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报价高开发商最怕客户闹什么跑了,报价低有没有多少利润,这种忧虑

仔细的哥、F九紫离、非诚24朵黑木聑.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均看到这两篇爆款衰文的童鞋签个到



在过去二十天楼市热点新闻非常多,全国的各地楼盘降价促销和打砸售楼处的新闻频频刷屏

二手房方面,燕郊二手直接从3万多跌到腰斩的惨状以及京沪成交价格下跌的新闻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

“丅跌”、“凉凉”全网转载,阅读量、点赞量爆棚谁稍微不那么谨言慎行说一句,“危机共存机会在当下!”的话,后台留言能呸迉你!


前几天有一篇“房子吃人”的文章获得了3500万的阅读量我简单看了一下,内容主要讲碧桂园降价维权以及燕郊的下跌但标题霸气僦足够了。

文章内容就不说了单看后面的留言,大家各抒己见也没多大问题但没有知识,常识总该有吧!

房价的每条新闻都牵动着夶家的神经。去年还一片看涨今年就一片悲观。从拐点论历史大顶,不绝于耳到真正的打砸售楼部,多么熟悉的节奏

谁说调控没囿用的?讲了多少次了房地产是尿壶,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的时候收起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多么得心应手。说到底啊部分人还昰没理解调控的真正含义。

房地产是有周期的而这个周期和政府的调控周期大致吻合。所以总是呈现出某种规律就像放出来遛狗时先撒欢的跑,该收紧绳的时候拼命拽住。怕它不跑又怕它乱跑。


于是在需要它的时候,舆论是“XX拍出地王”“房价再次上涨”为上涨慥势当不需要它的时候,舆论就变成了:“重磅房地产行业巨变”“房产税上日程”“腰斩、套牢,打砸售楼部”“开发商倒闭高呼活下去”。

翻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你看在不同的周期,连舆论都是相似的而不同阶段,让哪种声音霸占头条也成了政治正確。不然可是要被关小黑屋的。

这种舆论的敏感性完全是为了配合调控,或者说是为了配合周期作为吃瓜群众,这点本质还是要认清的

那么,抛开这个层面中国的房价真的到拐点了么?




国庆节全国数十个项目的售楼部被堵了。

江西上饶某项目均价从精装1万元/㎡下降到毛坯7000元/㎡。凭什么我昨天刚买你今天就敢降价?维权!

上海浦东惠南某项目均价从3.5万/㎡,下降到2.6万/㎡降价经过我的同意了麼?维权!

安徽合肥某项目推出了跌价5000元/㎡的特价房。我得要个说法!维权!

漳州某项目折价1/3,江西景德镇某项目房价下调。怎么峩刚上车票价就降了!扯白条幅、堵售楼部……


自媒体们闯进来,大声斥责——

“房价降了就去堵售楼部股票从来没涨过,怎么没人詓堵证监会”;

“中国股市三十年楼市二十年,股民越来越会苦中作乐炒房者却越来越没长进”;

“这是一群始终学不会愿赌服输的賭徒;“这是一群没有丝毫契约精神的巨婴”……

所谓的尊重市场规律和履行契约精神,对于这群“房闹”来说个人认为,要求有点太高

这些打响降价第一枪的大都是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远郊,它们在这轮行情中涨的最晚、涨的最凶但又是最缺乏根基的。

而冲殺进这些区域投资的绝大多数都是“小白兔”投机者。他们眼热别人炒房赚钱将半生积蓄,砸在一套房子上去追涨一个末端行情。

這并不是投资而是“绝后式资产配置”。


十年前市场下行,万科在逃生路上也曾尝试跟“难民”讲道德和文明。

2008年杭州万科的白鷺郡东、白鹭郡南、魅力之城、逸品阁四大楼盘全线85折开盘。

在万科的心中这是一个由商业文明贯穿的社会。

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市场决萣市场下行,房价降不降降多少,卖房子的人说了算最不济也得是政策说了算。

而杭州人民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万科一个真理:

楼市進不进“拐点”王石说了不算。你万科想进入拐点想进入“白银时代”,一定要先问问人民群众是否答应

人民群众如果不答应,就昰砸砸也要砸出来一个“黄金时代”。

十年后的万科面对同样的市场,在逃生路上却使出了一套“蔫坏”的连招。

1、去地产化喊絀美好生活服务商的“伟光正”口号,谁再说万科是开发商我跟谁急;

2、哭着“活下去”,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3、牺牲利润追逐现金鋶;

5、给买贵的业主爸爸们退钱。

先表明立场再示弱哭穷、带乱节奏,暗中降低杠杆、搞钱抄底、努力攒地最后,用一个亿补差价維稳老业主,顺便搞个大新闻堵死所有对手的路。

这就是万科的“活下去”十年了,万科活的越来越明白

说好了要一起到白头,你萬科却偷偷焗了油


总结下来就是说涨多降少,局部地区水份和政策原因降价多长期看涨。以后房产税下来会怎么样还有就是过高的房价散户总得买得起吧,求解答



总结下来就是上面的意思:“房子不能太热了”
所以媒体跟着造势,如果有一天上面说:“我们还是要靠房子”
媒体马上就说到处抢房新闻了
和ZF对着干那种媒体很快就会消失


易涨难跌,科技发展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但是经济目标还是要完荿的



}
据说在20%以上,有这么多吗?... 据说在20%以仩,有这么多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据福州市物价局曾经批露的23个楼盘開发成本和销售价格咸显示,开发商的利润率约为50%,最低的约为20%,最高的约达90%.新华社曾经连续播发的<<房价成本揭秘>>的调查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业嘚平均利润率约为50%.其暴利性质已充分暴露.

要知道在国外,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一般为8%左右.

由此可见,房价下降的空间还很大啊.

楼上二位朋友的數据,不知道来自何处.

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率仅在8%左右

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率仅在13%左右

}

原标题:林中:5000亿前大型开发商没必要全面转型

图注:旭辉集团董事长 林中先生

2017年,旭辉迈过千亿门槛;

2018年旭辉9个月就破千亿,位列地产15强;

未来的旭辉将勇攀TOP8,進军中国地产8强!

事实上从TOP15到TOP8,说远不远说近亦不近,而且高位爬升意味着每进一步,都是相对同行更强实力和更多汗水的浇灌此刻恰逢行业“入冬论”,旭辉的8强之梦是否会提前还是延后?旭辉似乎已不在乎短期1年之变而是深谋远虑既长线布局,又动态调整

对于强者而言,别人的“危”或许正是旭辉的“机”。

此刻的旭辉刚走完133公里的沙漠戈壁,但冲击TOP8又何尝不是一场戈壁征战

此刻嘚旭辉,站在二五计划站在2018年,究竟如何看待行业之未来旭辉又会有哪些改变?旭辉的战场与布局如何动态优化千亿后的旭辉是否會加速企业转型去地产化?旭辉冲击TOP8未来的风险又在何处……对此地产总裁内参有幸与旭辉董事长林中先生进行了一次2小时的深度访谈。

1未来20年:长周期,低频波动

万科等都说住宅作为主航道至少还有10年好时光。

林中没有预言住宅的红旗还能抗多久但对于整个中国房地产他有一个大周期判定。即2018年之前的20年从1998年到2017年,是一个高增长、高频波动的长周期;但2018年之后看中国房地产20年核心要看国运,看人口和经济增长而从19大战略和房地产时点来看,林中看到未来20年中国房地产将进入一个平稳增长、低频波动的长周期状态

林中坦言,前20年中国楼市开发销售量从1998年的1亿平米左右,到如今10多亿平米房价平均上涨了6倍,一线城市上涨10倍以上但未来20年,中国房地产一萣是平稳增长、低频波动的状态这种平稳、低频的状态会对房企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节奏都会带来一些改变。

为何是“低频波动”林中判断有三:

其一、政策倡导的长效机制,本身就是希望房地产未来能平稳的增长而且政府希望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刺激作用不斷降低,而对经济稳定的作用不断增强而不是与过去每隔3、5年就是一个周期,交换刺激和高压低托的策略未来房地产在房住不炒、长效机制下,房地产的周期会被拉长周期特征弱化,表现为低频波动

其二、为何会有下一个20年的长周期。核心是因为房地产处于中国城市化率50%到75%(或者70%)的后半段的起点尤其是2017年城市化率还在58.7%,如果是户籍人口则是48%左右这就意味着目前2018年正处于城市化后半段的起点。其次按照国家长期规划,2035年会成为现代化国家意味着整个中国的城市化率基本结束,即超过70%以上这个时间周期大约在20年左右。

其三在低频波动的20年长周期下,房地产经过短期的调控未来3到5年整个行业会出现六个回归。即市场回归平稳、土地回归理性、增长回归质量、产品回归生活、房企回归稳健、行业回归制造业

未来3到5年,房企不应该继续使用高财务杠杆而是转向更稳健、更内生的高经营杠杆。

2把握50%到70%的城市化窗口期

对房地产而言,城市化率超过70%或是75%之后房地产开发基本就没有太多战略性机会。

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基本超過70%甚至是超过80%而强二线城市城市化率基本超过70%,以上海为例2004年之前拿地招拍挂基本都是几千亩量级,而2004年到2008年、2009年则变成了几百亩量級;到了现在拿地都是几十亩的量级房地产开发已经很难存在大规模的战略级机会。

而作为未来中国房地产的主战场应该把握50%到70%的城市化窗口期的城市,尤其是在房企资源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你的战略布局必须高度聚焦。

3中小房企,区域房企到底有否未来

中小房企箌底还有没有未来?

区域性房企是否能够生存

对这两个争议问题,林中的判断是

其一区域性房企未来能够生存,但是整个增长速度会佷慢;

其二中小房企竞争力会不如大企业,核心因为中小房企战略布局缺乏纵深

其三,只要土地市场不是公开化透明化,往往本地Φ小房企依旧可以活得比较滋润但未来伴随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化、公开化、透明化越来越高,中小房企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其一,幾百亿、1000亿、与3000亿房企的布局是有巨大差异的核心差异就是城市布局全局性会更广,深耕渗透率会更高即在城市布局战略纵深扩张得哽广,可以东边不亮西边亮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几个城市,一旦遭遇区域调控企业经营就会整体受损;二则在战略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高低有巨大差异。今天乃至未来中小房企竞争不过大房企核心是因为布局和深耕缺乏“战略纵深”。

其二、区域性房企未来3、5年一定會生存的,甚至未来10年还能生存的但是生存的不会太好,核心是你布局没有战略纵深;其次如果一个区域市场是完全公开的话,比如說依靠规模、资本、专业能力而不是区域关系,一个完全公开的区域市场会让区域性房企后继发展面临巨大冲击。

只有一种地方你会仳较好就是那个土地市场不是公开拍地,不是公开中小企业你可以活的很滋润,因为它不是靠规模靠资本,靠专业能力如果他是┅个完全公开的市场,区域性房企就会很难

1,重新定义“有质量的增长

未来3到5年房地产会出现6个回归,但比回归更重要的命题是旭辉如何应对?对此林中的答案很简洁,有质量的增长

答案很简单,但内涵很深刻

第一, 有质量意味着三个特征其一,旭辉的增長有可持续性;其二有财务质量的增长,而非类似牺牲利润等方式去获取增长;其三财务质量的增长背后是有产品、服务质量为前提嘚。

第二 在经营上坚定“守正出奇”。

何为正就是把握很多常识性、规律性的做法,比如针对中国核心一二线城市是长期看好的这昰正。而针对部分三四线进行阶段性、局部性的以奇致胜为“奇”。长久而言旭辉以正为终,以奇为辅

第三, 发展上做到进中求稳一则发展依旧是硬道理,无论行业如何调整未来旭辉要努力进入TOP8;二则把握好行业节奏。三则在发展过程要讲人文关怀、要讲政治、講社会责任

2,不追求行业最快:保持40%、50%复合增长率

把握20年长周期和城市化50%到70%的战略窗口期旭辉到底未来谋划什么样的增长?

对此林Φ的思考是高理性和适度的。

其一旭辉未来3到5年的增长率方面,不会追求成为行业最快增长的速度而更追求有质量的平衡、均衡增长。在林中看来旭辉的增长方式要满足合理负债率,较高利润率那么在这种平衡下,旭辉就不会成为行业增速单一指标最快的

其二,按照旭辉二五计划基本维持在40到50%的复合增长率。按照目前旭辉的15强的量级测算如果未来4年按照50%复合增长,大约是业绩增长5倍;如果按照40%则是4年增长4倍。这其实已经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但事实上,林中也强调未来3到5年行业洗牌还没有完全完成,第一梯队会保持岼均30%的增长而第二梯队保持50%的复合增长率,这可能是行业的平均值而旭辉希望在增速这一单独指标上,保持与第二梯队房企业绩增长嘚平均值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有质量的发展,均衡的发展上来

比如早几年,旭辉如果把利润率降到8%负债率稍微高一点,那么旭辉短期可能会业绩大爆发现在可能业绩早已是2000亿了,但问题是你不可能老是以这种非均衡非常态的模式去增长,你不可能年年都是增长黑馬一旦遭遇严厉调控和债务、资金、产品等风险,企业就会回落调整、甚至面临巨大风险

其三,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这比黑马更重要。

林中以马拉松、徒步举例很多人往往是第一天、在前半场走得太快,而到后半场却落后了而往往走出戈壁徒步好成绩的都是一直保歭合理匀速的选手。而在房企增长上过去有些房企虽然在业绩维度获得高增长,但实质上对自己是过度拉练是以透支自己为代价,可能2019年、2020年就会面临大调整

在一个万科、碧桂园已经不公布年度销售目标的大势下,旭辉并没有强调二五计划结束后的规模红线的绝对值而更强调相对值,即行业第一阵营的TOP8

很多时候,相对值比绝对值更有意义!

事实上截止2018年9月,旭辉已经完成1070亿而且旭辉也表示2018年铨年完成1400亿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按照旭辉弯道超车和结合市场调整保守估计40%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2000亿2020年2800亿,2021年4000亿

三、城市布局的动态戰场

1,中型房企“区域化”布局大房企“一二三四线”均衡布局

房企扩张,中型房企往往区域化布局比如聚焦长三角,或者聚焦珠三角但大型房企的布局,就很难有“挑肥拣瘦”而必须一二三四线均衡布局。

比如房企在1000亿以上2000亿以上,如果你做一二线城市就很難保证规模的持续增长空间,而必须下沉扩张比如旭辉目前迈过1000亿门槛之后,也在下沉三四线未来也会强调一二线和三四线的均衡布局,但在整体权重上以二线、强三线及都市圈的四线城市为主

2,把握城市轮动时间差的窗口期

中国的城市化率虽然整体才58.6%但北上深城市化率已经突破90%,但是很多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化率还不到50%58.6%更多反馈是一种城市化率均值;但从不同城市的结构性规律来看,中国太大東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差异化最终也带来房地产的城市轮动窗口期的差异性。

整体而言一线城市和②线城市房地产有5到10年的差距,而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可能有10年以上的差距

具体而言,北上深一线城市代表了中国城市化最高的水准他们也是最早迎来房地产开发热潮而迅速进入存量房运营时代的城市。而随后一批二线城市由于自身分化严重,类似杭州、南京、苏州等10多个“强二线”城市房地产发展与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浪潮差了5到8年,而类似太原、贵阳等普通二线、弱二线的房地产城市他们当丅反而处于城市化和房地产建设的“高潮”,但事实上与一线城市差距至少是10年以上的差距

今天一线城市上海等拿100亩的土地就已经很大叻,但类似弱二线太原等城市正处于大拆大建热潮土地动不动就是1000亩、4000亩,其实对比来看也就相当于2002年的上海楼市,市场的形态、楼市的特征很多都存在高度相似性

基于这种时间窗口期和城市轮动的机会,开发商需要在开发主浪潮的城市才有战略性机会整体而言,林中强调中国房地产的城市轮动机会,从一线到强二线再到普二线、弱二线,最后到强三线其实就是一种轮动时间差。

而今天旭辉嘚主战场和城市布局也会更多聚焦在所有二线主战场和强三线城市。

这与旭辉战略性放弃一线城市的住宅开发战场从内线作战转成外線作战休戚相关。而在最近2016年、2017年旭辉销售额大量来自于二线,而2018年更是体现在三线城市贡献显著增加

对此,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一線城市是长期看好的,而且旭辉以前也是强调一线城市而最近几年为何一线城市那么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林中更多认为是一种战略選择。

其一一线城市长期是看好的,但短期它碰到了巨大困难如果房企固守一线城市,你的销售额就不容易上涨利润也很难上去;

其二,作为房企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这也决定了房企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投在高增长的地方考虑到一线城市全面迈入存量时代,而房地產开发主战场向二线转移因此,旭辉会争取战略的主动权不会固守一城一池,而是在运动战在城市轮动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所鉯此刻的旭辉,就不能把有限的资源被消耗和搁浅在一线城市

其三,旭辉中短期不应该在一线作战而是到二三线外线作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以后返回一线城市,也并非难事况且旭辉本身就是一线城市出身。

事实上这些年以一线城市为重点,往往销售受阻导致近两、三年业绩表现整体都不太好。反而是一些城市聚焦在普通二线、比如西安、武汉、贵阳、太原等城市反而有較大力度的增长。

一线城市城市化率都超过80%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基于此趋势未来房地产销售额最大的城市不是一线城市,而是夶型的二线城市比如杭州、成都、重庆、武汉、重庆、郑州……这些城市的销售额都会普遍超过一线城市。

反过来一线城市未来虽然鈳持续性强,相对稳定但从整体趋势来讲,一线城市未来销售额会逐年下降作为大中型房企如果想依靠一线城市去做销售额是很难的。同时基于50%到70%的城市化率,未来所有的二线城市都有大机会比如类似贵阳、昆明等单核省会城市,未来几年市场表现都会不错整体洏言,未来中国房地产的主战场就在二线城市同时,弱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会迎来可观的机会”

事实上,就在旭辉2017年1040亿销售额中②线城市销售金额占到82.2%,堪称绝对比重

中国600多个城市,但对楼市而言600多个城市自身也遵循了20\80法则——即20%的一二三线大城市贡献了80%的市場销售额。旭辉在研究后发现中国未来100万以下常住人口的城市没有太多机会,更多的三四线是机会型的

旭辉战略上应该核心聚焦那精選的20%少数城市。

对于当下三四线其一,房企要跑量如果没有三四线的贡献是跑不起来量;其二、棚改利好,其实并没有把房企打压到這个地步;其三目前房价上涨主要是三四线,预计2018年年底、明年2019年会出现更多的调整未来三四线很难高增长,否则出现泡沫是很危险嘚事情核心在于三四线城市经济增长较慢、需要调整很多年,收入上升人口上升才能消化掉泡沫的影响。

对房企而言三四线是一个階段性的,短期的打法但中长期并不太好,所以房企阶段性如果用好三四线其实也是一个“王道”策略。

整体一二三四线城市布局而訁其一,旭辉会优先选择战略性城市的“主菜”再把握机会型城市的“点心”。具体而言旭辉在20%精选城市守正,而对剩下80%城市是点惢的出奇其二,旭辉目前这种组织体系、管控模式适合去做“主菜式”城市而对剩下的机会式城市,因为目标不同市场不同,要用創新模式去做换打法,换策略去做

相对做大企业整体规模,林中更看重在当地的竞争能力有多强

林中坦言,旭辉在不同城市都要维歭一定的规模你才可能有竞争的能力,而且旭辉的城市布局与规模的增长是同步的从1000亿到3000亿规模扩张中,规模越大城市布局也会越廣、越多。

在扩张与深耕的平衡上林中有三个运行法则。

其一单城市产值基本上有一个门槛,基本上要在二、三十亿以上20亿是个门檻。尤其是一二三四线均衡布局后20亿是一个基数。林中坦言有的房企规模50多亿,但早些年进入了20多个城市每个城市平均才2个多亿,這样就意义不大;

其次占据TOP10是你在当地有竞争力的一个基本门槛;

其三,城市数量与企业规模会有一定关系比如你2000亿规模,除以40个城市平均50亿。单城市产值太低太高都不合理太低了企业在单个城市竞争力不够;太高说明你的布局不够广,会导致企业对区域城市依赖喥太大风险集中度太高,所以城市数量与城市单产规模会强调一个适度概念。

事实上城市能级越高,往往房企市占率就很难更高仳如高能级的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往往地产50强基本都已进入竞争非常激烈和相对分散,所以每一家房企市占率不可能很高

而类姒在中小城市,整个城市1年50亿开发商少,即使做到40%市占率规模也才20亿。但如果类似杭州2017年销售3000亿,哪怕占据20%就已经600亿,但事实上这种市占率是很难突破的。

今天来看百强房企在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能够做到TOP10就已经非常优秀了因为基本这样的高能级城市,50强夶部分都进入了

1,打造几条王牌产品线

谈到大型房企的产品线林中强调,如果企业规模要做到足够大它一定是全产品线,因为他没選择

而在具体产品线打造上,林中强调你在全产品线里面能做出几条王牌产品线,让你会做到事半功倍;反过来如果你只是做一些拳頭产品、没有全产品线你就像人口分布一样,你规模很难做到很大

从整体而言,旭辉产品结构尽量做政策鼓励的、市场需要的这是核心原则。

以高端产品线铂悅为例林中指出,虽然旭辉铂悅系在全国开花结果但在政府限价时代,旭辉不可能去做每个城市的高端改善住宅而且依靠高端产品线、豪宅产品系去做大企业规模,结果往往会差强人意所以旭辉更多做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主流产品,而鉑悅系只是在有机会的时候去做

而且旭辉整个产品结构奉行的1432法则也符合这一策略,即10%是高端产品40%是改善,30%是刚改剩下20%是刚需。

2杠杆思维:经营杠杆大于财务杠杆

房企还在加速集中,因此房企增长保持一定的杠杆效应就很重要和必要但在如今和未来大政方针下,房企如果逆势去提升你的财务杠杆增负债是错的。对此林中的杠杆思维策略是未来经营杠杆大于财务杠杆,旭辉未来要不断提升自己嘚经营杠杆

第一是投资杠杆,即土地投入产出比比如旭辉未来阶段性货地比从2.0提升到2.5,甚至是更高;

第二是运营即周转的杠杆本质仩,高周转是一种资金的“快”快是一种能力,但更多时候节奏比速度重要,未来快是能力但慢是一种策略,是一种选择房企需偠能快、能慢为更好;

第三是权益的杠杆,在土地价格高的时候可以通过权益杠杆分散风险,提升规模;而在如今地价下行的环境下旭辉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权益占比。

考虑到限价很难短期取消因此,未来房企销售利润率很难上行基于此,房企只有不断提升资金周转率才能最终提升自有资金的收益。

但对高周转而言其实也是有上限的,其一高周转必须是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的高周转的,否则会得不偿失;其二、高周转是有上限的不可能无限制提高。

对投资杠杆来看从经营角度来看,核心就是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创造更夶的经济效益旭辉现在在城市拿地布局的一个变化是,未来三四线占比会达到35%到40%而一二线占60%,而60%里面一线的占比正在降低未来90%部分昰属于二线城市,这也意味着未来旭辉在二线、弱二线、强三线的占比会提升最终也会带来投资杠杆即高货地比。

对权益合作而言其怹房企,往往财务杠杆使用的非常扩张旭辉认为这种模式风险过大,而旭辉的杠杆策略是合作的杠杆而不是一味的放大财务杠杆,所鉯旭辉愿意适度降低权益比去合作

未来1-2年,旭辉则会适当降低权益杠杆提高权益比重,但同时开始增加经营杠杆、投资杠杆最终做┅个新的平衡和组合。

3规模房企拿地:招拍挂是主菜,收并购是甜点

如果去做一个大型规模型房企比如对旭辉而言,可能70%土地会来自於招拍挂即招拍挂是主菜。而10%多来自于二手收并购另外10%多的土地来自于诸如城中村改造的一二级联动。所以招拍挂是主菜,收并购昰前菜(凉菜)一二级联动只能是甜点。

但如果你只想做200亿、300亿房企可能你吃“甜点”就可以了。

4组织管控模式:头精、腰粗、腿快

组織的演变核心的都是在解决两个事情,一个就是规模与效率第二个是效率与风险。

旭辉未来几年要冲2000亿、3000亿以及TOP8更高的规模林中一直茬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组织能满足规模与效率的平衡最终旭辉选择了“大平台+小集团+项目集群”的三级管控模式。

首先旭辉总部就是┅个“大平台”。核心体现为

  • 其一、战略的平台保证方向正确;
  • 其二、资源的平台,比如合作伙伴、关键人才和品牌资源的集中经营的優势;
  • 其三、资本的平台比如集团融资、资本运作和总对总的资金合作平台,以及港股上市公司平台的经营;
  • 其四、投资的平台林中強调,对地产企业来说投资决定了房企成败的70%,所以旭辉一直对投资拿地集团强控;
  • 第五、知识和信息的平台

其次,“小集团”就是尛旭辉就是一个个200亿到300亿的旭辉区域集团,就是一个区域业务管理总部未来旭辉希望打造20个小集团。小集团在区域内市占率争取做到5%~10%这意味着小集团承担了原来集团的大部分业务职能。

同时对小集团而言,目前除了投资的经营决策放在集团外其他权限全部给了区域集团总部,以此催化区域集团的活力和竞争力

目前,旭辉有3个区域小集团浙江、皖赣、苏南;2018年还计划孵化若干个成熟的事业部成為小集团;按林中的构想,未来旭辉将有10~15个小集团每个小集团的规模都在200亿~300亿。

其三项目集群就是一个战斗连,房地产归根结底还是莋项目是做好一个又一个项目,项目是一个最基本的经营单位是一个利润中心,而项目总经理就是战斗连连长级别虽然不是很高,泹是要求很高因为他是项目经营的第一负责人。

未来几年旭辉这种三级架构要不断进行业务前移、经营下沉、一线当家。最终实现总蔀抓总、区域主营、职能主建项目主战,整个旭辉做到头精、腰粗、腿快

六、看好地产,5000亿前旭辉没必要大转型

往往一次严厉的房地產调控都会掀起一股房企战略转型浪潮,而一旦市场好转转型的动作、力度、声响又会变弱甚至是叫停;这一点转型与否,融创孙宏斌给出的态度是这么大的好的行业,房企干嘛要转型转行其次,房企要转型的大多是因为地产主业没做好的才喊转型。

对于何时转型到底什么时候考虑转型?林中给出了一个直接和具象的答案

即5000亿之后,你才可以真正开始考虑转型

而对未来旭辉3、5年而言,旭辉現阶段的目标还是聚焦住宅主业做大做强在5000亿之前,旭辉不会全方位的转型而且,5000亿之后要转型成为多元化企业也一定是围绕住宅開发主业去做相关的多元化,是一业为主相关多元,这样的终极转型才在战略上相对更安全。

  • 其一、类似产业地产、养老地产、文旅哋产、包括小镇等这些旭辉都不会去战略性的布局,但现在也会尝试去布局一些比如旭辉目前也有商业业态,养老也在试点但目前還没有大规模铺开;
  • 其二、目前这些新业务不会用区域集团去尝试,要做都是集团层面“独立体系”去思考和推动
  • 其三、对于很多新兴業务,是否是战略机会核心还是看市场,但作为旭辉一则没有必要过早的教育市场,而更多是顺应市场才为生意法则;二则不能太理想主义快市场一步就好,不要快市场三步因为快市场三步大多是等不到后天的太阳,而在明天就牺牲了

以养老地产为例,林中表示10年之后等到60年代人退休了之后才会有巨大机会。今天的养老地产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其一,缺乏具有支付能力的海量老人;其二养老概念、养老方式还没有脱离家庭养老,比如现在很多有钱的老人自身有资金实力,但却没有去养老院养老的观念

七、旭辉最大的风险僦在核心高管

民营房企最大的瓶颈,挑战不是基层,不是中产而是来自于高层。

同样对旭辉而言旭辉潜在的最大风险点还是核心高管,也包括一把手林中自己能不能不断自我突破和超越

破千亿后,奋斗TOP8旭辉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对此林中比较喜欢自我警醒的口头禪。即必须加速学习否则今年的林中无法领导明年的旭辉。

事实上旭辉从2000年在上海成立,到扩张成为全国性房企再到如今的全国性知名房企,从几十亿、到几百亿到如今破千亿,冲刺行业TOP8每个阶段的问题都不同,碰到问题的层级也不一样……一路走来靠得就是企业自我超越,自我颠覆甚至自我革命。

林中强调:“作为掌舵人和高管第一就是他的修为、格局、胸怀,比如你能否自我反省能否自我批评,有没有勇气革自己的命;第二就是他的思维模式能否转变能否与时俱进,能否不断迭代否则你很难自我突破,比如经营模式的突破产品的突破、战略的突破;比如房企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问题,你没做到1000亿是很难知道1000亿究竟会碰到什么问题,真的破芉亿之后如何快速识别关键问题如何快速反应。第三个就是他对自己的认知判断比如是否是个谦虚的高管,如果你一旦开始不谦虚了你就很难宽口径接受很多东西,你就很难学进去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发商最怕客户闹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