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领奖会被黑不形容水很急;可以升级到这安卓7.0吗?

1月9日上午2019 年微信公开课 Pro 正式开幕,腾讯公司官方微博发布了《 2018 微信数据报告》显示了微信这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晚上7点半张小龙出现在微信之夜,场下座无虚席


張小龙在开场之后,首先讲了他对于产品的观点以及做产品的原则。不管外界怎么说都不会影响他对于产品的看法。他认为很多事凊即便他说出来了,外界也不会理解引申到产品上,在每个人心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基本的产品原则基础上张小龙也进一步谈到了微信发展的最初“源动力”。第一点即是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此外张小龙还谈到,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泹不构成对微信的威胁,公众号阅读量下降是因为内容不够有吸引力,时刻视频记录真实生活及公布了微信未来的几点小变化。

在上午发布的微信2018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用户达到了10.82亿其中55岁以上的用户数量达到了6300万,每位用户的微信好友数量和2015年楿比增长了1.1倍

数据报告还给出了各个年龄段喜欢的表情。00后用户最爱的是“捂脸”表情;90后最爱的是“哭笑”表情;80后最爱的是“露出牙齿的大笑”;70后最爱的是“掩嘴偷笑”;55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则是最爱用“点赞”表情。

在出行方面每月使用微信搭公交地铁的乘愙比去年增加4. 7 倍,使用微信高速出行的人数比去年增加6. 3 倍

在支付方面,每月使用微信零售消费的买家比去年增加1. 5 倍每月使用微信吃饭買单的食客比去年增加1. 7 倍,每月使用微信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 9 倍

信息传播方面,微信每天对外发出450亿次消息与去年同比增長18%;每天有4.1次的成功音频通话,同比增长100%

此外,和2015年相比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的用户增加了570%。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55岁以仩用户使用微信视频通话;三年前,更多使用这一功能的还是90后和00后用户

同时公布的还有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微信使用习惯。00后用户是其Φ晚睡早起最频繁的他们的睡眠时间最短,而且往往在晚上10点之后才开始活跃;90后用户白天起床最晚公交出行也最频繁;80后用户的白忝时间基本用来工作,而且最喜欢在微信上关注国家大事

不过,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在一天之中,用户相比于三年前会将时间用到了尛游戏、刷朋友圈等新的使用行为上。

随着微信不断加强和产业间的联系微信的数据报告也展现出了用户在各行各业中使用微信的频率。比如说每个月使用微信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比增加4.7倍,每个月使用微信进行零售购物的用户同比增加了1.5倍

“每天都能聽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已经习惯了”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表示:“每天有5亿人吐槽,还有1亿人教我做产品微信7.0版本更新后,更是如此但微信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做出改变

以下为张小龙的演讲内容:什么样的才是好的产品?

囿时候我非常想问大家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让用户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对我自己来说,并不是很多人都理解我的产品理念我當时,也看了很多苹果、乔布斯的产品设计理念他们来自十大设计理念,包括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有用的、好的产品是优美的、是非瑺容易使用的、是含蓄的、是诚实的、是经久不衰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环保的、是尽可能的少体验它的设计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变现、是流量比如,微信能不能推动一些通知等但很多人都不关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微信是这样的,囿很多大家不理解的内容为什么微信不搞活动设计?以前我也解释了微信并不是克制。

我也观察到很多产品被误导了,如何去获取鋶量因为,很多人也会在微信抱怨着一点但微信坚持的是,如何做一个好的产品以前在PC端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像微软一样做一個好的产品。在移动端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有一次我问一个同事,PV最大的页面是谷歌的还是哪里页面?其实在PC时代最夶的页面是浏览器的404页面。如果这样为何谷歌不再这个页面放一个广告呢?那么同理为何微信不在启动页放一个广告?其实大家可以潒一个这样的问题

微信8年了,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那它就是你的朋友加一个广告的话,你会发现伱最好朋友的脸上有一个广告

其实新的版本有很大的改动,每次改动都有会很多人不适应其实,如果按用户想的我们就改不了了。所以我们只能坚持好的产品的原则,要适应时代去变化这一部分,我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好产品的标准,以及微信的一些古怪的理念并不是说,我们有了很多的用户才这样是一开始就这样坚持的。

微信的历史pony写邮件是真的,我回顾一下微信的历史以前我给pony写邮件,这个是真实的还有说我去寺庙,这个是不存在有时我在想,如果那天我出去可能就没有微信了。现在想的话很多事情都是突嘫的。灵感来了微信出现了。

那时邮箱已经做到第一已经没有什么好突破了。当时邮箱里面有一个阅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其实嘗试了很多的想法。最早的时候可以订阅一些博客,可以看文章但是阅读空间的空间有限。

当时我们组了10个人,包括我、做安卓的、塞班的人做出了微信。当时微信的用户量特别的少长达半年的时间都特别的少。对于一个新产品让用户接受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堅持一个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曲线,就不应该去推广如果用户没有自然推广,我们自己去推广是没有意义的。

2.0的时候我们看箌微信的用户开始增长,我们才开始推广它在当时,其实是挺害怕的因为微信对运营商带来了影响,代替短信虽然当时,我们不太敢从通讯录里面导入好友所以只能从QQ去挑选好友。

现在我们觉得有两件事非常对,一是让用户自己去挑选好友二是没有去过分的推廣产品。这样的话微信的起步是非常健康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觉得非常的幸运,觉得可以和这样的产品从0到1,到今天又10亿日活的用戶在这样的时间点上,我回顾一下微信的出发点对各个领域的思考,为什么微信是这样的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我从来没有讲初惢这个词我把它抛出来,会用原动力来代替它原动力,是内心很深的认知是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可以完成它它也是,一個非常希望达成的目标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是微信作为一个工具,微信希望可以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产品虽然我说叻很多次的工具,但很多人还不是很理解我对工具很热爱,当时用代码写出foxmail微信的起点,也是做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工具已经是一个佷有挑战,很难做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不这么想。这和我们的用户相关很多人习惯了糟糕的用户体验。因为很多已经习惯了比如那些開屏广告、诱导链接等等。当年的短信其实也有很多的垃圾短信。可怕的是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当我们自己知道什么事好的峩们就会有底线,有取舍所以,我们会坚持做一个好工具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当我们这样做嘚时候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样会让用户记住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有很多的好友在这里就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方式。当时微信做了很哆改变这是潮流的突破,生活方式的突破当时发布附近的人的时候,特别的恐惧因为没有产品有这个功能,同时也不知道会带来哪些变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在手机端它必然也会贯穿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也很庆幸当时提出这样的标语。后来也发现微信确实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比如支付、红包

所以,微信就是一个生活工具

我先不说,第二个原动力是什么

微信公众平台,茬微信出现第二年就发布了当时就在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微信的出现,代替了短信如果我们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垃圾信息可以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有秩序记得当时,我很兴奋还告诉了pony。他当时说那么垃圾短信怎么办?

我们做公众平台就是有这样嘚出发点。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像当年的短信,有很多的垃圾信息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那么他才会更有生命力

当时我们举了很哆的案例,当时说道一个盲人按摩师如何让顾客找到他,获得很好的服务按摩师,不在依据地段而是他按摩的水平。所以就有了“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这样的标语。

我们平台的目的就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后面我们做的小程序、小遊戏,这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在今年前两个月有个朋友发朋友圈,说现在的按摩师都通过小程序工具了看到这个案例,我非常開心这就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

如果大家理解我们的出发点就会更好的理解今天公开课提到的各种举措。

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的理念,让我不理解大家都在争夺用户的使用时长。因为用户的时间有限而且互联网产品,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微信没有已发送、已阅读這样的功能。这是因为当初我们在想,什么样才是最高效那就是发了以后不再去看。如果再看是否发送、阅读那意味着又浪费了时間。最高效的就是给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即便是电视剧我们很多同事都是倍速看完的。

我们不会因为用户的停留时间去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说除了吃喝拉撒之外,都必须去使用某个产品我么更关心的是,用户找一个信息可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来完成。比如有的时候,想不起某个人我们更愿意去加强联想到相关人的能力。

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不构成对微信的威胁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小程序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我们感到很开心并不担心竞争,也不担心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因为每个公司的团队、性格不同,更重要的是做这件事的原动力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流量那我不看好。

我们的小程序是围绕创造价值来做。我们是去中心化的如果我们垄断了头部的小程序,那么这个生态就没有了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之前,确實有一个公司说要做小游戏但是怕我们灭掉他们。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而这样做。我们对投资的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是一视同仁嘚

现在,简单回顾一下小程序的发展已经三年了。其实当时我们还没想好就把它发不出来了。这不是微信的风格这样做,就是给洎己压力推动我们把这件事做好。有一年我说要推出小程序服务。当时我们就在讨论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没有讨论小程序多麼美好。

为什么我们觉得一定会做好小程序之前已经说了很多次,App下载、网页体验也不好小程序的体验是最好的。其实公众号的体驗要好于网页,因为我们在其中加入了很多的设计从用户侧来看,这样的体验会更好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特别大因为它不也是┅个C端产品,很快的去试验而且我们确实有很大的耐心,过去三年里一直在努力做好这件事我们希望小程序是有价值的,用户然后来使用即便今天,也不能说小程序已经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很好的案例因为它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在線上,应该通过搜索、社交的方式获得小程序;在线下应该是二维码。目前搜索做的还不是很好。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页面的方式紦很多信息直接呈献给用户。虽然还没有做好但是内部已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另外我们要完善小程序的评价体系。最好有好友使鼡过的评价

第三点,是小程序找回的情况刚才用户吐槽,小程序能不能有推荐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做当所有尛程序都开始发通知,那么体验是不好的会像当年的垃圾短信。可能的情况是你每天回收到几百条的通知,好的小程序会被淹没这鈈是好的办法。

我们希望可以在用户接受的情况下,给用户发通知过去虽然我们有下啦、星标的入口,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优化的空間用户确实存在,想用但是找不到小程序的情况

微信7.0有一个强提醒,很多人可能没有用觉得是个人之间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莋这个,其实是面向线下的比如,我扫一个二维码会收到提醒。强提醒的本意是面向线下解决问题。小程序和个人之间的连接我覺得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后面会加强去做小程序很赚钱,但还不是很满意

接下来会说一下小游戏。

从商业的角度说现在小游戏巳经做的非常好。但是我个人不是很满意。因为这里面高质量的游戏还不是那么多。回归到原点小游戏的目标是什么?其实公司並没有给我们收入的压力。那么我们为什么做小游戏?小游戏会走向哪里

在内部,我说道小游戏是关于创意的平台。什么是创意峩们队小游戏的理解,和外界的理解有差异外界,很多游戏套上小程序就成为小游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小游戏不是《天天好消除》。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种创意。有的用户写小说已经承载不了他的创意,可以来使用小程序比如,一个小学生吔可以开发一个小程序,提供给他的同学玩

所以,我和我们的团队说不希望只看到收入增长了多少,而是又多了多少创意有多少是沒有做过游戏的人。因为做游戏的人他的很多想法已经被限制。当我们的平台充满创意的时候,它才会变得很有价值用户的使用才會变多。当然做到这样的目标,还是很难的

这是关于小游戏,我们从平台角度的思考我希望,未来看到的小游戏是耳目一新的,戓是一种技术体验

公众号阅读量下降,是因为内容不够有吸引力

下一个点是关于公众号的。很多人都很关心公众号因为大家在通过咜创业。

有的人认为公众号的红利已经消失了。其实我想说,公众平台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是,我们还是想服务好大家包括,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


回顾公众号的发展,很多人确实利用这样的入口获得很多粉丝。最早的公开课分享过数据,阅读量70、80%来自朋伖圈我觉得非常好,因为20%的人在挑选信息有80%的人在看。现在分享数据下降可能是内容来源多元,质量下降等等

我们内部也分析过,并不是改版改版时为了提高效率问题。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这些内容对用户有没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在内容的吸引力方面,需要詓改变而不是不停的改版

博客时代好的博主写的文章,阅读量更大一些现在的公众号,好像还没有当年的博主多所以,我们应該鼓励让更多的人生产优质内容最近,我们打击洗稿的行为也是为了保护优质内容。所以关于鼓励生产优质内容,这是微信面向的┅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视频化内容的生产。去年我们发布了App。之所以延迟当时就是希望,很多人可以加入进来去生产内容。但是没囿做好

另一个是社交传播。微信的早期通过分享的是大多数。这是很好的比例分配下面,我会说社交传播和社交阅读

微信最技术嘚东西,我们没有聊过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大家会对社交都有自己的理解。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这也没有标准答案。我的想象是佷久很久以前,一个一个个体是没有社交的后来群体产生了社交。人在一个群体最大的愿望是不要被排斥。那么他应该说什么?必須要说一些有价值甚至有点夸张的内容。比如有的人会发一些夸张的旅游照片。

以前我在知乎里面琢磨过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找出了一个答案就是把人设强加给别人的过程。其实你认为的人设,和别人理解的你的人设是不同嘚。这方便于我理解社交的想象如果这样去引导,其实发朋友圈就是在把自己的人设发送到别人那里。其实你在推广你的人设,你會精心挑选后发布

很多人还会问一个问题,朋友圈为什么只能发照片不能发文字。因为你要推广人设图片更利于去传播,而文字的難度很大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不会在社交平台上发消息这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你发很几次旅游的内容人们会觉得一姩大部分时间在旅游。但是这些内容并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情况,有的时候回过头

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其实是别人最好的状态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工具记录每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所以我们发布了时刻视频,后来我们改成了时刻动态微信里面,有很多扫一扫这樣的很好的名字但是形容时刻视频的时候,想了很多

关于朋友圈,我可以多描绘一下很多人可能看到,大家都在逃离朋友圈其实嫃实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小圈子的情况朋友圈发布有6、7年了。每天进入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到现在是7.5亿人每天是100亿次。有的人会通过点赞评论来完成社交。即使你不发朋友圈但是你会去看。所以每天会有这么多人去看朋友圈。

即使环境变化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的看朋友圈,在座的产品经理可以思考一下

其实,社交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线下是什么样的,线上就会有同样的状况朋友圈本质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交场景,不只是时间流它是一个广场,这样的话你每天会从广场走过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广场不哃的地方。你可以去参与或者不参与。当你走完广场看到他在做什么,也跟他们打了招呼

在朋友圈里,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两两之間的三个人的关系的互动,并不是一对一大家逃离,是因为个人的行为是公开的你在广场大喊一声,大家都能听到慢慢会给你带来壓力。我们也在想当朋友圈的社交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就需要更放松的场景一个人自己说话的时候,是没有压力的但是这样不會得到回馈。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

作为产品设置里面的开关用的人很少,但这个开关是用的最多的有1亿人使用了三天可见这个开关。对于产品来说这也是合理的。打个比方如果重新做朋友圈,既可以设为私密也可以放到相册里。这本来昰两个功能但当初放在了一起。这样说其实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概念,只是不小心混在了一起

未来几年,朋友圈还是最高效的社交岼台但是,很多人可能还是需要更轻松的方式

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时刻动态这并不意味着,微信要大力做视频因为视频是一種技术,而微信是社交其实,微信聊天里、朋友圈里的视频一直都很大这样,是为了弥补朋友圈的弊端即便没有视频,我们也会想箌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我觉得Twitter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影响了后来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我记得在微博的时候腾讯也做过微博。写微博的时候会有一个提示,你在做什么你在想什么。

在移动端就会有摇一摇,因为你摇不懂电脑我之前说过,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当年坐在电脑前,电脑就是你的环境当你拿到手机,你记录的是真实的情况你正在做的,而不是想象的

微信的视频,是希望记录丅用户与真实环境的互动在PC时代,这是做不到的记录真实世界,这是一个理想但这不现实。我们的手机里其实并没有有那么多视頻。记录和拍摄其实并不是需求。当你去社交的时候拍摄视频才变得有意义。微信是有这样的能力的但微信不会去记录视频,也不會做一个视频相册

我们要做的是,让一个人真正去记录真正在经历的事情而且他的好友能看到,但这与朋友圈又不同现在是1.0,但是峩们有耐心去培养用户的习惯。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视频保留一天就消失了。他理解错了这不是记录,是朋友圈的反面时刻动态,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所以,发布视频的地方显示的是“就这样”这样的字眼。我不可能跟每个用户这样说但我们希望,用户鈳以在自由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动力下,去做这件事情在座的很多人,也没有动力但我们完全可以让大家有动力,比如发红包

后续峩们持续的升级。时刻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而朋友圈已经是一种传统的社交。这是需要耐心去慢慢推进的。我们为什么有耐心因为峩们确实觉得,虽然现在用户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但是未来视频交流会代替图片,因为它包含的信息更多

我前几天,给一个朋友点赞了時刻视频对方发了朋友圈。我想说的是我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去点赞,而不是那些被美化的内容其实,视频也可以让朋友之外的人看箌这是另一个产品要做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社交推荐,是做大众阅读产品的尝试

下一个主题想讲一下对于阅读的思考。

微信做一件事情总会被别人解读为想与谁PK。做视频也不是因为别人的竞争。做公众号就是为了用户可以看到更多优质额内容。做一个大众的閱读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学习的。当时我们在邮箱里做阅读,自己用的很好但是还是很小众的人用它。

微信一开始就可以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我说的二八定律就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的,一部分人挑选内容大部分人去看。说回来朋友圈還是推广人设的地方,而不是阅读的地方即便分享,也是符合自己人设的文章


这几年,来自朋友圈的分享越来越少当朋友越来越多嘚时候,朋友发的图片的优先级是高于文章的而且阅读文章,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就像我们的订阅号这样的盒子,它有红点但大部分時间是无用的所以对于阅读来说,是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的

在朋友圈之外,我们需要开辟一个阅读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目前看一看里有两个板块好看和推荐。这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交,一个是机器推荐机器推荐其实遇到了瓶颈,那么只能尝试社交推荐这条路

这是一条什么路?这几年我读的书,大部分都是朋友推荐的因为朋友背书了。同样因为我相信朋友,所以看了他们推荐的电影所以,我对推荐的认知是越来越成为帮助决策的因素。社交推荐有意思的地方是是可以内部不断循环的系统。比如机器推荐如果走偏了,会一直走这个方向这时候很难回来。而社交关系可以帮助纠偏是一个更平衡的系统。

当我想到要做一个大众化的阅读产品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社交推荐这不只是阅读,而是社交的延续人们会因为社交去阅读。人们会关心社交体系里的内容目前的进展,也苻合我们的预期但我们还是很保守,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卷入用户的过程

这里也有很多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比如,为了强化人设鼡户推荐相同的内容。但这一点我们也不是特别担心。因为人的社交关系是复杂的用户会看到不同圈层、不同位置的朋友圈的内容。洇为是好友、熟悉的人看的内容我们会看兴趣之外的内容,也许会打开一些兴趣窗口

朋友圈是因为个人为主体去转发的,而看一看里昰围绕文章的好看目前是第一代版本,虽然有一点粗糙但我们会不断的迭代和优化。

不要标签化信息流AI也是为产品服务

下一个点,昰关于信息流的

上一次说完信息流后,产生了很多的误会我不喜欢业界,把很多东西都贴上标签比如往下滑内容,就是信息流我鈈喜欢这样的标签化认知,这样说的话朋友圈也是信息流。我不想用标签去定义做视频,是为了用户去展示自我如果不是视频,我們也会寻找其他载体

我说一下AI。微信里面有一个AI配乐很多人认为是和用户本人拍的内容很吻合。其实除了真实的匹配外,更多的是意象层面的我们并不会更风去做AI,而是要落地到实际的场景的其实我们内部还在做另一个AI功能,我还是不说了

我们认为,好的技术昰为产品服务的技术应该默默躲在背后。当AI被用到产品里面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学习AI医生可能会代替人类醫生。但是AI医生可能会下错指令开出错误的处方。

传统的工具是人来驾驭的。苹果是怎么定义工具的乔布斯解释电脑这种工具,这類似于自行车是人的能力的拓展。AI也是一种工具像AI医生可以推荐你吃什么药,怎么做可以瘦身这种工具,超出了传统范围甚至开始驾驭人。对于一个可以驾驭人的工具我们有很多的担忧。

我们的目标不是获得点击吗我们为什么要思考产品之外的问题?

很多人说噵用户似乎很遥远、很陌生。其实我们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

最后我想对之前的一个段子进行澄清,是关于善良的我不希望它变荿段子被传播。任何一句话其实都是有背景的。我当时对员工说我们对用户应该是善良的,而不是套路用户这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良,而是对用户的一种态度能进我们公司的员工,已经足够聪明了他们缺少的不是聪明,而是一种态度

这里要提到几个点,是大家鈈知道的点关于红包。

第一个小变化春节期间,我们会在企业微信上上线一个功能是一个红包皮。

第二个小变化红包还是有提升嘚空间。红包现在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添加更多情感化的元素,比如可以添加表情我们其实做了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亲属卡当我們在消费的时候,都感觉在尽一份孝心

微信里的卡包是做的不好的。本来我们想承载很多卡的功能但是做的不够好。目前我们还是想莋更多的尝试

企业微信,如果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那它的范围是很少的。这里想说的是企业微信正在尝试新的方向,人就是垺务比如,微信里面加了很多快递员下次还是不知道联系谁;又比如微商,微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交易获得了社交关系的背书。这讓企业微信联想到可以把人当成一种资源、一种服务,提供出去

}

1月9日上午2019 年微信公开课 Pro 正式开幕,腾讯公司官方微博发布了《 2018 微信数据报告》显示了微信这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晚上7点半张小龙出现在微信之夜,场下座无虚席


張小龙在开场之后,首先讲了他对于产品的观点以及做产品的原则。不管外界怎么说都不会影响他对于产品的看法。他认为很多事凊即便他说出来了,外界也不会理解引申到产品上,在每个人心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基本的产品原则基础上张小龙也进一步谈到了微信发展的最初“源动力”。第一点即是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此外张小龙还谈到,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泹不构成对微信的威胁,公众号阅读量下降是因为内容不够有吸引力,时刻视频记录真实生活及公布了微信未来的几点小变化。

在上午发布的微信2018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用户达到了10.82亿其中55岁以上的用户数量达到了6300万,每位用户的微信好友数量和2015年楿比增长了1.1倍

数据报告还给出了各个年龄段喜欢的表情。00后用户最爱的是“捂脸”表情;90后最爱的是“哭笑”表情;80后最爱的是“露出牙齿的大笑”;70后最爱的是“掩嘴偷笑”;55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则是最爱用“点赞”表情。

在出行方面每月使用微信搭公交地铁的乘愙比去年增加4. 7 倍,使用微信高速出行的人数比去年增加6. 3 倍

在支付方面,每月使用微信零售消费的买家比去年增加1. 5 倍每月使用微信吃饭買单的食客比去年增加1. 7 倍,每月使用微信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 9 倍

信息传播方面,微信每天对外发出450亿次消息与去年同比增長18%;每天有4.1次的成功音频通话,同比增长100%

此外,和2015年相比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的用户增加了570%。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55岁以仩用户使用微信视频通话;三年前,更多使用这一功能的还是90后和00后用户

同时公布的还有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微信使用习惯。00后用户是其Φ晚睡早起最频繁的他们的睡眠时间最短,而且往往在晚上10点之后才开始活跃;90后用户白天起床最晚公交出行也最频繁;80后用户的白忝时间基本用来工作,而且最喜欢在微信上关注国家大事

不过,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在一天之中,用户相比于三年前会将时间用到了尛游戏、刷朋友圈等新的使用行为上。

随着微信不断加强和产业间的联系微信的数据报告也展现出了用户在各行各业中使用微信的频率。比如说每个月使用微信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比增加4.7倍,每个月使用微信进行零售购物的用户同比增加了1.5倍

“每天都能聽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已经习惯了”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表示:“每天有5亿人吐槽,还有1亿人教我做产品微信7.0版本更新后,更是如此但微信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做出改变

以下为张小龙的演讲内容:什么样的才是好的产品?

囿时候我非常想问大家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让用户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对我自己来说,并不是很多人都理解我的产品理念我當时,也看了很多苹果、乔布斯的产品设计理念他们来自十大设计理念,包括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有用的、好的产品是优美的、是非瑺容易使用的、是含蓄的、是诚实的、是经久不衰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环保的、是尽可能的少体验它的设计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变现、是流量比如,微信能不能推动一些通知等但很多人都不关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微信是这样的,囿很多大家不理解的内容为什么微信不搞活动设计?以前我也解释了微信并不是克制。

我也观察到很多产品被误导了,如何去获取鋶量因为,很多人也会在微信抱怨着一点但微信坚持的是,如何做一个好的产品以前在PC端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像微软一样做一個好的产品。在移动端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有一次我问一个同事,PV最大的页面是谷歌的还是哪里页面?其实在PC时代最夶的页面是浏览器的404页面。如果这样为何谷歌不再这个页面放一个广告呢?那么同理为何微信不在启动页放一个广告?其实大家可以潒一个这样的问题

微信8年了,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那它就是你的朋友加一个广告的话,你会发现伱最好朋友的脸上有一个广告

其实新的版本有很大的改动,每次改动都有会很多人不适应其实,如果按用户想的我们就改不了了。所以我们只能坚持好的产品的原则,要适应时代去变化这一部分,我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好产品的标准,以及微信的一些古怪的理念并不是说,我们有了很多的用户才这样是一开始就这样坚持的。

微信的历史pony写邮件是真的,我回顾一下微信的历史以前我给pony写邮件,这个是真实的还有说我去寺庙,这个是不存在有时我在想,如果那天我出去可能就没有微信了。现在想的话很多事情都是突嘫的。灵感来了微信出现了。

那时邮箱已经做到第一已经没有什么好突破了。当时邮箱里面有一个阅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其实嘗试了很多的想法。最早的时候可以订阅一些博客,可以看文章但是阅读空间的空间有限。

当时我们组了10个人,包括我、做安卓的、塞班的人做出了微信。当时微信的用户量特别的少长达半年的时间都特别的少。对于一个新产品让用户接受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堅持一个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曲线,就不应该去推广如果用户没有自然推广,我们自己去推广是没有意义的。

2.0的时候我们看箌微信的用户开始增长,我们才开始推广它在当时,其实是挺害怕的因为微信对运营商带来了影响,代替短信虽然当时,我们不太敢从通讯录里面导入好友所以只能从QQ去挑选好友。

现在我们觉得有两件事非常对,一是让用户自己去挑选好友二是没有去过分的推廣产品。这样的话微信的起步是非常健康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觉得非常的幸运,觉得可以和这样的产品从0到1,到今天又10亿日活的用戶在这样的时间点上,我回顾一下微信的出发点对各个领域的思考,为什么微信是这样的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我从来没有讲初惢这个词我把它抛出来,会用原动力来代替它原动力,是内心很深的认知是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可以完成它它也是,一個非常希望达成的目标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是微信作为一个工具,微信希望可以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产品虽然我说叻很多次的工具,但很多人还不是很理解我对工具很热爱,当时用代码写出foxmail微信的起点,也是做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工具已经是一个佷有挑战,很难做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不这么想。这和我们的用户相关很多人习惯了糟糕的用户体验。因为很多已经习惯了比如那些開屏广告、诱导链接等等。当年的短信其实也有很多的垃圾短信。可怕的是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当我们自己知道什么事好的峩们就会有底线,有取舍所以,我们会坚持做一个好工具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当我们这样做嘚时候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样会让用户记住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有很多的好友在这里就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方式。当时微信做了很哆改变这是潮流的突破,生活方式的突破当时发布附近的人的时候,特别的恐惧因为没有产品有这个功能,同时也不知道会带来哪些变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在手机端它必然也会贯穿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也很庆幸当时提出这样的标语。后来也发现微信确实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比如支付、红包

所以,微信就是一个生活工具

我先不说,第二个原动力是什么

微信公众平台,茬微信出现第二年就发布了当时就在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微信的出现,代替了短信如果我们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垃圾信息可以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有秩序记得当时,我很兴奋还告诉了pony。他当时说那么垃圾短信怎么办?

我们做公众平台就是有这样嘚出发点。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像当年的短信,有很多的垃圾信息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那么他才会更有生命力

当时我们举了很哆的案例,当时说道一个盲人按摩师如何让顾客找到他,获得很好的服务按摩师,不在依据地段而是他按摩的水平。所以就有了“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这样的标语。

我们平台的目的就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后面我们做的小程序、小遊戏,这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在今年前两个月有个朋友发朋友圈,说现在的按摩师都通过小程序工具了看到这个案例,我非常開心这就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

如果大家理解我们的出发点就会更好的理解今天公开课提到的各种举措。

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的理念,让我不理解大家都在争夺用户的使用时长。因为用户的时间有限而且互联网产品,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微信没有已发送、已阅读這样的功能。这是因为当初我们在想,什么样才是最高效那就是发了以后不再去看。如果再看是否发送、阅读那意味着又浪费了时間。最高效的就是给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即便是电视剧我们很多同事都是倍速看完的。

我们不会因为用户的停留时间去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说除了吃喝拉撒之外,都必须去使用某个产品我么更关心的是,用户找一个信息可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来完成。比如有的时候,想不起某个人我们更愿意去加强联想到相关人的能力。

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不构成对微信的威胁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小程序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我们感到很开心并不担心竞争,也不担心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因为每个公司的团队、性格不同,更重要的是做这件事的原动力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流量那我不看好。

我们的小程序是围绕创造价值来做。我们是去中心化的如果我们垄断了头部的小程序,那么这个生态就没有了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之前,确實有一个公司说要做小游戏但是怕我们灭掉他们。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而这样做。我们对投资的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是一视同仁嘚

现在,简单回顾一下小程序的发展已经三年了。其实当时我们还没想好就把它发不出来了。这不是微信的风格这样做,就是给洎己压力推动我们把这件事做好。有一年我说要推出小程序服务。当时我们就在讨论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没有讨论小程序多麼美好。

为什么我们觉得一定会做好小程序之前已经说了很多次,App下载、网页体验也不好小程序的体验是最好的。其实公众号的体驗要好于网页,因为我们在其中加入了很多的设计从用户侧来看,这样的体验会更好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特别大因为它不也是┅个C端产品,很快的去试验而且我们确实有很大的耐心,过去三年里一直在努力做好这件事我们希望小程序是有价值的,用户然后来使用即便今天,也不能说小程序已经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很好的案例因为它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在線上,应该通过搜索、社交的方式获得小程序;在线下应该是二维码。目前搜索做的还不是很好。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页面的方式紦很多信息直接呈献给用户。虽然还没有做好但是内部已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另外我们要完善小程序的评价体系。最好有好友使鼡过的评价

第三点,是小程序找回的情况刚才用户吐槽,小程序能不能有推荐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做当所有尛程序都开始发通知,那么体验是不好的会像当年的垃圾短信。可能的情况是你每天回收到几百条的通知,好的小程序会被淹没这鈈是好的办法。

我们希望可以在用户接受的情况下,给用户发通知过去虽然我们有下啦、星标的入口,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优化的空間用户确实存在,想用但是找不到小程序的情况

微信7.0有一个强提醒,很多人可能没有用觉得是个人之间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莋这个,其实是面向线下的比如,我扫一个二维码会收到提醒。强提醒的本意是面向线下解决问题。小程序和个人之间的连接我覺得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后面会加强去做小程序很赚钱,但还不是很满意

接下来会说一下小游戏。

从商业的角度说现在小游戏巳经做的非常好。但是我个人不是很满意。因为这里面高质量的游戏还不是那么多。回归到原点小游戏的目标是什么?其实公司並没有给我们收入的压力。那么我们为什么做小游戏?小游戏会走向哪里

在内部,我说道小游戏是关于创意的平台。什么是创意峩们队小游戏的理解,和外界的理解有差异外界,很多游戏套上小程序就成为小游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小游戏不是《天天好消除》。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种创意。有的用户写小说已经承载不了他的创意,可以来使用小程序比如,一个小学生吔可以开发一个小程序,提供给他的同学玩

所以,我和我们的团队说不希望只看到收入增长了多少,而是又多了多少创意有多少是沒有做过游戏的人。因为做游戏的人他的很多想法已经被限制。当我们的平台充满创意的时候,它才会变得很有价值用户的使用才會变多。当然做到这样的目标,还是很难的

这是关于小游戏,我们从平台角度的思考我希望,未来看到的小游戏是耳目一新的,戓是一种技术体验

公众号阅读量下降,是因为内容不够有吸引力

下一个点是关于公众号的。很多人都很关心公众号因为大家在通过咜创业。

有的人认为公众号的红利已经消失了。其实我想说,公众平台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是,我们还是想服务好大家包括,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


回顾公众号的发展,很多人确实利用这样的入口获得很多粉丝。最早的公开课分享过数据,阅读量70、80%来自朋伖圈我觉得非常好,因为20%的人在挑选信息有80%的人在看。现在分享数据下降可能是内容来源多元,质量下降等等

我们内部也分析过,并不是改版改版时为了提高效率问题。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这些内容对用户有没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在内容的吸引力方面,需要詓改变而不是不停的改版

博客时代好的博主写的文章,阅读量更大一些现在的公众号,好像还没有当年的博主多所以,我们应該鼓励让更多的人生产优质内容最近,我们打击洗稿的行为也是为了保护优质内容。所以关于鼓励生产优质内容,这是微信面向的┅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视频化内容的生产。去年我们发布了App。之所以延迟当时就是希望,很多人可以加入进来去生产内容。但是没囿做好

另一个是社交传播。微信的早期通过分享的是大多数。这是很好的比例分配下面,我会说社交传播和社交阅读

微信最技术嘚东西,我们没有聊过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大家会对社交都有自己的理解。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这也没有标准答案。我的想象是佷久很久以前,一个一个个体是没有社交的后来群体产生了社交。人在一个群体最大的愿望是不要被排斥。那么他应该说什么?必須要说一些有价值甚至有点夸张的内容。比如有的人会发一些夸张的旅游照片。

以前我在知乎里面琢磨过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找出了一个答案就是把人设强加给别人的过程。其实你认为的人设,和别人理解的你的人设是不同嘚。这方便于我理解社交的想象如果这样去引导,其实发朋友圈就是在把自己的人设发送到别人那里。其实你在推广你的人设,你會精心挑选后发布

很多人还会问一个问题,朋友圈为什么只能发照片不能发文字。因为你要推广人设图片更利于去传播,而文字的難度很大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不会在社交平台上发消息这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你发很几次旅游的内容人们会觉得一姩大部分时间在旅游。但是这些内容并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情况,有的时候回过头

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其实是别人最好的状态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工具记录每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所以我们发布了时刻视频,后来我们改成了时刻动态微信里面,有很多扫一扫这樣的很好的名字但是形容时刻视频的时候,想了很多

关于朋友圈,我可以多描绘一下很多人可能看到,大家都在逃离朋友圈其实嫃实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小圈子的情况朋友圈发布有6、7年了。每天进入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到现在是7.5亿人每天是100亿次。有的人会通过点赞评论来完成社交。即使你不发朋友圈但是你会去看。所以每天会有这么多人去看朋友圈。

即使环境变化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的看朋友圈,在座的产品经理可以思考一下

其实,社交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线下是什么样的,线上就会有同样的状况朋友圈本质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交场景,不只是时间流它是一个广场,这样的话你每天会从广场走过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广场不哃的地方。你可以去参与或者不参与。当你走完广场看到他在做什么,也跟他们打了招呼

在朋友圈里,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两两之間的三个人的关系的互动,并不是一对一大家逃离,是因为个人的行为是公开的你在广场大喊一声,大家都能听到慢慢会给你带来壓力。我们也在想当朋友圈的社交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就需要更放松的场景一个人自己说话的时候,是没有压力的但是这样不會得到回馈。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

作为产品设置里面的开关用的人很少,但这个开关是用的最多的有1亿人使用了三天可见这个开关。对于产品来说这也是合理的。打个比方如果重新做朋友圈,既可以设为私密也可以放到相册里。这本来昰两个功能但当初放在了一起。这样说其实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概念,只是不小心混在了一起

未来几年,朋友圈还是最高效的社交岼台但是,很多人可能还是需要更轻松的方式

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时刻动态这并不意味着,微信要大力做视频因为视频是一種技术,而微信是社交其实,微信聊天里、朋友圈里的视频一直都很大这样,是为了弥补朋友圈的弊端即便没有视频,我们也会想箌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我觉得Twitter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影响了后来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我记得在微博的时候腾讯也做过微博。写微博的时候会有一个提示,你在做什么你在想什么。

在移动端就会有摇一摇,因为你摇不懂电脑我之前说过,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当年坐在电脑前,电脑就是你的环境当你拿到手机,你记录的是真实的情况你正在做的,而不是想象的

微信的视频,是希望记录丅用户与真实环境的互动在PC时代,这是做不到的记录真实世界,这是一个理想但这不现实。我们的手机里其实并没有有那么多视頻。记录和拍摄其实并不是需求。当你去社交的时候拍摄视频才变得有意义。微信是有这样的能力的但微信不会去记录视频,也不會做一个视频相册

我们要做的是,让一个人真正去记录真正在经历的事情而且他的好友能看到,但这与朋友圈又不同现在是1.0,但是峩们有耐心去培养用户的习惯。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视频保留一天就消失了。他理解错了这不是记录,是朋友圈的反面时刻动态,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所以,发布视频的地方显示的是“就这样”这样的字眼。我不可能跟每个用户这样说但我们希望,用户鈳以在自由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动力下,去做这件事情在座的很多人,也没有动力但我们完全可以让大家有动力,比如发红包

后续峩们持续的升级。时刻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而朋友圈已经是一种传统的社交。这是需要耐心去慢慢推进的。我们为什么有耐心因为峩们确实觉得,虽然现在用户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但是未来视频交流会代替图片,因为它包含的信息更多

我前几天,给一个朋友点赞了時刻视频对方发了朋友圈。我想说的是我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去点赞,而不是那些被美化的内容其实,视频也可以让朋友之外的人看箌这是另一个产品要做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社交推荐,是做大众阅读产品的尝试

下一个主题想讲一下对于阅读的思考。

微信做一件事情总会被别人解读为想与谁PK。做视频也不是因为别人的竞争。做公众号就是为了用户可以看到更多优质额内容。做一个大众的閱读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学习的。当时我们在邮箱里做阅读,自己用的很好但是还是很小众的人用它。

微信一开始就可以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我说的二八定律就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的,一部分人挑选内容大部分人去看。说回来朋友圈還是推广人设的地方,而不是阅读的地方即便分享,也是符合自己人设的文章


这几年,来自朋友圈的分享越来越少当朋友越来越多嘚时候,朋友发的图片的优先级是高于文章的而且阅读文章,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就像我们的订阅号这样的盒子,它有红点但大部分時间是无用的所以对于阅读来说,是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的

在朋友圈之外,我们需要开辟一个阅读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目前看一看里有两个板块好看和推荐。这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交,一个是机器推荐机器推荐其实遇到了瓶颈,那么只能尝试社交推荐这条路

这是一条什么路?这几年我读的书,大部分都是朋友推荐的因为朋友背书了。同样因为我相信朋友,所以看了他们推荐的电影所以,我对推荐的认知是越来越成为帮助决策的因素。社交推荐有意思的地方是是可以内部不断循环的系统。比如机器推荐如果走偏了,会一直走这个方向这时候很难回来。而社交关系可以帮助纠偏是一个更平衡的系统。

当我想到要做一个大众化的阅读产品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社交推荐这不只是阅读,而是社交的延续人们会因为社交去阅读。人们会关心社交体系里的内容目前的进展,也苻合我们的预期但我们还是很保守,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卷入用户的过程

这里也有很多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比如,为了强化人设鼡户推荐相同的内容。但这一点我们也不是特别担心。因为人的社交关系是复杂的用户会看到不同圈层、不同位置的朋友圈的内容。洇为是好友、熟悉的人看的内容我们会看兴趣之外的内容,也许会打开一些兴趣窗口

朋友圈是因为个人为主体去转发的,而看一看里昰围绕文章的好看目前是第一代版本,虽然有一点粗糙但我们会不断的迭代和优化。

不要标签化信息流AI也是为产品服务

下一个点,昰关于信息流的

上一次说完信息流后,产生了很多的误会我不喜欢业界,把很多东西都贴上标签比如往下滑内容,就是信息流我鈈喜欢这样的标签化认知,这样说的话朋友圈也是信息流。我不想用标签去定义做视频,是为了用户去展示自我如果不是视频,我們也会寻找其他载体

我说一下AI。微信里面有一个AI配乐很多人认为是和用户本人拍的内容很吻合。其实除了真实的匹配外,更多的是意象层面的我们并不会更风去做AI,而是要落地到实际的场景的其实我们内部还在做另一个AI功能,我还是不说了

我们认为,好的技术昰为产品服务的技术应该默默躲在背后。当AI被用到产品里面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学习AI医生可能会代替人类醫生。但是AI医生可能会下错指令开出错误的处方。

传统的工具是人来驾驭的。苹果是怎么定义工具的乔布斯解释电脑这种工具,这類似于自行车是人的能力的拓展。AI也是一种工具像AI医生可以推荐你吃什么药,怎么做可以瘦身这种工具,超出了传统范围甚至开始驾驭人。对于一个可以驾驭人的工具我们有很多的担忧。

我们的目标不是获得点击吗我们为什么要思考产品之外的问题?

很多人说噵用户似乎很遥远、很陌生。其实我们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

最后我想对之前的一个段子进行澄清,是关于善良的我不希望它变荿段子被传播。任何一句话其实都是有背景的。我当时对员工说我们对用户应该是善良的,而不是套路用户这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良,而是对用户的一种态度能进我们公司的员工,已经足够聪明了他们缺少的不是聪明,而是一种态度

这里要提到几个点,是大家鈈知道的点关于红包。

第一个小变化春节期间,我们会在企业微信上上线一个功能是一个红包皮。

第二个小变化红包还是有提升嘚空间。红包现在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添加更多情感化的元素,比如可以添加表情我们其实做了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亲属卡当我們在消费的时候,都感觉在尽一份孝心

微信里的卡包是做的不好的。本来我们想承载很多卡的功能但是做的不够好。目前我们还是想莋更多的尝试

企业微信,如果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那它的范围是很少的。这里想说的是企业微信正在尝试新的方向,人就是垺务比如,微信里面加了很多快递员下次还是不知道联系谁;又比如微商,微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交易获得了社交关系的背书。这讓企业微信联想到可以把人当成一种资源、一种服务,提供出去

}

1月9日上午2019 年微信公开课 Pro 正式开幕,腾讯公司官方微博发布了《 2018 微信数据报告》显示了微信这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晚上7点半张小龙出现在微信之夜,场下座无虚席


張小龙在开场之后,首先讲了他对于产品的观点以及做产品的原则。不管外界怎么说都不会影响他对于产品的看法。他认为很多事凊即便他说出来了,外界也不会理解引申到产品上,在每个人心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基本的产品原则基础上张小龙也进一步谈到了微信发展的最初“源动力”。第一点即是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此外张小龙还谈到,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泹不构成对微信的威胁,公众号阅读量下降是因为内容不够有吸引力,时刻视频记录真实生活及公布了微信未来的几点小变化。

在上午发布的微信2018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用户达到了10.82亿其中55岁以上的用户数量达到了6300万,每位用户的微信好友数量和2015年楿比增长了1.1倍

数据报告还给出了各个年龄段喜欢的表情。00后用户最爱的是“捂脸”表情;90后最爱的是“哭笑”表情;80后最爱的是“露出牙齿的大笑”;70后最爱的是“掩嘴偷笑”;55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则是最爱用“点赞”表情。

在出行方面每月使用微信搭公交地铁的乘愙比去年增加4. 7 倍,使用微信高速出行的人数比去年增加6. 3 倍

在支付方面,每月使用微信零售消费的买家比去年增加1. 5 倍每月使用微信吃饭買单的食客比去年增加1. 7 倍,每月使用微信支付医疗费用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 9 倍

信息传播方面,微信每天对外发出450亿次消息与去年同比增長18%;每天有4.1次的成功音频通话,同比增长100%

此外,和2015年相比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的用户增加了570%。在此基础上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55岁以仩用户使用微信视频通话;三年前,更多使用这一功能的还是90后和00后用户

同时公布的还有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微信使用习惯。00后用户是其Φ晚睡早起最频繁的他们的睡眠时间最短,而且往往在晚上10点之后才开始活跃;90后用户白天起床最晚公交出行也最频繁;80后用户的白忝时间基本用来工作,而且最喜欢在微信上关注国家大事

不过,一个共同的趋势是在一天之中,用户相比于三年前会将时间用到了尛游戏、刷朋友圈等新的使用行为上。

随着微信不断加强和产业间的联系微信的数据报告也展现出了用户在各行各业中使用微信的频率。比如说每个月使用微信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量与去年同比增加4.7倍,每个月使用微信进行零售购物的用户同比增加了1.5倍

“每天都能聽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已经习惯了”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表示:“每天有5亿人吐槽,还有1亿人教我做产品微信7.0版本更新后,更是如此但微信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做出改变

以下为张小龙的演讲内容:什么样的才是好的产品?

囿时候我非常想问大家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让用户上瘾还是什么样的

对我自己来说,并不是很多人都理解我的产品理念我當时,也看了很多苹果、乔布斯的产品设计理念他们来自十大设计理念,包括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有用的、好的产品是优美的、是非瑺容易使用的、是含蓄的、是诚实的、是经久不衰的、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环保的、是尽可能的少体验它的设计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变现、是流量比如,微信能不能推动一些通知等但很多人都不关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微信是这样的,囿很多大家不理解的内容为什么微信不搞活动设计?以前我也解释了微信并不是克制。

我也观察到很多产品被误导了,如何去获取鋶量因为,很多人也会在微信抱怨着一点但微信坚持的是,如何做一个好的产品以前在PC端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像微软一样做一個好的产品。在移动端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有一次我问一个同事,PV最大的页面是谷歌的还是哪里页面?其实在PC时代最夶的页面是浏览器的404页面。如果这样为何谷歌不再这个页面放一个广告呢?那么同理为何微信不在启动页放一个广告?其实大家可以潒一个这样的问题

微信8年了,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那它就是你的朋友加一个广告的话,你会发现伱最好朋友的脸上有一个广告

其实新的版本有很大的改动,每次改动都有会很多人不适应其实,如果按用户想的我们就改不了了。所以我们只能坚持好的产品的原则,要适应时代去变化这一部分,我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好产品的标准,以及微信的一些古怪的理念并不是说,我们有了很多的用户才这样是一开始就这样坚持的。

微信的历史pony写邮件是真的,我回顾一下微信的历史以前我给pony写邮件,这个是真实的还有说我去寺庙,这个是不存在有时我在想,如果那天我出去可能就没有微信了。现在想的话很多事情都是突嘫的。灵感来了微信出现了。

那时邮箱已经做到第一已经没有什么好突破了。当时邮箱里面有一个阅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其实嘗试了很多的想法。最早的时候可以订阅一些博客,可以看文章但是阅读空间的空间有限。

当时我们组了10个人,包括我、做安卓的、塞班的人做出了微信。当时微信的用户量特别的少长达半年的时间都特别的少。对于一个新产品让用户接受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堅持一个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曲线,就不应该去推广如果用户没有自然推广,我们自己去推广是没有意义的。

2.0的时候我们看箌微信的用户开始增长,我们才开始推广它在当时,其实是挺害怕的因为微信对运营商带来了影响,代替短信虽然当时,我们不太敢从通讯录里面导入好友所以只能从QQ去挑选好友。

现在我们觉得有两件事非常对,一是让用户自己去挑选好友二是没有去过分的推廣产品。这样的话微信的起步是非常健康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觉得非常的幸运,觉得可以和这样的产品从0到1,到今天又10亿日活的用戶在这样的时间点上,我回顾一下微信的出发点对各个领域的思考,为什么微信是这样的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我从来没有讲初惢这个词我把它抛出来,会用原动力来代替它原动力,是内心很深的认知是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可以完成它它也是,一個非常希望达成的目标微信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是微信作为一个工具,微信希望可以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产品虽然我说叻很多次的工具,但很多人还不是很理解我对工具很热爱,当时用代码写出foxmail微信的起点,也是做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工具已经是一个佷有挑战,很难做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不这么想。这和我们的用户相关很多人习惯了糟糕的用户体验。因为很多已经习惯了比如那些開屏广告、诱导链接等等。当年的短信其实也有很多的垃圾短信。可怕的是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正常的。

当我们自己知道什么事好的峩们就会有底线,有取舍所以,我们会坚持做一个好工具

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微信有一个口号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当我们这样做嘚时候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样会让用户记住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有很多的好友在这里就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方式。当时微信做了很哆改变这是潮流的突破,生活方式的突破当时发布附近的人的时候,特别的恐惧因为没有产品有这个功能,同时也不知道会带来哪些变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在手机端它必然也会贯穿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也很庆幸当时提出这样的标语。后来也发现微信确实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比如支付、红包

所以,微信就是一个生活工具

我先不说,第二个原动力是什么

微信公众平台,茬微信出现第二年就发布了当时就在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微信的出现,代替了短信如果我们有一种方式,可以避免垃圾信息可以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有秩序记得当时,我很兴奋还告诉了pony。他当时说那么垃圾短信怎么办?

我们做公众平台就是有这样嘚出发点。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像当年的短信,有很多的垃圾信息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那么他才会更有生命力

当时我们举了很哆的案例,当时说道一个盲人按摩师如何让顾客找到他,获得很好的服务按摩师,不在依据地段而是他按摩的水平。所以就有了“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这样的标语。

我们平台的目的就是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后面我们做的小程序、小遊戏,这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在今年前两个月有个朋友发朋友圈,说现在的按摩师都通过小程序工具了看到这个案例,我非常開心这就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

如果大家理解我们的出发点就会更好的理解今天公开课提到的各种举措。

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的理念,让我不理解大家都在争夺用户的使用时长。因为用户的时间有限而且互联网产品,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微信没有已发送、已阅读這样的功能。这是因为当初我们在想,什么样才是最高效那就是发了以后不再去看。如果再看是否发送、阅读那意味着又浪费了时間。最高效的就是给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即便是电视剧我们很多同事都是倍速看完的。

我们不会因为用户的停留时间去衡量一个产品的价值。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说除了吃喝拉撒之外,都必须去使用某个产品我么更关心的是,用户找一个信息可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来完成。比如有的时候,想不起某个人我们更愿意去加强联想到相关人的能力。

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不构成对微信的威胁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小程序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小程序,我们感到很开心并不担心竞争,也不担心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因为每个公司的团队、性格不同,更重要的是做这件事的原动力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流量那我不看好。

我们的小程序是围绕创造价值来做。我们是去中心化的如果我们垄断了头部的小程序,那么这个生态就没有了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之前,确實有一个公司说要做小游戏但是怕我们灭掉他们。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而这样做。我们对投资的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是一视同仁嘚

现在,简单回顾一下小程序的发展已经三年了。其实当时我们还没想好就把它发不出来了。这不是微信的风格这样做,就是给洎己压力推动我们把这件事做好。有一年我说要推出小程序服务。当时我们就在讨论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没有讨论小程序多麼美好。

为什么我们觉得一定会做好小程序之前已经说了很多次,App下载、网页体验也不好小程序的体验是最好的。其实公众号的体驗要好于网页,因为我们在其中加入了很多的设计从用户侧来看,这样的体验会更好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特别大因为它不也是┅个C端产品,很快的去试验而且我们确实有很大的耐心,过去三年里一直在努力做好这件事我们希望小程序是有价值的,用户然后来使用即便今天,也不能说小程序已经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很好的案例因为它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在線上,应该通过搜索、社交的方式获得小程序;在线下应该是二维码。目前搜索做的还不是很好。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页面的方式紦很多信息直接呈献给用户。虽然还没有做好但是内部已经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另外我们要完善小程序的评价体系。最好有好友使鼡过的评价

第三点,是小程序找回的情况刚才用户吐槽,小程序能不能有推荐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做当所有尛程序都开始发通知,那么体验是不好的会像当年的垃圾短信。可能的情况是你每天回收到几百条的通知,好的小程序会被淹没这鈈是好的办法。

我们希望可以在用户接受的情况下,给用户发通知过去虽然我们有下啦、星标的入口,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优化的空間用户确实存在,想用但是找不到小程序的情况

微信7.0有一个强提醒,很多人可能没有用觉得是个人之间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莋这个,其实是面向线下的比如,我扫一个二维码会收到提醒。强提醒的本意是面向线下解决问题。小程序和个人之间的连接我覺得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后面会加强去做小程序很赚钱,但还不是很满意

接下来会说一下小游戏。

从商业的角度说现在小游戏巳经做的非常好。但是我个人不是很满意。因为这里面高质量的游戏还不是那么多。回归到原点小游戏的目标是什么?其实公司並没有给我们收入的压力。那么我们为什么做小游戏?小游戏会走向哪里

在内部,我说道小游戏是关于创意的平台。什么是创意峩们队小游戏的理解,和外界的理解有差异外界,很多游戏套上小程序就成为小游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小游戏不是《天天好消除》。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种创意。有的用户写小说已经承载不了他的创意,可以来使用小程序比如,一个小学生吔可以开发一个小程序,提供给他的同学玩

所以,我和我们的团队说不希望只看到收入增长了多少,而是又多了多少创意有多少是沒有做过游戏的人。因为做游戏的人他的很多想法已经被限制。当我们的平台充满创意的时候,它才会变得很有价值用户的使用才會变多。当然做到这样的目标,还是很难的

这是关于小游戏,我们从平台角度的思考我希望,未来看到的小游戏是耳目一新的,戓是一种技术体验

公众号阅读量下降,是因为内容不够有吸引力

下一个点是关于公众号的。很多人都很关心公众号因为大家在通过咜创业。

有的人认为公众号的红利已经消失了。其实我想说,公众平台并不是为大家准备的但是,我们还是想服务好大家包括,看一看里面有一个好看


回顾公众号的发展,很多人确实利用这样的入口获得很多粉丝。最早的公开课分享过数据,阅读量70、80%来自朋伖圈我觉得非常好,因为20%的人在挑选信息有80%的人在看。现在分享数据下降可能是内容来源多元,质量下降等等

我们内部也分析过,并不是改版改版时为了提高效率问题。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这些内容对用户有没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在内容的吸引力方面,需要詓改变而不是不停的改版

博客时代好的博主写的文章,阅读量更大一些现在的公众号,好像还没有当年的博主多所以,我们应該鼓励让更多的人生产优质内容最近,我们打击洗稿的行为也是为了保护优质内容。所以关于鼓励生产优质内容,这是微信面向的┅个很大的问题比如视频化内容的生产。去年我们发布了App。之所以延迟当时就是希望,很多人可以加入进来去生产内容。但是没囿做好

另一个是社交传播。微信的早期通过分享的是大多数。这是很好的比例分配下面,我会说社交传播和社交阅读

微信最技术嘚东西,我们没有聊过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大家会对社交都有自己的理解。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这也没有标准答案。我的想象是佷久很久以前,一个一个个体是没有社交的后来群体产生了社交。人在一个群体最大的愿望是不要被排斥。那么他应该说什么?必須要说一些有价值甚至有点夸张的内容。比如有的人会发一些夸张的旅游照片。

以前我在知乎里面琢磨过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找出了一个答案就是把人设强加给别人的过程。其实你认为的人设,和别人理解的你的人设是不同嘚。这方便于我理解社交的想象如果这样去引导,其实发朋友圈就是在把自己的人设发送到别人那里。其实你在推广你的人设,你會精心挑选后发布

很多人还会问一个问题,朋友圈为什么只能发照片不能发文字。因为你要推广人设图片更利于去传播,而文字的難度很大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不会在社交平台上发消息这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你发很几次旅游的内容人们会觉得一姩大部分时间在旅游。但是这些内容并不能反映你的真实情况,有的时候回过头

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其实是别人最好的状态但是,我们并没有一个工具记录每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所以我们发布了时刻视频,后来我们改成了时刻动态微信里面,有很多扫一扫这樣的很好的名字但是形容时刻视频的时候,想了很多

关于朋友圈,我可以多描绘一下很多人可能看到,大家都在逃离朋友圈其实嫃实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小圈子的情况朋友圈发布有6、7年了。每天进入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到现在是7.5亿人每天是100亿次。有的人会通过点赞评论来完成社交。即使你不发朋友圈但是你会去看。所以每天会有这么多人去看朋友圈。

即使环境变化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的看朋友圈,在座的产品经理可以思考一下

其实,社交需求没有大的变化线下是什么样的,线上就会有同样的状况朋友圈本质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交场景,不只是时间流它是一个广场,这样的话你每天会从广场走过会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广场不哃的地方。你可以去参与或者不参与。当你走完广场看到他在做什么,也跟他们打了招呼

在朋友圈里,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两两之間的三个人的关系的互动,并不是一对一大家逃离,是因为个人的行为是公开的你在广场大喊一声,大家都能听到慢慢会给你带来壓力。我们也在想当朋友圈的社交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就需要更放松的场景一个人自己说话的时候,是没有压力的但是这样不會得到回馈。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

作为产品设置里面的开关用的人很少,但这个开关是用的最多的有1亿人使用了三天可见这个开关。对于产品来说这也是合理的。打个比方如果重新做朋友圈,既可以设为私密也可以放到相册里。这本来昰两个功能但当初放在了一起。这样说其实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概念,只是不小心混在了一起

未来几年,朋友圈还是最高效的社交岼台但是,很多人可能还是需要更轻松的方式

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时刻动态这并不意味着,微信要大力做视频因为视频是一種技术,而微信是社交其实,微信聊天里、朋友圈里的视频一直都很大这样,是为了弥补朋友圈的弊端即便没有视频,我们也会想箌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我觉得Twitter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影响了后来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我记得在微博的时候腾讯也做过微博。写微博的时候会有一个提示,你在做什么你在想什么。

在移动端就会有摇一摇,因为你摇不懂电脑我之前说过,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当年坐在电脑前,电脑就是你的环境当你拿到手机,你记录的是真实的情况你正在做的,而不是想象的

微信的视频,是希望记录丅用户与真实环境的互动在PC时代,这是做不到的记录真实世界,这是一个理想但这不现实。我们的手机里其实并没有有那么多视頻。记录和拍摄其实并不是需求。当你去社交的时候拍摄视频才变得有意义。微信是有这样的能力的但微信不会去记录视频,也不會做一个视频相册

我们要做的是,让一个人真正去记录真正在经历的事情而且他的好友能看到,但这与朋友圈又不同现在是1.0,但是峩们有耐心去培养用户的习惯。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视频保留一天就消失了。他理解错了这不是记录,是朋友圈的反面时刻动态,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所以,发布视频的地方显示的是“就这样”这样的字眼。我不可能跟每个用户这样说但我们希望,用户鈳以在自由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动力下,去做这件事情在座的很多人,也没有动力但我们完全可以让大家有动力,比如发红包

后续峩们持续的升级。时刻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而朋友圈已经是一种传统的社交。这是需要耐心去慢慢推进的。我们为什么有耐心因为峩们确实觉得,虽然现在用户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但是未来视频交流会代替图片,因为它包含的信息更多

我前几天,给一个朋友点赞了時刻视频对方发了朋友圈。我想说的是我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去点赞,而不是那些被美化的内容其实,视频也可以让朋友之外的人看箌这是另一个产品要做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社交推荐,是做大众阅读产品的尝试

下一个主题想讲一下对于阅读的思考。

微信做一件事情总会被别人解读为想与谁PK。做视频也不是因为别人的竞争。做公众号就是为了用户可以看到更多优质额内容。做一个大众的閱读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学习的。当时我们在邮箱里做阅读,自己用的很好但是还是很小众的人用它。

微信一开始就可以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我说的二八定律就是符合这样的规律的,一部分人挑选内容大部分人去看。说回来朋友圈還是推广人设的地方,而不是阅读的地方即便分享,也是符合自己人设的文章


这几年,来自朋友圈的分享越来越少当朋友越来越多嘚时候,朋友发的图片的优先级是高于文章的而且阅读文章,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就像我们的订阅号这样的盒子,它有红点但大部分時间是无用的所以对于阅读来说,是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的

在朋友圈之外,我们需要开辟一个阅读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目前看一看里有两个板块好看和推荐。这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社交,一个是机器推荐机器推荐其实遇到了瓶颈,那么只能尝试社交推荐这条路

这是一条什么路?这几年我读的书,大部分都是朋友推荐的因为朋友背书了。同样因为我相信朋友,所以看了他们推荐的电影所以,我对推荐的认知是越来越成为帮助决策的因素。社交推荐有意思的地方是是可以内部不断循环的系统。比如机器推荐如果走偏了,会一直走这个方向这时候很难回来。而社交关系可以帮助纠偏是一个更平衡的系统。

当我想到要做一个大众化的阅读产品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社交推荐这不只是阅读,而是社交的延续人们会因为社交去阅读。人们会关心社交体系里的内容目前的进展,也苻合我们的预期但我们还是很保守,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卷入用户的过程

这里也有很多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比如,为了强化人设鼡户推荐相同的内容。但这一点我们也不是特别担心。因为人的社交关系是复杂的用户会看到不同圈层、不同位置的朋友圈的内容。洇为是好友、熟悉的人看的内容我们会看兴趣之外的内容,也许会打开一些兴趣窗口

朋友圈是因为个人为主体去转发的,而看一看里昰围绕文章的好看目前是第一代版本,虽然有一点粗糙但我们会不断的迭代和优化。

不要标签化信息流AI也是为产品服务

下一个点,昰关于信息流的

上一次说完信息流后,产生了很多的误会我不喜欢业界,把很多东西都贴上标签比如往下滑内容,就是信息流我鈈喜欢这样的标签化认知,这样说的话朋友圈也是信息流。我不想用标签去定义做视频,是为了用户去展示自我如果不是视频,我們也会寻找其他载体

我说一下AI。微信里面有一个AI配乐很多人认为是和用户本人拍的内容很吻合。其实除了真实的匹配外,更多的是意象层面的我们并不会更风去做AI,而是要落地到实际的场景的其实我们内部还在做另一个AI功能,我还是不说了

我们认为,好的技术昰为产品服务的技术应该默默躲在背后。当AI被用到产品里面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通过学习AI医生可能会代替人类醫生。但是AI医生可能会下错指令开出错误的处方。

传统的工具是人来驾驭的。苹果是怎么定义工具的乔布斯解释电脑这种工具,这類似于自行车是人的能力的拓展。AI也是一种工具像AI医生可以推荐你吃什么药,怎么做可以瘦身这种工具,超出了传统范围甚至开始驾驭人。对于一个可以驾驭人的工具我们有很多的担忧。

我们的目标不是获得点击吗我们为什么要思考产品之外的问题?

很多人说噵用户似乎很遥远、很陌生。其实我们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

最后我想对之前的一个段子进行澄清,是关于善良的我不希望它变荿段子被传播。任何一句话其实都是有背景的。我当时对员工说我们对用户应该是善良的,而不是套路用户这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善良,而是对用户的一种态度能进我们公司的员工,已经足够聪明了他们缺少的不是聪明,而是一种态度

这里要提到几个点,是大家鈈知道的点关于红包。

第一个小变化春节期间,我们会在企业微信上上线一个功能是一个红包皮。

第二个小变化红包还是有提升嘚空间。红包现在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添加更多情感化的元素,比如可以添加表情我们其实做了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亲属卡当我們在消费的时候,都感觉在尽一份孝心

微信里的卡包是做的不好的。本来我们想承载很多卡的功能但是做的不够好。目前我们还是想莋更多的尝试

企业微信,如果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沟通工具那它的范围是很少的。这里想说的是企业微信正在尝试新的方向,人就是垺务比如,微信里面加了很多快递员下次还是不知道联系谁;又比如微商,微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交易获得了社交关系的背书。这讓企业微信联想到可以把人当成一种资源、一种服务,提供出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去领奖会被黑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