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上方.盲区6大盲区:估值惊现三个版本,到底谁对谁错

7月9日小米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虽然破发,但股价仍超出很多券商预期,但是小米上市以来产生了很多盲点,小米股权代码W什么意思,绿鞋机制是啥,超额配股权是什么,小米总股本多少,小米总市值多少,雷军持股小米多少,身家多少?

小米股权代码W什么意思?

香港交易所去年新增同股不同股制度,如果公司按照同股不同权制度上市的话,那么名称后面就会加上W。

小米实行同股不同权,有AB类两种股票。其中,1股A类股代表10票投票权,1股B类股代表1股投票权。以雷军为例,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雷军视为拥有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所持42.95亿股A类股份及22.24亿股B类股份权益以及其他B类股。其中,雷军共计将持有小米于股东大会就决议案行使的投票权约54.74%。

挂牌首日为何尾盘走高,绿鞋机制是什么?

小米上市首日,股价一度跌近6%,此后股价不断走高,至于走高原因,一方面是股民对小米后市的看好,定价的合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小米启动了绿鞋机制,我们看到小米尾盘,股价直线拉升2个百分点。

绿鞋机制,也就是超额配售选择权机制,与当出现超额认购允许的情况,发行人将会多发行不超过15%的股票。若在股票上市后发生破发的情况,上市公司可委托承销商使用多发的那部分股份募集回来的资金以低于发行价买回等量股票进行冲销,进而达到稳定发行价的目的。小米通过绿鞋机制发行了新股约2亿股,此等规模比香港公开发售的发售股份1.08亿股还要多得多。

除了港交所为稳定小米股价所推出的措施,小米启用绿鞋机制后更加增强了自身稳定性。小米股价的稳定性增趋于增强,受到了支撑,而不稳定性正在被市场消化。

小米的三种激励模式到底是什么?

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集团从2010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已经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共计有股B类普通股份,其中11名董事高管获授2212万股,超过5500名小米员工获授股。根据证监会披露,今年4月,经董事会提议,小米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向雷军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发行约6400万股B类普通股,大约90亿元。那么这些股权激励时什么呢?能否计入普通股呢?很明显,由于是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属于未来的小米股份,自然现在无法计入普通股。

1、购股权。港股中规定的购股权类似于A股中的股票期权,也就是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股份,待到约定的时间和条件成就时,由激励对象按照约定的价格无偿或者有偿的方式一次性或者分期购买公司股票的激励模式。

通俗的说,就是给激励对象一个权利,就是在未来的一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当然这个权利的行使是以激励对象在公司持续服务或达成公司约定的业绩条件为前提。

2、受限制股份奖励。港股中规定的股份奖励类似于A股的限制性股票激励。就是授予给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份,授予时就无偿或者按照约定的价格出售给激励对象。但是,激励对象取得的股份的权利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不能转让、不能抵押、质押、偿还借款等等。并且可能在约定的情形出现时由公司对奖励的股份进行回购。

3、受限制股份单位。受限制股份单位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虚拟股,但它也不完全是“虚”的。公司授予给激励对象一定数额的股份单位。在约定的时间或者业绩条件完成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以现金的方式对已经归属的受限制股份单位进行回购,当然也可以约定公司将约定的数量的股份给到激励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小米的这份“雇员购股权计划”是在小米上市前实施的,其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完全由公司与激励对象协商确定(当然是以公司决定为主导),并不受联交所上市规则的规定的约束和影响。而在小米上市后,再实施股权激励的话,那么必将受到联交所上市规则的约束。

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布的信息,5500名员工获授的购股权是需要按照从0—3.44美元每股的价格来进行行权的。

什么是行使超额配股权?

超额配股权是指股票承销协议的一项条款,它允许承销商在市场需求强劲时,额外配售一定数量的股份。简单而言,就是承销商拥有行使配股权的权力,通过行使可以转换为普通股进行流通。比如小米行使超额配股权后,流通普通股将会增多,股本增加。

股票承销协议的一项条款,允许承销商在市场需求强劲时,额外配售一定数量的股份,如原招股规模的15%。 因首家给予承销商这种权利的公司称Green Shoe Company而得名,有时亦称为Over-Allotment Option(超额配股权)。

7月18日早间消息,小米集团今日早间发布公告,公司招股章程所述的超额配股权已由联席代表(代表国际包销商)于2018年7月17日悉数行使,涉及合共326,937,000股购股权股份,相当于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约15%。

L.P.出售及转让,201,486,000股购股权股份将由本公司发行及配发,价格为每股购股权股份17.00港元(不包括1%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及0.005%联交所交易费),即全球发售每股发售股份的发售价。

小米总股本多少?市值多少?

关于小米总股本,目前市场上至少出现了三个版本,以港交所、wind权威数据为主的223.76亿股;以腾讯、富途为代表的标注小米总股本为248.89亿股以及以choice数据为代表标注的225.78亿股。那么,小米总股本到底多少呢?毕竟这直接关系这小米的真实市值。(行情数据为下午14:30左右)

1、富途的248.89亿股。目前,富途标注小米股本为248.89亿股,市值5426亿港元,腾讯数据标注小米市值为5426亿港元,折合691亿美元。如果按照今日早盘小米股价最高22.2港元计算,小米市值已超700亿美元。

那么富途的数据对吗,针对富途数据计算方式,本文咨询了富途分析师,对方表示:我们这次是用稀释股数替换普通股数,流通股数223.76亿股各家看法是一致的,限售股里面包含期权及限制性股票的稀释后股数,总共25.13亿股。

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集团从2010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已经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共计有股B类普通股份,其中11名董事高管获授2212万股,超过5500名小米员工获授股。针对富途分析师提到的小米限售股股权及限制性股票计入普通股,这种期权由于未行使,现在计入总股本,是不是可以说为时过早?

关于股本,富途方面还对新浪新浪财经表示:由于交易所统计的小米数值的股本里面,是没有包含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稀释股数,导致市值偏低。这个已经跟小米集团确认是不正确,其他产品也已经修正为正确的数据。小米方面正在加速与交易所沟通,交易所在近期就会纠正。

2、wind、彭博的223.76亿股。wind、彭博、港交所数据则标注小米股本为223.76亿股,总市值为4878亿港元,早盘突破4900亿港元,不断逼近5000亿港元。那这个数据对吗,可以说今天之前是对的,因为今天小米悉数行使了超额配股权,释放了股购股权股份。

3、choice的225.78亿股。以choice数据为代表的数据软件标注的小米总股本为225.78亿股。choice数据显示,小米股本为225.78亿股,总市值为4921.92亿港元。

choice数据显示,小米总股本为225.78亿,股本变动原因为超额配售。那么这个数据是否对呢?

小米集团-W(01810)发布公告,招股章程所述的超额配股权已由联席代表(代表国际包销商)于2018年7月17日悉数行使,涉及合共3.269亿股购股权股份,相当于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约15%。小米行使超额配股权后,流通普通股将会增多,股本增加。小米行使超额配股权后,总股本为225.78亿股。

所以,小米总市值是多少呢?以盘中价格21.8港元计算,小米市值为21.8*225.78=4922亿港元,折合627亿美元。

雷军持股小米多少?身家多少?

目前市场上关于雷军持股比例也是出现多个版本,雷军持股31.41%,29.4%,28.87%还是其他?

Limited所持59,221,630股B类股份权益。据投票代理协议,雷军有权行使合共股乙类股份的投票权。雷军持有小米A类股加B类股总股本为69.57亿股,目前总股本为225.78亿,超额配股后,雷军持股比例共计30.81%,较此前持股31.41%持股有所稀释。

截至收盘,小米涨3%,股价21.55港元,市值为4865.6亿港元,折合620亿么美元,按雷军持股30.81%计算,雷军持股小米市值为191亿美元。目前福布斯实时数据雷军个人身家为196亿美元,位列中国富豪第6。盘中,雷军身家更是首次突破200亿美元,仅次于腾讯马化腾、阿里马云、恒大许家印、万达王健林、碧桂园杨惠妍,居于福布斯中国富豪第6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6月21日,雷军率领核心高管在香港进行IPO路演时,大放豪言称小米的商业模式执行的好可得永生。现场还扬言“小米是全能型公司”,估值是腾讯乘以苹果的估值。雷军也一度被一些媒体戏称为“老罗(罗永浩)附体”。

再回过头来看小米模式,雷军的“硬件+新零售+互联网”铁人三项已经为小米的未来画了一张大饼。如果聚焦在产品上,小米模式可以总结为“性价比、单品、爆款”,无论是小米手机还是小米生态链产品都是此玩法。聚焦在一个单品上,通过高性价比以及线上线下同价的策略,来打造爆款产品。

恰好今年刚好是小米生态链起源的第五年,2013年底雷布斯放言5年投资100家生态链公司。据小米招股书介绍,目前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已达90多家,基本完成了雷军的“五年规划”。

靠着小米模式高性价比与爆款的理念,小米确实在手环、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等领域打造了一些爆品,并对这些传统领域的玩家形成了冲击,前几年曾有人称小米模式踏过的领域“寸草不生”,这里主要指的是“小米生态链模式”。不过目前来看情况小米模式并非万能,也有不少暂时无法击穿的盲区。

这里的盲区主要指两类,一类是小米没有杀入的领域,另一类是小米产品杀入某个领域却并未冲破壁垒,我们更关注后者。在不少硬件领域,小米有通过生态链企业模式进入但未起到主导或者颠覆作用,甚至有的硬件产品销量并不乐观,诸如空调、冰箱、无人机、互联网音箱等。

一度势不可挡的“小米生态链模式”“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七字诀”为何有失灵的时候?透过对这些领域的复盘可以看到更多真相。

一、两次试水的小米空调

早在2015年,小米便与美的牵手推出一款青春版智能空调,宣称是“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可与小米手环、智能家庭套装实时联动,起售价2699元。而在前一年的2014年,小米还以12.66亿元高调入股美的,似乎就与空调杠上了。但这款产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后续也就没有了声音。

第一次试水的失败,并没有阻挡小米做空调的决心,莫不是雷布斯惦记着董小姐的“10亿赌约”,对空调耿耿于怀。这一次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又承担了这一重任,它曾为小米生态打造了小米空气净化器这款爆款产品。

智米科技在2017年8月推出了一款直流变频空调,4399元的价格似乎也并未显示出小米产品的高性价比。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网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空调行业出货量前五的企业为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TCL,其销量分别为1177万、1006万、431万、424万、258万台,占一季度总销售的82.6%。

小米则并没有公开其空调销量,从2018年一季度空调销量来看,小米空调在销量上仍然是边缘玩家,似乎对行业并无太大影响,主要玩家仍是上述传统家电厂商。

两次试水空调的小米,靠着小米模式,并未杀入这个传统领域。大家电厂商仍继续主导空调这一行业,显示了其在大家电背后仍有较高的技术积累,并且大家电厂商在这一领域多年的厮杀,建立了牢固的线下渠道以及品牌影响力。小米模式在牢固的线下渠道与品牌影响力面前,仍尚有所突破。

2016年5月,雷军通过小米直播发布了小米无人机,售价2499元,它由小米生态链企业飞米打造。

雷军当时称,小米无人机研发了两年半,模具开发了104套,模具就花费了400多万元。不过这款消费级无人机从一诞生似乎就是“命运多舛”,它在首飞直播中竟然失控掉下,而且“炸机”了,据称当时在线人次达到100万。

小米无人机对标的是大疆的一款高端无人机,欲挑战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霸主”地位。但在小米无人机首飞事故后,科技博客“草包科技”曾爆料称,小米无人机生产工厂已经停止出货,后续停止开发新品。而后飞米科技创始人蔡炜与小米方面均否认这一传言。

但在同年8月份,小米无人机发布了一个“升级保养活动公告”,对于已发货的3000台众筹小米无人机1080P版用户提供免费更换电机,以及免费保养无人机的服务。然而在小米无人机论坛中,一些用户认为小米此举是一种变相召回。一些业界人士也将其解读为,这些无人机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小米无人机的诞生可谓“尴尬”。

当时早在小米无人机发布前2个月,大疆发布了新一代4轴航拍无人机——精灵4,具有完整避障系统,小米显然在技术上并不占优势。等到了2016年9月,大疆精灵3入门版以2999元的价格杀入,则近一步打压了小米无人机的生存空间,小米无人机的价格优势愈加不明显。

小米无人机在首飞事故、技术质疑、来自行业竞争对手大疆等的“阻击”下,已逐渐成为一款边缘化的产品。它也同时证明小米模式在核心技术层面存在难以逾越的坎儿。大疆无疑是公认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老大,在国际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拥有65%以上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到大疆在无人机道路上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拥有过硬的视觉导航技术、避障系统、通信系统等,先从高端专业级市场切入,随后将技术落地到不同产品线,不断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从而成为行业老大。

数据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无人机十大品牌排行榜中,排在前列的依然是大疆、中科遥感、科卫泰、极飞等,小米无人机则不在其列。面对技术储备与门槛较高的无人机行业,以及大疆等实力强大的对手,小米模式似乎也要碰壁。

在大家电中,小米不但垂涎空调,对冰箱也相当执着。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大家电厂商有过硬的技术积累、渠道壁垒以及品牌优势,小米模式似乎难以“逾越”。

早在2017年初,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发布了第一款互联网智能冰箱。

在2017年6月份,小米众筹上线了一款众筹价999元的mini版冰箱,并打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的口号,空调的套路又来一遍有没有!尽管其打造者小吉科技并非小米生态链企业, 但产品与米家的打通,也与小米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时间线继续往后拉,2018年3月,小米生态链公司云米又推出了一款互联网智能冰箱iLive,当时的首发价格为1999元,号称把对开门冰箱带进了2000元时代。这款冰箱支持Wi-Fi连接,可用手机APP远程调节温度,配备4枚感温器,可以感知并调节冰箱温度。

2010年~2018年Q1我国冰箱行业市占率

市场格局方面,据中国产业信息网介绍,2018年一季度冰箱厂商销量前五的企业为海尔、美的、海信科龙、美菱、奥马,其销量分别为336万、240万、211万、132万、131万台。小米并未位列其中,小米官方也并未发布与销量相关的数据,可见小米冰箱也并未成为一款爆款产品。

此外,小米智能冰箱的打造者云米,最初做了小米净水器这款爆款产品,随后就向全屋家电发展,冰箱、洗衣机、抽油烟机、电风扇等也有所布局。一家创业公司在产品品类上做的如此分散与复杂,又如何真正落实核心技术的积累,与老牌家电厂商竞争呢?

四、难有颠覆力的投影仪/无屏电视

2017年6月,小米发布米家激光电视。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当谈到这款产品的初衷时称,“市面上其他品牌的激光电视太贵了,就拉了个团队,花了2年自己研发”。这款激光电视售价为9999元,在当时确实进一步拉低了激光电视行业的价格。

而后在今年5月,小米生态链再上线一款消费级米家投影仪,售价为3999元。这与极米的无屏电视类似,只不过极米将投影仪较早的应用在消费级市场,并提出了“无屏电视”这样一个概念。

在无屏电视这一市场,极米CEO钟波曾表示,2018年极米无屏电视一季度出货量占比70%,销量比后面2名~10名加起来都多。

极米(并非小米生态链企业)作为无屏电视这个细分市场早期的耕耘者,也是核心玩家之一,2014年便成立光学实验室,布局上游核心光学技术,目前已获得400余项专利。在今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中,推出的激光电视也达到了万元水准,并且推出了一款主打性价比的无屏电视H2 Slim,售价为3999元,价格已经与米家投影仪持平。

可以将极米类比为无人机领域的大疆,先从高端无屏电视切入市场,并不断布局核心技术,随后依托技术、产品迭代带来的优势进一步降低价格,并全产品线布局产品。在核心技术不足,价格优势又不明显的情况下,小米模式也只能“望而却步”。

面对这个细分领域的“老大哥”极米,失去高性价比的米家投影仪又能撬动多少市场呢?从其天猫商城近300款的月销量来看,似乎也并不理想。

放在投影机市场,根据2017年投影机市场网络整理数据来看,爱普生、明基、索尼、松下、NEC、极米等位居前列,老牌投影产品仍占据主流市场,小米投影仪则依然只是跟随者。

五、低迷的小米互联网音箱

目前在音箱方面,小米为人所知的是时下火热的智能音箱。在今年3月,雷军亲自为智能音箱站台,并推出小爱音箱mini。据智东西了解,今年小米智能音箱销量已超过200万台。

但是熟不知在小米智能音箱之前,2016年11月小米还推出了一款互联网音箱,它来自小米电视。这款产品本身支持联网,无需与手机连接就可以播放网上内容,它集成了10大主流音频服务内容,支持全国1500多个广播电台等。

在硬件上,小米互联网音箱内置四个扬声器,支持从低频60Hz到高频22KHz的音频幅度,音质也较为不错,售价为399元。

但是据了解,这款Wi-Fi音箱产品卖得并不好,并造成了库存压力。库存对于小米而言,是难以容忍的事情,因为一旦形成库存就势必增加产品的成本,这对于硬件利润率较低的小米会是极大的负担。

当然这也与整个国内Wi-Fi音箱市场需求不足有关。产业链资深人士曾向智东西透露,国内Wi-Fi音箱的整体销量可能都不到10万台。更不要说小米这款互联网音箱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爆品。

也正因为小米互联网音箱销量并不理想,雷军曾差点砍掉智能音箱。进而当智能音箱开始广受欢迎时,由于小米对智能音箱的保守,又导致去年底产能不足。

这款小米互联网音箱尽管兼具较高的性价比与音质,但是与价格更加便宜的蓝牙音箱相比并无竞争优势。此外互联网音箱本身在国内并没有明显的需求,这也反应产品定位的偏差,在错误预判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小米模式仍难以发挥作用。

六、小米未能颠覆的领域还有很多

再回到2013年下半年,根据雷军当时的计划,小米会在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复制小米模式,来打造各个细分市场的爆品硬件,并跟小米手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小米的安全感。

当时小米投资生态链企业的逻辑主要聚焦在市场足够大的特定领域。这也意味着市场相对成熟,小米通过互联网模式,单点聚焦打造爆品,并通过高性价比,薄利多销的策略来占领市场。

当时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曾谈及过衡量已经成员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单品年销量没过100万台就是不及格。

也正是在这一理念驱动下,小米手机、小米路由、小米手环、移动电源等均成为颠覆性的爆品,累计销量均达到千万,成为特定市场的核心玩家。但是除了以上几个特定领域,小米近年再难在一个特定市场快速拿下千万级别的销量。

尽管包括米家摄像头、VR眼镜、扫地机器人、电饭煲、汽车后视镜等均取得不错成绩,但是却谈不上是行业的颠覆者或者主导某个细分领域。

比如在扫地机器人市场,小米凭借1699元的性价比确实拿下单品年销量百万,小米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在2017年这一细分市场排名第三,前面是科沃斯与iRobot。但面对科沃斯近50%的市场份额,仅有约10%市场份额的小米仍扮演一个跟随者的角色。

数据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再比如鱼龙混杂的汽车智能后视镜市场,小米也并未给这个行业带来太多颠覆。2017年上半年小米生态链企业板牙科技推出一款后视镜产品,但目前为止并未对外公布销量。据熟知行情的业内人士介绍,可能销量并不大,只有数万台量级。这一市场较大的玩家有捷渡、云龙、威仕特、车易拍等,小米也未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后视镜市场获得太多关注。

此外,在儿童故事机市场,小米在2016年6月推出米兔智能故事机,到2018年3月,米兔用了近两年时间才实现了100万销量。但是儿童市场是一个更加强调IP化的市场,品牌众多并且分散。在该市场中,火火兔、科大讯飞、360等也相继推出智能故事机,小米米兔也远谈不上主导地位。

小米模式+成熟特定市场的玩法,确实为小米生态打造了一款又一款爆品,小米生态也在更多行业推动产品价格的平民化。但小米模式绝非万能。

一方面表现在需要深厚积淀的大家电领域,传统家电厂商具备坚实的技术储备、牢固的线下渠道,以及长久的品牌影响力,都非小米模式可以一朝一夕就可以突破的。

另一方面,在前沿技术领域,比如对技术储备与研发实力要求很高的无人机、AR/VR、机器人等,小米模式似乎发展得也并不理想。面对行业老大坚实的技术能力,小米产品仍不能望其项背。

看待小米生态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在看待它打造一个又一个爆款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可逾越的那道坎”。对于其他硬件企业而言,还是要构建自身产品的核心优势与差异化,而非盲目打价格牌,学习小米的产品模式。同时对小米来说,生态链模式推进5年之后,还能否持续产生像手环、空净、移动电源、路由器这样的千万级甚至上亿出货量规模的爆品,是验证其模式生命力的真正考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机上方.盲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