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出需求正确的产品需求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5:18

我酝酿着写下这篇文章,也算是自己的一点总结,希望有更多见解的同行留下你宝贵的评论。

最近跟一做产品经理的朋友讨论ofo单车要不要做一个导航功能时,我的观点是不增加,他的观点是要增加,这无非就是大家工作之余的一点闲扯,却让我意识到工作中经常也会遇到增加需求的情况,需求分析有没有几个典型的分析维度呢?

偏执行力的产品助理或产品专员拿到一个需求后的工作流程如下:

我以前就是这样的工作流程,把需求分析理解为是以更好的满足需求为目的的分析过程,以至于自己都被自己的“完美”设计给震惊了,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有没有必要开展这项工作?”俗话说,方向都错了,再努力又有什么用。

而标准的工作流程应该是独立出“需求分析”,并且这个环节是整个产品工作流程中极其重要的步骤

当接到一个功能需求,你通过主观判断不需要满足时,该拿什么来支撑你的说法呢?“需求不是无中生有的,有需才有求”,所以你只围绕“需求不合理”来说服别人,是很难达到效果的,你需要一套思维逻辑组合拳还给提需求的人,才能让其信服,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根本原因。

需求分析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至于“如何满足需求”应该是设计环节考虑的事情。

不要谁的需求都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需求,没有哪个产品能满足所有用户,系统分析需求之前应该先搞清楚需求提出人身份,是目标用户吗?是产品重度使用者吗?是功能服务对象吗?是老板亲自提的吗?(呵呵),不是说来源不可靠的需求就完全不做分析,但这一点也需要考虑在你的分析范畴内。

需求目的是什么?是最优的选择吗?

网上经常提到“伪需求”、“核心需求”、“需求本质”等词汇,就是说不要被表面需求所蒙蔽,要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搞清需求提出者提出这个需求的最原始目的,往往需求提出者自己意识不到,需要你来发掘。搞清目的后再重新审视这个表面需求是实现这一目的体验最好、成本最低的方法吗。

需求符合现阶段的产品定位吗?

产品定位虽然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会做调整,但产品定位还是给产品设计指明了设计方向,就好比原则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满足需求的条件成熟了吗?

都说做产品要有工匠精神,罗永浩说过、丁磊也说过。“宁可无,也不可不精”,产品应该抱着这样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有些需求固然很好,但是要考虑产品现阶段状况、技术水平是否能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如果不能,宁可暂时不做,避免适得其反。

通过场景设想检验需求的合理性。

就拿共享单车做导航功能的话,单手骑车吗?每次看导航都停下单车?戴耳机听语音导航?科技的魅力在于让一切变得简单,如果说一个场景下的某个功能不是方便用户,那么这样的功能又有何意义,至少对用户来说是个鸡肋。

如果有数据作支撑,沟通起来会容易得多,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有拿数据说话的必要,数据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拿到的,所以这个方法虽然有效,但实用性不高。

最后还是拿不准?那就试错吧。

本文由 @吴某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导读]需求场景应该如此描述:在某时间(when),某地点(where),周围出现了某些事物时(with what),特定类型的用户(who)萌发了某种欲望(desire),会想到通过某手段(method)来满足欲望。

【编者按】本文作者朱晨,供职腾讯CDC。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描述应用场景是在对产品需求进行分析时最简单直接的阐述方式。

在文中,作者将应用场景描述为需求场景,这种讲法更加形象。因为对场景的描述就是一个分析用户需求的过程,解读这个过程可以更容易的对用户需求做出分解并从中找到吸引用户的关键。

需求场景是一种更接地气的分析和描述用户需求的方法(个人偏爱“需求场景”这个词)。它应该拥有这样的结构:

“在某某时间(when),某某地点(where),周围出现了某些事物时(with what),特定类型的用户(who)萌发了某种欲望(desire),会想到通过某种手段(method)来满足欲望。”

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中,产品经理/产品策划首先会提供一份功能列表。这种功能列表所使用的描述方式往往是以程序为导向的,比如“商品列表支持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序”。

这种描述方式的弊端是:

产品经理得出该结论往往是因为竞争对手拥有了该功能,而非分析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合作伙伴(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开发工程师)不能直接体会到该功能是为了帮助用户实现什么目标的,也就不知道这个功能的价值,究竟能给真实的生活带来何种变化。

而以需求场景的方式描述需求,就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弊端:

产品经理知道这个新开发的功能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交互设计师可以从中获知这种需求场景的细节:“发生频率,需求强度,用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辅助工具”

其他合作伙伴更容易了解到这个功能的价值,更能够及时表达意见,否决不靠谱的功能,并对有价值的功能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干劲儿十足。

如何判断一个使用(需求)场景有价值?

依照以前所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当用户具有某种需求时,会尝试使用各种手段来满足它。当环境中不存在转为为之设计的解决方案时,用户就会用各种尽可能能找到的东西来凑活(你们知道飞机杯、充气娃娃之类的东东对吧)。

当实在是找不到任何解决方案时,用户就只能憋着了。当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发现解决方案时,用户就会绝望(学名叫习得性无助),并压抑尝试的行为(没有网购前,正在上班的你无论多么强烈地想给老婆买结婚纪念日的礼物,都不会去开网页)。但是,一旦把这种解决方案拿到用户面前,请他试用,他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就会对它爱不释手(想想在12306上订票成功时的心情吧,虽然确实烂)。

所以,就诞生了两种衡量需求场景靠谱程度的方法:

调查现阶段用户是否在凑活着使用某种产品,心里在骂娘,但还忍着用(又想到了12306对吧)。

用最低廉的成本做出一个基本能用的解决方案,请目标用户试用,询问体验。

使用(需求)场景的描述方法和各部分必要性

前面提到,需求场景应该如此描述:

“在某某时间(when),某某地点(where),周围出现了某些事物时(with what),特定类型的用户(who)萌发了某种欲望(desire),会想到通过某种手段(method)来满足欲望。”

各部分信息存在的意义如下:

这几点信息其实统一地描述了需求产生的环境。从这些环境信息可以分析出诱发需求的条件和需求产生时的环境条件。

例如,“在候机时,候机厅里,用户看到手机电量过低时,会想要充电”。

基于此,可以分析出,用户是在电量低的信息刺激下,想要充电。当时他所在的位置是候机厅,一个充满电器,但是没有插座开发给乘客的地方。

需求场景还需要分析是什么样类型的人有这种需求,他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潜在地帮他实现目标。

继续前面的例子,坐飞机的手机用户都可能会有这种需求,因为他们下了飞机一般都会联系家人报平安,联系别人来接机,等等。坐飞机的这些人一般都比较有钱,会带着现金或者信用卡。

对需求的描述有一些注意事项,那就是某种需求背后往往还有更深层次某种需求,它只是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案。

比如想给手机充电是一种需求。但背后的需求可能是打发无聊、给家人保平安、看目的地城市地图、联系旅行社等等。给手机充电只是这些背后需求用户自己能想到的一种解决方案。

不断一层一层分析需求可能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那么,一旦满足某种需求实在太难,满足它背后的需求也是可以的。比如,假设在候机大厅提供充电太难,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电视(打发无聊)、刷信用卡的公用电话(给家人保平安)、提供该航班目的地地图(看目的地城市地图)、代定酒店(联系旅行社)。

method是用户现有的解决方案。把现有解决方案清晰地描述出来可以帮助产品团队判断竞争对手是谁。这种竞品往往不局限于同行业,只要目标需求一样,就是竞争对手。

例如,针对获取地理信息这个需求,卫星地图的竞争对手可能是纸质地图,指南针和指路大妈。

有了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就可以更明确地知道这种用户需求是否存在,强度如何,我们的新方案有何优势,对方是否弱爆了。

综上,基于需求场景分析用户需求,可以让产品更接地气。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

作者:一淘搜索、淘宝搜索产品负责人(文德)

产品经理是个很奇怪的岗位,好像大多数人都能做,因为每个人对某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看法,都能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甚至能设计实现原理;也好像大多数人都做不好产品经理,因为互联网上成千上万个产品,大部分是垃圾,没几个产品是用户真心觉得很不错的。

我做产品经理,还不到两年,以前十来年一直在做技术。之前做技术的时候,我很看不上产品经理。当时想:产品经理自己什么都实现不了,每天就是提 点想法,而且想法还经常不靠谱,如果哪天裁员,产品经理的位置最危险了;但等我转来做了产品经理,想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嗯,产品经理太重要的,一个产品的未来就决定在产品经理身上。

你问我现在如何看待技术人员?嘿嘿,我现在觉得,技术就是一把刀,让它杀谁就杀谁!当然,这只是开玩笑。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那是相当重要。

对如何做产品经理,我还真的是小学生,自己负责的淘宝搜索最近两年也没什么大提升。特别是看了周鸿祎、张小龙关于对产品的一些访谈以后,我更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差距。

不过我有个优点,就是善于学习、思考、总结并分享。而且作为一个外行进入到这个领域,观察的角度也会不一样。这一年多下来,也找到一些感觉,发现周围的一些产品经理,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分享给大家。

1、做产品经理,而不是功能经理。

这句话我最早是听天猫总裁逍遥子说的,当时没有感觉,现在发现非常有道理,因为周围太多的产品经理实际上是在做一名功能经理。

他们只是不停的在接产品功能需求,然后不停实现产品功能。缺登录,设计一个登录框;没有数据,找某个平台打通一下;管理不方便,设计一个工具来管理;页面不美观,重新规划一下页面结构……

功能经理,每天都很忙,关注还有多少需求在后面排队,需求方是否得到满足。而用户体验到底如何,功能是否真的真有价值,是否可以更加完美,功能经理很少关心。当有人抱怨某个功能不爽的时候,他会说:

这个功能我已经有了啊,你说体验不太好?没办法,工程师资源太紧张啊,你说为啥设计的这么别扭?想起来就来气,大老板非要求这样啊,我们也只能这样设计,没办法!

他经常表达的语气是他也不得已而为之,把责任都推到其他人身上。

然而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用户的体验,真正关注用户的反馈,关注数据的质量,关注每一个细节。就像买一双鞋一样,不只是能穿,还要考虑是否合脚,是否舒服,款式是否漂亮。

有一次开会,淘宝的总裁语嫣姐姐说了一句很朴素但很有道理的一句话:产品能用和好用完全不是一回事!

2、实现产品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当你问用户需要什么的时候,他会回答他需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说,永远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因为用户都是傻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其实是产品经理经常把用户需求当成产品需求。对所有用户提出的,都是正确的,他们提的都是自己的期望,但不是产品需求。前些天有张小龙的采访,张小龙说他不看用户的数据。其实张小龙很关心用户的需求,我和张小龙在一个群里,如果有人在群里提一些微信使用不爽的功能,张小龙会很快给出反馈。

这些产品大神们,背后的意思是,不应该简单满足用户需求,而应该思考把用户需求提炼成产品需求。当一个产品的用户有上百万上千万的时候,产品需求的理解和提炼,就相当重要。

这个道理比较容易理解,不做多解释。

3、要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有个惯性:做产品迭代要快。快速上线,快速修改。这里也有误区,对于一些基本功能,确实要快速上线,快速迭 代。因为有市场竞争,需要快速切入市场,获得用户。然而大部分的产品经理,没有机会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新产品,大部分时候在现有的产品上做升级或优化。这时 设计的很多功能,都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还真不能太快。

锦上添花的功能,同样重要,会让产品更好玩,更有意思,更有特点。例如微信最早设计的摇一摇功能、朋友圈功能。微博的微刊功能、之前的送礼物的功能。

问题在于,锦上添花,添上去的一定是一朵花,说得俗一点,不能添上去是一坨屎。如果是后者,那么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或者成了鸡肋功能。

什么是一朵花?就是功能添加上去以后,会让用户眼前一亮。给人有“哇!!!”的感觉……

遗憾的是淘宝搜索之前的很多功能添上去的都不是一朵花,上线了太多的画蛇添足的功能。这些功能一旦上线,就很难下线。因为当你产品的用户群有上亿的时候,再烂的一个功能,每天也会有几十万用户在使用。一旦你下线,会有很多人很不爽。

淘宝搜索的同店购就有点这个味道。技术实现成本高,体验一般,用的人也不多。有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个功能隐藏起来了,有人在微博上说:

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把刀杀个淘宝搜索的产品经理来解解恨,我居然死活找不到我最常用的同店购了!

画蛇添足的功能越多,让产品背负的垃圾就越多,造成好的功能没有资源做,差的功能又无法下线。

4、追求人性化,而不是追求完美。

很多产品经理,追求完美。这是作为产品经理很好的品质,然而,有一点却经常被产品经理忽视,产品的人性化。

永远没有完美的产品,特别是当一个产品的用户量到达上百万上千万的时候。用户的喜好千差万别。如何让用户能喜欢产品的优点的同时能容忍产品的缺点?

大家看选美大赛获胜的美女,经常会有感叹,为什么这么丑还能得前三啊!是因为评委的口味太特别?当然有一部分评委原因,但更多原因在于,大家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大家是把选美冠军作为一个完美的人来评判。

实际上,无论选出谁是冠军,都会有人觉得难看。任何一个产品,无论产品经理推出多么好用的功能,都会有人不喜欢!

然而,大家对待周围的朋友,就不会用选美的标准要求他们,他们有明显的缺点,但也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大家订阅鬼脚七的微信,绝大部分人不会 期望,鬼脚七每天的文章都会符合自己的口味。有人不看文章,只看看【7哥闲谈】也会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因为大家不会期待鬼脚七这个账号是个完美的账 号,把鬼脚七作为一个朋友在看待。鬼脚七有缺点,也有优点。

如果能让用户把我们的产品当成周围的朋友来看待呢?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淘宝有个做运营的同事有一天跟我感叹说:我忽然觉得攻城狮们离我好近,每个攻城狮内心都住着个诗人!我问为什么会忽然有这种感觉?她说有一天晚上,发现在淘宝内部一个TMS系统的标题栏上忽然多了一句话:

每个人的压力,少部分来自生存,大部分来自攀比。

就这一句话,让用户感觉到了产品背后的那位工程师。还记得微信有个版本的欢迎页面上的文字吗:

少发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

就这一句话,让我感觉到产品背后的那群人的心理活动。微信的一些小瑕疵,我也能容忍。

就是这句话,我喜欢上了微信。

人性化,是不是让产品开始有了灵魂?

如何让产品更加人性化?如何让淘宝搜索更加人性化?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定义2013年搜索的关键词:专业和有趣。希望2013年能让更多的人把淘宝搜索当成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工具。

写了这么多,回头看看我这篇文章,好像没有什么产品设计方法,只是一些思考,仅此而已。

作者介绍:鬼脚七,一个简单的人,分享电商资讯、搜索变化、淘宝动态、产品设计、管理心得、生活感悟;偶尔文艺,偶尔深沉。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微信账号:taobaoguijiaoqi,加为好友后回复m可以看到作者之前的所有文章。

声明:本文欢迎转载,要求把以上的作者介绍和本声明一起发表。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链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出需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