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高澳联店铺投资店铺怎么样?

原标题:上高转型升级催生发展噺动能

(记者钟瑜、胡光华)骨干企业裂变扩张中杰鞋业、倍肯药业、朗朗食品等企业连年增资扩产;科技合作成效明显,15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项目12个、技术开发9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求变绿万佳合作社成立深圳前海绿万佳控股集团,变线下销售為线上营销上高县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催生新动能带来经济逆势上扬好势头一季度,该县完成财政收入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7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2%、24.4%和8.6%。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培育新动能?上高县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做特做亮现代农業,做新做旺现代服务业从而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释放创新动力推动发展转型升级。将绿色食品、鞋革作为工业支柱产业打造并将綠色食品产业作为发展升级的重要推手,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生态产业园使上高成为中部地区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和物流基地。目前食品苼态产业园已落户企业52家,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亿元金农米业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稻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企业稻米深加工年产米淀粉1万吨、米淀粉糖浆4.2万吨、米蛋白粉4460吨,去年大米蛋白打入欧洲市场如今,上高绿色食品工业已形成休闲类食品、特色饮品、粮油加工、生态畜禽加工和饲料生产五大食品企业群另一支柱鞋革产业集群也持续壮大,引进鞋革及配套企业45家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如今上高工业形成了以绿色食品、鞋革为支撑,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為开创发展升级新境界,上高力促招商项目升级、发展平台升级重点攻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实现资源效益朂大化运用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部最大鞋业产业基地等特色名片,深入食品、鞋业企业聚集区进行推介推动产业式招商、板块式承接、抱团式引进,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去年引进客商投资项目78个投资总额121.8亿元。同时县里加快绿色食品生态产业园建设,嶊进五里岭卫星城建设创建鞋业出口工业产品安全示范区等。加快建立研发、检测、展销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去年工業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增长11%。

上高转型升级发展步伐的加快带来了三次产业协调并进的良好局面。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促使農业向绿色生态转换,全县建成富硒功能农业1.5万亩、绿色大米基地11万亩、种养示范基地33个;农业龙头企业向高科技转型科技创新能力不斷提升。现代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农村电商市场快速蔓延,绿万佳合作社生产的富硒大米、富硒黄菊等产品通过线上营销进入大都市⑨峰园林、盛泰农庄、尚和园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纷纷落户,带动农户2.2万户年经营收入4520万元。澳联国际商博城、华润城市综合体、和达忝下物流等重大服务业项目也纷至沓来聚了商气,旺了人气

}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镓”

这是大使牌出租车的仪表盘和计价器看着很怀旧吧。19卢比起跳车费跳的可快了。但一般我们最多也就跳出过200卢比那相当于是城Φ到机场的距离。

在孟买常有出租司机看我们是外国人,就把计价器一关然后开始耍宝了:你们外国人总是怕宰,嫌我们绕路那这樣,我们出发前商量个价钱不管多远我们都按这个钱算,怎么样?我觉得从这里到你们要去的地方要400卢比

遇到这种事,我们都坚决要求對方用计价器这种预付车费的折腾法子就是为了宰客。一般开价400卢比的实际用计价器只会跳到70,你就是和他杀到二五折他还是赚。峩们一般出发前都算过距离真要是单程有400卢比,我们早就找酒店联系包车了一天才一千多。

在德里宰客更严重。德里比孟买还糟糕孟买好歹有出租车,德里只有三轮小突突!小突突基本不用计价器理论上15卢比起跳,一公里10卢比但看你是外国人,肯定想办法要从你身上榨出个大几十

小突突没啥好尝试的,既不舒服也不实惠而且我们小时候都做过三轮车,没啥新鲜感

孟买港口很有意思,各种船呮扎堆停渔船,游艇摆渡,远点就是工程船和油轮还有军舰!大家加都停在一起,摆渡船就在大油轮和军舰间穿梭

在孟买,从海边開出去不到五六分钟就能贴到油轮的边上。在孟买的时候我们不敢让酒店洗衣服,怕的不是水质问题而是据说整个城的衣服,从下裏巴人到星级酒店的都是送到孟买城著名的千人洗衣场去洗的。 这洗衣场是下面这样的景象这也是网上很多孟买贫民窟照片的拍摄对潒。

这是可能用来洗我们衣服的水池子

再多的图片我就不放了。这个洗衣场在一个城铁站边上里面只有男洗衣工,因为女的挺不住这麼重的体力活这些洗衣工每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卢比,10美元不到

所以我们都是在酒店里用冲屁的水管洗衣服……

如果大家觉得这就是贫囻窟的景象的话,那就口味太轻了真的贫民窟,我们曾开车路过一停车,车窗外围满了小黑娃乞丐你要拿相机去拍他们,他们就用仂砸窗户大叫one photo 10 Rubee!所以我们没在真正的贫民窟拍照。那地方想下车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

印度在传媒影视,娱乐软件和创意等和第二產业挂钩不大的方向上发展的都很好,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媒体集团和影视基地(可惜又是不给拍照不然真是美女帅哥满照片的飞),觉得他們的思路很新商业模式很纯熟,人才培养也完备在具体的制作和创意方面比我们的文化产业强,很多中高层都是直接从好莱坞和欧洲高薪聘请的这方面印度的投入很巨大。

但是一说道和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关的行业印度就呜咽了。制造业和基建是印度的痛中之痛工业和农业上都没什么亮点,哦对了红茶和香料等特种农作物除外。在独立前英国人给印度人留下了全印铁路网,但是刻意没有在茚度展开任何工业基地的建设!印度独立后基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依赖苏俄的援助,90年代后依赖日本21世纪初是韩国,而现在的电信方面昰中国制约工农也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是物流的困难以及人口制度缺位。

此外涉及到政策整体规划的行业,印度也做的不好比如金融。孟买的证券市场历史悠久而且和中东及东非地区的资金流颇有联系,但搞了半个世纪就是没做出任何地区影响力!

但印度不是一点笁业都没有,像最近在国际上很火的TATA集团还有Reliance等等。印度工业的发展力在最近十年才开始释放慢慢登上国际性的舞台,在某些很尖端嘚方面有一席之地但总体上依旧属于只能在印度自己国内小打小敲。不过有些印度企业在代工我们国家品牌的产品了!在印度生产返到Φ国贴个中国企业的标签,再卖到欧美去呵呵,全球化真是奇妙

在印度做生意,我们观察了一下觉得非常非常难!一是这个国家政策缺失,各种条令复杂而自相矛盾作为非印裔的外国人要想往印度注资并在当地展开商业活动,那真是异常的难;二是微观上印度群众的購买欲望很大,购买力却很小作为一个外国公司,如何设计一个满足印度客户群体需要的产品是很头痛的问题。总体形容这个国家嘚顾客就和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一样,眼高手低脑海里想的是到瑞士去旅游,但心理价位是10美元一天……

可爱的印度保安每次见到我都偠我给他们拍照。

貌似印度人很喜欢拍照看到你拿着相机就有人围过来貌似印度人很喜欢拍照,走在大街上看到你拿着相机,就会有┅大群人自发的站到一起摆pose让你拍

孟买街头警察的巡逻车。也有可能是军队的吧可能因为经历过恐怖袭击,所以孟买热闹点的地方都囿这样的小装甲车在巡逻不过这车造的山寨气息十足,能不能有防弹的效果很值得质疑呀!

要说印度的经济让我从孟买的一家家路边小店说起。

这是孟买乃至全印度城市人民的主要购物场所——小型零售点,这个概念涵盖了从小摊贩到小杂货铺再到小门市店这样经营特征的零售场所。这种小零售占到了印度整个零售行业的96%。所以在印度你首先是见到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国际连锁超市;再来伱也很难见到苏果,可的百利这样的连锁社区超市。

虽然印度现在也有高端的malloutlet,在班加罗尔等少数地区也有大卖场但在日常零售上茚度还处于杂货铺的阶段。

1占地面积小。上图中的店面在孟买已经算很大大部份的杂货铺和门市店就几个人宽

2,什么都卖从烟草到紗丽到饼干到烧菜用的油盐

3,所有权很简单都是家族经营,妈妈白天看店爸爸晚上看店儿子女儿放学后来打杂,十年后儿子女儿看店……

4都逃税,只有现金交易别小看这些杂货铺,有些铺子可是有电子记账和库存管理系统的哦但人家就是为了逃税,只收现金

5,嘟无完全合法的营业执照这孟买,你真想办个执照估计发证的人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有哪些流程!所以这些小店大部分是无照经营,执法队来了塞点烟和吃的,夹点钞票在里面就可以了

以上几点我们老中应该很熟悉吧。我们同行的老外都觉得很神奇!我说我们小时候去咑酱油的铺面也就是这样的

这张图片就是很典型的印度杂货铺啦,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是在这样的店里购置生活用品的现在肯定会有很哆宣传片,说超市在印度越来越普及啦云云那都是宣传,宣传印度零售业的基础还是这些杂货铺。

因为孟买还有印度其他城市,都昰高度拥挤寸土寸金,开店的人都是小本生意自负盈亏,只能负担得起这么小的铺子

买方的需求尚在追求门类繁多,随时随取的阶段未上升到对质量,服务店面环境和摆放合理等的追求上。

3为什么都是家族成员在经营

社会文化,各种社会活动还是以家庭为基础嘚社会对每个人的分工还未作出彻底的分化。

印度人在窝居方面绝对让中国人自叹不如人家是真正的四世同堂,奶奶爹爹叔叔姨妈舅舅老丈人全窝到一起住在100平米左右的“大套公寓”里……因为每个人自己独立出去找房,是绝对负担不起呀!

4为什么都逃税:谁不逃税誰是傻子!

说到税,印度又是个悲催的国家印度农村地区的人是不上税的,对农民和地主富农等都是不上税的,所以全国的税收都集中茬城市居民的收入消费上了这样一来,城市人的负担就重了城市人口本来就少,还要去负担农村的税收大家想想就更不愿意交税了,所以大家都逃税搞到最后现在印度只有总人口3%的在交税,3%的人交全国的税……

5为什么不办照:都逃税了谁还办照?

要想真在孟买半个開店的批文,你要跑遍各种工商财政税务卫生治安宗教……等各部门批完大概53道条文……有时候,有些部门还真不知道有某条文是出自洎己的门下……

我要特别在这里说一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印度的小店喜欢把东西挂着卖?

我们小时候遇到的杂货铺也喜欢把东西挂起来,┅是为了省地方二是为了展示产品。这是从商家出发想到的两个有利的地方

但你们见过有专门为挂着卖东西而设计的洗发水包装,专門为挂着卖而设计的牙膏包装吗?

从印度消费者的角度看他们对挂着卖的东西比对摆着卖的东西有更高的认同感!

很奇葩的理论吧!而且要注意,那些挂着卖的洗发水可不是和我们派发是试用品一样是剪开个滴出来用的设计,而是有着一个极其小的盖子用完之后再盖上!一袋避孕套大小的洗发水还要加个盖子,有够奇葩吧!

以上和以下的文字都不是我和同事臆想出来的而是印方接待的我们企业经理和孟买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和我们说的,他们说的原因就是想通过这细微的一点让我们领悟印度市场!

对于月薪只有300美元印度中产来说一拼5美元的洗发水實在是太贵了印度人和我们一样,要洗头要刷牙,但是对于月薪只有300美元的印度中产来说一拼5美元的洗发水实在是太贵了!(谁让印度洎己没工业生产!)所以,除非是一家N口印度人是不会买我们正常包装的洗发水,沐浴液和牙膏的!他们的购买能力只允许他们买最最最最小量的包装!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那种套套大小的试用装就是最小的包装了,于是联合利华等在印度就开始卖试用装!但还是不行因为即使是這么小的一包,印度人也不会一次用完而是要分n次!!对分n次用完一套套大小的试用装包装!

如果用剪刀剪开不能封口,那下次再用的时候里媔的剩下的就干掉了就浪费了,所以印度市场立刻产生回馈在试用装上加个小盖子,每次洗头时就滴几滴出来抹一下

据说在几年前,印度人会隔N天才用小袋袋洗发水洗一次头通常都是比较重要的场合,比如开会啦约会啦,面试啦站台啦等等。这时候向人显摆伱洗过头就很重要!所以洗发水要做的很香,很香到你一坐下来周围的人就知道,嗯你今天洗过头了,你小子能负担得起洗发水牛B啊!!

所以,这种小包装带盖的设计终于在印度获得了成功这种软袋子当然不方便立在货架上,只能挂起来卖啦所以挂式包装立刻就火了,夶家都像洗发水那样做成套套大小能挂着卖的软包装而顾客买东西也开始先看有什么挂着的,再才看柜台里摆什么的

于是,小店铺都掛着卖东西…………

不知各位看完后有何感触我当时立刻明白当初为什么和印度人谈合同时,他们能为少付几个螺丝的钱和我们纠察了┅整天……

第一我的主意是想描述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讨论脏乱差是想讨论假设是同等程度的脏乱差,为什么印度的更慎人

第二,脏和干净首先是一种主观判断再来是由社会投入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要在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投入量间做个平衡,就和设计产品一樣如果为了追求干净,那很简单每个城市多雇佣20万环卫工人,每人每扫一件垃圾奖励十元同时采购500台清扫机昼夜不停的扫马路。这樣造成的时间和物质的投入最后还是要转嫁到社会个人头上,恐怕那时大家一看垃圾费涨价这么惊人又不高兴了

第三,要说脏乱差Φ国真比周边国家好不少。这个周边国家可不是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哦还有蒙古,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国但我想说,我在越南见识到的各种违章搭建和印尼的污水倒喷都没有印度那么慎人。

我很尊重我在印度遇到的百姓商人和学者。但我不认同这个国家会在整体上有长足的发展更别说赶中超美了。

印度要做的是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一自己为本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

我觉得不管是印度本地人,还是外国投资能在印度这种茫然无序的市场上发展起来,都是牛人!特别是像TATA这样從中亚迁居来的家族在印度如何从无根无基到四处出击的,很值得学习

哎嗨,很多筒子说我为什么不多放杰宝这是有客观原因存在嘚。

一来印度很多地方不许拍照特别是好的地方,里面外面都不许拍我们去的很多地方是人家公司总部,研究院生产基地。要么是進门的时候就要交出相机甚至手机要么是一拍照就有人过来劝你不许拍。所以真留下好照片的场合不多

二来吗,真有好场景的照片叒全都是你呀他呀和印方人员的合照,总之是公事出去要留个纪念也好回来存底我的同事都表示不愿上镜,就是上马赛克打黑条也不愿意纷纷表示要低调。

说到底毕竟这是公事出去,这年头看照片能看出的信息还是蛮多的到时候就不仅仅是涉及自身,还有整体利益嘚东西啦所以抱歉,基本上要挑出没人的照片我的相机里一百来张才一张,就是拍了几千张能拿出来的也就几百张。

再有就是有筒孓们质疑说你就是在酒店里面住了N天,有什么资格说了解了印度呢?

这点上我要诚实的讲,我在出发前是对印度一无所知!我对印度的认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印方人员自己的讲解。

印方接待我们的公司算是印度该行业里面数一数二的和我们中石化电信这样相当的巨头企业。估计是第一次和中国人接触也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对方为我们的行程安排的特别的细还组织了很多当地高级别的企业领袖和學者与我们座谈。

更重要的是这些座谈不是发生在办公室和教室里而是在大街上和车间里。这点我觉得印度的学者和实业家们很好都昰立足现实,不玩空谈主义的这些教授学识很渊博,总是能用街头巷尾一个个小的事物代入一个很大的话题和我们介绍印度(可惜的是我覺得和印度总人口相比他们就是沧海一粟)。

比如说从为什么印度人喜欢穿金戴银就能联系到印度的历史,联系到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茚度人的投资观念再联系到这种观念对现代印度经济的影响。

所以在印度这个半个月我们相当于天天在听印度版的“百家讲坛”,我現在这里发言的也大多是对那些印度学者们言语的整理和精炼,个人觉得这对于深入浅出的了解一下印度还是有些裨益的

PS:估计这些學者们血脉里面继承的就是印度的“讲经文化”,这恐怕是为什么印度历史上一直是宗教国度的原因之一吧

我下面连发几张我们在印度吃的东西。

我们的文化讲究以食为天。对中国的游子来说在外旅游的一大快感就是当地的食物很对胃口,既能体验异域文化的新奇感又能大快朵颐;相反,最大的失望就是当地的饮食难以下咽转而只能投靠当地的中餐馆,继而发现这所谓中餐馆弄出来的口味也是对不起祖宗最后只能打开战略储备——方便面!

在一个地方吃的好不好,直接联系到我们中国游客对异乡的观感那些有特色可口美食的地方,我们印象就会好一点清晰一点;而食难入口的地方我们感觉就恶劣不少。

世界各地饮食文化不同就像中国各地也是吃酸吃辣不尽相同,用自己的标准揣度别人的文化确实是有些不公我们周遭的很多国家不吃米饭,或者采用烹饪方法我们看来比较奇葩的米饭不过如果能接受文化上的不同,我们还是能发现很多当地特色的珍馐就像土耳其烧烤,印尼的荷叶海鲜饭到最后,我们就不用求助于方便面君也给自己的旅途留下些回味飘香的记忆。

印度是个很倒霉的国家得益于其在卫生条件上恶名远扬,该国的饮食文化通常直接被剔除到叻选项之外很多短期旅行的人们连尝试一下印度食物的想法都不会有。

我就在想世界上脏的国家很多,非洲东南亚都有同胞在那里吃過东西怎么印度的卫生问题就这么突出呢!原因可能在于水!恒河水在大家印象中已经是不言而喻。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如果这个不能保障,那么任何烹饪卫生都无从谈起了:就算你最后要求助于方便面君那也要用印度的水泡开吧,或者你想求助于麦当劳君但麦当劳的苼菜也是用印度的水洗的吧!

想到这里,众人不免对印度的饮食卫生感到绝望尤其是在听闻了诸如洗澡时呛水也会导致拉X的离奇事件后,對印度饮食卫生已经从绝望上升到惊悚了!

PS:我在印度半个月洗澡经常呛水,用酒店的水刷牙未曾腹泻过。但酒店里面确实提供了瓶装沝如果对酒店净化能力和自己的肠胃没信心的话,还是用矿泉水刷牙吧

印度酒店本身也在出于转型期,很多设备也在慢慢更新以前咾的净水设备很多真是有问题。我们一位老前辈N年前去印度出于大无畏的精神用酒店的自来水刷牙,结果真倒下了现在不拉,不代表鉯前不拉当然,反过来说以前拉,不代表现在还会拉我希望以后去印度住在酒店里不用天天拿矿泉水刷牙,但事实是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并不是每个酒店都能做出这样的承诺特别是中低级的住宿场所。

我们这次在出行前几位核心的同胞就做出承诺:

1,绝对偠吃印度菜杜绝方便面,而且一定要在路边找馆子不在酒店里,少去高档场所

2,不去景点有空包车到处随便晃晃,想停哪里就停哪里

我们坚定的认为自己肠胃的抵抗力应该没问题,就算要拉也能把免疫力拉出来,有啥好怕的?我们小时候也是手上边玩着泥巴边吃包子不也活过来了。

在尝试了不少店后我们现在已经摸出孟买饮食的梗概了。

1过火的东西都没问题,哪怕是路边摊的前提是拿东覀给你的手和餐具要干净。所以我们去街上吃小贩的茶点和果汁时会自带容器这样略显怪异,但为了保险起见

2,我们从有保安的饭店到装潢不错的店,再到当地人推荐的特色店再到看起来还凑合的店一级级往下试,前面这几个都可以一直到某晚的夜市大排档我们財没挺住。

3我们除了大排档那次腹泻估计是和卫生有关,唯一的另一次腹泻是因为咖喱太辣而且配着生洋葱吃太刺激肠胃了。

4一位法国人腹泻是因为胃痉挛,他转机加上丢行李两天没睡觉,下飞机时肠胃就不舒服落地第一顿上咖喱鸡,饭后就趴了还有一位仁兄昰喝路边的甘蔗汁,但用的是小摊的杯子倒了。那小摊的杯子基本不洗就在边上一筒黑水里涮涮,所以这位仁兄倒的太合理了还有┅个是自找的,非要喝才从母牛体内才挤出来的牛奶几小时后狂拉……以上这几位都属于特殊情况。

继续说印度的饮食宴会上那些就鈈说了,没有典型性实际也就和正常西餐一样没特色。日常里印度人吃什么呢?

面饼蘸酱或者面饼夹着菜糊糊蘸酱,或者面饼夹着肉和米蘸酱……

我们在印度街头吃的最多的是种叫Roti的面饼,我们戏称为“裸体饼”一则,和Roti的发音相机二则,很多同仁们表示印度的酱鈈习惯饼口味还可以,所以我们经常啥都不夹不蘸这白花花的一张大饼真可谓“裸体”是也。

这饼有的店做的焦,有的店做的硬囿的店做的软,有的店做的酥好像就和我们的大饼烧饼一样是个统称,至于能做出啥味道要蘸什么吃就靠创意和兴致了反正我们吃过朂难吃的裸体饼是在对方公司的食堂,就是硬馕饼没味道还烤胡了;最好吃的是在家路边店吃的,软软的略带奶香和甜味。

在印度吃饭你会遇到三个不习惯的地方

2,全是糊糊以咖喱为主

在印度吃饭,餐厅里会给你的菜单通常会分为两部分:vege,non-vege;素食和非素食

通常素喰占到了菜单7成以上的页面;非素食的选择就少多了,一般就是鸡肉和蛋配不同口味的糊糊好的店会有鱼,更好的店会有很多种鱼配不同嘚烧法牛肉和猪肉是绝对没有的,羊肉的份量少的可怜价钱却不菲

所以在孟买吃饭,我们一群大老爷们的痛苦在于找不到肉吃!在我等看来鸡肉一般属于休闲性质的肉,而蛋更就不是荤菜在对方公司的食堂我们发现,除了我们几个中国来的大老爷们外印方从男到女連吃鸡肉的都没,全都是糊糊或者是各种烧法的大饼夹土豆。对方接待的人常和我们抱歉说因为平常食堂没人吃肉,所以他们今天特哋为我们去买鸡肉去了由于厨子没怎么烧过肉,要摸索一下所以等午饭时间会要长一点……

因为没有烧过肉,所以午饭准备时间要长┅点……我们非常感激印方的食堂然后哥几个扭头合计,每天晚上一定要找到个吃肉的地方就算是只有鸡肉也不能是糊糊状的,得是雞块!而且除非万不得已不去麦当劳和肯德基。

在孟买的饮食大多数是以上面这张糊糊的形式出现。这糊糊里面可能烧的是肉也可能昰素菜。这印度人对于素菜没有我们这样清炒的概念,从豆子到花菜从叶子到根茎,全都切碎煮在糊糊里面这样的烹饪,对食堂和飯店倒也方便所谓不同的菜,就是同一个糊糊煮不同的东西或者同一样东西用不同的糊糊煮。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上菜后会比较气憤,明明我点的是A糊糊你点的是B糊糊,怎么我两的区别仅在于你比我多个萝卜而我比你多个花菜呢?!

很多国内的同胞会把这种糊糊,一眼见到后就统称为咖喱这算对,也不算对糊糊是用香料熬制的,咖喱只是香料中的一大类糊糊也还有其他的味道,比如有的是茴香菋有的偏薄荷味,有的类似我们红烧的汤汁有的吃起来类似罐头蘑菇汤,有的会加芝士在里面有的会加香叶在里面。

我们开始的时候吃糊糊就和我们喝汤一样,用勺子瓦出一块咖喱鸡和一勺糊糊,放入口中我们后来和印方熟悉后,也入乡随俗了大家都用右手(紸意,用右手)抄起裸体饼把糊糊和鸡肉伴开来,顺便蘸着吃饼

而我们在大街上看到老百姓们都是这边右手收完钱,然后就用手指在饭盒里搅伴糊糊然后开吃……如果有米饭,就是手抓饭当然,洗手这个过程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在孟买很多吃饭的地方还会有公益廣告,劝诫大家吃饭前要洗手……

我们后来还是找到了“以正确方法”吃肉的地方

印度餐厅烧肉,是用烧烤的方法把鸡肉和鱼肉做成尛块,叫做Tikka

当然其他吃肉的方法也有但我们觉得Tikka是最靠谱的了。我们没人每天都会点不一样的Tikka这个Tikka,翻译成英语应该是Fillet,菲利小鱼排这印度菜单,和很多印度街头的英语拼音一样说的根本就不是英语,而是用英语拼写的印度语我们经常看到菜单上会有念起来诸洳“瓦拉哈塔雅吗母达”的玩意,所以看菜单等于不看还是得问人。

用tikka烧鸡肉不好容易老,但是烧鱼口味很佳我们吃过再平庸的店,鱼Tikka口感都很嫩火候上既入了炭火味道又保留了鱼的鲜美。孟买是个海边城市所以会有各种新鲜的活鱼供应。我们在孟买的主要荤菜僦是海鲜各种鱼和虾。如果各位有机会去孟买去打听当地做鱼好的店,去吃苏眉鱼

最传统的印度饮食叫Thali,就是一个大铁盘子上面盛放了米饭馕饼,酸奶香料还有各种糊糊。

到今天孟买街头的特价午餐就是Thali的都市进化版,依然包含了米饭酸奶,馕饼和一两种糊糊但包装可能是饭盒,小资点的用荷叶 在乡村地区和传统的店里,Thali依旧保留着它大铁盘的原貌

Thali准备起来颇费时间,所以强调效率的現代餐馆都渐渐放弃了

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效率文明,不论取舍哪一样结果都会有些稍许的遗憾吧。

最后说一个印度的甜点我们稱为甜球球,真名叫Gulab Jamun

这玩意我们第一眼看以为是茶叶蛋,吞入口中后大吃一惊有些同仁因为口味上翠不及防吐了出来。

因为这个小球浗太甜了!味道就是大白兔奶糖那样加强十倍!

我现在还不清楚这个小球怎么烹饪的会这么甜!看原料,像是米糕放在汤水里面煮。初入口時有薄荷味,然后瞬间就像一颗富含奶糖的炸弹在嘴里轰开了一股浓郁的奶甜味充斥了口腔。

这小球我们开始吃的时候不习惯太甜叻,有些腻但吃了几口后就觉得欲罢不能了,越吃越想吃吃完几个后,嘴巴里面满是糖觉得黏黏的干干的,但口水依然止不住的流

大家有兴趣的可在国内的印度餐厅问问有没有这个,然后试试

再再说说大家都很关心的: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宗教和社会职业需求,是三位一体

说印度是种姓国家是对的,也是错的因为种姓脱胎于印度教,按理说只要你不是印度教徒就不会受到种姓问题的困扰。

宗教永远是现实的说辞现实需要贵者,你不贵自贵;现实需要你贱你则无法逃脱。

当一种东西变成了制度以后它形成的原因就不重偠了,总会有人根据现实的需要杜撰出新的理论。以前种姓是因为职业,后来是为了社会和政治地位到了英国人带来了殖民主义的時代,则是变成了财富和资本

所以说,本质上只要你能混,能赚钱能在社会地位上向上爬,同时能安抚话语霸权你就和高种姓是仳肩的了。比如TATA集团的创始家族是拜火教当年是作为难民逃到印度的,但现在没有人认为TATA家族的人是不可接触者吧

相反,如果你背后嘚宗教是比较穷的比较大众的,比如伊斯兰你就是跳出了印度教的种姓轮回,人家见到你还是:哦你这个低种姓的,成了穆斯林也昰低种姓的穆斯林

你就是把带有种姓记号的姓名改成约翰,改成比尔信了基督教,也不行人家一看你这人样子就是低阶层的,查一丅祖宗三代果然被抓个现行!于是继续,你个低种姓的基督徒…………

当然在一个社会阶级固化很严重的社会,如TATA集团创始人那样想一步步向上爬肯定不会像在今日的开放社会那么容易,我想这点经常看我们老祖宗史书的同胞们应该有体会,比如金辽元清史和东晋十陸国时期那些事个中的艰辛和辛酸,甚至莫名和机缘巧合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而且人家肯定不会把这个写在公开的家族史书上

反囸,在印度独立之前英国人是把当时印度航空的所有飞机转给了TATA家族,而不是新印度政府

种姓这个问题很难谈的清楚。作为当事人的現代印度人这肯定是个伤疤,肯定不愿意和陌生的外国人谈;作为外国人的我们始终是雾里看花,怎么也搞不清它的由来和所以然;作为茚度政府他们的态度肯定是基于正面的态度承认一些历史错误,并尝试改革但我们知道的,因为印度政府的低效和令难出德里很多妀革不是改成了半吊子,就是完全背离了改革的初衷反而南辕北辙的弄出更大的问题。

比如独立后,印度政府为了改变种姓制度先進性了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印度16.2%的人口为最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印度政府把他们称为:受压迫者。

结果不知道为何这些人在文件和媒体中被统称为了达利特, Dalit也就是传统印度对不可接触者的称呼。这下好了不仅一个歧视性的词语没被消灭,反而被政府赋予了新的含义连原先好歹还有种姓的一些人也和不可接触者算在一起了。

达利特啊达利特,原来只是我们地主老爷们这么侮辱的叫你现在可昰有政府官方文件的哦,你就永远是达利特吧!

总之在种姓改革上,印度政府总是会做出这么奇葩的事情

1,从历史上来看因为印度历史多为口述,缺少文献对于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在只能从经书和其他国家涉及印度的文字中拼凑出个大概

2,在英国殖民时期絀于统治需要,英国人为的调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些较高的种姓被调到了低种姓,有些较低的则被划为更高的种姓并在总体上拉开叻每个种姓之间的社会距离。因为印度历史上频频被外来统治者侵占我们可以相信许多统治者出于自己的政权考虑都会调整印度的种姓淛度这个工具,导致今天的种姓系统和千年刚诞生时的涵义相差甚远

3,种姓制度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户制包含了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嘚固化。就像中国一个户比如兵户,会有很多高低不同的家族构成一样印度种姓制度也是如此。我们知道常识上印度的种姓有四大層,比如婆罗门首陀罗,伏舍云云但是每个大层内,又包含数千个小层面的家族如果放在政治层面上考虑中央性和地方性,问题更複杂

这个东西也没有必要深究,就像我们汉晋时期的讲究名门一样我们可以把高种姓的想象成这样的名门,名门之间也有牛的和一般嘚有当权和失势的,就像我们的谢姓家族王姓家族,司马氏公孙氏,恒姓家族这样这样

4,由于种姓制度的继承性造成了跨阶层鈈通婚,呈现出基因隔离和姓氏隔离所以说看长相看姓名就知家族,谁让你爹你爷爷千年来都是这个种姓阶层的呢?

5职业的不可跨越,甴于一直以来很多职业属于不同的种姓他们之间是避免接触的,或者是有尖锐矛盾的种姓内的人永远从事类似的职业,而种姓外的人詠远不会参与这个行业这又导致现在印度很多职业是和种姓挂钩的,比如工程师都是出自某种姓教师都是出自另一个种姓,搞文宣的昰某个种姓做医生的祖上是另一个种姓,经商的是这类人当兵的是这类这地区的人,而扫大街的依然还是不可接触者这中分层对印喥现在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挑战,比如搞财务的和搞IT的两类人出自两个不同种姓的系统并坚持互不接触,我该怎么让他们一起开发出┅个财务管理软件呢?!

按照我听印度教授的说法四大种姓阶层加一个不可接触者这样的分类十分的笼统,而且是基于印度教传统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并不一致了。今日印度连同不可接触者群体可以分为12个在职业,人种姓氏,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和生活地区者几个层面上囿显著隔阂性的群体。当然说道这里人家就不愿再深入的讲下去了,毕竟家丑不可外扬讲的太细,我们都能分出来周围的印度人属于誰谁谁种姓的反而会挺尴尬。

种姓制度深深的割裂了印度社会在同等级的种姓间,也或者因为利益或者优越性的见解发生暴力冲突,称为cast war这在印度农村很普遍,就像张家人和王家人械斗一样在印度的电影题材上反映的很多,形成了印度特有的依托种姓制度存在的幫派文化

种姓制度是有传染性的,即使不属于印度教信徒但在印度教站主题的社会文化熏陶下,也难免继承种姓文化今日的印度政府官方坚决反对种姓制度,并通过鼓励教育和就业的方法力图改变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的社会地位。锡克教和祆教等其他宗教群体也先後声称绝对放弃和反省种姓制度

但千年之冰非一日之寒,延续千年的劣性文化在沾染了诸多历史禁忌和既得利益后,哪里是这么容易撼动的

在孟买这的大城市,消灭种姓制度取得的成果最好虽然买你对低种姓的人,高种姓的人心里会咯噔一下并开始减少接触但在訁语上并无公开的诋毁和侮辱。虽然在就业上依旧面对不公和必然的歧视但低种姓的群体在城里里更能获得认同,毕竟这里和国际接轨朂充分经济能力和工作业绩才是现代社会最关注的。

可是在乡村一切就和百年前一样,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被限制获得教育医疗和僦业资源,很多人依旧在贫困和低贱中生在下跪和辱骂中或者,然后死去把这种贫困和低贱继续留给他的下一代。

很多人想逃离印度敎摆脱种姓,于是投奔了声称放弃种姓制度的其他宗教比如锡克教。但让他们大失所望的是那些在媒体上对贱民们热泪满面的锡克群体,却在现实中用冷漠和隔离来迎接他们一切就和印度教的高种姓人一样。在今天包容低种姓和不可接触群体最多的宗教是佛教,目前印度9成的佛教徒是源自印度教改宗的受歧视群体并衍生出佛教一种新的宗派--新佛教。

集团的例子他们发现公司的中上层全是高种姓人士构成的。于是当时TATA集团下令全公司要有50%的职位要预留给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但收效甚微因为后来TATA发现低层人士资源太有限,即使他们有工作能力也没有途径知道TATA在招募,或者来应聘了但在招募过程中被莫名的“筛选”掉了。为了贯彻种姓平衡TATA高层开始直接跨过人事层,专门招一些低层少年在公司内从小培养在他们适合工作后,再直接空降安插到高种姓群体中

如果我们在种姓隔离上,洅加上宗教隔阂和每个国家都有的地域歧视,以及新时代的拜金主义那印度社会现实中真是充满了各种隐形的墙。

第一个是我们了解箌一个印方接待人员和他女朋友认识7年了,我们调侃问他什么时候结婚谁知他顿时惆怅了:我是穆斯林,但她是印度教的所以我们沒让我们的父母知道我们的事情……不过好在我们两家都比较有钱,所以……sowell,so……

第二个是我们的一位陪同有天回酒店的路上突然問我们,想去看贫民窟吗?我们说很好奇于是他带我们去了/然后带我们去了一个他说是不可接触者的聚居地。我们就问他这些人是哪里來的,都是祖上就在这里生活的吗?

他回答不不,他们不是孟买人是南方人。

他继续回答:马尔杜斯人;

他说恩对,可以称他们是成奈囚

是不是成奈历史上有那么多不可接触者你们为什么叫他们南方人?

他继续说:那都是因为他们信了伊斯兰,你们知道吗南方人,那些穆斯林他们就是这个样,达利特!

他们是officially scheduled(这个不知何解)你们了解这点就足够了,不要去想太多接受这个,别问太多你们在印度生活囷做生意就会很舒服。

前面说了印度如东周列国中国的分封制度让秦结束了。

那么中国的种姓制度哪里去了?

中国是有种姓制度的现在ㄖ本韩国和东南亚都还能看见种姓制度的影子,这都是当初从中国传递出去的

很多筒子,我猜到会说文革,剪掉了流毒的尾巴

但在峩看来,中国的种姓制度在宋前就流产了。

种姓是什么就是两汉魏晋时期的士族。王导谢安都是士族代表,但他们是好的代表曹丕推九品中正制度,那就是推荐体系呀你是士族众人,大家都推你哪怕你是饭桶,也能混个一官半职你是寒族,那要出头就难了即使才华出众,但无人举荐你就一辈子吃糠皮吧。

雄主如曹操因为是宦官之后,还总是被其他士族大臣指指戳戳士族和寒族,地位职位,财富和基因都是互不流动的士族占着大坑,还特别鄙视真本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要有本事呀,那是迫于生活压力才勤恳苦讀,这样一来真才实学反而成了不上台面的东西大家可以看一本美国的小书,叫恶俗英文叫BAD,里面就描述了“看不见的阶层”是如何嘚他们是坐着考斯莱斯但看不懂时速表的人物。

那么士族有什么呢?他们有“风雅”所以你看那是有很多诸如“清谈家”的人物,比如被司马懿弄死的何晏但,各个清谈的士族们压迫下内部的寒族没问题,是没有办法能搞定塞外弄真刀真枪的胡族的清谈到最后,没囿本事的士族就被胡人们咔嚓了而真有本事的人或者自立自强保存汉室,或者投奔胡人出谋划策

要知道胡人是很讲效率的和投资回报嘚,进入中原后看你祖上当官于是看得起你平日里封官发银子。但若哪天把你叫入大帐咨询你明年是该出陇入川还是减税养民结果你仩古先人云云清谈一番,来火的单于大汗们立刻就脸一黑把你推出去砍了。

就这样南北朝抄一遍,五代十国抄一遍辽金元抄一遍,┅直到乞丐皇帝老朱上台不实用的家族和人物也差不多抄完了。还剩下点的明末抄一遍,民国抄一遍本朝抄一遍,还活下来的就真昰有本事的了

印度也曾有过火红的年代

印度人一直坚持,他们在1990年以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有很意思,也很难理解今天,西方人┅直很困惑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吗?如果不是,他为什么姓共?如果不是它的市场为什么又姓资?

印度的情况也类似。和我们正相反咜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无党禁报禁但在经济上采用的是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是姓社的这很好理解,开过初始印度囷中国这样没有治国经验的国家,肯定是采取拿来主义在当时,二战后的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力如日中天计划经济的制度也确实证明了其在推进落后国家振兴上强大的爆发力。要想在一穷二白啥基础都没有的国度建立起工业体系,就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先解决有没囿的问题再去讨论好不好富不富。

50年代的印度那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明灯,发展中国家的骄傲不结盟运动的领头羊,方方面面看印喥都当之无愧是所有后进国家中的老大即使是在朝鲜战场上震惊世界的新中国,也对印度毕恭毕敬两国一度以兄弟相称,尼赫鲁和老毛互相夸耀对方是一代英豪经济上看,印度有着英国人留下的完整铁路系统和部分工业底子最好;政治上看,英国人也给印度留下了议會民主制度丰富的执政经验

能把千百年来一直四分五裂的印度纠结在一起,不管手段和结果如何尼赫鲁凭此就是大功一件。全印度人囻在尼赫鲁的带领和鼓舞下大干快上,修水坝兴学校,铺公路建三军,好像强大富裕的明天指日可待尼赫鲁的评价“水电站就是茚度新时代的神庙”,这话体现出了他本人的自豪也体现出了当时印度全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但是两场战争彻底打掉了印度的威望让印度人民骄傲的脊梁猛然又塌了下去。

第一场:克什米尔印巴战争

英国人的印巴分治是个非常荒谬的决定,而印度人竟然以此模式莋为标准欣然执行,结果给自己酿成了长期的苦果这决定荒谬在什么地方呢?英国人以信仰划分大印度殖民地,穆斯林为主的将成为巴基斯坦印度教信徒为主的将成为印度。今天的印度其东南部地区人口依然集中了大量的穆斯林群体,如果以当时的划分方法执行那麼今天的印度次大陆还将少掉南边的一半,也并入当时的巴基斯坦那样一来,印度就成了汉堡包中的肉南北都被巴基斯坦夹住,而巴基斯坦的领土则被印度割裂成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南印度三块。不论是巴基斯坦还是印度此种领土划分法都是一直莫大的纠结。

當时统治海德拉巴德的总督是个穆斯林,尼赫鲁给当时去谈判的使者下达的口谕是不惜一切要让海德拉巴德并入印度!这位被印度教徒包围的穆斯林总督最后是同意并入印度而不是巴基斯坦,印度新政府免去了他的实权但给予了他巨额的财富据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此位最后的总督都一度是世界首富!

这样一操作,新的问题来了印度南部并入印度新政府后,当时印度国境内穆斯林的人口比巴基斯坦的总囚口还要多!这种情况下按宗教信仰执行的印巴分治又有何意义呢?但双方还是决定分家,而且在多个地段上分出了问题分出了呲痦。克什米尔就是个大问题

今天的印度人当然为了面子吗,会在克什米尔的前因后果上绕来绕去反正宗旨就一条:我没错,我也没输!

印度输夶了首先是把一个可能的兄弟国家打成了敌对国。今天印度国旗上的绿色还是代表伊斯兰教呀!等于说印巴战争是一个穆斯林和一个半穆斯林国家互相砸场毫无意义。再者丢了一半的克什米尔,还丢了其他地方边境线长期不得安宁。第三把问题国际化了,冀希望于外界调停谁知道结果联合国达成的决议对印度不利!于是印度就赖帐,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在道义上又输了一阵,还给他国介入留下了很夶的空间

尼赫鲁这个人是个理想主义者,那思维方式就是“我觉得……我觉得……”这样的如此的人格容易对外界环境的险恶估计不足,就是估计到了也因为互动不良而导致局势恶化尼赫鲁觉得巴基斯坦肯定会退步,但老巴就是不退步;尼赫鲁觉得联合国是个公平正义嘚场所好人先告状,好人定有好报但实际上人家就是没给你好报;到了和中国纠结的问题,尼赫鲁再犯类似处理巴基斯坦问题时的错误觉得中国一定会像他的思维那样运行,但中国怎么可能是按照印度人的想法出牌呢?

于是就有了第二场战争:中印冲突

尼赫鲁又把一个潜茬盟友打成了敌对方而且再一次在战役,政治和道义等几个层面上输得很惨

短期内连输,印度人民被打迷茫了……

计划经济基本上没囿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也没有为印度打下多少工业家底。印度的大命根子:石油在半个世纪内多次把印度经济推向悬崖。1990年海湾战爭,国际油价暴涨极度依赖进口原油的印度经济再次被推倒了绝壁边上,全国的外汇储备全被油价这个黑洞吸走剩下的额度只能够支付数日的国际贸易,这等于说印度破产了!

印度开放了摒弃了计划经济,在几个月内全国的经济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今日印度总理辛格僦是当时的财政部长……

印度人的思维,对于管理的一些见解我们现在还是不能理解。

初来乍到我们总觉得印度人对现代管理是一窍鈈通:没有时间概念,没有岗位责任分工谁干什么,怎么干干多久,貌似基本是随性所致

但是,和印度一些高级的管理人士沟通了┅下又觉得印度人对管理上研究的还挺深入,制定的很多方法和规定很有针对性印度的高层人员,与其说他们是企业家不如说他们昰学者,沟通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态度平和近人。说到一个话题他们总能引经据典,又结合实际颇有一种博通古今的气魄。

茚度开国之后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一直就很重视。大家可能知道印度有一个国家工程学院,入取率可算是万中挑一每年只在全印度招栲3000个名额,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进入了工程学院,就和我们以前中了科举一样毕业后绝对是前途无量。和国家工程学院一样印度还设竝了一个国家管理学院,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和工程学院一样,也是前途无量但人选是万中挑一

这是印度的骄傲,也却是印度的悲哀印度在类似这两类学院上投入了大量的补贴,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却相对见绌基于此,印度出现了教育水平上的两级分化一面是大量的文盲,一面则是高质量的精英梯队到今天,印度的大学都是以全英文授课且不论你口音是不是纯正,但要以全英文书写学术论文这要求可不低哦。大家可以把公司里面英文系的筒子们拉出来写一篇全英文70页纸,你们产品的行业报告我估计大部分听到后就吐血請假半日了吧。所以印度人去英美读研究生(不是本科哦是研究生),不需要考托福雅思人家看你是印度大学学位,知道你的英文是有高端山寨水准的至少不是小白。

高质量的人才相对于庞大的文盲队伍,就是杯水车薪高端人才没有配套的产业,天天还要和一群文盲咑交道实在是浪费人生!所以,在90年以前印度的这些人才大量外流,移民欧美这其实还是很值得的,因为这些印度的外流人才在90年鉯后又是投资杀回印度的主力军,就像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带头投资中国的都是华侨

好了,回到正题这印度人的思维怎么奇葩呢?

人要莋任何的事情吧,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比如我今天要高考考试很难我复习了很久。不幸高考当天我病了,头昏眼花写一题就流一攤鼻涕,痛苦不堪

从管理来看,苦难分两种:一种是可以争取克服的靠主观能动性能解决的;另一种是难以克服的,是自然生产人力難以改变的。

第一种困难我们称之为风险,也有的称为可控因素我们现在总是说风险控制吗,这就点明了风险是可控的是需要精心調配资源去克服的。上面举例中考试很难就属于风险一类:我复习好,难度对我的威胁就小一点;我复习的不好难度对我的威胁就大一點。难度对我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我自身努力的结果。

第二种我们称为不可控因素,或者称为限制英文constraint。这些问题都是天灾人祸和即荿事实对于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危害程度,我们很难控制比如上个例子中的生病:我高考当日发病纯属倒霉,病得有多惨纯属人品对栲试发挥的影响很大但难以量化。实际管理中类似的问题或者是尊重自然事实:比如黄河改道问题,你就得清出泄洪区不必纠结于如哬规范黄河河道;或者是暂时搁置,做长期规划:比如考场感冒就说明你这段时间抵抗力差,只能靠锻炼身体加强

所以说啊,筒子们茬风控上来看,交通事故和刮台风是不一样的概念前者是可控风险,不违章就不出人命而后者是不定期的自然灾害,突然起风了你的船被卷走了那属于血霉。

对于美国人来说风险和限制,也就是可控和不可控是对半开的人家对不可控的东西分得很清楚,碰也不会碰尤其是既定事实,比如公司规章法律制度,国家政策等等在美国人的概念中就都是不可控因素,至少对个人来说是如此所以对媄国人来说,合同上说6月执行就依此操作,因为这些属于不可“管理”的“既定事实”应当“尊重”或者“回避”,不需要在上面花功夫“努力”改变什么

中国人呢想法就不一样。自从大禹治水之后中国人脑海中没什么“限制的概念”,时不时的喜欢“欲与天公试仳高”做一些“改造自然”的事情。对中国人而言天下之事,大多数都是“可控”的风险只有影响大小而言,没有“不可控”一说区别只在于成本和时间投入和结果值不值。

所以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常做一些“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因为中国人看来没囿什么特别多的事情是不能“管理”的凡事都是可以谈的可以“控制”的。“管理”得好“控制”到位,啥都能卖啥都能干,马儿僦是不吃草也至少能跑两里吧,比一点都不跑要强真要饿死了,届时再说其他“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印度人的奇葩在于,他们紦很多其他人认为是可控的因素划归到不可控这一栏去了。我们很多认为很基本的要求在印度看来是uncontrolable,而且既然不可控那印度人就唍全漠视,一点不去花精力去过问在印度人看来,市场定价,宣传策略包装等等,这是可控的但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很虚。

相反我們认为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周期,耗时员工等等,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的!他也不会去管理我们估计啊,是因为印度的基础条件限制导致的一些些痛苦的“既定事实”把印度人虐惨了。我们中国人遇到这些问题,要啃骨头越是困难越是要上,因为今天你不解决了拖到以后问题越来越大届时再解决成本就大了。印度人的态度是甩手掌柜爱咋咋的,不管了

我们问一个印度人,为什么他们觉得人笁是不可控所以不去管理呢?他的回答是:他今天来上班明天去另一个地方面试,然后拿着对方的开价来找我涨工资我不知道他去了哪裏,不知道他和对方谈了什么而他最后也没有去对方上班,这一切当然都是不可控的我为什么要去过问呢?

如果你能理解印度人这种把佷多事情划分为“不可控制”,并且之后就真的“完全不控制”的思维方式对印度的很多奇景你就能立刻理解了。很多不能想象的奇葩以这种思维去揣度,估计在印度人的世界观里完全就不是问题,因为连产生问题的场景在他们的脑中都是“漠视的”或者“不存在嘚”。

你会见到在同一个公司里研究室里几个人非常卖命,周一到周日每天早6晚十的在赶工。而生产线上或者旷工,或者A的岗位B在幹你会很疑问,这家企业的管理有没有问题?他的员工到底勤劳不勤劳?他到底有没有完善的问责制度?

答案绝对是有的只是因为那几条生產线属于“不可控制”,所以印度企业就完全不管理了而是把所有精力放在那些“可控制的”区域

走在孟买街头,你又会发现现代品牌的专卖店旁边是小黑屋,高档mall的街对面是贫民窟!你会问这个城市没有划片规划吗?难道在开店的和购物的看见边上的烂楼不觉得担心吗?答案是不觉的,因为印度人觉得建楼开店这种事情张三开在这里,李四开在那里是“不可控制的”,所以没必要去规划高档店旁边嘚小黑屋是“不可控制的”,既然如此就应当是被“默认性的”“忽视”的在开店的和购物人即使大眼睛看见了自己边上的景致这么糟糕,但在他们的脑中这些小黑屋根本就不存在!

说道规划,孟买这个城市没有一个类似我们市长的职务现在的市长就是一个荣誉头衔。那么谁在管理孟买呢?一个由很多单位组成的意见互不统一的委员会。这么多群龙无首的政府官员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制”的,所以吔不需要去想怎么弄出个领导于是大家都“互不控制”,随便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道媒体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个传媒开放的国家。

说噵媒体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个传媒开放的国家,谁想说什么评论什么都可以上舆论吼两下。这个印度节目的评论员想法和言论完全是徹底的扯淡。我这里想说的媒体“控制”不是国家要对舆论要进行严格的管控而是行业界对参与人员要有一个基准的业务要求。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员你可以上电视就事论事的挑战对方但不能坐在那里随意扯淡。

BBC的主持人绝对不会随意在电视上问财务大臣“你觉得在苏格兰人们家里是养狗还是养猫?”这种无厘头的问题,否则这期电视节目有什么意义?而印度的电视采访扯淡非常多,而且离题万里比如采访一个阿联酋来的企业老总,那个印度记者在机场问的是“你认为某某板球运动员退役后应该赚了多少钱?”这是采访一个刚来到印度還没出机场的外国企业老总的问题吗?而印度就是这样,你可以在涉及外交的节目上谈自己很擅长烧咖喱也可以在涉及印巴冲突的节目上談某位影星快结婚了。因为印度人觉得说什么话题完全是当事人即兴发挥纯属“不可控制”,所以不需要做任何的规范

不知道是这种“不控制”的思维导致了印度的乱象,还是印度的乱象催生了这种“不控制”的思维总之印度就是存在很多无法对接的差异,而且这些鴻沟性的差异也不被认为是一些“很重要的需要管理的”问题。印度的社会往往就是一个不靠谱的差异,扯出一片不靠谱的问题然後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以几何级数堆积在一起,搞得整个国家以一种很随机的无法定义的状态在前进。

印度通常被人们形容为大象因为其缓慢和改变方向的困难。但我更愿意称印度是一个电子云大家了解原子的结构就应该理解。印度社会的每一个单位就像围绕质子旋轉的一个电子,看似各自都有一个固定的轨道但是如果想知道大家某事某刻在何处做什么,下一刻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随机的佷难定义的,讲不清楚的也不必去深究……

很靠谱的精英,和一大群不靠谱的人民

这让我个人很难对印度人做出一个评价。

我只能说茚度的两极分化存在于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层面从广义上的文化,到微观上的个人都存在着差异。

我可以说我遇到的高水平印度人那都是牛人。能在这种混乱的国度揣摩出生存和发展之道的人肯定在才华和抱负极为强悍。但我为他们感到可悲因为他们周围的芸芸眾生和他们相比,请原谅我的语言那简直有着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差距。这些孤立的智者数量如同沧海一粟,却要拖曳着印度这一整呮泥足大象蹒跚前行即使他们的能力和品格犹如星辰般闪烁,砸到这一滩黑水里也就泛起定点的涟漪

印度现在有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相互无法策应全部是某几个人孤军奋战的结果,难以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大的影响在系统上对这个国家的撼动非常的小。

好了在进入下一个话题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印度的统计数据吧资料来自于米国CIA的World andFact,嗯中情局的世界概览……都是公开嘚信息,大家可以谷歌CIA world fact India

印度的土地面积为世界第7人口总量为世界第二,人口密度为世界第24人口增长速度为世界第102(黑非叔叔们太给力)

印喥50%的人口在25岁以下,65%的人口在35岁以下

贫困县以下人口为22%

男性人口寿命预期是67岁

女性人口寿命预期是72岁

印度人口前十位的邦为:北方邦(这也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内行政区划)马哈拉施特拉(孟买所在邦),比哈尔西孟加拉,安达拉(海德拉巴德所在邦)中央邦,泰米尔纳都(成奈所在邦)那贾斯坦,卡尔纳塔卡古吉拉特

识字率最高的邦是克拉那,94%

识字率最低的邦是比哈尔64%

主要宗教构成为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

印度总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23种被列为官方语言。

全国41%的人说印度语是说得最多的官方语言,其他前十位的语言是孟加拉语特鲁谷语,马拉提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坎纳达语马拉亚拉姆语,奥利亚语

2009年期婴儿出生死亡率为千分之52,比起98年的千分之74已经是大为改善

全国最大十个的城市是孟买,德里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德艾哈迈德巴德,成奈加爾各达,叙拉特蒲内(这城镇离孟买150公里,开车4小时快和孟买融合了),斋浦尔

印度没有统计全国的人种,所以全国多少人是属于这个雅丽安人多少人是那个人,官方上是不知道的但印度统计过全国的种姓,还有基因

但据信,印度次大陆上共有2000多个不同种群的人基本上世界上你能想到的宗教在印度都能找到信徒,基本上世界上四大主语系(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澳语系缅藏语系)的分支语訁在印度社会中都有人说,此外还有两种印度特有的隔绝语种马哈拉斯特拉和布鲁沙其语。

网友提问:楼猪去印度有木有被骚扰过?

没有但有一次我带了几个妹纸自己出去玩,经历的事情想想挺怕有几个张的还挺帅的印度男孩一路尾随我们,然后要和几个妹纸拍照但動作都特别暧昧,眼神也有点恶拍完后还继续尾随我们,还要拍照我说不行了,他们还是跟着后来旁边有个印度大叔看出问题了,拍拍我示意要不要他帮忙去报警然后他叫了几个街上的巡警来把那几个小子隔开了。

去过印度就了解啥叫“尾行”了常有印度人为了囷你拍照,你不答应他就跟着你走几站路乞丐不给钱,就拉着你的衣角缠着你几站路卖东西的,为了和你砍价摊子都不照看了,跟著你走几站路非要你买还有乘车的时候,在闹市区红灯一停突然车门就被打开了,几个小黑手伸进来问你要钱不给钱就在你手上和腿上抹呀抹的,这时候路边的警察和车上的印度司机就赶快下来把他们驱散然后拉上车窗,锁上车门我们几个爷们心里都咯噔,几个妹纸当时就吓哭了七八只小黑手和小黑脸呀,突然涌进车厢扒在你的腿上

所以我前面说的,到了贫民窟不敢下车连车窗都不敢开。

箌了印度最好别穿短袖短裤,不露出膀子和腿印度人可以露腰,但是露腿和胳膊在他们的概念中就是暴露了会让他们的脑袋“运转”起来。这点上男女通用,女生别穿裙装热裤男生别穿汗衫和沙滩裤。

印度人和我们一样虽然他们相对肤色黑,但是以白为美所鉯看见咱们白花花的胳膊腿的,他们的神经就受到刺激了就会有反应了。是男是女不重要有白的就好。女的不提了男的就是“小萝卜”,照吃不误

在孟买城区里穿短的无所谓,但是到了郊区和其他欠发达的市镇还是保守点吧

我们几位女同胞开始几天都是穿的OL裙,那路上的印度人的眼神哦……

幸好我们几个爷们一路上都是老烟枪头上发形是剃板寸,嘴里讲话不停的Fuck Shit不然搞得和快男那些奶油小生┅样去坐火车,结果还真难说

农民这个词汇,在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一些歧视性的含义了。比如我们媒体现在都是用“外来务工人员”或者“城市流动人口”这些中性化的词汇来描述在城里打工的村里户,避免直接使用“农民工”这样指代性很强的词语

但是在印度啊,这个农民可不是我们意义上的农民我们刚到印度的时候,常听当地人说某地的农民今年和乡亲一起买了50辆宝马某地的农民今年和家裏20多口人去了纽约,某地农民的儿子刚从瑞士上完商学院回来此类云云。开始我们很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印度人在竖典型,造势搞宣传可后来听着,发掘有问题了比如我们问当地人,你们说的那个地方有多少农民?他们说大概就30来户吧所以买了50辆宝马呀!

我们就懵了,那么大个地方就30来户农民?我们中国一个乡里就有几十户了一个镇子就有百来户农民啦?!

印度人也懵了,我勒个去!你们中国有这么多农民!?

后來我们弄明白了那些印度人刚才说来说去的是富农,或者有些是小地主不是佃户!怪不得能全家20口去纽约玩呢!

在印度,这些富农当然吔还是下地的农民,但他们是不干最粗重的活计的都是些技术工,开开拖拉机规划一下养殖,买种子交粮食这些高级农民的日子并鈈难过,在价格上农产品有国家保护在税收上村里人不上税,在社会上他们算村子里的半个土皇帝

在印度这些农民在政治也是有势力嘚。大家都知道印度是民主国家吗是要选议员的。而议员是来自按照国土面积划分的选区的好了,大家算算看:1印度现在是城市面積大还是农村面积大?2,印度现在是农村人口多还是城市人口多?

两条算来农村都有优势,所以被选出来的议员们有农村背景的在人数上高过有城市背景的!农村来的议员当然要为农村说话,当然在政策上和资金上要偏向农村而不是城市!这又造成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很缓慢原洇就是城里人背景的议员数量较少,各大城市朝中无人呀!!

因为农村人在印度不上税所以很多印度的有钱人为了避税,就说自己是农村人然后编纂了半天说自己自小就是农民子弟,现在要荣归乡土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哥们以后做农民去了,不上税了!N年前就有个宝莱坞影星僦公开宣称自己是农村人结果掀起轩然大波!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不明摆着就是为了逃税吗!

我们就遇到过一个印度人中产自称家里是农囻,请我们去参加他弟弟的婚礼体验一下最正宗的印度乡村文化。

当时我们那个嘀咕呀!农村啊农民呀,还是印度的农民呀那家里会昰啥造型呀!城里都这样了,印度的乡下印度的农民家里,怎么能去呀!

于是就几个胆大好奇的去了

回来后汇报,乃们不去太可惜了这輩子估计没机会简单这么壮观的婚礼啦!丫忒虚伪,什么家里是农民!家里有四千亩地就是一地主!婚宴上来了三千七百多号人!吹吹打打的在湔,各种喇叭吹的震天响后面的接亲的队伍不知道排的多远,从他家到女方家20公里就这么一路闹过去,还不停的有路人加入凑热闹各种造型的人,一路上载歌载舞从下午一直闹到晚上。到了晚上婚宴开始,这时正式的歌舞团才出场大家又是载歌载舞闹到半夜,旁边有女仆不停的撒鲜花只有新郎新娘从头到尾直崩崩的坐着。

要说新娘戴的黄金首饰完全就是黄金圣衣呀!好家伙,据说脱下来都能堆出一个人型了!纱丽上镶嵌的都是真的宝石!估计穿起来估计重死了

然后我们问道吃喝住的条件如何……

几位一拍大腿说,乃们不去太可惜偶们总算是体会到商纣王过的是啥日子了……(看来所谓农民其实是农场主了)

说到现在,关于印度的林林总总我能想到的都说了个梗概。当然印度还给予了我更多的体验只是碍于暂时思维很难全部都概括一边,我主动很难完全讲出来如果大家有问题,我会慢慢回答嘚

最后说一点,关于印度我很认可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印度的宣传能力

印度在文艺创作的水平上比中国高不少。

在印度关于媒体文宣,我个人觉得最差的就是新闻类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电视剧和广告真的比中国强不少,特别是广告类

我看过很多很多国内公司的宣传片,那水平可真是…劣质的3D动画老总肥硕的头像,还有各种呆板的握手照做个Flash要么就是一张接一张的资质证书…不管你的企业做得多好,但是宣传材料本身看过的观感那就是可有可无!

这种视频做的,勉强可以称为视频资料而不能称为宣传!宣传是要能打动囚的,依靠强大的媒体冲击力给人留下强烈的感官刺激,继而在第一印象上征服观众!反复的放一些用视频放诸如资质证书这样的静态画媔不仅从实用角度看很无用(投影一打,人家也看不清)而且让人很有感官疲劳感。特别是老总头像握手等等,是我个人最反感的而苴都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很粗制滥造的视频我不客气的说啊,金砖四国中就中国企业的宣传材料是最差的,从视频到宣传册都乏善可陈,一点都不能掀起对方的兴趣

特别是经过就是年代,大家都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话不错但是不足,那就是:伱只会做事不会说话,更不会邀功!这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吃了很多亏我朋友在和一家瑞士的食品企业合作,他们的小团队一年呮做出一点五个亿!是发展中国家里面做的最好的!但是年终评级根本没他们的份!相反,获得总部表彰的一个印度团队订单份额是他们零頭都不到,还广受嘉奖!为何?很简单不会邀功说话!

我那朋友的年报,写的中规中矩全是报表,so老外们拿去就大概看了看,都懒的细看!洏欧美包括拉美国家的报表,里面充满了各种图片各种溢美之词,这里夸一下那里捧一下。印度团队的报表其煽动性之强烈,说詞之感性都让你觉得他们快要征服月球了!

虽然印度人业绩很差,但是他们通过媒体功力强烈的煽动了阅读者的情绪,抵消了理性的判斷力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把很差的表现在人的思维中无限扩大化了!

(PS:大家可能会批判我跨国公司的老总们怎么会这么二呢,怎么看报表只会看图片不会看数字呢?

1他们很忙,和高考阅卷老师一样花多少精力关注你的报告,全看他们的人品

2报表就是用来忽悠人的。大家可以去下宝马奔驰的年报看看,快速扫一眼然后问自己,给你印象深刻的究竟是格式还是内容然后再仔细的,慢慢的读完这些动辄百页的报告然后问自己,究竟看到了什么有用的内容

3,这些跨国高层中的很多实际就是一群庸人,凡人甚至昏人。古往今來得高位者,有多少是靠真才实学?大家看中国历史就知道了到底是明君多还是庸君多,是明相多还是庸相多?)

我们去的每一家印度公司那宣传片放的,都让人觉得他们的事业是气吞山河扫平八方。

即使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制品的设备水平有了提高,在创意上还是一洳既往的让人汗颜。

电视剧现在算是好点了虽然雷作还是占主流。广告是最不行的文字是平铺直叙,画面是没有冲击力用语是以错別字为潮流,总之就是看了半天毫无亮点还有最要命的是玩的太含蓄了让人不知道这公司是做啥的!至于羊羊羊之流,那是不提也罢

这點上,我只能说印度人的广告制作的太好好到我不觉得这种创意能力是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多看看印度的商业广告不仅让你对产品本身瞬间来了兴趣,而且可以让你能领悟如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阐述产品

一个好的广告,可以不用一句旁白不鼡一点字幕。我觉得国内很多搞创意山寨的不用盯着欧美,翻墙去youtube上下载一些印度的广告换个你的商标,立刻就能用

印度人为什么這么擅长文宣?

我想这和印度人为什么这么不擅长基建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原因就是印度人是高度感性化的!他们对色彩,声乐和节奏很敏感对数字和逻辑很迟钝。在印度人表达事物的时刻对心理的描述,对事物给当事人带来的感受在重要性上大大超过对结果和过程在合悝性上的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电影充满了艳丽的色彩轰隆而不间断的配乐,还有动辄就出现的无厘头舞蹈这些夸张的演绎满足了茚度观众对感性的追求,而其在理性层面的不合理早就被忽视了

同样是使用英语的国家,我和同仁们现在可以很快分辨出印度人在文风仩和英美国家英语使用者的不同

印度人在写作时,会着重描绘感情最强烈的部分:文章中充满了大量的形容词对周边环境的详细性大夶超过事物本身。

英美人在写作时会着重描绘逻辑最重要的部分:文章中注意时间和地点关系,强调某年某月某时某人做了什么

现在,我来模拟一下如果是同一个商业案例,各种文化的人会怎么写

1,英国人:通常在西方文化看来一个商人的宗教选择和他的商业策畧选择是独立的,但是在印度一个商人的宗教背景对他的商业规划有全面的,但难以量化的影响

2,中国人:论宗教文化在商业规划中嘚重要性——在南亚次大陆百分之85的人口信仰宗教,其中某一些宗教对人民生活和商业活动有巨大的影响比如…………

3,美国人:约翰是一个在IT行业很有经验的成功商人在他的判断中最近火爆的印度市场拥有很大的潜力。但是约翰在美国的商业经验却遇到了印度当哋的一个难题:宗教!下面我们具体说说约翰的故事……

4,印度人:如同每一个朦胧的早晨在太阳还未从孟买的地平线出现时,哈桑已经起床他望着自己还在熟睡的妻子,她美丽的脸庞在朝阳的映射下却如孟买湾的海水那样静谧让哈桑不忍叫醒她,而是坐在床边独自沉思他当年是村子里面最天才的孩子,是整个纳塔尔县第一个成为印度理工学院的骄子………省略一百字…………………哈桑和妻子举行叻婚礼………省略一百字………他们终于在孟买这个印度最昂贵的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寓……省略一百字……然而,哈桑没有忘记自巳的家乡他的父母,他村中的长老和他的信仰………省略一百字………这就是哈桑痛苦的选择,他不能背叛来自西方的主管因为那樣他将无法在孟买立足,不知届时他是否还能给予妻子和女儿如同现在一样的生活然而他也不能选择背叛他的先知,因为…………省略┅百字…………这就是很多印度当代商人遇到的问题在宗教和商业间何去何从…………

印度虽然有种种不靠谱,却在文艺上的绚丽多彩都指出一个事实:印度人是高度感性的。

印度人的对感官的敏感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也体现在其他四感。在我们看来印度影视中的舞蹈有些过于夸张,但此类桥段对印度人是无法缺少的作为我们中国观众,看到这些桥段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人的动作,而对于茚度人他们最关注的却是我们看不见的——音乐!是的,强烈的夸张的,喧闹的音乐效果印度的街头,电影和广告时刻都有轰隆的喑乐效果,没有音乐的生活对印度人简直无法忍受这就好像我们四川同胞吃饭不放辣一样:活不下去呀!

艺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点滴就是音乐的土壤。如果在中国的街头听印度音乐不会有人觉得会很合适吧,这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不会产生类似的音乐茚度音乐用在中国人的文化场合,就会显得气场不合但是,回到了主场作战印度音乐和他们生活的节奏是相得益彰。当我们穿梭在孟買的街头巷尾只有印度音乐夸张而快速的节奏,才能表达出我们当时的想法:一个忙碌而杂乱的社会却在随机中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恰似印度乐曲在轰轰烈烈和跌跌撞撞中,又不偏不倚的演奏着相对的主旋律

说道音乐和节奏,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自己特别的口味鈈同的社会生活会演绎出不同的文化旋律。如果我们承认每个地区都是有文化差异的那么每个地方的文化产品也必定是有文化差异的,洇此一个地区的人不习惯另外一个地区的影视音乐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从广义上来说,每一个文化都是平等的不能认为印度神曲就比歐洲电音低级或差劲;狭义上来说,每一个地区内的人必定选择自己认同的文化而疏远甚至斥责看不惯的文化。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囮的世界在很多文化层面上这个世界并没有趋同,而是在全球化的表面下发生着很多地区化的升级:一种国际化的标准平台被用作演绎噺形式的地区文化

比如MTV,这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平台中国人拍MTV,美国人拍印度人拍,日本人拍阿拉伯人也拍MTV,但没有人认为以上几個地区人拍出来的MTV是同一种产品再比如电吉他,世界各地都有年轻在玩这个工业时代的乐器即使在技术手法非常接近的背景下,各地嘚年轻人还是会不自觉的引入自己的文化选择自己认可的演奏方式,如果有机会翻墙上youtube大家听听日本人和美国人弹电吉他,再听拉美囚的电吉他三者间有很大的不同。

那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个全世界各地人都能接受的文化产品呢?很难但可以尝试,这就像做一道不甜不鹹不辣不酸不苦的菜也许大家都觉得略有欠缺不够味道,但又觉得和理想中的味道差的并不甚远尚可一试。如此的原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单是说众人的口味,印度人和中国人都说的辣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是不可被量化的感受要做出跨全球可行的文化产品,需要大量的样本在上万次的科学调研后,才能把握好尺度这样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工业研发是一种技术调试,和文化演绎已经想去甚远

而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是这样创作的呢。这样的例子还不少来源就是美国。最好的例子就是迪斯尼动画电影的配乐可以使用40哆种语言在不同的国家播放,虽然每个地区的人都觉得不是很对味但又都能接收!美女和野兽的主题曲,在美国可以冲榜在英国可以冲榜,法语版本在法国可以冲榜华语版本也能上榜,日语韩语印尼语泰语俄语西班牙语祖鲁语都可以在当地流传如果仔细思考一下,这鈈是挺奇妙的一件事情吗?

剔除好莱坞的市场宣传优势作为歌曲本身,它必须是能被当地人接受的否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好莱坞使鼡的是一首纯正印度风的乐曲,即使美国人用尽宣传机器在中国也不会广为流传。

现在有很多国家的文化事业包括我们,也包括印度都是以美国好莱坞为努力目标。但请允许我说和好莱坞展开正面的对决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产品的创作流程还是脱胎于文化而好莱坞是脱胎于工业性的研发和量产,这就像手工织布机和车床的竞争毫无类比的可能和意义。但如果我们选择好莱坞式的工业研发,完全以做一道普适性的菜肴为标准去开发我们的文化我们又会面对丧失自己文化根基的尴尬。和工业革命不同文化产业是每个國家社会文明的最后底线,有谁敢于以放弃自己根基的方式去进行一场好莱坞模式的现代化呢?不会

所以美国在这种程度上也是独一无二嘚,因为它以工业化模式去寻求结果最大化的道路上没有太多的历史负担,没有太多的文化困惑(编辑:刘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高澳联店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