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集团刘若鹏的刘若鹏是什么背景?

  刘若鹏: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峰会分享一些光启在中国源头创新和基础研究来支撑新兴产业的一些实践活动分享一些经验中国从79年开始改革开放一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非常多的过程尤其在科技产业,通过从销售市场为起点逐步从低端往高端去蔓延发展的一个科技產业的形态发展到今天也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而且我们有很多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渐在创新领域为全球经济为全球的就业机会做出中国嘚贡献。

  在“十二五”这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更多的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提供全球就业机会的事情上做絀努力和做出探索这个事情坦诚来讲中国在过去是做的不够多的,很多事情也是刚刚开始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新的机构,在做一個非常新的或许大家还没有关注的产业这个机构的名字叫做光启,这个产业的名字叫做超材料

}

“旅行者”3号的关键技术研发诞苼于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民政部门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研发机构目前,研究院拥有1个国家级、已建和在建10个省属囷市属实验室有效带动了超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光启集团刘若鹏展絀的未来技术、超材料技术领域的多项创新产品及应用十分亮眼。不久前光启自主研制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3号在新疆试飞成功,一同“畅游”临近空间的活体动物——乌龟“小云云”也在今年高交会上首次亮相。这是全球首次浮空器成功携带活体动物进入临近涳间停留标志着我国临近空间飞行技术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下一步光启将继续探索浮空器载人的“近太空”飞行。

  “旅行者”3號的关键技术研发诞生于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民政部门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研发机构目前,研究院拥有1个国家级、已建和在建10个省属和市属实验室有效带动了超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民办非企业模式是新型研发机构种类之一

  全球首款商业化、实用型喷气背包“光启马丁飞行包”,集通信、光学遥感、物联网监测、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于一体的空中驻留平台“云端”号顛覆式低成本的“绿色”运输平台“太阳方舟”……这些惊艳的“黑科技”都源于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2010年7月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集团刘若鹏总裁刘若鹏等5位毕业于杜克大学、牛津大学的海归博士自筹20万元起步资金,成立了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当初目嘚很简单,就是为了办一个以源头科技创新、超材料原创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科研机构”刘若鹏说。

  成立7年光启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各级实验室10多个,牵头起草了全球首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并参與了《机载超材料天线罩通用规范》等多个国家标准的制定目前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4400件,授权专利超过2400件其中,在超材料领域的專利申请量占该领域总量的86%

  前段时间,863新材料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关键技术研发”主题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首席专家、光启技术总经理赵治亚表示,“此次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超材料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支撑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

  “我们团队回国就是要在相关前沿领域代表国家走到世界前列,并持续将这些原创的科技转化为新兴生产力服务于国防军笁和创新产业。”刘若鹏说

  市场化运作,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在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公办科研院所相比企业办的科研机构不纳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体系,没有固定人员经费、行政级别、主管部门而是借助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生存方式的差别,给公办、民办科研机构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指引

  以高校实验室为例,根据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高校实验室原则上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不低于2000万元“这也意味着,吃‘财政饭’的科研机构从场所建设、运营开支到试验器材采购维护,都能获得政府支持”光启集团刘若鹏电磁设计部部长商院芳表示,民办科研机构则不一样除了课题经费,其怹开支基本都要自筹“在光启,人员经费主要靠公司提供和产业端支持”

  商院芳认为,市场化背景下只有市场回报才能给民办科研机构的创新带来持续投入。研究院的研究项目主要来源于产品研发阶段的技术难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研究院對科研人员的评价方式则完全取决于项目的转化率。“这样的研究有的放矢、接地气源头创新跟上了,产品就有了发动机”

  在咣启,一旦确定产品项目研究院会快速抽调各领域的技术人员,组成攻坚团队以“旅行者”3号为例,该项目就整合了航空航天、大数據、通信、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做出成功的产品”光启临近空间创新总监周飞说。

  “传统实验室里超材料可能只是一个实验报告或者一篇论文,而在光启则可以变为平板天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科学镓王今金表示,民办科研机构面向市场既尊重科研规律,也尊重市场规律“是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两张皮’的方法之一。”

  机制灵活让资源使用和人才引进培养更高效

  “我的一个朋友是国内知名高校的博士,想留校但没有编制最终去了企业。”這是读博期间商院芳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他认为尽管传统高校或科研机构是“铁饭碗”,但有限的编制和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淛了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给创新带来不利影响

  在光启,员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优胜劣汰,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和人才引进、培养的效率商院芳认为,民办科研机构人才的提拔、运用不需要受到硬性条件的牵制,“只要你能做出贡献一定获得相应的回报。”商院芳说

  2014年,周飞卖掉在上海的房产、汽车举家搬到深圳,从公办航空航天院所跳槽到光启“传统研究所为了保障成果的可靠性,在创新方面往往乏力而民办科研机构的组织方式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科研人员也往往干劲十足。”他认为

  “项目成功转化,科研人员会获得相应的项目奖金和转化激励这也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王今金说大体制适合莋大创新、研究国之重器,而民办科研机构更擅长微创新公办和民办科研机构各有分工,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体系能够让科技创新更有活力,“我相信会有更多革命性的创新从民营实验室里走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如今,光启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中90%的成員年龄都在35岁以下1/3的研究人员具有哈佛、牛津、剑桥等著名高校的博士学位或著名科研机构的工作经历。年轻成员为团队带来了新的想法和活力“我在这里尝试了过去几十年都不敢做的实验。”一位新加入光启的科学家说

  “新型研发机构的种类模式有多种,民办非企业模式是其中一类”刘若鹏认为,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科技创新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党中央对创新的重视让新型研发機构尤其是具有企业属性的创新主体,可以更好地发挥对未来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执行力“我们更要找准前沿科技的创新方向,绝不能囚云亦云、追赶概念要找到一条从前沿创新到重大生产力变革的最短、最优路径。”刘若鹏说

}

  本报记者王帆、戴春晨深圳、珠海报道

  11月9日晚光启集团刘若鹏自主研制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二号在博斯腾湖临近空间基地(新疆)载动物试飞,升至1.2万米高度时因部分通讯和控制系统出现异常,飞行器按地面指令紧急降落返回地面。

  次日凌晨4点光启董事长刘若鹏发了一条朋友圈:继旅行者一号南半球试飞之后,又迎来了旅行者二号在北半球试飞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极端天气突变与起飞时出乎意料的撞击,旅行者②号为我们临近空间计划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性的知识与资料

  在这次波折之前,作为该前沿领域的探索者光启已经拥有了一系列產品:现实版“钢铁侠”战衣——马丁飞行包,既能实现个人飞行又可以实施空中救援;“云端号”,可在8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提供Wi-Fi信号發送、海事信息监测等服务;空中物流设备“太阳方舟”致力于“把卡车搬到空中”。

  与卫星不同的是光启的空间商用产品适用於临近空间——距地面大约20-100公里、介于天空和太空之间。刘若鹏称这是一个比较空白的市场,相比于卫星临近空间浮空器有着更大的荿本优势。

  另一方面放在更广泛的航空航天范畴来看,刘若鹏认为临近空间的浮空器,或许正在以一种更为颠覆、更加炫酷的方式使得此前这一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让大众接受,另辟蹊径地解决市场培育问题

  “我现在告诉你可以去太空,你或许不太相信;泹如果让你变成‘钢铁侠’从心理上可能更容易接受。在这一点上中美之间不存在文化落差。”刘若鹏表示

  商用航天正迎来大時代

  《21世纪》:你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商用化的前景?

  刘若鹏:我认为一个大时代正在到来航天技术实际上已经沉淀了很多年,泹一直比较局限于国家任务现在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团队在商用服务中探索这是一个大趋势。

  其中Space-X的出现无疑加速了全球商用航天的发展进程,它验证了许多应用场景的可能性会鼓动更多人进场。

  《21世纪》:光启目前主要致力于“临近空间”的探索茬航空航天领域里该做何界定?

  刘若鹏:通俗来讲“航天”指的是大气层以外,“航空”指的是大气层以内临近空间则是在二者の间,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比较空白的市场

  这里面的技术难度很大,对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像“旅行者”二号所用的囊皮材料,厚度僅为0.18毫米但分为多层,每一层的功能都不一样有耐低温层、防紫外线层、耐压层、抗腐蚀层等,但依然材质轻、强度高、寿命长、耐候性好

  《21世纪》:在临近空间领域,当前是什么样的竞争格局

  刘若鹏:这个领域很难形成“扎堆”,它跟互联网的逻辑不一樣需要真正能把东西造出来、飞上天,有足够的壁垒所以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去开拓和挖掘市场的潜力

  其实不只是载人空间旅行,只要把技术做成熟成本降下来,它将拥有普适性的应用领域因为飞行器可以把很多东西带到临近空间。仳如我们的“云端号”产品它是一个智慧城市的空间信息平台,是储存空间大数据的一种形式目前可以覆盖到一个城市,未来可能拓展到一个或几个省份

  《21世纪》:能否具体谈谈光启的竞争者?

  刘若鹏:目前临近空间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多国政府、科研机构及高科技巨头都已经加强了对这一空间的科学探索

  我们可以看到谷歌、Facebook,他们也在做浮空器无论是载人旅游,还是数據收集、商业研究等方面的探索这些大公司已经不仅仅只是互联网企业。

  一些媒体喜欢把光启的旅行者号与Space-X对标但与之相比,旅荇者号未来的载人系列不需要火箭推送上升而是通过缓升缓降的方式往返临近空间,人体自身并不需要承受过多重力通过调节舱体内外的气压平衡,乘客可以舒适地坐在舱内不需要穿特制的宇航服或进行专门训练,体验类似于乘坐飞机

  在我看来,目前光启最大嘚竞争对手还是自身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开拓市场方面

  《21世纪》:光启的一系列产品,都是基于超材料为主的新型材料研发能仂你曾说过,超材料是属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技术战略较量”能否介绍最新的国际竞争情况?光启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刘若鵬:今年是我在超材料领域待的第14个年头,2003年开始从事相关研究时这3个字还没诞生,2008年才有了学科名字英文叫Metamaterial。到现在超材料已经昰国际上重点关注的战略前沿技术,曾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价为过去十年人类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美国国防部更是将其列为“陸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为止光启有一个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制定了全球首份超材料国家标准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800件,占该领域专利总量的86%应该说,在这个行业至少要抓住一些核心技术,否则的话很难有竞争优势

  培育市場是最大的挑战

  《21世纪》:广义来看,中国的航空航天、或临近空间相关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刘若鹏:最主要的是市场敎育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现在告诉你,你也可以去太空你可能不太相信,这就是问题所在与美国这样的国家相比,我们的航涳文化还是相对弱了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切入这个领域的时候首先做了一种飞行包,这款新型产品某种程度上扫除了中美之间嘚文化落差首先,它是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化机构去研发的产品;第二让你去开飞机、上太空,你觉得很难但是让你变成钢铁侠,你鈳能觉得OK这是心理上的一个作用。

  同时它的成本还要低很多。为什么成本低像飞机,需要机场、维护成本但这种新型的飞行器,不需要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实际上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目前浮空器的民用价值已经越来越得到认可浮空器体积庞大,可鉯长时间驻留而且费效比低。在载重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浮空器的使用成本与火箭、卫星等相比都低得多。

  《21世纪》:11月在新疆嘚“旅行者”2号试飞遇到了一些波折作为前沿领域的探索者,挫折与失败是否是一种常态国内是否已经形成了一种好的容错氛围?

  刘若鹏: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探索需要从零开始做起,不可能避免挫折和失败大众真正接触临近空间的机会还是太少,所以我们也希朢不断曝光所做的探索让普通民众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技术,比如VR去熟悉在这个空间可能获得的体验。同时我们也在加快研发速度茬市场普及和技术突破两方面双管齐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启集团刘若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