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安装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厂家

青春是一只热铁皮屋顶上的野猫

——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

读王朔的时候,我上初一。从小我信仰的是科学主义,爱好是读不同版本的《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励志当科学家,研究恐龙化石。自然对小说是不屑的,因为虚构与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相违背。彼时的小学作文题尚逃不出一件有意义的事的范畴,于是新概念作文风劲吹时,我发现韩寒是个人才,便掉头读小说。升入初中,最大的惊喜是有了一个当时看来颇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图书馆。尽管馆藏图书大多年迈——脱落的封面用胶带与书脊相连,泛黄而残损的书页打着卷,书袋的借阅卡上一条条钢笔墨水留下的遥远记录——而且多为盗版。然而秋日午后阳光斜洒在书页上的反光连同从书缝中散发出的悠悠墨香和霉味,至今仍是我珍藏的宝贵阅读体验。

就在这样一个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读完了王朔的自选集。多年以后,当时囫囵吞下的小说情节多已忘却,唯有其中几个景象依稀在目。比如早已不记得《动物凶猛》的女主角米兰,却能够熟练记起“我”在床上对于北蓓捣鼓半天不得要领时于北蓓说,你还小,还不懂得感情。你将来要结婚,要对得起你将来的妻子--你就摸摸我吧。这句话之于我,无论过去现在,都犹如当头棒喝。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删去了这个情节,修剪拼接其他叙事主干上丛生的枝丫,同时灌注个人的生活体验。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动物凶猛》的改编剧,弗如说是姜文自取所需个人意志的投射。王朔小说的基调我读来始终是灰蒙蒙的。人物往往是双轨制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边缘人物,生活中举止放纵,道德上自我放逐。故事虽时有那个特殊年代的惊奇,描写对象本身却缺乏精神以及性格上的延展性和重塑性。而《动物凶猛》以青春期的男孩为主体,恰恰提供了叙事空间完成由男孩到男人的转变过程,这在王朔所谓“痞子文学”中显得弥足珍贵。在我看来,恰是这般青春的体验在年龄和出身均相仿的作者与导演间引发了共鸣,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打下黄色的暖色调,赋予青春毛茸茸的质感。

电影开场毛主席高瞻远瞩的大手且按下不表,扔书包的转场镜头后长大的马小军们骑车穿过夏日午后安静的小巷,掀起一层薄薄的灰尘在阳光中兴奋地做布朗运动。在举国城市人的记忆里,巷子大抵如此,且二十年内大都维持原貌——水泥路面,水泥围墙,墙角架着孤零零的水泥电线杆,往来的行人稀疏。电线杆上应该是没有各类小广告的。路面应该是看不见垃圾的(托当时经济欠发达的福)。

马小军们骑车的时候,大院门口的傻子骑着一条棍子,口眼歪斜嘴角淌着哈喇子。马小军们欢快地喊他,古伦木!傻子吃吃地回应道,欧巴。是否在我们生命曲线的早期,身边都有一位智障人士?小学同学下巴点大黑痣一枚——当时被我戏称为邪恶的标志——在班主任的半胁迫下去医院开了弱智证明,从此渐渐远离了正常的我们。是否傻子往往存在且只存在于我们记忆的早期——随着时间推移,人生的每一次筛选和洗牌,智力或学力稍差者不免被淘汰出局,更何况傻子。

除了傻子古伦木,冯小刚饰演的胡老师也堪称姜文原创人物中的神来之笔。我上小学时的教室基本维持了影片中七十年代中期课堂的原貌:日光而非日光灯是教室的主要照明来源,课桌椅由原木粗粗做成,没有贴面,表面难免沟壑丛生——垫板是必需品。黑板是木制的,书写时不会有玻璃黑板刺耳的摩擦声。教鞭往往是一管折断的米尺,可以隐藏在黑板的上沿,用于作图或者体罚学生,联合粉笔头堪称教师威权统治的帮凶。暴力机器震慑下青春期叛逆的天性兀自生长。影片中对老师出糗报以哄堂大笑和偷窥老师打尿颤心中的暗爽想必每个走过青春期的男生无不感同身受。

兄弟和女人虽是男性主题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曾有《美国往事》,又有《人民公敌》),其源头应该始自青春期。在我个人的生命体验里,即使抛开家长和校方一贯反对早恋态度之强硬,两者在早期往往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除非是男生群体中能一呼百应,啸聚成群的小头目——成熟骁勇出手阔绰而且往往长得不赖——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于我人生的某一阶段,或者说人生的某一阶段我活在他人的阴影下。所以影片中的一伙男生中永远只有形象最高大象征权威的刘忆苦带着女孩(又名“拍婆子”),其他人就只有插科打诨哗众取宠的份——所谓大哥和小弟的差别。在弟兄间粗糙豪迈的友谊中,对异性情感上细腻的痴恋是会受到嘲讽和贬低的,所以只好装作满不在乎并以征服者或占有者的姿态出现,也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兄弟的崇拜。马小军对米兰的臆想便是两种矛盾调和的产物:马斯卡尼《乡村骑士》的间奏曲如沐浴在阳光中盘旋回荡,温婉和煦而略带哀伤,是少年思春的真实写照,构成米兰的主题;兄弟间欢聚或外出查架的背景音乐则是轰轰烈烈甚至荡气回肠的革命歌曲,充满英雄主义气概,令人热血沸腾。两者交织而成屋顶合唱的一出戏,并在忘情歌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达到高潮。

然而马小军的这番美好臆想很快就被自己推翻。两者间的冲突从此不可避免地暴露甚至蔓延。对异性粗鄙无理的嘲弄只是男孩无力而拙劣的挣扎。雨夜马小军如一只发情的野猫想要宣泄原始的本能,凄厉的叫声撕破风雨直冲天际。黄昏时分夕阳西照下马小军在北京西洋建筑群屋顶上如野猫般小心翼翼穿梭徘徊守候的身影犹在眼前,此时却恍如隔世。最终马小军选择用肉体上的征服和侵占毁灭从而取代之前对异性可望不可即的忐忑。在导演的安排下,失败了。

泳池中他重新游向过去无间的兄弟和曾经迷恋的女人乞求宽恕和救赎,却一次次被粗暴地踢回池底,直到耗尽气力而放弃,浮尸般躺在水中央,四周空无一人。

成年后意气风发在加长的豪华车里举杯欢庆时,没人明白究竟从哪一刻起我们成了现在的模样。但对于马小军来说,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大概就是经历过起起伏伏的阵痛,最终浮出水面的瞬间完成的。

从读王朔起,我便对北京心驰神往,一如我痴迷于追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光怪陆离——西方反战情绪下孕育出的嬉皮士运动,披头士和鲍勃迪伦方兴未艾,滚石异军突起,而神秘的东方则集体进行着另一种疯狂。现实中的诸多束缚与禁锢虽然也曾让我憧憬马小军们恣意青春的生活,但我深知同样的故事并非能够发生在每一个人的青葱岁月,如与王朔姜文同时代的我的父母,勤劳朴实,安分守己地生活在江南小镇。骚乱年代下的自由自在是如此奢侈而遥远。

影片的色调在马小军们长大后转成了黑白,似乎在暗示那段青春的一去不复返。突然,傻子古伦木骑着棍子出现在镜头中。马小军们兴奋地挥手喊道,古伦木,古伦木。傻子古伦木拖着棍子健步如飞,鄙夷地看着他们,狠狠地说,傻逼。

暖暖的声光静静流淌,竟然在最后霜冷长河般发出了最强音。

谨以此文保佑我还没出成绩的一门课。

}
  • 本片描述出身贫寒的南部地主身患重病不久于世,他的两个性格相反的儿子布雷克和古柏带着媳妇参加他六十五岁的生日聚会。古柏是一位律师并管理大笔产业;弟弟布雷克却因为自己误会老友致使他自杀身亡,并怪其妻与挚友有染,不与其同房,成为大嫂的笑柄并无法接管产业。其实布雷克也不想继承产业,因为他觉得世上一切都很虚伪,但经过贤妻玛姬的激励以及伯父的开导,他才开始了解生活的意义,因而全家最终各得其所。

}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皮屋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