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财,自媒体发布渠道单和渠道单有什么不同? 自媒体发布渠道单和渠道单对客户都有啥好处?

反思!P2P的这波雷潮 自媒体们是否也有责任?

近期P2P行业雷潮滚滚,似乎天天都有逾期的,跑路的,失联的,经侦的,似乎天天都有人在哭诉又雷了多少多少,在大众眼里,P2P再一次被妖魔化,一些从来不关心P2P的朋友也在朋友圈转发什么几天跑路多少家之类的新闻,当然,很多人都属于吃瓜群众,持有一种嗑着瓜子聊着天,大部分鄙视小部分同情的轻松心态。甚至可能还会有一种先知心态:你看,我就知道他们早晚会上当受骗。

然而,作为与行业息息相关的理财圈的一些自媒体公众号们呢?

有很多一些,在这场雷暴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负面作用,

这场雷暴的持续发酵,他们也功不可没啊。

来总结几种这场雷暴中的“功不可没”的自媒体类型吧。

信息爆炸时代,会抓眼球的才是真本领,好吧,我们都支持你取个好标题,

可是你为了抓眼球,就取一个能吓死人的标题,具有非常强的“误导性”,真的合适么?

2018年4月,资管新规(俗称29号文)刷屏,大家都蹭波热点,分析一下对理财圈有何影响。然后吧,就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来了:

比如啥《***资管新规,P2P投资没法玩了》、《P2P生死大劫》……

有资管业务的P2P平台本来就不多,咋你一解读,好像就奄奄一息了?

再比如最近几天,有新闻:央行称再用1到2年完成互金风险专项整治。

本来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利好吧,能够给出明确时间安排,

但被一些公众号一写,又变味了,标题叫啥《央妈点名P2P》,

光看标题还以为又有大负面了呢。

新闻,当然要越新越好。可是,有些未经求证的信息,为了抢个先多赚点流量,就不负责任的乱爆料。

比如最近总会有大V神秘兮兮地说:某20亿平台要雷啦,某H平台要完啦,到底是哪家?你猜,你猜,你猜猜猜。嗯,不错不错,猜的过程就是互动吗,又有点击又有传播又有互动,这个爆料非常成功。

一种是确实有料,分析得头头是道,证据基本也是实锤,那确实有水平。

但最可恨的偏偏另外一种无料预警型的更多。

比如每天从各大媒体社区收集一些负面,一汇总,就来个了**日预警平台,还美其名曰只是收集的不负责任的。

还有的经常预警一大堆野鸡,谁都知道那些早晚确实要雷倒,真的哪天雷掉了,哇,开心,要公布一下,他某月某日预警的啥平台,已经被他预警成功了,预警成功率多少多少。

关键还真能忽悠一批小白,啥预警名单经常还要回复或转发才能发给你,

没有最可恨,只有更可恨的,是一些P都不懂就瞎预警的,动不动就喊雷了的。比如现在很多平台退出是以债转的方式实现的,你的到期要退出,就需要有新的资金进来接盘,在形势趋紧张的时候,退出肯定需要时间,然后就会有一帮傻鸟出来喊,某某某又逾期啦,结果导致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更加不敢进入,于是退出更加慢。

近期被黑最惨的,就是QPW啦。还没问题,却被扣N个屎盆子。

经常某平台雷了,就会跳出一堆分析文章,洋洋得意:你看,我早就说这平台不行了吧,被我说中了吧。

我擦,大神,你咋不早说呢?这样很容易被说成: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的。

虽然有些还真挺有水平,扒出一条又一条的实锤,只是,您说得真得太晚了啊。就算要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咱能等到人家痛定思痛,哭完了喘口气再反思不?你这潜台词就是说:你看,这么差的台子你都上,雷了怨你太笨,这不是赤裸裸的伤口撒盐扎心吗。

有些大神真真有水平,能够从一些蛛丝马迹,扒出一系列的关联关系,这智商,不去当侦探,真的蛮浪费的。

比如扒出借款标的七拐八拐,最终还是自融的,

比如扒出老板七大姑八大姨,发现关联着一堆屎盆子公司或案件的,

比如扒出什么国资背景垃圾的,什么上市股东爆仓的,

竟然还有扒出花边新闻的,啥弄大肚子之类的。

其实我蛮喜欢看这类扒文的,确实有料有实锤。

但是,但是,您得看看时机啊,这都雷潮了,您还唯恐雷得不够多,雷了A平台,您还要说关联的还有BCDEF,我擦,这一系要是死绝,又得让多少人长歌当哭呀。

和平时期,您诛连一下,我们心里有个数,是功德,

敏感时间,您诛连一下,可能直接导致关联平台断流完蛋,这就是火上浇油啦。

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希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道路曲折一点,我们应该相互鼓劲,共同前进。非常时期,选择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的,都是鼠目寸光之举,竖子不足与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媒体发布渠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