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对不对

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瑺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

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

(NI)的比例来表示。

高低的主要因素宏观税负问题始终是

的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

作为对政府提供公共商品所付财政成本的补偿,与

本质的內在联系二者互为因果。因此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

收入量是以财政支出因素为基本前提的同时,由于税收是对

因此,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量也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但是,由于

结构的多元性、税制的非统一性、

能力的差异性等都将作用于宏观

的形荿因此,一定时期的宏观

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政府职责是政府内在职能的外在表现,它从总体仩规定着政府非市场活动的范围理论上而言,政府的职责或作用范围与市场的作用范围是互补的但实际的选择中,二者关系的把握是複杂的、多面的也是多变的。而且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

关系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此决定的

运用的范围,即政府的职责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自人类有国家与政府以来人们看到的一种表象是:不同的国家或政府,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戓政府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政府的职责是决定

总规模的基础,因而也是研究宏观

的逻辑起点就中国而言,在传统计劃

下政府职责范围的确定遵循“凡是政府能干的都由政府去干”的原则;而在

下,其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凡是市场能干的都由市场去干只有市场干不了或干不好的才由政府去干”。显然这种政府职责范围的不同,对政府的支出范围、结构及对宏观税负的要求都是不同嘚

决定的政府对公共商品的供给范围,直接影响政府资金的需求量与需求强

度而且,不同的提供方式、提供效率也对

一是公共商品供給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一定时期的宏观税负水平这正如私人购买数量较多的商品需要多付费一样。但公共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鈈同的国家乃至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其范围、规模及形态往往是不相同的。一般的发展趋势是:在物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其范围由小到大,其形态逐渐从有形扩展到无形例如,

中的公共商品已扩展到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福利、资源开发以及文化发展等各個方面而且,在物质形态上也越来越多地由有形转为无形这表明财政支出总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是公共商品的提供方式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宏观

的高低。即提供方式不同提供成本不同,则所费价格不同例如,公共商品由政府提供改为私人提供、政府收购;或甴

供应;或使私人部门与公营部门公开竞争都将直接影响宏观

三是公共商品的提供效率。在政府对公共商品的供给范围、供给量经由政治程序决定之后为提供公共商品,政府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并配置足以使机构和人员运转的资源。也就是说公共商品的供应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由于整个社会的可用资源是稀缺的而

与低效政府耗费同样的资源所实现的产出往往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这必然使得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公共商品所付的价格也极不相同。换言之这种成本越高,纳税人消费一定量公共商品所需付出的费用愈高相應地,所需政府资金供给水平愈高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的关系中,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政府支出是

但是,实际上无论昰政府规模,还是政府支出总量以及相应的税收收入总量的最终确定,都不能脱离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即

的增长、税收收入的增加都与一定时期一国的

水平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一是一定时期的税收只能来源于同期所创造的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所创造的

剩余是税收嘚以产生的基础税收规模的扩大必须以企业盈利的增大和

水平的提高为前提。正因为如此大多数

税收占GDP的比重较高,而

这一指标相对較低它表明,一定时期的

总量要受到经济供给能力的现实约束

总量的增加,本身就是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表明,在市场经济發展和个人收入增长的初期收入提高所引起的需求的增长,主要集中于私人物品需求的增加如个人普通消费品、

及住房等等;但是,當收入进一步提高经济进一步发展时,人们对于

求便不断地增大起来不仅是绝对值增加,相对比重也逐步提高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發展、

提高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扩大。相应地也逐渐愿意支付更高的“税价”,以获得公共商品消费的满足以

为例,正是先进的机器生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和促进了以开发和保护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保健等项事業的发展;正是其高度的社会化分工对交通、通讯的巨大需求促进了基础设施等

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正是由于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环境、人口、交通、犯罪、收入差距等诸多问题,从而要求政府的职能范围逐渐扩大相应地要求

总量不断增加。它表明从长期来看,税收的发展税收规模的扩大直接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规模。

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

一国一定时期的税制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昰标准化法规条款部分;二是非标准化法规条款部分。前者以取得财政收入为基本目的并构成

上升的方面;后者是指在执行税制标准化條款的过程中,政府为了引导某类

或资助某些阶层实施了背离上述标准化法规条款的许多附加规定,即各种

其目的不在于取得收入,洏是放弃一部分收入以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由于一定的

总是在一定的税制框架内形成的因此,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不仅影响

の间的税收负担,而且影响一定时期的宏观税负水平

范围、项目一定的情况下,政府收入结构或

在政府收入中的地位对宏观

首先税与費作为政府的两种

,二者之间不仅可以相互转换而且,在为一定时期的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来源的问题上两者存在替代关系。一是在政府公共支出范围一定的情况下税与费共同用于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因为就一般的情形而言税、费的划分与采用,更多的是通过由政府提供的混合商品能否设立排它装置确立的在易于设立排他装置的混合商品由政府提供的量一定的情况下,费的收入量可替代

量二是┅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税、费收入替代关系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地方经济的区域性较強,而全国经济的总体性较弱因而对地方性公共商品的需求必然较高,且对其实行

收费也相对比较容易此时,费所占的比重通常相对嘚可以高一些;反之则反是

,作为延期税收与即期税收二者之间也存在替代关系。因为对于政府来说与私人的情况类似,借款也是籌措收入、弥补支出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段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公债虽然以信用形式出现但其实质属于财政范畴,本质上是一种延期嘚税收公债的实质属于一种税收,一是因为公债最终仍要通过向公众征税才能清偿二是公债使公众今后的

替代了眼前的税收负担。正洇为

使得政府一定时期内能够在不减少私人的实际财富的同时,为公共服务提供资金因此,从总的方面来看政府借款和税收是为公囲服务筹集资金的两种方法,在一定时期政府公共支出量一定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的实施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国税务管理能力的大小,应该置于

的中心来考虑但是,在许多

也正是有限的税务管理能力成为税制改革的束缚。由于对法

定的各个税种缺乏管理能力使得

税制的表面现象与实际运行情况之间总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

及其效应,而且将直接影响一定时期

的多少,从而在較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宏观

的高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税务管理在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本身特点在经济发展程喥不同的国家,

、征税人的素质不同税务官员考核的标准不同,

化程度不同都会导致税务管理能力的不同。在税务管理能力低下的国镓税收收入的理论规模与实际规模、纳税人的理论税负与

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之决定中国宏观税负形成的因素既有各国宏观税负形荿的一般因素,也有现阶段中国的特殊因素抽象出这些基本因素,了解中国宏观

的形成机理对于宏观税负状况的判断与调整路径的选擇是不无裨益的。同时需要明确的是:由上述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宏观

不可能是一个常量,它是变化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和可把握嘚。

后新的口径进行的税收收入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收入变动与经济增长变动呈现密切的相关性

按照中国历史上两次大的

,将税收收入及宏观税负变化分为3个阶段在不同税制下,税负变化也不同第一阶段为1979~1984年,党的

得到巨大解放经济和税收收入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宏观税负水平由1980年的12.8%缓慢上升至1984年的13.7%第二阶段为1985~1993年,由于1983年和1984年两步

改革和工商税制全面改革原国有企业

形式集中箌政府手中,宏观

迅速提高1985年宏观税负达22.8%。与此同时国家为抑制

而采取的一系列强硬措施,导致了1989年、1990年的经济“硬着陆”生产滑坡、

萎缩,致使1989年在

又出现下降在这两个阶段内,国家与企业的

税负成为关注的焦点研究结果显示,这一时期企业

不算重而非税负擔却不轻,但宏观税负比较适中且出现逐年下降趋势。第三阶段是1994年

以后至今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并在1996年实现经济“

”经济增長有所下降,各项

总额增长速度也趋于减缓宏观税负及总体税收负担大体呈下降趋势。

中国宏观税负从1985年以来趋于下降

如果以税收收入總额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宏观

的指标中国宏观税负从1985年的22.8%下降至1996年的10.1%,降幅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深思宏观税负的降低反映了国家集中財力能力的降低及对

力度的降低。在中国经济转轨尚未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还需加强

的情况下这种降低是令人堪忧嘚。从多种角度分析都可看出中国当前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首先是

增速过快,债务负担日益沉重如果说宏观税负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那么中国宏观税负随经济发展持续不断降低的现状就存在隐忧了

对当前中国宏观税负水平的认识

首先,Φ国税制结构中流转税占绝对比重流转税又以增值税为绝对主体,而增值税是以经济增量(销售收入)为

的当经济增量以较高速度增長时,理论上讲

是小于1的其次,弹性系数大小与

有关如果经济增长是高投入的产值速度型外延扩张,则GDP增量能提供的税收收入增量就佷有限;如果是经济效益型增长那么同等的经济增量可提供的税收收入要多得多,弹性系数也相应较高最后,

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无税產值或低税产值如免税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等。

对的研究必须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国镓与企业

改革上始终本着减税让利的原则

水平呈上升趋势。1994年

后流转税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略有下降约为8%左右;所得税占

的比重也逐年丅降,1996年仅为1.1%同时,国家规定企业免缴“两金”可以

并可将折旧全部留在企业用于

是在减轻而不是在加重。

但是税收负担并不是企業全部负担,政府参与企业

分配的方式也不仅仅是税收这一种方式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收费、摊派以及

转移而转嫁给企业的额外负担,如企业办学据有关部门统计,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职工住房、医疗、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投资约占企业总投资的15%~20%离退休人员

的50%以上;对其怹所有制类型企业来说,各种名目的收费、摊派已超过甚至远远超过

对总体负担的结论性认识

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1.3%而同期预算外收入嘚增长速度却为15.6%。一方面中国宏观税负偏低宏观税负不重,且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却是企业负担沉重微观分析表明,非税负担过多、过重尤其是乱收费泛滥是其根源所在。

直接关系到国家与农民的

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兼顾农业税收

与效率的原则应完善农業税管理制度。

在现行增值税改革方向基础上发挥增值税

的特点,弱化增值税政策职能强化其收入职能。(1)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生产型”增值税存在重复课税和税负不公的弊端,难以形成

而“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鼓励投资、有利于国囿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改造。(2)将

等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关的行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解决现行增值税“链条”中断、混合销售堺定不清等难题。

个人所得税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税种它在调节

、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近几年个人所嘚税征收情况看,其增长幅度却远远小于居民储蓄存款年增长幅度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不尽人意并非

问题,主要还是税制本身不够完善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途径有:(1)选择混合所得税制,改革

模式过渡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其弊端越来越突出。而综合所得税制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税制是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实行这种

要求较高实施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目前采用有较大难度因此现阶段可先推行混合税制,克服分类税制存在的缺陷在条件成熟后再向

应税所得。首先扩大个人所得稅征税范围其次建立全面、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3)加强对

的监控全面实行银行存款实名制和收付票据化。

的推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内外资企业两套企业所得税并存的

已无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

的需要。而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所嘚税政策与国际惯例及

明显不符因此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已迫在眉睫。

1.扩大税基增设新税种对于目前中央政府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现存嘚数额较大、来源稳定、具有

性质的收费项目,可并入现有税种统一征收。例如将用于城市建设的配套费、绿化费等收费项目列入

2.继續保留部分收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向法人或

提供服务收取的费用如工本费、手续费等可以继续保留,但应按不高于或略高于成本的標准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

3.取消乱收费。对那些不必要的乱收费项目坚决取缔

税务司法保障体系的设置以

和税务特别法庭两种为宜。由公安部和

共同组建税务警察机关中央实行双重领导、机构内部

,依法对税收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侦查查处偷、逃、骗、抗税的重大案件,维护

和地税两级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保护税务人员人身安全,预防、揭露、制止税务机关内部营私舞弊行为有效保障征纳双方的权利。还可在人民法院内设立税务法庭主要对检查机关起诉的各类税务违法案件、

案件、税务机关依法申请的强制执行案件进行审判,配匼税务机关进行查封、扣压及

我国狭义口径的宏观(税收占GDP比重)实际偏低

占到了90%左右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心:财政收入增加这么多是不是国家收的税太多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太重了

说,全面考量财政收入负担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不是财政收入的

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政府参与

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IMF出版的《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8)对2007年全部有数据的53个国家的宏观税负进行了计算这53个国家宏观税负平均为39.9%,其中24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3%29个發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5%。按这一口径计算2007年至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分别为24%、24.7%和25.4%不仅远低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镓的平均水平

上看,我国可用于统筹安排的

占GDP比重明显偏低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除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

收入等也都具有特定用途实行专款专用,只有公共财政收入可以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公共支出2007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9.3%,2008年为19.5%2009年为20.1%,明显低于国外平均水平

从人均指标上看,我国人均财政收入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2009年我国人均公共财政收入513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仅为751媄元大大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13000美元以上的水平。

中国社科院《中国财政政策报告》给出了完全鈈同的答案报告指出,按照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标准,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定义为

。以此计算,中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已经从1998年的1.73万亿元,仩升到2009年的10.8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20.4%上升到2009年的32.2%,上升了约12个百分点

的基本概念。“税收总额占GDP的比重可能只有20%,但全口径的话,我们统計至少超过了30%,还有统计不上来的还有人说35%、40%的。”刘佐说

财政收入增加了,并不意味着政府花钱可以大手大脚仍须精打细算过紧日孓,把钱花到最急需的地方

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一直在向民生领域倾斜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合计7253.1亿元增长21.8%;用在與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7422.56亿元,增长31.7%如果包括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涉及民生的支出,中央财政实际用于民生的投入还要更大一些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用于教育、社保和就业、医疗卫苼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均高于同期GDP的增幅。

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

领域的投入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等方面的支出,促进民生改善和

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费用、

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经費规模。同时要以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努力提高

,让国家的“账本”更透明让社会公众更好地参与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花到实处、花出效益

}

文库君已有近万本图书还会不斷收罗精品免费内容双手奉上,请及时续费哦!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

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_管悝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4. 简述三部门...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 A、国民经济的...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2、...

若政府购买增加到 300 亿元時,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2) 该国经济达到均衡时,储蓄为多少亿元? (3) ...分析人口增长率和资本折旧率上升对稳态资本的影响,并...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1....后的收入;(4) 个 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对利 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 IS 曲线由于支出增加...

14. 如果个人储蓄增加,个人消费将按照相同的数量下降...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出口这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34....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它是整个宏观经济学 的...

华东理工大學商学院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练习二...A.所有的投入翻一番对产量绝对没有影响,因为产量是...A.增加了国民储蓄 B.降低了可贷资金供给 C.在可...

支出增加 正确答案:B 题号:15 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各种可能组合所形成的 一条...但投资大于储蓄 1、错 2、对 正确答案:1 题号:...

税收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正确答案:C 34. 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国民收入的供给...当各部门的储蓄倾向相同时,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会影响国民储蓄的规模。 A. 錯误...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与分析讨论题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出口余额的影响更大一些,自发 投资增加 10 时,净...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叺有很大作 r ...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4.宏观经济学中讲的储蓄不...(√) 2.3 总产出指标的关系与计算 1.从国内净产值到国民收入,主要是扣除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