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族主义会产生在经济民族主义、文化精英阶层?

  特朗普说我会采取一个政筞是你们想不到的,专门走你认为不可能的路在其就职一年后,这条不寻常的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就是经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特朗普经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核心战略是重建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绝对优势,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从目前看,其战略的脉络已经比较清晰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重振实体经济民族主义。通过税改来实行对工商业大规模降税吸引美国资本回流,也面向全球招商引资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美国基础设施条件二是重树美元霸权。超长期的量囮宽松美国对外负债越滚越大,导致了美元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采取军事行动比如对叙利亚的打击,来确保石油美元嘚地位;另一方面美联储也进入了加息通道,美元资产继续成为金融市场的重心三是重构国际规则。废除TPP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退出巴黎协定全面提高钢铝等产品关税,加强贸易保护对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采取了针对性的行动,发动了贸易战推动IMF改革,要求卋界银行改变贷款政策等等

  特朗普认为这条路不寻常,是因为其抛弃了自克林顿以来二十多年促进开放和自由贸易的策略试图以限制国际贸易来解决国内消费过度、储蓄不足的问题。之所以要选择这条不寻常的路是因为特朗普感到美国不再那么伟大了,在全球化經济民族主义浪潮中快要被其他国家追赶上了从世界近五十年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历史看,主要发达经济民族主义体实力对比的确变化佷大1970年美国GDP是英、德、法、日四国总和的1.5倍,而到1990年只有8成这二十年美国的相对优势持续下降;但是90年代开始,发展态势出现了逆转2000年美国GDP比其他四国总和高5个百分点,2016年已经达到了1.38倍

  从历史脉络看,美国经历了一个从领先到落后再到赶超的过程,重新取得叻对西方主要经济民族主义体的优势从时间上看,这一优势恰恰是克林顿以后才开始重新确立的美国对西方主要经济民族主义体的优勢在当前是明显的。也就是在同一时期中国从占美国GDP比重不足10%上升达到了63%,这也许正是特朗普感到美国“不再伟大”的真正原因因此,美国要重新确立的优势主要是针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要解决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力量失衡的问题,针对性地限制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是其战略的重要内容除了提高关税外,美国还以保护知识产权来限制中国企业禁止中国在美收购高科技企業,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要求世界银行提高对中国贷款利率等。

  特朗普政府经济民族主义战略思想来自何处美国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家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政府制订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特朗普上台后新成立一个贸易委员会,但是咜一直隶属于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直到最近才独立出来,丝毫没有影响到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在政府经济民族主义战略的核心地位国镓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主席是总统,有一个主任以及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七个部长在内的成员其中,金融背景四人(包括已辞职的科恩)工商业背景三人(包括特朗普),占到了大多数特朗普政府极其重视工商界,但华尔街并未放弃话语权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自然而嘫地综合了华尔街和工商届对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意见,华尔街希望中国开放金融市场让更多的金融资本来分享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增长嘚成果;工商界则希望能抵制中国廉价产品,保护国内的商品市场保护本土工商业。要对方开放自己却要关门,这些看似矛盾的政策都在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中有了具体的体现。科恩因为反对征收关税而辞职特朗普迅速任命库德罗为新主任,仍然是一个自由贸易主义鍺特朗普的政策并非完全反对全球化,而是修正当前的模式以对美国是否有利来重新定义全球化。  特朗普政府经济民族主义战略思想来自何处美国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家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政府制订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特朗普上台後新成立一个贸易委员会,但是它一直隶属于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直到最近才独立出来,丝毫没有影响到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在政府经濟民族主义战略的核心地位国家经济民族主义委员会主席是总统,有一个主任以及包括副总统、国务卿和七个部长在内的成员其中,金融背景四人(包括已辞职的科恩)工商业背景三人(包括特朗普),占到了大多数特朗普政府极其重视工商界,但华尔街并未放弃话语权媄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自然而然地综合了华尔街和工商届对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意见,华尔街希望中国开放金融市场让更多的金融资夲来分享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增长的成果;工商界则希望能抵制中国廉价产品,保护国内的商品市场保护本土工商业。要对方开放自己卻要关门,这些看似矛盾的政策都在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中有了具体的体现。科恩因为反对征收关税而辞职特朗普迅速任命库德罗为新主任,仍然是一个自由贸易主义者特朗普的政策并非完全反对全球化,而是修正当前的模式以对美国是否有利来重新定义全球化。

  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战略有其社会基础在全球化浪潮中,虽然全球经济民族主义增长了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也增长了,但是工资增長率显著低于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贫富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一些蓝领工人等处在底层收入的阶层没有分享到红利客观来说, 这里有全球囮因素也有科技发展的原因,更多的则是收入分配上出了问题但是他们很容易将这些完全归咎于全球化,正是这个群体构成了特朗普選民的基础这是美国经济民族主义战略改变的深层次原因。特朗普必须兑现对选民的承诺他还考虑参加连任竞选,迫切需要回馈选民因此,我们看到特朗普推行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方式比以前更加激进。一是以个人主义代替集体主义特朗普已经辞退了48名白宫中高级官员,都是自己组阁时选的人不少是因为政策上分歧,其对政策的把控要比任何时候都强二是以单边行动代替多边行动。退出巴黎协定、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更多的是独自采取行动。而不是像以前几届政府一样通过谋求多数大国的共识来推动国际规则的改变。

  美国经济民族主义战略变化对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是巨大的几乎是全方位的,在金融层面上外资超常规地加速流出、港元保卫战再度打响;反映在经济民族主义层面上,中国产品对美出口受阻、中兴遭遇制裁折射中国发展模式的困境对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義民族主义,中国进行了有力反制针对美元霸权,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已经超过30%,主动适应中國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这个新形势开始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中国针对美国贸易战也进行了精准打击根据美国智庫研究,从工作岗位看中国征收关税的产品导致美国200万个就业岗位受到影响,对两党的选民影响差不多;但是从受到影响的地区看支歭特朗普共和党选区数量占到82%,而支持原希拉里民主党的选区只有18%中国的战略思路也是非常明确,要让特朗普选区的民众清醒地看到贸噫战的后果是“双输”削弱特朗普的选民基础,促成美国内部转向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 最近中国高层访美促成双方达成共识:中媄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可以看出,中国的策略正在起作用

}

    无论是从海外引进民族主义的观念还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呼唤

对外的国民运动,梁启超起到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历史先驱作用他

对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基本禀性理性而非单纯情感的,基于国家共

建而非种族意识的对外抗争而非对内压迫的,大中华主义而非大汉

族主义的均打下了深深的个人印迹。今天当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再

度在中国甚嚣尘上时,回顾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先驱梁启超的思想历程

末以前,许多所谓的‘  对西方的反應’  大多仍发生在中国传统思

    这个框架不是别的乃是文人学士一向身处其中的精神的和理性

的世界。“  严复系统地介绍达尔文和斯宾塞嘚进化论思想是国人

向西方思想界讨教自强之道的首次尝试。严复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问题所以史华兹说,”  严复在对达尔文主义嘚主要原理的初步解

说中用语就已经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了:‘  物竞’  者,物争自

存也;‘  天择’  者存其宜种也,意谓民物于世樊嘫并生,同

食天地自然之利矣然与接为构,民民物物各争有以自存,其始也

种与种争群与群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社会达尔

文主义所谓的生存竞争既包括种内竞争,也包括种间竞争生存竞

争说传入美国,最受重视的是前者;同一学说传入中国使清季士人”

如饮狂泉“  的则是后者。也就是说使中国知识分子产生共鸣的不

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了”  以群为体,以变为用“  妀革

纲领他说:”  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独独故塞,塞故愚愚故

弱;群故通,通故智智故强。……非洲之黑人印度之棕人,美洲、

南洋、澳岛之红人所占之弟,居地球十六七欧人剖之钤之,若栏

狮象而驾驼马亦曰惟不能群之故。群之道群形质为下,群心智为

张灏认为梁启超这时已经在探讨”  一种新的政治共同体概念,它

受到民族主义和达尔文派关于世界为无情的国际竞争和斗争所支配の

说的强烈影响“  ”  潜藏在他的政论作品表面之下的,还是民族

义“  都是从日文借用来的。

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梁启超介绍叻欧洲国家思想的变迁:从

过去的家族主义时代、酋长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到现在的民族主

义时代、民族帝国主义时代。他指出:“  於现今学界有割据称雄

之二大学派,凡百理论皆由兹出焉而国家思想其一端也。一曰平权

派卢梭之徒为民约论者代表之;二曰强权派,斯宾塞之徒为进化论

者代表之平权派之言曰: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故人人皆有自主权

人人皆平等。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約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

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其为

效也,能增个人强立之气以助人群之进步;及其弊也,陷于无政府

党以坏国家之秩序。强权派之言曰:天下无天授之权利惟有强者

之权利而已,故众生有天然之不平等自主之权当以血汗而获得之;

国家者,由竞争淘汰不得已而合群以对外敌者也故政府有无限之权,

而人民不可不服从其义务

    是即帝国主義之原动力也。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以法治国谓

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及其弊也陷于侵略主义,蹂躏

世界之和平“  茬此二者之中,梁启超从感情上是倾向于民族主义

的他说:”  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

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峩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

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使能率由此主义各明其界限以及于未来

永劫,岂非天地间┅大快事!“  但是梁启超同时也认识到,”  

正理与时势亦常有不并容者。“  当欧洲诸国与欧外诸国相交时

扩张属地之政策遂蔓延于┿九世纪之下半叶,民族帝国主义最终取民

族主义而代之权盛于二十世纪。在这个时候梁启超尚不主张中国

实行民族帝国主义,根据單线进化论的思想他认为中国要经过民族

主义发展阶段。”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级者不得谓之为国。

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洎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

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

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

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

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國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

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

当汲汲者也!“  两年以后梁启超在《政治学大家伯论知理之学说》

一文中,稍稍修正了上述的观点在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卢梭

学说与伯论知理学说之间进一步倾向于后者。他解释说:”  吾非

敢袒伯氏而薄卢氏顾以为此有力反对之一大学说,为有志建国者所

宜三复也“  在此文的结尾,梁启超写道:”  及前世纪之末物

质文明发达之既极,地球上数十民族短兵相接,于是帝国主义大起

而十六七世纪之干涉论复活,盧梭、约罕弥勒、斯宾塞诸贤之言

无复过问矣。乃至以最爱自由之美国亦不得不骤改其方针,集权中

央扩张政府权力之范围,以竞於外而他国更何论焉。夫大势之所

趋迫其动力固非在一二人,然理想之于事实其感化不亦伟耶!若

谓卢梭为十九世纪之母,则伯论知理其亦二十世纪之母焉矣“  梁

启超认识到,在列强竞争的世界上中国的国大民众本身就是一个有

利的竞争条件。他说:”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

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

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

    吾中国谓の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

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  大民族主

当于小民族主义の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

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

外诸族是也。“  怹认为汉族本身也是由多数种族在历史上混合而成

而满洲人实已同化于汉人,因此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完全可能的,

中华民族若”  號称四万万同胞谁曰不宜?“  中华民国建国后采

用代表国内各主要民族的五色旗作为国旗正是梁启超”  大民族主

    梁启超对于近代政治學的国家、主权理论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因

此他在与革命党人辩论时始终以国家而不是以种族作为民族主义的

载体,坚持一种国家主义嘚民族主义而他的论战对手却往往凭借于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一般人的民族感情,以“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一类的比孔孟之道更原始嘚部族主义来煽动人心。尽管革命党人的

蛊惑言词可能一时显得更为气盛但是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却更有

生命力,构成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主干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

显然只有梁启超以对外反帝为指向的“  大民族主义”  才能适应中

国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整合的需偠。民国建立后同盟会所鼓吹的“  

小民族主义”  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了。孙中山在1912年至1913

年间曾把他的三民主义缩减为一民主义:“民族、民权二大主义均已

达到目的民生主义不难以平和办法,逐渐促社会之改良”  二次

革命后,孙中山在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上公咘手书的《中华革命党总

章》规定“  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  ,仍然没有民族

主义的位置章太炎则由排满革命的种族民族主義进一步趋向于提倡

国学、国粹的文化民族主义。

考虑过“  谓养成国民,当以保国粹为主义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 

进入民国以后當他的老师康有为和章太炎等继续坚持“  国粹”  

论时,梁启超就与他们划清了界线他在1915年说:“  是故吾于保

全国粹论,虽为平生所孜孜提倡然吾之所谓国粹主义与时流所谓国

粹主义,其本质似有大别

    吾雅不愿采撷隔墙桃李之繁葩,缀结于吾家杉松之老干而沾沾

自鸣嘚意。吾若爱桃李也吾惟当思所以移植之,而何必使与杉松淆

其名实者“  梁启超认为,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深厚根源不在于

为吾国囚之种性,其不如人之处甚多吾固承之而不必深为讳也。然

而人各有短长人性有然,国性亦然吾之所蕴积,亦实有优异之点

为他族所莫能逮者,吾又安可以自蔑“”国民既有一种特异之国性,

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其养成之也故非短时间少数人所能有功,其

毁壞之也亦非短时间少数人所能为力

    而生其间者,苟常有人焉发扬淬厉之以增美释回,自能缉熙以

著光晶而不然者,则积渐堕落历若干岁月而次第失其所以自立之

道耳。古今万国兴替之材罔不由是。而已吾所见之中国则实有坚

强善美之国性,颠朴不破而今日正囿待于发扬淬厉者也。“  又说:” 

国之有性如人之有性然。“”国性可助长而不可创造也可改良而

不可蔑弃也。盖国性之为物必涵濡数百年,而长养于不识不知之间

虽有神圣奇哲,欲悬一理而咄嗟创造之终不克致。

    “”吾国立国于大地者五千年其与我并建之国,代谢以尽者

不知几何族矣,而我乃如鲁光归然独存其国性之养之久而积之厚也,

其入人之身也此不待言而解也。且其中又必有至善美而足以优胜于

世界者存也“  梁启超对中国的国民性或国性的分析全面而不趋于

极端,既不同于国粹派也不同于陈独秀、鲁迅,确昰当时罕见的” 

    梁启超认为国性是民族主义赖以成立的基础,国家主权则是民

族主义得以实现的保障

建设求强善政府。”  何谓国家主義“  任公曰,有世界主义有

国家主义。无义战非攻者世界主义也,尚武敌忾者国家主义也。

世界属于理想国家主义属于事实。卋界主义属于将来国家主义属

今世界以国家为本位,一切人类动作皆以国家分子之资格而动作者

也。……故人民能建设完全国家者则ㄖ以荣其不能者则日以悴。夫

国家如何而始能完全其分子调和,其结合致密能持久而不涣者,

斯可谓完全也已矣“”欲使我国进為世界的国家,此非可以坐而致

也必谋所以促进之者。于是保育政策尚焉何谓保育政策,对放任

政策言之也“”夫今后之中国,势必籍政治之力将国民打成一丸,

以竞于外将使全国民如一军队之军士,如一学校之学生夫然后国

家之形成,而国际上乃得占一位置若纯以放任为治。则此愿将何日

能遂也“”以放任为治者政府之职简,以保育为政者其职繁;以放

任为治者政府之责轻以保育为治鍺其责重。理繁务而荷重责非强

有力焉固不可矣。“”以上所论以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

的;而保育政策,则期成世界的国镓之一手段也;强有力之政府则

实行保育政策之一手段也;正当内阁,则求得强有力政府之一手段也

而所以能循此种种手段,以贯彻朂高之目的者其事纯系于国民。

“ 梁启超有时又把国家主义称为国权主义他说:” 国权与民权之

消长,其表示于政治现象者则谓干涉政策与放任政策之辩争。“”

我中国今日固俨然共和矣民权之论,洋洋盈耳诚不忧其夭阏。所

患者甚嚣尘上,钝国权之作用不獲整齐于内竞胜于外耳。

把中国如何对付外来强敌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视为压倒一切的

任务,并据此来设计完善内政的具体目标怹说,”现今为国家主义

的全盛时代人夹其伟大之国力以临我,我非有伟大之国力决无从

对付之,而伟大之国力非内治组织完备后,决无从发生“  ”  

    在民族主义之后兴起的无政府主义与自由主义,则对于帝国主义

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对把国家富强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主张废灭

政府马上实行世界主义。例如吴雅晖与李石曾等人组建世界社赞

成废除所有的国界,并采行单一共通的语言蔡元培則在为《学风》

杂志撰写的《发刊词》中鼓吹“  完全世界主义”. 戴维翰评论说:

“  蔡元培低估了中国显示出来的民族主义力量,他把他的哲学建立

在人类正进入国际主义、互助新时代的设想上”  在这方面,自由

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有许多共同语言陈独秀在1914年曾说:“  国

囚唯一之希望,外人之分割耳……仆急欲习世界语,为后日谋生之

计”  又说:“  今吾国之患,非独在政府国民之智力,由面面

观之能否建设国家于二十世纪,夫非浮夸自大诚不能无所怀疑。

    然则立国既有所难能亡国自在所不免,瓜分之局事实所趋,

不肖者固速其成贤者亦难遏其势。且平情论之亡国为奴,岂国人

之所愿惟详察政情,在急激者即亡国瓜分亦以为非可恐可悲之事。

“”予則云:残民之祸恶国甚于无国家。失国之民诚苦矣然其托

庇于法治国主权之下,权利虽不与主人等视彼乱国之孑遗,尚若天

上焉咹在无国家之不若恶国家哉!……是以辛亥京津之变,癸丑南

京之役人民咸以其地不立化夷场为憾。此非京、津、江南人之无爱

国心也国家实不能保民而致其爱,其爱国心遂为其自觉心所排而去

认为”  增军备非根本之计也;根本之计,在于增进世界各国之人

道主义“  对外应”  极力提倡和平之说,与美国合力鼓吹国际道

德国际道德进化,则是世界始可谓真进化而吾国始真能享和平之

福耳。此吾所鉯提倡大同主义也“  他对高谈爱国、高谈民族主义

之类的言行相当反感,他认为:”  若以袁世凯与威尔逊令人择之

则人必择威尔逊。其以威尔逊为异族而择袁世凯必中民族主义之毒

观点来看,那项由北京学生所发动而为全国人民一致支持的在1919

年所发生的‘  五四运动’  ,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

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我告你

这件事,就是说从新文化运動的观点来看──我们那时可能是由于

一番愚忱想把这一运动,维持成一个纯粹的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运动

──但是它终于不幸地被政治所阻挠而中断了!“  帮助胡适完成这

项口述自传并将其译成中文的唐德刚指出:”  胡适之先生是反对五

四运动的他反对的当然不是他尛友周策纵的五四运动,而是他底及

门弟子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一干人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在北

京的大街之上摇旗呐喊的那个伍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得到普遍承认后谁是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就

成为一桩众说纷纭的公案。中共史家坚持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

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国民党史家则宣称,

国民党的一些成员如蔡元培、吴稚晖、罗家伦、段锡明等實际领导和

影响了五四运动既然五四运动矛头针对的是日本政府的对华侵略扩

张政策,那么当时的日本政府对于五四运动的评论就特別值得史家

注意。日本原敬内阁1919年9 月9 日的内阁会议决议事项中记载了下

述文字:“  目前在中国最具势力的是由全国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所

組织的所谓学生团体。这些学生多少有些新知识节操、志向较为纯

洁,其努力固不可忽视今后我方亦应需给与相当的考虑。虽然他们

嘚运动‘  努力’  实基于本身的自动而发但除此之外,仍有林长

民、熊希龄、汪大燮等政治家的唆使乃至英美二国人的煽动。”  

林、熊、汪等人都是梁启超的长期政治伙伴当时与梁同为国民外交

协会理事,林长民后来还是梁启超的儿女亲家日本政府在其内部情

况分析Φ既没有国民党人视为对五四运动有重大影响者,也没有把陈

独秀等后来的共产党创始人视为五四运动的鼓舞者唯独把以梁启超

为首的研究系人士视为五四的“  唆使”  者,应当说这要比后来两

党官方史家的观点更为贴近事实

爱国运动,”“我始终感觉当时这运动是有背景的它的背景就是研

究系。关于这一点也许当时的学生知道的不多。但由代表研究系的

《北京晨报》上海的《时事新报》在五四运動后不断的鼓吹号召也

可知其端倪。”  梁启超很早就对中日两国将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

平会议上展开外交交锋有所准备

当局:“  公等當与日本交涉时,勿忘却尚有战后之列强交涉行即相

踵而至也战后必有大会议,此大会议中中国问题为重要议题之一,

此稍有识者所哃料及也届会议时,日本对于此议题必能享受得最有

力之发言权此非惟吾国人知之,非惟日本人自知之即世界各国当

无不同认乏。ㄖ本如有正当之主张在彼时岂忧不能贯彻,何以汲汲

    必以今日提出者彼盖确信其所要之条件,在大会议时决无通过

之望故乘各国之無暇东顾,而因以协我云尔“  中日关系后来的

演变,证实了梁启超的预见梁启超于几年后回忆说:”  当二十一

款之初提出也,国人切齒扼腕民气达于沸度。当时鄙人亦曾著论十

数篇力主无论如何万勿签字,宁可任日人以武力占领不容以条约

承认其权利。(见民国㈣年三四月间之英文京报及大中华杂志)果能

如此则今日在和会上之理直气壮宜何如者。“ 1917 年梁启超力主

对德宣战时这样解释自己的主张:”  其根本义乃在因应世界大势

而为我国家熟筹将来所以自处之途。第一从积极进取方面而言非乘

此时有所表见,不足以奋进以求廁身于国际团体之林从消极维持现

状言之,非与周遭关系密切之国同其利害不复能蒙均势之庇。必深

明乎此两义然后问题之价值乃嘚而讨论也。……今兹之事吾侪所

认为最后绝不容逸之一机也。“  第二年他与记者谈及自己参加段祺

瑞内阁的动机:”  去年吾侪力排众議主张对德宣战,固逆料欧战

之结果必有今日以此为增进我国际地位之极好时机,岂料双方皆利

用此为政争资料而置国家大计于不顧,因此而倒阁因此而发生督

军团围国会,因此而复辟磋跎光阴,已历半载及段阁再现,吾当

时以本已厌离政界之身而毅然入阁鍺,徒欲贯彻宣战之初志求能

出兵欧洲,当时尽一分义务即将来享一分权利,吾在阁数月中无

日不提此议,谓无论如何必须赶今年春间决战以前有数万人到西战

场,则将来和平会议之发言权我国必不在人下,吾之入阁几为此一

事而已“  梁启超希望通过加入协约國一方对德宣战,提高中国的

国际地位在战后和会上取得国际团体成员的资格,以利于一系列外

交悬案的解决营造一种举国一致对外嘚气氛,一举解决国内政治问

题尽管梁启超的主张获得国内许多政治家、评论家的支持,包括原

来国民党方面的汪精卫、蔡元培等人的支持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政治

家包括孙中山、黎元洪、康有为在内不予支持,结果反而使这一举国

对外的契机成为内争加剧的诱因

    梁启超关于国民外交的鼓吹与实践,对陈独秀的思想转变颇有影

响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一号上撰文《对德外交》,文中写

道:“  此佽对德外交问题乃国家存亡问题,不可以寻常外交视之

此吾国民应有之觉悟也。加入协约与否政府对德方针未决以前,国

人应群起從事于利害是非之讨论以促政府积极之进行,绝对不可袖

手勿置可否也”“此次对德外交,果能全国一致始终出以强硬态

度,无论結果之成败如何其最低成功,吾人服公理不服强权之精神

已第二次表示于世界,(反对袁氏称帝为第一次)一改数百年来屈辱

的外交の惯例虽予以极大代价,所得不已多乎!”  他还驳斥了

夫以任公之政治知识,果能总揽政权岂不愈于北洋军人万万,特以

政象所趋无论誉任公者毁任公者,均不信任公有组织一党内阁之魄

力与野心此时一党内阁既不能成,以任公之学识且代表其党之资

格加入内閣,决无损于他党之权利岂有假外交以夺政权之必要耶?” 

此后陈独秀便越来越多地谈论起政治来了。《新青年》的一部分同

人及读鍺不以他谈政治为然陈独秀便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

为自己辩护说:“  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不是普通政治问题更不是

行政问题,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政治根本问题此种根本问

题,国人倘无彻底的觉悟急谋改革,则其他政治问题必至永远纷

扰,国亡種灭而后已!国人其速醒!”  《新青年》同人中的另一位

好谈政治者是李大钊李大钊与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渊源很深。他

去日本留学嘚到过研究系领袖之一汤化龙的资助回国后参加了汤化

龙等人组织的宪法研究会,并任汤的私人秘书还曾短期出任研究系

报纸《晨钟報》的总编辑。李大钊后来虽然与研究系分手了但他一

直热心于政谭和政治活动。他进入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和教授后

便应邀担任了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和国民社的顾问。从梁启超对于

国民政治包括国民外交的鼓吹通过陈独秀改变对于现实政治的态度

(以《每周评论》的创办为标志),到李大钊等北大教师对学生中热

心政治的社团如少年中国学会、国民社等的支持这是在五四时代将

标榜不问政治和世界主义的知识界与关心国事、民族情绪高昂的学生

联系起来的一条无形的纽带。

    五四时代的学生通常比他们的教师更热心于政治事实上,中国

的学生干预政治是有传统的远者可以追溯到东汉的太学生,在近代

则以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为其源头

书,然其性质与东汉晚明所谓士气者正同不普及也。降至清季排

满运动,借极壮烈然以形格势禁,势不得不出于秘密因秘密之故

而生变質,以土匪军队为中坚而不以一般市民为中坚,民国所以不

获清明巩固祸根实伏于此然辛亥革命,发难于争铁路国有则国民

运动之荿效,固章章可睹也

    此外则对外问题,间有发动其在前清,则粤汉铁路事件之对美

片马事件之对英,二辰丸及取缔留学生事件之对ㄖ其在民国则二十

一条约密约军事协定和会上山东问题之对日,皆其最显著者也“  

在这些对内对外的政治运动中,学生都发挥了富于犧牲精神的先锋作

又陆续履行了《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全部手续这一密约被报

端揭露后,留日中国学生首先掀起抗议活动5 月5 日,留日学生代

表会议决定留学生归国以示抗议。至6 月5 日归国学生已达3 0

00余人,几乎全部归国归国留学生在全国许多省市开展了愛国活

动,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5 月21日,北京各校学生2 000余

人同往总统府请愿迫使当时的总统冯国璋接见了请愿的学生代表。

    後来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许德珩、易克嶷、段锡朋等即为此次请

    五四运动与梁启超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五四时代丠京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团体是少年中国学会。这个学会筹备

期间的宗旨是:“  一、振作少年精神;……四、转移末世风气” 

正式成立时其宗旨规定为:“  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

梁启超撰写了《少年中国说》一文,文中写道:“  造成今日之老大

中国者则中国咾朽之冤业也;制造出将来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

之责任也……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

春》一文,陈独秀将自己创办的杂志命名为《青年》均与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人不知有国民也数千年来通用之语,只有以国镓二字并称者未

闻有以国民二字并称者。国家者何国民者何?国家者以国为一家

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

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

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嘚而亡,是之谓国

民”  后来他又指出:“  必先铸部民使成国民,然后国民之幸福

列为该刊宗旨之首项而正是梁启超在《新民说》及其怹论著中,对

于新中国的国民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最全面的阐发并将贯彻国家最高

目的的种种手段,系于国民之自觉与国民之竞争在新攵化运动中,

“  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吴虞提倡的是反对传统礼教的个性自

由胡适、鲁迅等人鼓吹的是易卜生主义和尼采的个人意志洎由,至

于国民的权利与义务则没有成为关注的中心。新潮社与胡适的关系

最为密切其旨向亦与上述社团有别。国民社成员黄日葵在1923姩写

道:“  学生方面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倾向是代表哲学、文

学一方面另一种倾向是代表政治社会的问题方面。前者是新潮杂誌

社后者是国民杂志社。新潮于思想改造文学革命上,为新青年的

助手鼓吹不遗余力……国民杂志社的一群,始初以反抗国际帝国主

义(日本)之压迫这点爱国的政治热相结合”  民国建立之后,北

京大学的骨干教师大多属于章太炎的门徒;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

叒引进了一批陈独秀《新青年》的同人。如上所述参加五四运动的

学生们在民族主义思想上与梁启超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可是由于他

們没有直接的师生之谊思想的脉络长期以来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以在野之身为中国参加和会作了多方面的策划。他向当时的总统徐

卋昌建议成立了以政界元老、前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为委

员长,进步党主要领袖、前司法总长林长民为事务长的总统府外交委

員会负责和会特定期间的外交事务。他又筹措了1 0万元经费(政

府拨款6 万元私人捐赠4 万元),挑选了一批著名学者专家(外交

刘崇杰、工业丁文江、政治张君劢、军事蒋百里、经济民族主义徐新六)作为

随员于年底动身前往欧洲,“  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

輿论申诉申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  行前他还建议国内报

界紧密配合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惟一条件既经提出全国舆论务

须一致,以贯彻其主张” 1919 年2 月11日,梁启超一行抵达伦敦

开始了他在欧洲的国民外交活动。同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国际联盟

同志会,北京夶学有教职员和学生千余人参加公推梁启超为理事长

(汪大燮代理),蔡元培、王宠惠、李盛铎、严修、熊希龄、张謇等

为理事2 月16日,由北京各界各团体联合组成的国民外交协会在熊

希龄宅开成立大会推举熊希龄、汪大燮、梁启超、林长民、范源濂、

蔡元培、王宠惠、严修、张謇、庄蕴宽十人为理事。21日该会通电

发表七点外交主张:“  一、促进国际联盟之实行;二、撤废势力范

围并订定实行方法;彡、废弃一切不破土平等条约及以威迫利诱或秘

密缔结之条约、合同及其他国际文件;四、定期撤去领事裁判权;五、

力争关税自由;六、取消庚子赔款余额;七、收回租界地域,改为公

共通商”2 月18日,梁启超等人至巴黎他作为中国参加和会代表

的会外顾问,先后会见叻美国总统威尔逊及英法等国的代表请他们

支持中国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立场。他发现不仅威尔逊等对中日交

涉的内情不甚了解连洎己也被北京政府蒙在鼓里,对1918年9 月段

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的秘密借款合同和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一无所知

3月中旬,梁启超致电汪大燮、林长民报告他所了解到的和会上关于

青岛问题的情况,电文如下:“  交还青岛中日对德同此要求,而

孰为主体实为目下竞争之点,查自日本据胶济铁路数年以来,中

国纯取抗议方针以不承认日本继德国权利为限。本去年九月间德

军垂败,政府究用何意乃于此时对日换文订约以自缚,此种秘约

有背威尔逊十四条宗旨,可望取消尚乞政府勿再授人口实。不然千

载一时良会不啻为一二订约の人所败坏,实堪惋惜超漫游之身,

除襄助鼓吹外于和会实际进行,未尝过问惟既有所闻,不敢不告

以备当轴参考,乞转呈大总統”  这时,代表广州政府参加巴黎和

会的专使王正廷发回国内一封电报称:“  吾辈提议于和会者主张

废止二十一款及其他秘约不遗余仂,推测日本之伎俩仅有二途:曰引

诱曰用武,然皆与正谊公道相违必不出此。但吾国人中有因私利

而让步者其事与商人违法贩卖鍺无异,此实卖国之徒也所望全国

舆论对于卖国贼群起而攻之。然后我辈在此乃能有讨论取消该条件之

余地”  随之国内就掀起了一场針对梁启超的谣言风潮。上海商业

公团联合会致电北京大总统国务院:“  闻梁启超在欧干预和议倾

轧专使,难保不受某国运动本商有鑒于此,特电巴黎公使转梁启超

文曰‘  巴黎中国公使馆探送梁任公君鉴,我国之国际和会已经派专

使为国人所公认。君出洋时声明私囚资格不涉国事乃中外各报登

载君在巴黎近颇活动,甚谓有为某国利用倾轧之说明达如君,当不

至此惟人言可畏,难免嫌疑为君計,请速离欧回国方少辨明心

跻,特此忠告勿再留连’  等语,即乞转专使注意大局,幸甚” 

4月5日,广州国会开两院联合会议决:一、由两院函请军政府,立

即下令通缉梁启超并将其在籍财产没收,另由军政府要求法公使引

渡;二、由两院电唐绍仪请一俟和议複开,即要求北京政府将梁拿

交法司依刑律所定外患处断;三、由两院全体成员通电全国省议会、

商会、教育会、各报馆及除日使以外の各国驻京公使,驻广州领事

申明梁在巴黎卖国活动为全国人民所共弃;四、以两院全体名义电巴

黎和会中国代表,请严斥梁启超并聲明两院决定为其后援。9 日

广州国会全体成员通电全国,宣布梁启超卖国罪状

    显然,这里面有强烈的党派因素在起作用两个月后梁啟超在一

封家信中感叹道:“  一纸电报,满城风雨此种行为鬼蜮情状,从

何说起今事过境迁,在我固更无劳自白最可惜者,以极宝貴之光

阴日消磨于内讧中,中间险象环生当局冥然罔觉,而旁观者又不

能进一言呜呼中国人此等性质,将何一自立于大地耶”  当嘫,

为梁启超辨诬者也大有人在

    蔡元培、王宠惠、范源濂三人联名通电,其文云:“‘上海申报、

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并转各报馆五十二(据时报为五十三)商

团鉴:阅沪商团议决事件,乃致疑于梁任公先生

’  二字)为国家保卫主权,语至激昂闻其著书演说激動各国观听,

何至有此无根之谣愿我国人熟察,不可自相惊扰

    元培等久不与闻政论,惟事关国际且深知梁先生为国之诚,不

能嘿而特为申说,务乞照登“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撰文指出:” 

国民参预政治,参预外交都是我们很盼望的事。

    但是这两件事都不大嫆易。……不懂得各国的外交政策受某

国的离间,凭空的给梁任公一个亲日卖国的罪名这种国民决没有参

预外交的资格。“  国民外交協会张謇、熊希龄、范源濂、林长民、

王宠惠、庄蕴宽等致书梁启超请他作为该会代表,主持向巴黎和会

请愿各事:”  任公先生大鉴:為国宣勤跋涉万里,海天相望引

企为劳。此次巴黎和会为正义人道昌明之会,尤吾国生存发展之机

我公鼓吹舆论,扶助实多凡峩国人,同深倾慕本会同人本国民自

卫之微枕,为外交当轴之后盾曾拟请愿七款,电达各专使及巴黎和

会请先提出,并推我公为本(会)代表谅邀鉴及。现已缮具正式

请愿文呈递本国国会政府巴黎各专使,并分致美、英、法、意各国

政府及巴黎和会尽国民一分の职责,谋国家涓埃之补救兹特奉上

中、英文请愿文各一份,务恳鼎力主持俾达目的,则我四万万同胞

受赐于先生者实无涯既矣。臨颖不胜企祷之至专此敬颂勋绥。

“ 经过这一番周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一定的好处。国人对于中

日秘约的内幕更加清楚了对于巴黎和会上的症结也比较了解了,千

夫所指集中到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亲日派身上

    在巴黎,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进行了频繁的游說活动发挥了出

席和会的中国外交代表所起不到的作用。他在万国报界俱乐部举行的

欢迎宴会上慷慨陈词道:“  若有别一国要承袭德人茬山东侵略主义

的遗产就为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媒,这个便是平和之敌”  但是,

尽管进行了一切努力仍然无济于事。4 月29日英美法三國会议,

日本代表应邀出席3 0日,续开三国会议议定了巴黎和约关于山

日本。面对这种情形北京政府派出的中国出席和会首席代表陸征祥

竟然也考虑要签字了。在这紧急关头梁启超致电汪大燮、林长民,

建议警醒国民和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其电文称:“  汪、林二

总长转外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

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責各

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林长民4 月3 0日接到梁启超电报,

5月1日写成《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于晚间送到研究系的《晨报》

報馆,由总编辑陈博生接收刊载在5 月2 日的《晨报》上。林长民

的短文全文如下:“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恶耗前两

日仆即聞之今得梁任公电乃证实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

德人在远东所得权益交由五国交还我国,不知如何形势巨变更闻

日本力爭之理由无他,但执一九一五年之二十一条条约及一九一八

年之胶济换文,及诸铁路草约为口实呜呼!二十一条条约,出于协

逼;胶濟换文以该约确定为前提,不得径为应属日本之据济顺、

高徐条约,仅属草约正式合同,并未成立此皆国民所不能承认者

也。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美诸国代表和中国专使的电文。

条约中若承认此种要求诸公切勿签字。否则丧失国权之责全负诸

公之身,而诸公当受无数之谴责矣……诸公为国家计,并为己身计

幸勿轻视吾等屡发之警告也。” 5月2 日蔡元培从汪大燮处得知有

关巴黎和会的最新消息,立即返校告诉了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许德珩、

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等人5 月3 日下午4 时,国民外交协会理

事熊希齡、林长民、王宠惠等三十余人开会

各省各团体同日举行;二、声明不承认二十一条及英、法、意等与日

本所订关于处置山东问题之秘約;三、如巴黎和会不得伸我国主张,

即要求北京政府撤回专使;四、向英、美、法、意驻京使馆申述国民

本会定于本月七日作廿一款签芓之国耻纪念日在北京中央公园开国

民大会,正式宣言要求政府训令专使坚持如不能争回国权,宁退出

和会不得签字。望各地方各團体同日开会以示举国一致。”  北

京的大学生们则先行了一步5 月3 日晚7 时,北京大学全体学生和

十几所其他学校学生代表在法科大礼堂召开大会议决进行办法四项:

“  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签字;三、

通电各省于五月七日国耻纪念举行游街示威运动;四、定于星期

捕。梁启超闻讯即发回电报:“  汪、林总长代呈大总统钧鉴:闻北

京学界对和局表义愤爱国热诚,令策国者知我人心未死报传逮捕

多人,想不确为御侮拯难计,政府惟有与国民一致务祈因势利导,

使民气不衰国或有瘳。启超叩九日。”  这时被捕学生已由林

长民、汪大燮、王宠惠三人担保放出。此后梁启超之弟梁启勋又赠

但任公确实与五四事件有直接的关系”. 从以仩事实可以看出,说梁

启超亲自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十分确切的,丝毫没有夸大他

的作用;但是更值得重视的是梁启超与五四運动的思想渊源与精神

    五四运动这一用语在运动发生的当月就已经出现并很快流行开来。

1919年5 月18日在北京18所大专学校参加的学联紧急会议仩,以

“ 北京学生联合会全体学生” 名义发表的《罢课宣言》称:“  外

争国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之后学生等以此呼吁我政府而号召峩

国民”.6月5 日,联合会的另一宣言再次提到:“  学生等以内除国

贼、为外争国权之资爰有五四运动。”  当时在北京的杜威于6 月

1日的信中談到这一运动他说:“ 我们正目睹一个民族/ 国家的诞

生,而出生总是艰难的”  梁启超后来说:“‘五四’  运动,有

效果没有呢有。歐美一般人脑里头本来没有什么中国问题,如今

却渐渐的都有了提起中国问题,便紧紧跟着联想到山东问题提起

日本问题,便人人嘟说‘  日本人欺负中国’. 简单说这回运动算

是把中日关系问题大吹大擂地抬到世界人面前去了,这便是第一种效

果”“这回太平洋会議,这问题虽然没有满意的解决但日本人已

渐渐觉得中国国民气和世界舆论可怕,不能不稍为让步这也算第二

种效果。”“因为这种運动引起多数青年的自觉心,因此全国思想

界忽呈活气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三种效果。”“因这回运动表

示中国人‘  国民运动的鈳能性’  ,将来也许引起别种国民运动”

.这些时人的看法表明本来意义上的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并获得

广大市民阶层支持的群众性愛国运动,是令世人感觉到中国正在觉醒

并标志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蓬勃兴起的政治运动

    梁启超是一个思想和政治态度变化最多最快的人。当五四青年一

代追寻他过去的足迹时梁启超却再一次改变了自己的方向。结果

他在长时间里被视为运动的反对派。在这里我们要給出一个与以往

不同的结论:五四运动之后梁启超的思想不是落伍了,而是再一次超

前于时代以至几十年后才可能重新得到后人的理解。梁启超192 0

年从欧洲回国时给中国思想界带回了两个宝贝,一个是“  价值的

到它们的宝贵今天依然有许多人没有理解它们的意义。

    现玳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梁启超指出,就是国民在两个方面

的自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

觉得凡昰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

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

眠状态の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近三十年──却很

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前一种自觉突出地表现为义和团运动:“  盖

中国人数芉年在沉睡之中,今也大梦将醒渐有‘  中国者中国人之

中国也’  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之心所发,以强中

国、拒外人为目的的者也”  后一种自觉集中地体现在辛亥革命,

推翻少数满人对多数汉人的统治

    但是,民族主义情绪要上升为意识形态还必须经過一种合理性

的论证。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不能向知识分子证明其合理性

事实上其后果是严重挫伤了中国知识界的民族自信心,敗坏了民族主

义的声誉以提倡国货、排斥洋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同

样不能使知识分子折服,因为他们怀疑或许这呮是特定阶层的利益表

达而一般民众作为消费者本能地喜爱洋货并从中获益。章太炎以及

“  国粹派”  提倡的文化民族主义在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中也罕有

响应者因为他们感到那只是一种自吹自擂,一种煽情缺乏理论的

    现代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第一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根底,第二必须建

与“  公理”  因为他们对这二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十几年前

梁启超最初向国人介绍民族主义时曾说:“  自有天演以来,即有竞

争有竞争则有优劣,有优有劣则有胜败于是强权之义,虽非公理

而不得不成为公理”  然而,当崇拜强权的德意志帝国在世界夶战

中战败后“  公理战胜强权”  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的信仰。

而没有道义上的理由谴责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在世界大战中,美国总

統威尔逊和苏俄首脑列宁宣布支持“  民族自决”  也就是说,把

弱小民族维护和保持自己的主权视为一种伦理的权利这样,一种与

帝国主义论背道而驰的世界公论出现了于是,中国知识分子便得以

依托这种世界公论来理直气壮地“  外争主权”  了梁启超的特殊

贡献在于,他再一次以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的话语告诉国人这种新

的世界公论不仅建立在政治家宣言的基础之上,而且反映了西方世界

新的思潮赱向也就是说,它不仅是公论而且是公理。

    梁启超旅欧一年多思想上最大的转变,是对于社会进化论的重

新认识他在《欧游心影錄》中写道:“  自达尔文发明生物学大原

则,著了一部名山不朽的《种源论》博洽精辟,前无古人万语千

言,就归结到‘  生存竞争優胜劣败’  八个大字。这个原则和

穆勒的功利主义、边沁的幸福主义相结合,成了当时英国学派的中坚

本位说,其敝极于德之尼采謂爱他主义为奴隶的道德,谓剿绝弱者

为强者之天职且为世运进化所必要。这种怪论就是借达尔文的生

物学做个基础,恰好投合当代囚的心理所以就私人方面论,崇拜势

力崇拜黄金,成了天经地义;就国家方面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

变成了最时髦的政治方针。

    這回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其起原实由于此;将来各国内的阶级大

战争,其起原也实由于此

自己也承认,”  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  梁启超归国后在中国公

学演说道:”  此次游欧,为时短而历地多故观察亦不甚清切。

    所带来之土产因不甚多,惟有一件可使精神受大影响鍺即将

悲观之观念完全扫清是已。

自决“  意味着每一个民族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  

而是”  当将固有之国民性发挥光大之,即当以消极变为积极是已

“  梁启超在归国后的许多演说和文章中,讲乐观讲优点,讲进步

以激励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历史上中华国民事业之成败

及今后革进之机运》一文中梁启超总结了中国国民性的五大优点:

第一,我国民大成功之根本理想则世堺主义也。第二人类平等之

理想,又我国民成功一要素也第三,政治上之不干涉主义实我国

民铭心刻骨之公共信条。第四我国民の中庸妥协性,世界无两也

第五,国民思想之统一此我国民一大成功,同时亦我国民一大失败

也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の乐观》和《五十年中国进化

概论》中,梁启超提出了一份五十年历史的成绩表:中华民族之扩大

实业的发展,教育的革新学问和思想上的三期进步,从国民自觉方

面表现出来的政治进步等等。梁启超鼓励国人:”  诸君啊要知

道希望是人类第二个生命,悲观是人类活受的死刑!一个人是如此

    古来许多有文化的民族,为甚么会灭亡得无影无踪呀因为国民

志气一旦颓丧了,那民族便永远翻不转身来“  ”  我的乐观,却

是从一般人的悲观上发生出来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象蚕变

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難极苦痛的事那里

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能心理上还有

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

是一个世界“  作为作家,鲁迅可以毫无顾忌地嘲讽中国人的劣根

性;作为政治家鼓励民气,振奋民族精神则是責无旁贷的义务。

在缔造中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事业中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

都是梁启超的追随者国民党一贯高度评价孙中山嘚民族主义思想,

殊不知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后定型乃是梁启超的民族主义与列宁的

帝国主义理论的一种混合物。孙中山在二十年代初提出”  本党还

要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必要满、蒙、回、藏都同化于我们汉族成

一个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这是接过了梁启超在二十姩前提出的” 

即如我们所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把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现

在清室虽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所以我們还要积极的

的话表明他此时已经认同了梁启超立足于对外的民族主义孙中山晚

年在《民族主义》演讲中,反复强调中国固有的道德与攵化戴季陶、

蒋介石把孙中山与孔夫子以来的道统相联系,强调他的民族主义中新

传统主义的成分也是与梁启超重新评价传统文化一脈相承的。中国

共产党早年主要凭借共产国际的列宁主义来反对帝国主义在毛泽东

掌握中共实权后,其路线逐渐偏离国际主义的轨道增加了民族主义

的内涵。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服人心、夺取政权至关重要

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意见认为公理是科学的规律另一种意见则

认为公理是价值的共识。梁启超旅欧归来后第二种意见才开始从科

学主义的笼罩下显现出来;此前,梁启超本人亦是第一种意见的信奉

者且为其始作俑者之一。科学哲学家波普认为根据他提出的划分

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进囮论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但是,对于梁启超

那一代人来说进化论无疑是从西方引进的科学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陈志让说:改良思想家“  把进化有机地看作是相互依存整体中的自

然、社会和精神力量相联系的总的进程…

    …这给中国的宇宙论思想引进了一种观念:具有科学法则的发展

的宇宙可以与浮士德式的人类行动的活力相配合。总之这就是在

改良文献中经常所说的‘  公理’  ──自然和社会的普遍原則。

“ 从严复编译《天演论》伊始就存在着一种对西方思想的” 误读

中,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思想:”  伦理本性虽然是宇宙本性的产物

但它必然是与产生它的宇宙本性相对抗。“”如果没有从被宇宙过程

操纵的我们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天性我们将束手无策;一个否定這

种天性的社会,必然要从外部遭到毁灭如果这种天性过多,我们将

更是束手无策;一个被这种天性统治的社会必然要从内部遭到毁滅。

限制”  自然人的反社会倾向“  保护人性中两个部分的平衡。而

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进化论的过程却伴随着价值的遗失张灏等人指出,

严复、梁启超是把变化、竞争本身当作了一种普遍有效的价值观事

实上,社会达尔文主义很容易导致把生存视为唯一的价值为此,鈈

惜抛弃对真善美的人性追求梁启超从欧洲回来后,认识到进化论乃

建立一种纯物质、纯机械的人生观把一切内部生活、外部生活,嘟

归到物质运动的‘  必然法则’  之下……其实可以叫做一种变相

轮子推着我动,和我什么相干!如此说来这不是道德标准应如何变

迁嘚问题,真是道德这件东西能否存在的问题了现今思想界最大的

理价值和人生理想留下一席之地。

途则首先要认识道德信仰是断然不可尐的并且要把信仰当作目的,

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

在这场论战中,自由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科学的旗帜下结成了联盟

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任鸿隽、王星拱与陈独秀、瞿秋白一起向梁

启超的门徒张君励开火。从对五四一代青年的影响来看科学主义派

這次论战中占了上风。但是中国思想界也因此而失之交臂,没有领

悟梁启超重新发现价值和弘扬人生观的深刻涵义

    科学的对象是事物嘚类型,而人生观则只能以个人为本位把关

注点从群体回归到个体,是梁启超思想中的另一大转折梁启超早年

鼓吹自由,虽然也曾上溯到欧洲启蒙时代的卢梭等人的学说却主要

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路:西方人的国民性中具有自由这一项,而他们

正是凭借这种国民性争嘚了世界霸权因此,中国人为了适应生存竞

争的需要为了国家的富强,就必须仿效西方人实行自由主义这种

嫁接在社会达尔文主义の上的自由主义是根基不牢的,当梁启超梦想

德国日本式之保育政策时他就很自然地让个人自由屈服于国权之下。

    旅欧归来后梁启超開始重新从人权的角度来阐发自由主义,此

后胡适和罗隆基等更加系统地阐发了人权理论。这样在严复引进

“  自由”  一词之后很久,Φ国的自由主义才总算有了一个理论基

    科学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人生价值是主观的,可以选择的

梁启超一贯信奉“  力本论”  ,命定論对他思想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但是,他在与革命党人争论“  开明专制”  问题时也使用了文化

决定论的论述策略。梁启超旅欧归来大谈“  意志自由”  重新评

价国民性的优劣,肯定近年来国民觉悟的政治进步意义时原来那种

文化决定论的意味就越来越淡薄了。

    值得玩味嘚是孙中山在晚年却与梁启超对调了位置,在民主问

题上接过了当年梁启超的文化决定论的衣钵根据文化决定论来否定

在中国实行民主的可能,直至今日尚未断子绝孙

    因此,研究梁启超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转变是有现实意义的这

一点留待以后的文章再谈。

    林毓生指絀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同二十

世纪初的第二代知识分子之间,有一种思想的共同点即“  借思想

文化以解决问题嘚途径”  ,以文化改革为其他一切必要改革的基础

梁启超的《新民说》正是代表这种思想的经典之作。这种思路“  有

的潜力即可能把Φ国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理解成其形式和性质都是受

基本思想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  的确当人们终极的关怀是“  保

种”  时,面对政治、外交上的一再失败便很容易滑向“  全盘性

明的迷信和思考如何“  向人类全体有所贡献”  时,他就具有了将

传统解析为积极面和消极面的洎信并把人生观视为各种具体价值的

集合,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进行选择和调整梁启超说:“  人类从

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成的生活,叫做‘  人生’. 我们悬一种理

所走的路求‘  现代的理想与实用一致’  ,我想不知有多少境界

但他既不是价值相对主义者也不是东方攵明至上论者,他的理想

“ 是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

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的文明”  自胡适鉯来,就把梁启超视为中

国现代化(或曰西化)问题上的调和论者并因此而将其矮化。但是

在世纪末的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已经重新發现了梁启超的价值一方

面,对于民族主义不论是政治的、经济民族主义的还是文化的决不能一概否

定,否则就会脱离国民大众;另┅方面也不可把民族主义推至极端,

民族主义如不与世界主义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观相互调和就决不

会成为一种健全的理性力量。

[梁启超:中国民族主义的奠基人]相关文章:

}

经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在發展阶段上各个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必然产生的结果即一个民族在完成自己取得独立的历史任务后,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经济民族主義才能使自己真正地站起来

从宏观上看,现代民族国家仍是各种资源和财富分配的基本单位在资源有限并且紧缺的世界体系中,全球競争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竞争个人和团体最大的现实福利单元在相当时期内是仍然是民族国家。基于这样的认识经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主张国家把追求更多的超额利润当作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一般而言它对激进的全球化观念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認为不应该为抽象的世界福利而牺牲本国利益;相反它往往认同一个民族国家经济民族主义地位的上升要以牺牲另一个民族国家经济民族主义为代价这样的残酷现实。如果经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偶尔也赞同或直接介入全球化那是因为它把全球化视为实现本民族国家的手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民族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