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家的设计标志哪家好

今天分享的是大宝同学在其微信公号:大宝的设计私语录(cenferdesign)发表的一篇文章《一个好LOGO的自我修养》,文章教你如何审视和评判一款LOGO,了解规则和方法,才能创造优秀和经典。

如何评判一款LOGO?

被史蒂夫.乔布斯称作天才的美国设计大师Paul Rand 保罗·兰德(1914年8月15日 – 1996年11月26日)曾提出过关于LOGO优秀与否的7个标准,几十年下来无论时代流行和审美如何变化,这几个标准依然十分受用。

(*保罗·兰德也出现在当年经典的Think different广告宣传系列里,1986年著名的天价LOGO NeXT的设计者就是保罗·兰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关于他和乔布斯在当年设计这款LOGO的时候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流传。)


保罗·兰德所提出的基础性标准概念为:

简洁性、独特性、可视性、适应性、可记忆性、普适性,以及能做到经典不过时。

做个拆分,我们详细聊聊这几个标准。

苹果自上而下把所有用户触及到和触及不到的产品观念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入人心。把这个时代的产品和设计观重新刷新了一遍。而简洁理念从来都不只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简洁的目的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便于记忆和方便应用。我们都会对复杂的事物排斥,简洁的事物即便没打动你,但也相对容易接受。近些年,国际大品牌分分进行品牌升级,大部分的做法都是在保持过往品牌调性和辨识度的基础上简化、简化、简化,也让其更富个这个时代的审美观。


会不会像网友们最后推测的那样接着简化放大成一个绿点呢?我们拭目以待。


大众汽车近60年的LOGO演变过程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


凯迪拉克2014年重新优化了过去的LOGO,让其更加的简洁,压扁了整体造型,乍一看觉得有些不舒服,但是在应用场景下,这款略扁平的LOGO更加的现代,更有科技感。用凯迪拉克执行设计总监安德烈·史密斯的话就是,新徽章造型更加符合现有汽车设计,也是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人文观的体现。


我们最熟悉不过的QQ,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现在使用的版本优化了企鹅的体型,让它变得更加的纤瘦,设计团队的同事也说调整了企鹅的视觉角度,从略带俯视变成了平视,让其图形更加的几何化,你怎么看?

独特性是LOGO自身气质的体现。做到简洁或许不难,但如何让简单的图形更具气质就要考验设计的能力了。

在众多企业品牌LOGO里面,我最喜欢的三个LOGO是(仅是个人喜好):奔驰、NIKE和优衣库(优衣库LOGO可以放后面说)。

奔驰和NIKE,每个人对其图形的理解可能各有不同,但这两个LOGO却代表了他们各自领域里极其鲜明的行业和内容属性。更有趣的是当年NIKE的标志设计并非出自什么名家的大手笔,而是由一位名不见经传、名叫戴维逊的学生所设计,据说设计费只用了35美元,但戴维逊也估不到如此的设计竟然成为了一代经典。我记得很早之前看到的一个关于标志认知价值排行榜里,NIKE的标志被列为当代最伟大的LOGO,因为他足够的简洁,“对号”也是全世界人民都可以理解的寓意:正确、肯定、认可这类积极向上的意思。

关于奔驰三叉星的历史,网上很容易搜得到,但是无论什么阶层,都能从奔驰LOGO上挖掘出和汽车相关的如:轮子、方向盘,甚至转动之类的意思。而且,英文对照的中文谐音翻译“奔驰”也和产品特质有着巧妙的结合。当然,历史上奔驰这个“三叉星”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表现了戴姆勒本人在海、路、空各领域发展的抱负...(这是真的吗...)

可视性是LOGO本身具备在日常和复杂环境下的可辨识度。再怎么设计优美又富有内涵的LOGO在日常使用的时候辨识度不够也会对传达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优衣库的LOGO即便没有那么有故事性,似乎设计上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却是我喜欢的LOGO之一的原因。


在复杂的环境下,通过设定精密的使用规范及安全范围,红白映衬下让整体视觉传达鲜明、强烈。当然,三分设计七分延展,延展设计的优质与否也直接影响品牌的气质。

相对来说,图形越几何化、元素越纯粹、颜色越聚焦的LOGO,它物理空间的适应性就越强。对比椭圆形,圆形的适应性更强,对比多边形、多角图形,正方形就更好用。因为这类图形更加的周正和对称。在使用过程中居于任何场景里面临风险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还是说回奔驰的LOGO。它除了在使用手册,广告宣传外,更多的是在产品中正名。比如:

车身中的使用(部分场景下)


在这些特殊且复杂的场景下,奔驰LOGO甚至不用任何辅助图形就能完美的应对和使用,相比其他品牌的LOGO,确实“高级”了不少。

比如我也比较喜欢的丰田汽车,它的LOGO在使用场景下就不如奔驰那样巧妙:


我故意找了一个真实的照片,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丰田企业的老板,即便产品在“休息”状态下,也还是希望LOGO的展示能够是理想状态,稳定,平衡,肯定不是如图那样“歪着”,但这种状态却没办法避免。有人肯定说,奔驰的LOGO也会出现旋转的状态啊,但绝对对称的几何图形旋转不会失去整体的平衡,减损LOGO展示时的形象落差。

好歹丰田的LOGO在设计之初就是这样:椭圆外观内有几何图形样式。很多汽车品牌LOGO本就是字母的设计,使用时又有诸多的不变,所以只能套个边框,比如:


我相信如果不考虑使用场景的话,设计师绝不会套这么个无意义的椭圆。

还有起亚汽车的“椭圆环”。都是使用场景下的考虑和妥协。


在计算机界面里,颜色的选用基本不太受限,可以随意选用艳丽、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色值。但一个LOGO的使用场景不仅仅只局限在屏幕的界面里。还会应用在更多场景比如:印刷物、实体标志物、延展物料等等......在各种材质的选用和环境展示应用中,很多颜色和精密度就没办法还原设计中的要求,有的只能做些妥协,而有的只能做很多复杂场景下的考虑和改变。


刚才说了很多一个好的汽车LOGO下的考虑。有人会说圆型LOGO在汽车领域里是好用一些,宝马也是圆的,难道不好吗?

抛开美学层面的考虑,每个人喜好有差,我来轻易评判哪个更加优秀肯定会被另一方的支持者喷。从可视性原则来判断的话,宝马的LOGO就远逊于奔驰了。


首先,三种颜色组合,配合字母BMW和图形在广告应用上就会有辨识度不够清晰的风险,考虑到辨识度的问题,为宝马设计VI体系的设计师就做了这样的处理方式:


LOGO和广告语豆油固定的比例的白底衬托,设定了严格的安全范围,算是解决了在和颜色相近的场景下区分度不足的问题,但是只能算是妥协方案吧。

材质选用和色值偏差风险。在印刷物等实体应用过程中,颜色越多,可能出现的偏色风险就越大,制作实体产品的材质选用也会存在偏差风险。奔驰车标上一个金属电镀工艺就能解决的问题宝马还要考虑颜色是否会有偏差,用什么工艺来做喷涂这个颜色,什么工艺做出来更耐用等等...

总知,还是一简打天下,无论是用户感知,还是使用和制作商的选择,简洁都是一把犀利的武器。

常规来说,我们触及率越多的事物,我们对他的记忆性就越高。当我们提到可口可乐,会想到活力动感的红色和白色丝带状的字母。说到苹果我们会想到干净简洁的场景下一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LOGO......

可记忆性是可以通过长时间品牌的推广积累奠定的。如上说的品牌都是日复一日优秀的广告行销和产品口碑积累下来的。而LOGO既是最终品牌奠定的基石,也是最顶端受益符号的拥有者。但不见得反复的广告积累就一定能让LOGO强化到消费者心目中。比如当年漫天遍野的脑白金广告轰炸,你肯定能想到蓝色的盒子,两个动漫老人家。LOGO是什么颜色、什么质感、有什么设计上的特殊记忆点?


有些公司,LOGO的优劣决定产品的气质,而有些品牌就会忽略,你怎么看待LOGO,LOGO就怎么回应你。

图形越简洁,它的包容性就越高,但包含的信息含量可能会降低。

普适性高的LOGO会尽可能站在更多、更广泛的人群视角来提炼概念和进行设计,直接举例来说:

万科LOGO的三个时代:


相比较前两代LOGO,除了时代属性以外(粗狂,力量等当时的流行表现特征)最新一代的LOGO更趋近于国际化的表现方式:突出英文、简化图形,与国外品牌合作的时候,联合LOGO也不会有太多违和感。用万科自己说的话“新标与国际主流设计接轨,线条字体清新柔和,表明万科将以更细致、更谦卑的姿态贴近客户。换标是公司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联想的新LOGO也是这个套路,摆脱过去粗狂和力量感,更趋近于现代国际化的表现方式。当然,当大家都趋同于这样的表现方式就会让LOGO的个性略显不足,就好像是直接用了某款字体。


经典的定义应该是不受时代文化、审美和人群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积累越发凸显价值。如果能跟随一个百年或是几十年大企业成长而不受时代左右设计一款LOGO,那绝对算得上经典。

我脑海里冒出的是这几款LOGO,算是我认为比较经典的:


路易威登标诞生于1986年


诞生于20世纪30、40年代(快接近百年的LOGO)中文表示是香港设计大师陈幼坚设计的,相比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那经常调整的LOGO离经典就差的太远了。


1980年由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的,算的上中国企业里经典LOGO之首了。


IBM以前的LOGO比较繁琐,1956年,Thomas J. Watson决定开始IBM的新时代,他大胆的改变了标志,新的标志看起来更加牢固更加有时代感。文章开始提到的保罗·兰德在设计上添加了横纹,打破了原有固定的字体,在IBM大力的宣传下推向了全世界,也沿用至今。

当然,还有上面提到过的NIKE,虽然经历过几个演变过程,但基本视觉没有大的改变。和苹果一样,第一版没有专业的人士进行设计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在简化、简化、简化...


投入使用25年之后,标志性的“对号”极具辨识度。

想必你也会联想到你心目中觉得具备“经典”特质的logo吧。

国内还有一个“任性”的互联网企业,LOGO从诞生之初到现也一直没有改变过,因为创始人对这款LOGO有相当大的情节在里面,甚至连LOGO中细小的不对称也保留了下来,这就是:

但算不算得上经典,大家心理都有着各自的答案。

一个好LOGO的自我修养,除了外在美学层面以外,更多且平凡的作用是日常使用过程中传达企业品牌理念,强化在用户中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减少或是规避使用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能够做到尽量的日久弥新,就是一个好LOGO该做的事。

}

南山logo设计哪家好 企业的vi设计涵盖方方面面,除了常规的logo、品牌等,还要实体的应用设计。应用设计是基础设计的展开设计和运用,它必须以基础设计风格为指导,在运用中应严格遵循企业基本要素的规范组合,不可随意改动。

但在越来越多的品牌LOGO、企业LOGO中,消费者凭什么关注你的LOGO呢。这里不讨论产品的质量问题、品牌故事及历史问题、宣传推广的创意问题。只单纯讨论LOGO本身。那就是具有情感识别的LOGO更易被关注。

简单而具体的说,就是让消费者从LOGO中可以感受到点什么,比如信赖、清新、友好、快乐、稳重、创新、高档、安全、美好、环保等等。

为什么餐饮行业LOGO多用红、黄为主色。这是因为这两种颜色或者这两种颜色的混和色能给人带来亲切、温馨、食欲等情绪。电商类网站LOGO也多用红、橙这些的颜色,是因为红色在消费中也给人一种价格低廉、实惠的情绪。如淘 宝、京东及其他淘客网站等大多如此。但如果是做奢侈品行业的LOGO,就需要用金色、黑色、深色系等给人稳重、品质、严谨的色彩了。

除了LOGO的色彩会带给人情感,需要严谨的选择。LOGO的图形元素了也同样需要情感表达。例如肯德基LOGO中创始人形象,看起来是个亲切的外国老大爷。看到这个LOGO就会产生一种放心、安全、可靠的感觉。而同样经营内容的麦当劳则给消费者快乐、时尚、明快的感受。本质的讲,虽然这两家遍布全球的快餐品牌,经营的产品区别并不大,但是却因为品牌形象带给人的情感不同,拥有固定的品牌拥趸,而不是陷于同质化的恶性竟争。

SMILEBRAND提供品牌战略、设计策略、品牌设计、商业摄影、影视广告等各类创意服务,涉及领域包含连锁类餐饮、政府机构、消费电子、时尚快消、教育金融、建筑地产、投资咨询等行业,为众多品牌实现商业价值。如深圳市检察院、深圳纪检委、深圳前海廉政监督局、深圳市公安局、华侨城集团、广核、万科、华为、广和律师事务所、北大软银投资、崔福哥餐饮连锁、蒙祥原餐饮连锁等。

SMILEBRAND(微笑品牌)成立10年,拥有众多媒体合作历史中带来的特色资源,开发出了一些特色媒体组合,所以能为企业提供具有微笑特色的“品牌亮相落地”的品牌策略实效解决方案。客户的品牌创建与重塑往往始于微笑的品牌策略与设计,因此微笑对客户品牌的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一致性,更能节省沟通成本。

微笑品牌公司的VI一直是引领行业的标准,微笑是国内少见的拥有VI研发团队的品牌公司,并有强大的世界VI数据库支持,知道做VI的关键点,团队式VI作业,注重设计流程管理,更细的岗位分工/达到“微笑VI深度”(每个设计均有详细的说明,做到量体裁衣,以精准的时效性与落地性享誉业界。)

既然中小企业做VI是必须的,那怎么才能设计好一套优 秀的VI呢?又怎么尽量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又能找到好的设计服务商呢? 这是所有中小企业关心的问题。作为企业决策者,需要了解以下两点:

第 一、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产品或者服务的核心优势等企业核心问题,并能准确而清晰的向设计公司表述。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而不是随便的交给属下员工去负责沟通。企业VI是企业产品、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对外形象。VI对于企业,如同婚姻对于人,假手与人是会乱套的。

第二、选择一家具有创新力的设计公司是重要的,不要图便宜,但也不要迷 信大公司。便宜的只会以模版程序化的设计去敷衍,胖子非给穿个小衣服,大脚非给穿个小鞋,便宜一时,折磨一世;大公司调研的是市场,扶植的是行业领军企业,至不济也得是中坚企业。一套高深莫测的理念硬套在中小企业身上,正如让小孩子抡大锤,未伤人先伤己。

第三、严格按照已经确定好的VI系统标准,来执行日常物料的设计及广告宣传资料的设计等。否则,以上无意义。很遗憾,我见过60%的客户并没有按VI标准执行日常设计。第 一是缺乏对标准的坚持;第二是企业内部并没有专人负责监督执行;第三是执行标准有时候会增加成本;第四是缺乏VI规范与应用设计冲突的处理机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计标志哪家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