学设备、仪器的生产供应,算是正儿八经的国有企业。
他想去刘的工厂里去看看,能不能找个什么活做。于是,他买了个4、5斤重的大王八(水鱼),去康东厂看望刘颜成。在落实平反政策时,赵文发是是有恩于刘的,刘自然是热情接待了他。
赵文发如实地告诉刘厂长:粮食系统现在严重超员,自己已经停薪留职下海了,想到厂里找些代工做。
赵文发帮助刘厂长平反的事,一直记在心里,很想报答,却苦于找不到机会,这下机会来了,自然乐意帮忙。刘厂长二话没说,就带着赵文发到生产线上去看,并对他说:“你看中什么,就给你做什么。”
赵文发看中了学生电源,觉得这个配件比较复杂可能有科技含量,就问刘厂长:“这个好不好做?”
刘厂长说:“只要你想做,就不难,厂里可以培训、教会你做。”
赵文发接着又询问了成本、原材料采购等方面的问题。
刘厂长告诉他:“原材料成本一个35元左右,可以到厂里领料,也可以自己去采购,我们给你列一个原材料供应商目录。现在厂里已经外发给别人做了,交货价为60元一个。你想做,同样给你60元。”
“一个差价25元,做一个就赚回了在粮站的一天工资,做两个就就是翻倍的工资,这是个好差事。”赵文发当即就决定为厂里代工(也就是OEM)做学生电源。他拿了个样品回去试做,很快就学会了,做成了。刘颜成给他下了第一个单:500个。
赵文发在1982年结的婚,爱人詹秀环是当地饶平人,婚后就住在爱人家里。小两口接到订单后很高兴,就在家里架起两块门板当工作台,做起了学生电源。500个电源,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做完了。完工后核算成本:材料成本每个28元,毛利润每个32元,500个的毛利润为16000元。这等于赵文发在粮站两年的工资,两口子兴奋不已,下决心就这样好好干下去。
赵文发毕竟是赵文发,面对初步的成功,他多了个脑袋。他在想如何得到稳定的订单?如何降
他想到:与厂长刘颜成,虽有朋友之交、感恩之情,但不能作为最终的依托,时间久了就是父子都会生变的。他想到了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办法,这是市场永恒不变的法则。他测算:如果每个让利5元,以技术咨询、指导费的名义返回给厂方相关人员的话,每个还有27元的毛利润,这也是非常可观的了。赵文发想好了的事,就会坚决去执行的。后来,由于市场原因,学生电源价格下跌,赵文发还是坚持每个让利5元不变。赵文发的这一举动,不仅给刘厂长脸上增光,也给厂里业务部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厂里从赵文发返利的5元中,截留2元,其余3元以奖金的形式,发给相关人员。赵文发这5元返利,使三方得益,真真的皆大欢喜。加上赵文发做的电源质量又特别好,他们觉得赵文发是个难得生意的人才,是个可信赖的生意伙伴。此后,他们下给赵文发的单越来越多。赵文发也因为薄利多销,不但没有因为让利5元减少收入,反而增加不少收入,一个月能挣上2—3万元的利润。
代工的量越来越大,有时一个月接单2千多个。赵文发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他看到了量大这一优势,也看到了物料采购降价的空间,准备和供应商重新谈定采购价格。他利用集中采购和不断寻找新供应商的办法,使采购成本下降了10多个点,基本收回了5元的让利。
通过半年多的代加工,赵文发不仅学会代加工的流程,还实实在在的挖到了下海以来的第一桶金。随着加工量的增大,赵文发的野心也随着增大了。他已经不再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的代加工,他想涉足更多的教学设备仪器的生产,想干大一点、钱来的更多一点的事情。他打算自己开厂,把生意做的更大一点。当时,他虽然有了一点钱,却没有办工厂的经验,也没有规模生产系统产品的经验。他想来想去,觉得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必须进厂去做一份工,在做工中学会办厂的本领。
赵文发把自己的想法再次告诉了刘颜成厂长,希望继续得到他的支持。刘颜成想了想,把自己的看法坦诚的告诉了赵文发:在同一区域,办一个同样的教学设备厂,势必要同自己形成竞争,按理说,我不应该支持你。但是我还是决定支持你:第一、你把这么重要的想法告诉我,说明你对我的信任;第二、你不遗余力地帮助我落实了平反政策,这是我全家一辈子的大事,我还没有真正的回报你;第三、目前省内教学设备厂家并不多,还没到激烈竞争的程度,即使多一个厂家,有一些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你就说吧,我该怎么支持你?
赵文发说:其实,我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只是想进厂学习技术,你把我安排到技术科去上班就可以了。
刘厂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同时还告诉他:“和老员工一样,一个月给你200元工资。”
赵文发回答说:你招我进厂就已经破例了,我也不能让你太为难了,你不要在工资上照顾我,这会引发员工意见。我去技术科去做学徒,只要50元工资。”
刘厂长也很高兴:这家伙见钱不眼开,必定是个干大事的人。便同意了赵文发的要求,安排去技术科的资料室整理资料。
事后,赵文发回想起刘厂长不忘感恩之情的那番话,同样心存感激。他根本就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刘厂长还记得当年平反、落实政策的事。这只不过是一件本应该要做好的事,人家却在心里记一辈子。要是这个世界上再多些好人,做更多的一些好事,世界不就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了吗?一个人做点好事,微不足道,但是众人都来做点好事,就会变成一股改变世界的力量。做好人,做好事,从此这一念之想就深深烙印在他心里。
赵文发高高兴兴进厂上班了,第一个任务就是整理技术资料室。
这个技术资料室不知有多久没人整理了,物品堆的乱七八糟,垃圾、老鼠屎满地都是,空间织满了蜘蛛网,文件、资料上全是一层厚厚的灰尘。赵文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打扫资料室的卫生:资料摆放的整整齐齐,墙壁、地面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给人耳目一新。
整理好卫生后,为集中精力整理资料,赵文发索性把铺盖卷带进了资料室,吃在技术室,睡在技术室,除了上卫生间,其余时间都在整理资料。他把技术文件、资料按产品重新归类、登记、编号,装订成册。厂里有200多种产品,一半以上技术资料不全,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资料。赵文发把这些产品一个一个找来,和技术人员一起,从图纸、BOM表、样品一一将它们的资料补齐。有的产品停产了,有技术文件、资料,却没有样品。赵文发就自己打样或找技术人员打样,重新补做20几个样品。通过近两个月的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凡是厂里生产过的产品,都有对应的样品和技术文件。然后,赵文发又把资料室和样品分开,创建了一个有模有样的产品陈列室。给工厂增添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亮点。
赵文发付出的勤奋和责任得到了回报,感动了刘颜成厂长。他看中了到赵文发的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做事有条有理,扎实肯干,不到三个月,就正式提拔他为康东厂技术科长。
赵文发来康东厂上班的目标不是为了当科长,而是为了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学会做更多的产品。赵文发当了技术科长后,更加注重产品的开发与改进。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实践,赵文发已经掌握了厂里在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科目和理化实验室、电教室的几百种产品的第一手技术。
学到了一手技术的赵文发没有就此止步,他在在风平浪静中看到了危机,看到了市场的无情,看到了国有企业的弊端、缺陷。康东厂是省办的国有企业,厂里的产品基本是由省教育厅计划统配销售,在销售方面不用下什么大力气,更谈不上什么市场营销。赵文发心想:国家的粮食系统都打破了大包大揽的销售局面,教学设备行业迟早也要真正走向市场的,只会生产不会营销的国有企业迟早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受困,国有企业这只铁饭碗迟早要变成泥饭碗、纸饭碗的。
赵文发把眼光、精力转向了销售。他认真梳理了康东厂的生产销售流程:省教育厅装备处给出全年需求计划,工厂照单安排生产,产品按计划直接发给学校。在这个流程中,教育厅装备处起着连接厂家和客户的重要调配作用。在那个时期,要进入教学设备市场,就必须认准省、市教育装备部门。这一认识,在市场经济初期,是一把打开教学设备行业大门的金钥匙,对赵文发后来顺利进入教学设备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文发在厂里销售科发现一本全省大、中学校名录和电话号码簿,马上意识到这本电话号码簿将是今后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他反复研究这本号码簿,觉得号码簿不全、不细,应该把各个学校的校长信息补充进去,这些学校领导将是今后营销的主要对象。他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收集和补充学校领导信息,进一步把电话簿这个营销工具做全、做细、做好。之后,他自己又专门抄录了一本,还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各校长的住址、性格爱好都一一予以记载。
赵文发当了技术科长后,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展销会的机会多起来了。很多人把参加全国展销当成是旅游,一出厂门就把心事全放在游山玩水上面了。赵文发却相反。他认为参加展销会是广结人脉和是收集新产品信息的好机会。在展销会上,他总是早出展晚归,主动到别的展位去派发名片、宣传广告;主动收集兄弟厂家的技术资料,收集国内外的教学设备信息;主动结识各展位的朋友。赵文发利用展销会,不仅收集到了很多国内外新产品的信息资料,还结识了不少厂商老板和一些省、部领导
在不长的时间里,赵文发利用技术科长的优势,很快为自己创办企业打下了生产技术基础和销售渠道基础。待到水到渠成,赵文发便抓住机会在汕头朝阳注册成立了自己的企业——育才教设备学仪器厂。怎样让这新建的小企业稳健发展?赵文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有很多私人小企业,不是挂在国有企业的名下,就是挂在集体企业的名下,为的是要戴上一顶“官商”的红帽子。那个时候,内地市场不怎么相信私人小企业的产品,尤其是不相信潮汕地区私人企业的产品,把私人企业看成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因此,赵文发也想戴上这样一顶红帽子,便把自己的厂挂在挂靠康东厂名下。挂在康东厂名下有方面好处:一来可以洗去假、冒、伪、劣嫌疑;二来可以尽量利用康东厂的现有资源,达到互利共赢,发展自身。
赵文发把育才厂交给媳妇詹秀环打理,自己仍旧在康东厂做技术科长。开始阶段,就是充分利用康东厂的信息、技术、设备、模具、渠道,反过来为康东厂做贴牌加工。育才厂厂小成本低,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利。
做OEM(贴牌)利润终究很低,赵文发就打算做ODM(自主产权),自己设计新产品,经康东厂认可后,自己开模,自己生产。这样做,不仅拥有新产品的知识产权,卖给康东厂时,还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最重要的是省去了重新开发市场的成本和麻烦。他利用在展销会收集来的国内外最新资料,陆续研究开发出了20多个新产品,不仅使康东厂获益不少,也使育才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赵文发依附国企发展自己的策略,确实是一条成功的、高明的策略。不仅使自己的企业在初创阶段少走了很多弯路,少交了很多学费,同时还使企业避免了市场风险,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最大收入和快速发展。
赵文发到康东厂一年多,做了两件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大事:一是为厂里开发了20多个新产品,靠技术创新的力量,使康东厂赢得了更多的新客户;二是以自己的小厂为康东厂做OEM,改变了康东厂原有的经营模式,从总体上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使康东厂的产品具有很大价格优势。正是这两个创新,康东厂才安然度过一段艰难时期。从某一方面说,康东厂是有恩于赵文发的;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赵文发的加入,康东厂又受益于赵文发。由于这两大贡献,赵文发不仅在康东厂响当当,而且在省教育厅装备处也小有名气。
1993年,夏天,琼州海峡。
天高云淡,海风习习。浩渺无边的大海,水天相连。从徐闻开往海口的汽车轮渡上,一个个子
瘦挑的青年凭栏而立。他无心欣赏那波涛起伏的湛蓝色大海和那成群追逐轮渡的白色海鸥,只
是一门心思在想着能不能挑起琼山教学仪器厂厂长这副担子。这个小青年就是赵文发。
海南琼山教学仪器厂位于海南海口市南郊,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主要供应海南区域内学校
部分教学设备,也是广东省教育厅装备处的下属企业(当时海南还没有从广东省划出去),和饶
平的康东厂是两个兄弟厂。康东厂由于赵文发的入盟,度过了市场经济的初期困难。但是,琼
山厂却没有康东厂那么幸运。这个100多人的小厂,连续3年亏损,负债3百万,已经到了山穷水
尽的地步。这时候,教育厅装备处的领导看中了赵文发,觉得这个小青年有着一副天生的经商
天赋,便破例委任他为海南琼山厂的厂长,期望他能挽救破产的命运。赵文发临危受命,深知
摆在面前的严峻形势和责任。这个担子接不接?他思考了几天。他深知,自己除了能吃苦、脑
子好使一点外,没有一点全面管理一个工厂的经验,万一不能挽救危难,不仅自己丢了面子,
还对不起装备处的领导,对不起琼山厂100多号兄弟姊妹。他内心斗争很激烈,到底去还是不去?
去,有可能存一线活起来的希望;不去,琼山厂便是死定了。他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接受任
赵文发接受任务的决定让装备处领导很高兴,问他需要什么支持条件?
赵文发想:领导是信任我,才叫我去救难、救火的,在这个时候跟领导谈条件,讨价还价,就
不厚道,就对不起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他没有向领导要钱、要人,没有讲更多的条件,只要求
给两句话:自主经营权,说话算数。
其实,装备处的领导在找赵文发谈话前,是准备为他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的,没想到赵文发如此
顾全大局,不提任何条件。
就这样,赵文发带着装备处领导给的“自主经营,说话算数”两句话和一个行李箱,独自到海
琼山厂比想象的还要糟糕。100来人的一个小厂,管理人员就有近20几个,人浮于事;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成本比内地高出7、8成,学校不愿意接受;财务一本亏损烂帐;由于工厂几个月都没有发工资,很大一部分职工都离散各自谋生去了;厂房是租当地学校的校舍,工厂没钱、没有像样的设备,除了一块工厂的招牌还可以继续使用外,其他一无所有。厂里100多号职工的生活状况,更是让他揪心。这些人由于在国有企业吃惯了大锅饭,走向社会打拼、谋生的能力比较低,大部分人家庭生活困难,有的甚至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赵文发心情非常沉重。干还是不干?他思考了三天三夜。不干,是最省事的选择,反正也没有向省装备处要什么条件。但是,他看到100多号职工的生活无着落,又于心不忍;接手干又困难重重,他内心非常犹豫。一天晚上,他提了一袋点心,去看望全厂最困难的一户职工。一家三口正准备吃晚饭。桌上三碗地瓜稀饭,一碗青菜叶。小男孩坐在桌子边嘟着嘴不肯吃,爸爸正在数落着小孩,妈妈在一旁发愁不吭声。赵文发看到这一幕,心里情不自禁地涌生出了一种凄凉之感。赵文发坐在小孩旁边,拿出点心安抚着他。
小孩爸姓陈,陈师傅说:厂里停产了,两个多月没发工资,也只能这么生活了。
“大家想不想重新投产开工?”赵文发问陈师傅。
“投产开工多少能得点工钱,怎么不想啊。厂里亏成这样,领导摆摆手走了,群龙无首,怎么干呀?”陈师傅显得很无奈。
“只要大家想干,我们就开工。只要开工,大家的基本生活就有个着落;不开工,就只能熬苦日子。我们一起想办法吧。”
“好呀,大家都盼着呢!”赵文发的一番话,让陈师傅很开心。
赵文发回到了自己住的住所,心情很沉重,少年时期吃锅巴稀饭的情境一下子浮现在眼前。决不能让这种苦日子重演!他暗暗地告诫自己。
2、改变一种模式,救活一个工厂。
赵文发非常清楚,成功的商人之所以成功,靠的是智慧、是思想、是不断发现新商机的脑袋。他很欣赏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一句名言:“我在大沙漠中旅行,即使被强盗抢劫得一无所有,只要有一支驼队经过,我又会重新变成百万富翁。”每当处在逆境的时候,每当快要泄气的时候,他都会用这句名言来激励自己:被劫一空的人都能重新成为百万富翁,我为什么不能?
那么,琼山教学仪器厂的出路在哪里?商机在那里?他反复地问自己,反复地与职工、与离职的厂领导分析探讨,终于理出了思路,看到了希望:琼山厂虽然严重亏损,但他的客户和渠道还在。同时,琼山厂还具有独特的地理区域优势:海口市只有一个琼山教学设备仪器厂,它却拥有上千所小学、上百所中学、十几所大学的群体客户,岛外企业是很难挤进岛内和它竞争的。琼山厂的亏损,不是因为它没有客户,而是它的产品价格不被客户接受。如果能够把价格降到客户能够接受的水平,琼山厂是能够很快翻身。
他针对主要问题点,认真寻找对策。由于海南的供应链不完整,很多物料配件要到岛外采购,客观上推高了产品成本,要想彻底解决成本问题是有很大实际困难的。其实,要破解这个难题,赵文发是有现成经验的。饶平康东厂以前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通过他与康东厂挂钩做OEM,最终整体降低了康东厂产品成本。于是,他对厂里的产品进行了成本分析,并分为合理成本产品和不合理成本产品。对合理成本产品,工厂继续生产;对不合理成本产品,发给岛外企业做OEM.
走OEM之路,这是解决琼山厂问题的最实惠、最快捷的办法。想到这里,赵文发心花怒放。
几天后,他召开全厂职工会,宣布了他的决定:关停部分生产线,大部分订单外发做OEM;产线上的员工,大部分转做营销;不愿意做营销的,可以转岗分流搞多种经营、开门面,厂方予以支持帮助。
赵文发的决定,得到了全厂员工的支持、拥护。
夏天的一场暴雨,把海口的大街小巷冲刷的干干净净,凉爽的海风把岛上灼热完全驱散掉了。无论是天空还是旷野,无论是远山还是近处的街头巷尾,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此时赵文发的心情,就像这雨后的大自然一样,清新极了、舒畅极了、和谐极了。
基本经营方式确立下来后,赵文发的经营思路就变得非常的清晰明了,就是四个字:做好两头。一头做好OEM供应商的的开发,一头做好各教学设备采购站的营销公关。开发OEM供应商应该不难,重点是开发客户。
在开发客户方面,赵文发的总体策略是:巩固发展岛内,积极开发岛外。
琼山厂,过去一直是海南区教育厅装备处和海口市教育装备科的合作伙伴。稳定与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就稳住岛内的大头。要稳住与他们的关系,就必须反省过去的问题:控制成本,把产品价格降到岛内能够接受的水平。赵文发根据以往给康东厂做OEM的经验,分析认为:在康东厂接受价的基础上,提高20-25个点后,仍比岛外流进岛内的同类产品低10-15个点。这个价格不仅与岛外厂商更具竞争优势,而且岛内客户也是会非常满意的。
赵文发有了核心武器后,就请海南区教学装备处领导和海口市装备站的领导到酒楼谈判。赵文发开门见山地说:这次请你们来,就是希望你们为恢复琼山厂的经营出谋划策。琼山厂停产后,不仅造成了一批人失业,减少了地方税收,而且给岛内教学设备、器材的配送也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我想主动和你们合作,尽快恢复琼山厂的经营,这是一桩对厂商、学校、员工三方面都有利的好事。我的条件就是三项保证:结算价比原琼山厂同类产品低40个点,比岛外同类产品低15个百分点;服务优于岛外,保修包换,随叫随到;免费配送到终端用户,节省你们的配送资源。
赵文发一口气开出了如此多的优惠条件,让两位装备主管领导吃了一惊:“如此优惠,你还有利润吗?”
“目前,赚钱不是第一位的,稳定、发展与你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希望你们能继续与琼山厂合作。”赵文发对着他们一阵憨笑。
“想不到赵老弟是如此豪爽,这是个多赢的主意,我们绝对的合作!”两位主管领导非常痛快的应约了。
赵文发是不经常喝酒的,这一次他主动破例喝了一大杯红酒,是如此的高兴、是如此的畅快。
没过几天,赵文发分别与这两个单位签订了800多万合同。这个意想不到的大单,切切实实把赵文发蒙晕了好几天。800万,这么大的单,是赵文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就是给康东厂做也要做好几年。进岛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近千万的一个大单,赵文发兴奋不已。
岛内的的第一、第二大客户搞定后,赵文发反手就开发岛外的OEM供应商。
之后,他通过教学设备年度订货会,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开发了近10个OEM 供应商,使得琼山厂的整体供货能力达到了3000万元以上。接着,他又注册了“彩虹”商标,统一了全国各OEM 厂商的商标。
客户和供应商两头搞定之后,解决连接两头的中转配送就成了当务之急。赵文发选择了与海南岛隔海相望的湛江市作为中转配送中心,接受全国OEM供应商发给琼山厂的货,经过分拆、重新包装,再发往全国客户。湛江配送中心建成后,赵文发的OEM经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销链了。
赵文发带领大家马不停蹄的大干着,经过大半年的努力,93年年底结算,当年就盈利近百万元。工厂员工拿到了比以往多几倍的工资,高兴极了,极大的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原来离厂外流的员工,也陆续回厂了,一个快要倒掉的工厂不仅重新站立起来了,而且比以前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更有生气,更有活力。厂里员工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天更比一天好。
3、 为对方着想,主动创造市场。
1994年,赵文发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年经营额1500万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赵文发把市场开发区域锁定为:粤、桂、湘三省,并以底薪加提成加年终奖的新营销政策激励员工去开发市场、开发客户。他要求每个销售人员一年要拿回100万的订单;并要求自己完成400万以上的订单,达不到目标。一个富有鼓动性的激励政策,加上厂长亲自挂帅,一下子就把大家的信心鼓舞上去了。
作为广东的临近湖南,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视教育的。赵文发感觉到教学设备在湖南应该是有好的市场潜力,决定把湖南作为重点市场开发。这一年,他泡在湖南各地的时间长达8个多月。东到井冈山脚下的炎陵、茶陵;西至湘西的龙山、凤凰;北到常德的石门,南至郴州的蓝山;湖南60%以上的县市都留下过他的脚印。这一年,他跑烂了5双皮鞋。
零陵是湖南西南的一个边远地区,教学设备配置率比较低,市区周边的一些学校连生化试室、语音教学室都没有,赵文发从中看到了商机。
他经过调查,发现了配置率低的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地方财政穷,另一方面是供应商要价太高。所以很多供应商到了零陵就碰一鼻子灰。赵文发想: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只有攻不破堡垒的人。他想试一试,看能不能攻破零陵这个堡垒。
为此,他认真进行了进攻前的准备。他针对装备站和学校的特点,认真研究了社会、团体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先服务,再由客户验收定价付款。
他经过事先的调查、摸底,选择了一所市郊中学作为销售对象。他在上班时间,直接到校长办公室找到主管设备的校长,主动要求帮助学校安装语音教学室和生化试验室。
校长以没有经费为由予以推辞。
赵文发立即以充分的理由挡回了他的推辞:“我们先安装,你们先使用,如果好用,你们再定价给钱。”
当时校长办公室有两三个领导在场,多数人没见过这样做教学设备生意的。有的就插嘴说:“先用后给钱,还是看货定价,这是一桩好生意啊。”
这样一来,主管校长就再也没有理由拒绝了。“那就签合同吧。”校长终于答应了。
赵文发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由于事先了解了市内学校安装的语音室,要价都在8-10万间,而实际成本只有3万左右,利润空间很大,即使按7万付款,也是非常可观。其次,是看准了学校是强调德行规范的,学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赖账之类的事。
赵文发带领安装人员亲自动手,日以继夜,马不停蹄,只用了10天时间,就安装好了语音教学室和生化试验室,同时还免费做了瓷砖地面、刷乳胶漆墙面。
在向学校交付的时候,校长说:“我们可没有叫你们搞瓷砖地面和乳胶漆墙面的啊?!钱太多了付不起的。”
赵文发拍着校长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这是我们在你们地区做的第一单生意,这两个项目是免费送给学校的,也让你对学校有个好交代。其他的,你们如果觉得可以的话,看着给钱就可以了。”
这位校长觉得赵文发这样做,太给自己面子了,同时也是给学校作了件好事,非常的高兴。他握着赵文发的手说:“赵老板,做生意讲情义,够朋友。既然你们这么实在、讲信誉,学校也不延期付款了,我和领导商议一下,一两天就付给你们。价钱就按照附近学校的比照:语音室8万,生化室5万。怎么样?”
赵文发当然高兴,畅快地回复说:“校长这么看得起我们,再给校长一个面子,13万货款,再让利1万,只收12万。不过有个请求,希望校长能把地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和装备站长请来参观一下这两个项目。”
校长保证说:“完全没问题。”
过后不久,学校果真付给货款了,地区主管教学装备的领导也来看了这两个项目,感到很满意,还特意从校长那里要了赵文发的电话。
赵文发通过这个项目,在零陵做了一次免费的活广告。不到半年的时间,赵文发在这个区域接了20几个单,合同金额200多万。
赵文发从零陵地区市场的成功开发中,悟出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商业理念:先交朋友,后谈生意;先想客户的难处,后想自己的利润。这些理念,在他以后的商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一年,赵文发在湖南市场就拿到了近500万的合同。年底,他超额完成了1500万的经营目标。
1995年,他把经营目标定为2000万。大伙说,周边市场开发的差不多了,再增加500万有困难。
赵文发说:“只要我们动脑筋,办法总是可以想出来的。市场不仅可以开发出来,还可以创造出来。开始没有汽车,也就没有汽车市场。后来发明创造了汽车,也就创造了汽车市场。我们要去创造市场,这就是新的一年的奋斗目标。”
赵文发除了继续稳定湖南市场外,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深入发掘海南市场上。
“创造市场”,话好说,做却挺难。海口市郊区有很大一块废弃的学校校舍,赵文发早就想从这片闲置校舍中弄出点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意向模糊,却找不准具体的切入点。
有一天,他到市区一个大学去联系业务,看到学校校舍很拥挤,活动空间狭小,很难越适应现
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学校建在市中心地带也不便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就在这时,灵感闪现:
如果把城中心这些校舍拥挤的学校外迁到郊区,把这些寸土寸金的黄金宝地腾出来开发商业地
产,这将是对政府、对学校、对地产开发商三方都有利的好事。
他把这个想法跟搞地产开发的朋友进行了交流,朋友马上就拍案叫绝:“学校带动地产,地产带动学校,学校带动设备厂商。妙绝的金点子!”赵文发的想法与地产商的想法不谋而合。
城中心地带的地皮与郊区地皮的差价超过10倍。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那些搞地产的朋友串连圈子里的权威人士,建议政府把在城中心地区的大专院校和一些职业中专迁往郊区,谁开发,谁补偿。不久,这个建议获得了政府支持。
这一搬迁政策很快就得到了实施,地产开发商和学校签订了搬迁、扩大、新建、装修、设施、设备配套一条龙服务的协议,使学校、地产商、设备供应商三双方都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到97年底,已有近5所大、中院校从市中心搬迁到了郊区。大、中院校的搬迁,同时也带旺了郊区的学校。这些新建的学校,需要大批更新教学设备、仪器,自然就给赵文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订单。95、96两年,赵文发每年的经营额都超过了2000万。
琼山教学仪器厂在赵文发的治理下,不到4年时间,其经营规模从300万增长到2000多万,从每年亏损几十万发展到一年盈利超过100万,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刚刚出道的赵文发创造的。
OEM的经营模式、为对方着想的经营理念、创造市场的开放性思维,让赵文发在海南一举成功。
正当海南琼山厂的经营日趋上升的时候,赵文发却急流勇退,做出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退出海南。
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他看到了推广、普及电化教育的巨大市场,他认定在中国未来的十几年中,投影仪、银幕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将会迅速普及到各个学校,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果继续留在海南,这里的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的滞后,将会严重影响事业的发展。
1996年下半年,赵文发带着他的几位得力干将重返汕头潮阳陈店,计划将陈店当做进军中国电化教育市场的桥头堡。
赵文发之所以选择陈店作为桥头堡,不仅因为陈店是赵文发的家乡,是他原来工作过的陈店粮站所在地,在这里打拼创业,有其先天的人脉资源优势和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陈店是个商流涌动、潜伏着许多商机的小镇。
陈店,位于连接广州和深圳的一条快速公路干线上,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现代的小镇。
说它古老神秘,是因为你在这里看不到多少高楼大厦,看不到现代化的大街和艳丽闪烁的霓虹灯。整个镇子的建筑古老陈旧,大多是解放前或解放初遗留下来的,充满神秘感。狭小的巷子弯弯曲曲,把一块一块的大小不一的建筑群连成为一个整体。巷道,有的是水泥浇筑的,有的是大卵石铺就的。当你在这些深深的小巷里溜达散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小巷的两旁是一个紧挨一个的大小商铺,店里的主人大多在店铺里看电视,外表看起来冷冷静静。
在一些小建筑群的交接处,大多建有祠堂庙宇,虽然大小不一,但都建得富丽堂皇。祠堂庙宇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大小的菩萨,分不清是佛教菩萨还是道教菩萨。祠庙的大堂中央,设有大供桌,摆满了各式水果,整日香火不断,烟雾缭绕,肃静而又神秘。
说它现代,是因为在这外表看起来冷冷静静并不繁忙的小镇里,却暗暗地涌动着一股巨大的商流。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纹胸和背带生产基地,市场上百分之五六十的纹胸背带来自这里。这些纹胸背带都是在这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房院里的家庭作坊生产的,前店后厂的家庭经营模式就源自于这里。
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旧家用电器拆散地。镇上小巷里的那些商铺,有80%是在批发卖那些拆卸下来的电子元件。全国电器市场上那些组装的或是所谓的二手电视机、音响、电脑所用的电子元件大多来自这里。
在连接广州和深圳的主干道两旁,排列着数十家物流公司的货场。一到晚上,一个一个的大货柜车,把这里的纹胸背带和旧电子元件运往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钞票又源源不断地流向这里。这里孕育了不少千万、亿万富翁。
这是个处处暗藏商机的陈店,这就是赵文发看中的创业新起点。他决心要踏入千万、亿万富翁行列。出人头地,做个大富翁,是他在童年时代就有了的梦想。那时产生这样的想法,是为了让父母不再过苦日子。如今父母早过世了,他想成为大富豪的想法仍然是那么强烈。他就是想向世人证明:他,赵文发,赵家的后代,虽然吃尽了人间苦头,但不是孬种,只要有机会,就会象醒了的雄狮,就能咤吒市场风云。
2、100万建起产值2000万的工厂
赵文发重返陈店的目标:将原先家庭作坊式的小制作厂扩大规模,把投影仪产能提高到每年产5万台、产值增加到2000万以上。
当时,赵文发筹集的自有资金不到100万,如何实现扩厂目标?赵文发不得不仔细筹划,处处精打细算。生产经营场地至少要1万平米以上,月租金近20万;加上五金、喷涂、组装三个不可缺少的工序设备,不少于80万。这两项就100万了,那么流动周转资金又如何解决呢?赵文发不得不精打细算、仔细筹划。他想到,首先要必须预留出能够维持生产经营的的流动周转资金80万。寻找废弃厂房和二手设备,场地、设备费用不能超过20万。实在不够,就采取分期付款办法。这是一个艰难的扩厂计划,一般人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对赵文发来说,越是常人办不到的事,赵文发就越是要办到,这就是这就是赵文发的个性。
赵文发打起了他曾经工作过的陈店粮站的主意,那里有一万多平米的可用场地。由于粮食系统的改革,粮站基本废弃没用了,已经成了老鼠、麻雀的天地。他到粮站去实地查看,房屋虽然破旧不堪、损坏严重,但大部分基础还是好的,稍加装修、整改就能变成一个适用的工厂。
赵文发觉得以理想的价格租下粮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陈店粮站为潮阳粮食局管辖,他就直径去找粮食局的领导。在潮汕粮食系统,赵文发的为人就是一个品牌。赵文发虽然下海经商十几年,但大伙对他在1989年学潮粮荒时,主动把买到手的500吨粮食平价支援粮局以稳定粮价的义举,仍然记忆犹新。尤其局里不少老领导,在落实平反政策时得到过赵文发的帮助,更是对他念念不忘。大伙见到了久别的赵文发,感到特别的亲切。
一阵喧寒之后,赵文发把自己想在陈店办厂遇到困难的事向领导说了,并提出了想租用陈店粮站的事,还主动提出了租用方案:第一、粮站已经破败不堪,自己先出资维修改造粮站;第二、优先安排粮局家属子女就业;第三、租金由局里定。
局领导知道赵文发是真心实意要租粮站的,也就正事真说了:“小赵是局里的有功之臣,凡是小赵求援的事,局里一定优先考虑、优先办理。陈店粮站已经很荒废破烂了,没人用只会破败的更快,小赵主动出钱维修,这对保护粮站来说是件大好事,更不用说付租金、安排家属子女就业了。所以说,我们于公于私都应该帮助小赵。”
最终,赵文发跟粮局签订了协议:粮站按月包租,月租1万,年终结算,第一年免收半年租金,以支持赵文发对粮站的先期维修。
不但租金便宜,而且到年终才结算交租,这等于给赵文发支持了一年的租金。赵文发心里非常明白,这是粮局领导在有意帮助自己渡难关,他对此感激不尽。
解决场地之后,接着就要解决设备。除去粮站维修费用,只剩下10多万元资金,如何把生产线建起来?在当时,建一个最简易的五金厂和喷涂线,至少也得投入30万元。赵文发不能用这么多钱来投入,只能因陋就简,能自己做的就尽量自己做;不能做的就尽可能找便宜的二手货。
买个新的喷涂小烤炉,要花3万多,赵文发舍不得。他就自己做起了泥水匠,用红砖、水泥砌了个土烤炉,只花了几千块钱。
赵文发就是用这种能简就简,能省就省的办法,建起了一个简易的五金厂和一条简易喷涂线。两项合起来不到15万元。
粮站经过维修、改建后,面貌焕然一新:配备了五金厂、喷涂线、组装车间、成品仓、物料仓、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样品陈列室、饭堂、员工宿舍,基本具备了生产经营能力。
把一个一万多平米的破烂粮站,改造为一个象模像样的教学设备工厂,就是请一个内行的专家来评估,得出的结论至少在100万以上。但是,赵文发凭着他那精明的头脑和处处精打细算的做事风格,整个投入只有20来万。
这就是精明的潮州人,这就是赵文发。
厂房建起来了,赵文发给它取名为“潮阳育才科教设备仪器有限公司”,并进行了工商注册。公司虽然简陋,但毕竟是赵文发亲手创办的第一个企业,他将它视为自己的一个儿子,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刚刚成立的公司上了。
要成就大事业,其根基必须要正。赵文发要给这个刚刚面世的企业奠定一个好的根基,一个高尚灵魂的根基。
1996年的冬天,赵文发把粤东地区顶尖的企业形象设计专家请到了刚刚筹建好的工厂,商谈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设计问题。他带专家参观电教展示室,并做了电化教学演示。这个展示室是赵文发精心组织布置的,其核心就是一套多媒体教学演示设备和相关的配套产品。在90年代,多媒体演示设备,算得上是国内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只有少数高等学校才有少量配置,代表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发展方向。
这个展示室是公司最大的一个亮点。简陋的厂房和极为漂亮、现代化的展示室所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了专家深刻印象。专家从这个展示室看到了赵文发的追求,看到了这个企业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你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行业?”看完展示室后,专家问赵文发。
“我进入这行业是一种偶然。我坚定这个行业是源于我的一个小学老师。”赵文发告诉专家。
这是深受赵文发爱戴的一位乡村小学女老师,赵文发听了她6年的课。她站在讲台上和粉笔、黑板打了20多年交道。最终,无情的粉笔灰尘,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不得不提前病退在家。这是赵文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他虽然经常去看望她,但对她的病痛却无能为力,赵文发一家三口,也是深受矽肺病之害,非常清楚矽肺病对人的严重危害性。从那时起,赵文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要找一种替代品,不再用黑板粉笔,要让教师从粉笔灰尘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为学生传授学业。这些年,他接触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看到了解放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希望。他之所以放弃在海南每年一两千万销售额的生意,下决心返回陈店,就是想为尽快推广、普及电化教学出力,让更多的老师从粉笔灰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更好、更开放的教学条件下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技能。
“赵老板,你一定能成功!”专家被赵文发的大爱情怀感动了。他通过和赵文发的进一步的交谈,认为这种大爱情怀,实质上就是企业家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高度责任感,把这种责任感体现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体现到产品中去,就形成了企业文化。有了这种企业文化,企业就能与社会和谐相处,与员工和谐相处,与客户和谐相处,与供应商和谐相处。这四个和谐相处,就成了后来“和谐共赢、创新发展”的澳星文化的根基。通过和企业文化专家的探讨,赵文发意识到,做企业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做人,要有感恩之心,对关心、帮助过的自己的人,要知恩图报;做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离开了社会资源就无法生存、发展,因此企业理所当然要回报社会,要肩负社会责任。从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就深深地刻印在赵文发的心中。
后来,专家根据公司名称、行业特点和公司爱心文化特质,以责任、绿色、未来为主题,设计了育才公司的徽标。徽标图案是一本打开的绿色书本,页面上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少女头像,在渴望着知识,在向往着未来。
赵文发对这个充满绿色希望的标识非常满意,这个公司徽标一路激励着赵文发从潮阳奋斗到东莞。
10、 寻找1%中的精英
赵文发知道,家庭作坊是靠夫妻俩打拼;做好企业,是要靠一个精英团队来打拼。没有人才,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陈店虽然处在交通要道上,但毕竟距深圳、广州等大都市较远,加上厂房简陋,能不能招来人才?赵文发心里完全没底。付不起高工资,没有好的住房,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这就是他所面对的现实,他找不出任何一点优越条件。但是赵文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招来人才。他突然想起了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的钓竿没有钓钩,没有鱼饵,他怎么能钓着鱼呢?其实,他是在寻找有抱负、有理想、志同道合的治国能人。赵文发从中受到了启发:真正的精英是为理想、为抱负而来的;只图眼前利益的人是没有长远眼光的势利人,不是真正的人才、精英。他想,他的企业信念是美好的,电化教育设备行业的前景是美好的,只要心怀诚意,就一定能象姜子牙那样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他估算着,100个求职者中,就算99个是为眼前利益而来的,总会有个把是怀着理想、抱负而来的,我只要找到这1%就可以了。想到这里,赵文发的心又敞亮起来了。
他就按照这个思路,组织了三路人马,分别开赴广州、深圳、汕头去招揽人才。赵文发亲自带队坐镇广州南方人才市场。
赵文发摊位上的招聘广告,没有虚假的宣传,只有对企业、行业前景的客观描述。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已经招了不少的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午饭时候,赵文发仍然没有离开招聘摊位,只是叫了个盒饭,继续在摊位上招聘。12点过后,来了个40多岁的中年人,姓阳,想应聘公司的副总经理。赵文发浏览了他的简历,阳生在大型国企做过培训处长、销售公司经理,是位团级转业干部,同时还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赵文发第一印象很好,便问他:在大型国企工作,又是重要部门的经理,为什么要出来打工?阳生实话实说:企业企业经营困难,已经长时间发不出工资,小孩学费都成问题。通过简单的谈话,赵文发感觉这个人思维敏捷,逻辑性很强,表达能力也很好,是个理想的招聘对象。便约他第二天(星期天)上午到某酒店进一步面试。
第二天,30多个应聘的人员如约来到酒店的一个会议室等候面试。赵文发主持面试会,做了公司和行业的介绍,并把面试的重点放在对公司、对行业、对产品的认同上。因为他觉得,如果在这个问题认同上取得了一致,就基本上能留住人才。如果是人才,就会把企业、个人的发展前景看得比环境重要;那些把环境看得过重的人,也就不是真正的人才。
赵文发讲了30来分钟,出了个讨论题:谈谈对教学设备行业的认识,如果你加入了这个行业,你准备怎么做?给5分钟时间准备。
5分钟后,杨生第一个做了发言。他说,教学设备产业显然是个朝阳产业,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这个行业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前景无量。特别是电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将会极为迅速的带动电化教育设备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是中国趋势,也是世界趋势。现在进入这个行业,正逢其时。他的带有鼓动性的发言,一下子把参加面试的人员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赵文发听完了阳生的发言,心里感到这就是要招聘的人。他马上做出了一个决定,要现场考验一下阳生,就指定杨生代表老板继续组织大家讨论发言,他自己则到另一个房间去单个面谈。午饭时,他又拿了1000元给杨生,请阳生组织大家吃饭。阳生把讨论和用餐组织的有条有理,最后还把用餐剩下的几百块钱交还给赵文发。赵文发对这一小小的考验非常满意,把剩下几百元用餐的钱交回给杨生,说是给杨生今天组织会议的工钱,让杨生十分感动。其实,杨生并不知道自己是赵文发重点面试的对象,所有的这一切安排,全是对杨生的试题。那一天,赵并没有和杨生进一步面谈,就决定录用他。这个决定做出后,赵文发内心很矛盾,要不把公司的实际状况告诉阳生?告诉了他,吓跑了怎么办?当杨生临走时,赵还是下决心告诉了杨生实情:你是个人才,我决定录用你,公司是个刚起步的民营企业,环境、基础都还比较差,但公司的前景很好。来吧,我们一起起步,一起奋斗,一起去实现那美好的规划。阳生不但没被这番话吓到,反而被赵文发的真情感动。后来这个阳生就一直跟着赵文发干下来,成了赵文发的得力助手。后来,赵文发就用这个办法,招聘到了一些很适合告诉发展的人才,象目前公司的技术副总、技术经理、外贸经理、品质经理都、采购经理等,都是那个时期招聘进来的,一路跟着赵文发打拼江山,如今都成了公司栋梁。
实践证明,赵文发寻找1%中的精英思路,对于刚刚创业起家的民营企业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对于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不能说人才越高端越好,而是适合才是好。认得能力可以再实践中锻炼提高,人的品质、德行一经形成却很难改变。德行好、志同道合,是民营企业选人的第一标准。
5、用共赢思路打开市场之门
军队打仗要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生产经营则要求设备未动,市场先行,订单先到。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公司设计的投影仪产能为四万台,要把四万台投影仪推向市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赵文发充分估计到了销售的难度。当时还是处在市场经济初期阶段,教学设备的供应是实行双轨制的,学校自主采购的份额不到20%,80%以上的份额是由省、地两级教育部门的教学装备处、站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的。你的产品,要进入学校,你就必须先经过教育装备部门着个中间环节。全国几千家教学设备厂都在削尖脑袋往装备部门钻,赵文发肯定也得钻。能不能钻进去,赵文发心里没有一点底线。饶平康东厂和海南琼山厂是广东省教育装备处直接管辖的企业。康东厂在经营困难的时候是他搞活的;琼山厂在要倒闭的情况下是他救活的;他曾经是省装备处公认的功臣。对这个曾经的功臣,装备处还认不认帐?赵文发退出琼山另立炉灶,分割了这两个厂的市场份额,装备处会不会怪罪他?会不会设置障碍?赵文发忧心忡忡,市场之门在哪里?一时找不到好的办法。他反复分析厂家、装备处、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悟出了一个道理:三者之间表面上看是一个供应链关系,本质上却是一个利益链关系,这个利益链是靠三者之间的共赢点来维系的,如果能够找到这个共赢点,就找到了开门的钥匙。他重新梳理了目前教学设备销售的各个环节,终于发现了教学设备双轨制供应模式的天生缺陷:维修服务严重缺位。装备处,管得了设备的分配,却管不了也管不过来设备的维修服务,学校设备坏了,就只能当做破烂了。他觉得,维修服务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
赵文发从为对方着想的营销思路出发,找到了重新与省教学装备处合作的共赢点。有共赢点,就会有合作,赵文发坚信这一理念。他风风火火赶到省城,找装备处领导商谈合作之事。他开门见山说到:在推广、普及电化教育的进程中,如果不认真解决学校设备的维修服务问题,普及就会受到严重阻碍,我想和你们通过合作扫去这个阻碍。戳到了装备处的领导的痛处,立即引起了对方的兴趣,要他提出具体合作方案。其实,赵文发的方案很简单,就是一个要求两个承诺。一个要求:装备处将赵文发的潮阳育才教学设备仪器公司列入装备处的重点供应商目录。两个承诺:一是保证所有产品的供货价格均低于别的厂家;二是公司成立“金拇指工程”服务中心,配合装备处,为全省各大、中、小学校提供培训、销售、安装、维修一站式服务。装备处的领导对赵文发用大服务推动电化教育普及进程的想法大加赞赏,合作事宜一拍即合。为了让这个方案顺利实施,省教育装备处还和赵文发合作成立了粤东三立教学设备仪器公司,为全省学校提供教学设备、仪器和一站式服务。
省教育装备处由于推行了赵文发提出的一站式服务,有效的推动了全省普及电化教育的进程,并为全国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不久,一站式服务的概念就在全国推广。在一次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领导赞扬了赵文发在普及全国电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名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